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被太子强取豪夺后 > 30-40

30-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死神的微笑之人间情多 身为coser的我要在二次元薅羊毛 老公,搏击吗? 敌敌畏爆改虫族星系 点满魅力值后穿进无限游戏 眉姐:叫我小男人的那少妇 杀手哪有这么萌 爱情强迫取分 真假少爷携手出柜了 兄弟,你老婆好香

“你确定这是太医署给你的药方, 没有弄错?”

“禀夫人, 夫人的药方是一开始就确定了的, 连着几个月都没有变化,奴等是不会弄错的。”

邵玖皱着眉头,对于闵奚官的话将信将疑,将药方递给了穆青青,让她去誊抄一份作为备份,接着让人将那碗药端来。

“你闻闻这碗药,可有什么不同?”

闵奚官在这宫中的日子不算短,能做到奚官局正五品奚官这个位子,自然是人精般的人物,当听到温夫人让她带着药方去的时候,她就知道出事情了。

温夫人作为仅次于元后的人物,深得陛下欢喜,就是元后都要避退,一时之间,风头无二,而这种情况,自东宫开始,已经持续三年了。

闵奚官闻药的时候,小心翼翼。

她知道一定出事了,帝王恩宠,哪是容易得的,这后宫可比东宫要危险得多,只是她不希望出事在她的地界。

作为供给医药的奚官局,她身为主令,自然也是通晓一些医药的,但还没到可以凭药汤识药的地步,没法子,她只好向邵玖请示。

“奴请夫人允许奚官局的高奚丞来识别汤药。”

“可。”

邵玖知道这事一时半会无法解决,面色平静地翻阅着手中的书页,只抬眼看了闵奚官一眼,就收回眼神继续看书。

很快,高奚丞就领命前来,高奚丞行礼后,就开始识别药汤中的成分,翠微拿来纸笔,要她写下其中的成分。

此刻整个含章殿都寂然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高奚丞的答案,此刻的闵奚丞心都已经提到了嗓子眼,汗水打湿了背脊。

她偷偷看了邵玖一眼,这位在风暴中心的温夫人,她此前就听说温夫人是个厉害的人物,直到现在,她才真切地感受到这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邵玖其实心中已经确定了答案,不过在等待答案的过程中,她的内心也是煎熬的。

她本不欲争斗,也一直深居简出,不愿与人起争端,但后宫之中,又岂是她不想就能够避免的。

总有人期望更大的恩宠,祈求更多的权力,帝王身侧,本就是腥风血雨。

高奚丞写完后,额头上已经起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将墨迹吹干,就递给了在身侧等待的翠微。

翠微将写好的药方交给穆青青,由她来对比原始药方与煎出来药汤成分的区别,很快,穆青青就得出了答案。

“夫人,这里面多出来一样朱砂。”

“朱砂?”

邵玖放下了手中了书,从穆青青手中接过了高奚丞所写的药方,亲自看了一遍,发现的确较原药方多了朱砂。

“好你个闵晚霜,竟敢擅改药方,在我的汤药中下朱砂,说!你意欲何为?”

闵晚霜当时就愣住了,第一反应是冤枉,马上就要开口反驳,随即意识到,这个罪名她一定不能认。

这件事绝不能发生在他们奚官局,他们担不起这个责任。

谋害宠妃,这个罪名,足以牵涉到整个奚官局。

“奴绝没有谋害夫人之心,望夫人明鉴。”

“是吗?”

邵玖抬眼看着闵晚霜,眼神中充满了怀疑,闵晚霜强撑着自己的心神直面邵玖的审视,她心中明白,这个时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太子强取豪夺后》 30-40(第6/14页)

,如果她畏惧了,就真的坐实了罪名。

邵玖的目光宛如刀剑,有一种逼迫人心的力量,再加上她本身上位者的身份,拥有着轻易决定人生死的权力,让她的目光更为锐利。

直面这样的目光,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闵晚霜拥有这样的勇气,她自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她听到邵玖的声音。

“罢了,姑且信你一次,你自己回去自纠自察,三天之内,我需要你给我一个答案。”

“是。”

从宣华殿出来的时候,闵晚霜才发现自己的里衣已经湿透,她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深吸了一口气,这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人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还没等她带着人走几步,迎面就碰上了帝王正带着浩浩汤汤内侍的一群人从永巷走来,闵晚霜退避在一侧,静静等待帝王帝辇车走过。

帝王辇车却在她面前停下,闵晚霜听见那个威严的声音,心中紧张不安,甚至连呼吸都带着紧张的气息。

“你是自含章殿来的?”

虽然是问话,却是肯定的意思,闵晚霜低头称是,眼眸低垂,看起来是极为温顺的模样。

“是。”

“是温夫人吗?”

“是。”

“何事?”

闵晚霜心顿时提起来了,这个时候一旦说了实话,事情必然会闹大,届时无论她愿不愿意,这件事必然牵涉甚广,只怕会在宫里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可若是不如实回答,便是欺君之罪,新帝虽以仁厚著称,欺君之罪,也是不会轻易容忍的,而这件事情只怕轻易瞒不过去。

短短几息之间,闵晚霜就已经将其中的利害关系想得清楚了,她掀起衣裙,跪了下去,对刘瑜郑重的说:

“奴有事要回禀陛下,此事事关温夫人,望陛下移步。”

刘瑜愣了一下,他原本只是随口一问,不想闵晚霜这态度,分明是有要事要回禀,瞧这模样,事关非小。

刘瑜带着闵晚霜到了宫墙一角,看着闵晚霜,心中疑惑,目光如炬,闵晚霜在帝王的压迫下,心中甚为不安。

“说吧。”

闵晚霜将邵玖让她们过去的事情一一说清,刘瑜听后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自己登基不久,就会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这样的事情。

但他并不想打草惊蛇,这件事既然已经被发觉,而苦主邵玖已经做了安排,虽然他一句话就可以查清楚,但他知道邵玖既然没有上奏,就是不愿意多事。

他尊重邵玖的选择,这件事邵玖不愿捅破,他也想先暗中调查,知道事情原委的好。

“既然夫人已经有令,你且去调查,一旦有了结果,立马向朕回禀。”

“是。”

闵晚霜猜不透帝王的心思,只能听令按照帝王的旨意行事。

刘瑜到宣华殿时,邵玖正在翻看医书,听到通禀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医书,就去迎候。

刘瑜拉起她的手,边询问了病情,边朝殿内走去。

“陛下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想来看看你,一会朕要去太学巡视,了解一下教学情况,你有六经家学渊源,不如与朕同去。”

“太学?北朝何时有过太学?”

邵玖有些疑问,这近百年的乱世中,文学丧乱,朝代更替频繁,诸侯征伐,礼乐崩坏,制度大多形同虚设。

昔日繁盛的儒学,如今已然衰落,之前历代帝王都忽视礼法制度,太学早已是名存实亡。

邵玖在北朝三年,都没听说过太学,突然听刘瑜提起,因而很是吃惊。

“朕有意复兴儒学,重兴礼法,因而广罗天下人才,重立太学。”

“这是好事啊!陛下真是英明神武。”

“收拾一下吧,我们去太学看看,还有什么不足的,你也可以给朕提提建议。”

邵玖点头,若是能够重振儒学,兴教化复礼乐,以礼乐教化之,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北朝丧乱征伐的局面。

刘瑜原想拉着邵玖与自己同坐,却不想邵玖拒绝了,歪着头笑道: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班婕妤却辇之德,妾虽不敏,也是愿意效仿古时贤妃的,还请陛下先行。”

刘瑜听后愣了一下,虽然知道自己勉强,邵玖还是会与自己同做坐的,但她的心情必然不会愉快,而他不愿邵玖不高兴。

刘瑜带着邵玖乘坐轿辇从含章殿出发,一直到宫墙外的内城,至太学处,两人分别从各自的轿辇上下来。

太学的博士出来迎接,邵玖注意到王蒙也在,便问了一句,

“子慎是何时来的?”

“下朝后就在这里等着了,知道陛下要去请夫人,数月不见,不知夫人早晚还咳嗽否?”

“已然好了不少,还是多亏子慎请来的名医,既然子慎在这儿,想必已经对太学的情况非常了解了吧。”

王蒙笑了笑,没有反驳,一面带着刘瑜向里面走去,一面向他介绍太学的一些基本情况。

邵玖注意到太学的博士,大多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苍苍白发老者,这也看到北朝儒学的传承情况。

这些儒者还是坚守着的前朝的治经方式,相比南朝经学吸收玄学的情况,北朝的儒学传承是非艰难。

“陛下,现在存在一个难题。”

“什么?”

【作者有话说】

撒泼打滚求收藏

第35章 宣文君

“儒学久未传承, 百年丧乱,许多经典书籍散乱,很多学问久无问津, 至今日,能够通晓大义,明白经文的人,寥寥无几。

好在近几年来,因为陛下重视,昔日在东宫,广纳贤才,不少经典都相继整理了出来,唯有礼乐缺失。”

刘瑜闻言连连叹息,惋惜不已。

忽然想起自己身边的邵玖, 也是自幼儒学传承, 应该是学过礼乐的,便问道:

“不知夫人可通晓礼乐?”

“妾幼时也学过大小戴礼, 只是年代日久,只粗略记得大概罢了。妾家学并非礼乐, 因此不敢擅断。”

邵玖的确自幼读经, 但她对于礼乐只是通晓大意, 相比于家学《左氏春秋》, 她的确没有这个自信去谈论礼乐。

若是让她默写出大小戴礼, 邵玖自问是不存在问题的, 但若是让她对其作出解释, 她不能够。

因此对于刘瑜的惋惜, 她实在是爱莫能助。

就在几人沉默惋惜的时候, 突然有一个博士开口道:

“臣有人可推荐, 此人是太常卢湛之母宋氏,其家世代传学《周礼》,宋氏幼时即慧,传其父业,或可为礼乐之师。”

这位博士推荐宋氏的时候,心中是有些不安的,他无法确定帝王是否会允许一个女子来传授经典。

通过刘瑜对待身边宠妃温夫人的态度,他才大着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太子强取豪夺后》 30-40(第7/14页)

子,提出了这个建议。

他虽是外臣,但也知道温夫人的事迹,身为帝王宠妃,她的确有很多出色之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北朝带来的南朝的解经方法。

“哦!想不到我朝还有这样的奇女子,能够在乱世中保持自身,传承经典,当真是位难得的人物,就是不知她正在何处,朕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位女先生了。”

“这……”

刘瑜注意到了提建议的博士似乎有些犹豫,听说有这样的奇才,刘瑜的心情很是愉悦,对于这些小瑕疵显得格外宽容。

“宋氏今年已然年愈八十,恐怕难以胜任……”

这时另有一位博士开口,他提出这位传承周礼的奇女子宋氏,已是耄耋之年,恐怕难以胜任太学的讲学工作。

刘瑜在听闻宋氏年龄后,的确犹豫了一番,八十多岁,在太平盛世尚且少有,更何况是在乱世之中。

年岁已经这么大了,是否还能讲学?的确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陛下,臣前日曾拜访过宋氏,年岁虽大,但视听无虞,口齿也清晰,讲学是没有问题的,臣以为此母讲学当是没有问题的。”

刘瑜还是有些犹豫,这个时候邵玖开口笑道:

“陛下,妾也很好奇这样一位奇女子,既然此母无法到太学来讲学,不如让学生去此母处听学。

陛下难道忍心见此绝学失传不成?

妾听闻历来圣名的君王,都重视学问的传承,现在礼乐失传,既有贤才可以传续,陛下为何要犹豫呢?

更何况臣听说姜太公七十遇到文王,最终有了齐国,现在宋氏年愈八十,陛下当效文王之风,让贤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刘瑜转头看向了邵玖,他心中的确有些顾虑,但见到邵玖都这样劝说了,他也不好再推脱。

邵玖的确是懂他心思的,她不仅用显明的道理进行劝说,还举例进行说明,将他比作周文王。

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儒家说推崇的圣明贤王,现在将他比作周文王,可以说是在微妙之中,赞扬了他,让他不好再拒绝。

“既如此,子慎,你安排一下,朕要亲自去拜访这位母亲。”

“是。”

王蒙在刘瑜登基之后,官职由原来的太子詹士变为现在的太中大夫,官职虽然不显,却深的信任。

邵玖知道,太中大夫绝不是王蒙的终点,刘瑜是要王蒙做他丞相的,在刘瑜眼中,王蒙就是他的张良。

士为知己者死,对于王蒙来说,刘瑜是能知晓懂得他才能的,并且会给他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知遇之恩,当结草衔环。

王蒙早已在心中立下誓言,此生他必将为刘瑜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生。

而同样的,对于刘瑜来说,王蒙是难得的人才,他不缺乏能挣善战的将军,却缺乏有长远目光,能为他谋定天下的大才。

刘瑜心中很清楚,自己狄人的政权是很难得到汉族世家支持的,哪怕他再礼贤下士,也很难得这些世家大族的信任。

但王蒙出现了,他带给刘瑜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才能,还有整个汉族世家的支持,这种支持是无价的。

对于刘瑜和王蒙来说,他们就是最好的搭档,刘瑜对于王蒙,有着毫无保留的信任,而王蒙也是竭尽全力的辅佐刘瑜。

这件事情交到王蒙的手中,刘瑜是极为放心的,他知道王蒙不会辜负他的所托。

果然,第二天,王蒙就上了奏表,这位老夫人是绝对有能力进行讲学的。

刘瑜有意亲自去拜访这样一位大才,以显示自己的爱才之心,对于人才的尊重。

邵玖听说之后,也请求同去,对于这位老夫人,邵玖也是有着同样的好奇心。

当真正见到这位传说中的老夫人时,邵玖心中升起了一股敬仰之情,能够在乱世之中,始终不放弃传承经典,这股毅力是很多人都不会有的。

老夫人虽然两鬓斑白,却耳聪目明,旁的诗虽然有些糊涂,可对于她的家学《仪礼》,却如数家珍,信口拈来。

邵玖听老夫人谈起家学,完全不像是一个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她的眼睛很亮,口齿清晰,对于书中文字,可以说随便指一个字,都能够作出解释。

“这些年来,您一直坚持着吗?”

邵玖相信这样的熟悉程度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必然是在日积月累中,坚持不辍,才会有这样的成绩。

据老夫人的孩子讲述,老夫人早年丧母,成年之后不久就失去了父亲,此后,一直以纺绩为生,而老夫人常常是一边纺织一遍背诵父亲所教授的学问。

直到三十岁后,才婚嫁,婚后老夫人对待长辈孝顺,对待同辈谦恭,对待晚辈和蔼,对待丈夫恭敬,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在这时,她仍然没有忘记传承父亲留下的学问。

后来在战争流亡中,她的丈夫离世,她的几个孩子相继夭折,只剩下了如今的卢湛,她对于卢湛教导甚严,一直要求他不要忘记读书。

邵玖知道老夫人的经历后,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在那个混乱的时代生存下来的,并且还教导出了卢湛这样优秀的人才。

“陛下,像老夫人这样的大才,我们新朝不应该忽视,妾斗胆请求陛下任命老夫人为太学博士,允许老夫人在家中授课讲学,弘扬我华夏礼乐。”

对于邵玖的请求,刘瑜没有理由拒绝,他也很欣赏这样的人才,不仅是她的才华,还有她坚贞的品质,这些都是值得弘扬的。

“夫人所言极是,就依夫人所言,特封宋老夫人为宣文君,享乡君待遇,奴仆十二人,侍候宣文君饮食起居。

赵牧,你从太学中挑选优等太学生来向宣文君学习礼乐,你们几个太学博士要以侍奉师长的礼节来对待宣文君。”

“是。”

赵牧领命,自去太学挑选博士弟子,能跟随宣文君学习的,都不是一般是太学弟子,需得在太学的选拔考试名列前茅的人才有资格。

最先跟随宣文君学习的是太学的几位博士,赵牧其实很早以前就拜宣文君为老师了,跟随在她身边学习。

自从刘瑜要恢复礼乐开始,赵牧就知道宣文君的机会来了,作为弟子,他一直知道自己老师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传承下去,而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太学更好的教化场所呢?

原本挑选奴仆的事情是用不着邵玖负责的,毕竟她是一朝夫人,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地位尊崇。

但邵玖还是亲自去挑选宫人,这几年,刘瑜南征北伐,俘虏了不少曾经的贵女,这些人无论曾经地位如何尊崇,如今都沦落到与人为奴的地步。

国破家亡,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而是尸山血海,血流成河。

邵玖选了几个能够读书识字的宫人,这些宫人都是才入宫不久,还未分配宫室的。

邵玖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群宫人是存了私心的,宣文君是有大才的,能去侍候这样的才女,哪怕只是潜移默化,都能够受益匪浅。

她希望这群宫人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太子强取豪夺后》 30-40(第8/14页)

日也能够有所成,学问的传承从来都不止是男子的事,宣文君为她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这群能够识文断字的宫人,到宣文君身边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宣文君将文化传承下去,能够成为她有力的助手。

宣文君自此开始讲学授课,邵玖有时间也去听课,对于这种学习的机会,她是不希望错过的。

她也会和宣文君交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她虽没有详细研究过《仪礼》,却也在南朝听过自己的那些叔伯讨论过。

与南朝相比,北朝的经学的确是要古朴很多,还保持着百年前的治学风格,带给邵玖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的感受。

邵玖是很喜欢和宣文君清谈的,百年以来,文士间清谈之风一直很盛行,尽管这种风气也曾被很多务实之人批评过,却依然长盛不衰。

邵玖个人是很喜欢这种清谈之风的,能够让人心静下来,去体味书中的真意。

第36章 女官制度

“琼之, 你来看看我这字写得如何?”

“娘娘这字是越发的好了,如今便是我这个老师都比不上娘娘了。”

“你别哄我,你的书法, 可是连陛下都夸过的,陛下说你的字有汉魏风骨,我不明白什么是汉魏风骨,但我知道琼之的学问是很高的。”

“娘娘谬赞了。”

邵玖笑了笑,并未将元后的称赞放在心上,虽然刘瑜对于她的才华有很高的评价,但邵玖一直以为自己的才华并不起眼。

元后练了一会字后,就到矮榻上坐了下来,从宫人手中接过蜜水,喝了一口, 突然对正在看她字的邵玖道:

“琼之, 你学问好,给我解释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想了很久,都不能明白。”

“什么?”

邵玖没有抬头, 继续欣赏着元后的书法, 元后的起步很晚, 以前她不过是略识几个字, 不至于当个睁眼瞎罢了。

后来遇见了邵玖, 才真正开始在读书上下功夫, 邵玖主要教授元后的是《女诫》和《论语》, 这都是当时世家女子所必读的书籍。

“春非我春, 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 冬非我冬。”

邵玖听闻之后笑道:“这是一句乐府诗,其名为《日之初》,意思是这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天,这夏天也并非我所期望的夏天,秋天、冬天都不是我所想要的。”

“什么意思?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陛下到底要的是什么?他又不说明白,就留下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让我猜来猜去也不明白。”

“陛下不是想要什么具体的东西,陛下只是在感叹生命渺小,世事无常罢了。”

“唉!还是你懂陛下,我不懂文墨,陛下说的很多话我都不明白,幸好有你,要不然我可真的没法子了。”

元后拉过邵玖的手,无比认真,邵玖看着元后,她从不会怀疑元后的真心,三年了,在日日夜夜的相处中,在点滴之中,见证真心是件很容易的事。

“琼之,近来身子如何?这些日子,陛下新登基,诸事繁杂,一直没顾得上你,你素来身子骨弱,这段时间,也忙碌了一番,可还受得住。”

“娘娘放心,这三年天天参汤喝着,就算是濒死之人也该起死回生了,更何况我这不过是积年的弱症罢了,不碍事的。”

“要不还是请太医来看看吧?”

元后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在咨询邵玖的态度,但语气是不容拒绝,这让邵玖有些不安,她盯着元后的眼睛,试图从中寻找出些许异样。

邵玖也说不上具体奇怪在什么地方,元后关心她身子确实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这样主动请太医来给她看病,这三年来发生的无数次。

或许就只是直觉吧,可就是这种直觉让她三年来避免了无数祸事,东宫盛宠的背后必然是危机四伏的,她能一直安然无恙,必然是有些运气在里面的。

“娘娘……”

“还是请太医来看看,你这身子,实在让我担心得很。同时让太医瞧瞧,到底什么时候能有孩子,你跟在陛下身边的时间也不短了,也该有个孩子傍身才对。”

邵玖尴尬地笑了笑,隐约猜测元后可能知道了些什么,却不敢确定,只能借着说熏香的事搪塞过去。

从太常寺的太医署请太医令到元后所居住的显阳殿是有一段距离的,因此邵玖在元后这里很待了一会。

元后与邵玖讨论着最近宫里盛行的头饰,这个时代,无论南北,女子都盛行高髻,在高髻上缀以金玉,显得身量既高挑又纤细。

“琼之,你见过明姑娘没有?”

“明姑娘?有所耳闻,怎么了?”

邵玖愣神了一下,随即想起这位所谓的明姑娘就是太后的侄女,早在一年前就常入宫陪在太后身边,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后是有意想让这位明姑娘嫁给刘瑜的。

邵玖虽然深居简出,但这件事在宫中的讨论度不低,特别是对于整日无所事事的妃嫔来说,这样的八卦是很吸引人的。

“母后让我尽早安排明姑娘侍寝,定下名分,但我探听陛下的口气,似乎对这位明姑娘无意,琼之以为该当如何?”

“娘娘见过这位明姑娘吗?”

“在母后处见过两次,姿容艳丽,只是有些傲气,按理来说,母后的侄女,算来也是我们到表妹,伴驾随侍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陛下的态度……你是了解陛下脾气的,陛下虽一向不在乎永巷多几个少几个女人,可这毕竟是母后的侄女,轻谩不得。”

皇后虽然母仪天下,为天下之母,却也有自己的难处,这偌大一个内庭,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她来处理,还要为天下树立一个贤德的榜样。

杨如芮想到这些就觉得头疼,这后宫的宫人成百上千,再加上帝王妃嫔,待选的采女,这些人的衣食住行,都要她来处理。

每日光是看宫里的账本,就已经是精力有限了,再加上还要处理婆媳、姑嫂、妯娌、妻妾等的人际关系,元后真觉得这后位是一个体力活。

刘瑜没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理念,他和元后是少年夫妻,是共患过难的,相互扶持才到今天,因此他常常会拿一些朝政问题来询问元后。

杨如芮本身是不耐烦处理这些妃嫔之间纷争的,但明姑娘的事是太后亲自交代的,出于孝道,她不得不应承下来。

作为一个妻子,没人喜欢自己丈夫周围有着一群莺莺燕燕,但她知道,刘瑜的身边不可能只有她一个人。

她的丈夫注定是要成为一代雄主的,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三宫六院实在是太平常的事情,再加上,刘瑜本身就是个多情种子,身边从来不缺女人。

杨如芮很早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她不愿亲手将别的女人送到丈夫的床榻之上,这是她的底线。

可现在这个底线都要被打破了,她不可能拒绝,否则就会被说善妒,虽然她不在乎,可她知道刘瑜在乎。

刘瑜想要做一个符合儒家要求的仁君,而他希望陪在他身边的是一个同样符合儒家要求的贤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太子强取豪夺后》 30-40(第9/14页)

娘娘不如以赏花的名义,召见这位明姑娘,可以细细瞧瞧,看看这位明姑娘是否愿意留在宫中,了解一下明姑娘的态度,再做打算也不迟。”

“若是她不愿留在宫内,大不了给她封个乡君县君,指门好亲事,这样当然是最好的。

可若是她就是想要留在宫里了?”

杨如芮看向了邵玖,目光中充满了探寻,主要是她以为向明姑娘这样的人,被家族寄予厚望,怎么可能容得她自己做主。

“娘娘,这后宫的女人难道还少吗?娘娘若是觉得不舒服,这件事就交我来处理吧。

说起这事,妾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可行不可行。”

邵玖难得一次自己主动揽事,这让元后有些吃惊,要知道邵玖一贯是不干己事不张口的,要不是自己押着她辅佐自己,邵玖才不愿主动惹事。

她可是一贯除了诗文,旁的都没什么兴趣的。

“你这是转了性子?”

“妾只是瞧着娘娘左右为难,才为娘娘排忧解难的,娘娘要是不信任妾,妾不揽这事就是。”

“别!别!这件事你来比我合适,母后说到底也是陛下的嫡母,明姑娘这事处理得不好,我倒落一身埋怨。

你素来随性,到时候就算明姑娘不得陛下欢喜,母后也怪不到你身上,再加上有陛下护着,母后也不能拿你如何。”

杨如芮很愉快地就将事情交给邵玖去办,比起她受到皇后身份的掣肘,邵玖就没那么多顾忌。

明姑娘早晚都得侍寝,成为正式皇妃,但是如何让陛下接受明姑娘,让人印象深刻,就极为重要了。

“妾给娘娘分忧解难,娘娘也得听听妾的一些拙见。”

“琼之直说就是。”

“妾近来翻阅史书,发现历来后宫有嫔御三千人,按照《周礼》来说,古者天子设有六宫,三夫人,九嫔,七十二世妇,八十一御女。

这些宫妃不仅担任着管理宫中事务,还需要随时等待陛下的临幸。

但这内宫之中有不少有才之人,她们或许无法得到陛下的宠幸,但他们的才能不该被埋没,而且内宫事务繁杂,宫妃精力有限,恐怕难以胜任。

妾参看前朝典籍,发现很久以前,就有内宫设立女官的情况了,这些女官可专心辅佐后妃,治理内宫。

妾以为可以仿照前朝官员品秩,建立系统的女官制度,负责专门的事务,这样也可以减轻娘娘的压力。”

“女官制度?难道我们现在的女史、女尚书不是吗?”

“不是,娘娘以为如今的女官和后妃在职务上有根本区别吗?妾想建立一个系统的制度,让这些宫人能够在这孤寂的内宫中找到一点生存的价值。”

杨如芮并没有马上答应,她甚至有些无法理解邵玖的想法,建立女官制度,有这个必要吗?

不过她也没有马上拒绝,她不想让邵玖失望,直说会做考虑。

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太医署的太医令已经到了。

第37章 太医署

太医署有太医令二人, 今日来的乃是张太医令,入宫的日子并不算太久,不过四五年的时间, 但他的行医经验却足够丰富。

他家以前也是宫中的太医,后来战乱,来不及逃到南方,再加上彼时瘟疫横行,也就留在了北方,四处行医。

战乱之中,本来大夫是极为宝贵的,但偏偏这些夷狄之人并不信大夫,反而笃信巫术,使得在很长时间, 这些大夫都得不到重用。

为了养家糊口, 这些大夫除了本在民间行医救人外,很有一部分投靠了那些□□在北方的士族。

这些士族在战乱中为了自保和保护自己辖地的百姓, 往往会建立坚固的堡垒,用来抵抗外族的侵袭, 在战火的历练中, 这些堡垒往往拥有着很强的战斗力。

这些士族虽然没有力量逐鹿天下, 保全一方百姓安稳还是可以做到的, 他们一直在期盼着, 有一天王师北上, 恢复中原。

这些士族不是没考虑过辅佐这些异族领袖, 很可惜的是, 大多数异族领袖都没有成为一个帝王的资质。

他们嗜杀好战, 嗜血成性,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有甚者,甚至屠城,以人为食。

别说成为帝王了,就是一个合格的人都不是。而刘瑜是这百年以来,第一个让这些世家眼前一亮的人物。

从北海王开始,他就一直有着仁义的名声,再加上有王蒙的支持,这些士族渐渐由观望到合作,允许自己家族中的子弟到刘瑜的朝中任职。

张太医就是凭借高超的医术入的宫,他一开始跟随的就是太子刘瑜,比起官职高低,他更需要一个欣赏他,能够成全他志向的主公。

早年的刘瑜并不相信大夫,但王蒙曾说过,要想遏制乱世中瘟疫的蔓延,治疗疾病,只有医术可行。

刘瑜信任王蒙,凡是王蒙的谏言,他都会采纳。

因此他才逐步恢复太医署,广纳天下名医,并在各地设立医署,设立医学博士,来教授医学。

张太医给邵玖把过脉,先是看了邵玖一眼,随即又看向了元后,似乎在犹豫,到底该不该说。

“无妨,张太医直说就是。”

邵玖早就知道事情瞒不了多久,奚官局属于内宫,说到底只对皇帝皇后负责,她的事可能早就被奚官令禀告给了刘瑜。

“夫人该是长期服用了朱砂类避孕的药物,导致身体有损,再加上夫人素有弱症,恐怕很难有孕。”

“我知道了,你只告诉我,还有机会调养吗?”

“臣只能勉力一试,但子嗣一事乃是天定,不能强求。”

张太医令并不敢打包票,昔日在士族家中,就见识到不少阴私手段,这种事情谁打包票谁遭殃。

现在他面前的两位,一个是当今母仪天下的皇后,一个是独得盛宠的温夫人,没有一个人是他惹得起的,这种情况下只能自保。

杨如芮拍拍邵玖的手安慰她,眼神中充满了怜爱,邵玖心中对这种事情不以为意,并没有放在心上,见到元后对自己报以同情的目光,宽慰道:

“无妨的,陛下子嗣众多,她们的孩子也就是妾的孩子,再说妾素来体弱,也没这个精力去照顾孩子。”

杨如芮只当是邵玖为宽慰她才故意说得自己不在乎,心中对邵玖是越发怜爱了,她却不知道邵玖是真的不在乎。

说出来的话也不全为了宽慰关心自己的元后,也有自己的真心话。

“张太医,就由你来负责温夫人的身体吧,你应该知道温夫人是陛下最喜爱的皇妃,孰轻孰重,莫要错了主意。 ”

元后早年同样笃信巫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讳疾忌医,后来是在邵玖的影响下,才渐渐对医学改变了看法。

杨如芮记得当年在东宫的时候,自己宫里的一个宫人曾发热昏迷了好些天,当时身边的人都束手无策,是邵玖用了些手段,才让人苏醒过来。

她记得邵玖曾带着她去过宫外的医署,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星铁:就不能让我安心刷委托吗? 分身们每天都在为我争风吃醋 从暴雪开始求生[末世] 春蚕缚 离婚了,我吃的更好了[快穿] 该角色禁止攻略! [足球]第一门神 金丝雀过期不候 失忆魔尊被小猫扒掉道袍后 五条老师想要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