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7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60-170(第1/20页)
第161章 “嘿嘿,就是高兴嘛,……
食肆要改造,重新定菜牌,要忙活的事一下变得多起来。
姜宁和卫长昀都不是有拖延毛病的人,第二日起来,便着手把食肆的几张桌子重新摆放,腾出一张桌子的位置。
随后又拿着图纸,去了在镇外的唯一一家陶窑。
过了五六日,两人又一起去取货。
烧陶的窑厂老板,看到姜宁和卫长昀牵着驴车走来,立即招呼伙计去拿东西。
摘掉手套放到一边,迎上前道:“小姜老板、卫公子,你们俩来得可真是时候。”
“我让伙计去拿了,一会儿你们验验货。”
姜宁笑着接话,“杜老板生意兴隆啊。”
往后看了看,“不是来得是时候,是算着时间来了,这几天心思全在这几个炉子上,能不急吗?”
“不过这你炉子倒是好用,就是小了一点,家里用的话,大一点的锅都放不下。”
杜老板招呼他们坐下,“怎么不做大一点?”
姜宁卖关子道:“我要那么多大炉子做什么?我又不是卖炉子的,再说店里可放不下。”
“听听这话,还跟我卖起关子了,过几天去你店里吃东西,不一样能知道。”杜老板爽朗大方,余光扫到伙计抬着东西过来,“东西拿来了,你们二位先看看。”
卫长昀向杜老板道谢,起身接了一下木箱,放到桌上后,揭开上面的布,十个炉子整整齐齐摆在里面。
看模样,说是炉子,倒不如说更像钵。
他转头看姜宁,“你看看。”
姜宁点头,伸手拿起一个炉子,放到面前仔细打量,转了一圈,发现跟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
一旁杜老板站着,莫名紧张起来。
“那个,是有什么不对吗?那天烧了一个出来,是这样子,模子我们也没换啊。”
姜宁听出他着急担心,忍不住笑,“杜老板,你别紧张,我只是觉得做得挺好,多看了几眼。”
杜老板假意摸了摸额头的汗,“吓我一跳,还以为出了什么岔子,做错了。”
姜宁把炉子放回去,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见状,拿出钱袋递给杜老板,“这是剩下的尾款,杜老板你点一下。”
“你们两人做生意我放心。”杜老板说完话锋一转,“不过为了往后不起矛盾,还是点清楚为好。”
卫长昀抱起箱子往外走,放到驴车上,干脆就在外等姜宁出来。
不多时,杜老板送姜宁出来,他们俩向杜老板道别,便牵着驴车回镇上-
这几日朱红已经能自如行动,身上疼痛也并无复发,看着好了不少。
正在院子里摘菜,便听到他们俩回来的动静,抬头望去,“去了这么久,还以为要再过会儿才回来。”
姜宁看她闲不住,不拦着,只是道:“回来的路上多耽误了会,买了点东西。”
说着便把买的辣椒提起来,“看辣椒便宜,便多买了些。”
朱红疑惑,“前段时间天气好,晒了不少辣椒,还以为今年够了。”
“这不是要做新的菜,多买一些备着。”姜宁把辣椒拎到厨房,出来时,卫长昀已经把驴车卸了。
他走过去,帮着一起把炉子拿出来。
明天食肆就要上新菜,卖得如何还不知道,不过姜宁莫名地有信心。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总不会差太多。
“这倒是,多备一些,要用的时候就不着急。”朱红起身,拿起菜篮子,“灶上已经煮了饭,等会炒菜就能吃了。”
“一会儿我来炒菜吧,正好我琢磨下明天要怎么弄。”姜宁抱着炉子往外走,“阿娘,你切好了放着就行。”
闻言朱红无奈笑了笑,知道姜宁是怕她累着。
“好,那你一会儿自己来炒。”
姜宁朝卫长昀眨了眨眼,小声道:“还以为阿娘会坚持,还好没有。”
卫长昀跟着拿炉子,全都放到了食肆灶台边的柜子里,“娘是怕你心疼。”
“那我是心疼啊。”姜宁瞥他,“前几天秋哥儿来镇上赶集,见着我还说我瘦了。”
其实是瘦了一些,一个是累的另一个是操心的。
姜宁都不敢想,那些大宅子里的人,不说别的,当家做主那位一天得操多少心,感觉梦里都会是各种事情,说不定夜里都睡不着。
他才当家一年多,便觉得要是有人来操心,他愿意躺平的。
“是瘦了些。”
卫长昀低头摆放东西,并未抬头,“过年养一养,看看能不能养回来。”
姜宁抬手拍了下他肩膀,“你当我是猪啊,还过年养肥,我才不要,我觉得现在这样正好,不胖不瘦,还有一点点肌肉。”
卫长昀:“……”
尽管已经适应了姜宁的用词,可听到这话依旧笑起来,“真的有吗?”
“……你真烦。”姜宁捏捏他耳垂,往外面的街道看去。
人来人往,令他不禁想起如今已经十月中旬,再过一个半月又要过年。
日子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间,已过了这么久。
“又在想什么?”
“想秋哥儿下个月订亲的事。”
卫长昀对姜宁的情绪变化很敏锐,不过才走了一下神,便立即反应过来。
姜宁习以为常,和他一块往院里走。
“那到时候得回去一趟,我们是不是也要备一份礼?”
“是得备,订亲不是要请双方亲友见证吗?我们算是朋友吧。”
“其实也算是亲戚,村子里的大多人往上寻寻,都是沾亲带故的。”
不管是不是亲戚,姜宁给赵秋那一份订亲礼,定是不会少的。
等到成亲时,还有一份大的-
自从卫长昀接连参加院试、乡试后,他便已经不在私塾里上课,而是自行在家中温习。
王子书虽还在镇上私塾,却也几乎不会外出,心思都扑在了学业上,想着来年进县学时,能考得好一点。
要不是前两日赵秋来镇上赶集,卖香包和香料,姜宁恐怕都得等到他们要订亲前才知道。
并非赵秋不想提前告诉姜宁,而是他自己都还有一些懵。
这一年,赵秋和王子书家里过得并不顺利。
哪怕心意相通,却依旧需要考虑到其他问题。
上一回赶集时,赵秋知道朱红病了,特地来看了朱红,等到下午才和王子书一块回家。
冬日天黑得早,半道上天就黑了。
王子书熟练地拿出火折子,在路边折了树枝缠绕在一起点上,方便照亮。
“天黑路不好走,你跟在我旁边,当心点。”王子书伸手去拉赵秋,却见他在走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60-170(第2/20页)
不由担心。
“秋哥儿?”
赵秋愣愣回过神,怔了片刻,“怎么了?”
王子书愣愣地看他,有些急了,“秋哥儿,我会上进的,你别担心啊。”
他知道自己院试没考中,对不起家里人的期望。
可他之后一定会努力,这几个月他除了帮家里秋收,心思都在读书上了。
闻言赵秋愣住,看向王子书,迟钝地反应过来,“你在想什么呀,我只是在琢磨如何多挣一点钱,好让爹娘轻松一些。”
王子书松了口气,可听他这么说,又心疼起来,“你这么急着赚钱,是——”
“家里多了一口人呀。”赵秋解释道:“从前爹娘和大哥养一家人,我和嫂嫂干些零活也能好好的。”
“但你也知道,王邦那个混账把我家都烧没了,盖房子花了不少钱,嫂嫂要照顾孩子,爹娘和大哥天天都在干活,不敢歇息,我总不能做个闲人吧。”
“那你也帮了不少忙,帮大嫂带孩子、照顾家里,还去地里干活,你从前都做得少。”
王子书忙道:“你不是闲人。”
赵秋脸颊一热,眼睛都不敢往王子书那里瞟,眨了眨眼,“可我帮宁哥儿看店,原本是帮忙,他还给了我不少工钱,我觉得他是想帮我忙。”
“对了!今天香包和香料卖了不少,有一百文!”
赵秋拿出钱袋,递给他看,“我觉得下次可以多做一点,不过原料比菜难找多了。”
王子书看他不是失意、失落,放心了许多,“我帮一起找。”
“你不是还要在私塾上课?况且我自己可以。”赵秋收好钱袋,“你安心读书,不要想太多。”
“可是——”
“可是什么?”
王子书望着赵秋困惑的眼神,攥紧手,连照亮的树枝熄了都无心去管。
他刚才看到赵秋手上的小伤口,应该是在山里采香料弄到的。
王子书从前读书,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让那些花出去的钱白花。
可这次落榜后,他心里反倒是接受了自己天资不高的事。
少了浮躁,却担心起了更多事。
去年水灾家里的鸡鸭没了大半,今年赵秋家又被一把火烧没。
两件事,他一次都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干着急。
王子书心想他如今能进县学,也算能为家里减轻负担,至少不用花钱了。
能帮赵秋家盖房子,让他少担心一点。
之前卫长昀和姜宁还把他看得年纪小,实际上他们年纪都差不多大。
左右不过差几个月而已。
“子书,你怎么了?”赵秋看四周黑黢黢的,有一点怕,“我们先回家,夜路不好走。”
王子书哦了声,连忙重新去找树枝,点来照亮。
等路重新亮起来,赵秋没那么害怕,又去看王子书,想问他刚才发什么呆。
王子书捏着树枝,心里全都是一个念头,仿佛下定决心一般,转过头,“秋哥儿,我们就在今年订亲,你、你看可以吗?”
赵秋倏然睁大眼,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订、订亲?”
“嗯!”王子书握紧他的手,“过完年我就要去县学,倒是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回家来一趟,可我、我喜欢你,所以订亲可以吗?这样不管我日后能不能考中,都不会和别人好。”
赵秋怔然,他当然知道去县学的人,往后便是考不上秀才、举人,要是表现好,也能留在县学做事。
之前院试王子书考得不算差,勤奋一些,自是最低也能留在县学里。
“……你真的要和我订亲吗?那万一别家哥儿和姑娘喜欢你,你——”
“你把我看作什么人?我心里只有你!”
不等赵秋说完,王子书连忙打断。
赵秋愣了愣,而后笑了一下,点点头,“那就订亲,不过这事你要让你父亲和阿爹来家里说,我答应了可不算。”
闻言王子书兴奋道:“真的?那我明日就去你家!”
别家十七岁的孩子,大多都成亲了,也就他们俩才堪堪开窍,别说成亲,连订亲都磨到了快十八岁。
好在不是盲婚哑嫁,互相喜欢更重要-
赵秋订亲的事,姜宁放在了心上,还拉着卫长昀一块琢磨送什么礼才好。
好在离订亲还有一段时间,不着急定下。
更重要的是食肆新上的烫菜和小火锅,要是卖不好,那十个炉子可就白做了。
几百文白搭进去,小炉子想转手都没人接。
早上开店时,姜宁比第一次开门经营还要紧张,生怕来的客人都不会点。
“别担心,客人们肯定会来的。”
卫长昀把洗好的菜端进来,“这会儿还早,不到吃主食的时辰。”
姜宁哦了声,眼睛却还是往街上瞟。
怎么可能不担心啊,他现在恨不得眼一闭,就有一堆客人排着队等着叫号。
“老板,来一碗面!”
第一位客人过来,坐下后道:“跟之前一样。”
姜宁应声后,走到灶台后,开锅煮面,眼睛一转闲聊道:“嗳,大哥你今天中午还过来吃吗?”
“要是活做不完,那就还来你店里吃,离得近也方便。”
“我们店里上了新菜,要是你中午过来的话,要不要尝一尝?特别适合冬天吃。”
卫长昀在一旁给姜宁打下手,先端了一碗汤过去,“我们东家推荐的,肯定都差不了,过会儿要是来,可以尝尝看。”
如今镇上没人不认识卫长昀,对方见卫长昀都来当说客,不由笑了。
“那行,今天中午要过来,肯定尝一尝,不然都对不住卫举人给我端的这碗汤。”
一句玩笑话无伤大雅,卫长昀自然不会在意。
后面来的几位客人,姜宁都会多问一句,推销推销新上的烫菜和火锅。
等早上那一波生意过去,食肆便闲下来。
朱红看他们忙一上午,出来换他们进去吃东西,不然一会儿中午到了,忙起来更没时间。
坐在厨房的小方桌旁,姜宁端着碗,难得吃饭都心不在焉。
卫长昀看他眼睛往外暼了好几次,不由失笑,“拿来煮的菜都备好了,汤底也提前熬好,连做蘸水的小料都摆在柜子上,用布罩罩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姜宁咬着筷子尖,“知道了,我好好吃饭。”
卫长昀看目的达成,便不再多说,给他又添了一碗汤。
开食肆后,他们吃午饭的时辰都要比之前早一点,但不会提前太多,不然晚上容易饿。
他们俩吃完后,姜宁又坐不住,去食肆里待着。
朱红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60-170(第3/20页)
状,有些担心一会儿要是没人点火锅和烫菜,姜宁会失落、失望,不由担心地看了看他。
看到卫长昀正好拿着东西出来,立即看去。
卫长昀摇摇头,示意她不用担心。
哪怕今天没有客人选新的菜,姜宁会失望,但不会放弃,说不定晚上还会拉着他一起讨论怎么做更好。
“长昀,东西拿来了吗?”
“拿到了。”
卫长昀拿着东西过去,把篮子里的菜倒进盆里。
和姜宁说了两句话,便有客人过来。
姜宁见人一来,立即迎上去,“今天上新菜,可以只收你八成的钱,要不要尝一尝?”
“姜老板这是有做了什么?”
“就这个,冬天吃着热乎,有麻辣烫和清汤,要是怕凉,还能给你上个小炉子温着,保证吃完都是热的。”
姜宁一边说一边就有了新的主意。
炉子虽然是为了小火锅准备的,但其他菜也可以用,反正把盘子往上一架,什么菜都能一直保温。
“这倒是新鲜,但吃着是不是有点没味道?冬天嘴里淡,想吃点有味道的。”
“不用担心,店里有蘸水,我调好了送来。”
“这一份多少钱啊?”
“烫菜一份十五文,小火锅看你要点什么,只是蔬菜和汤底的话一样是十五文,你要加些荤菜,那就是额外加钱。”
姜宁指了一下柜子里摆的菜,“饭的话按人算,只收两文,随便加。”
“可以啊,光是饭我都能吃回本。”
姜宁一听有戏,立即擦了擦桌子,“那你稍等,这就去给你煮一份烫菜。”
姜宁飞快回到灶台后,揭开锅盖,刚要叫卫长昀,便看卫长昀伸手把菜递过来。
眼神微怔,而后朝他一笑,“开张了。”
卫长昀嗯了声,望向街道,想着一会儿差不多还要来人,便先去配菜。
每一份的菜量和种类都是提前定好的,按照份量配好,装到竹篓子里,一锅便可以放四个竹篓,既方便又不会谁多谁少。
有一就有二,去店里吃东西的人都有一个心态,便是喜欢看别人吃什么,要是见人吃得香,就会想跟着点。
一天忙完,到了夜里休息,姜宁趴在床边,数着钱一会儿一会儿发出声低笑。
卫长昀坐在书桌前看书,听到他声音,摇了摇头,翻了一页书后,收回了注意力,专注看起书来。
姜宁把铜板放进钱罐,今天收入将近六百文,一个月下来便是去掉成本,那大概也有十几两银子的收入。
尽管不全是火锅和烫菜挣的,可管他什么挣的,反正是钱就对了。
等过阵子,他再弄点别的东西来一起卖,说不定往后一天就能卖出一两银子。
发达奔小康,指日可待了。
姜宁瞥一眼卫长昀,见他看书认真,可心里又高兴,便轻手轻脚走过去,打算看情况再行动。
谁知才靠近,便被卫长昀发现。
卫长昀抬头看他,“高兴了?”
姜宁笑得嘴角压不住,从后面抱住他,脑袋枕在他肩上,“嘿嘿,就是高兴嘛,想跟你分享。”
卫长昀偏过头,嘴唇在他脸颊贴了贴,“我也高兴。”
姜宁笑起来,忍不住埋脸在他颈侧。
第162章 娘家亲戚来投奔。……
做生意,尤其是吃食生意,便宜大碗就是硬口碑,都不用自己揽客,自有人帮你口口相传。
姜记食肆原本生意就好,镇上大多人家在外做工,或者家里不开火,便都会到这里来。
尤其对比那两家酒楼,来食肆吃饭的未必去得起,但去得起酒楼的,食肆这点饭钱都是小钱。
如此一来,客量自然要大一些。
连着几日,听闻食肆上了新菜的客人都赶来尝鲜,每到中午和下午,五张桌子全都坐满。
姜宁忙得团团转,一篓一篓的菜煮好了往陶锅里放,又端上桌,再去做蘸水。
好在菜都是提前洗好,而且每份都有卫长昀和朱红帮忙装,加上火锅能自己煮,只要不是太忙的时候,还能坐着歇会儿。
生意好起来,姜宁每天累归累,心里却踏实不少。
从去年开春做生意到现在,前边的那些日子还算清闲,可没攒下多少。
到后面忙了,银子攒了些,可又都花出去。
现在手里能有三十两,都是多亏了生意还不错,但凡差一点,家里财政都得赤字。
眼瞧着就到腊月,姜宁和朱红顾着食肆的生意,卫长昀又恢复了之前的作息,一天里大半的时间都在看书。
腊月一到,春闱便近在眼前,只有短短两个多月。
读书之事不可荒废,一日不读,便能落后别人不少。他虽天资高,可若不努力,持之以恒,迟早要败在天资自负上。
夜里食肆收了摊,卫长昀都还未从房间里出来。
姜宁看朱红做好了晚饭,过去帮忙端菜,“不用叫他出来吃了,我给他拿进去。”
朱红低声问:“那你们自己在房里吃吗?还是你跟我们一起吃?”
姜宁想了想,“跟他一起吃吧,好歹还能说几句话,不然跟他在私塾里有什么区别。”
在家里,总不能跟在私塾的宿舍里一个样。
闻言朱红点点头,“那行,你夹了菜就拿去房里,我们就在烤火房里吃,一会儿你们吃饭,拿到厨房里,我来洗就好。”
姜宁嗯了声,“要是太冷,明天洗也行。”
才进腊月,夜里的风都像冰刀子似的,刮脸上都疼,更别说大晚上在厨房收拾。
“厨房里有什么冷的,灶里的火还烧着,比外面可暖和。”朱红病了一场,养好了些,但人还是瘦了些。
不过养得好,气色倒是不错。
“那阿娘看着办,我把菜拿过去,不然两小鬼又要喊饿了。”姜宁嗔道:“难怪都说半大的孩子两张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吃饭香说明胃口好,身体也好。”朱红失笑,“你小时候吃饭就不香,还挑食。”
姜宁一点不反驳,“我现在还挑食呢,不爱吃心肝脾肺肾,腥味好重。”
姜宁觉得这根本不叫挑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觉系统,很多东西吃起来味道压根不一样。
折耳根还有人觉得是死鱼的味道,但他吃起来只有微苦的草味。
他把菜端到烤火的屋子,炉子还是以前那个,防护网也没撤走,就怕是不小心碰到炉芯外壁,烫到哪儿。
卫小宝听到姜宁进来,立即从凳子下来,“宁哥哥,我去叫二哥吃饭!”
“哎哎哎,回来,他在看书,不叫他。”姜宁两只手都端着碗,连忙叫住人,“我一会儿给他送去。”
卫小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60-170(第4/20页)
啊了一声,“二哥闭关了?”
卫小小纠正他,“这不叫闭关,这是用功读书,人家说的是挑灯夜读。”
“是吗?”卫小宝走回来坐好,“唉,那个大叔好像要走了,说是回乡过年。”
姜宁听得糊涂,问道:“什么大叔?”
卫小小立即解释,“桥边的茶馆里请了一个大叔,每天都在那儿讲故事,我们这几天都一起去看,虎子、秀秀还有延舟哥哥。”
卫小小说的延舟是一条街上陆家的老大,下面有一个妹妹就是秀秀,今年十二岁,挺懂事又讨人喜欢的小孩。
因为年纪大一点,其他家小孩都爱跟他一起玩。
“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人家当然要回去了,说不定年后就回来了。”
姜宁把菜摆好,“把碗筷拿出来。”
卫小宝听后,去旁边柜子把碗拿了出来,还有筷子,“那筷子要几双啊?”
“拿你们的就行,我跟你们二哥一起吃。”
“哦,那就是三双。”
卫小宝数出六只筷子,抱着三个碗回到炉子旁。
姜宁听他数数,不禁失笑。
前一阵两人学会了自己的名字,又开始学数字,从一到十。刚开始学那几天,都苦着脸,这两天才好些了。
姜宁待了会儿,等朱红把其他菜端来,这才离开。
走时不忘跟朱红交代,“阿娘,家里自己吃的碗筷,记得和前边食肆的分开啊。”
朱红点头应声,让他快去厨房拿菜,别一会儿凉了。
碗筷分开用是开食肆的时候,姜宁就特地分开的。
倒不是觉得客人有病,而是家里有两个小孩,餐具分开也是为了他们好。
大人身体经得起造,可小孩不一样,哪哪都要脆弱一些。
哪怕碗筷每日都是用开水煮过一回,可再好的消毒手段也毕竟有限,分开用客人放心,他们自己也安心。
姜宁往厨房走,经过房间时,看了眼窗户,而后搓搓手,心道等会再拿一个烤火笼进屋-
卫长昀手边放了一摞书,都是这几日看的,还有一叠自己写的文章。
太过专注,以至于姜宁推门进来时,他都没有第一时间发现。
是听到盘子放到桌上的动静,又觉得脚边有股凉气飘来,才反应过来。
放下手里的书,卫长昀抬头看过去,微微怔住,“我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姜宁转头,“谁说是给你一个人吃的?我不是还得吃吗?”
闻言卫长昀呼出一口气,笑着起身,“怎么不叫我到外面去吃?吃饭要不了多少时间。”
“这一阵你都看书看得要魔怔了,夜里感觉你梦里都是这些策论、大学、中庸的。”
姜宁勾了一下凳子,坐下道:“反正在哪儿吃都一样,快坐下吧。”
卫长昀嗯了声,走到一边擦了手才过来坐下。
“等考完就好了。”
“那算起来,还得小半年呢。”姜宁拿着筷子,“学无止境,哪怕是考中,入朝为官怕是要学的更多。”
“但不必和现在一样。”卫长昀知道姜宁的话是心疼他,“要是落榜,那也能休息一段时间。”
春闱落榜,离下一次乡试还有两年、春闱还有三年。
人的意志再怎么坚定,也不能一直紧绷着。
姜宁点头,“那倒也是。”
日子还长着,日日都早也读晚也读,那才是真的走火入魔。
饭后卫长昀帮着姜宁一块收拾东西,把厨房整理了一遍,这才回房间。
各自点了一盏灯,房间里倒是比其他屋子都要亮堂些。
一个去记账,另一个就继续伏案看书。
卫长昀注意力集中,心思也都在书里,看完了半卷,才抬起头,捏了捏眉心,让眼睛休息片刻。
以往他并不太注意,还是姜宁提醒,让他看半个时辰书,便记得抬头四处看看,望远一点,这样对眼睛好。
尽管不知是什么原理,但卫长昀尝试过后,眼睛是会舒服一些,便成了习惯。
床榻那边静悄悄的,卫长昀一边捏着眉心一边转头看去,就见姜宁伏在桌旁,似乎累得睡着了。
卫长昀起身,走过去弯腰轻轻拍了下姜宁的肩,“去床上睡,这里趴着容易着凉。”
姜宁迷迷糊糊地唔了声,“我睡着了?”
卫长昀看他困得厉害,伸手把他抱起来,姜宁也不反抗,顺势往他怀里靠。
姜宁在他怀里蹭了蹭,道:“好困啊。”
“什么时辰了?你要不要一起睡,最近你都睡得好晚。”
无意识的撒娇,让卫长昀说不出拒绝的话。
时辰倒是不算早,都已经亥时了。
“陪你一起睡。”
“那你不要等我睡着了又起来看书。”
卫长昀失笑,看了一眼烤火笼,又瞥眼炭盆,把姜宁放到床上,“不会,你先躺倒被子里,我去把炭盆和烤火笼放好,免得夜里烧起来。”
姜宁含糊地应声,裹紧被子里。
卫长昀给他拉好被子,把东西放好后,又去盆架旁洗漱。
正打算吹灯回床边,忽地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咚咚咚的,敲得很急。
卫长昀一怔,停住动作竖起耳朵听。
不过片刻,敲门声又立刻响起来,不是敲错门,或者是幻听。
卫长昀拿起一边的衣服披上,看向床上的姜宁,见姜宁侧身往窗外看,便道:“我去看看,你别起来了,容易冻着。”
姜宁有点担心,但看卫长昀拿了门边的棍子,便点了点头。
“你小心一点。”
卫长昀答应一声,拿着棍子开门出去,穿过院子往门口走时,同样被吵醒的毛栗跟在他脚边。
见状他笑了笑,对毛栗低声道:“先别叫,等会吵到其他人。”
毛栗从小就养在家,一家人把它当小孩样,平时总跟它说话,倒是听得明白。
卫长昀走到门口,朝外道:“不知深夜到访所谓何事?”
“是、是姜宁表哥家吗?我姓周,是他表亲,家里遭难才来投奔。”
卫长昀一愣,正要询问,就听到朱红的声音。
“二郎,是谁大半夜敲门啊?可是官府衙门,还是村里的人?”
朱红披着衣服过来,姜宁听到声响,自然也匆匆跑了出来,只有两个孩子还睡着。
姜宁走到卫长昀旁边,忙问道:“门外是谁啊?”
门外的人听到他们说话,又敲了敲,解释道:“姨母!我是周庚!”
刚过来的朱红一听是周庚,惊讶道:“周庚?你是三妹家里那孩子?”
卫长昀和姜宁对视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60-170(第5/20页)
眼,迅速打开了门。
门才打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踉跄着跌进来,身上衣服褴褛,胳膊看着还有伤,还瘦得仿佛能看到身上骨头。
姜宁大为震惊,连忙弯腰去扶人。
卫长昀跟着把人扶住,姜宁便去关门,回身时看向朱红,“娘,这人你真认识啊?年纪比我还小。”
朱红上下打量着,点了点头,“我其实也只见过两三回,那会儿年纪比这小,可模子错不了,是你三姨母家的孩子,只是怎么会弄成这样啊?”
姜宁听她的话,确定是认得的人,便放下心来。
这大半夜的,要是不认识的人来敲门,不管是因为什么,到底怪吓人。
“这身上有伤,衣服还单薄,先给让他收拾一下。”卫长昀扶着他,要去哪间房时犹豫了下。
姜宁看出他纠结,出声提醒,“小宝已经醒了,正在那儿瞄呢。你去他屋里吧,我拿你的衣服给他换,你再帮他检查下身上的伤,看看哪里要上药。”
旁边朱红望着他们,心里一片疑惑。
自从嫁给姜大志后,她几乎不曾回过娘家,和家里人见面,大多都是在集上碰见。
这是怎么了?好好一个孩子,大晚上跑出来求救。
“阿娘,厨房里还有些吃的,你帮他弄点吃的,我估摸着饿了不少日子。”
听到姜宁提醒,朱红连声答应,连忙进了厨房。
姜宁看她进去,便回屋去拿衣服和找药箱,一边找一边琢磨这个周庚的来历。
是家里亲戚错不了,可平日里都无往来了,过年走亲访友也不见人影,怎么偏生遇到事,知道来他们这里投奔?
并不是恶意揣测,而是有些蹊跷。
他记得朱红娘家并不是永安镇的,是嫁过来。
她那位三姨母肯定也不在永安镇上住,否则没道理这么多年不往来。
所以周庚是怎么知晓能来这里投奔?
第163章 “哄我呢?”
姜宁披着衣服坐在房间里,看卫长昀进来,他连忙站起来,往对面的屋子看去,“人怎么样?”
卫长昀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把房门关好,便拉着人往床边走。
摸到姜宁的手,都是凉的。
姜宁坐到床边,捞起被子盖好,微仰起头看卫长昀,眨了眨眼,“我让阿娘把小宝带回她们房里睡了。”
这个周庚虽说是亲戚,可也没有相处过,不是知根知底,小心些总没错。
卫长昀嗯了声,帮他拉了拉被子,低声道:“人身上有伤,应当是被打的,我给他上药时随口问了几句,他支吾着说是从干活的地方逃出来,多的不肯再说。”
姜宁虽然有所防备,但一听卫长昀这样说,不免担心,“没什么大碍吧?”
卫长昀点头,示意他躺床里去,“不用担心,都是皮肉伤,不伤及筋骨,四五天就能好。吃了东西,看着好点了。”
“那他先让他睡一觉,其他的事明天再问吧。”姜宁看他吹了灯,脱着外衫过来,“反正我们一屋子人,还能怕他一个小孩么。”
卫长昀掀开被子,在他旁边躺下,习惯地去摸了摸他手,感觉没那么凉了才放心。
“十四五岁,不算小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