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2 / 2)
始皇帝扪心自问,即使是当年尚且势微力弱的秦王政,也未曾想过自歪门邪道夺得大权,更何况如今执掌天下的始皇帝?他甚至连皇后都不立!
“虽说如今咸阳及周边的方士已尽数投入研究院,但天下胆大包天之辈只怕数不胜数。”始皇帝一想到后代之君可能会被忽悠着搞出一个“国中之国”、“王上之王”就觉得头大,“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以外,皆为淫.祀,当禁断、尽除之!”.
汉武帝时空。
搞出来“天人感应”的刘彻也笑不出来了。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此为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
天子乃昊天上帝之子,代天牧民,便是世间至尊,怎能让凡人凌驾其上?”
这一刻,刘彻对于西方那些宗教的警惕性达到了最大.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也是狠狠皱眉骂道:“这个丕平糊涂至极!”
他乍听之时也是不能理解,但转念一想:“此人阴谋篡位,又无唐太宗一般的德行与功绩,只得走这歪路子。”
马皇后附和道:“他为一己私心开了先河,留下后患无穷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下定了决心。
“待到来日咱们大明的海军出使西方,可要警惕这教会的渗透啊!
煌煌华夏,可不能让这番邦邪.教祸害了!”.
许多时空的皇帝心中都提高了警惕,即使是史书留名的昏君,毕竟——
有些人能够接受领土变少带来的权力缩减,但不能接受王权之上还有神权。
第174章 第四十五个视频之安史之乱。
【“当基督教的福音生根发芽的时候,维京人也乘着海盗船登上了欧洲大陆。
在北欧的语言中,维京这个词语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旅行,其二是掠夺,这两个含义也被切实维京人践行着。
维京人远航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当他们第一次在当地百姓面前出现,就是以海盗的身份抢劫掠夺。洗劫英格兰、围攻巴黎城、掠夺意大利、剑指君士坦丁堡,其船只曾南临红海,西到北美,东至巴格达。他们与强大的对手做生意,当面对弱者时,商人就成了盗贼。”
地图又回到了东方。
“而在大唐,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盛世的终结来得猝不及防。
开元年间,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商业十分发达,国内通达,城市繁荣。但随着盛世而来的,是整个社会风气发生了改变,初唐时期朴实理性、风朗气清的氛围逐渐被贪图安逸、纸醉金迷的风气替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一手缔造了盛世的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在位的前二十年,干了一个明君应该干的所有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完善法制,删辑律令格式;静民劝农,检括户口,开垦荒地,提高亩产;设置四监管理官府手工业,促进手工业发展;改革兵制,开疆拓土等等。
延续了大唐特色玄武门继承制上位的李隆基以太宗皇帝为目标,而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后,他飘了。”
PPT上出现了一个经典的熊猫头表情包,配文是——“我辛苦了这么多年,享受一下怎么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170-180(第6/16页)
“从李隆基执政后期的作风来看,我大胆推测,他的本性应该就是作风奢靡、喜好享乐,但前期他有一个太宗皇帝作为立在前面的目标追赶,又有贤臣良相在侧规劝,所以他能够为了目标压抑自己的本性。
而当他一手缔造了大唐盛世的同时也完成了个人权威确立、高度集权,再没有人能够制约他的时候,他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上一个长期压抑天性,掌权后大肆报复性、补偿性享受的,是隋炀帝。
李隆基开始骄奢.淫.逸、沉湎酒色的同时,又抛弃了继承至奶奶的人才卡池,换下了玄宗朝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反手掏出了李林甫这张留下经典成语‘口蜜腹剑’的一代奸相卡,李林甫为相十九年,是玄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其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祸乱朝纲,又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势力坐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里就引出了安史之乱的核心人物之一——安禄山,这个三百斤的胖子一路高歌猛进,从边镇的一介牙郎混成了三镇节度使,节制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天下十镇他占其三,手握十五万精锐,又兼任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掌握了大唐的马政,上等好马都任他挑选。”】.
明成祖时空。
朱棣回想起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消息,暗暗想道:“郑和几度下西洋,所呈报的各国虽风俗迥异,但少有如这维京人一般掠夺成性者,可见其行不远,大明当举国之力,组建船队使团远航探访。”
但如何在得到他国消息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他国对于大明的觊觎呢
朱棣思前想后,最终还是认为:“两国往来,互通消息必不可免,瞒,肯定是瞒不住的,那便只能示其以国盛、军强,让其虽有贼心却不敢有所行动!”.
唐玄宗时空。
李隆基面色青白交加,又气又怒之下,心底竟然生出了一丝羞恼和心虚。
“朕若是缔造盛世,自然是足以胜过太宗皇帝的圣君,既是盛世之君,享受一下又怎么了?朕身为至尊、富有四海,再如何奢靡也是承得起的。”
他低声的喃喃只说给了自己听,声音越来越大,仿佛是要说服自己。
“只要朕仍然用张九龄一般的贤臣,有贤臣相助、良将相辅,自然不会重现那安史之乱!”.
汉武帝时空。
刘彻被安禄山所掌控的权力惊得目瞪口呆。
看看天幕上备注的节度使的权力,除了原本置节度使是给予他们的军事权力,渐渐又有了财政权、行政权、人事权的三权合一。
——这跟如今封国诸王有什么区别?
“这安禄山是李隆基的爹吗?”
不然怎么会给他足以动摇国本的权力?三分之一的边军就算了,还有天下马政?
刘彻扪心自问,即使是卫青,他也不会给他这么大的权力,这既是对于王权的维护,也是对于将帅的保护.
唐太宗时空。
除开那些对于后人的恨铁不成钢、担忧制度崩坏而带来的恶果之外,李世民的脑中久久回荡着的,是云青青所说的“玄武门继承制”。
“朕、朕……”
他惶然地想,朕是给大唐开了个坏头吗?大唐的帝位传承,竟如此鲜血淋漓吗?
在下一刻,他更是悚然一惊。
“既然所谓延续,那前人何如?”
他的承乾,是成了隐太子,还是下一个李世民?.
唐高祖时空。
李渊后背一凉,他也是顷刻之间就已经想通了这所谓“玄武门继承制”的前因后果,唯一纠结的就是:“究竟是太子设局反被秦王所破,还是秦王做下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李渊回想了一下两个儿子平日的做派,突然觉得——
好像还是次子比较靠得住的样子?.
宋仁宗时空。
欧阳修轻轻叹道:“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有唐一朝,节度使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以邀命于朝。……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1]”.
宋太祖时空。
赵匡胤摇了摇头。
“唐朝后期,藩镇坐大,天下皆以兵强马壮者为尊,朕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既避免重蹈强枝弱干之覆辙,又善待有功之臣、不伤君臣和气。”
从云青青所在时空的史书来看,这番手段虽有缺陷,带来了后患,却也的的确确使大宋国祚三百余年,保证避免了大宋成为唐朝以降第六个短命的王朝.
【“积蓄了足够的势力,要起兵的话还缺少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于是安禄山打出了‘清君侧’的招牌,清的是谁呢?是时任宰相的杨国忠。
虽然说前面的李林甫是一代奸相,可他毕竟还能压得住那些节度使,后面上位的杨国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废物了,和他比起来,李林甫都能算能臣。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叛乱。只要朝廷反应够快,把杨国忠撤下去让叛军没了大义由头,或者是派人坚守顶住最初几波攻势,千里奔袭的叛军必然产生内乱,朝廷甚至能不战而胜。
可万万没想到,这场动乱比的并不是谁的战斗力更强,而是哪边的猪队友更多。”
云青青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又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在杨国忠的大力宣传下,前期的朝堂充斥着速胜的言论,轻敌的后果就是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一路烧杀抢掠直到洛阳,一千六百多里的路程,他只花了三十多天。
另一方面,唐玄宗又昏招频出,先是冤杀了死守潼关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又强逼接替守关、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出关迎敌,二十万大军直接闯进了敌军包围圈,只回来了八千人,潼关失陷,于是长安也面临失守,唐玄宗带着宠妃与部分皇子、亲信御驾亲逃,把国都送给了叛军,一夜之间,大唐盛世就变成了绝世的笑话。
当然,叛军那边也是不遑多让,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此时的民心还是向着唐王朝的,所以他的后院葡萄架接二连三地倒下,军心涣散、叛乱频发,令其攻势全乱。
而接下来,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父慈子孝的场景,一边弑父上位,一边分道登基,这场动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唐高宗时空。
武后安抚着李治剧烈起伏的胸口,听后者沉沉说道:“这孩子,日后劳你多加管教,若能掰过来就掰一掰,若不能,那便让他做个富贵闲人吧。”
武后眼神一暗,低低应承道:“遵旨。”.
唐睿宗时空。
李旦不可置信地盯着天幕,有那么一瞬间,云青青的脸在他眼中都变得无比朦胧,他的眼中耳中都满是“御驾亲逃”这四个字。
“三郎他、他怎会如此?”
若是说沉湎酒色,只要不误朝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170-180(第7/16页)
,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甚至被奸人蒙蔽,只要言路通达,最终铲奸除恶,也无伤大雅,甚至指挥失利,潼关失守,也尚存挽回之机,可堂堂天子不战而惧,抛下文武百官和满城百姓弃城而逃,这就大大突破了李旦所能想到的底线了!
在这一刻,李旦开始怀疑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有问题?而他立三子为太子,又是否正确?
可若是要他现在废太子,他又舍不得云青青所说的那开元盛世……
“既然任用贤相能臣,便能开创盛世,那这盛世之君,为何不能是朕?”
李旦对自己的水平有数,但是太子为副君,代行部分天子之职也是没问题的嘛!
等到三郎的心性磨砺好了,再传位给他也不迟嘛!
心思电转之间,李旦甚至想到了能不能让太平公主来当这个监督者……
第175章 第四十五个视频之唐终与三家分法兰克。
【“在这场动乱的第二赛季,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睢阳之战。
那个时候唐朝仅剩江淮地区的税赋苦苦支撑,而睢阳是江淮门户,一旦失守,叛军就能挥师直达江淮,断绝唐军粮草来源,朝廷就再无平叛之力。
安庆绪集结叛军十三万剑指睢阳,睢阳守城兵士不到七千,兵力极度悬殊之下,睢阳的军民却坚守了十个月,历经400余战,歼灭敌军十余万,直到城中粮绝,睢阳城破,城中仅剩下四百余人,张巡等三十六人被俘后遇害。”
屏幕上出现了史书上关于睢阳之战的寥寥几笔,云青青深深叹息。
“睢阳之战可以说是关乎唐王朝国运的一战,在这十个月里,朝廷得到了江淮地区的税赋接济,并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转变,在城破的前一个月,朝廷已收复长安,在睢阳陷落后的十天又收复了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
从此攻守之势异也。”】.
唐宪宗时空。
韩愈心中既有怅然,又有豪情。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1]”.
唐太宗时空。
“混账!如此门户,竟敢不派兵来援?”
李世民目眦欲裂,他逐字逐句地读过那些文字,明明是墨迹淋漓,却字字句句晕染出血色。
“国朝兴亡之际,还汲汲于一己之私,营营于党派之利!
可耻!可恨!”
暴怒之后,一股酸涩反而涌上李世民的心头,令他不禁眼眶泛红。
“是大唐有负张、南等忠臣义士,有负于睢阳百姓啊!”.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被睢阳一战之中大唐军民展现出的不屈不挠、视死如归震撼了,屏幕上区区几行字,却比始皇帝读过的无数华美篇章来得震撼人心。
“大秦军队可有此志?”悍不畏死,只求为国尽忠。
“大秦黔首可会有此念?”为了守住一座城,甚至成为他人口中食。
始皇帝阖上双目,似叹似悟:“这就是,明君盛世留下的余荫吗?”
会稽郡。
逃亡至此的张良也为之动容,身旁的少年愤然道:“为何当年秦灭六国之际,六国之军与庶民无此等风骨?
若有睢阳军民三分志气,六国又岂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张良深深地看了眼这个身负重瞳的少年一眼,口吻冷淡:“他们的君王不是太宗皇帝那样的圣明天子,就是玄宗这般的盛世之君,但六国的君王又是什么货色呢?
大唐的庶民过的是什么日子?六国庶民又是什么日子?”
“张子房!你……”
“好了好了,阿籍,快来吃点东西。”
项伯絮絮叨叨地劝说项籍的声音逐渐远去,张良拿着一只稚腿却实在没有胃口。
越是读史、越是了解得更多,张良对自己一直以来的目标就越是动摇。
“我并不怪项籍的冒犯,因为他只是不曾低下头过。”而张良自韩国亡国以来,就从国相之子沦为六国余孽,虽然不曾过上庶民一般的日子,但比起之前的确是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让他开始思考,“我立志反秦,到底是愤怒于母国灭亡,还是不甘泯为众人?”
张良望着逐渐升起的月轮,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华夏服务器有着优秀的匹配机制,这场动乱最终在双方的高层——主要是指皇帝和叛军头头——你来我往的骚操作下,这场动乱终于在763年平息。
可祸乱余波远远不止于此,‘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2],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都遭受了空前的浩劫,大唐的国力再也没有得到恢复。
叛乱频发、边疆不稳、无力经略西域,再加上藩镇坐大,逐渐有割据之势,更致命的是,中央朝廷开始出现了党争,党派两方只论立场、不论对错,主打的就是凡是你支持的,我就反对。
而在党争背后还有宦官专权,画重点,手握军权的宦官,可谓是BUFF叠满,就算是出现过几个中兴之君,也没能挽救大唐的颓势。”
“再高明的棋手,面对着这一团乱麻也会有无从下手之感,可能得是龙凤猪那般的人物才能理出头绪,可惜的是大唐没有迎来第二个千古一帝,反而迎来了一个屡试不第的落榜生。
他不愿意做棋子,也做不了执棋人,于是他选择掀翻这个棋盘。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大唐的丧钟敲响,那些公卿贵族,尤其是自东汉以降几百年来一直高高在上、靠门生故旧牢牢把持着晋身之道的世家门阀,终于被底层人民的怒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唐肃宗时空。
听闻这一场浩劫还要持续数年之久,杜甫的脸上愁苦之色愈加浓重了。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近日读到的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杜甫吟诵的声音变得哽咽,“果然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若能稍加蔽荫饱受离乱的百姓,他万死又何辞呢?.
唐文宗时空。
党争啊……
李昂一想到朝中愈演愈烈的朋党之争就头痛,官员调动频繁、许多清廉有志之士都沦为牺牲品,政策反而难以推行,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平定河北藩镇之乱易,平息朝中党争却难。”
但有些事就算难也要做,否则大唐就真的沦落到云青青口中说的那个地步了。
“女郎所言不错,党争之弊无穷,而其根源在于宦官。”这话李昂也不敢当着满殿宫人的面讲出来,只得在内心暗暗下定决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170-180(第8/16页)
——铲除宦官,对于收回王权至关重要,要以雷霆手段击之,决不可轻忽!.
秦二世时空。
扶苏不自觉地敲了敲案几,沉吟:“下层若无晋身之阶,便会动摇国之根基,看来文举选官、武举遴将须得尽快办起来。”.
唐僖宗时空。
“内库烧尽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好,好啊!”又一次落第之后黄巢愤而离开了长安。
又因为此时的他心中已有了一些不可言说的大逆之念,故而正奔波在关东一地,于大旱之中收拢难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目露凶光,转而又埋头写起了东西。
既然决意要起兵,那边要尽可能地筹谋完备,如今有了天幕里那数不胜数的典籍,黄巢就趁闲暇之时不断吸收可取之处化为己用。
——尤其是云青青所在的后世,其言行举止之间展露出的东西更是给了黄巢莫大的启发.
【“好了,目光再回到西边,哦豁,自五世纪西罗马灭亡以来就碎成一地的西欧,时隔数百年终于再次统一了?
法兰克王国运气爆棚,连着几代的皇帝儿子们都死得只剩下一个,于是国土顺利由唯一的继承人继承,在查理大帝的手上,法兰克王国征服了西欧,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然后他在决定把土地再次平分给了三个儿子,幸运的是,查理的两个儿子早逝,领土与权柄最后集中于下一任皇帝路易手上;不幸的是,路易在给三个儿子分完地之后,第四个儿子出生了。
事情变得尴尬了起来,于是围绕着领土争端,路易父子五人开始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日常,可以说是西方版本的大唐了。
路易死后,幸存的三个儿子来了一把三家分欧,形成了东、西、中三个法兰克王国。”】.
唐高祖时空。
李渊:谢谢,有被深刻内涵到.
汉高祖时空。
“又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刘邦闭了闭眼,感觉自己都要不认识这两个词了。“后人比乃公还促狭。”
权力啊,可真是个好东西。
刘邦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脑中闪过了一路走来的老伙计们。
“朕已年迈,可随朕征战天下的那些人还都年轻。”
这些身负开国功勋的老臣们,又岂是仁弱的刘盈能够压制得住的?为保刘氏社稷,那他少不得要在死前翻一翻脸,来一场所谓的“大逃杀”了。
——当然,会比某不愿透露姓名的洪武皇帝温和一点的.
汉景帝时空。
刘启愉悦地眯起了眼睛。
“推恩令,实在是个好法子。”
太子刘彻点了点头,附和道:“能让刘氏诸王除嫡长子以外的子嗣也能享受祖宗余荫,实在是天子赐下的莫大恩德。”
父子俩对视一眼,露出了相似的笑容。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
就算诸王知道推恩之后他们的权力会被分割,可又有几个王子忍得住从嫡长兄手中分出更多利益呢?
就算有目光长远的人,那也不过是一小部分,不足为惧。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啧,真不错啊。”
第176章 第四十五个视频之百年翻译运动。
【“而当此之时,处于东西交界处的阿拉伯帝国怎么样了呢?
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阿拉伯帝国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行商与使者,来自于希腊、波斯、罗马、印度、中国等各个文明的知识在这里传递,在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也就是此国君主——的带领下,阿拉伯人发起了一场历时两百多年的翻译运动,他们搜罗各国典籍,并以黄金悬赏,吸引译者将其译为本国的阿拉伯语,在这个过程中,阿拉伯帝国吸收各个文明的精华纳为己用,不但保存、拯救了大量濒危的文化典籍,也推动阿拉伯语成为了帝国通用的语言。
这场运动在阿拔斯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在当时既是一座繁荣的国际城市,更是一处世界文化交融的学术中心,集文献翻译、学术研究和典籍收藏为一体的智慧宫就坐落于此,一批又一批的学者为人类文明的延续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云青青毫不吝啬地表现出她对于这场百年翻译运动的赞赏,但转而脸上又露出了些微失落之色。
“很多知识也在传递过程中被模糊了来源,比如被如今的我们冠以‘阿拉伯’之名的数字,其实最初是印度人发明的;又比如中国的造纸术也经由阿拉伯人之手传入了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极大地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而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在后来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些暂时都按下不表。
总之,秉持着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心态,又加上充沛的武德,终于,伴随着其他文明的衰落,阿拉伯帝国在9世纪中期迎来了——
崩溃。”】.
各时空的人们:???
不是应该跟着这股劲头一路发展,将帝国版图扩大,将*文明推上巅峰吗?
这转折来得太快,闪到了他们的脑子.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沉思:“这阿拉伯位于东西交汇之处,来往行商甚多,五方杂厝势必风俗不纯,兼之那稀奇古怪的宗教……”
始皇帝可以想象得出,那是一个何等五毒俱全的境况。
“朕倒是能以此为参。
阿国境内,各国风俗、各家宗教混杂,与如今大秦一虽兼六国人心不向、百家学说良莠不齐的情境实在相似。”
始皇帝在心里琢磨着:这个所谓的翻译运动真的就只是一个文化方向的作用吗?他不相信。
偌大一个帝国的君主,其每一个政令的下达必然都有其深意,更何况还是这么一项持续了两百年、历经了少说八代人的政令。
“旁的不说,光是令阿拉伯语成为帝国通用语言,在令庶民归心一道上起到的作用便可见一斑。”
这就是书同文的意义!
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本国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又有大批人才被培养出来。
至于大秦的学术与思想?
大秦如今朝堂上,虽说各有流派,但儒家与墨家发于齐鲁,道家和农家根在楚地,而秦国赖以起家的法家和纵横家最开始也源自三晋之地,诸子百家这无数流派之中,又有哪一家是秦国本土的思想?
“或许,大秦也该有一个稷下学宫?”
自秦以后,华夏已进入了大一统的新时代,自然也要有适应大一统的新思想,建立新秩序!.
宋仁宗时空。
杭州。
毕昇看着手上那几个黏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170-180(第9/16页)
制成、大小一致的小方块,有反体单字阳刻其上,这正是他这段时日以来苦思冥想制出的活字。
需要印刷之时,只要将需要的活字一个个捡出来,排入底托、上敷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再以火烘烤,待药剂稍微融化之时用平板把字面压平,再冷却定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稍加按压即可得到一版文字。
如果只印二三本,这法子较之雕版印刷不算省事,但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其节省的时间和人力就极为可观了。
但毕昇一直没有放弃继续简化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刷的效率。
“活字印刷机?”
机,自然就是机器,毕昇想起他在天幕里见到的后世种种神奇的机器,突然来了灵感。
“若以机器带动印刷,此行当必然能有飞跃!”激动之下,毕昇简直坐立难安,恨不得马上飞出去实验一下,但他很快又安心坐下了。
“急不得急不得,我不过一印刷小工,这类的精巧活,得找一个熟练的匠人来相助才是。”.
唐高祖时空。
秦王李世民心中对这些异国商人的警惕性提了又提。
“看来,对于异国之人,还是得多加警惕。”
不是说不能信任,只是要在付诸信任之前多加考量,也要对本国的一些技艺加以保密才是。
“部分技艺有如盐铁,私下贩卖者当治罪。”
李世民又想起当今最顶尖的匠人们或许不在皇宫和民间,应当是藏在豪门望族之中才是。
要如何将这些人从望族手中扒拉出来呢?
李世民萌生出了一个危险的想法,要不学学那落榜生,干脆把这棋盘掀上一掀?.
【“阿拉伯帝国的地势注定了他能够凭借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中间商,而中间商往往因吃两头而富得流油。
于是国内奢靡的风气开始兴起,和唐朝一样;
社会矛盾激化、宗教问题频发,以至于广袤的领土上民众起义不绝,和唐朝一样;
为了维护统治,阿拉伯人请来了突厥人,然后被突厥人掌握了兵权,和唐朝一样;
哈里发被架空,生杀废立皆系于他人之手,也和唐朝一样;
各地的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而逐渐有了割据之势,并且互相征伐试图染指中.央政权,朝廷名存实亡,嗯这还和唐朝一样。
所以说,太阳底下哪有什么新鲜事啊?”
云青青战术后仰。】.
唐睿宗时空。
太平公主沉吟片刻,笑了。
“贞观之风复盛,当以今日始。”
她当即招来府中管事,令其禁绝府中上下奢靡浪费之风,还要将此举在长安各坊间宣扬一番。
管事小心翼翼地应了,又问道:“娘子衣饰是否要作更改?”
“府内禁绝赘余浪费即可,吃穿用度皆礼仪所系,一切照旧。”
“唯。”.
唐高宗时空。
在经历了短暂的破防之后,李治很快收拾好了心情。
“先帝爱中华与夷狄如一,但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李治的手指摩挲着玉佩,语速缓慢而低沉,“若以王道治天下,必抚夷狄而纳百川,但施恩不可过,过则亏,亏则有损社稷之基。
朕近日读后世宋朝之书,有‘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1]一句,朕深以为然。
华夏要绵延不绝,决不能囿于血脉、别以地缘,而当并思想、传礼仪,若夷狄向慕中原,能移风俗、读诗书、行礼义,则褒扬而进之,为君者自当爱之如一。”
“若夷狄进为中原,自当视同如华夏,但若其不思进取,甘愿与中原割席,亦当视为异族。”正在批阅奏章的武后淡声回复,“若异族敢犯,当击之,不改,则诛之。”
“然也。”帝后二人对视一眼,深感心意相通.
唐高祖时空。
李渊今日的心情属实是大起大落落落落。
坏消息,好像老二是用的非常规手段上位,他被退位了;
好消息,老二有贞观之治,威加海内,四夷咸服。
坏消息,大唐被别人篡位了,还是个女人;
好消息,兜兜转转江山又回了李家手中,子孙还开创了盛世。
坏消息,盛世被一把玩完,国都都没了;
好消息,但是没亡国,甚至收复河山、平定叛乱了。
坏消息,没亡国也差不多了,国家整体呈现要死不活的状态;
坏消息,安史之乱好像只是“国都一陷”、“天子一迁”,坏日子还在后头……
李渊沉默片刻,最后还是忍不住骂道:“他耶耶的,老二教的什么孩子?”
骂完突然想起来,老二耶耶不就是自己吗?
李渊轻轻呸了一口,假装没说上一句话,但是下定了决心:“老二教孩子看上去不靠谱,还是得他耶耶亲自来!”
保准再教一个唐太宗出来!.
汉武帝时空。
“华夷之辨,自古而有之,朕欲开疆拓土,教化蛮夷为必经之路。”刘彻挥退了宫人,提笔在绢帛两边写下“华”与“夷”,又使用线条连通二者,在线条之上落下一些零散的注脚,诸如汉夷通婚、教授诗书、推行孝道、开辟晋身之道等等。
“若只是汉夷毗邻抑或是杂居,有小纷争而无大仇恨,尚能以恩德怀柔,若是如大汉与匈奴一般的血海深仇……”刘彻的眼底闪过一丝坚决的杀意,“且等以武力征服、一雪前耻后再谈融合一事吧!”
边地代代累积,绵延七十余年的血海深仇,岂是一朝大胜能一笔勾销的?
第177章 第四十五个视频之十世纪。
【“在整个九世纪,动荡与不安仿佛是世界的主基调。
东边的大唐摇摇欲坠,宦官专权、军阀混战,逐渐拉开了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序幕;
西边,三家分法兰克之后,松散的皇权再也敌不过教权,而拜占庭帝国恢复了圣像崇拜,欧洲世界期待着一个再无回转可能的罗马;
中部,在烽火硝烟之中,阿拉伯的奴隶制趋于消亡,帝国蒙上了分裂的阴影;
而在海上,四处游弋的维京海盗船一路劫掠,自波罗的海登上东欧大陆,开始建立新的秩序。”
云青青吨吨吨一气儿喝了好几口水,这才继续说道:“在世界一锅乱炖的同时,东欧平原上,东斯拉夫人的各个部落之间也在混战。
维京人留里克受斯拉夫人邀请,率军来到东欧平原解决斯拉夫人的内乱,请神容易送神难,他顺势占据了诺夫哥罗德,并登上诺夫哥罗德大公的宝座,建立了罗斯王国。
从此,斯拉夫人也站到世界的舞台之上。
为什么是斯拉夫人呢?因为留里克王朝虽说是维京人建立的,但最终被斯拉夫文化同化,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