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 110-120

110-1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大理寺卿今天修罗场了吗 妹妹说她喜欢我 海水未蓝时 穿成年代文反派摆烂亲妈 没人告诉我就是女娲啊 轮到仙女美人做女配了 隐衫之欲 当我直播后在异世成神仙 弯腰 鲛皇在星际被当做人鱼繁育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10-120(第1/17页)

第111章 我眼光一向都好。

年就是还没到的时候盼着,等到了便觉得日子过得飞快,眨眼功夫,就从初一到了十五。

走亲访友一圈后,发现还不如待在家里烤火来得舒服。

姜宁听赵秋说起过年四处走亲戚,暗中庆幸家里不用,顶多托人给姜大伯送了些年货。

其他的,倒是真没有什么人可以走了。

村里的人家,他们也就初三那天,去了杨二爷、王三叔和赵秋家一趟。

连饭都没留下吃,拜年礼送到,坐了会儿就回了家。

要不是今天约好了上元灯会,姜宁和卫长昀打算再在家里宅几天。

“今天去灯会的人,天黑了回来也不担心,可以玩晚些。”赵秋从口袋里摸出几颗糖,“吃吗?”

姜宁伸手,拿了一颗剥开放嘴里,腮帮鼓起来,“灯会上会有糖葫芦吗?我想吃那个。”

糖葫芦做起来不难,但又是要熬糖,又得去找山楂,放现在寒冬腊月的,多少是麻烦。

尤其一家几个人,吃再多那也不过二三十颗,不然直接买来得方便。

赵秋听他问糖葫芦,弯了弯眼睛笑起来,“还以为你要问什么,原来是糖葫芦啊。”

姜宁轻轻哼了声,“小孩能吃,大人怎么不能吃。”

“能吃能吃,想吃便吃了。”赵秋道:“灯会上有是有,不过就那两三个人在卖,去晚了可能买不到。”

闻言姜宁差点咬碎嘴里的糖,“你说的晚,是多晚?”

赵秋想了想,“戌时二刻便已经算晚了。”

戌时?

那不就是晚上八点。

姜宁抬头看看天色,他们还没到灯会,天已经灰蒙蒙的,估摸酉时二刻左右。

那还有一个时辰,倒也还好,走过去也就再要一刻时辰。

“那还早,出门的时候才酉时,算起来到地方也就酉时二刻。”姜宁放下心来。

赵秋失笑,“难得见你也这么贪吃,还以为就苗哥儿贪嘴。”

姜宁不辩解,扬起眉梢,“苗哥儿那是贪嘴吗?那是见着吃的就走不动道。”

远在镇上的顾苗半点不知两人说他好吃,正在刚回来不久的父母面前卖乖。

卫长昀和王子书跟在他们俩后面,不时说几句话。

王子书道:“子修还想跟来的,我不让,怕天黑路不好走,加上人多,看不过来。”

卫长昀点头,“我家也一样。”

王子书又道:“你什么时候回私塾?年可已经过完了,你再不回来,又得耽误一两个月,距离考试就半年不到。”

卫长昀思忖片刻,答:“二月过完。”

王子书叹了声,“那还真离院试不到半年,好在私塾不是那些书院山门,你这样走了,人怕是就不会再收你。”

卫长昀目光落在姜宁身上,见他和赵秋聊得高兴,才看了眼王子书,“自是。”

王子书:“……”

和卫长昀聊天可真累,不是说敷衍,就有种一锤子砸下去,都听不到响的。

“我和秋哥儿的事家里知道了,不过爹和阿爹的意思是,等乡试结束了再正式看日子。”

王子书和赵秋同岁,与卫长昀也差不多大,左右不过是月份的差别。

算来虚岁十八,已是可以成亲的年纪。

“我悄悄问过秋哥儿,会不会觉得心里委屈,毕竟算下来,要拖到年底去了。”

“其实我倒想早些定下日子,就算不成亲,那亲总是要定的。”

“定了亲,就是过了明路,等日子选好,拜堂成亲就可结成姻缘。”

卫长昀听到最后一句,注意力终于全都收回,“三叔和三婶的话并未不妥,你如今备考,正是用功时,娶妻不妥。”

王子书一怔,他还以为卫长昀走神没仔细听。

听他这么说,不由反驳,“我与秋哥儿成亲,也不会耽误我用功。”

卫长昀摇头,解释道:“不是秋哥儿耽误你的功课,是你如今身无功名,又无养家的生计,成了亲,家中大小事情就落到了他身上,一旦成亲他更不易。”

闻言王子书怔住,他半点没想到过这一点。

卫长昀见他露出思索的神情,弯了弯唇角,不再多说。

劝人的话,点到即止便可,不宜多说。

王越和宋乔都是明理的人,寻常时候待人和颜悦色,如今王子书和赵秋情投意合,自是不会阻拦。

只是他们考虑得多,不想赵秋和王子书成亲后,聚少离多,又得操持家中大小事情。

赵秋如今有父母兄长照应,虽两家离得近,可一旦成了亲,那就得自己来。

王越和宋乔帮再多,赵秋也不可能真像从前一样,连下地的活都是由着他高兴。

王子书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我原先还想,要不先成亲,这样还安心一些。”

卫长昀一怔,反应过来他说的“安心”是什么意思,微皱起眉头。

“赵秋虽从小性格内秀,但从他不怕王栓报复,帮了姜宁,也看得出他认定的事也少有变化,成亲与否,难道他的心意你不知道?”

王子书连连摆手,“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安心,不然总想着要与他成亲的事,定不下心。”

卫长昀:“……”

略有些不想再聊这个天了。

“你和姜哥儿的事呢?都要搬去镇上了,不选一个日子办了吗?”王子书看他表情,立即转移话题。

不问还好,一问想起来两人在村里受的非议,自觉又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卫长昀打量了一下王子书,看得王子书浑身不自在,顿时想要开溜。

“记得备好红包。”

王子书错愕地看着卫长昀往前走,追上了等在那儿的姜宁和赵秋,迟钝反应过来。

等一下,要准备红包的意思是,真看好了?

那怎么秋哥儿一点都没给他说啊,还是秋哥儿都不知道!

姜宁看王子书脸上表情,悄声道:“你和他聊了什么,他怎么一脸被雷击的样?”

卫长昀被他形容逗笑,抬手给他拢了拢围巾,“聊了一下科举的事。”

姜宁深以为然点头,“难怪他会是那副表情,还得努力。”

卫长昀牵起他的手,问:“不是要买糖葫芦?”

姜宁瞬间露出笑容来,“走走走,给小小和小宝也带一串回去,不然下次我们单独出来玩,可不好糊弄他们了。”

两人牵着手走了,留下赵秋一个人听了全部。

赵秋微眯起眼,盯着姜宁背影:“……”

这么大个人站在这儿,他就不信姜宁没看见,肯定是故意在逗他。

讨厌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10-120(第2/17页)

“秋哥儿,你在等我吗?”王子书快步走上前,“我就知道你最好。”

赵秋对上他明亮的眼神,无奈又好笑,“是啊,在等你,谁让你走这么慢,还呆。”

王子书“嘿嘿”笑了两声,“我是想通了一些事,放心吧,今年的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闻言赵秋忍俊不禁,“噗嗤”笑出声来,“嗯。”-

灯会人多热闹,各式各样的花灯挂了两条街,小贩们就在灯下摆摊,叫卖声不断。

一堆人围起来的地方,不是在变戏法,就是在套圈,要么就是在猜字谜。

十里八村虽读书人不多,可猜字谜这事儿本来也是雅俗共赏。

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诗词谜面,普通人自是也有自己的歇后语、灯谜玩法。

姜宁手里拿了一串糖葫芦,拉着卫长昀挤到猜灯谜的人群外。

“要不要猜猜看?奖励是个花灯。”

旁边赵秋期待地看王子书,一看就是想参加。

王子书道:“这些字谜和灯谜,我不一定猜得对。”

“那有什么关系,反正是来玩的。”赵秋咬了一颗糖葫芦,“猜错了,私塾里的先生也不会知道。”

“猜便是,错了也不打紧。”卫长昀拿好手里的糖葫芦,免得竹签扎到人,“民间卧虎藏龙,不少灯谜便出自他们之手,连京城里的大家也不一定立即猜出,我们才读了几日书,猜不中亦是正常。”

姜宁看着卫长昀,抿唇低笑,勾住他的手,“你这人,倒是谦虚,还不骄傲自满。”

卫长昀听他说,瞥见那边王子书和赵秋已经在猜,便低下头,凑近道:“嫂嫂教得好。”

姜宁如今是最怕他说这两个字,耳边一热,轻轻推了他一下,“正经些。”

卫长昀难得有心逗弄他,“是正经的。”

本也是这般关系,难道还能有什么不正经?

姜宁瞪他一眼,问摊主要来一枚谜笺,“猜不出来,等会儿让你背我回去了。”

卫长昀接过来,打开看了下,问:“背一半?”

姜宁以为难住他了,立即拒绝,“不行。”

卫长昀低叹,向摊主举起谜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是风。”

摊主看着卫长昀,欣赏道:“这位公子要哪一盏灯?”

卫长昀把谜笺递给姜宁,“你想要哪一盏?”

姜宁迎着其他人看来的视线,匆忙扫了一圈,指了面前画了一条鱼的灯,“就它了。”

卫长昀“嗯”了声,接过摊主递来的花灯,道谢后,才递给姜宁。

“鲤鱼跃龙门,好眼光。”

姜宁被他一本正经的语气逗笑,拎着灯,打量他一遍,转身走时道:“我眼光一向都好。”

第112章 新宅子。

灯会人影绰绰,小摊吆喝着,小孩、大人约着一块游玩,手里拿着小食,或是提了一盏灯,脸上洋溢着笑。

姜宁晃了晃手里的花灯,看眼正在排队的卫长昀,又低头看看脚尖。

忽地,脸上一阵冰凉。

姜宁好奇地抬头看天,发现天上正在簌簌飘着小雪,惊奇地抬起手,等雪落在手心。

“又下雪了。”

赵秋正埋头吃东西,听到这一声,连忙抬头,“下雪了!”

“还以为今年不会下雪了,没想到还有。”姜宁欣喜道:“看来今年真是个好年头。”

他俩正说着话,卫长昀和王子书一起回来,手里都拿着东西。

姜宁几步走到卫长昀面前,语气雀跃道:“又下雪了,你看。”

卫长昀把手里的烤肉串拿开一些,怕占到姜宁身上,“这么高兴?”

“你懂不懂一个南方人对雪的执念?”姜宁小声道:“很久没见过这么多雪了。”

卫长昀了然地点头,“那先吃烤肉串还是先看雪?”

姜宁伸手拿过三串,给赵秋和王子书一人一串,然后道:“都不是,我想去放灯。”

见卫长昀面上的惊讶,低声道:“其实是想回家了。”

姜宁有玩心,平时也贪鲜,可骨子里就是一个念家的人,出门玩半天,就想回家了。

卫长昀用空着的那只手牵起他,“那去放灯,放完了回家。”

姜宁“嗯”了声,“困了。”

卫长昀:“那一会儿背你。”

后面的赵秋目睹两人说小话,咬了咬肉串,瞥向身边王子书。

“我怎么觉得宁哥儿和卫长昀这一阵,有点旁若无人的亲近了,是不是好事将近?”

王子书一听,差点被噎到。

可是姜宁还没给赵秋说,他总不好说吧?万一卫长昀是在准备惊喜呢。

“他们俩不是一直这样?”王子书说了句自己都不信的话,“从前是私下里,这里没人自然不用遮掩了。”

赵秋摇摇头,一脸看透的表情,“他们俩才不会遮掩,就是亲近了。”

四人走到河边,寻了一处人少的位置蹲下来。

姜宁撩起水洗了洗手,冻得龇了龇牙,“还以为水是暖的,这么凉。”

卫长昀替他把发带理好,道:“从地下井冒出来的水是冬暖夏凉,但河面宽敞,又流得远,自是凉的。”

“那有人冬天来河里游泳吗?”姜宁好奇问道:“都说能冬泳的人,身体一定很好。”

卫长昀还没回答,赵秋就开了口,“什么?冬天来河里游泳,不得冻成冰块吗?”

姜宁摇头,“不会,冬天河里其实比岸上要暖和,岸上才是最冷的。”

边上王子书好奇问:“姜哥儿,那你水性很好?”

姜宁一怔,失笑道:“要是我会,还能让王栓推到河里,差点丢了性命?便宜那混蛋了,到现在还能蹦能跳的。”

王子书一脸惊讶,全然不知道还有这件事,追问了几句。

卫长昀正在帮他弄花灯,方便一会儿好放水里。

听到这句,眸色一暗,不动声色地往姜宁身边靠近了些,把他圈在自己伸手就能抓稳的地方。

“灯弄好了。”卫长昀低声提醒姜宁。

姜宁“哎”了声,给赵秋递了个眼神,示意他拦一下王子书,好奇心别那么重。

“那一起放吧。”姜宁勾了勾卫长昀手指,“放完回家。”

卫长昀垂着眼,答应了声。

姜宁见他这副模样,心里一下就明白怎么回事,抬手摸了一下他发顶。

“别想了,往后自会有办法整治他。”

卫长昀被他温柔的动作安抚,抬起眼道:“好。”

王子书、赵秋:“……”

旁若无人到这般地步,也的确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10-120(第3/17页)

一般人做不到-

过完十五,年就过完了。

哪怕春日的气息还不算浓重,但田地里已经忙了起来,各家都在准备春耕。

姜宁和卫长昀收了一包东西,放在两个背篓里。

“阿娘,我们出门了,晚点回来,你们吃饭不用等我们。”姜宁帮卫长昀扶着背篓,等他背好了,朝屋里喊。

朱红拴着围裙,从堂屋出来,“路上慢点,做生意和和气气的,旁人闹事也别跟人冲突。”

姜宁背上自己的背篓,“知道的,你们在家注意用火,炉子得通风,别关太严。”

炉子买回来用到现在,他一直都在旁边盯着,这回他们要出去一天,不免担心用火安全。

“放心,我就带着他们在堂屋。”朱红答应,“炉子火拿来炒菜也够用了。”

过年是因为做的菜多,所以得用厨房里的大灶。

放在平时,几个人吃不了几个菜,用炉子火炒菜够用了。

姜宁还想再说什么,见卫长昀看过来,立即会意,住了口。

卫长昀拿上镰刀,“婶婶,我们出门了。”

从家里的院子出来,姜宁和卫长昀并肩走在小道上,路上碰到不少去地里的人,朝着村口走去。

“宅子那边今天得去过户,顺道拿钥匙。”姜宁边走边道:“正式转到我们名下,宅子就是我们的了。”

卫长昀点头,出门前还检查了一下带的书契。

“卖完东西正好去宅子看看,能不能先收拾出来一些。”

“半个月没出摊了,幸好推车放在易安楼,不然光打扫都得一阵。”

姜宁捏了捏背篓肩绳,“辣椒面和土豆片,都准备得不多,早上应该能卖完。”

“刚过完年,出门的人不多,卖得晚也正常。”卫长昀想起什么,道:“过年那些天人会多些。”

姜宁脑子转得快,不由问:“你的意思是,应当过年那几天来街上卖小吃,肯定能赚得不少。”

卫长昀:“嗯,大人小孩都不做事,人更多。”

姜宁一想还真是,过年做小吃生意,不就跟那些旅游旺季去街上摆卖炸土豆是一样的。

错失商机,大意了。

到镇上,姜宁和卫长昀先去了易安楼拿推车。

不赶巧,顾苗一家和秦掌柜都不在,只有伙计在,说东家和掌柜他们去谈事了。

姜宁和卫长昀自己也有事,没在酒楼多待,道谢过后,拿着推车走了。

时隔半个月再出摊,之前的那些客人,纷纷来问又上了什么。

问了只有土豆片和辣椒,倒也不失望,毕竟好一阵没吃,问了也就买了。

东西卖得快,姜宁和卫长昀也省事,都不用像之前一样吆喝。

“二百多文,还行。”姜宁数了数罐子里的铜板,“回头客多就是好。”

卫长昀收起车上的东西,都装进背篓,“推车要带去新宅子那边吗?”

“不了,就放这吧。”姜宁摇头,跟着一起收东西,“新宅子可还没有办乔迁礼,东西先别往里进。”

卫长昀讶异问:“进家的东西有讲究?”

姜宁“嗯”了声,故作老成道:“那是当然,进新家那天,可是得选好日子和时辰,还要准备好东西,一样一样地拿进门才行。”

卫长昀自打出生就住在如今的宅子,平时少有参加这种事,村里谁家盖新房,那也只是去吃顿饭,沾沾喜气。

听姜宁说的,有些新鲜,又问了几句。

姜宁示意他把背篓拿上,边走边说:“吉时乔迁,得备有米、柴、油、碗筷、扫帚和红包,还得有苹果和钱。”

按照顺序一样样拿进屋,图一个好寓意。

卫长昀听完,微微蹙眉,“家里五个人,拿得了吗?”

姜宁一怔,显然之前没想到这个问题,毕竟他也是刚才突然想到的。

“吉时都是夜里,不好让其他人帮忙,那一个人多拿点?”

反正就是图个吉利,一人多点吉利,不是更好。

卫长昀不由笑了起来,“那先这么安排,轻巧的给小小和小宝,重一点的我们拿。”

姜宁点点头,觉得可行。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宅子外。

宅子主人和里正站在门口,见他们俩来了,同时看过来。

姜宁以为自己来晚了,不由道:“周叔、吴二伯,我们来晚了,抱歉。”

周叔是宅子原本的主人家,吴二伯是镇里的里正。

“不是你们来晚了,是我们来早了。”周叔摆摆手,拿出办好的契书,“这书契你们再看看,没什么问题,余下的钱就得给了。”

卫长昀伸手接过来,打开后仔细看,“还请您等片刻,我看看。”

吴二伯望着卫长昀,见他这一年变化,不由叹道:“私塾那边再过半月就要恢复上课,你打算何时回去啊?”

姜宁正跟周叔往宅子里走,听他说宅子里的陈设,能用的都别换了,擦一擦还挺新。

听到吴二伯的话,下意识往卫长昀瞥去。

“我要再晚一个月。”卫长昀抬头,向吴二伯颔首示意,“搬家需要一些时间,还要帮着家里的小摊生意。”

吴二伯闻言便看向姜宁,“你家中生意,有姜哥儿操持,你还是安心备考,再晚一个月,可就要三月了。”

三月,离着院试便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

卫长昀是私塾里最好看的学生,都盼着他能一举考中秀才,再考上举人,便是春闱时成绩不佳,那在永安镇也是凤毛麟角的人才了。

“平时在家不曾怠慢学业,二伯不必替我忧心。”卫长昀合上书契,“书契无误,当着里正的面,签字画押即可。”

“剩余的二十五两,我们也带来了。”

吴二伯知道他有主意,便也不再多言。

四人走到宅子的客厅,两份书契放在桌上,各自签字画押,留存一份便算彻底成交。

姜宁签下自己名字后,满意地想,这一阵在家,他的字还挺有长进。

卫长昀拿出银两,交给周叔,“多谢周叔成全。”

周叔笑着看向吴二伯,两人相视摇了摇头,失笑道:“谢我就不必了,今年科举,一举得中也不负吴二哥替你担保了。”

四十两银子,买这一处宅子,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要不是有人做了人情,可买不到。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一眼,向二人拱手行了个大礼。

第113章 凌晨乔迁新居,黄昏嫁……

送走周叔和吴二伯,姜宁拿着家里钥匙,心中欣喜,放下东西后,在宅子里来回转悠。

堂前屋后、前院后院,一一都看了个遍,还觉得不过瘾,连每间屋子都进去打量了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10-120(第4/17页)

真好,有自己的房子了。

姜宁从来不觉得自己想买房,可真正有了房子后,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难怪他爸妈那会儿总说,房子再小,那也是自己的住着才安心。

姜宁伸手摸了摸桌面,抿唇笑起来。

卫长昀把书契和剩余的银两收起来,从客厅出来后,四下打量,未看到姜宁,不由疑惑地皱了下眉。

张望了一下,看见侧边屋子的门开着,便沿着屋檐走过去。

“在看什么?”

姜宁听到声音,回头望向门口,见到是他,冲他笑起来,“在看我们的家啊。”

闻言卫长昀走进屋里,发现这间屋子明亮,而且宽敞,离其他屋也远,比较僻静。

“选这间做我们的卧房怎么样?”姜宁靠在桌沿,微微歪头,问道:“宽敞些,还能给你辟出一间书房。”

我们的卧房。

这几个字落入卫长昀耳中,眼神微怔,片刻后才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

眼神微微闪烁,“不问婶婶的意见吗?”

“这宅子的朝向都好,阿娘和小小可以住对面那间,旁边的给小宝。”

姜宁走到他面前,掀起眼由下往上看他,“就是小宝年纪太小,不知道一个人住能不能习惯。”

卫长昀眸色一暗,往前一步,让姜宁本能地往后退,腰正好抵在矮柜上。

姜宁无意识用手撑住,往后仰了一点。

卫长昀倾身,伸手覆在他手背上,“你考虑得如此周全,我没什么异议。”

姜宁抿唇,不自觉吞咽起来。

“你……离得太近了。”

近到他可以看到卫长昀喉结上下滚动时的模样,还有身上淡淡的皂角香,几乎把他包围起来。

卫长昀勾起唇角,又凑近了一些,“会吗?我觉得还好。”

姜宁微微睁大眼,发现卫长昀是故意的。

他咬了一下唇,不太服气道:“是吗?那可以再近一点,反正我都——”

亲过脸颊了。

毫无经验的姜宁只顾着放狠话,完全忘了眼前的人,其实也毫无经验。

正因为不知,所以无畏。

卫长昀低头靠近的瞬间,姜宁手指抓着柜子边缘,指尖发白,感觉呼吸都要停滞。

卫长昀用鼻尖抵着姜宁的额头,到底只是轻轻抱住他,手掐住他的腰,没有太逾距。

他这一辈子,恪守礼教,从未出格。

但在不知道姜宁心意之时,便喜欢上了他。

道德礼教之下,是他压抑的感情。

幸好姜宁告诉他,感情是不需要克制的,喜欢便是喜欢,哪怕身份有差距,于世俗不容,只要不伤害旁人,又有什么关系。

“回村后,我就请老师看一个日子,与你成亲。”卫长昀偏过头,说话时几乎贴着姜宁耳廓,“好吗?”

姜宁听到了怦怦乱跳的心跳声,有他的,也有卫长昀的。

身体相贴,哪怕隔着衣裳,依旧能感知到对方的体温。

姜宁抬起手,往卫长昀怀里一靠,“好。”-

花了半天打扫宅子,其实清扫工作倒是还好。

虽然有一阵没人住这儿,可也就只是院子里的杂草,还有屋里的灰尘,花个一两天功夫就能清理干净。

难办的是前主人留下的那些东西,看着大部分都是好的,却又不适用。

一是他们家人口和别人不一样,二来是习惯不一样,不少东西用不上。

光是中堂的东西,就花了他们大半的时间。

墙上的那些画,摆放的桌椅、盆栽、茶杯都得一一清理过,全装进了一个柜子里。

能用的就不管,不能用的全都挪到一间空出来的屋子里先堆着。

木质家具还能改,那些料子都经用,往后寻个木匠帮着重新打些小家具出来就行。

其他的石凳石桌,便懒得动了,放在院子里,就当个乘凉的地方。

等回村里,姜宁和卫长昀只觉比平时还要累一些。

朱红看他俩这模样,又是热饭又是烧水,让他俩早点去休息,明天晚些再去镇上都行。

姜宁难得不打鸡血,对着所剩不多的存款,也坦然接受了朱红的提议,晚点出摊。

结果等他一觉醒来,不见卫长昀身影时,还以为自己睡过头了。

“去杨二爷那儿了?”姜宁端着碗吃面,听见朱红的话后抬起头,一脸茫然。

朱红拿着鸡毛掸子,正往屋里走,“嗯,还拎了一只鸡去,说是看日子。”

姜宁“哦”了声,心想搬家是得看日子。

麻烦人帮忙办事,是要送礼,不然总是抹不开面子。

低头又吃了一口面,才后知后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

姜宁眨了一下眼,猛地抬起头,看向朱红,“阿娘,长昀是不是还问你要了我的生辰八字?”

朱红转过身,“对啊,要了你的八字,说是之前知道的不准确,问我清楚些。”

姜宁一口面差点没咽下去,呛到自己。

朱红看他脸憋得通红,愣了一下,隐隐反应过来,“你是说,二郎拿着你的生辰八字,是去算成亲的日子了?”

姜宁连忙去拿水,猛喝了两口,“应该、应该是吧。”

说完莫名地有些心虚,立即又喝水。

见状朱红哪里还能不明白,哭笑不得道:“你们这两孩子,成亲的事家里都知道,我也知情,还偷偷地去算日子,弄得像被人棒打鸳鸯似的。”

姜宁立即辩解,“我可不知情,要不然我还能问你吗?”

朱红取笑他,“你要是不知情,还能猜着?分明是说好了的,自己给忘了。”

一语猜中。

姜宁顿时不好意思地冲她笑,道:“双喜临门,阿娘该高兴才是。”

“是,你得良配,我哪有不高兴的。”朱红叹了一声,“之前,我还一直担心耽误了你,误了你这辈子,幸好,幸好。”

闻言姜宁怔然,盯着朱红欲言又止,待人看过来时,又立即笑得乖巧。

这头母子俩在商量成亲的事,要宴请哪些人,另一头卫长昀到了杨二爷家里,才把八字亮出来,杨二爷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知道是一回事,理解又是另一回事。

杨二爷望着一脸坚定的卫长昀,捋了捋胡子,到底舍不得说他一句。

“你从小主意就正,如今拿着八字来,定是打定好了这个亲一定要成。”

杨二爷拿起八字,“往后若是因此遭人议论,你也不悔?”

卫长昀点头,“不后悔。”

“影响仕途也不会埋怨?”

“不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10-120(第5/17页)

杨二爷正欲再问,却被卫长昀抢了先。

卫长昀坦诚又真挚道:“家中事情老师一直都清楚,若无他在家中操持,必定不会有我今日,得他支撑,我才能安心读书。”

“许多事情,我不说,老师必定也是看在眼里。他已经遭受许多委屈、不公,在这件事情,我不愿他再担一分的忧心,所以下聘之事,由我主动,提亲亦是我来,能让他少受一分委屈,我便觉得值了。”

觊觎兄嫂,视为大逆不道、道德不允。

卫长昀自知世人的成见,却无法让姜宁一人承担,让旁人以为是姜宁作风不正,诱他入歧途。

“不瞒老师,这件事因我而起,若非我懵懂不知,喜欢上他,他怕是不会动了这个心思。”

卫长昀道:“从前我一心读书,不知儿女之情,故而困扰许久,又不愿见他人与她过于亲近,所以才——”

“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哪怕我与他并无这段感情,也是要这么说。”

杨二爷盯着卫长昀,心中惊讶不已。

他教授卫长昀多年,从一个孩童到现在这般,看着他长大,更知道他的秉性。

今日这一番话,若不是卫长昀就在他面前说出来,旁人口中说出,他都不信。

“罢了罢了,你们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旁人非议,还是日后影响,既已知道,那定是做好准备承担。”

杨二爷笑了起来,“让我来看看你们俩的八字,选哪个日子最好。”

卫长昀一听,面露喜色,“多谢老师成全。”

杨二爷笑着道:“不必谢我,姜哥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心中有数。”

“你们选的日子,是要近一点?”

卫长昀这才道:“我们打算搬出村子的事,老师是知道的,我们商量后,想一起办了。”

乔迁和婚事,一起办了,也免得折腾两次。

杨二爷抬头看他,轻轻摇头,“今日是正月二十二,离得最近的日子,那边二月二十二,是一个好日子,宜动迁、宜嫁娶。”

二月二十二?

卫长昀思忖后道:“真是开春的日子,又是花朝,的确是个好日子。”

“那就定这个日子吧。”杨二爷把八字还给他,“打算在镇上办?”

卫长昀点头,“家中长辈只有朱婶一人,算上亲近的,便是老师,宴请的宾客也不多,所以一切从简。”

凌晨乔迁新居,黄昏嫁娶成亲。

真正的双喜临门。

卫长昀心想,一切从简,但该有的,自是要准备的。

他不想委屈了姜宁。

第114章 写喜帖。

宅子的事定下,搬家的事便要着手准备。

姜宁和卫长昀在外面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新宅子和出摊两头跑,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二十四个时辰来用。

好在宅子确实不大,两人一天打扫一点,每天清理一点,二月初十,宅子便腾了出来,可以往里搬东西了。

易安楼的分利解决了他们手里暂时拮据的问题,加上小吃摊的收入,勉强又有了一些存款。

姜宁坐在驴车上往村里走时,靠在卫长昀肩上,“幸好买宅子是全款,要是贷款,我肯定不买。”

而且这里的全款,可比他家那儿的便宜多了。

算起来不过几万块,房价可都是要几十万、几百万的。

卫长昀驾着车,好奇问:“贷款是什么?”

姜宁失笑,举例道:“就是一个类似于朝廷办的机构,你可以买房只付三成钱,剩下的问这个机构借,你按月来还,但每个月有利钱。”

他挑了一些好理解的词,解释给卫长昀听。

卫长昀听明白了,思索道:“若是利钱便宜,那不少人或许会想要买宅子。”

“可现在宅子能自己修,为什么要分期买?”姜宁道:“不过要是想住在城镇里,的确得买。”

卫长昀点头,“听闻京城的房价更贵,不少大臣都买不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盲盒抽奖日常[年代] 时光如夏[先婚后爱] 我这该死的魅力 [简爱]穿成简的仙女教母gl 龙傲天的未婚妻选择退婚后 炮灰在七零娇养虐文女主 在斗罗大陆当富二代的日子 帝国往事录 耳后蓝 所以和讨厌的爱豆炒c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