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 200-210

200-21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假绅士 反派会不会攻略我啊 恶毒炮灰不做万人迷[快穿] 雄虫的108种死法 反向奔赴[追妻火葬场] 临安杏花饭馆(美食) 黄油面包[破镜重圆] 可恶!龙傲天宿敌觊觎我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惹皇叔

夤夜,朱重八仍未安寝,他一边等待领兵进攻常州的徐达的消息,一边在昏黄的烛光下思考《走向共和》的剧情。

伴随烛泪流淌,他用食指敲击桌面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他脑海中的万千思绪也越来越混乱——

——共和?这世间能有真正的共和吗?

——皇帝无能、朝廷腐朽,那是不是能够将他们尽数推下去呢?

——你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家伙,也想推翻皇帝?

——怎么不可以?我这个泥腿子如今不也是一方诸侯?

——可是,我拼死拼活,如果有朝一日能够驱除鞑虏,一统南北,再造华夏,那我凭什么不能当皇帝?

——就算我可以不当皇帝,那我那些老兄弟们跟着我刀山火海,不就是为了求一个荣华富贵、荣膺子孙吗?

——你看,后世那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不也失败了吗?

——可云青青所在的后世不就是已经成功了吗?为什么后人可以,我不行呢?

朱重八的脑子里乱极了,仿佛有无数个声音在说话,每一个声音都是不同的观点,它们使尽浑身解数要说服他。

——可是,要说服我什么呢?

朱重八迷茫地盯着跳跃的烛火,到底还是没能想出来一个结果。

此时的朱重八并不清楚,当他看到了第二条路并且为之犹豫不决的时候,其实内心深处早已有了回答。

毕竟现在的朱重八,还不是日后那个执掌四海、大权在握的皇帝,只是一个刚从泥巴里挣脱出来的农夫、乞丐与和尚罢了.

有人因此心神摇曳,自然也有人因此震怒不已。

“荒唐!君为臣纲,此为古之天理!以下犯上,逆转人伦,是为乱我华夏千年纲常根脉也!”

那些趴在“三纲五常”、“礼法人伦”之上一代一代吸血吮髓惯了的家伙,即使早已目睹云青青所在的后世种种,但仍然固执己见,极力跳脚出声反对。

——就算是正确的道路那又如何?损及他们的私利,那就是大大的错谬,是绝不容许在当下出现的亡国歧途!

而他们再如何反对,也无法阻止云青青接下来的连招。

《觉.醒.年代》、《恰同学少年》、《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三连,敢问诸君又如何应对?

第205章 番外之三部曲。

【在重温这三部极富内涵的电视剧时,云青青一反随口点评的常态,反而从头到尾都保持沉默,让观众们自行体会个中深意。

云青青和无数的观众一样,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之中,不过于她而言,比起观众们的心思各异,她的心中更多了一份深沉——因为这些对观众们来说,可能是戏说的故事,但对她来说,却是真实的历史。】.

唐高祖时空。

今夜《恰同学少年》结局,天幕收回之后,孔敏达就搬了一把椅子静静坐在门前,听着初夏的蝉鸣与蛙叫声,心中还久久回荡着汹涌的情绪。

尽管他并不赞同其中一些在他看来是明晃晃颠倒纲常的理念,但他仍不可避免地为那些青春飞扬的、立志救国的师生们感动。

“纵为小女子,亦有鸿鹄志;区区一书生,一心报国门。”

孔敏达抬头仰望夜空繁星,脑海里闪过的是他在此处开学塾以来所经历的一幕幕,还有一张张鲜活的脸。

包括那些被他拒之门外的女童们。

“唉——”孔敏达长长地叹了口气,“就这样吧。”

他感觉自己心间的那堵墙,在这些年绵绵不绝的风吹雨打之下终于坍塌。

“天地生男女,乾坤分阴阳,阴阳本相济,何分高下尊卑?

我孔敏达秉持先师遗志,决意‘有教无类’,教化世人,既如此,又何须再分男女?男子女子皆不过世人尔。”

明日便宣布下去,允许那些愿意读书习字的女童入书塾吧。

“只是,毕竟男女有别,还是得有个女子来操持……”孔敏达想到族中寡居的姊妹,“也不知她们愿不愿意来这穷乡僻壤过这清苦的生活。”.

宋仁宗时空。

范仲淹亦在心续激荡之间提笔,文不加点书就一篇《少年论》。

“如此少年,方是我改革学风所求培养的国之栋梁!”

范仲淹越看越觉得其人可亲,其心可爱,其志可敬。

“无论高居庙堂抑或是身处江湖,不汲汲于富贵名利,皆心系国家兴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我儒家学子之风骨!”

范仲淹尤爱那最后一出绝妙“空城计”,结合如今内外局势思索一番,他再次研墨。

这一次写的是一封奏表,奏请官家令各级官学开辟武科,要求其中学生都要习武强身、知晓兵事。

“君子六艺,射、御皆在其中,怎可偏爱诗书礼仪,而不重射御?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甚好!我等向往圣人之言,又怎可不倡导上古之风呢?”

据云青青所描述的,身高一米九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200-210(第6/14页)

、轻松举起四百斤城门闩的山东大汉带着三千个心悦诚服的弟子周游各国,怎么看也得是文能提笔写诗,武能扛刀砍人的体格啊!

学!给我往死里学!

以理服人,物理怎么不算离呢.

明代宗时空。

曾令云青青条件反射地想起迅哥儿的作品《药》的那一幕,也深深地刺激到了朱见深和朱见济。

“这、这、这!荒谬!”

长在深宫之中的朱见深根本无法想象世间竟有如此愚昧又恐怖的事情!但他大惊之下也没忘了捂住身边的朱见济的眼睛,不让他看到这震碎三观的一幕。

太上皇归来之后很快病逝于南宫,朱见深也并未走上原来的历史。他如今仍是太子,虽与身为天子的叔父不太亲近,但与堂弟朱见济感情甚笃,两兄弟时常一起读书玩乐,比之民间的亲兄弟也差不了多少。

“见济。”朱见深凝视着弟弟茫然的眼睛,郑重其事地道,“我要出宫别居了。”

“啊?”朱见济非常不舍,“可是我朝的太子不都是住在宫中?”

“我年岁渐长,已不适合再住在宫中了,前几年陛下就已经着人为我兴修东宫,今年差不多也该搬过去了。”朱见深的眼中露出一丝忧虑,“我读史书,又看后世,只觉得如今朝堂的状况实在不妙。

帝王与皇嗣长在深宫,不知晓民情世故也就罢了,唐时张九龄曾上书‘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大明的阁臣们却大多是翰林出身,清贵是清贵了,却也少历庶务,难道深居皇宫的皇帝与囿于京城的阁臣能够深切地体会民间疾苦吗?

我们这些‘肉食者’一拍脑袋、轻轻松松做出的决定,事关的却是千万人的生死存亡,如今许多人都只一心翰林院熬资历,等着按部就班升迁入阁,这些人日后便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时下这股风气实在让我心忧不已。

如今正是我出宫的时机,我便想深入民间了解一番,日后好协助陛下治理大明江山。”

朱见济瘪了瘪嘴,还是没能说出拒绝的话。

“那、那兄长日后还是要多多来看我,将一些民间见闻说给我听。”.

唐太宗时空。

李承乾站在一干弟弟妹妹面前,豪气干云地领诵着那一首激励了无数人的《少年中国说》。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在这铿锵有力的吟诵声落下之际,太上皇并帝后二人齐刷刷地鼓掌,夸气势、夸仪态、夸志气,总之不吝溢美之词,力求让每个孩子都接收到祖父和父母的赞美。

“今日听此少年中国一说,倒让我想起了多年前云女郎曾言及的文明如孩童一说。”李世民的目光悠长,想起了那一声在寒风中的叹息。

那一声叹息太过沉重,压得他今后下达政令之前皆要再三斟酌,既要考虑当世之用,又要斟酌于后世的影响。

在炫目的歌舞盛宴之后乍然得知大唐骤变的命运,两相对比之下的骤起骤落才更让他印象深刻。

“文明成长一如孩童生长,幼年蒙昧、童年躁动、青年锋芒毕露,中年又转向沉郁稳重,直至老年……唉,老年。”李世民隐去眼中纷杂的神色,笑着看向儿女们,“能否让大唐、让华夏一直保持少年飞扬的姿态,就要靠你们和你们的儿孙啦!”

“此非一代之功,而是万世之业也!”太上皇李渊点头道。

皇子皇女们纷纷低头应喏,表示必将长辈教诲谨记心间.

元顺帝时空。

“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夜色深重,朱重八的心中却鼓荡着狂风骤雨,让他忍不住想要呐喊出声。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民族再造复兴!”

他攥着妻子的手低声咆哮,重复着最终章的那段话,目光如电看向不见底的黑暗之中。

“大妹子……”朱重八哽咽道,“你说他们能够成功吗?”

马氏还没有回答,朱重八就急急忙忙地自问自答。

“他们一定能够成功的!那地上仙境一般的后世不就是铁证如山吗?”

他看向马氏的眼神,不再是一个伟岸的丈夫寻求妻子的肯定,也不再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将帅垂询追随者的认同,反而如同一个迷茫的孩子在追问长者的答案。

“大妹子你说是吗?这条路是可行的!有人真的走过了!他们走通了!”

马氏反手紧紧握住朱重八的双手,坚定地看向他的双眼,重重点头:“是的!重八,你想走什么路,就放心大胆地走!我总是跟着你的!

你是乞丐,我就是乞丐婆,跟着你走街串巷地讨饭。

你是大帅,我就是大帅夫人,随军照料你和你的将士们。

日后,不论你最终走到什么地步,我们一家人总是在一起的!

你要做什么就去做!”

“让我想想……让我再想想……”

朱重八的呢喃声淹没在清凌凌的月色之中.

秦始皇时空。

始皇帝吐出一口浊气,压下了心中的不快。

“虽有悖逆君父、不敬尊上之举,却是因为时局所致,非人力所能扭转也。”

如今他倒是不担心这些什么“无政府主义”之类的主张会蛊惑人心——墨家要选贤为君就不说了,农家还主张君王将相都要自己去种地呢,不也都服服帖帖地在他手下干活?

始皇帝心中甚至觉得,要是有人被鼓动作乱也挺好,在他的镇压之下不过是小打小闹,正好杀一儆百,顺道送他九族去修长城。

如此一番思索下来,始皇帝反倒能够平常心地欣赏剧情发展了.

清世宗时空。

雍正看着那些在法兰西求学也心系国内的年轻人们,不由得想起了前两年被派出去西行访学的黄带子们。

“苏培盛,前一阵子是不是有一批黄带子跟着西行的使团回来了?”

“回皇上的话,是有一批回来了,前几日刚到广州,正快马加鞭地回京城复命。”

“届时提醒朕召几个见见。”

“嗻。”

雍正将事情吩咐下去,又想起来翻一翻最近呈上来的关于火.器的远洋贸易的奏折,只觉得事情都在往好处发展。

“康乾盛世。”雍正在心底轻轻冷哼一声,他要的可不是和阿玛、儿子并称——自己还被略掉了——的盛世,而是独一份的“雍正之治”。

啊,也不知道十三弟今晚有没有熬夜啊,叫苏培盛派个小太监去看看吧。

第206章 番外之影视终章。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现实中的时间都过得很快,云青青的影片单也从思想觉醒来到了武力争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200-210(第7/14页)

从同心北伐到分道扬镳,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大势……

云青青仿佛也藉此机会重温了那一段历史,前所未有地深切感受到当初那炮火纷飞的年月里,无数人志同道合的炽热情怀。】.

汉武帝*时空。

“平型关一役之于后世,犹如龙城之战之于大汉。”

元光六年匈奴入侵上谷郡,刘彻亲自部署战略,分四路大军出击,结果李广全军覆没、公叔敖损失七千骑、公孙贺无功而返,若不是卫青深入险境,于龙城大胜而归,大汉若想再兴兵攻匈奴,只怕是难上加难!

“龙城一战,若无仲卿力挽狂澜,恐怕如今汉匈攻守之势大异也。”

刘彻如今想来既有深深的自豪,也有同样的后怕。

如果当初卫青也无功而返——甚至大败而归,不仅大汉上下对于匈奴的畏惧更甚,只怕他这个一力主战的少年天子的威信也将大受打击,任他再如何胸有丘壑、雄才大略,只怕他在朝堂上下所遭受的阻力远不止眼下这力度。

但是,卫青就是这么争气!

他率军直捣龙城,代表大汉的天子明明白白地向世人宣告——

匈奴人不是不可战胜的!

自高祖定鼎至如今七十余年,大汉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致士气蹉跎、国威沦丧的局面,从今以后彻底扭转了!

“仲卿是朕之肱骨啊!”

刘彻又一次想起了尚在外征战的卫青,还有被他带走的霍去病。

“不知此战能否一举击溃匈奴,毕其功于一役?”

得益于天幕透露的先机,如今征伐匈奴的进度快于原来的历史,屡次的胜利为大汉带来了许多的牛羊和俘虏,加上刘彻曾于评论区向天下宣布,只要打完匈奴,就暂缓征伐、与民休息,有了这根胡萝卜挂在天下百姓的眼前,民怨少生,反倒是请战之风甚浓。

大汉这架战车便在君臣一心、军民同力之下一路碾压,匈奴被打得不断北逃,再无南下之力。

如今,匈奴王庭最后的力量正在漠北与卫青所率的军队决战,大汉能否将匈奴尽数消灭或是赶往更西边去祸害什么安息帝国的关键就在此战,此情此境,如何能叫刘彻不日思夜想、牵肠挂肚呢?

“去病那小子说什么区区匈奴、不足挂齿,之前的功劳太小,算不得功冠全军。”刘彻含笑自语,“灭匈奴的大功,总算能让朕将这个‘冠军侯’封下去了吧。”

漠北。

杀敌数千,斩获许多牛羊、俘虏而归的霍去病被舅舅拎着耳朵骂了半个时辰——因为他又一次率三千人急行军一路追着匈奴主力而去,而卫青自从得知霍去病早逝之后就对这个不省心的外甥看得极紧,每次都千叮咛万嘱咐保重身体,但霍去病要是这么听话,那他就不是霍去病了。

总之,这对时常演绎“他逃他追”的舅甥,在霍去病又一次口不对心的保证之后总算是短暂地缓和了关系,卫青一面押着霍去病接收军医的检查,一面安排这一批俘虏的去向——主要是确认送往哪个郡当苦力,同时开着天幕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光。

看着看着——

霍去病:“哇!这样打!还可以那样打!”

卫青看着天幕中转战多地、四处穿插的部队,瞪了眼兴奋地要跳起来的霍去病:“你给我好好坐着。”

霍去病:“好叭。”

弱小可怜但能打的未受封版冠军侯委委屈屈地缩成一团.

宋太祖时空。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赵匡胤细细品味这这十六个字,只觉得字字真言,受益匪浅。

“寥寥四句十六字,言辞质朴,却实乃百战之精华,即使是不通兵事之人,也能以此指挥一军。”赵匡胤断言道,“此人知兵,且极擅兵!”

果然,后面的剧情发展印证了赵匡胤的判断,那人的每一次指挥都仿佛一场军事上的艺术,让赵匡胤屡屡拊掌,深深引以为知己。

“来人,上酒!朕要遥遥敬这千年后的知己一杯!”

至于他主张什么无皇帝论,赵匡胤决定暂时就不去想了.

宋仁宗时空。

狄青很是憋闷,他看着那些不懂国情民情的“专家”瞎指挥,将一片大好形势葬送不说,还用战士们的性命去保护那些无用的东西,而真正知兵懂兵的领袖却被排挤。

“听甚么外族人的?他们懂什么华夏?”素来谨慎小心的狄青憋了又憋,还是忍不住这口气,指着屏幕很是输出了一番行伍之中的脏话。

——很难说狄青是不是借此机会指桑骂槐。

福宁殿。

看着屏幕里后卫部队为了掩护主力突围,与十几倍于己方的敌人殊死激战,几乎打光了编制,赵祯的眼眶也不由变得通红。

“你们撤啊!撤啊!”

即使身为天子,赵祯也从未想过有兵卒做到如此地步,即使曾在云青青的讲述下了解诸如钓鱼城之战、崖山之战,但耳闻远不及目睹,鲜血淋漓的场景给了他莫大的刺激。

而在看到师长受伤被俘之后,趁敌不备解开腹部的绷带硬生生地把肠子拉出来,直到肠断身亡[1],赵祯更是顾不上去思考什么帝王心术、收拢民心,他只觉鼻尖一酸,几颗滚烫的泪珠就从眼眶里跌到了手背上。

“纵为败军之将,将军何至如此?”

赵祯眼眶通红哽咽道,这片刻的动容令他想起了如今还在边关为大宋的江山社稷浴血的将士们,更觉既是内疚又是感动。”将士浴血守边,朕深觉感动,如今天气转凉,朕欲赐粮衣于边军……“赵祯顿了顿,显然是想起了他并不富裕的内帑,犹豫了片刻,还是咬牙道,“朕一人,日食不过一日三,夜卧不过七尺之地,再削减一番朕的吃穿用度吧。”

赵祯下定了决心,明日就要召集朝堂诸公商议,尽快筹措粮草与冬衣送往边疆。

同时,赵祯想起了心中酝酿已久的那个念头——

“边军血勇,死国者子女当有一人可蒙荫入当地县学、州学,其吃穿用度、笔墨纸砚均由官府供给。”

政策倒是一个好政策,但是要落实下去必然会有种种问题,赵祯深思熟虑,上至官员贪腐、下至顶替名额均由一番见解,只待明日与诸公商议.

唐僖宗时空。

黄巢如痴如醉地看着二万五千里长路上那一场场精妙绝伦的指挥与战斗,不时为此拍案叫好。

尤其是赤水河畔那如有神助的四次来回,更是令他呼吸加速、面皮涨红。

“青壮老弱三万入川、黔,官军四十万竟不能挡!妙极!妙极!”

自起兵反唐之后,黄巢率军辗转各地,他如今再看我军在敌方大势下竭力求生,心中又是亲切又是激动,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天幕,脑中却在飞快地推演行军路线、猜测行军意图,想要将这背后的深意剥皮拆骨吞入腹中.

唐太宗时空。

在黄巢疯狂抄作业的时候,大唐未来的继承人也一路追剧追到了新的篇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200-210(第8/14页)

东方出了个顶红顶红的太阳,太阳里站着个顶高顶高的菩萨,他什么都看得见。他看见了这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有人在受着最深最深的苦……】[2]

李承乾的耳畔响起的是兰尕深情的话语,眼前却仿佛闪过了那在他听来无比荒谬的、数不清的苛捐杂税——

地税、牧税、山税、过路税、牛粪税就不说了,那里的人甚至要交人头税为自己获得人身自由、交长耳朵税免除被割下耳朵,出生要交出生税、死亡要交收尸税……

即使身为世间第一等的剥削阶级,李承乾也忍不住在心中疑惑:“如此苛政,何不反之?”

这话一说出口,他就已经有了答案。

“不知如今的吐蕃,是否也是此等情状?如此,大唐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这个堪称与大唐有着生死纠葛的邻居,李承乾还是不介意搅一搅这摊子浑水的。

而在大唐的大江南北,许多高僧开始整理经书、收拾行李。

他们决意西行,前往那最高也最深的地狱,无惧粉身碎骨,只为弘扬佛法、普度苍生。

“欲改其命,必先易其志,我等西行,正是为易民志而去。”

等到大唐的高僧讲完了出世的道理,自有大唐的将军来为他们讲一讲入世的物理。

第207章 番外之养娃。

【对于云青青来说,“养孩子”这个课题是她这辈子遇上的最难攻克的项目。

在遇到云霄之前,云青青仅有的带孩经验来自于她的表兄弟姐妹的儿女,但那每次不超过四个小时的、非独处的、仅做娱乐的经历,根本不足以支撑她承担起一个母亲的重任。

——尤其是云霄还是一个身体不好但是活泼过头的孩子。

在云霄还不记事的最开始那几年里,云青青时常整夜整夜睡不着,一会儿幻想云霄长大后的模样,一会儿又焦虑自己能否养育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还经常为了没影子的“孩子长歪了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被欺负怎么办”……等等一系列问题生气或是郁闷,然后她就躲在被子里打开直播跟观众们一遍遍地唠嗑,絮絮叨叨、不厌其烦,搞得许多深夜借天幕学习的观众很受打扰,恨不得飞过去捂住她的嘴。

虽然她没有经历生育的痛楚,但云青青过得并不舒坦,在云霄同学从襁褓到开始学着抬头、翻身、坐起、站立、走路、说话的过程中,不论白天黑夜隔几个小时喂奶和换尿布、孩子不分日夜地哭闹、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和老一辈不同的育儿观念导致的分歧和争吵……这些作为母亲要遭受的困难她都一一经历了一遍,用云青青自己的话说:

“什么养儿防老?养儿一岁,我起码要老三岁。”】.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一手小心翼翼地抱着较原历史迟来了几年的二女儿,另一只手揽着长孙皇后,偏头絮语:“原来养一个孩子如此劳心劳力!观音婢,着实辛苦你了。”

长孙皇后靠在李世民肩上,满眼温柔地看着在襁褓里吐泡泡的女儿,温声道:“不论秦王妃还是皇后,从我怀胎开始就有侍女婆子无微不至地照料,生产之后孩子又有奶娘喂养、侍女看顾,无需如云娘子一般事事亲力亲为,已算得上轻松了。”

“哪能这么算呢?”李世民轻轻摇头,露出不赞同的神色:“怀胎十月的辛苦尚且不论,孩子出生以后,你既要哺育儿女,又要操持王府、后宫诸多事宜,其中耗费的心血又岂是几个嬷嬷宫女能够替代的?”

尤其是头几个孩子陆陆续续降生的那几年,正是他与隐太子一系的争斗愈演愈烈的时期,身为秦王妃又要打理后宅、教养孩子,还要操心前朝的示事宜,担忧若是夫君落败,偌大一个王府诸多人的去处……

当时种种,如今一一想来,李世民心中更为动容。

“我读史书,看两汉之时,皇子皇女皆可从母之姓,诸汉文之女馆陶公主刘嫖称‘窦太主’、汉景长子刘荣称‘栗太子’、汉武太子刘据称‘卫太子’、汉宣太子刘奭称‘许太子’……”李世民顿了顿,垂眸看向怀中的女儿,声音不自觉地变夹,“自后世而言汉唐并称,朕也有朕的长孙公主呀。”

长孙皇后先是不由自主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待反应过来李世民话中深意之后,连忙坐正了身子,神情严肃地看向李世民:“陛下此言何意?长孙一族身为后族,已深受君恩,若再……”

“诶,观音婢,你先听我说完。”

长孙皇后的话还没有说完,李世民就安抚性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长孙皇后便静静听他继续说,却见李世民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一丝羞赧。

“朕的后宫既有杨妃这般前朝宗室女,又有阴妃这般与我有血仇的女子。”不知为何,竟感觉背后升起一丝凉意,李世民顿了顿,将这份错觉抛诸脑后,“虽说如今国朝安定、天下太平,但仍有宵小于暗地里意欲搅风弄雨,妄图祸乱我朝纲纪。

若允许皇嗣从母之姓,以半子之身复母族祭祀,想来那些遗臣旧部要么感念朕恩,从此作罢,要么贼心不死,勾连上下;无论如何,只要他们有所动作,朕就能顺藤摸瓜,揪出这些贼子!”

不论是有什么目的,只要有人想要竖起旧主的旗帜用以招揽残部,他们难道还能绕过这些在血缘上更近、在法理上更名正言顺、还更有可能问鼎至尊之位的皇子们吗?

李世民怕的不是他们有动作,而是怕他们在阴沟里蝇营狗苟,扰乱他富民强国、开疆拓土的大计!

长孙皇后沉默了片刻,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她既为那些后宫中的女子和尚且无辜的稚子担忧,这飞来横祸将她们牵扯进斗争的漩涡,但也正是这一份感同身受让她知道,不论是杨妃还是阴妃都很难拒绝这个诱惑;而只要她们和她们的孩子没有歹念,就算李世民藉此想要拔出藏在暗地里的毒瘤,也不会对她们做什么。

于公于私,这似乎都是一件好事。

但长孙皇后隐隐想到:若真有不轨者私连后妃皇嗣,是否会使她们生出原不会有的野心?或许她们原能够安稳一生,却要遭受这无端的试探和怀疑……

但,长孙皇后终究还是站在她的丈夫一起的,只是她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是道:“既然事关前朝,还请陛下明日召集诸公商议。”

李世民松了口气,含笑解释。

“那是自然,不过此事与后宫息息相关,我自然先要与你这后宫之主商议一番。”.

汉武帝时空。

皇太子刘据因这两年开始换牙——尤其是这段时间掉了门牙——而渐渐变得少言,同时,他开始启蒙读书,与卫皇后相处的时间就少了许多。

这一日,他早早地来到椒房殿向母亲请安,同时奉上了一份手抄的《孝经》。

刘彻奇道:“这些日子你神神秘秘的,就是在抄写这个?”

刘据板着小脸,惜字如金:“回父皇话,是的。”

在发现自己说出口的“父皇”两个字漏风之后,刘据的神色更加严肃了。

卫皇后果然十分感动,她双眼噙泪,细细抚摸着尚且稚嫩的墨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今天你直播了吗[历史]》 200-210(第9/14页)

“吾儿有心了。”

“儿子观云女郎为幼女心力交瘁,方知母后不易。适逢、恰逢母后生辰将至,儿子特意手抄《孝经》献上,聊表孝心。”刘据缓缓地开口解释,“孩儿本欲在母后寿辰当日献上,但心潮汹涌,竟不能待,今日匆匆拜见提前奉上,只想叫母亲知道,生恩养恩孩儿谨记心中,绝不敢忘。”

卫皇后眼中的泪珠顿时滚落下来,上前搂住儿子的肩膀,哽咽道:“吾儿!”

刘彻的眼神也柔和下来,欣慰开口:“善!吾儿至孝!”

不过看着刘据抿着嘴微笑,刘彻心中促狭陡生,含笑调侃:“不过你今日献上的可就算不得你母后的生辰礼了,就剩几日时间,你可得好好筹备,莫让你母后在生辰当日失望啊。”

“啊?”刘据目瞪口呆.

【“为什么我国上专业岗的时候都要考证考级,为什么做人父母这么专业的事情没有对应的考试啊!”

在又一次和云霄小朋友发生争吵、沟通无果之后,云青青抓狂地对着观众们吐槽。

“就不能有个培训班告诉我怎么做人的爹妈吗?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给我划分一个清晰的边界,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给我一个明确的指标,而不是让我一无所知地开始摸索,毫无试错余地地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云青青深受无法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折磨,仿佛每一次的分歧最后都有一个人委屈地妥协,她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求助外界的力量——

她报了一个班。

专门教人专门解读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以及怎么调整情绪、有效沟通。】.

秦始皇时空。

对于始皇帝来说,他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就算没有长大,他也不是云青青这种能考虑孩子方方面面的父母,就算是还有些年纪小的,他既没有心力也不愿花费这个心力去揣摩孩子的心理问题,于是他只当做一个闲暇时候的消遣来观看云青青的这番动作。

倒是扶苏很有些共情。

扶苏早已成婚,长子长女都已经懂事,因为心中某些不便言说的情结,他选择亲自教养这两个孩子(再往下的就没有这么多精力了),如今两个孩子均已开蒙,但他却觉得随着孩子们年岁渐长,父子、父女之间逐渐有了嫌隙。

这种变化来得隐秘而悄无声息,仿佛某一日福至心灵,扶苏就发现他与孩子们早已生疏了许多,他找不出原因,但扶苏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他曾经不愿意面对的父亲的模样。

他不愿意做一个高高在上的严父,所以他为此很是苦恼,但这苦恼又实在无从诉说,因为如今天下哪个父亲不是这样?说出去不仅得不到解答,反而会徒增笑料。

于是云青青的培训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而在为始皇帝分担政务的间隙,扶苏也拿着府中稚子的种种趣事说与始皇帝解乏,间或夹杂着一些无伤大雅的育儿困惑。

“哪里来得怎么复杂?孩子还小,自然有些不懂事,待到日后长大成人,自然就通晓世事、进退有度了。”

始皇帝不理解扶苏的小心翼翼,因为就他的人生经验而言,孩子生下来自然就会长大,养得粗放或是精细都无妨,健康成人之后父亲再稍加教导和管束自然就能成材——具体以他自己和扶苏为例。

“更何况,你既为君父,当有君父的威严,若是连儿女都要一味地曲意逢迎,日后又如何震慑天下臣民呢?”

扶苏皱了皱眉,显然是不太赞同父亲的想法,但他的反驳之言在目光触及父亲斑白的鬓角之后终究还是咽了下去,俯身行礼道:“儿臣受教。”

——反驳的话不说,但至于具体怎么做,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昔日头铁到敢在朝堂上直接怼始皇帝的长公子都学会了这一套,不知始皇帝知晓是否会觉得他终于有所长进?别说是不是对着始皇帝,但扶苏至少懂得变通了不是吗。

不过既然扶苏提到了孩子,始皇帝便命人将皇长孙和皇女孙[1]带来,祖孙三代一享天伦。

虽然他对儿子严厉,但对孙辈还是慈和了许多的,至少皇长孙和长孙女进门行礼之后,便在始皇帝的招手下脚步轻快地一左一右抱住了祖父的手臂,开始叽叽喳喳地讲述读书时的趣事。

扶眼睁睁看着融不进这和乐融融一幕苏:……那我走?.

宋高宗时空。

在先帝被女使刺杀之后,朝堂很是动荡了一番。

先是先帝驾崩的消息经由天幕迅速传遍天下,这就让秘不发丧的可能化为乌有,朝堂诸公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又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父死子继,应当由先帝的长子赵旉继位,另一派则认为主少国疑,主张在宗室中择优继位。

这两派同时遇到了难题,先皇后如今尚在敌营,中宫无主,以贵妃吴氏与张氏为尊,赵旉的生母潘氏虽有诞育皇嗣之功,但终究只是一个贤妃,若是赵旉继位,该由哪位娘娘垂帘听政?

而赵宋的宗室,早在靖康之难的时候就被金人一锅端去北方了,如今朝臣们在南方找来找去,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双方僵持了许久,最后各退了一步。

由皇长子赵旉继位,遥尊刑皇后为皇太后,由贤太妃抚育幼帝,代为垂帘听政,朝堂诸事由组建的内阁处理之后交由贤太妃代为裁决,同时令赵士珸为镇抚使,统管北伐抗金诸事,有

便宜行事之权。

如今小皇帝在各方博弈之下长大,谁都想在皇帝心中留下更多的好印象,藉由这份情谊谋求更多的权力,只是要如何与幼童沟通实在是为难这些肱骨之臣们,云青青每一次的气急败坏与无能为力都令他们格外感同身受。

这下一见云青青报名的课程,实在是久旱逢霖、喜从天降,赶忙呼唤仆役书童研墨铺纸,亲笔记录下这字字真言,唯恐有所遗漏。

一时间临安纸贵,前朝后宫都在疯狂进修。

没办法,大家都太想进步了。

第208章 番外之宠物。

【云霄小朋友在三岁那年才知道,那只经常来家里吃吃喝喝的狸花猫原来是自己家的。

当时的她正因为幼儿园里的同学向她炫耀家里养的金吉拉而吵着也要养一只自己的小猫。

然后就被云青青告知:“不用羡慕,你也是有猫的。”

云青青指着远处草丛里不起眼的带着灰黑条纹的一坨,在云霄疑惑的目光下扬声呼唤“咪咪~”,那一坨动了动,支棱起两只尖尖的三角耳,然后转过头来,映入云霄眼帘的就是一张没有表情的猫脸。

——天知道当时才四岁的她怎么从猫脸上看出“没有表情”的。

云青青从某个抽屉里扒拉出一根猫条,撕开口子又喊了一声“咪咪~”,这下原本高冷的猫咪几乎是瞬间就来到了云青青的脚下,亲昵地蹭着她的腿发出嗲嗲的“喵呜”声。

看着猫猫眯着眼享受地舔着猫条的模样,云霄一时之间竟不能将这只黏人的小猫咪和她印象中出现就是干饭,干完饭就毫不留恋地离开的猫猫联系在一起。

她一直以为墙角的那只猫碗,是长辈们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豪门社畜不干了 当上弦壹转生宇智波 婚后生情 重生之摆烂相夫人 [娱乐圈]万人迷模拟器不太对劲 全星际唯一人类幼崽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排球界最强幼驯染 上司为何这样对我 从签到开始的位面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