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80-190(第1/17页)
第181章 送信回乡。
金陵报喜的信送到永安镇时,已经过了快半月。
正好是食肆忙完的晌午,周庚忙着把碗筷、篮子收进家,忽地听到有人敲门,看了眼朱红,便擦手去看。
见着信使,立即明白是京城里来的信。
给了信使一些跑腿费,便拿着信往院里走。
“姨母,表哥和表哥夫来信了!”
周庚扬起书信,“捏着好厚,不知道写了什么。”
卫小小一听,放下手里的布娃娃跑了过来,“是宁哥哥和二哥的信吗?我好想他们啊!”
朱红在后面叫她慢点,别摔着。
脸上却也露出喜色,脚下步子不自觉加快。
三个人在院子里拆开信,厚厚一叠,打开来一共三张。
卫小小兴致勃勃地拿着信,愣了一下,“好多字我不认识怎么办啊?”
朱红、周庚:“……”
他们也不认识。
信上一些字能认识,可大部分对他们来说,还是太难了。
卫小小犯难地挠了挠头,“哥!你快来,看看你认识吗?”
卫小宝从房间里跑出来,拿过书信,“二哥和宁哥哥说了什么?字——”
才看一半,他就愣住,“好多字啊。”
他瞥向卫小小,“我和你一起学的,也没别比你多认识几个字,要不去问下延舟哥?”
反正陆延舟比他们大,肯定认识更多字。
“这是家书,会不会不太好?”周庚道:“若是家书,自是不好让旁人知道。”
朱红点头,“今天赶集,秋哥儿和王家大郎应该会来,你们看看,有没有提到他们或者顾家哥儿,要是有,能让他们看。”
卫小小点点头,“对!二哥和宁哥哥知道我们不认识字,所以肯定会找人帮忙。”
多的字他们不认识,但是赵秋和王子书、顾苗的名字还是认识的。
“这里有!”卫小小指着信上的字,“这个是子书哥。”
“那等会儿秋哥儿他们来的时候,再请他们看看。”朱红松了口气,“这一阵他们放心不下,时不时来一趟,还帮了不少忙。”
不只他们,顾苗也是经常来。
生怕他们遇到什么事,无人帮忙。
等了不到半个时辰,赵秋和王子书就来了,还背着东西。
都是在集市上买的,要拿回家里去。
赵秋放下背篓,把从家里带的菜给朱红,诧异问:“宁哥儿他们来信了?还有给我们的?”
卫小小急不可耐点头,“对,名字写在开头,是给你们的。”
“子书,你看看。”赵秋虽然这一年半载一直在认字,可读书不是一日之功,比从前好,但也不能全认识。
王子书嗯了声,过来拿走信。
他一拿过去,其他人就围了过来。
王子书先全部扫了一遍,惊喜道:“长昀中了!会试第一名!”
围着的几人一愣,立即追问,信上还说了什么。
“长昀他们说他跟沈大哥都过了会试,要留在京城里等殿试,在四月十二,殿试上便能点出一甲,二甲也是进士。”王子书逐句解释,“还说殿试后若能留在京城,那你们要不要跟顾苗一起进京,有个照应。食肆交给周庚先看着,他晚些再入京,或者转给我和秋哥儿,但转卖一事得当面谈,我们要是进京也一起。”
王子书看着看着,忽然发出一声惊呼。
“怎么了怎么了?”
“子书哥,你别吓人啊,怎么了?”
“是不是他们生病了?”
王子书摇摇头,深吸一口气,“宁哥儿有孕了,算着应该有三个月。”
朱红面上表情一下僵住,连赵秋都愣住。
卫家兄妹和周庚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傻住了。
姜宁有孕了?
天,竟然还三个月了!
赵秋结结巴巴问:“你没看错吗?”
王子书忙道:“不信你看,这几个字你认得的。”
赵秋连忙拿过来自己看,果然看到了这一句,所以才说届时朱红他们怕是得早点进京,不然姜宁有孕,到时忙不过来。
“朱婶婶,你在家吗?我——”
顾苗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话说一半,看到院子里的人,再看王子书手里的心,立即了然,“宁哥儿有孕了!”
“苗哥儿?”赵秋看着顾苗,“你怎么来了?”
“镇上的信都是攒到一起送的,明尧也给我送了信,说是会试拍在了四十六名,要等殿试了。”顾苗笑了,“而且还说了宁哥儿有孕,长昀中会元的事,我就赶紧来了。”
朱红看着他,“你身子养好了吧?”
顾苗失笑,“都三个多月了,哪能不好。”
“就是黏人得很,我是趁着她睡着了来的。”
赵秋和王子书对视一眼,又问了朱红,便把卫长昀和姜宁的打算告诉他。
闻言顾苗怔了下,“你们在纠结这个啊!”
“这有什么的,我们到时候一起进京啊,我家马车坐得下,马车的话,半个月肯定能到了。”
“啊?”赵秋看他,“可是——”
顾苗对他眨了下眼,“你怕占我便宜啊。”
赵秋没说话,但这一路去,的确要不少路费,而且京城里住几日也要花钱。
“你要跟我这么客气,我要跟你生气了。”顾苗道:“你这是小看我呢?易安楼好歹是镇上唯二的酒楼,可不兴你们这么客气。”
赵秋看向王子书,也没拿主意。
他和王子书虽定了亲,可还没成亲,一块出远门,也不知家里如何想。
“你看他做什么?”顾苗道:“说不定还是朱嫂嫂和我占你们便宜,小小和小宝、今南跟曈曈都得人照顾。”
一路上这么远,要真只有他们两个大人,照看不过来。
赵秋和王子书跟着去,反而帮了大忙。
“那等京城消息传来再看看?”赵秋道:“这事还得和家里商量。”
顾苗也不勉强,知道他们的顾虑,“那你们商量下。”
“没想到啊,宁哥儿竟然有孕了,也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
一旁朱红从听了姜宁有孕到现在,一直心神不宁的。
这会儿顾苗一说,更是担心起来。
虽说卫长昀肯定会照顾好姜宁,可还要考试,总归是忙不过来。
算算三个多月的话,那该有反应了-
“唔!”
姜宁坐在凳子上,忽然一阵恶心不舒服,便过头干呕起来。
卫长昀立即放下手里东西,走到他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80-190(第2/17页)
边,轻轻披拍着他的背,“要不要再去大夫那里看看?你这几天已经消瘦了很多。”
姜宁摇头,缓了过来。
“这是正常的,哪有天天去看大夫的,你不要这么小心。”
卫长昀不语,但明显是不放心,尤其是姜宁这几天明显消瘦的情况。
“好啦,我真的没事。”姜宁也没想到这段时间会这样,不过除了这个外,也没其他反应,应当算还好的了。
“我给你拿梅子去。”卫长昀给他倒了水,“还是想吃起其他的。”
姜宁不禁笑了起来,点点头。
他坐在院子里,望了一眼晒着的豆子,琢磨着这几天就得试一试,最好能把他们都找来。
卫长昀出来时,就看到他盯着豆子在发呆。
“在想什么?”
卫长昀把梅子放到他手边,“豆子晒好了,是要拿来煮还是炸?”
姜宁往嘴里塞了一颗梅子,“做豆米火锅。”
来了这么久,酸汤、辣子鸡和清汤都做过了,不少菜都做过,却唯独没有做过豆米火锅。
一个是豆子没那么多,新鲜的时候都吃了。另一个是其他的菜卖得还行,就留了一手。
毕竟生意还要做那么久,总得藏藏,以备不时之需。
“味道不辣,偏咸口,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口味的不同加配菜。”
姜宁想了想,“还有夏天马上到了,可以做凉皮和凉面,正适合这个季节。”
其实还可以改良一下,做成裹卷。
要不是不知道什么东西能代替冰粉凝固剂,他还想做冰粉来着。
这一阵他仔细琢磨了一下,推陈出新固然好,可长久经营才是硬道理。
人在吃这方面也有习惯,比如好吃的菜,虽然吃多了会腻,可你让他换口味,一点也不容易。
一时兴起去尝了别的菜,觉得新鲜好吃,但过一阵又会觉得还是从前习惯的好。
“对了,我还准备做小吃,把之前的炸土豆片和狼牙土豆改一改,做成土豆饼。”
姜宁又塞了一颗梅子,“明天叫上他们一起来吃,要是……”
温安臣也能来就好了,他在金陵待了那么久,肯定能知道合不合口味。
尽管走街串巷,又去酒楼各处打听、观望了一阵子,但金陵毕竟与黔州隔了那么远,不如黔州各地口味相似。
说真的,他心里有些没底。
“可以问问聂大哥。”卫长昀看出他的心思,“一会儿请人帮忙传话,明日请他们到家里来。”
“嗯。”姜宁点头,咬破了核,酸得眯起眼睛,“说起来,家里该收到信了吧?我们俩还有个伴,沈大哥才是,一直记挂着苗哥儿。”
说起沈明尧,卫长昀一怔,“这几日,他压力有些大,上次去买东西,正好遇到他身边小厮,说自上回一起寄信后,便一直在房里准备殿试。”
姜宁啊了声,“你要不要去看看?反正要让他们明天来吃饭,不用托人传话了,你去一趟就是。”
卫长昀:“那你呢?”
姜宁笑道:“我当然是一个人在家里睡午觉。”
闻言卫长昀蹙眉,显然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
姜宁看他表情,微微歪头,“长昀,我能照顾好自己。”
他想说,他从前不会因为哥儿的身份要人照顾谦让,如今也不需要卫长昀事事迁就。
卫长昀对上他眼神,瞬间明白他话里意思。
抿了抿嘴角,“好,那我去一趟。”
“行了,别皱眉头,怎么小小年纪心事重重。”姜宁起身,弯腰伸手去摸他眉头,“早去早回。”
卫长昀失笑,握了握他的手,“好。”
第182章 “一起开酒楼?”……
小院僻静,又在城墙边上,周围没有什么铺子,即便是白天,也很安静。
除了有人进出家门,或者走街串巷的小贩、打更人外,平日里都很安静。
比起从前在小镇上的热闹,这儿的左右邻里显然没那么亲近。
不知道是不是大多都是外来人,要么在此做工,要么就是备考。
故而几位朋友来时,倒也没引起谁的注意。
姜宁和卫长昀正在厨房里忙,听到敲门声,再有人推门进来,抬头一看,让对方先坐下。
谢蕴还未回家,除了在这边茶铺待着,平日里无事,来得最早。
之后便是沈明尧,还带了一份糕点,按照姜宁这一阵口味买的,开胃又不性寒。
聂丛文和温安臣最后来,约摸是为了不引人注意,温安臣换了一身布衣,倒比上次见显得更年轻,不似朝廷命官,而是哪家的公子。
“宁哥儿,你这做的什么,好香啊。”
谢蕴来自黔州,口味和他们一样,闻到后立即凑到厨房,“煮的什么东西?”
“豆子。”姜宁道:“一会儿拿来煮菜吃。”
幸好这一阵还未入夏,煮着吃也不觉得热。
尤其是在院子里,加上其他几道菜,应当正适合这个季节。
卫长昀给姜宁打下手,见人都来了,准备去给他们泡壶茶。
才动作,就被聂丛文拦住。
“都是朋友,你就别客气了,我来你们这好几回,还能渴着自己不成?”
聂丛文熟门熟路找到茶壶,“茶叶在哪啊?”
其他人:“……”
也不是完全熟门熟路。
“茶壶旁边。”卫长昀提醒道。
聂丛文疑惑,“怎么放在这么近的地方?是有什么说法吗?”
姜宁看眼卫长昀,笑着解释,“聂大哥没听过一句话吗?有毒的植物旁边,五步之内必有解药。”
“……”
不止聂丛文,其他人也是一脸诧异。
卫长昀摇了摇头,知道姜宁又在跟人开玩笑了。
沈明尧与他们相识得早,算起来已有近两年,只愣了一下便反应过来。
谢蕴一心在吃的上,懒得想。
只有聂丛文,若有所思地泡完茶,给大家倒了后,凑到温安臣旁边。
“刚才那话什么意思?”聂丛文道:“不过你这几日不忙吗?怎么有空来。”
温安臣掀起薄薄的眼皮,瞥他一眼,“说你是傻子。”
他一惯没什么表情,又生得清俊,说这话时,露出几分嫌弃,反而生动起来。
“……”聂丛文不满地看他,“不跟你计较。”
温安臣唇边牵起一点儿笑意,“茶壶和茶既是要经常一起用,自然是放在一起方便。这道理,和姜公子说的是一个意思。”
聂丛文细想了下,好像是这个道理。
温安臣瞥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80-190(第3/17页)
“你这模样,殿试当真没有问题?”
聂丛文:“……”
扭开脸,“当然没有!”
温安臣笑而不语,只是拿着茶杯,看了一眼小院。
他出身岳州名门望族,自幼便不为生活发愁,说是锦衣玉食也不为过。
在家里,他年幼,父母兄姐都照顾他,颇为宠爱,对他要求就只有一个,不做恶人便是。
可他天资过人,教书先生见他这样,便有心培养,连带着家中对他期望越来越高。
明明看似和从前没什么区别,可字里行间都是期望。
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一路考到了京城,又中了状元,自此入了礼部为官,也依旧不敢怠惰。
不过他看得开,自小得到的多,那便不能羡慕旁人。
比如聂丛文,家中开明,从来没有压力。
可是,姜宁和卫长昀,他的确又有一些说不出的羡慕。
“想什么呢?”聂丛文看他走神,“馋了?”
温安臣:“……”
“没什么。”
与他们一起坐在院里的沈明尧,听完全程,不由想起了在镇上,姜宁和卫长昀还未互诉心意时,顾苗一脸笃定跟他分析着分析那。
想起顾苗,又望向厨房,要是顾苗也在就好了。
“久等了。”姜宁把最后一道菜放上桌,“谢谢大家赏脸,帮我试菜。”
“你快坐下吧,忙一下午。”谢蕴挪了挪凳子,“要不是你不方便,我都想天天来你这儿蹭饭。”
谢蕴不是哄姜宁,是真这么想。
天知道她这段时间在客栈里,想家乡菜想得梦里都是。
偏偏金陵虽大,但没有一家专门做黔州菜的店,偶尔有几道,味道也一般。
卫长昀伸手,虚扶在姜宁后面,等他坐稳了才在他旁边坐下。
“难得宁哥儿做了新菜,结果苗苗不在,他要是知道,又得念叨一阵。”
沈明尧看着那一锅有些粘稠的豆汤,里面放了几节辣椒,又有蒜叶,不过还放了肉丸,“这菜是……?”
姜宁拿起筷子,往里下菜,“豆米火锅,就跟之前的酸汤一样,可以煮菜吃。”
“你们面前的蘸碟,可是我试了好几种辣椒,才找到差不多的,没那么辣,比较香。”
“酸汤是什么?”谢蕴问完,露出恍然,“不会又是你自己琢磨出的吧?”
姜宁笑起来,“也不是我自己琢磨的,就是有感而发。”
他的这版酸汤已经是经过改良的,要说最开始的酸汤,估摸着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
米汤发酵成的酸汤,味道太原生了,大部分人吃不惯。
“在金陵不能做吗?”聂丛文看着桌上的菜,“这些菜都是黔州特色?看着和岳州有些像。”
卫长昀给姜宁夹了一个肉丸,“两地都能吃辣,在口味上有些相近。”
“这倒是。”聂丛文点头,“金陵就跟我们差别很大。”
“不过安臣就习惯了,不知道还吃得了辣吗?”
温安臣:“……”
“桌上有不辣的菜。”
姜宁咬着肉丸,掀起眼看了下聂丛文。
他都有些同情温安臣了,怎么喜欢上这么一根木头。
不过今天的菜,的确是做了一些口味调整。
比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干锅土豆,还有炒青菜、笋尖,再加了几道在家里才吃的菜。
炸土豆饼、卤菜、冷串串。
唯一一道算得上大菜的,就是他蒸了一条鱼,光是选鱼和调汁,就花了不少时间。
要不是他不会做松鼠鱼,就把与做成松鼠鱼了,看品相,比蒸鱼好看得多。
汁会调,就是不知道怎么切刀。
“这菜……”谢蕴吃了一口豆米火锅里的菜,“吃着好香,总觉得裹了一层豆子的味道。”
不腻,反而和菜搭在一起很下饭。
“豆子煮得软烂,碾碎后加水,汤汁稠而不腻,倒是好吃。”
温安臣从前就不嗜辣,在家里也吃得清淡。
其他的菜他尝了,也好吃,但要说能吃一个新和鲜,就是这锅汤。
“大多人应该能适应,只是汤汁如粥,若说品相,与其他酒楼里比起来,稍微逊色,有的人去酒楼或者请厨子,便是觉得卖相好。”
起初姜宁担心温安臣不便露面,心道少了一个帮忙试菜的人,没曾想温安臣能来。
一听他这么说,立即问:“品相的确差了点,但味道好就能吸引客人来,口口相传,自是长久之计。”
大厨做菜自然是要色香味俱全,尤其是达官贵人,一盘菜光摆盘就七八样,真正能吃的就一点。
好看是好看了,可味道才是最重要的。
“那日后你要开店,我一定带认识的人给你捧场。”聂丛文咬了一口土豆饼,“这是土豆做的?”
“外酥里嫩,分明是炸出来的,竟然不觉油腻。”
“上面的酱是什么?”沈明尧自问吃过不少姜宁做的菜,却第一次尝到,“是甜的,却又——”
不完全甜。
卫长昀道:“他自己调的甜酱,用面酱调出来的。”
“用来蘸烤肉、油炸的东西,能去腻。”
“还有这等好东西?”谢蕴筷子完全没停过,这一盘里夹完,又往另外锅里伸去。
姜宁吃得不多,看一桌人都吃得香,一句接一句地夸,嘴角都没压下来过。
“喝点汤?”卫长昀看他一直在笑,把之前舀出来晾着的汤递过去,“晾了有一会。”
姜宁转头看他,端起碗,摸了摸温度正合适。
“看来我厨艺一如既往的好。”
“是。”卫长昀跟着笑了笑,“不过厨子光看就能看饱吗?”
姜宁撇嘴,“知道了,饿着自己也不能饿到肚子里这个。”
卫长昀纠正,“是不能饿着你。”
姜宁眼睛一弯,余光扫过卫长昀,笑盈盈的。
平时他俩这般说话,定时要被打趣一番。
如今一桌人只顾得上吃,倒是无暇开他们玩笑,生怕筷子伸晚了,盘子里就空了。
太下饭了。
每一道菜都能搭着饭吃,不仅饭香,菜吃着更香。
谢蕴平时饭量不大,还有点挑食,可每回姜宁做的菜,她就是能吃不少,而且完全不挑。
“宁哥儿,你和我都是黔州的,怎么我在家吃饭都没这么像。”
按理说,不应该啊。
姜宁低咳一声,瞄一眼卫长昀。
这要怎么解释?
“大概是我比较爱琢磨吃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80-190(第4/17页)
姜宁这话不算说谎,的确是爱研究吃的。
其实大多菜他虽看家里做过,可实操经验不多,每次在家里做菜,都生怕浪费了食材。
好在他记性好,大多都能记得是怎么做的。
“金陵虽大,酒楼数百家,可说真的,宁哥儿你这一手厨艺,我都想跟你一起开酒楼了。”
谢蕴盯着他,不像是开玩笑。
聂丛文和温安臣吃得八分饱,筷子便慢下来,偶尔喝一口酒,听见这话也只是有些诧异。
京城虽繁华,做生意者前赴后继,可真正能留下来的,与会试一般,皆是大浪淘沙,并不容易。
“一起开酒楼?”姜宁疑惑道:“可你不回黔州了吗?”
“那陈轩怪瞧不起人的,回去做他的乖女婿,借着东风上青云。”谢蕴心直口快,“可我偏不信,要亲眼看着他入牢狱。”
姜宁:“……”
好厉害的事业心。
姜宁瞥向一旁沈明尧,坦言道:“可我还有几位朋友在镇上,从前我就想着要有一日能去外面开酒楼,便和他们一起。”
他顿了顿,“苗哥儿便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位是同村的好友,不出意外应该会和苗哥儿一起来,到时——”
这番打算,只有卫长昀知道。
姜宁待朋友只有一个原则,你待我好,我也会对你好。
顾苗和赵秋都对他百般好,所以他要开酒楼,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他们。
“算我一个嘛。”谢蕴道:“谁说一家酒楼只能有三个老板了?再加我一个,这样风险不是更低。”
四个人一块出钱,要是酒楼开不下去,还少损失一些。
姜宁啊了一声,看向卫长昀。
卫长昀向来不插手姜宁的决定,只会在姜宁需要的时候,跟他一起分析,给些建议。
看姜宁一脸茫然,“那你想一想?”
姜宁转回来看谢蕴,“听上去好像是有些道理。”
哪怕分钱是少了一份,可真要赚了大钱,这一份早就能赚回来。
聂丛文倏地出声,“我觉得可以。”
“怕什么,这一桌都是未来的进士,一人推荐几个朋友,至少能每天坐满一桌。”
姜宁竟觉无言以为,亦有道理。
第183章 “也不是,只是怕压到……
入夜,送走朋友,姜宁收拾了一下,便先回房。
厨房和院子里都还有要收拾的,卫长昀收了快一柱香的时间,才擦着手回到房里。
临近四月,天气逐渐回暖。
卫长昀有时为了图方便,不只早上,夜里也会直接在水缸旁,用凉水洗漱。
能醒脑提神,还省事。
姜宁正在换衣服,听到他进来的动静,回头看了眼,转回去时道:“你又用凉水洗了?也不嫌冰。”
卫长昀关好门,走到书桌那边,“还好,这几天夜里也暖和了。”
拿起几本书,放回书架。
“你这就是年轻皮实,过几年就知道厉害。”姜宁转过来,一边系扣子一边道:“还有小半个月,你安心备考殿试,开酒楼的事我再琢磨一下。”
卫长昀放好东西,走到他旁边。
目光下移,看着姜宁已经有些显怀的肚子,“别太操心,真要开酒楼,也不是一日两日能琢磨明白的。”
酒楼和食肆不一样,投入很大,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
“知道了,我心里有数。”姜宁坐下,理了理衣服,“是今天谢姐姐提了一句,我才顺着想,觉得真的可以,要是你能开起来,往后大家还能待在一起。”
卫长昀坐在他旁边,伸手贴在他腹上,“和我说说?”
姜宁被他手激得一凉,不由瞪他。
不过下一瞬,又往他身上靠,等他给自己捏胳膊捏腿。
“没想得太明白。”姜宁觉得自从有孕后,脑子都没从前灵光了,“我是想,如果是四个人合伙开酒楼,从出钱上来说,可能苗哥儿和谢姐姐出得多的,毕竟我和秋哥儿没钱。”
“但我能技术入股,就是菜品我来管、我来琢磨,可秋哥儿那儿,开酒楼做生意的经验不足,我担心往后会不会因为利益,连朋友都做不成啊。”
不是都说,朋友一起做生意,有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他不想这样,他的心思很简单,想要亲朋好友都能过上好日子。
“从前在家时,你在易安楼里拿的就是分成,按照每月酒楼盈利来分。”
卫长昀轻轻按着他的肩,“如果真要一起开酒楼,就按照你们事前的投入来分,或者——”
卫长昀顿了一下,见姜宁偏头好奇看来,才道:“赵秋不参与出资和分利,但可以作为酒楼初期的掌柜、伙计之类,拿高一点的月钱。”
“那会不会对他不公平?”姜宁知道卫长昀的意思。
只是办酒楼的初期,事情多且杂,而且还未盈利,请不了太多伙计,大多事便要亲力亲为,只拿工钱,那不就是请的伙计吗?
卫长昀嗯了声,“所以我才说是或者。”
“肩上还疼吗?”
姜宁摇摇头,打了个哈欠,“就是这几天睡觉压着了,跟肚子里的小家伙可没关系。”
伸手拉住他的手腕,“我还是觉得秋哥儿要入伙,哪怕是少一点。”
哪怕姜宁没做过大生意,但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啊。
合伙人和打工人完全不一样,打工再久,那都是给别人干活拿钱,合伙人就是给自己挣钱了。
赵秋身上拿不出太多银两,可以从王子书那边再凑一点。
反正他和卫长昀手里攒下的银两也并不多,把镇上的宅子卖了,加上州府和县里、镇上给举子的补贴,七七八八算下来,二百两都不到。
二百两,听着挺多的,实际上对于办酒楼的投入,完全不够看。
卫长昀往被子里摸了摸,才让姜宁先躺下。
姜宁看他支起身体去吹灯,眨了眨眼睛道:“我算了一下,要是把镇上的宅子卖了,加上别的东西,能有二百两。”
卫长昀在他旁边躺下,等他靠过来,把人揽到怀里。
“前一阵在城里闲逛,碰巧遇到了吴掌柜,就打听了下各种铺子、酒楼的租金和买卖价格。”
“吴掌柜?他是牙行的掌柜,消息灵通。”
“对,所以就算不遇到,我也打算去牙行走一趟,请他帮忙留意着。”
姜宁忍着困意,靠在卫长昀身上。
卫长昀感觉他一直在挪位置,低声问:“是不是不舒服?”
姜宁抿唇:“也不是,只是怕压到肚子。”
卫长昀笑了声,“那你翻个身,背靠着我就好,这样不容易压到。”
“应该也没那么脆弱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县令家的财迷小夫郎》 180-190(第5/17页)
嘴上这么说,但还是乖乖地转了个身,背对着卫长昀,可这么一来,他就看不到卫长昀表情了。
打从他们俩在一起,睡一张床以来,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有点不习惯。
“大夫交代每隔一个月要去诊脉,下次再去正好在殿试考完后一两日。”
卫长昀握着他手,下巴贴着他的肩。
姜宁嗯了声,接着说刚才的事。
“吴掌柜说,金陵店铺都贵,连我们住的这巷子里,铺子一个月的租金都得五两。”
姜宁微不可察地叹了声,“像是太白楼那样规格的,要是盘下来,得一千多贯钱才行。”
要是一千多贯钱盘下就能开门做生意,那还好。
但做生意哪有那么简单,得先把缺失的桌椅添置,大堂散座、二楼三楼雅间都要重新布置。
还有厨房、后院,这可是不小的工程。
“慢慢来。”卫长昀习惯地捏他手心,“开酒楼本就不是一日两日能捋明白的。”
“况且,我相信你。”
姜宁弯唇一笑,“相信我什么?”
“相信你能做成这件事。”卫长昀口吻笃定,“你先把想到的记下来,等殿试后,我跟你一起理。”
姜宁偏过头,蹭了蹭他的下巴,“好啊。”-
开酒楼的事,姜宁越想越觉得可行。
这么一大家子在金陵里,衣食住行都要花钱。
不仅得吃饱穿暖有地方住,小的兄妹两个读书的事也得跟上,甚至还得把肚子里未出世的也算上。
一家这么多口人,从前在镇上就得花出去不少。
到了金陵,就得翻两倍、三倍地算。
二百两银子在手里,坐吃山空,要不了一年就得一起喝西北风。
总不能指望卫长昀的俸禄吧?
哪怕中了状元,入仕就是六品官,一个月那也才十几两。
十几两银子在金陵,撇开宅子一个月的租金,也没剩下多少了。
殿试在即,卫长昀心思都放在了备考上。
姜宁知道他压力大,担心自己太过小心翼翼,反而让他更有压力,便平日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怕打扰到他。
只不过开酒楼这事一提起来,谢蕴真上了心,来的频率都比从前高。
每回来都挑午饭的时候,这样既不怕打扰了卫长昀看书,还能蹭一顿饭。
不是她贪嘴,是离家三个月,实在想念家乡味道。
“我这几日来,不打扰你们吧?”谢蕴拿起杯子,倒了两杯水,一杯推到姜宁面前,“要不——”
姜宁喝水润了润喉咙,“不打扰。”
“别要不了,等殿试结束,不过两三日便放榜,那会儿更忙不过来。”
“那倒也是。”谢蕴放下心,又望着姜宁,不免担心,“你家长昀定是能高中,不过是等一甲三名到底能夺魁还是别的。”
“可打马游街、琼林宴……后边还有不少事,你一个人在家,能行吗?”
姜宁不解道:“这有什么行不行的?”
“到时前来递拜帖的人必定不少,你这院子都挤不下,更别说其他的事情,你带着身子去忙,有个闪失怎么办。”
谢蕴直截了当道:“今天先不说酒楼的事,你那两位朋友都没来,光是我们说,还缺两个角呢。”
闻言姜宁反应过来,卫长昀殿试中了一甲,那定是比会元时还要风光。
金陵城里那些闻风而来的人,不说目的如何,光是来的人就能让他应付得够呛。
“还记得上回给你们报信的那个小厮吗?”谢蕴见他正在想,便道:“在我们家做了蛮多年,这几年一直跟着我,手脚麻利、眼里有活,让他过来给你打打下手?”
姜宁诧异地瞪圆眼,“这、这不合适吧。”
谢蕴摆手,“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你就当我为了开酒楼收买你的好了。”
姜宁一听,哭笑不得。
“哪跟哪啊,我不是这个意思。”
“阿阮是真能办事,而且有眼力见,否则不会陈轩一来,便跟你们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