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 160-170

160-17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度今宵 婚前请勿私联雌君 顶配联姻,但雄主失忆 心机美人翻车了 反派养崽又养我 啊!我们的国王是超可爱的小龙崽! 清冷受装乖钓豪门顶A后 白马哥哥是咒术警察 万人迷炮灰总被觊觎[快穿] 登顶:从女扮男装干团播开始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60-170(第1/18页)

161利雅得世运*会-混双

◎那么谢幕也做到最完美吧。◎

混双比赛进行了三天,到了四分之一半决赛的时候,朱淇和宋临州更是以十五分钟的时间,快速拿下比赛。

中间打到后面,对面的日本队已经放弃抵抗了。

在原香虽然也不怎么样,但好歹也算是日本队这么长时间以来培养出来的,还算不错的球员。

就更别说从之前就没赢过朱淇和宋临州的小钢炮以及小松丽子了。

整个混双比赛打下来,看得观众席上的教练们只觉得赏心悦目。

这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场乒乓球比赛了,而更像是两位配合默契的战士在赛场上进行刀光剑影的比拼,每一下挥拍都能听到球拍斩断空气的窸窣声,震得所有人耳膜发痒。

作为混双场外指导的徐冬这段时间虽说也连轴转,但要比她第一次带朱淇打世运会也娴熟多了。

遥想当年。

第一次参加东京世运会的时候,徐冬比朱淇还要兴奋,到东京的时候甚至连续三个晚上都没睡着觉,后来还是朱淇安慰她,让她放宽心,然后一大一小两个人说了好半天的话。

这是朱淇第三次参加世运会,也是徐冬的第三次。

她们都从一点点跟上世运会的节奏逐渐十分熟练,很多时候站在场外进行战术指导的时候只需要一句话就能了解对方的心思。

四分之一半决赛打完之后,日本队这次两个参赛的球员虽然有一些失落,但也在意料之中。

虽然第一第二没有什么可能,但还能争一争铜牌。

而另外半区这次角逐出来的是港队混双。

上一次世运会,港队的森宇南和黄嘉嘉只打进了八强,这次居然能一路连胜从自己的另半区打入决赛,对于港队来说,已经能称得上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森宇南和黄嘉嘉打得还挺艰难,朱淇和宋临州两个人提前下班换好衣服出来,另外半区的半决赛都还没打完。

和港队拼杀到第七局的是朝鲜队。

这次依旧是昔灵恩和她之前的老搭档宋水博。

宋水博的“小提琴”球拍之前也让麒麟组合喝了一壶,这种特殊球板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想要对拉非常困难。

但好在港队这边安排的是黄嘉嘉去接宋水博的球,而黄嘉嘉又是出了名的“起吊机”,削球圣手,只要不是力量特别足的球基本上都能拉起来。

而昔灵恩感觉做完手腕的手术之后,状态和之前也有了一定的折扣,打球没有那么冲了。

因为麒麟组合今天下班早,体育频道的主持人看时间还很充沛,就去围观了一下隔壁的比赛。

毕竟隔壁的还有港队,也是中华队的成员。

看了一会儿,就连解说台上的主持人都发现了这一点,开始分析这次昔灵恩的一些问题:【其实乒乓球啊,别看场地小、每次运动员跑动的路线还没网球选手大,但实际上乒乓球真的跑起来的时候对身体各方面损伤都非常大的运动。尤其是我们的这个朝鲜队的老对手、朝鲜队女队队长昔灵恩,本身昔灵恩的打法就是对手腕损伤非常大的战术,每一次挥拍都相当于是给手腕增加一重消耗。人的这个手腕啊,其实也是用很多软组织包裹着的,会随着运动而磨损,磨一次就伤一分,然后一直对堆积堆积堆积……到最后会把这些软组织全部磨平。】

何千路跟着说:【是的,所以听说去年昔灵恩就到朝京进行了手腕的手术,当年高晓峰也做过类似的手术,就是往里面进行软组织的填充,但毕竟不是身体原装的软件肯定没有自己本身身体自带的软组织更好用。所以我们能看得出来,昔灵恩这次比赛有一点“束手束脚”。】

主持人跟着好奇:【作为运动员,肯定经常会出现身体不适但还有比赛要打的情况,那一般这种时候都怎么办呢?】

【自然就是硬抗了。】何千路说。【就像朱淇之前也做过脚踝韧带手术,包括男队的秦晌也是。像我们这类同样以灵活性为主的运动员,当初打基础的时候,我就主抓他们两个人的步伐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上身还没来得及反应,下半身就要现在开始行动,对脚踝的损伤也很大。如果要遇到了非打不可的比赛,肯定也不可能有时间去做调整……】

何千路说这句话的意思不仅仅是想说运动员很辛苦,毕竟每个行当都有每个行当的不容易。

但是他也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会忘记曾经奋战过的运动员。

就比如自己。

何千路当初打比赛的时候,中国还没到处都普及电视机,很多人只能通过广播收听,连画面都看不到。

那个时候很多收音机会实时播报比赛近况,比如谁谁谁拿下了一分、谁谁谁拿下了一局、谁谁谁在什么地方拿到了冠军。

很多人们可能连何千路的样子是什么都不知道,反而是何千路在出事儿的时候,大家通过报纸才知道了何千路的模样。

他希望现在经济已经变好了的人们,能够记住朱淇的模样,哪怕过了十几二十年,再看到朱淇的时候能知道朱淇曾经为了乒乓球事业奉献过多少。

最后,港队以【4:3】的分数险胜朝鲜队。

明天就是混双决赛和朝鲜队以及日本队的铜牌赛。

整个中华队欢呼雀跃。

徐冬和高晓峰也站在旁边围观了这场朝鲜队和港队的比赛,对森宇南和黄嘉嘉的配合表达了高度赞扬,前者虽然高兴但还是保持了十二万分的警惕:“森宇南现在打球很凶,之前本身球风就很稳当,很难找他的错处,现在又增加了击球的进攻性。看起来是针对朝鲜队做过研究的,朝鲜混双最怕的就是打中间差的杀球。”

朱淇知道徐冬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她跟宋临州的混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两个人虽然是左右手,但是只要两个人身形开始交错奔跑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短暂的半步身形重叠。

在这个时候,站在后面的那个人会看不清球的路线和轨迹。

他们有好几次丢分都是因为这个,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点,徐冬在给他们进行混双训练的时候会刻意安排他们去练习挪步的时候打大斜角,这样的话对手不好拉中线直球。

可是刚才看了港队的比赛,朱淇看到黄嘉嘉和森宇南好几次把球拉到昔灵恩的中线,让昔灵恩施展不开。

“黄嘉嘉本来就是削球手,削球的手感堪称一绝。强行改变球的轨迹去削中线球对她来说易如反掌,所以明天你们一定要注意站位的问题。”徐冬跟着说。

朱淇点点头,拎着自己的球包往出场区走。

这些年打了这么多场比赛。

有很多艰难的场次、凶险的比赛,他们都打过来了。

宋临州已经记不清和朱淇打过多少场比赛了,但是每一场比赛都非常完美。

他们当初的组合,其实也源自于任心华的随意搭配,宋临州知道自己能上东京世运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队里想要给朱淇选混双搭档,只是自己刚好合适而已。

那个时候宋临州只是队里绝对主力边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60-170(第2/18页)

人物,还不能稳稳当当坐在绝对主力层,一不小心就会跌出去。

而朱淇已经是带牌进队的世界冠军。

给朱淇做混双搭档,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知道朱淇对搭档的选择要求极高的时候,宋临州把训练也当成比赛来打。

然后也会默默关注一下朱淇的训练过程,当时的朱淇才刚进队不久,又新换了教练,还处于和徐冬的磨合阶段。

但乒坛魔女已经展现了自己过人的天赋,徐冬和她搭配的效率极高,很多训练任务只要徐冬说一遍,她就能记住。

那个时候混双才刚刚加入世运会。

队里很多球员都不把混双当回事儿,尤其是男球员们觉得混双不好打、又压力大。

有一些被任心华安排去和女球员练混双的男球员,基本上也都是磨洋工。

只有宋临州每天练完自己的训练任务之后,就会跑到女队的训练场边缘等着。

定时定点,准时出现。

就连当时还在国家队的胖虎,都觉得宋临州有点儿认真过头了,还开玩笑地对他说:“至于吗?平时自己训练都累得半死,你还单独再陪这小金王座练俩小时?你怎么这么大的精力啊?”

当时男队还有一些老将没退役,看朱淇就像看个小妹妹,觉得这新来的有点儿孤傲。

虽说是带牌进队,但很多老球员还是喜欢拿老资历压着小球员,觉得谁还没赢过比赛、拿过冠军呢?

其实宋临州也没想太多,他纯粹就是觉得朱淇非池中之物,早晚有一天会拉开自己和所有人的差距。既然教练让他和朱淇训练,就当作是提前为未来的大满贯贡献一份力量,顺便自己也能跟着学习学习。

练的时候,宋临州发现朱淇在双打方面确实是个新手,很多时候挪步不会看搭档的位置,可能也是打单打习惯了,没有双打的配合意识。

那也没关系,反正自己有经验,可以主动配合她,让她先尽快适应双打的节奏。

结果配合到现在,就配合了十年。

须臾时光过得很快。

眨眼之间就到了他们可能进行的最后一场世界级混双比赛。

当天晚上,教练们给他俩找了港队的所有比赛录像,让他们一边看一边分析,以便应对明天的决赛。

虽说大家对麒麟组合有信心,但也不能提前开香槟。

两个人一直看到晚上十一点,实在顶不住了就准备回自己的套间休息。

站在酒店的走廊里,一条很短暂的路,地板上还铺着手工织成的地毯,走在上面连声音都没有。

四面八方都寂静一片。

朱淇能听到窗外的风声,沿着楼梯停在了窗边,看着外面竖起来的一排各国国旗有些感慨:“体育竞技真是这个世界最后一片净土了,希望以后的比赛、每一个赛事都可以干干净净的。”

宋临州以为她说的是杰米这类运动员的出现,搅乱正常运动员们的发展空间,跟着说:“会的,因为会有很多人学习你的精神……”

“我的精神?”朱淇不知道他怎么这么称赞自己,她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值得别人学习的精神,毕竟她是兔子堆里的极端鹰派,也曾经推崇过中国至上的理念。

还不能完全实现天安门上的解放全人类这种鸿鹄志愿。

说白了,自己家的人都还没照顾过来呢,谁有精力去管外面人的死活。

但是……

有的时候看着一些贫瘠小国为了追求梦想,跑到异国他乡的时候,又觉得地球村不能只是一个口号。

宋临州目光很认真:“你这一步步走来,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场比赛都认真应对、每一天的训练都矜矜业业。你已经成为了国乒队里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大家都知道,自从你来了国家队之后,队里的风气好了很多,这都是你的功劳。像你这样的人天生就是要放在最高处来影响别人的……”

朱淇有些脸热,她倒没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力量,毕竟国乒队能平安度过“黑暗十二年”,和这段时间一起努力奋斗的所有同伴们。

“……因为,你也影响过我。”宋临州伸手,挠了挠鼻子,有些羞妗。

他的左手食指指腹已经起了厚厚一层老茧,那是无数个日夜里训练努力而得来的“战绩”。

朱淇是第一个认可他打直板的人。

看着宋临州那副赤子般澄澈的目光,仿佛把真诚挂在眼睛里的直率样子,朱淇笑了笑。

“我们这个混双的开始起源于机缘,那么谢幕也做到最完美吧。”

“嗯!”宋临州重重地点点头。

162利雅得世运会-混双

◎她有这个狂傲的资本!◎

这一届的混双决赛对于很多想要搞事的外协人群们来说,爆点满满。

珠港虽然回归了,但依旧有很多人在旁边盯着,想要时不时拿曾经分裂这件事来恶心一下大陆。

朱淇也记得珠港刚回归那段时间,国内的二五仔和国外的搞事精里应外合,写了很多搅乱二者关系的报道。借着中国境内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热潮,在网络上写了一堆乱七八糟、有的没的各种报道。

现在港队和中华队打进了决赛,

不管是从什么角度,都能搞出来一些吸睛的内容。

在打完四分之一半决赛,确定决赛对手之后,双方球员还没来得及退场,就被一群记者围住。

看这些人的样子也像是不采访两句誓不罢休的意思,采访到港队的时候,因为黄嘉嘉和森宇南刚打完比赛比较累,随便说了几句客套话就趁着记者都还没围过来赶紧溜了。

现在两岸的话题有点儿敏感。

不仅是港队教练来的时候尽量不要多聊这方面内容,就连任心华也在来之前跟队里的孩子们说了这方面的事情。

中间八一队的老爷子来国家队给球员们进行赛前辅导的时候,还针对这件事,把八一队的几个人叫过去单独聊过。

其实说白了,珠港回归对于两家老百姓来说,只要吃得饱穿得暖,都可以接受。

尤其是中国的老百姓自然更高兴,苏联解体之后,大漂亮家觉得自己在全球已经无敌了,中国能在这个档口把珠港要回来也是实力的体现。

所以外面的人肯定要从中华队和港队的口中听到,珠港回归之后两家老百姓过得比之前更差了啊之类的,以此来证明不是自己没有能力来阻止而是他们默认了这件事。

原本前几天一切正常,朱淇和宋临州也没把采访当一回事。

这次记者的赛后采访大部分还都是亚洲面孔,朱淇和宋临州就留下来打算赏脸多说几句。

结果有一个男记者一开口就是非常纯正的中式英语,还带了一点美式口音,对着朱淇一阵噼里啪啦地询问。

从他很多细节的举止来看,朱淇基本可以判断是华籍润人,便开口:“听不懂。”

宋临州每次一听朱淇说“听不懂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60-170(第3/18页)

文”的时候就下意识明白,这是因为朱淇不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者是不想要搭理面前这个人。

这个男记者一怔,他不是没看过朱淇的一些采访,还有一些朱淇和外协们交流的视频,很多时候朱淇的身边也没有翻译但朱淇能和对方很流畅地沟通。

但朱淇不管问什么都说听不懂,也着实让男记者有些恼火:“可我记得你之前和俄罗斯的球员用英文交流没有障碍,为什么现在连最简单的单词也听不懂了呢?”

朱淇嗤笑一声:“喔,你这不是会说中文吗?”

旁边的记者们面面相觑,不明白朱淇为什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这个男记者难堪。

而男记者看起来也不像是脸皮子薄的人,紧跟着追问:“你现在听不懂英文,是不是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接触英文所以生疏了?听说国家队在训练的时候是完全封闭式训练,几乎和外界没有任何交流,你们是不是也被限制不允许外出?”

“出门在外当然第一件事是说自己的母语?我拥有自己的国家,我为什么要说别人的语言?”朱淇反问。“至于能不能外出,我只能说腿长在自己身上,想去哪儿去哪儿,但我们国家队的球员都是有集体荣誉感的人,不该去的地方不会乱跑。”

连母语都没有的美国人感觉到脸上有些烫,这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亚洲脸看起来比在座的美国人还要愤怒,他的提问也更加犀利,语气也更加快速。

接下来的问题看起来好像很正常,主要是在问朱淇对明天比赛的准备,以及会不会在决赛中对港队的球员们手软,还有如何看待明天朝鲜队和日本队的比赛。

朱淇回答得也很端正,以一句“能打进四强的球员水平都不弱,具体还要看比赛结果”打算结束这场采访。

她打完比赛也累得半死,又在隔壁看了半天朝鲜队和港队的比赛,现在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非常沉,只想找个地方躺一会儿恢复下体力。

结果这个男记者好死不死地又问了句:“我注意到这段时间有很多外国的球员、教练们很喜欢围观中华队的训练。但是你们面对这些同为竞技人的热情没有表现出最起码的礼貌,甚至于很多时候连对方向你们打招呼、叫名字、招手也视而不见,你们的教练是否针对你们这样的无礼行为进行过批评教育?”

别说是朱淇了,就连旁边一向情绪稳定的宋临州也跟着皱眉:“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些情况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我们训练的时候一向保持着高度认真的状态。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在国家队训练时养成的习惯,对于一些场外干扰自动忽略。不存在故意忽视的现象……”

朱淇觉得宋临州还是太体面了。

这个男记者明显就是奔着找事儿来的。

自从沙克利德斯杰米彻底歇菜后,美国队不是没找过一些所谓能打的女球员,进行专项训练、培养送上赛场,结果连欧洲赛事的门都没打出来过。

就连美国男乒也努力了三年,想要在一些对外赛事上打出成绩来,结果一到世界赛场就被碾压、摩擦。

美国乒乓球队彻底宣告歇菜了之后,但一直对乒乓球这个项目很不甘心。

既然自己挤不进来这个圈子,也不想要让别人在这个圈子里呆得舒服了。

朱淇直接打断了宋临州,看着男记者非常严肃道:“我们身为运动员都知道别人在训练的时候要轻手轻脚,不能发出噪音干扰对方。我认为你在抹黑围观我们训练的外协球员和教练们,他们来围观我们的训练肯定也是抱着互相学习的态度,自然也保持最基本的礼貌,不会打扰我们训练。训练完之后,或者比赛打完,自然该说说该笑笑。也希望你能摆清楚主次,毕竟我们都是来为国争光的,又不是来拓展人际关系的。”

男记者被朱淇噎了一句,但还是跟着嘴硬:“可是在国外,一直推崇的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并没有中国人那么急功近利……”

“你可真逗。”朱淇挑眉。“那你告诉告诉我,为什么美国要找一个变性人参加女子赛事?如果他们真的不在乎金牌、不在乎第一,为什么不继续闯荡自己原本的赛道?那你再告诉告诉我,为什么当初东京世运会的时候,排名表按照金牌数量来排序彰显他们是世界第一?到了莫斯科世运会的时候明明是中国金牌数最多但是他们又按照奖牌总数来排序展现自己是世界第一?到底是谁在乎得要死啊?”

朱淇的这番话已经非常严重了,不仅涉及到性别群体,还直接提名点姓。

男记者显然也没想到朱淇这么敢说,颇有一种“老娘该拿的荣誉都拿到了随时可以退役养老不顾别人死活”的冲劲儿,他憋了半天,只憋出来一句:“或许是你的妈妈去世太早,让你养成了这样桀骜乖戾的性格,不知道什么叫收敛和尊重他人……”

宋临州原本皱起来的眉毛立刻上扬,语气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和较真:“你这句话非常没有教养,请你立刻道歉!”

朱淇一直都知道在很多国外的报纸上,会把中华国家队的球员们描述为一群“四肢发达”、“教育水平极低”、“过早脱离学校”的看起来好像只是一群会比赛但知识储备极低的人。

这也很符合朱淇对这些润人的刻板印象,她倒没多大的情绪起伏变化,反而是宋临州非常生气。

她的表情看起来很平静,完全没有被男记者的这句话伤害到。

而接下来,朱淇将用一段极长的英文,在所有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演讲”。

“我的妈妈确实去世比较早,她也从来没教过我怎么取悦别人。我一直都记得她临终前对我说的话,就是希望我的未来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选择乒乓球也是因为乒乓球可以给我带来快乐,让我实现我的个人价值。在我和我妈妈为数不多的相处过程中,虽然很贫苦但她每一天都在想办法逗我开心。而现在我也做到了,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情,并且在这件事里做到了顶尖。

以我今时今日的地位、此时此刻的咖位,已经不需要在外面迎合任何人去说他们的母语。就比如说你——你看起来很不屑于说中文,但为了跟我沟通还是要选择你不喜欢的中文。而我现在用英文复述,只是因为我可以说但看心情,也是为了说给全世界的人听,我怕你们听不懂,所以勉强委屈一下自己。接下来的所有采访,我都不会再用英文回答,如果想要采访我的,请先学好中文或者自带翻译。”

她是15岁年少成名金王座,17岁勇闯东京世运会拿下两枚金牌、21岁最年轻大满贯。

她的身上冗杂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数人趋之若鹜想要向她学习。

她有这个狂傲的资本!

最后,朱淇又看向男记者,一副惋惜的语气说道:“我想你的妈妈一定没有我的妈妈那样爱我来爱你,不然的话她肯定不会把你教成这个样子,我真为她感到可惜。希望未来你也能跟我一样,想说中文就说中文、想说英文就说英文,但很可惜我觉得你没有这样的一天,因为你的膝盖太软了。”

说完,朱淇扬长而去。

/

朱淇大骂记者的新闻迅速在国内外火翻了天。

这是朱淇从出道以来,第N次出现在各大报纸上的头版头条。

有人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60-170(第4/18页)

朱淇这番话说出了民族气节、有人说朱淇在这个档口挑拨中美矛盾、有人说从小看着朱淇长大在很久以前就发现朱淇的身上有将气、有人说朱淇是拿了一些冠军太飘了……各种褒贬不一的评价犹如沸腾的滚水泡泡,一颗颗浮出水面。

朱淇并不关心。

现在信息化时代爆发,人们大部分都能联网沟通,就连往体育总局寄的信也变成了短信留言。

很多声音自然也跟着出现。

但体育总局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任心华怕体育总局唠叨还专门打了通电话过去询问下他们的态度,结果体育总局反应平平似乎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儿也可能是觉得朱淇说了无伤大雅。

之后国家队的教练们对朱淇的这番言论表达了高度赞扬,但同时任心华又告诫一些小球员:“看到没有,只要有实力才能有硬话的底气。这种话也就只有暴暴敢说,只有暴暴能说。金牌满身说了就是这个。”任心华竖起大拇指,“一个金牌都没有说了就是这个。”任心华又竖起小拇指,“所以你们自己掂量掂量,没这个本事就先憋着,等有本事了再说。”

小球员们当然也知道这点。

在体育界里的鄙视圈大家都知道,只有拿了大满贯才敢指着外协的鼻子骂……

但这段采访,在一个小时后被森宇南看到的时候,森宇南大受震惊。

黄嘉嘉摇头晃脑:“猛喔,好猛喔。”

当年在国家队的时候,他哥语重心长对他说的那番话如雷贯耳。

163利雅得世运会-混双

◎人,怎么可能都不犯错呢?◎

对于朱淇丝毫不给老外面子,当众斥责男记者这件事,国外的一些记者们在看了朱淇的采访之后,并没有表现出过分激进的情绪,反而很多人都保持着和之前对待朱淇一样的态度。

在决赛前有人来现场蹲守采访的时候,朱淇还真看到了几个一直跟着记者会说中文的翻译。

对此国家队很多人觉得十分神奇。

阿水还以为朱淇再骂完老外之后,这些外媒会用更加歹毒的方式来为难朱淇,但是没想到居然一个个开始变得老实起来了。

不过这么长时间以来,阿水也算是和很多外国人有过很多交际了,了解这些老外的尿性。

有的时候在他们面前横一些,对方反而高看你一眼,就只有那种特别想要讨好他们、外加还诋毁自己国家的人,最不受他们待见。

但朱淇觉得,还有一种可能是自己骂的是老美。

俗话说得好,得国不正必有殃灾。

当年老美对印第安人做的事情,虽然经过这些年被老美各种美化、名人出书、影视剧宣传从而淡化了这段历史。

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不会被轻易抹除。

再加上苏联解体之后,老美有很长一段时间仗着自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而展现出了各种目中无人的态度到处惹事。

又推崇了变性人参加女子赛事这种明显极其不公平的行为,导致了很多国家敢怒而不敢言。

除了美方记者之外,其他国家的记者们对朱淇的态度还是挺友好的。

甚至在很多次面对面打招呼的时候,阿水还能从这些记者的眼睛中看到一种敬仰和崇拜。

在千禧年前后,中国发展水平还没有正式爆发的时候,很多人特别在意中国在国际舆论上的地位和话语权,所以很多时候在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就对这些外国人展现出了一些谄媚和取悦。

而朱淇的这段话,也让很多人想起了曾经宁愿站着死的先行者们,感觉自己的膝盖骨又硬了一些。

但美国那边的人都气坏了。

虽然这次世运会没有美国队参加,但美国队毕竟还有一些别的项目的运动员们。

那些人看到了朱淇的这段采访后,都纷纷表示出了觉得朱淇有些太过盛气凌人。

毕竟朱淇说了一句对他们而言非常严重的话。

就是你的妈妈不爱你。

大漂亮们:破防了。

在很多镜头里面,他们又开始了针对中华队的各种挑拨离间。

“噢,我知道这位中国选手,但是实不相瞒,我更喜欢港队的球员们。我喜欢他们的谦让和有礼貌,也喜欢她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保持风度。噢,我真喜欢他们,我很欣赏他们,希望她能获得这次项目的冠军,也希望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初心,坚守这样美好的品德”……

不知道港队听到这段话是什么心情,但是中华队的球员们听到觉得挺招笑的。

朱淇真心觉得他们应该致电给圆明园,告诉他们,别找了,猪首在我脖子上挂着呢。

她也无比庆幸自己当初选择的是体育赛事,因为成绩是实实在在能被看到的。

不管别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结果就摆在所有人的面前。

这些美国人想要在朱淇的身上找点什么错漏,但是又碍于她那十分耀眼的成就,无处下嘴。想来想去,又想要从个人的私德上面着手,但是国家队是出了名的管教严格,别说是花边新闻了就是抽烟喝酒烫头都没有。

那些想要把她从领奖台上挑下去的人,也只能干瞪着眼看着她即将再一次出现在领奖台上。

和港队的混双比赛是世界级里的第二次,从刚开始交手,朱淇就感觉到了对面两个人这段时间的成长。

上一次还是四年前。

中间黄嘉嘉和森宇南其实也没怎么搭配过混双,森宇南也一直在专注自己的男单,中间也拿过几次亚洲级的银牌。

朱淇记忆中好像有一次拿了亚锦赛的男单金牌。

比赛开始之后,朱淇就感觉到了对面两个人这段时间的进步和发展,要比当时在国家队的时候更进一层。

昨天在现场看他们两个人和朝鲜队比赛的时候,只觉得出手比之前更加果断。

但有的时候只有站在球桌对面,才能感觉到打过来的球更加细腻。

白色的小球在桌对面来回穿梭,所有人看着四个人影围着球桌来回奔跑,一方面觉得球速太快要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一方面又觉得球桌上面是罕见的四个中国人对拼。

正常情况下来说,每个国家只允许派两个球员参加双打赛事,所以和单打赛事不同的是,双打更能够体现各种不同的竞技方面。

其实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就有很多外国教练向国际乒联抗议,认为珠港既然现在已经回归了,就应该按照一个中国的方式来判断参赛人员。

但这件事要考虑的因素就太多了,其中还有一个非常危险的要素,就是现在只回归了一半的云湾省。

和目前已经确定了回归的港队不一样的是,虽然云湾队也是以中国籍出现但实际上云湾队也非常不认可这一点,乃至于20多年之后还想着能够以一个独立的国家被世界看待。

当初云湾队甚至还想要玩一个文字游戏,就是以中华民族云湾队的名义参加世界比赛,这样的话既不承认自己是和大陆同一国家又能说得过去,因为他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60-170(第5/18页)

也确实属于中华民族的后代。但是中国体育局据理力争以及各方面人员从中斡旋,在这一点上坚决不肯退让。

要么你就承认自己是中国籍,要么你就彻底退出所有世界比赛。

别的国家但凡有一个敢接收你来参加比赛的,视同宣战。

最后,外岛的妥协了。

回港队之后,森宇南也细细消化了一下在国家队的每一天,然后翻看着自己在国家队写的笔记本。

结果在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森宇南发现朱淇在自己每一页的笔记上都做了批注。

字迹有些生疏,大概率是因为长时间没有握笔的缘故,写起来还一笔一画地犹如在田字格纸里写得一样,有一种稚气的认真。

每一句批注都把森宇南笔记上记录的有问题的地方提出来,比如森宇南觉得削球主要是胶皮给球进行摩擦来削弱高旋转,但朱淇觉得摩擦是一方面,削球如果想要打得好另一方面是再给球增加弱旋转来迷惑*对手,然后讲究上台率……

森宇南一页页翻看的时候,越看越觉得这是一个热爱乒乓球的人。

很多人选择乒乓球是因为从小开始练,再加上可能小的时候打得还不错,进了市队、省队,再然后进了国家队。

要说喜欢,可能也没那么喜欢,或许只是觉得这是一份工作。

还有一些人哪怕之前喜欢打乒乓球,但打得时间久了也会觉得枯燥无聊乏味,当热爱变成工作之后就没那么喜欢了。

很多外媒在昨天朱淇的采访结束后会把她评价为是“目中无人的天才少女”、“脾气古怪的大满贯”。

但森宇南在国家队的那段时间,森宇南每次看到的都是朱淇很有耐心地一遍遍教导小球员捕捉自己球上的细节,然后不厌其烦地去纠正小球员的问题所在。

有的时候言语会比较严厉,但小球员们都习惯了朱淇这种指导方式。

森宇南能从朱淇的文字里感觉到,这是一个真正热爱小白球的人。

现在看到朱淇再一次站在自己的对面,森宇南耳朵里都是乒乒乓乓的击球声。

这是他距离世界领奖台最高位置最近的一次,要从自己的偶像手里夺走这块金牌。

森宇南有些兴奋,但极致的兴奋让他在一开始出现了几个小失误。

尽管后面很快又找回了状态,但还是被朱淇抓住机会连连得分迅速拿下第一局。

【大比分,朱淇/宋临州1:0黄嘉嘉/森宇南】

朱淇就像是一个小豹子,轻易不会放过任何咬死对手的机会。

在这一点上,和朱淇交手过的人都知道。

但第二局再开始,港队开始渐入佳境,循环往复地把球拉到中线位置。

不管朱淇和宋临州打过去什么球,都能被黄嘉嘉和森宇南拉到中线位置。

这样的球对于单打来说或许更好防御,但是双打就不行了,毕竟场地有限。

两个人来回跑动的时候,哪怕是左右手搭配也会出现一秒钟的身形交错,打中线就很容易攻击到这一点。

昨天朝鲜队连连丢分也是这个原因。

打到第12个球的时候,港队领先了四分。

双方球员进行简单的擦汗,宋临州忽然碰了碰朱淇的肩膀,示意朱淇往森宇南的球板上看。

其实刚才朱淇就发现了,森宇南的球板贴了护边。

而大荧幕里也刚好对角在了森宇南的球板上,央视解说的主持人就很好奇,询问何千路:【我们能看到港队的这个球板啊,把球板的边角也贴了海绵,这样做有什么用意吗?】

何千路解释道:【正常情况下来说,我们的球板只会贴正反两面胶皮。但是有一些人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把胶皮稍微留多一点出来然后在旁边贴上护边。这样的话其实就相当于给胶皮又增加了1到2毫米的范围,可以增加击球面积。】

【所以这样的球板会比较适合主要以旋转和削球打法的球员吗?】

【是的,击球面积增加就意味着可以给球增加更多的摩擦。从刚才这一局来看,港队很擅长以主动变被动。中华队的两个球员没有办法拓展自己的进攻性。】

其实当初在国家队的时候,森宇南的球板还没有开始贴护边,估计是回港队之后才开始改的吧。

之前森宇南在拉球的时候更擅长用手腕去撞击,所以就想要通过加护边的方式来弥补摩擦力小的弱点。

简单的擦汗时间结束。

比赛在开始的时候,双方球员每一个球处理得都非常细致。

所有人看到白球在球网上来回穿梭的时候,有几个还不小心因为旋转力过急撞到了网格顶端后,歪歪扭扭地轮到对面桌子上,然后被接球人一个海底捞月救起来。

双方都出现了两个擦网球,也都出现了极限救球。

黄嘉嘉看起来也非常有压力,每一个球都用尽全力去削攻,严格按照港队教练给予的计划执行。

两局过后,两边队伍各拿一分。

【大比分,朱淇/宋临州2:1黄嘉嘉/森宇南】

场外的掌声不断,一下接着一下,颇有节奏。

朱淇没有时间去管场外都说了什么,现在不管什么声音听到耳朵里,都是咕噜噜的混乱声。

森宇南的进攻很强,几乎每一次都压低身板去用身体带动球,同时也感觉到了朱淇这段时间以来的进步和发展。在朱淇的手里,几乎看不到任何一点失误,这一点对于对手来说,心理压力太大了。

人,怎么可能都不犯错呢?

但朱淇可以。

“二哥。”黄嘉嘉突然小声叫了他一声。

森宇南等着发球的时候,侧首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后的队友。

黄嘉嘉给他比了一个手势。

森宇南皱了皱眉,但还是点了头。

164利雅得世运会-混双

◎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统治,在时间的流逝中向所有人致谢幕词。◎

其实前三局整体看下来,国乒队的人都觉得是麒麟组合占上风。

毕竟是搭配了这么多年的老王牌,虽然中间有两年多没有搭混双,但个人水平摆在那里,整场比赛打下来基本上也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但是从第四局开始,只要一到港队的发球回合,大家就看到中华队开始频频丢分。

“怎么会这样?”佐佐坐在人群里面,伸着脖子往前面看的时候,看着分数被港队拉远之后有些着急。“是不是因为港队老把球拉到中线,暴暴姐他们不好接啊?”

阿水看了一会儿,大概能看懂港队的这个新战略。

发球过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打向对面的桌角,这样的话不管是朱淇还是宋临州接球,就必须迅速抛开给另一个人接球的时间,这个时候再把球打向第一个接球人的位置。

这种追身球战术起源于当初东京世运会时的韩国队。

后来国家队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160-170(第6/18页)

人也练习过一段时间,如果练好了确实很容易得分,但是失误率也有点高,所以如果不是特别有把握的话基本上麒麟组合也不会乱用。

整个第四局,港队打得特别出彩。

黄嘉嘉和森宇南敢于出手,而且配合得当。

森宇南本身又是特别稳定的选手。

以前在国家队训练的时候,男队教练们就观察过森宇南的训练,知道森宇南对球的掌握非常完美,想要控制球的落点很轻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豪门社畜不干了 当上弦壹转生宇智波 婚后生情 重生之摆烂相夫人 [娱乐圈]万人迷模拟器不太对劲 全星际唯一人类幼崽 诸朝直播周游世界[古穿今] 排球界最强幼驯染 上司为何这样对我 从签到开始的位面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