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 / 2)
朱淇在店里装了一个挂式空调,一进去之后迎面扑来的凉风让人身上的燥热感瞬间消失。
舅妈之前的意思是装个风扇就行,没必要捯饬得这么好。春秋时间比较长,一般就只有六个月的时间炎热或者太冷,她可以忍忍。
主要还有一个,就是舅妈心疼电费。
朱淇的意思是,没必要计较这些小钱,装个空调在店里能吸引人。顺便还就玄学的角度,跟舅妈分析了一下:“现在这些店铺,整条街只有咱们家舍得装空调,路过的人热得受不了站在门口吹吹凉气儿的时候,给店里也能带来人气儿。人一多了,就财源广进了。”
她记得自己前世上技校的时候,才刚开始流行无线网。那个时候手机的移动网络费用又非常贵,学校网还没开始普及,很多学校的学生为了能联网就专挑有无线网的地方就餐。很多店东西不好吃,但是里面的人是络绎不绝,而且很多学生还会挑旁边的店面哪怕只能连到一格网、还经常断开连接也不愿意走。
一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想的也不是哪家饭最好吃,而是谁家的网速快,去那家吃饭加蹭网就是每天中午最开心的两个小时。
空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生爱看热闹的中国人,就是很容易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10-120(第6/34页)
被人群扎堆的地方吸引。
鞭炮刚放完,店里就站满了人,大人和小孩成堆似的站在里面。舅妈在里面跟着吆喝:“新店开张,前一百名客人购买球拍赠送球包和一盒乒乓球外加球板上还有国家队运动员新进大满贯亲笔签名,祝各位小将赛场常胜、金牌满满——”
“这签名还有这个作用呢?”人群里有人好奇了,凑过来看摆放在墙壁上的一摞球板,每一个球板的右下角都有朱淇用油漆笔的圈写签名。
“妈妈!我们体育课的老师给我们看过她的比赛!她打球可厉害了!”
“我的球板也不能用了,上次都泡水了,我要买新的,给我买个新的!我就要这个!”
“好好好,买买买,等会儿我问问价。”
以后几个家长拉着孩子,走到账台前询问:“这个球板怎么卖啊?”
“418,不还价。”舅妈说。
人群里唏嘘一声:“嚯,这么贵啊,我家儿子的球板当时买的才一百多呢。”
“就是啊,这怎么还不还价呢?便宜点呗,350能不能给?”……
舅妈坚持不还价,人群里拉着小孩走了几个,但走的那几个没有进来的人多,其中有几个朱淇看着还特别眼熟,是省队的女孩。
那几个省队的球员一进来,就跟朱淇打了招呼,说是何千路推荐过来的。
女孩们一进来就直奔账台,从口袋里掏出几张大团圆,递给舅妈:“阿姨,我要两副。”
“我也要两副!”
“我要一副。”……
“好嘞,阿姨给你们多装个袋子!拎着结实!”
开门没十分钟,就卖出5块板子。
舅妈兴高采烈地从柜子里拿出球包盒跟乒乓球全部放在一个牛皮纸袋里,递给三个女孩。
看着这三个才十一二岁的女孩,居然这么有主意,自己过来买球板,八百多块钱说掏就掏。
其中有一对父母拉着自己家的小孩,走过去好奇地问:“你们买这么贵的球板,家里人不说你们吗?”
三个省队女孩笑嘻嘻道:“这有什么好说的?这种球板是暴暴姐从10岁用到世运会的,大满贯同款球板,不好用能拿冠军吗?我之前用的是从日本进口的拍子,要五百多呢,这球板还便宜更耐用呢。”
“是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球板不好用,怎么打比赛?这点儿钱,打几场比赛就赚回来了。”
圈子内的人都了解球拍的价格,朱淇的这个定价绝对不算贵。
女孩们说完,又跟门口站着当活招牌的朱淇打了声招呼,就回省队继续训练去了。
女孩们刚走,又来了几个省队男孩,一进来也是人均两块球板,不还价。
旁边围观的人们更惊讶了,看样子真是好东西所以才没有讲价空间,有几个人也开始蠢蠢欲动。说是前一百还送球包呢!这眼看着就走了七八个小孩,那送球包的名额不是越来越少了?
“是不是前一百都送球包和乒乓球啊?那我也买一块给我小孙子吧,现在装起来。”
“只送一个球包吗?再送一个呗,球包这东西不耐脏,我孩子能换着背。”
“这球板能用多久啊?不会打着打着就坏了吧?”
“放心吧,我们家的球拍皮实耐打!谁用谁知道!……”舅妈一边给装球板一边回答各种问题,整个人看起来非常娴熟。
朱淇感慨,真不愧是曾经下过乡的老知青,就是麻利。
舅妈年轻的时候也在公社干过管账的工作,当时整个区域几百口人的流水都在舅妈手里动,但后来因为检查出心脏病问题做了个手术后,身体就没那么好了,只能在家里待着。
现在身体养得差不多了,舅舅又不愿意放下出租的工作、朱淇也长时间不在家,舅妈一个人在家里也怪无聊的。
现在能出来干份工作,朱淇觉得舅妈整个人看起来都容光焕发了。
舅舅早上八点开始跑出租,就把舅妈送过来,晚上六点结束也路过接舅妈回家。
朱淇打算等店里人要是多了,就让小姨也过来帮忙。
一上午,店里的人就没停过,尤其是晚上各大小学放学的时候,还有一些从别的学校跑过来的学生说是小姨父介绍来的,也嚷嚷着让家里给自己买新球板。
她看着店里的人来人往,十分高兴。
家里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生活就是如此才变得充实。
一整天下来,舅妈在店里忙得晕头转向,但仔细数了一下店里的库存和进账,发现居然卖出去了四十二多块板子。
“这就一万七啊……”舅妈数着抽屉里厚实的一摞摞纸币,感觉自己的手指都在发抖。
朱淇也没想到能卖这么快,她本来还打算拿二十多副到国家队,让队里的球员免费试用给自己当活招牌。
结果之前定做的五百块球板好像并不是很够。
第二天,门面店还没开门,就有三个家长带着自家孩子在门口等着,看到朱淇的时候直接扑了上来,拉着朱淇的手喜笑颜开。
“朱淇啊,这下见着真人了。我们孩子才刚进市队没多久,听说这儿能买到你的球板,是真的吗?”
“对、对,就是我们家。”舅妈一边说,一边拿钥匙开卷帘门。
滋啦——一声,门打开之后,里面琳琅满目的各色球拍展示在墙上。
有直板和横板,朱雀款的以棕褐色和鎏金色为主,天狼款以靛蓝色和浅蓝色为主。每款的克数也不一样,朱淇就选了比较常见的170g、180g、190g这三个档。再往上还有210g的,但这种球板偏重非大力士不能用,整个国家队也就大熊用这么重的板子,属于完全量身定做的特制,不适合大部分人。
“妈妈!我要蓝色的!”
“我要红色的!我要这个!就这个!”
三个小孩叽叽喳喳地指着墙,挑选自己心仪的颜色。
朱淇也没想到消息传播的速度这么快,她还以为至少要一个月左右,才有人知道自己开了门面店。
但后来朱淇也觉得不难理解。
乒乓球圈子里,有人买了同款球板,就会回去跟队友们炫耀,被炫耀到的球员也会想要同款。
一传十十传百,第三天的时候,舅妈告诉朱淇库存就剩110多把了。
很好。
十六万块钱进账。
这个速度不仅超出了舅妈的预料,也超出了朱淇的预料。
她知道这五百块球板应该不会砸手里,但也确实没想到能卖得这么快。
舅妈说:“昨天来了一个说粤语的体校老师,直接拿走了30把,说是给学校的学生带的。”
朱淇以为是小姨父在教育界的朋友,刚想打电话感谢一下小姨父,结果收到了来自港澳的一通电话。
电话接通之后,黄嘉嘉的声音在里面传来,她国语这段时间联系得还不错,虽然还有点儿港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10-120(第7/34页)
但大概能让朱淇听懂。
“听人讲,你在搞自己的球拍喔,给我也来四副送朋友先~要得两副170g的、两幅190g的,好价(多少钱)?”
“可以啊,回头打全乒赛见面的时候我送你两副,不要跟别人说哦。”朱淇开玩笑道。“我这球拍……是亲戚家开的,我只是挂个名而已。”
运动员用得越多,就越能帮她宣传到位,针对这样的“代言客户”,收不收钱都不重要了。
她可不能说自己是幕后大老板,不然回头教练组又觉得自己不务正业了。
朱淇只是这么一说,黄嘉嘉还真信了,大咧咧道:“哎,莫讲,四百多好便宜,我买来咯。”
朱淇就知道,这个价格在用惯了五六百进口拍的国家级球员面前,绝对称之为便宜价。但朱淇奇怪的是:“你怎么连价格都知道啊?谁跟你说的?”
“二哥咯。”
二哥……朱淇想了一下,好像是在说港队的森宇南?
八成是他哥跟他说的,前几天森记者还问了一句朱淇的店面位置,说要介绍朋友来捧场。
难道昨天买30把的大客户是森记者叫过来的人?
不过这三天不到就收支平衡了,而且还净赚九万三。
购买力大国初见端倪。
缺货,自然要补货。
朱淇算了一下自己要拿到国家队的球板,以及送人用的数量,就只剩下80多块板子,明显不够了。
朱淇分了五千块给何千路,辛苦他为自己卖力宣传,然后又拨了七万块钱,定做一千把球板以及成套的球包和乒乓球。
何千路听说五百块球板就剩80多把,放下了微微颤抖的手指:“不如我把省队教练的工作辞了,给你打工好了。”
话虽这么说,但省队教练毕竟是编制内,肯定不能轻易辞职的。
朱淇看着定做、出单、售卖一系列流程都正常运行,后天自己也可以放心地回国家队了。
/
赚了钱,舅舅和舅妈都非常高兴,在晚上关店的时候拉着朱淇去吃了小的时候她最喜欢的喜娘饺子店。
一家三口坐在店里,喝着热乎乎的饺子汤,蘸着酸甜口的陈醋,吃得满嘴流油。
面前的桌子摆放着三盘满满当当、白花花的大饺子,舅妈还一直往朱淇的碗里夹。
朱淇记得自己也刚从那个家离开,跟着舅舅和舅妈生活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吃的第一顿就是这家饺子店。
这些年朱淇外出打比赛,很多国家的各种美食基本上也尝了个遍。
但她都觉得没有这家饺子店做得好吃,可能也是因为内心当中的某种怀旧情绪吧。
前世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人,也经常会幻想如果自己突然有一天飞黄腾达,她要如何如何。
但现在自己兜里真的有了七位数存款再加四栋房产的时候,突然觉得和家里人待在一起最舒服。
店里有一台挂在空中的大/屁/股电视机,里面居然很刚好在重播这次莫斯科的闭幕式。
荧幕里面有很多本次世运会的精彩集锦,很多夺冠的运动员都在画面中循环播放,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巧,朱淇一家刚入座的时候刚好播放到朱淇的画面。
朱淇在旁边看着,镜头里面的自己有好几次精彩的救球画面,都被慢速播放。
而其中杰米作为背景板的占比比较高,在所有人面前被反复“鞭尸”。
最后居然还有一段朱淇的单独介绍。
——“6岁启蒙、10岁进入省队训练,师从前国手何千路。15岁夺得三大赛之一世冠杯女单冠军,被称之为亚洲冉冉升起的新星,备受瞩目之下进入国家队进行人生新起点。17岁以最年轻的国乒运动员身份进入东京世运会并夺得混双、混团两枚世运金牌,19岁从俄罗斯手中为中华队夺回‘米里亚姆’杯,21岁斩获莫斯科女单冠军,自此成就史上最年轻乒乓球大满贯之荣誉称号……”
——“外媒称她为‘Zhupernov’,称有朱淇在的时候,没有人能把中华队从领奖台上赶下去。”
——“自此,这位来自江淮省队先服役于八一队的年轻小将,已经为中华队斩获10枚世界级金牌、9枚亚洲级金牌……”
——“……本届世冠杯圆满结束,让我们期待中华队在一个月后的佛罗里达全乒赛的表现。”
这段介绍好像一直反复在每次朱淇出现在荧幕前演讲的之前,附近在饺子店里用餐的人也频频回头看向朱淇,露出好奇的神情。
这家店的老板也认识朱淇,以前何千路也经常带朱淇过来。在看到这一家三口的时候老板还过来打了声招呼。
“你比赛的时候,店里好多人都在电视机前看着呢,真给中国人争气。”饺子店老板一边竖着大拇指,一边又私人赠送了一盘素三鲜,完事儿还笑着说。“你能来我们店里吃饭,也是我们小店蓬荜生辉了。”
朱淇跟老板客气了几句,把店里其他工作人员也逗得直乐。
放眼望去,一张张亲切而又洋溢着笑意的容颜,犹如阳光驱散雾霾,让朱淇的心情也跟着变好,觉得自己为了夺冠受再多的苦也值得了。
忽然就有点理解在原香为什么那么在意胜利、在意国民对自己的看法了,甚至不惜用一些手段想要来获取胜利。在自己失利之后露出那么恐惧和害怕的表情,可能也是担心自己回到日本不被国民接受吧。
这种被人尊敬和爱戴的滋味,确实会让人上瘾。
这种感觉让人飘飘然,身上的所有疲倦都消失的荡然无存。
这一世她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但朱淇也没想到,在自己欢欢喜喜吃完饺子,准备回家好好休息明天也不去省队训练彻底给自己放一天假,等明天秦小八到江淮,喊上小姨、小姨父一家人一起去江淮塔踏青的时候……一群不速之客出现在了自己家门口。
朱淇觉得这男的还真是挺没种的。
以为自己老婆把她推倒了怕赔医药费,所以一直没有出现。
八成是看到自己上了央视解说,觉得已经完全康复了才敢再过来找她。
她本来想要放他一马,但现在看似乎没有这个必要了。
这次直接上门了,还带了两个挂着工作牌的人员。
一胖一瘦,一高一矮。
夜色太黑,朱淇没看清这两个人脖子上挂的牌子写的什么,但对方一见到朱淇就拿着话筒笑意盈盈地追了过来。仿佛在这里等了她很久,终于“抓”到了的兴奋感。
“朱淇你好,我们是《坐下谈谈》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今天是为了调和你与你父亲之间多年矛盾特地前来拜访,你……”
朱淇被气笑了。
她属实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能上这种狗血的调解栏目。
而对方简直像是捡了一枚金元宝似的,两个人把朱淇团团围住。
“你们是干吗的?我们不接受这种采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10-120(第8/34页)
”舅舅上前一步,拦住二人。“走走走!”
“这位先生,想必您就是朱淇的舅舅吧?我们这次是经过苏先生的请求,想要让他和朱淇能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化解多年误会和矛盾。”
朱淇拿出自己的手机,在上面输了三个号码,准备随时按下接通键。
“我不管你们是什么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你们擅自出现在我家门口,我现在觉得非常恐慌,无法信任你们的真实身份。万一是个什么不知名的野鸡小报想要造谣生事怎么办呢?而且你们在未经我允许的情况下,用你们的摄影设备对准我已经严重侵犯了我的个人肖像权。现在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带着你们的设备还有跟在你们身后那个男的赶紧滚,一分钟之后我会按下拨号键报警。计时开始——”
113去派出所
◎绝不内耗,结节只长别人身上。◎
其实很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觉得如果尽量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不想要去麻烦警察。
朱淇可以理解这种心情。
前世的时候自己独居在外,有一次碰到三个喝醉酒的醉汉找事儿,还砸过自己家的房门。
那个时候她也是觉得能忍就忍,想着他们闹够了应该就会离开。
但对方见到她忍让,反而更加得寸进尺。
真是退一步越想越气、忍一次后悔终生。
后来朱淇报警的时候,警察赶来,她家的房门已经被门外的三个醉汉砸得凹进去了一块,门闩都已经断了,轻轻一推就能推开。
警察还教育了她一番,不要觉得自己遇到了麻烦事儿没那么严重,就想着不麻烦警察。
不出事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真的遇到了很危险的情况,再报警的话就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重生回来之后,朱淇第一件事就是去报警。
因为那个时候自己年纪太小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必须有人给自己“撑腰”。
而面前的这两位节目组的人员,可能也没想过朱淇真的会报警。
他们这个节目组自从开创以来,就致力于调解各种家长里短、邻里邻居之间的冲突问题。
自古以来,吃瓜都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基因。收视率一直都算午夜档里不错的,这也说明他们这个节目的定点很好,能吸引住老百姓。
而刚好这个时候,一位声称是莫斯科乒乓球运动员的生父找上了门来,并拿出了孩子的出生证和儿童时期的照片。
照片上面的女孩看起来只有四五岁,但是眉眼和今年知名度飙升的运动员朱淇十分相似。
经过确定,这个男人确实是朱淇的生父。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年和自己的女儿没有交集,这个男人的意思是——“这孩子六岁那年被后妈说了几句,脾气太大直接跑了。然后就被孩子的舅舅带走了,当时因为小儿子刚出生家里又一团乱所以觉得让孩子在舅舅家住几天也行,但是后来再去找孩子的时候舅舅说什么都不让自己见孩子。现在孩子大了,也不认自己,他年纪大了想要享受天伦之乐,希望女儿能回到自己的身边,不要遗弃自己。”
从这个男人的口中,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被抢走了女儿的可怜父亲。
节目组的人一听,觉得这事儿可行。
之前参加这个节目的一般都是妯娌、婆媳、姐弟、街坊。
而朱淇的身份不一样啊。
炙手可热的新晋大满贯、又是国家队现役运动员,经常刊登在各大报纸头条的人物,未来还会一直参加比赛、话题度肯定不减。
随后他们先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些有关于【论一位失去母亲远离父亲的孤女,如何成为大满贯之路。】这种噱头的文章,结果还真的收获了一些不错的反响。
运动员嘛。
毕竟也属于名人。
这类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到公众的审判。
拿来搞搞话题度,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很多报道也会写一些当下有名的明星,也没见那些明星跟哪个媒体较过真。
不管最后调解的结果如何,要是能让父女二人关系缓和也算做了件好事。要是调解不成,也是个吸引收视率的噱头。
这么想着,这几个负责到现场调解的工作人员情绪上头,也忘记给节目组里打报告就直接登门“拜访”了。
他们觉得反正朱淇也算是个公众人物,肯定也不希望这件事闹得太难看,怎么着也得给自己一点面子。
就算不高兴,也得面子上过得去,只要能录几句话也算这次有所收获。
可谁也没想到。
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居然条理清晰、办事果决。
一点儿面子都不给。
“……对不起,我们是出于好意,而且我们也随身携带了工作证。我想你不需要对我们抱有这么大的敌意,我们也是为了说和你和你父亲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是想要帮助你们……”
朱淇连理都没理他们,感觉自己跟这种人多说一句话都是在浪费时间。
她现在很火大,在店里忙了一天好不容易晚上跟家人吃了顿饭。正想着回去洗个热水澡,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等明天去火车站接秦小八然后一起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再开开心心回国家队。
结果就碰到了这么个死出。
真晦气。
电话接通了,朱淇直接对着手机说:“你好,我现在要报警,我家门口出现了两个陌生人一直赖在我家门口不走,我们进行了驱赶但对方无动于衷。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来意,也无法确定对方的什么身份,现在我和我的家人感觉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麻烦你们出趟警,地址在……”
见朱淇真报了警,这两个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突然就着急了。
“我们真的是民生频道的节目组人员,你不要报假警,你……”胖点的媒体人急急忙忙道。
朱淇挂断电话:“我管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未经我的允许赖在我家门口不走。你*就是天王老子我家门口也是我说了算,我也该报警。现在你们想走也不行了,一会儿警察来了我要录个口供,然后明天给你们台长写投诉信。”
其实朱淇报警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给日后起诉男人一家,留一个证据。
警方来了之后就必须录口供记录档案,就可以在日后起诉的时候证明对方曾经有过上门骚扰的行为。
朱淇才不会傻到跟这几个拿着话筒的人分辨对错。
但把帽子叔叔们叫过来就不一样了,有第三方做证,任何人也别想在这次对话中掺假。
人家央视请她去做解说,还要付工资呢。这个野鸡栏目想要让她出镜,分币不花?
门也没有。
舅舅和舅妈毕竟还是老实巴交的小老百姓,如果不是朱淇说要报警,他们也想不到这一层,总觉得只不过就是家里面的事儿没必要浪费警力。而且警察来了……这种事儿能管吗?但朱淇都这么说了,舅舅和舅妈就跟着点点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10-120(第9/34页)
男人原本觉得有电视台的人给自己撑腰,这次来的时候特别趾高气扬,一副要在镜头面前做戏做足的姿态,好好大吐苦水讲一讲自己的亲闺女在朝京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的旧衣裳穿了八年没买新的。
他知道。
老朱这一家人都脸皮薄。
其实朱淇刚进省队那一年,男人就听说了朱淇打入省队之后也开始每个月领工资,就来闹过一回。
当时虽然自己的前小姨以及她老公比较虎,和自己动了手。
虽然脸上挨了两拳,但也被他讹走了五百块的医药费。
在当时那个时候,五百块够自己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开销,也着实滋润了一把。
后来男人又打听到朱淇好几次想进国家队,没有进去,以为朱淇在省队混得也不怎么样,所以才一直没有过来纠缠。
但现在不一样了。
整个中国,十几个亿的人口,能出几个世运冠军?
那块金灿灿的牌子,就是吸金库。
所以男人以为撒泼打滚这一招放到现在也很好用。
但没想到踢到了铁板。
朱淇可不惯着他这臭毛病,这样的招数自己前世见得多了。
警察不到十分钟就来了,出警速度极快。
朱淇秉着军警一家亲的态度,先跟对方行了个抬手礼。
来了两个警察,一男一女,估计是听到报警人是个女声所以想着方便照顾女同志,就派来了一位女警察。
见朱淇这个军礼行的标准,两位警察对朱淇的初印象有了判断。退役军人?喔不对,看着有点眼熟啊,这不是今年拿了世运金牌的乒乓球运动员嘛?
“怎么回事儿?”男警察看向了手里拎着摄影机的两个人,走过去询问。“你们赖在人家家门口干嘛?”
“我们是电视台的……”两个人赶紧把自己的工作证拿出来,递给警察,把刚才在朱淇面前说过的话又重复一遍。
两位警察互相翻看一眼,皱起眉头。
朱淇补充道:“《民法通则》里明确标注禁止未经同意制作、使用、录制散步他人隐私。他们在采访之前未曾与我沟通,也未曾获得我的允许就擅自登门,且对我进行录像。侵犯了我个人隐私权。并且在我和我的家人进行驱赶的时候,拒不离开,还涉及了刑法第二十五条!”
没错。
在90年代,擅闯他人住宅属于刑法,后来民法典颁布之后列入到了民法里。
她说得头头是道。
并且每一句话都确有其事。
两位工作人员的脸色由白转黑,觉得朱淇实在是太小题大做。
但两位民警却微微点头,赞许地看了朱淇一眼,终于碰到了个懂法的。
看样子自己这次来不需要普法,只要问问报警人有什么诉求就可以了。
很多人都觉得报警没用,警察来了也就是和稀泥,但实际上很多报警人在警察来了之后就只是哭或者词不达意、乱说一气,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不能明确表达,仿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说话的人恨不得把自己二三十年前受过的委屈都竹筒倒豆子地说一遍。这种时候他们也很难办,只能以调解为主。
两个工作人员连忙说:“我们没有恶意,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协调沟通。”
“你们来之前和这家人进行过协商吗?”男民警又问。
两个工作人员微微摇头,但还是跟着嘴硬:“我们一开始就表明身份了,但是她不愿意配合,还出言不逊……”
女民警出声打断:“你只是一个节目组的主持人而已,又没有执法权,人家凭什么要配合你?”
这一句话说出来,两个工作人员突然没话说了,微微低下头觉得脸上没光。
本来是抱着能拿到一个高收视率的素材才来的,结果被人指着鼻子骂了一顿,还把警察招来了,真晦气。
人怕出名猪怕壮。
这种媒体人,朱淇见得多了。
她倒不是非跟这两个媒体人过不去,只是觉得再这么下去,还是会有一些想要从自己身上挖猛料来获得曝光率的人,拿自己六岁之前的事情说事儿。
既然这样,就一次解决,打断所有人以后萌萌欲动的念头。
算这两个人倒霉,被朱淇拿来当儆猴的鸡。
“我的诉求很简单,第一,我要求检查他们的录像设备,删除并销毁我和我的家人一切相关视频。第二,他们必须写下保证书,不会再骚扰我和我的家人。第三,他们擅自登门在遭到明确拒绝并驱离的时候拒不离开,影响到了我和我家人正常生活,我要求他们明天向我登报道歉,且登报的内容必须有我过目许可。”朱淇背着手,冷目直视。
年轻的女孩,眼睛像冷冰冰的刀子。
看着他们的时候,仿佛能刮掉他们身上的肉。
这三个要求,每一个听起来都在情理之中但是又非常过分。
可以检查录像设备,但不能删除他们刚才录制的所有内容,毕竟在来之前,这两个媒体人还和男人聊了好一阵有关于朱淇的话题,如果要删的话今天录得所有东西都得删。
也可以道歉,但不能严重到登报。如果登报的话就说明自己的工作内容有问题,估计还要惊动电视总台的领导问责、整改。
朱淇紧跟着又补充一句:“这三点必须都做到,否则我会依法向该栏目组起诉。我知道民诉时间成本高,但是没关系,恰好我多的是时间和钱。”
两个媒体人面面相觑,脸上像是被人甩了一巴掌似的,又白又红。瘦子硬着脖子说:“我不觉得这件事严重到需要登报道歉。”
“你可真逗,你觉得不想登报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了你自己,而你为了给节目增加收视率就不管别人是不是愿意出现在镜头底下。怎么?轮到自己就受不了了?你是尿素袋吗?这么能装?”朱淇嗤笑道。
这种极具嘲讽的态度,让这两个媒体人也瞬间火气上涌,可是又碍于警察在这里不敢真的对朱淇怎么样,只能回头看向一直躲在后面的男人。
二人满脸都写着“你倒是说句话啊”。
男人接收到这个目光,只能硬着脖子微微上前一步,用非常可怜的语气喊了一声“淇淇”。
朱淇理都没理他,看向两个媒体人:“如果你们不愿意,那我就走流程直接起诉贵节目组了。我从未跟人打过官司,这很新鲜,就当花钱买体验。”
可能很多人觉得律师都喜欢接刑事案件。
其实不。
民诉案件对律师来说可遇而不可求,看到民诉案件都非常高兴,给钱就接。二十多年后民诉可能还多一点,因为离婚的夫妻比较多,现在这个时代找律师的民事诉讼更是少之又少。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民诉事件,自己忍一忍、让一让,或者互相调解就算了。有的甚至也不请律师,就自己随随便便上法庭。
只有碰到刑事案件,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才会请律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