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 / 2)
燕京城这边,站在墙头上观战的人除了南门将军陆光豪之外,还加上了于小英的军事祖洪才。
祖洪才毫无战斗力,此番自然没有跟着全营人马出门迎敌。一般而言,他的“战场”是在医疗棚里。
因为怕他这个“智囊”被误伤了,在之前几天的战斗中,陆光豪将军都是不允许他上城墙的。
但是今天的情况例外,陆光豪也知道祖洪才与于小英二人之间的夫妻身份,便特许了祖洪才上城门观战。
同时,为了保护祖洪才,陆光豪将军还特意交代祖洪才带着的几个亲兵——若是之后事不可为、战事将起,一定记得赶紧拉着祖洪才下城墙,到医疗棚去帮忙,到其他地方去搬救兵。
祖洪才和他的亲兵们都答应得好好的,生怕陆光豪将军一个不满意,就剥夺了他在城墙上观战的权利。
此时的祖洪才可是抓心挠肝的,生怕自己的妻子于小英在战斗中出现什么损伤。
祖洪才无比的希望自己的妻子于小英可以得胜归来,同时还全须全尾的,不要受伤。
梁啸天人高马大,所骑的马也不同凡响,乃是当世难得一见的好马。
他手拿一柄长枪,这把长枪不同凡响,不像其他制式长枪一样是木杆做的,而是枪头枪杆都由精铁铸成,重量很重。
梁啸天将军也算是一名勇将,身上带着一股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杀气,即便只是一个人拍马过来,也带来了一种很强烈的压迫感。
于小英也一个人拍马上前迎战。
她的马只是普通的马,但她所拿的那柄马刀却制作精良,是徐王妃特意赐给她的武器。
这柄长长的马刀可是从燕王殿下的兵器库里面拿出来的,天下一绝的好兵器。
从刀柄到刀刃都是精铁铸成,而且添加了其他的成分,不但非常沉重,还削铁如泥。
整个女子护卫队里面,只有力气最大、功夫最好的于小英才得到了徐王妃的这个赏赐。
其余女子们所得的兵器只是制式长刀或者长枪。
因为她们的力气比较弱,即便赐给她们这样的马刀,她们也扛不动。
这样的精铁兵器,在燕王府之中原有不少,起码有几十个。
但在这次大战之前,燕王爷和燕王妃基本上都拿出来赏赐给相应的人员了。
而于小英则是几百名女子护卫队成员之中唯一得到赏赐兵器的人。
其余于小英所熟悉的周安博校尉、苗家骏校尉二人也都得了赏赐。
遗憾的是,她的师傅苗谷香并没有得到这些兵器的赏赐,主要还是因为她的身份只是教官,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军队人员。
而这次守城的战斗之中,苗谷香教官并未被派到军营之中。
徐王妃没有让她上战场,而是让她继续在军营之中教授刚招募来的新兵拳脚、枪法、刀法。
此番守城之中,特别是在燕京城被朝廷军队团团围住之后,徐王妃又招募了大量的新兵。
周浦义也在此时报名,去到军营之中。这一次他的妻子李素梅一句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50-60(第6/13页)
阻的话都没说。
一来,是因为李素梅已经生下了孩子,周边也有可靠的祖刘氏、主三婶等人照顾着。
二来,也是因为朝廷军队都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周浦义若是不去参军,最后也有可能会守城,还是一样会面对战争。
还不如去当兵,这样一来他好歹有一副铠甲、一把大刀,存活率也能更高些。
于小英与梁啸天两位将领骑着马对冲,错马之时,兵器相交。
“锵”的一声之后,梁啸天只感觉自己手臂发麻,有些惊讶于于小英的力气之大、兵刃之好。
之前他也打过好几场仗,那些力气不如他大的,会被他打下马。
那些兵器不如他的,会被他打坏兵器。
可是二人过的这一招,于小英那边却几乎完好无损,实在是让梁啸天感到很惊讶。
让他没想到的是,于小英根本没有手臂发麻的感觉,调转马头对他再次冲过来。
梁啸天虽然手臂发麻,但此时只过了一招,他也舍不得后退,也没有脸后退。
于是,梁啸天只能硬着头皮再迎战上去,继续于于小英过招。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于小英之前那一刀并未出尽全力,而是试了试梁啸天的力量和成色。
一招过后,于小英忽然发觉梁啸天与之前和她对练的其他人也没什么区别。
于小英的第二招信心满满,且倾尽全力,带着雷霆万钧之势。
一刀下去,梁啸天的手臂几乎废了,完全握不住兵器长枪。一晃眼之间,长枪落手,于小英竟然已经趁机斩下了他的人头。
叫嚣了这么狠、这么久的朝廷将军梁啸天竟然在两招之内就被于小英斩下了人头!
这个事实简直让所有的人差点儿惊掉了下巴。
第55章 威名赫赫于小英现在已经是威名赫赫的……
第五十五章威名赫赫
(于小英现在已经是威名赫赫的女战神了。)
于小英带着雷霆之威斩杀了梁啸天之后。
朝廷军队士气一降再降,于小英手下的军队士气如虹,纷纷举起兵器大山呼喊。
朝廷军队的副将此番驻在守营帐,以防燕京城派小股兵马去偷袭。
跟着梁啸天将军来燕京城南城门叫阵的,乃是一个先锋官。
他从未想过,梁啸天将军竟然会被对方两招就斩杀了。
在他的预想里面,梁啸天将军的赢面自然是很大的。即便输了,最差的结局也不过是梁啸天将军丢盔弃甲,带领着他们大部队人了马灰溜溜的回营去而已。
这个先锋官实在是没有想到,梁啸天将军与那女将之间的差距竟会如此之大,梁啸天将军竟然会不是那名女将的两合之敌!
这个结果出来之后,先锋官的心便乱了。顿时生出了对于小英的巨大恐惧来。
他根本顾不上自己所带着三千人马,比起对方的几百人来说多了数倍。
他也完全没有想过,要带兵再冲过去与于小英厮杀一场。
笑话,梁啸天将军那么厉害,都被她两刀砍死了,自己的武艺比起梁将军来说差得远了,过去还不是送菜的份?
于是这名先锋官便带领士兵们调转马头,往营地奔去,生怕跑慢了一点,就被于小英追上来,砍了脑袋。
于小英带着一营人马,本来还在那里观望。
朝廷军队的人数确实比较多,要是他们谨慎一点慢慢撤退,于小英可能还会秉着“穷寇莫追”的观点,静待他们离去。
若是他们发狠,过来攻击自己和身后的部队,那自己肯定带兵迎战,但战线肯定会收缩在城墙底下,好让城墙上的弓箭手也帮自己一把,合力压制朝廷军队。
可是现在,眼见得朝廷军队毫无纪律的溃败,于小英眼睛一亮,知道机会来了。
于是她长刀一指,喊到:“进攻”。
她身后那些士气高涨的军队,便立即冲出来,向朝廷军队杀过去。
朝廷军队逃得丢盔弃甲,骑马的还只是少数,大多数都是些士兵。
几乎是转眼间,他们便被于小英算你的军队追上了,之后便是一边倒的屠杀。
等到先锋光回到这里的时候,他所带的三千人马已经不足五百人。
于小英所率领的军队只有几百人,眼见得先锋官带兵逃进朝廷军队驻扎的军营之后,便停止了追击,慢慢撤兵了。
于小英带着士兵们回到燕京城之后,得到了最高的欢迎礼节,她之前可能只是传说中的女战神,现在却已经坐实了。
尤其是朝廷将军梁啸天被她斩于燕京城下,更是使得双方的士气得到了一个互换。
之前朝廷十几万大军围攻燕京城。他们总觉得优势在我。
即便之后攻了几次没攻下来,也只不过是正常的损耗而已,他们总觉得这个城池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攻下来。
可是现在却有了个突发情况,做主的将军梁啸天被于小英在斗将的过程之中斩于马下,朝廷的十几万大军立马群龙无首了。
副将在梁啸天将军死后,已经吓破了胆,赶紧紧闭营门,龟缩不出。
别说是去进攻燕京城了,即便是梁啸天将军的尸首被挂在燕京城门口,他们都不敢去收尸。
即便是燕京城的将军们派出部分人马到城外去运粮,他们都不敢去袭击运粮草的部队。
因为传说之中,那名唤作于小英的女将军会护着梁道呢!
副将唯一所做的事情,便是将这边的战况写了封折子,不远万里往朝廷那边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大军和燕京城对峙了一个月,都无战事。
等到一个月后,何腊瘦老将军派来了一个新的主将,朝廷军队和燕京城的仗才又再次打了起来。
新派的将领霍德忠心中还是颇有阴影的,他的年纪与梁啸天将军差不多,可是能力却比梁啸天将军差一些,武功更是差得远。
此番听闻梁啸天将军被对方一名女将斩于马下,他未曾亲眼看见,听到的传言却比这恐怖很多。
所以,不仅是副将被吓破了胆,新来的将军霍德忠也被吓破了胆。
因此,二人指派出的士兵们在攻城的时候基本也是装装样子,完成任务。
一边是军令难违,朝廷军队非要让他们拼命的攻打燕京城,以给燕王施加压力。
另一边则是燕京城里恐怖的防御能力和战士们的武功,一个弄不好就会战死在城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士兵当然都更惜身、保命,没有一个人敢在城下拼命的。
于是,守城的将领以及于小英都发现了,朝廷军队攻城攻得十分之敷衍。
从早到晚,吵吵闹闹几个时辰。但是真爬上燕京城头的却一个都没有。
毕竟爬上去就会被于小英一剑给斩了,谁愿意往上爬?
好些士兵们没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50-60(第7/13页)
一会儿便假装受伤,或者是只受一点轻伤就哼个不停,立马撤离战场,弄得这场攻防战像儿戏似的。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有魄力的将军会派出一个督战队,手拿钢刀,将往回跑的士兵全部砍杀。
但无奈,将军和副将自己本身也不是很想打仗,感觉战损比较严重,士兵们都到医疗棚里去了,所想的不是派出督战队,而是赶紧鸣金收兵了。
就这样,又僵持了半个多月,霍德忠将军便听说何腊瘦老将军不受皇上信任,被召回南京城里去了。
霍德忠将军敏锐的感受到——要变天了,便赶紧停止了进攻,每天闭门不出,只等朝廷这边的消息。
又是几天之后,消息传过来,皇帝陛下临阵换将,何腊瘦老将军确实已经失去了军队的指挥权。
现在,整个朝廷军队的指挥变成了李景龙将军。
霍德忠心中有点疑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如何办,是继续攻城还是撤军回去?
于是,霍德忠将军便给李景龙将军写了一封折子,请求他指示一下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但是李景龙败得太快了,就在霍德忠的折子发出去不久之后,李景龙就被燕王追打,带兵跑回了南京应天府,来不及回霍德忠的折子了。
霍德忠将军无奈,继续闭门不出,但是往南京应天府方向写信,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这十多万大军的粮草,都是个不小的数目啊。之前的时候,朝廷运粮很及时,士兵们都能吃饱。
但是随着李景龙将军战败,燕王断了霍德忠他们这支部队的后路,他们的补给就越来越难,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
南京应天府里收到霍德忠的折子,是在李景龙兵败以后。
这个时候大家燕王快要打过来的情况造成了巨大的担忧,生怕哪一天,燕王殿下就杀到了南京城下。
所以朝臣们分成两派,有两种意见。
一种就是认为,霍德忠大将军应该带着十万人,加大对燕京城的攻击,使燕王不得不回援,以解南京之危。
另一种则是认为,霍德忠大将军带兵围攻了燕京城那么久,也没有什么作为,现在南京危以,应该派大军回师南京增援,拱卫南京。
这两派人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新皇想找何腊瘦老将军商议出出主意,却发现他早已带着家人回乡去了,只得作罢。
之后,南京朝廷这边还没吵出一个结果,就听到前线传来消息说,燕王殿下已经带着兵马,挥师南京救援而去。
于是他们便也不再争吵,新皇直接回了封折子,要霍德忠将军带兵继续围攻南京城,若是燕王大部队回援,就打击援军,消灭燕王的有生兵力,消耗他们的人马。
霍德忠将军收到这封圣旨之后,担忧了好几天,停止了攻城。
他派出了好多探子,四处侦察燕王大军走到何处?准备打击援军,与燕王的军队在平原上决一死战。
霍德忠将军虽然能力不是很强,但他的忠心没得说,要不然也不会临危受命,被派到这边来领军。
可战局的发展真的千变万化、变幻莫测。
霍德忠将军派出了不知多少探子,探索的范围很广,却从未发现燕王大军的踪迹。
他自己都很疑惑,按道理说,燕王大军回师燕地的话,现在应该已经到了呀。
就在南京城的那些朝廷官员们,以为燕王已经回师燕地,自己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却忽然被燕王带着大军,攻到了南京城门外。
燕王不是回师燕地了吗?这支部队是哪来的?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燕王殿下之前放出了假消息,派出了小部分的疑兵回师燕地,大部分人马被他带来攻打南京城了。
第56章 南京城破大势已去,燕王殿下攻破了南……
第五十六章南京城破
(大势已去,燕王殿下攻破了南京城。)
燕王殿下大军压阵,来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城里面的朝臣们都慌作一团。
此时,越王殿下一边派出探马,进城去对一些朝廷大臣劝降。
这些探子手中带有燕京城内部分朝臣亲戚的手书,乃是出发之前,燕王和徐王妃就已经想好的对策。
南京城的城墙高且厚,探子们也很难独自翻上墙头,这就不得不靠之前埋下来的暗线们帮忙了。
燕王不是很想与南京城内硬碰硬,毕竟赢了之后,他要做皇帝的,留下一片废墟,还要他出人出钱来治理,不划算。
而且以他这么些年来对自己大侄儿子的了解,这个新皇志大才疏,手底下没有什么能用的武将,朝臣们人心不齐。
燕王知道,只要自己给到了足够的压力,这个南京城必定是守不住的,城破只在旦夕。
燕王所料不差,朝臣们现在早已四分五裂,没有几个抱着一条心,要和新皇一起死守南京城的。
对于自己派人散发出去的那些“善意”。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了。
于是,在新皇面前便出现了很多劝降的声音。
有些老臣到了新皇面前,语重心长的对他劝解道:“皇上,燕王殿下只是想清君侧,并不是要反对您这个皇上。
若是您杀了身边这些奸臣、佞臣,将燕王殿下这个忠臣迎进南京城来,您日后自然还能够好好的当你的皇上。”
/:.
至于谁是奸臣、佞臣。自然是那些怂恿皇上将徐王妃的哥哥弟弟抓起来的人,自然是那些怂恿皇帝削藩的人。
听到这些言论之后,皇上怒极反笑:“好呀,好呀,你们这些老贼,现在竟然还敢在我面前搬弄是非、颠倒黑白。
燕王起兵造反,你们竟敢在朕面前说他是忠臣,你们就不顾礼义廉耻,不怕天日昭昭吗?”
可是,皇上的嘴皮子哪里有这些玩了一辈子文字游戏的老臣们厉害。
虽然他自己觉得那些人说的不对劲,但根本驳斥不过他们,翻来覆去就只有一句质问他们的话“你们说这些丧良心的话,难道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可新皇不知道的是,这些朝臣为了自己的心身家性命,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良心不良心的。
在新皇眼里,只有他是正统继位的皇上,皇位得的正,他的王叔燕王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反贼。
可是他却不知道,他的朝臣们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只是觉得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
燕王殿下好歹也是先皇的血脉,还是皇后嫡亲的儿子,只不过不是嫡长子,排名第四而已。
但现在长子太子已经逝去,二皇子和三皇子也已经陆续不在人世,燕王殿下这个存活下来的老四反而变成嫡长子了。
这便是先皇的嫡长子和他的嫡长孙之间的继承大统之争,乃是他们一家人的内部争斗,他们这些朝臣不管帮哪边都不算太离谱,不至于被史书上狠狠的痛骂一笔。
所以,朝臣们都很不想打仗,希望新皇服个软,他们全家就能无伤地过度到新朝廷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50-60(第8/13页)
至于新皇会被燕王清算,日后日子难过?那又怎么样?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关他们什么事?
面对着这些厚颜无耻的朝臣,新皇恨得牙根都咬碎了,他怒极,说道:“你们都是些无耻小人!
来人,去把徐家兄弟从牢里拉出来,我要将他们在城墙上斩了,让燕王看看,敢背叛我是什么样的下场!
你们这些朝臣也看看,若是起了什么不好的心思,便是与徐家兄弟一样的下场!”
新皇这个命令下达了之后,好多朝臣知道事不可为,便不再对他劝降,而是匆匆离开了皇宫。
现在燕王的大军围困南京城,所有朝廷众臣都觉得完全没有赢的希望。
之前那么几十万军队北上去拦燕王,结果被人家打得抱头鼠窜,连李景龙将军都灰溜溜的逃回南京城里来了。
现在南京城里只有一些残兵败将,战斗力还不如之前呢,即便是坚守,又能守多久?最后还不是会输。
早投降,*还能早在燕王面前得个好,说不定还能封个更大的官当当。
一直负隅顽抗的话,等到之后燕王荣登大宝,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不就变成了清算的对象了?
心思浮动的大臣们自然就会偷偷的想着要在燕王殿下的面前立功。
怎么立功呢?新皇这个命令下达之后,不就有个绝好的立功机会吗?
徐家两位将军乃是燕王正妃徐氏的亲兄弟。现在新皇要杀他们两个,若自己将二人救出,保住了他们二人的性命,日后岂不是能得到多多的封赏。
于是,徐大将军和徐小将军惊讶的发现,竟然有好几拨人一同到牢里来,抢着救他们两个人的性命。
徐家只有两个将军,轮不到自己救了怎么办?
没事,还有四个城门呢!
一时间,好几股部队从城内开始攻击城门,与城外燕王殿下所率领的大军同时攻城,南京城的四门显得岌岌可危。
新皇就算再不得人心,也还是有几个铁杆心腹的。
众人抢着去救徐家两位将军,以及从内部进攻城门的事,很快就被他知道了。
新皇知道势不可违,便想逃走。
于是,他便乔装打扮一番,带领着心腹,带着一些宫中的金银财宝,趁着大乱,悄悄从一个城门逃走了。
燕王殿下攻破南京城门之后,立马带兵杀进了皇宫,皇宫的侍卫们拼命抵抗,硬生生把他拖了两刻钟的时间,皇宫的宫门才被攻破了,燕王带领大军长驱直入。
可惜的是,燕王殿下翻遍了整个皇宫,都没能发现他侄儿子的行踪,想到他可能已经逃跑,立即派人封锁南京城四个城门。
可惜此时为时已晚,新皇已经带着他的心腹和钱财逃跑了,从此后再难寻找。
燕王殿下也不纠结,此时,他的老家燕京城还被人围困着呢!
他立即拨了一部分兵马,包括他自己从燕京带来的,以及在南京这边新投降的人马,放给自己的大小两个舅子做统帅。
令他们二人带兵驰援燕京城,一来是救徐王妃和燕京城的百姓们。他们是徐王妃的血亲兄弟,做这件事情总会比别人上心些。
要不是南京城初定,燕王殿下不敢立即离开,怕本地的反叛势力反扑,他一定会亲自率兵回援燕京城的。
二来则是让他们将徐王飞和世子殿下接到南京城来,燕王准备定都南京,在南京这边举行登基大典,同时册封皇后和太子,他们两个主角不过来,可怎么行?
同样还有,战争过后,南京城的官员们跳起来,想要封官受爵,但燕王殿下对他们怎么能有信任?自然还是燕京城那些老班底、老臣子比较忠心,燕王殿下用起来也比较放心。
于是,于小英他们站在燕京城的城门上,迎来了两位徐将军所带的大军。
因为南京城失守,新皇不知所踪,霍德忠将军也不是那种迂腐的人,不愿随着一个不知道跑到哪里去躲起来的皇帝赴死。
于是,在两位徐将军带兵来的第二天,他们刚带着大军到朝廷军营里去招降,霍德忠将军便飞速地投降了。
这滑跪的速度,简直让两位徐将军惊叹不已。
徐王妃以及于小英和祖洪才等参加守城的人此时才终于松了口气,他们终于是熬过了这三个月,终于胜利了。
祖洪才有些庆幸的想到,幸好于小英在阵前将梁啸天将军斩杀了,换了新的霍德忠将军之后有点厌战,今世燕京城守城的士兵、百姓伤亡数字,比前世可小多了。
第57章 胜利酒宴终于胜利了
第五十七章胜利酒宴
(终于胜利了)
徐王妃看到来救援燕京城的是自己的两个兄弟,非常的开心。
在守城的这几个月期间,徐王妃一直挂心着自己两个哥哥的性命,因为之前燕京的探子已经报了,两位徐将军已经被新皇关进了监牢。
此时燕王爷派徐家两位将军来回援,除了他们二人更用心之外,自然也有为徐王妃考虑的因素,也可以减少她的担忧。
霍德忠将军率兵新降,自然不得信任,徐家两位将军虽然没有将他关押起来,依然给他礼遇,等待远在南京那边燕王爷的指示。
但是自然已经夺了他的兵权,将他派人软禁起来,生怕他又带兵反水,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其他一些有名有姓的将领,也是一样的软禁待遇,不过所有人的条件都好一些,他们被软禁在南京城里条件相对较好的屋子,名为软禁,实则衣食住待遇很好,只是不能随意走动。
而朝廷军队中其他的大头兵们,日子就苦的多了。
他们被就地卸甲,他们的兵器盔甲被收走,人还生活在城外军营之中,条件不怎么好。
但燕京城这边会给他们充足的补给,不会让他们被饿死、冻死。
但是一来燕京城里的物资本身就很紧缺,城里也要紧着用,他们的待遇不会太好。
二来他们本身也没什么级别,不像将军一样,可以对标城里的将军得到很好的待遇,他们只能对标群里的大头兵,不可能让投降的士兵过得比军营里面的士兵还好吧?
大胜之后,自然就是大宴。取得了这样决定性的胜利,徐王妃和世子自然是高兴万分,自然要好好犒劳一番大臣和将士们。
在燕京城被围困的这几个月来,大臣和将士们各自用命,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成果。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新晋的女战神、当世花木兰——于小英。
虽然她只是一个女子,也不是唯一一个守城的人,但不可否认,她在城下斩杀朝廷大将梁啸天将军,给朝廷兵马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若不是她那一仗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朝廷军队和燕军的战场肯定要更加焦灼,牺牲的人数肯定要更多。
徐王妃从心里也是想要饶一饶霍德忠将军这个后接任的将军的,之后的战事里,他不是在偷奸耍滑的不用心打仗,就是在城外摸鱼打仗。
说是打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50-60(第9/13页)
军的援军,可那时候连援军的影子还没见呢。
可以说多亏了他,才使得后期于小英可以以女战神的威名护送粮草,为燕京城里补充了好几波粮草。
否则,既便之前做了再好的准备,这么久以来,燕京城内的粮草还是会有些吃紧的,肯定要饿死大量的百姓和士兵。
别的不说,城里军营中那些好马就不见得能保得住。在那种时候,大家肯定是先顾着人,才能顾马。
徐王妃的想法是对的,只可惜她不能与祖洪才对对账,否则的话,祖洪才一定会告诉她——前世里的燕京城真是被打到弹尽粮绝,城里的马全都被吃光了。
若是燕王爷再晚几日派兵回来,城里定然会出现“易子相食”的惨剧的。
因此在大宴宾客的时候,于小英被安排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她的丈夫祖洪才与她同坐一桌。
祖洪才有些诚惶诚恐,觉得自己坐这个位置太过于唐突,自己当不得这么高的位置。
徐王妃此时却很高兴,战争已经胜利了,燕王爷马上就要登基做皇帝了,她也不用怕把祖洪才这个智囊暴露出来了。
因此徐王妃坚定的要让祖洪才、于小英夫妇俩坐在那个位置上,说到:“这样才是真正的论功行赏。”
徐王妃本想借着今日的宴席公开祖洪才的能力,可转念一想,那些计谋涉及到燕王殿下装疯之类的不雅事情,现在燕王殿下已经准备要登基了,这些事情还是不让天下人知道为好。
于小英和祖洪才无奈,只能坐在那个位置。祖洪才也没有想过徐王妃有可能会公布自己出的那些计谋,所以对徐王妃没提自己出谋划策这件事,也觉得很合理。
毕竟谋士就是要待在暗处的,只要自己的主公相信自己就行,不求名利,只求守住燕京城,及早结束战乱。
现在的情况和祖洪才预想的也相近,战争提前几个月结束了,朝廷方面和燕王方面都少死了好些人,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徐王妃和世子殿下略微坐了一会儿,勉励了一下大家,再向大家敬了几杯酒,便离席了,她们也知道,有他们在着,大臣和武将们放不开。
徐王妃特地敬了于小英和祖洪才两夫妇酒,也被许多人看在眼里。
武将们都纷纷来向于小英和祖洪才敬酒,这些天来,于小英一直是他们武将当中的骄傲和精神支柱。
祖洪才作为军师,在好多城门前忙来忙去,组织民夫帮助军队守城,也被他们视为自己人。
文臣那边,对他们二人的态度就冷淡的多。
孔承宇丞相虽然之前很看好祖洪才,也对他提出的修建坎儿井的计划津津乐道、极力推广,但在徐王妃除了他太学生的籍之后,便与他断了来往。
关书达、王长风两位大人倒是一直都很看好祖洪才,此番对他和颜悦色,但因为他们官位更大,也比武将更矜持一些,对上下级关系看的特别严,是祖洪才给二人敬酒的。
他们二人笑眯眯的与祖洪才一同喝了杯酒,二人还对祖洪才说道,他们看徐王妃对祖洪才的关系已经缓和了,之后便会向徐王妃上奏折,希望让祖洪才重回太学。
祖洪才既然是郑重的谢过了两位大人,对于回不回太学,他倒没那么看重,今后他不管是走武官还是文官路线,总是会再参加一次科举的,等科举成绩出来之后,什么都好说了。
他对自己的学业有信心,相信自己能不靠别人,而是靠科举翻身。
祖洪才很乖觉,自然去给孔承宇丞相敬酒了,但是因为现在上层对于祖洪才的态度不是很明朗,孔承宇丞相只是冷淡的喝了杯酒,没有与他说什么,祖洪才算是碰了一鼻子的灰。
但这种时候,即便明知道上司对你是一个冷脸,也不能不去敬个酒。若真不去的话,又变成了你的不是,祖洪才真是很烦这些官场上的套路。
酒宴过后,祖洪才和于小英二人相携回家,二人对视一眼,均笑得很开心。
过了几个月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的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二人的神经极为紧绷,一点都休息不好。
现在,战争打完了,他们二人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
酒宴过后,自然是离开燕京城的事。
徐王妃召来了于小英和祖洪才夫妇,向他们二人问计。
祖洪才认真的对徐王妃说道:“王妃娘娘,此番去南京城不必带太多辎重,虽然燕王殿下现在定都南京城,但主要是要谋取一个合法继承大同的身份。
其实,燕王殿下的根基在北方,在燕京城里。我想,日后燕王殿下必然还是会迁都回来的。
而且这个日子应当不会太久,娘娘和世子若是带了太多的辎重,搬去南京城,又搬回来一趟,倒是损耗颇重。”
徐王妃惊讶的看着祖洪才,问道:“什么?燕王殿下竟然会想要迁都回燕京吗?怎么可能?他从来未与我说过。”
祖洪才说到:“燕王殿下现在可能也没有这个迁都的想法,但我认为,日后他必然会有的。”
第58章 准备南下于小英和祖洪才准备跟随徐王……
第五十八章准备南下
(于小英和祖洪才准备跟随徐王妃和世子殿下远赴南京城了)
对于祖洪才所说的话,徐王妃听完以后将信将疑。
一来是因为祖洪才之前出过这么多计谋,全都很有效。即便出了和别人一样的“装疯”的计谋,也比别人说的详细,说的好,可见他是有真材实料的。
二来是因为燕王殿下真的从来没有透露过任何要迁都的想法,徐王妃万万不敢想会有迁都的一天。
在燕王和徐王妃两口子看来,先皇打下偌大的江山以后定都了南京城,这就说明南京城是朝廷的正统所在之地。
当初他们两口子被封为藩王,到燕地来就藩,对他们两口子而言其实是一种耻辱,实在很像那种失败者被“发配边疆”的感觉,他们是被发配到了燕地。
所以徐王妃很清楚,燕王殿下其实是非常想回到南京的,因为只有回到南京,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成为皇帝。
从这次燕王殿下没有挥兵北上,而是派她的两个哥哥来救援,以及让两个哥哥将自己和世子带到南京去,徐王妃也能体会到燕王爷要在南京城登基,要定都南京的决心。
如何抉择便成为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从祖洪才的话语当中也听得出来,即便日后还会回来定都燕京,此趟南京之行也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徐王妃还是着人好好收拾一下自己和太子的物品,但嘱咐大家大件一样都不要带,只带些日常用品即可。
其他的太监宫女们不疑有她,不知道徐王妃还有回来的打算,只认为徐王妃这趟是要去南京城里做皇后了,现在番王妃的用品她是一样也看不上,日后全要换新的了。
要想在南京城登基,燕王的这套班子,无论是文武百官,自然也要带过去。
但也不能不选人留守南京城,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很需要。
于小英和祖洪才作为徐王妃的文武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