40-5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40-50(第1/19页)
第41章 为什么卫长昀盯着他看,……
酸汤鱼味鲜而不腻,汤汁裹在鱼肉里,入口绵软,不止是酸的味道,肉味完全没有被掩盖,反而很突出。
秦掌柜经营易安楼多年,每逢大厨研发新的菜式,他都会先尝过。
可今天这汤里,不说酸汤的原材他不知道,还有从未尝过的调味料,辛辣却不是辣椒的味道。
秦掌柜犹豫了一下,忍不住问:“姜小公子,这汤里,可是加了什么提味的香料?”
“确有。”姜宁也不遮掩,伸筷子从陶盆里夹起一片碎叶,“就是这个。”
木姜子,西南的确惯用的香料。
但其实大部分本地人也吃不惯,或者用量都很小。
唯独在酸汤和水豆豉的做法上,木姜子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提鲜、提味,让原本就不俗的味道,更上一层。
车夫老张虽不懂这些,却也吃得畅快,“这鱼肉一点都不腥,吃起来也没有腌过酒的味道,小公子好厨艺啊。”
“我就说宁哥儿很厉害,你们这下信了吧?”顾苗吃得脸都红了,还不停筷,“上次那土豆片,就是宁哥儿拿手的。”
沈明尧从袖袋里摸出手帕,递到他手边,“没人不信,但今日是服气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姜宁这一手厨艺,让他们开了眼。卫长昀小小年纪,少年天资聪慧,亦是前程无量。
“宁哥儿,我觉得这汤应该煮什么都好吃。”顾苗擦了擦嘴,抬头问:“里面可以放些豆腐、芽菜,或者是土豆之类的吗?”
姜宁眼睛一亮,赞许道:“当然可以,再配上一样秘制蘸汁,就更好吃了。”
其他人一听还有别的吃法,立即看向姜宁。
姜宁自己也不动,朝旁边卫长昀使了个眼色,卫长昀会意,起身去厨房把放在柜子里的两只小碗拿来。
碗放上桌,其他人都愣了愣。
碗里黑乎乎的是什么东西?闻着好像还有蒜味。
姜宁拿着勺子,往碗里舀了一点汤,再把蘸水拌匀,“这蘸汁是辣的,你们可以试一下。”
顾苗第一个伸筷子,一块鱼肉在蘸汁上点了点,裹了小半边的蘸汁,放到碗里剃掉鱼刺,往嘴里一塞,惊奇地看向姜宁。
“这是辣椒?里面怎么有蒜味?跟之前你卖的也不太一样。”
其他人看他这样,立即也蘸了蘸汁。
姜宁笑而不语,心想这笔生意是做成了。
他可一点没藏着掖着,上来就把大招给用了,往后他要是自己开店——
那还是有招牌菜的。
一堆小吃、地道美食都还没上呢。
毕竟,谁家大招只有一个的。
等大家都吃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便围坐在院子里喝茶。
“顾老板,考察结果满意吗?”姜宁揶揄道:“我们的合作,算是达成口头协议了吧?”
顾苗喝了口茶,嘿嘿笑了两声,看向秦掌柜,又看看沈明尧,“我拍板,合作定了。”
顾今南立即抬头,看看小小和小宝,问:“那以后就可以经常来吗?我想跟小小和小宝一起玩。”
小小和小宝亦是一脸期待看向大人们。
顾苗点头,“当然可以,也可以接他们到家里玩。”
“那改天我就去易安楼,咱们签下合同、就协议,这样大家也有一个凭证,免得日后扯皮。”
姜宁道,“毕竟丑话说在前面,这样也避免日后翻脸。”
一旁的秦掌柜笑了起来,爽快道:“姜小公子了不得,做生意的经验不丰富,却深谙其中门道,看来今日我们是来对了。”
沈明尧放下筷子,起身走到刚才车夫拿来的木匣子旁,打开后拿出一份写了字的纸。
“来之前,我就根据苗苗转述的意思,草拟了一份书契,你们可以看看。”
准备得这么充分?
姜宁都有些愣了,接过来后,正打算自个翻看,忽地想到什么,把书契往卫长昀手里塞。
“你念给我听。”
卫长昀眉头微蹙,转头看他,就见姜宁眨了两下眼睛,一脸卖乖的表情。
“……”
“书契上说……”
书契上所说,和那日在易安楼姜宁跟顾苗说的差不多,而且还多起草了一些保护双方利益的条款,不愧是出自沈明尧和秦掌柜的手。
姜宁一边看一边听,“这么面面俱到,我们也没什么补充的。”
顾苗眼睛一亮,期待地看着他。
姜宁往后靠去,声音不大,语气却掷地有声,“就这么办。”
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今天买马车,明天盖新房-
顾家一大家子人,在村里转了一圈,又去河边看了看,快傍晚才离开。
送走他们一家,晚饭姜宁他们就对付着吃了。
一天也不能两顿都吃得太饱,不利于消化和健康。
等两小孩都睡下,朱氏也去休息,姜宁和卫长昀还在堂屋里点着油灯算账。
易安楼一共要从他们这里进货的几样东西,都得准备齐全了,得在下月初一前送去。
“给易安楼的供货,麻辣椒麻辣面是二十罐,按照十四文的价格算,一共是二百八十文。”
“蒜香辣椒十罐,十六文一罐,共一百六十文。”
姜宁趴在桌上,瞅着对面写字的卫长昀。
卫长昀坐得端正,悬腕握笔,听到姜宁停下来,抬眼看他,被他模样逗笑,“嫂嫂又在想什么?”
姜宁歪过头,叹了口气,“有一种不真实感,隐隐的有一点害怕搞砸了。”
菜是好吃的,也是物以稀为贵的。
可拿到酒楼里卖,能不能卖好他心里也没底,要是卖不出去,那不就伤了别人的信任。
虽说都是生意,这点钱对顾家也不算什么,说不定出门吃顿饭就没了。
“我相信你。”
卫长昀放下笔,从一旁的壶里倒了杯水给姜宁,“摸着石头过河定是会忐忑,如我第一次参加考试一样,也担心过,若是连童生都考不上,如何面对父母和兄长。”
姜宁愣了愣,望向卫长昀。
“生意之道我不懂太多,但这段时日和嫂嫂相处下来,我信得过。”
卫长昀神色柔和,眼睛在灯光下,也显得格外真诚,“哪怕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是一番经验。”
“你……”姜宁失笑,道:“真是老成。”
忽地,姜宁又有些心疼卫长昀。
不是都说早慧的人大多慧极而伤,那卫长昀呢?
“还有糊辣椒,是不是也是十罐,卖十文?”卫长昀重新拿起笔,问姜宁。
姜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40-50(第2/19页)
回过神来,点点头,“嗯,一共是一百文。”
“酸汤按斤来算,那一坛可以装四斤,要送两坛过去,一共是四百文。”
卫长昀记完,粗略算了一下,“一共是九百四十文。”
这是初次下定的单子,若卖得好,那肯定还要往上加。
“今天他们定的酸汤鱼是一斤一百五十文,是按照招牌菜定的价,抽给我们就是九文。”
姜宁算了一下,其实这个价格也不贵。
市面上的鱼,大量买,也要三十文一斤。
鱼是处理好后的鱼肉块,并非是活鱼上秤,所以自然要算上人工费用。
况且这一锅煮出来,就只收鱼肉的钱,蘸汁和里面加的蔬菜都不算钱。
哪怕客人来了,点个三五斤,也是因为人多,人均摊下来就是正常酒楼的价格。
他俩算完账,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要记的东西,不由叹了口气。
这一算,夜渐渐深了。
不宽敞的堂屋里,油灯光线偶尔会变暗,光影绰绰,他俩身影映在墙上。
过了立夏就是初夏,外面已经能偶尔听到些鸣叫,不知道是什么动物。
等他俩算完,各自活动了下脖子和胳膊。
“时辰不早,嫂嫂先去休息,有什么想不起来,明日再补充也不迟。”卫长昀将单子收起来,递给姜宁。
姜宁伸了个懒腰,用手背揉了揉眼睛,“也差不多了这些,其他的明天再想,至少现在除了辣椒外,酸汤咱们是有的。”
站起来一半,恍然道:“差点忘了,还有木姜子叶,我们也得摘点送去,这可是关键。”
现在是木姜子叶勉强调味,等七八月木姜子成熟后,就可以直接用木姜子了。
“那明日我和嫂嫂一起去。”卫长昀把凳子挪回原处。
他俩说着话一块走出堂屋,油灯被姜宁端在手里。
“改日做了这鱼,也给二爷和秋哥儿那儿送一份去,三叔三婶那儿也一样。”
姜宁道:“人家帮了不少忙,总不能我们自己吃独食。”
卫长昀看着姜宁,眼底的欣赏并未掩藏,“嫂嫂说的是。”
不知是烛光的作用,还是旁的原因。
姜宁对上卫长昀的眼神时,有一些莫名地脸热,不露声色挪开视线,“日后若供货量大了,家里辣椒不够,怕是得向别人收。”
搭在油灯底座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缓解那有些陌生的异样。
“在村里收吗?”
“不,去别的村子。”
村子里收,不到一日就会传开了,到时候反而麻烦。
去别的地方收,哪怕是问起,还可以借用易安楼的名义,这些酒楼每个几日都要去采购,永安镇四周的农户早习惯了。
卫长昀略一思索,隐约明白姜宁的担心。
“那嫂嫂早些休息,夜安。”
姜宁点了下头,含糊回了句“夜安”,便转身回房时脚步比平时要匆忙,连带着灯火飘了一下,险些燎到他的手指。
走到屋门口,姜宁推开门进去,侧过身关门时,余光瞥见卫长昀竟然没走,还站在原地,心头一怔,装作没看见地关上了门。
门一关上,姜宁没动,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直到隐约传来一道关门的声响,他才倏然松了口。
好奇怪,为什么卫长昀盯着他看,他就会心慌?
这就是……心虚吗?
露馅太多,被看穿了啊。
第42章 “……这好像有点脆?”……
后面小半个月,姜宁和卫长昀忙进忙出,连集都没去。
天好的时候进山去摘木姜子,顺道看看毛辣果熟没熟透。要是碰到阴天,就去地里除草、施肥,顺道补补种。
晌午后忙完回到家,歇会儿又要捣鼓辣椒。
一天从早到晚,都挺忙的。
等到夜里姜宁躺在床上,都来不及琢磨明天的安排,头刚挨着枕面,眼一闭就能睡过去。
累。
除了累,夹缝里感觉到了一丝充实。
尤其拿到了第一笔定金,也不是白辛苦。
“一会儿我去秋哥儿家,你去二爷和三叔那儿,不然还得来回倒两趟。”姜宁把布包着的陶罐放进篮子里,“送完了,再去山上找些木姜子。”
木姜子也被叫做山胡椒,野生的不好找。
就算成片地长,这段时间也还没结果,他们只能一处一处摘点叶子和叶茎回去凑合着用。
“嗯。”卫长昀掂了掂篮子,“正好,我去找三叔借他的驴车,不然明天这东西还不好拉到镇上。”
姜宁拎着篮子,“那这会儿去送东西,就有点无事——那个无事不上门。”
卫长昀神色无异,跟在他后面一起出门,“不碍事。”
乡里乡亲的,家里关系好些的,都没那么客气,有个什么东西,吃的、用的,也会往别人家里送去。
借驴车也不是白借,自是会以物换物,总归是不会让人白吃亏。
姜宁知道他心里有数,也不再多说,拎着篮子直奔赵秋家去了。
别说,忙得好几日没见着赵秋,还怪想念的。
这可是他来燕朝后的第一个朋友,还是那种“过命之交”。尽管赚钱很快乐,但朋友关系也是不能少的-
“秋哥儿在家吗?”
姜宁站在赵家的院子外,朝里探头喊了一声。
话音刚落,赵秋就从屋子里出来了,瞧着刚才应该是在收拾屋子。
“宁哥儿?你怎么来了?”
“你进来吧,我爹娘不在家,大哥和大嫂也去大嫂娘家了。”赵秋走到院子里。
姜宁也不客气,推门进了院子,“我怎么不能来了?找你玩。”
闻言赵秋笑起来,“都多大年纪,还找我玩?王三叔家的子修都不怎么跟人玩了。”
话是这么说,但看到姜宁后,脸上的笑就没下去过。
姜宁皱皱鼻子,说他口是心非。
把篮子放到桌上,“给你送点好吃的来,我可记着你的。”
一听是吃的,赵秋凑近了些,虽想问,但性格不外放,只道:“你怎么好端端送来吃的?”
姜宁打开外面包着的布,掀开一半的盖,“有好东西当然要跟朋友分享。”
赵秋终于笑起来,手撑在桌面,小声问:“那是什么吃的?”
“你去拿勺来,我给你盛点尝尝。”姜宁说道:“剩下的,晚上你跟叔婶他们吃。”
赵秋去厨房拿了碗回来,巴巴等着姜宁从罐子里舀出鱼来。
看着像煮的,但汤又不是稠白的颜色。
“这是什么?闻着酸酸的。”赵秋好奇道:“那一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40-50(第3/19页)
儿我要重新煮一遍吗?”
“晚上热热就行,你有什么菜都可以放里边一起煮,包管好吃。”姜宁放下碗,把盖盖回去。
赵秋也没客气,拿着筷子,小心翼翼地挑出鱼刺,一口一口吃着。
鱼越吃越香,赵秋不问他怎么做的,反而夸完闲聊起来。
“你阿娘还在这边吗?”
姜宁怔了一下,点头道:“在啊,我接她过来,就是不想让她受罪,一直都在这儿。”
上次姜富贵来闹了一回,也没带走,倒是消停了。
虽然他觉得姜大志那人,绝对不是什么安生的人,可忙起来,也顾不上去管他。
“我二姐前日回来,我帮你问过她了。”赵秋心细,知道姜宁家里的事,自从上次帮忙打听后,每回他二姐回来,他都要问上一两句。
姜宁一听,瞬间坐直了些,“可有什么消息?”
“说你爹、说姜大志这一阵安分得不像样,除了跟你那两个兄弟过不去,旁的时候也不招惹是非,干完地里的活就回家喝酒,也不闹腾人,跟村里人吵架都少了。”
赵秋抿抿唇,“人转性了?”
姜宁冷哼一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这哪是转性,分明是在憋坏。”
恶人静悄悄,必定在作妖。
“那他会不会再来你家里抢人?”赵秋担心道:“我看你阿娘在这儿挺好的,至少不会被使唤来去,帮你跟卫长昀看下孩子——”
“看什么孩子?”
姜宁大脑一下停止思考,炸毛似的打断赵秋的话。
赵秋捧着碗,几乎要把脸埋进去,掀起眼皮看姜宁,“小小和小宝啊。”
姜宁:“……”
说话不要大喘气,很吓人的!
姜宁:“哦。”
赵秋垂下眼,没继续说这个,“那他真要让你阿娘回去,你怎么办?婶婶和姜大志可是夫妻,他要人回去,也是情理之中。”
哪有家里丈夫尚在,儿子也在的情况下,妻子住在嫁出去的哥儿婆家的。
不像话,容易照来闲话。
“这叫什么情理之中?姜大志那脾气,连姜富贵和姜万贯两个大男人都害怕,我娘被他打一下,得躺半个月。”姜宁听到什么情理之中,就觉得憋闷。
“我不是那个……”
“我知道不是你这么想,是旁人这么想。”
赵秋点点头,放下筷子和碗,“宁哥儿,这事儿可不好办,我听人说过,把人打死在家里,打人的连牢都没坐几天就出来了。”
姜宁“嗯”了声,趴在桌上。
他自然知道,家暴这事儿,在那些衙门眼里,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各打五十大板,回家去闹。
碰上个负责一点的,人巧舌如簧,加上受害者逆来顺受惯了,一来二去,也就是关几天。
“……是夫妻,那要不是夫妻,不就可以了。”
姜宁喃喃道。
赵秋睁大眼,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不是夫妻,那不就是要……
和离?!-
初夏的山里闷热,姜宁和卫长昀走在树荫下,不时扒开叶子,看下有没有木姜子。
卫长昀身上背了一个竹篓,侧放在腰边。
听到姜宁叫自己,抬头看去时,顺道把他手里的东西接了过来,“已经摘了一半了。”
“那再摘点就够了。”姜宁说完,回过身去,继续往前走。
卫长昀难得没立即跟上,盯着姜宁的背影,眉头轻轻皱起。
不太对劲,姜宁去了赵秋那儿回来,好像有心事。
心事是什么呢?
卫长昀都没有多猜,跟上去的几步路就已经想得明白了。
赵秋家二姐嫁去了坎子村,姜宁心情不好,多半是跟姜大志有关了。
“嗳!”
“怎么了?”
姜宁站在一棵树旁,微仰着头往上看。
听出卫长昀话里的着急,他转过头,不由笑了笑,“你急什么?这次不是蛇了。”
自从上次误抓了蛇,他俩进山都注意了很多。
身上还带了雄黄粉的小布袋,不管起不起作用,总归是比之前好了一些。
卫长昀摇了下头,走到他身边也抬起头看,只见两头尖的长圆形叶子里,长了一些红色的果子。
“这是——”
姜宁拍拍他胳膊,“杨梅。”
“原来杨梅树长这样。”卫长昀道:“在镇上时,听同窗闲时提起过,说杨梅少有,多酸口,故而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种植,精心养护方甜。”
“山杨梅的确比较酸。”姜宁看了看树的高度,踮起脚去拽,发现拽不到。
这燕朝的杨梅树,长得还真是不太一样。
要不是他认出叶子来了,也不敢确定是杨梅。
人工培育的伟大,简直是人类的福祉。
卫长昀看他眼睛一错不错盯着杨梅,问道:“我驮着你试试?”
姜宁下意识问:“坐你肩上?”
卫长昀:“……”
“不是。”
姜宁反应过来,低咳一声,“那你抱着我腿弯,这样试试。”
他身量比卫长昀纤细些,先天的,哪怕他这一阵吃得再好也弥补不了这先天差异。
反倒是卫长昀,不止个头窜得快,连身板结实了一些。
卫长昀“嗯”了声,弯腰抱住姜宁的腿弯,把人生生托起来,怕把人摔着,又扎了个马步。
姜宁伸手去够树枝,可算是拉到了,连忙摘了好几颗,“我拽住了,你把我放下来就成。”
卫长昀听他这么说,也没多想,就把人放下来。
“啪。”
姜宁刚站稳,一声脆响的同时,手上的力道也猛地松了。
他倏然瞪大眼,对上卫长昀同样疑惑的眼神,片刻后,一起看向姜宁举高的那只手。
折断的树枝,被他牢牢抓着。
“……这好像有点脆?”
“……”
“不知道断的地方,明年还能不能长出来。”
姜宁叹了一声,然后立即摘下树叶间的杨梅,往嘴里塞了一颗,一股酸劲儿立即从齿间炸开,直窜大脑。
太酸了。
酸得腮帮都嘬了起来。
卫长昀下意识往后退一步,没等他挪开,姜宁已经拿着断枝靠近,表情失去控制。
“嫂嫂,我牙疼。”
“以毒攻毒,吃了就不疼。”
卫长昀失笑,主动伸手接过来,“我自己来。”
姜宁心里小小地有了一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40-50(第4/19页)
罪恶感。
不过,骗人说牙疼也不行!
卫长昀咬下去的那瞬间,饶是做了心理准备,也还是被酸得眯起了眼。
牙根都被酸得发紧。
“哈哈哈哈,好难得看见你这表情。”姜宁心情原本是有点郁闷,但也不至于到不好的地步。
这会儿是真开心了。
卫长昀手揉了揉脸颊,望着姜宁的笑,嘴角不自觉往上扬。
山杨梅虽酸,却可以用来泡酒、做菜,而且再成熟一点,当零嘴吃也可以。
姜宁和卫长昀就托着人摘一会儿,歇一会儿,一炷香过去,把竹篓装得满满的。
“走,收工回家。”
姜宁一拍手,准备下山。
卫长昀拿了两片叶子盖在最上面,跟上姜宁。
明天可是要去镇上,今天也好好休息休息。
“你是不是想问我在秋哥儿哪儿听了什么?”
下山途中,姜宁忽然自己提了这事。
卫长昀也没隐瞒,他不问是因为姜宁不说,可姜宁提了,他承认也没什么。
“反正啊,姜大志这个人,迟早得给我进去。”姜宁嗤了一声,“不然永远不安生。”
留着就是个祸害,迟早要爆雷。
卫长昀听出他言外之意,只道:“若他能签字画押,日后纠缠也无需理会。”
姜宁停下,转头打量着他。
薄薄的眼皮带一道褶,眼尾有一条明显的弧度,眼睫密长、眼瞳黑圆,分明是一张有些清丽的脸,却因为一双眼睛,笑起来时就格外柔软。
姜宁望着头顶的树,忽然道:“长昀。”
“嗯?”
“下次我们弄个梯子来吧。”
“……”
卫长昀瞧着姜宁明显愉悦的后脑勺,心想,往后再长结实一点、长高一点,这样才能稳稳地托得更久些。
第43章 “我只是怕你会受伤。”……
“去镇上啊?”
“啊,去送点东西,顺道买点材料,家里东西旧了,得修。”
“难怪用驴车呢,路上小心啊。”
“知道了,婶,您干活也当心点。”
姜宁和卫长昀自己驾车去镇上,一人一边车板上,路过村口时有人从山里下来,跟他们打招呼,姜宁笑着答应。
住在小河村久了就会发现,其实除了讨厌的那极少数人,大家都是热心肠的朴实人。
路过谁家地里,要在摘菜,都会硬给他塞一点,生怕他手里是空的。
至于有些人看不上,或者觉得寒酸的习惯,无非就是聊聊八卦,瞎掰掰几句。
姜宁一直觉得,人大多都是八卦的。
只要不太过分吧,听过也就算了,总不能堵住人家的嘴。
人嘛,好的差的一面都有。
姜宁一直特别讨厌有些人,极端丑化穷人,尤其是农村的穷人,好像他们就一定贪小便宜、手脚不干净、生活邋遢、尖酸刻薄一样。
每次看到这种话题,还有影视角色塑造,他就特烦。
“今天要多耽误些时间,还好出门的时候跟阿娘说了,别等我们吃饭。”
姜宁捏了一根稻草在手里,左右晃着,“易安楼的大厨也不知道什么模样,我年纪小,瞧着确实没什么信服力。”
卫长昀一条腿曲着搭在板上,手臂搭膝盖上,牵着绳索。
“能让顾家和秦掌柜都赏识,还留下多年的人,多半也是好相与的。”
“那也是。”姜宁一听觉得有道理。
顾苗和秦掌柜的性子,虽然完全不同,但两人都认可的人,不会有什么原则性问题。
去镇上路途不算太远,也不是赶集的日子,路上安安静静的,他俩只能说话解闷。
“对了,等忙过这一阵子,能攒下些钱了,我们把家里重新刷一遍?”
姜宁忽地想起这事来,盘算了一下手里的钱。
他算了,现在的成本都还是人力成本,就他俩,不花钱,所以没开支。
其他的材料也还没有到从外面买的地步,除了打酒、打油的钱,从外边赚的那就是纯利润。
攒下来的,其实快有二两银子了。
这才五月,哪怕他们有支出,算上八月的赋税,若是易安楼生意好,那必定是有余钱的。
“刷墙吗?”卫长昀接过话,“可以刷成白色的,亮堂一些。”
姜宁眼睛一亮,靠在背篓上,扭头微微扬起下巴看他,“不觉得我乱花钱啊?”
“为什么会是乱花钱?”卫长昀诧异地看他,见他表情,想了想道:“不偷、不盗、不抢,有何不能花?”
姜宁眨了眨眼,唇角上扬,“长昀,你这个人的思想,似乎不太一样。”
卫长昀拽了拽绳索,道:“嫂嫂不也不一样吗?”
彼此彼此。
都不像是他们一开始心中想象的那样,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姜宁不加遮掩地笑起来,笑声清脆,如山间溪流般,悦耳得很。
“那就等等吧,赶在秋天来之前。”
初夏才至,山青草绿、繁花似锦、河清天明的季节,才刚刚到来,好日子也才开头。
日子还长呢-
易安楼在西街,驴车从桥上过去时,姜宁和卫长昀特地留意了下戚远的药摊。
不知道是不是不赶巧,今日戚远也没在。
姜宁好奇问:“你说戚大叔是想通了,又继续做游医了?”
卫长昀控制着绳索,怕装着路人,尤其是在街上玩闹的小孩,“应当不是。”
姜宁不解,“为什么?”
“药摊上的药材有一些是新换的,上次来没见过。”卫长昀读书好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记性好。
从前看书虽不到过目不忘的地步,却也是两三遍就能记得差不多。
“不知他家在何处,不然还能打听下。”姜宁倒不是多管闲事的人,只是上次戚远帮了忙,如今总不见人,不免心生担忧。
姜宁撇撇嘴,很轻地叹了声。
独居的人,一旦好些天不见,联系不上,总是叫人担心的。
“或许一会儿能托顾老板问问,顾家在镇上待得久了,应当认得戚叔。”
卫长昀看了眼不远处的易安楼,“虽说有些不妥,但也能安个心。”
姜宁摇摇头,叹了口气,伸手戳戳卫长昀的肩膀,从车板往下跳,“你这操心的命,比我更甚。”
卫长昀看他跳下去,连忙拉住了绳子,“姜宁!”
姜宁被他喊得一下心虚起来,摸了摸鼻尖,“走得慢,我不会——”摔了的。
后面三个字,对上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40-50(第5/19页)
长昀表情后,硬生生憋了回去。
卫长昀眉头微蹙,也不说话,只跟着跳下车板,改为牵着车。
“哎,你别不说话,我最怕的就是这样,我下次再也不会了,我保证!”
姜宁立即追上去,服软了先认错。
他是家里老幺,从小哥姐就宠着他,爸妈偶尔严厉些,都会被哥姐说一顿。
小时候顽皮,做了点什么事心虚,比如溜出去找同学玩、去山里摘野果、去河里游泳,他立即服软,也就躲过去责骂,顶多被说两句。
来这儿成了年纪最大的,虽也没大多少,可习惯了担着事,一直都可靠的样。
这会儿不知不觉露出那点耍赖的脾气,叫卫长昀一时应付不了,只能绷着脸不说话。
“卫长昀!”姜宁叽里咕噜说了一堆话,人是一点不理,脾气也来了,“站住!说话!”
卫长昀:“……”
姜宁抿抿唇面,到底自己有错在前,不对,是心虚在前,“我跟你说话,你不回答,很没礼貌嗳。”
卫长昀瞧着他的表情,不知想到什么,轻轻弯了弯唇角。
眉头舒展开,左右瞥了眼,“我没在生气。”
“那我生气了。”
“我只是怕你会受伤。”
姜宁差点咬到自己舌头,咽回了倒打一耙的话,身体比他大脑反应更快,有些心热手热。
“我……”
“哎呀!你们可算来了,我在这儿等你们好半天,幸好出来看看,不然还接不到你们。”
一道声音传来,跟着一身月色锦缎长袍的顾苗走到他们跟前。
“宁哥儿,陈大厨可在后厨等你好会儿了。”顾苗看了眼他们拉的东西,回头朝跟来的两个伙计道:“帮着把这些拿到后厨的院子放好,仔细些,不能摔了。”
被他这一打岔,心热、手热都没了。
只剩脑子热。
要教大厨做菜,这谁头脑能不发热?
姜宁向来是单线程处理事,顾苗咕噜咕噜一堆话,他心里就只能琢磨着一会儿怎么教才合适。
“夫君和今南都在二楼,卫公子,你要不去找他们?正好你们有话聊。”
卫长昀闻言,看向姜宁。
姜宁对上他看来的视线,脑袋里那一堆做菜的画面里,分出了一小块,闪现了刚才的话。
“你去吧,正好沈公子和你一样都要备考。”
卫长昀点头,“好。”
去二楼,走正门进去比较快。
卫长昀径直去了易安楼正门,上二楼去找沈明尧和顾今南。
顾苗伸长脖子看了看,直到看不见人,才转回来拉着姜宁酒楼的后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