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 90-100

90-10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度今宵 婚前请勿私联雌君 顶配联姻,但雄主失忆 心机美人翻车了 反派养崽又养我 啊!我们的国王是超可爱的小龙崽! 清冷受装乖钓豪门顶A后 白马哥哥是咒术警察 万人迷炮灰总被觊觎[快穿] 登顶:从女扮男装干团播开始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90-100(第1/45页)

91莫斯科世运会-混双

◎梦想是没有办法放在秤砣上比较谁的更重的。◎

“中华队——”

“加油——”

一小部分中国人站在看台上,喊口号的声音一次比一次更整齐,似乎有人在现场指挥。

当口号整齐之后,又开始加大分贝,振聋发聩。

围观比赛的群众手里舞着国旗,来回摇晃的时候也使了不少劲儿。

仿佛他们晃动的速度越快,麒麟组合就能多捞一分。

然而这一招似乎确实有用。

第六局开始,麒麟组合就打出了优势。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宋临州打得没那么僵硬了。

阿水看得有些热泪盈眶,明白这是朱淇开始主动给自己的搭档垫球了,真是不可思议,这还是他们两个人搭混双以来的第一次。

朱淇其实也有些不适应。

因为自己只有在打单打的时候,才会考虑这个球发过去、对方接球打过来、球可能会是什么旋转、落在什么地方、自己要怎么回击可以得分。

双打的时候,朱淇从来没有考虑过下一板。

她只会想着上一个球队友应该给过去什么旋转、下一个球自己怎么接更容易得分。

但自己没有办法得分,下一个球搭档接得困不困难——这件事朱淇没有考虑过。

击球的声音越来越沉。

哪怕是没有经过特别培训的观众们,也感觉到球拍击球的时候,胶皮裹挟着白球的声音非常沉重。

这个声音又闷又响,节奏又快又密集,像是有一个小锤子轻轻敲打所有人的鼓膜深处。

白球来回摇摆,像是一个小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地。

无数双眼睛跟着晃动,生怕自己错过一点细节。

任心华看着更是胸口发热,脑袋也昏昏沉沉的。第二局比赛的时候,她从兜里拿出一瓶药,捏了一粒直接干吞了后现在才感觉药效发作,胸口没那么堵了。

谁知道自己吃药的全过程居然被摄像头捕捉到,还传回了国内的央视报道。

她更没想到多年之后有人考古这场莫斯科混双四分之一半决赛的时候,有人开玩笑地称呼为——“国乒之母看孩子打球也得吃降压药。”

很好。

朱淇不执着于在自己出手的时候得分,开始给宋临州过渡几个球了之后,宋临州打得更轻松一些了。

多拍相持之后,朝鲜队混双展现出了他们在衔接方面的一些问题。

任心华很满意。

之前朱淇把双打当成单打,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本身朱淇在这个混双里面就是主要输出点,且朱淇自身也有这个能力得分。

遇到水平、默契、或者对方混双里面某一位球员个人实力水平不如朱淇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就能占尽优势。

但如果遇到像朝鲜混双这样,各方面综合水平多能和麒麟组合不相上下,就会出现这样焦灼的情况。

但好在。

朱淇明白了这个道理。

第六局打得很顺利。

朱淇在观察完对方男选手的站位之后,推了一个中线长球,对方果然挑了一个上旋球回来。

宋临州虽然不会拉弧圈球,但是他接得很好。

身边一群人都在练弧圈球,他的直板具有单挑全世界弧圈球的能力。

【小比分,朱淇/宋临州11:7昔灵恩/宋水博】

【大比分,朱淇/宋临州3:3昔灵恩/宋水博】

比赛双方进入了决胜局。

徐冬长长吁了口气,原本看第五局最后一个球朱淇拉丢了的时候,她站起来的双腿都有点哆嗦。

大比分被对方连掰两局,对于麒麟组合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掉士气的事情。

朝鲜教练也没有想到,中华队混双居然能调整得这么快。

这两个人几乎完全没有受到前两局的失利的影响,再上场的时候又把球抡地到处乱飞。

“不要跟对面两个人拼跑位,他们两个人的跑位太刁钻了,密不透风没有任何偷袭的可能,还是要看单板质量……”朝鲜教练给两个人一边将战术,一边鼓励性地拍拍手。

昔灵恩看了一眼旁边同样在跟自己场外指导说话的朱淇,深深吸了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心跳之后擦了一下额角的汗水。

两年没见,朱淇的球更凶了。

中华队混双的步伐是单独练过的。

在桩上练习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重心的稳定。

练的时间久了,在地面上奔跑的时候还保留着前脚掌抓地的习惯。

朱淇和宋临州的身形切换得太快了,有的时候感觉这个球好像会打到队友的身上,但下一秒又稳稳当当地飞到对面的桌子上。

有了朱淇给垫球,宋临州打得也更加畅快。

直板的灵活性充分发挥之后,反而让昔灵恩有些难受了。

她本身是防弧胶皮和反胶结合,防弧胶皮没有办法主动制造旋转,这属于防弧胶皮的劣势,所以一般都是用防弧胶皮提防旋转球。

但是直板打过来的球,弹起的速度很快。

昔灵恩觉得自己每次用防弧胶皮去推挡的话,因为球的弱旋转而导致挂网。

就算昔灵恩能成功上台,朱淇也会立刻补一个飞扑斜角。

“尽可能把他们两个人从近台赶到远台,只要让他们离桌子远点儿,就是你们的机会球。”

朝鲜教练说得也很直接。

就是拉长球,打远台相持。

朝鲜队两个人点了点头。

第七局开始。

为了尽快打下优势。

昔灵恩开始频繁使用自己的反手反胶,拉中线、打远台。

但是打了几个回合之后发现毫无作用。

宋临州在后面防守得太好了。

朱淇甚至不需要用眼角余光去捕捉宋临州的位置。

身后那个人跑动的声音、挥拍的声音、击球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身后像是有一个铜墙铁壁,宛如一栋固若金汤的长城,密不透风地将所有打到远处的球拦截回去。

全世界看到了直板的未来。

在国际乒联改规则之后,很多刚接触乒乓球的萌新都会问教练们一个问题。

那就是——“打直板还有希望吗?”

打直板不一定有希望,但是不踏上这条追梦之旅就一定没有希望。

这条道路上拥有着无数的可能。

第七局刚打了五分钟。

就已经互相切磋了四个球。

【小比分,朱淇/宋临州3:1昔灵恩/宋水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90-100(第2/45页)

徐冬兴奋得嗓子都快喊破了。

她突然发现朝鲜男选手开始接不住朱淇的球了。

为什么会这样?

看起来好像和之前的策略没有什么区别,朱淇只是在反手这方面非常强势,顺便提了下速而已。

难道……

徐冬突然后知后觉!

卧槽!

这朝鲜男的不是纯旋转流啊!

徐冬突然惊出一身冷汗。

她见到朝鲜男选手拉出来的球都很转、衔接的速度也很快,所以徐冬下意识觉得这个球员是主旋转的打法。

最开始朱淇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她打到后面的时候突然发现,只要自己给球加一点速度、减少一点旋转,反而让朝鲜男选手接不住球。

朱淇鼻尖传来迸出气声,汗珠顺着脸颊滴落。

对面球拍与球体接触的刹那,她分明看到胶皮下压时细微而又迅速的摩擦——朝鲜小子的打法是削中带转!

“草了,我说呢。”朱淇恍然大悟,用手背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像是在惩罚自己的脑袋转得这么慢。

宋临州也察觉到了,一边在桌下做手势,推长发球时间一边说:“他打过来的球都往下沉,就是因为拉球的时候带了一点削球在里面。”

一开始朱淇自己钻牛角尖,下意识觉得“小提琴”球拍就一定是用来摩擦旋转的。

还因为自己打过去的球总是能被对方接住,而心情烦闷,找不到原因所在。

但打到第七局的时候,朱淇才发现。

“小提琴”球拍的顶部不仅仅可以摩擦旋转、还可以拿来削球。

这种削中带转儿的技术,在现在这个时代来看还挺先进。

主要是隐蔽性很强。

从第一局开始,朱淇听到这小子在球拍上摩擦球的声音就觉得不太对劲,不太像是纯旋转流打法。

像朱淇这种纯旋转流打法,胶皮摩擦球在前、撞击在后。中间间隔的时间非常非常非常短,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但是朝鲜男选手虽然也是先摩擦后撞击,但是摩擦和撞击的时候,间隔的时间要比朱淇长很多。

为什么自己前几局在这小子手里老是拿不到分,就是因为自己打过去的旋转都被削掉了!

她懂了。

她悟了。

她开始疯狂追分!

朱淇频频给各种短球、不出台球、小三角球……

朝鲜男选手接的时候整个人身体僵直,束手束脚,找不到施展的空间,连连丢分。

不到十分钟。

场上的比分就被拉到了【8:5】,朱淇和宋临州领先三分。

朝鲜教练紧急叫了一个暂停。

双方球员各有一次叫暂停的机会,到了最后一场决胜局,朝鲜教练知道对面的朱淇已经被“唤醒”。

他感慨于这个女孩得天独厚的球感,但也知道这是自家混双最后的机会。

朝鲜教练在说什么,朱淇不知道,也听不懂。

但是她能看到朝鲜教练一直在跟对方男球员沟通,而旁边的昔灵恩也跟着一起说话。

朝鲜男选手被说得连连点头,脸上密密匝匝的汗水像珠子一样掉落。

这一场比赛,实际上四个人都拿出了最大的实力。

混双打得像拳击。

球拍击球的声音更像是拳头落在人的身上,虎虎生风。

暂停时间结束。

是朱淇的发球局。

昔灵恩的拇指在球拍边缘非常隐蔽的地方轻轻摩挲了一下——这是朝鲜队约好的暗号,意味着要启动教练安排好的计划。

朝鲜男选手眼角余光瞥到这个动作,立刻会意。

在朱淇发球的时候,朝鲜男选手立刻跟上一步,打算削的时候发一个半出台的急下旋。先抢攻,压宋临州一头,这样的话昔灵恩下一板的压力会好很多。

经过前六局的比拼。

朝鲜男选手能把握住直板接球时的角度和速度,所以在接完之后立刻跑开给昔灵恩让位置,让昔灵恩有足够的空间发挥。

但没想到,

宋临州弓身救球,球拍在桌底网上抬了一下,轻飘飘地把这个急下球捞成了侧旋。

他仿佛预判了朝鲜男选手的筹谋,并没有按照朝鲜方制定的剧本走。

昔灵恩的反应速度也非常快,看到打过来一个高吊球之后就想要扣杀。

但扣杀出去的瞬间,昔灵恩非常后悔!

因为她忘记了,朱淇是经过整个乒坛认证的,可以用扣杀反扣杀的球员!

就在朝鲜男选手打算复刻扣杀的时候,朱淇鬼魅般闪至台角,拍面犹如一根棍子,狠狠砸向高速升起的白球!

咚!

球继续抽打回去!

然后又几乎垂直地升起!

朝鲜男选手没能接住这来势汹汹的杀球。

【小比分,朱淇/宋临州10:6昔灵恩/宋水博】

中华队的赛点。

【最后一个球了!朱淇和宋临州距离决赛还有一步之遥!】解说的声音穿透现场犹如沸腾般的观众声浪。

朝鲜教练抓紧了挡板上的钢棍,感觉自己设计的战术已经被对面中华混双们看穿。

他心中生出了“只有朱淇能打出这样的球”的赞叹。

昔灵恩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里的防弧胶皮,上面留下了一个圆形的击球痕迹,但很快又因为胶皮的弹性而消失不见。

她看着手里的球板。

露出一丝苦笑。

果然还是没有办法吗……

记分牌上翻动的数字,就像是这场比赛的倒数计时。

头顶的灯光投射到昔灵恩颤抖的眼睑上。

昔灵恩再次握拍时,朱淇清晰看见她的膝盖在微微发抖——那是过度劳损使用下蹲砍球而留下的肌肉反应,亦是山穷水尽的象征。

最后一个球。

朝鲜队虽然想要殊死一搏,用抢反手、抢拧拉、抢落点来扳回比分。

但朱淇和宋临州没有给这个机会。

朱淇手腕微不可察地微微逆转,球体直冲冲朝着昔灵恩的反手小三角位置飞了过去!

昔灵恩体力不支,膝盖发力*的瞬间有个0.1秒的停顿,导致起身的时候角度有些问题。

白球直接出台了。

在乒乓球落地的瞬间。

现场数万名观众的呐喊变成一阵惊涛骇浪!几乎完全掩盖住裁判员说的一声“比赛结束”!

解说们几乎在显示屏另一头同样呐喊。

【这个变线球太漂亮了!打了昔灵恩一个措手不及!第七局最后一个球出台之后,这场比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90-100(第3/45页)

再一次由麒麟组合拿下!】

【让我们恭喜麒麟组合赢下半决赛!成功晋级决赛和白罗斯混双组会和!】

【在麒麟组合搭比赛开始,一共打了12场比赛,全胜!】

【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战绩!为中国再拿金牌!夺得乒乓球队的首胜!】

慢镜头里。

重复播放了这一场的几个精彩球,最后定格在决胜球落地之后,中华队混双组的两个球员握紧拳头,朝向观众席用力挥舞的样子。

他们的运动服身前背后都沁透汗水,代表着刚才经历了什么样的一场恶战。

朱淇看到舅舅他们在看台上拼命地挥舞国旗,自己也抬手示意了一下。结果因为自己这个抬手的动作,刚刚安静下来的观众席又欢呼了起来。

所有人都在喊中华队的名字。

朱淇甚至还看到有几个黑哥跟着一起喊,但他们发音明显不太对,喊成了“种花队!噶油!”

行了。

自己这次算是真的走向国际了。

双方球员握手的时候,昔灵恩微微躬了躬身子,朱淇以为她要跟自己拥抱,就伸出手臂搂了一下。后来朱淇再想想,那可能只是朝鲜人的一个礼仪的表示。

结果自己和昔灵恩拥抱了之后,似乎是为了追随女球员的模样,宋临州和旁边朝鲜男队球员也来了个赛后拥抱。

场外传来激烈的尖叫声。

“啊——!!”

“啊——!!!!”

最后,四个人互相握手。

这张赛后拥抱握手照片后来传回国内,占据了整个体育板块的最大版幅,上面还配了一句话——【不输于决赛的混双对决】

四强赛这场比赛,对于麒麟组合来说,就像是提前打了一场决赛。

在中华队和朝鲜队结束比赛的时候,旁边另外半区的角逐胜者也出来了。

和四年前不一样的是,这一届的混双胜者是白罗斯队。

因为俄罗斯队的菠萝头在赛场上出现了韧带拉伤,最后一局几乎一直都是白罗斯队在得分。

BC半区的两支队伍赛后拥抱的时候,隔壁没能打进决赛的菠萝头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旁边的小斯诺一边拥抱男友、一边跟着一起痛哭。

输球的痛苦远超于韧带拉伤所带来的疼痛。

朱淇听阿水说,菠萝头离开的时候是用担架被抬走的,还不知道能不能参加明天的铜牌战。

和白罗斯队的混双打得非常快,朱淇和宋临州几乎一路领先,每一场都领先五到六分迅速夺走金牌。

场上的慢镜头一直重复着最后一个关键球。

朱淇在对方球员还没挥拍的时候就举手庆祝。

绝对的自信、绝对的球感、绝对的预判能力——让朱淇再一次登上了国内外的热门头条。

朱淇的脖子上戴着沉甸甸的金牌,这是她职业生涯当中第二块混双金牌。

虽然铜牌战的时候,菠萝头打了五针封闭强行上场,但还是没能和小斯诺一起拿下铜牌。

听说菠萝头连男单都没办法参加了。

虽然是对手,但朱淇还是会觉得有些惋惜。

这4年的努力和等待因为受伤而化为泡沫,这种落差是没有办法接受的,真是太可惜了。

中华队左边站着朝鲜队、右边站着白罗斯队。

三面颜色不同的国旗升起。

朱淇觉得这次朝鲜队可能手气不好,抽中了和他们一个半区。

如果要是在另外半区的话,银牌肯定没跑了。

放眼这次的混双团队,朝鲜队的水准比其他组合好太多了。

……嗯,小斯诺和菠萝头这次旧伤复发,暂且不算。

领奖台上的人各个喜笑颜开、领奖台下的人各个面色复杂。

整个体育场的左右两边,各站着一队人。

日本队和韩国队。

双方表情都很不好,尤其是看到领奖台最上面站着那位老熟人的时候。

日本教练的语气也第一次非常强硬,紧盯着朱淇脖子上的那块金牌,仿佛时间已经快进到女单比赛,对身后的在原香说。

“你知道吗?如果这一次你还赢不了她,这一生你都再也无法做到这一点了。”

在原香低着头没有说话。

但是不管谁都能察觉到她的心情差到了极点。

而另一边的韩国队,一个男人站在年轻女人的面前,只简单的说了一句话:“走了。”

金莉莉拎着自己的球包,跟了出去。

她的眼睛绯红。

是不甘心吗?

是的。

还有想要取而代之的野心。

/

朱淇的女单抽中了A区。

A、B这半区被称之为“死亡半区”。

不仅仅是因为杰米在B区。

还因为A区里面有在原香和韩国最新冒头的安智慧。

当时朱淇觉得这一次比赛没有什么好打不好打一说。

本身就是女单竞争最激烈的一次。

韩国队这次派了两个女单选手,昔灵恩、金莉莉这三个在猫猫那半区。

得。

困难模式分配的还挺均匀。

朱淇和猫猫各三个主要竞争对手。

混双比赛的结束并不代表这次世运会到这里戛然而止,后面才是真正的群雄争霸。

颁奖、升国旗、拍照、得奖选手们签字留念……

后面系列的流程和上一次参加世运会没有区别,朱淇和宋临州熟门熟路地跟着工作人员准备接受赛后采访的时候,突然被一群人带到了一个大会议室。

会议室里面坐着大概50多个记者,一看到朱淇之后就咔嚓咔嚓地拍照。

很好,采访的人挺多。

但是看了一眼,大部分都是亚洲脸和俄罗斯人。

朱淇以为又要问后续比赛的问题,谁知道第一个开口问的记者直接用英文来了句:“从目前的数据上来看,你是现役女乒里面得过世运金牌最多的球员,对于拿过了诸多奖项的你来说,有没有想过自己退役之后的人生呢?”

从这个人的倒装句和口吻,朱淇判断出应该是个日本人。

她觉得有点纳闷。

自己才21岁,怎么就开始问退役的事情了?

虽然现在自己手握三枚世运金牌,但也不代表就要考虑退役啊!

“目前没有想过这件事。”朱淇说完之后,把话筒移到旁边宋临州的面前。

她寻思总得一个个问吧?

谁知道第二个记者问的还是她:“那么你打算在什么时候考虑退役的事情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90-100(第4/45页)

“?”朱淇。

“噗哧……”宋临州没忍住,笑出声来,然后侧目看了朱淇一眼,满脸都写着“你看你给这些外协们带来了多大的心理阴影”。

朱淇只能把话筒又拿了回来,一字一句说道:“我觉得我保守估计,下一届利雅得世运会我应该还在。如果身体各方面指标都还挺好的话,洛杉矶世运会参加也不是问题。”

洛杉矶世运会的时候,她也只有29岁。

虽然说按照乒乓球这个项目来看,属于年纪比较大的老将,但是也不代表就完全不能打。

很多退役了的运动员,也经常会拿起球拍,只不过不参加世界比赛了而已。

她在旁边说,其他记者们就开始不停地翻手里的笔记本,生怕自己错过了关键问题。

应付这些记者们比打球累多了。

其实昨天和朝鲜队打完四分之一半决赛的时候,就有记者问过朱淇和宋临州,和朝鲜队打完之后对他们的技术特点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以及想要了解朱淇和宋临州为什么能在中间被对方连追两个大局点还能成功获胜的诀窍。

朱淇当时一听就知道这个作者想要套题。

朝鲜队和俄罗斯队还要抢铜牌呢。

虽然说朝鲜队跟她不是一个国家的,谁拿铜牌都无所谓,但是朱淇觉得比赛还是应该各凭本事。

毕竟朱淇也是在比赛当中发现了朝鲜的问题所在,如果在铜牌战开始之前,把朝鲜队的弱点说出来,那么对朝鲜队来说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混双比赛终于结束了。

成功拿下了金牌,被装在一个小木盒里。

运动员退场的时候,朱淇看到不远处的舅舅他们眼眶微红。

因为后面还有女双和男双的比赛,双打赛事结束之后就是单打的赛事,朱淇还要借着女双和男双的比赛周期加紧训练应对女单。

这段时间完全没有离开大部队的可能,所以就只能远远地跟家人招了招手。

看到家里人脸上流露着自豪而又欣喜的表情,在这一刻朱淇觉得这个冠军拿得有那么一部分也是让家人看到了实质性的结果。

她还觉得自己这些年拿了那么多的冠军,而且上一次世运会也拿了一块混双一块团体的金牌回去,舅舅他们应该不会再这么激动了。

结果没想到他们的状态和上一次也没差多少。

只不过上一次是听着广播看着电视,而这一次是亲临现场。

/

回到世运村之后。

教练们又开了一个赛后总结。

任心华说了一些混双出现的问题,但总体还是以褒奖为主。

“这次混双组为乒乓球队又立下了汗马功劳,先拿下了第一枚金牌,取得了开门红。明天就是男双和女双的比赛了,这次参加双打的人里有两个是新一代的小将,秦晌和方淼。

而我要说的是,虽然你们是第一次参加世运会,但是你们要面对的,都是你们之前在全乒赛世冠杯里经常碰到的老对手。

所以比赛的时候不要有负担,不要有压力,关键球要抓准时机、落后了也不要紧张。”

“是——”

球员们一致回应。

其实有了混双比赛在前面做铺垫,即将到自己开始打比赛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焦虑和有压力了。

为了能保证女双和男双也能成功夺金,朱淇和宋临州单独就这次混双对战,写了各种详细的应对战略和思路,以及他们成功取胜的关键技战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秦小八也算是最新一批球员里面,第一个打出头来的球员了。

朱淇观察了一圈。

今年参赛的选手,几乎都是这两年才冒出头的新面孔。

她忽然想起前世的“国乒黑暗十二年”。

那个时候出现在莫斯科世运会上的人也和现在的这群球员们完全不同。

统治了乒乓这么久的中华队陨落。

一鲸落而万物生。

庞然大物的陨落,就会滋养更多外协们的出现。

那个时候朝鲜队、俄罗斯队、日本队、韩国队群雄争霸,出现了好几个成绩出彩的球员。

可是再也没有谁能一家独大,像中华队那样包揽几乎所有金牌。

上一届东京世运会的时候,男双和女双都没能把金牌带回去,所以这一届的任务繁重。

在男双比赛开始之前。

秦小八问了朱淇一个问题:“姐,你当初打乒乓球是因为喜欢吗?”

秦小八问的可能是自己这辈子六岁那年非要跟小姨父练乒乓球,但朱淇想的是自己前世第一次握住球拍的时候……

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久远了。

朱淇依稀记得自己当初第一次握住球拍的时候,纯粹是因为觉得如果能多一项技术的话,未来能够多一个工作的选择机会。

至于喜不喜欢什么的……

对于穷人来说没有这一项选择。

她当时的想法就是要能有一个吃饭的家伙事儿。

只是想着如果之后能因为会打乒乓球而有一份工作就很好了。

但是后来随着自己练乒乓球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跟自己打过球的人都觉得朱淇没有走职业运动员这条路太可惜了。

因为那个时候朱淇启蒙太晚,想要和国家队的一线球员们竞争,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朱淇也没有觉得怎么样,只是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声音,朱淇自己也经常开始幻想一件事。

如果自己从小就开始练球,到了十五岁那年会不会进入国家队、二十岁那年有没有可能上世运会、三十岁之前有没有可能实现大满贯……

这种幻想的次数变多了之后,有的时候做梦也会梦到这样的场景。

自己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荣耀加身、光芒万丈。

全世界都能够注意到自己。

后来这样的幻想变成了真的。

这条路自己走过来也非常辛苦。

很多人都说她是天降“武曲星”,但是朱淇并不这样认为。

自己从上辈子开始算,再加上这辈子。

踏足乒乓球这个圈子有将近三十多年。

都是普通人的前半生了。

付出了这么多的时间,才拥有了站在比赛场的机会,而她又抓住了这样的机会而已。

/

双打比赛的安排是上午男双、下午女双。

这两天队医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鹿筋和杜仲,大概率是从毛子的菜市场里找出来的,说要给运动员们煲汤。

口感绝对说不上多好,但听说很补气血。

在上午打男双的时候,女双选手们会在训练馆里呆着,也不一定是在里面训练。可以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90-100(第5/45页)

看馆内的显示屏同频的男子比赛、也可以让队医过来给捏一捏筋骨放松、还可以在里面躺着做拉伸……

但不管做什么都必须在训练馆里呆着,就是为了要时刻保持备战状态。

为了让阿水尽快找到手感,朱淇也留在馆内陪她练了一会儿。

练到男双快开始的时候,朱淇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还不想回去,打在身上啪啪作响。

猫猫看了一眼时间,说道:“你去看台上看比赛吧,我跟阿水也歇一会儿。”

“就是就是,小八最希望你能看他比赛了,我跟猫猫手感都打出来了,你别管我们了。”阿水跟着点头。

朱淇应了一声,去更衣室里换了件干净的衣服,等回去的时候发现中华队的附近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了。

有个队医想把自己的位置让给朱淇,朱淇看了一圈,发现舅舅他们就坐在不远处旁边还有个空位置,就跟佛爷报备了一下得到点头之后绕了一个走廊走了过去。

最先看到朱淇的是小姨,她差点儿从凳子上抬起来。

朱淇一过去,附近坐着的观众们都沸腾了。

刚进场的四个球员还不知道咋回事儿,就听到观众席像扔了个炸雷似的。

好在舅舅他们当时买的是国家队帮忙抢来的“贵宾座”,和后面的群众们还有小截距离,不至于到前后左右这么近。

舅舅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朱淇,让她坐在中间。

“那个跟你打混双的小子打得也不错啊,是你上一届那个男搭档吗?怎么看着跟电视机里的不太一样啊,真人这么瘦。”舅舅乐呵呵地晃着手里的折扇,一副八卦样。

“哎呀,你懂啥?人家那不是瘦都是肌肉!”小姨笑道。

“上镜都胖十斤。”朱淇一坐定,四周呼啦啦走过来好几个人,想要签名。

朱淇对球迷一向有求必应,这两天人家过来撑场面,帮喊口号也辛苦了,她一边给签名一边等着看男双比赛。

大熊和秦小八第一场遇到的是雅典队。

雅典这俩小子水平属于中上流,一开始还真在秦小八手里得了几分。

小姨父一拍大腿:‘这小子手怎么那么硬啊,不狠起来?”

“刚开始比赛,有点紧张吧。”舅舅跟着说。

秦小八有点慢热,很多比赛都是第二局才找到手感,这一点和阿水有点像。

但好在大熊给力,第一局后半部分基本上都靠大熊地冲、拉、劈得分。

给男双做场外指导的是高晓峰,作为秦小八的主管指导以及前任男队队长,他的指导方式要比徐冬直截了当得多了。

隔着半个球馆,朱淇甚至能听到高晓峰的声音。

“你看那小子作死的样,你就知道他肯定留着后手。”

“这个时候你捅也行、拉也行、攮也行,就是不能再给他下一板的机会。”

“不能让他们喊起来,把他们打哑火,给他们来几个中线长球,把他们轰到台到外面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豪门社畜不干了 当上弦壹转生宇智波 婚后生情 重生之摆烂相夫人 [娱乐圈]万人迷模拟器不太对劲 全星际唯一人类幼崽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排球界最强幼驯染 上司为何这样对我 从签到开始的位面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