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60-70(第1/12页)
第61章 力战群雄于小英在校场上力战群雄……
第六十一章力战群雄
(于小英在校场上力战群雄)
燕王爷手下有几个大将,但是他们的年纪也不小了,行军打仗主要是指挥,作为定海神针,很少再去往前冲锋。
毕竟拳怕少壮,他们虽然不服气,却也不可能顶着这么大的年纪,却主动去和燕王殿下要求要和于小英比试。
主要下场的是他们的子侄辈或者徒弟辈,在行军过程当中充当先锋官,一马当先,与别人去打斗。
他们的年纪比于小英大不了多少,或者和余小英差不多大,他们也是最不服气于小英的人。
对于小辈们的争执,除了燕王之外,其他的将军们也乐见其成。
他们希望自家小辈能够打赢于小英这个声明赫赫的“女战神”。,这样就能获得很多名气,对于自家子侄、徒弟日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若输给于小英了也不打紧,正好教训一下这些毛头小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日后做起事来、打起仗来,才能更稳重些。
这其中只有两个先锋官例外,他们便是校尉周安博和校尉苗家骏。
校尉苗家骏本身年纪已经大了,此时不参加也没人说他什么。
但是对于校尉周安博,他此番出征被燕王带在麾下,奋勇战斗得了好多赏赐,再论功排队的时候说不定能升上一级,他的不参加就让人觉得十分惊讶了。
周安博的武功很好,虽然他是半路出家,但他很有习武的天赋,在一众年轻的先锋官之中,他的武艺也算是顶尖的。
周安博对其他人说道,于小英是自家娘子的徒弟,以前在自己家里习武的时候,自己也和她过过几招。
打不过,根本打不过。
这次就不用再去自取其辱了。
好些人闻言之后不敢相信,因为他们自己根本打不过周安博,可他们还是迷之自信的报名了。
周安博和苗家骏两个人只乐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热闹,这些小子们这次可是要吃到苦头了。
比武那天,校场上站满了人,都是军队里面没有报名参加比试的士兵。
他们都是来观看的,他们想看看,这个名满燕京的女战神于小英真实武功到底怎么样?
毕竟他们的家眷都在燕京呢,若不是有于小英这个校尉挡在前面,他们的家眷就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下场了。
他们并不会像那些将军一样自视甚高,觉得自己能打败于小英,他们只想看看这位女校尉和自己的将军比起来谁更厉害一些?
毕竟士兵们都是慕强的,在战场上,若是能跟着一位厉害的将军,存活率都会高一些呢。
所以他们并没有预设自己的倾向性,无论是于小英赢了,还是之前带领他们打仗的那些男性将军、校尉们赢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的。
比武的过程也很朴实无华,就是一个打。
于小英只有一个,而想挑战她的人有很多,所以不得不进行车轮战。
燕王殿下也没有别的办法,但这样对于于小英来说定然是极不公平的。
所以,燕王殿下便给了于小英一个特权,在她觉得在打斗过程中打不赢某个人的时候,可以以力竭的名义暂停,休息够了之后再继续开打。
于小英对此自然是欣然领命,她虽然力大,但也不敢托大,在不知道这些人的武功水平之时,还是稳扎稳打比较好。
挑战顺序是燕王爷定的,以在军中的职位从小到大来排,毕竟默认,越厉害的人官越大。
先让于小英把这些小鱼小虾打服帖了,也好提升她在底层的威望。
因为是比试,所以不骑战马、不用兵器,均是比试拳脚。
于小英和底层那些士兵打起来的时候,基本上一拳一个,没有任何士兵是她的一合之敌。
转眼间,便打败了几十个想要挑战她的士兵,使得校场上哀嚎声一片。
那些将军们也正视起她来,因为他们自己也做不到于小英那样。
打完所有士兵之后,也不过仅仅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燕王殿下问于小英是否需要休息。
于小英拒绝了,这点强度对于她来说只是热身而已,完全不影响她的状态,你就没有必要休息。
之后,于小英面对的就是校尉级别的选手了,这些对手比之前的士兵强一些,但大部分都没有达到周安博校尉的水平。
对于小英来说,之前她和周安博过招,是收着自己的力气的,因为她主要想和周安博大叔学学招式,目的不是要快速打败他。
在之前他俩的过招过程当中,周安博能坚持两三百回合,但在那之后,周安博力气也跟不上,耐力也跟不上,只能选择自己主动认输。
否则的话,于小英可以一直和他打下去,受罪的还是他。
但是在这一次的校场比试过程当中,于小英是以快速赢过敌人为目的的,所以她在下手的时候没有收着力度。
那些不抗打的校尉们,还不等出个什么花哨的招式,就直接被于小英的拳力撞飞了,与那些士兵们没有太大的区别,算是校尉中的“水货”了。
打飞了五六个这样的“水货”校尉之后,于小英终于迎来了耐打的选手。
这些校尉们是从千军万马当中拼杀出来的,浑身像铁塔一般,非常有力气,能扛得住她的拳力。
于是,他们之间便开始正常的过招了。
这些人当中,弱的能在于小英手底下过个几十招,强的人勉强能过一百多招。
便是其中最强的那个,在于小英手下也撑不过两百招。
此时,周安博在场边吸了口冷气,回想起之前他和这位校尉比武的经过,他是打不过这个校尉的。
可现在人家在于小英手下根本过不到两百招,哪像自己,每次和余小英对答都是两、三百招。
当时还觉得于小英已经拼尽全力了,现在看来,每次比试的时候,于小英还是放水了,颇给自己留了一些颜面啊。
于小英战胜了所有校尉之后,便要开始和那些将军对打了。
正在此时,燕王殿下却宣布了,今日比武,于小英力战群雄,已经很累了,先到此为止,休息一下午,明天继续再比。
于小英心中有些疑惑,但作为一个军人,她也立即领命,坚决服从燕王殿下的命令。
祖洪才一直都在观看于小英比武,此时见得自家媳妇终于可以休息了,自然兴高采烈。
二人说说笑笑的回家了。
关起门来以后,于小英悄悄问祖洪才:“才哥儿,我明明还不累,也没有力竭,怎么燕王殿下就不让我继续打了?
之前打完那些士兵的时候,他还问过我能不能再继续打?可这次打完那些校尉之后,怎的燕王殿下问也不问,便直接决定了?”
祖洪才笑眯眯地说道:“两种可能,一种是燕王爷和将军们信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60-70(第2/12页)
满满,觉得之后一定有将军会把你打倒,怕你到时候说你力竭,还要再打一场,就直接堵死了你的这条路。
第二种便是剩下的将军们自认打不过那个最强的校尉,他们见校尉失败以后变慌了,嗐怕自己打不过你,丢了面子,就先让你休息一下。
等明天再开打的时候,说不定好些现在报了名的将军就不会再出现了。
理由也是现成的,什么旧伤复发呀,什么燕王爷派给了秘密任务,时间不凑巧了。
只要想得到,理由多的是。”
于小英笑着问祖洪才:“才哥儿,可真狎促。你说哪种可能性大?”
祖洪才不回答,只说到:“明日到校场上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第62章 再胜两场赢了这一场,于小英一个将军……
第六十二章再胜两场
(赢了这一场,于小英一个将军的位置稳稳的到手了)
转眼便到了第二天,于小英发现,来校场的将军确实比昨天少了。
这么说,应当是祖洪才所猜测的第二种可能了。
于小英和祖洪才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看来,昨天在校场上于小英打服了很多人,也让另外的一些人不再嘴犟了。
也是,如果体体面面的退出,不与于小英打过,那么还勉强可以安慰自己一句——我与那于小英又没交过手,没交过手便不算输。
总好过今天在校场上被她打得找不到北,把自己的脸皮按在地上吧?
但也有一点,好多觉得自认为实力不如的将军退出了之后,剩下的这些对手都是实打实的硬骨头,没有一个是好对付的。
祖洪才看了一眼,肖场上只剩下三位将军了。
一位唤作谢寻文,看着斯斯文文的,却是一员猛将。他乃武将世家出身,从小便苦练武功,惯使一把长枪。
从十六岁起,他便跟着家人征战沙场,跟随燕王爷北击外族。现在二十五岁,已经是位将军了。
此番“清君侧”的战役之中,他也屡建功劳,一直与燕王爷打到了南京城,做了好几次“先登”,第一个人攻上多座城的城头,立下了不世功了。
他白马、白甲、银枪,长得又俊美,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小姑娘。
第二个将军名叫韩天涯,长得又高又胖,又黑又结实,像个大铁塔一般。
他乃穷苦出身,小小年纪便加入军营谋生,跟随着燕王爷打了好多次仗,也是天生神力,挥舞一对大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现在他三十三岁,正处于身体最旺盛的时候。
第三位将军则是张兆兴,他今年已经四十出头了,是一位剑术大师,文韬武略,不仅功夫好,脑子也转得快,熟读兵书,打仗会用脑子,是位帅才。
虽然他的身体机能已经有点儿开始下滑,但他的剑术却因为时间的积累而变得炉火纯青,是个劲敌。
他们三个是燕王军中公认的三名最厉害的先锋将军。
燕王殿下也不藏着掖着,给其他将军留了面子,直接对大家说道:“校场比武虽然是大事,但也比不过南京城的防务,以及登基大典的安全保障。
所以我对其他将军另有任用,他们今日便不再参加校场比武了。
谢寻文、韩天涯、张兆兴三位将军是我们军中最厉害的三位先锋官,排名不分先后,就由他们三位与于小英校尉各自打一场。
只要于小英校尉能战胜他们三个当中任意一人,便能结合之前的军功,被封为将军。”
众人对于燕王的安排自然不会有任何的疑问,于是,比试便开始了。
第一个上场和于小英比试的人是谢寻文,为了怕伤到彼此,他和于小英都不骑战马、不带兵器,只比划拳脚。
于小英不敢轻敌,也不敢放水。因为她知道,燕王爷其实是很吝啬给予她们这些女子一个将军的名额的,女子护卫队的人员最高职务也只到校尉。
现在燕王殿下这么说,算是给了一个突破口,给了她一个机会,也很有可能是唯一的机会,所以于小英怎么可能会放弃呢?
对面的谢寻文自然也不可能放弃,不可能放水,他也非常的想赢得这场比赛。
于是,两个人斗得拳拳到肉,激烈异常,简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最后,还是于小英更胜一筹,两人在打了五百回合之后,谢寻文被于小英再一次打倒,然后没有力气爬起来了。
于小英也累得不轻,燕王殿下很开心,直接宣布于小英可以休息一天,第二天再与韩天涯将军比试。
韩天涯将军也爽快的同意了,他也不想自己以逸待劳、胜之不武。
回家以后,祖洪才寻了侍女帮于小英在身上擦了好些金创药和药酒。
之前一天于小英基本没怎么受伤,自己随便擦了点药酒就过了。但今天她可伤得不轻。
祖洪才在那里很心疼,于小英却在那里很兴奋,她激动的拉着祖洪才的手,说道:“才哥儿,我打败一个将军了,我那个将军的位置已经板上钉钉了。”
祖洪才笑着点头,对她说到:“小英,你是最棒的。既然已经有了保底,明天和后天比试的时候,是不是就不用那么拼命了?还是要多顾惜一下自己的身体啊。”
于小英却坚决的摇摇头,说到:“不,才哥儿,我要竭尽全力,努力去赢,或许我这辈子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可以堂堂正正与这些将军在校场上打一仗了,我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
祖洪才叹了口气,虽然很心疼,但还是理解于小英的选择。
他能做的,也只有到药店去寻找一些更好的药酒和金创药,以及给于小英多炖点补品吃吃这两样了。
第二天转眼便到来了,于小英今天迎战的是铁塔一般的大个子将军韩天涯。
经过这么多天的比试,于小英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韩天涯自然也不会轻敌。
他与于小英的比试之中招式没有那么花哨,更像是纯粹力量之间的比拼。
并不像之前于小英与谢寻文的比试那么你来我往,而是几乎就僵持在那,看谁的力气更大,谁能把谁掰倒。
这样的比试,对于于小英来说,是更加轻松愉悦的比试。她本来就强在力量,而不在招式。
而在力量比拼这一块上,她还从来没有怕过谁。
不久之后,于小英便轻松愉悦的赢了韩天涯,甚至比昨天和谢寻文的对打要更加轻松,身上所受的伤也更少一些。
一场比试过后,于小英看向了张兆兴,不知道燕王爷会不会让她再休息一天,还是会允许她今天就直接向张兆兴挑战。
不出所料,燕王殿下今日里还是允许于小英休息一日,明天再战。
但是,于小英有些敏锐的察觉,自己在今日里赢了韩天涯将军之后,燕文殿下似乎已经没有昨日里那么兴高采烈了。
回到家中之后,于小英对自己的丈夫祖洪才问出了这个问题,祖洪才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60-70(第3/12页)
吟了一会儿,对她说道:“小英,你的直觉很敏锐,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之前你能赢过很多士兵和校尉,哪怕赢过了年轻的谢寻文将军,我看燕王殿下都是高兴的。
但今日你赢过了韩天涯将军之后,我看燕王爷殿下脸上有些惊愕之色,他恐怕是没料到你还能赢今天这一场。
看来燕王殿下希望你赢几场,但又不希望你赢下所有人。
明天就是最后一场比试了,若是你还赢了张兆兴将军,那就说明你打败了所有男子,恐怕那时候,真的会让燕王殿下不喜。”
于小英纠结的皱眉,说道:“才哥儿,那你说我明天要不要故意输掉?”
祖洪才点了点头,说道:“也好,明日里张兆兴将军的实力不弱,招式应该也很强。
你可以稍微放水一点,也不要太过分,至少要与昨天和谢寻文将军打的那场一样,怎么着都得大战个五百回合以上,才能认输。
要不然,岂不是显得张兆兴将军比起谢寻文将军要厉害更多,平白引起他们之间的争执。”
于小英点了点头,祖洪才这么一说,她便心中有数了。
可是她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甘心,说道:“才哥儿,可是这次机会这么好,我真是不甘心输啊。”
祖洪才安慰她道:“小英,韬光养晦是必要的,何况,你连战这么多场,张兆兴将军也算是以逸待劳、胜之不武。
再说了,你现在才十八岁,还未到身体机能的顶峰,学武不久,招式也不算太纯熟,输了没有什么丢人的。
日后等到时间成熟,你立马就可以打败他。”
第63章 离他远点祖洪才觉得谢寻文不是什么好……
第六十三章离他远点
(祖洪才觉得谢寻文不是什么好人,让于小英离他远点儿)
一夜的时间转瞬即逝,于小英和张兆兴将军站在校场上,燕王殿下严肃的看着他们两个,其他将军和士兵们也心情激动的往校场里看。
张兆兴将军在军队里有很多簇拥,很得人心,所以希望他赢的人不少。
于小英作为一个平民女子,能以自己的实力在这几天的校场上打败这么多人,并未自己赢得了将军的头衔,也是大家敬仰的对象,所以他们两个人的支持者都很多。
二人在校场上严阵以待,号令一响之后,二人飞速往前跑进,缠斗在一处,打得顿时校场上飞沙走石、天地变色。
于小英本想放点水,让一让张兆兴将军,别让自己被燕王爷忌惮。
可真打起来之后,她才发现自己昨晚托大了,张兆兴将军的实力很强,她根本不用放水。
张兆兴将军本身的资质很强,这么多年来,又将剑法和拳法融会得炉火纯青,技巧方面也比于小英厉害很多。
虽然说“拳怕少壮”,于小英年轻、力气大,确实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张兆兴四十多岁,也正在当打之年,身体机能还没下滑。
于是,在这场比试当中,二人都全力以赴,并没有谦让的余地。
祖洪才不知道情况出现了变化,还以为于小英是按照昨日夜间二人的规划,放了一点水呢。
所以,祖洪才他在观战的时候一点儿都不紧张,眼看得于小英与那张兆兴将军打到了五百多回合,竟然还未停手。
祖洪才心中暗自赞叹,自家媳妇儿演技太好了,自己真是一点儿都没看出来。
殊不知,于小英这边脑子里完全没想别的,更别提用“演技”来分心之类的,她全力求胜,最终却还是在打了七百招之后遗憾败北了。
谢寻文将军在一旁观看的时候,心中也是悬着,他忽然发现,自己对这个打败了他的于小英校尉有种别样的感觉。
这么多年来,他的爹娘为他的婚事操碎了心,让他相看了多少大家闺秀,他没一个满意的,一直拖到了现在的二十多岁还没成婚。
这个年龄在当今来说算是很大了,好多与他同岁的人,不但娶了妻,早就已经抱了子了,有些还不止一个孩子。
可他是家中幼子,从小沉醉武功,一直住在军营里,又是家中最成气的一个孩子,他自己的婚事,只要他自己不点头,他的家人不敢强压。
此时看着比试的时候,谢寻文觉得,按道理来说,他应当希望张兆兴将军能取得胜利,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于小英校尉败北了,他心中竟然有种痛苦的滋味。
还没等他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的脚却不由自主的往于小英校尉那边走过去。
比武终于结束了。祖洪才看到自己的妻子于小英有些力竭,赶紧冲过去扶着她。
燕王殿下很开心,站起来大声的赞扬了张兆兴将军,也赞扬了于小英。
同时也承诺会给于小英封个将军,只待三日之后的登基大典结束,便会对将士们好好奖励一番。
燕王殿下的许诺,引得校场上的将士们轰然叫好。
谢寻文将军和张兆兴将军却走到了于小英和祖洪才身边,一看就是有话要说。
张兆兴看了一眼谢寻文,觉得他的脸色很奇怪,不知道想说什么,但他也没有耽误,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
“于校尉,我觉得你很厉害,是个可造之材。
我的剑术还算不错,不敢妄称天下第一,但前几名确是有把握的。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找一个弟子,将我的一生所学传授给她,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人。
今天,我忽然觉得你是那个适合的人。
于小英校尉,老天爷待你不薄,你的身体条件其实比我还要更好,更有天赋。
我今天能赢,只胜在技术。
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徒弟,和我学习剑术?”
于小英和祖洪才被这个消息震懵了,二人相视一眼,于小英说到:“张将军,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我之前拜了一个师傅,她待我恩重如山,是否能再与您学剑法,我得问问她的意见。”
谢寻文看着一旁祖洪才站得离于小英很近,甚至还出手搀扶她,不满意地问到:“喂喂,你是什么人?干嘛站得离于校尉这么近?”
祖洪才一愣,心中立马就明白过来谢寻文将军这怕是看上于小英了。
于是立即赶紧宣誓主权,说道:“见过谢将军,我乃祖洪才,是于小英校尉的丈夫,我们二人已经拜过天地了。”
谢寻文将军闻言之后,简直如遭雷劈。
于小英和张兆兴二人在一旁旁观了谢寻文和祖洪才的一问一答,都有些摸头不着脑,不知道这两个人在打些什么哑谜。
但是因为于小英和张兆兴将军二人都力竭,今日这场比武耗尽了他们二人的力气,所以他们也没心思猜,纷纷告辞回家了。
谢寻文将军看着于小英和祖洪才二人相携而去,胸中一团无名火,却因为二人夫妻的身份不知道该往哪儿发。
周安博此时也围了过来,刚才张兆兴将军的话他也听到了,但因为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60-70(第4/12页)
小英是自己妻子苗谷香的徒弟,他不好替妻子开口,说些什么。
但是以周安博对自己妻子的了解,他认为自己的妻子大概率是会同意于小英另外一个师傅张兆兴学艺的,毕竟机会难得,而且张兆兴将军的剑*法真是当之无愧的好。
祖洪才因为一直以为于小英是假装失败的,所以一路上他都没有太在意于小英有点失落的表情,只以为她全是装的。
直到二人回到家中以后,祖洪才终于松了口气,夸于小英演得好,于小英才有些无奈的噗嗤一笑,告诉祖洪才,她今天并不是演的,而是真的技不如人。
但是被祖洪才这么一打岔,于小英也不再有那种失落的心情了。
是啊,两人本着商量过,今天这场是要输的,如今只不过是确实输了而已,真输假输也没什么要紧的。
毕竟在外人眼里,自己一定是输的。
于小英把心思都放在张兆兴的话上,一门心思想着,自己要不要提升一下武功,要不要去拜张兆兴将军做师傅,之后回到燕京城里,要怎么和苗谷香师傅说这件事。
她还盼着祖洪才给她出主意呢。
没想到,祖洪才此时开口却是说道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小英,我看那个谢寻文将军人品不怎么行,好像对你有意思,对我也有敌意。
今日听得我俩是夫妻之后,反应竟然那么大,肯定有好多不好的心思。
日后你若是遇到他,记得小心一点,离远一点,千万别着了他的道。”
于小英闻言只觉得满头黑线,笃定的说道:“才哥儿,今日你和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管他有什么心思,只要他还在乎点脸面,就定然不会对我有什么想法的。”
于小英见祖洪才还有些欲言又止,于是赶忙补充道:“你放心,日后我再遇到他,只要不是公事,我立即调头就走,绝不与他牵扯过深,这样行吗?”
祖洪才闻言之后才放下心来,才有心思于于小英商议关于要不要向张兆兴将军拜师的事情。
祖洪才说道:“小英,如果你真的是输了,那我觉得你应当去拜师。
多拜个师父没什么大碍。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有启蒙恩、之后考证秀才、举人、进士,又有座师。
你看我都几个师傅了?不都和大家都处得很好吗?”
第64章 燕王登基燕王名正言顺的坐上皇帝的宝……
第六十四章燕王登基
(燕王名正言顺的坐上皇帝的宝座了)
于小英有些疑惑:“不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吗?我之前已经拜了苗谷香师傅,还是正式拜师的那种。
若是现在再与张兆兴将军学习剑术,岂不是判出师门,要受千夫所指?”
祖洪才挠了挠头,他前世和今生都没关注过武将拜师这个问题,对这方面也不是很了解,不敢直接用学文的思路去推论学武功的人。
于是,祖洪才只好对于小英说道:“不怕,小英,来日方长,我们应该很快就会回到燕京城了,到时候问问苗师傅不就行了。”
于小英信服的点点头,并没有纠结祖洪才又再次提出这个谁都没有提过的回燕京城这件事。
转眼间,便到了燕王爷正式登基的时候了。
为什么之前隔了那么久?除了等徐王妃和世子等人从燕京城过来之外,主要还要等时间再往后推迟一些。
因为燕王怕别人说自己得位不正,便在赶走了南京城的新皇之后,将新皇拟定的这个年号废除了,重新用起了自己父亲先皇在世时候的年号。
到现在,时间过了很久,改年号的消息估计已经传遍全国了,燕王殿下才准备自己的登基大典。
寓意便是——这个皇位是从我父亲那里传给我的,而不是我从大侄子手里抢过来的,我父亲本来就该把皇位传给我。
在登基典礼的当天,燕王爷登基称帝了,册封了自己的正妃徐氏为徐皇后,册封了自己的长子,也就是以前的燕王世子为太子。
从此以后,大家都有了新的称呼。
而燕王登基之后,一是大赦天下,让百姓们都感受到自己的皇恩浩荡。
二来便是重赏功臣,让跟着自己的人加官进爵,或者得到金银财宝,总之不亏待大家。
于小英得封了一个杂号将军,算是将军之中地位最低的,但她还是非常高兴,毕竟跨过了校尉与将军之间那道鸿沟,日后便有了无限的可能。
:
现在她还年轻,日后机会多多,充满着希望。
祖洪才出了些计谋,有些功勋。也参与了守城,更新功勋不少。
最可惜的是,他乃一介白身,燕王和徐皇后不好过多赏赐,只能赏了他一些金银。
不过,二人心中倒是记着他的功劳,准备在日后好好的赏赐他一番。
周安博校尉此番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得以册封了一个杂号将军,算是与于小英平级。
可惜的是,他的岳父苗家骏虽然也跟着燕王殿下打天下,但所获的功劳还不足以升为将军,只是在校尉的范围内提升了一些级别和待遇,被赏赐了一些金银珠宝。
文臣方面,当年跟着一起协守燕京城的大臣们都得了一定的封赏。但赏赐并不算多,毕竟他们不像武将一样,在沙场上拼死拼活,立下汗马功劳。
之前朝廷和燕王军队武将这边的问题很好解决。
大家都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以前朝廷的武将和士兵,顽固的那些,早已被斩杀,或者是沦为阶下囚。
燕王只会重用和封赏自己以前的武将,不可能将刀握在别人手中,也不会太过信任那些曾经为他大侄儿效过力的武将。
不过文臣这边,有着更加激烈的斗争,那就是要在朝堂之上争个位置。
文臣这边与燕王很少有生死之仇,他们当时滑跪的速度比较快,再加上有不少亲戚都在燕王麾下效力,燕王也不至于给他们定个罪下狱。
对于这部分人,燕王在登基后还是准备要继续留用的,毕竟国家那么大,没有那么多治理的人可不行。
但是,他们好多占据了高位,若是燕王不做一个好的平衡,之前跟他在燕地效命的那些心腹便提不起来。
虽然要任用以前留下来的官员,但燕王心中还是相信那些从燕地就跟着自己一起来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官之首丞相的位置。
大侄子跑了之后,黄丞相却是躲在家中,后来投诚了。而燕王自然是更加信任他自己在燕地任命的孔承宇丞相。
在燕王心中,最好的方案自然是把原来的黄丞相踢走,让他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去。然后换上自己信任的孔承宇丞相,组个自己喜欢的文官班子。
可是这样一来,就会寒了那些投降过来的文臣的心,若是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让他们再怀念起自己的大侄子,再造自己的反可怎么办?
自己那个大侄子跑的不见踪影,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始终是自己的一个心腹大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妻能扛鼎(科举)》 60-70(第5/12页)
因此,燕王登基后便一直头痛,那怎么样才能平衡原来的朝臣和现在的心腹,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啊。
徐皇后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还是先安抚黄丞相为主,虽然要把他踢掉,但也要有个过程,要拿到他的错处,才好动手。
不然,以黄丞相的学识和威望,必然会招致天下人的反弹。
至于自家心腹,那自然要好好的安抚一番,画个大饼,再赏赐这些财物、良田,务必让他也高高兴兴的,不至于觉得委屈。
皇上和徐皇后二人商量之后,花了一两个月才把这些东西理清楚。
之后便是开恩科了,皇上迫切的要选拔自己得用的新人,最好抛出一切自己大侄子的印记。
祖洪才他们这些太学生正好能赶上这次的恩科,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一番了。
王长风山长极度紧张,生怕自己带来的这些太学生考不好,堕了自己的威风,让他在与南京太学山长的比拼之中占了下风。
至于他最看好的两个苗子,那便是祖洪才和苏木栖了。
他真恨不得天天守着这两个宝贝苗子,让他们二人取得好成绩。
这样的话,若是别人考不好,他也无所谓,是别人资质不行,反正他是教出了这两个优秀学生的,都是一样的教法,别人若厉害,自该也像这两个学生一般成绩优异。
所以,不是他的问题,而是那些学生不行,凭他的能力,完全能有资格做皇帝的太学山长。
就在这样紧张的气氛当中,燕王登基成皇帝之后的第一届恩科考试便开始了。
因为此次恩科开得时间特别急,所以参加的人比较少,基本上只是南京周边的学子知道消息,以及从燕地带来的那些太学生能参加。
而对于没有接到消息的其他举人来说,便会遗憾地错过此次考试。
祖洪才和苏木栖就是两个能参加此次恩科的幸运儿,他们带着考篮和自己的名帖,精神抖擞的到国子监那里去参加考试了。
第65章 恩科开考祖洪才等人参加了恩科考试……
第六十五章恩科开考
(祖洪才等人参加了恩科考试)
祖洪才和苏木栖二人虽然已经是举人了,但还是被严格的搜身,所提着的考篮也被拆的一塌糊涂。
在经历过了重重的检查之后,二人才拿着名帖进入了国子监的考房。
没有办法,自古以来科举都是一条鱼跃龙门的通天大路,好多人自己才学不够,又想考中,就不得不走这些道路。
即便是在搜查的如此严格的情况下,每年都还会抓出来不少舞弊的人,舞弊的方式简直让人叹为观止、闻所未闻。
若是不严格限制,还不知道这个考试会乌烟瘴气到如何的程度?
这些都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所以,即便搜身再难挨,再伤颜面,祖洪才和苏木栖二人也只得服从规定,乖乖的被搜身。
进入考房之后,祖洪才和苏木栖便被分到不同的考房,见不到彼此了。
这个考场很大,虽然因为参与人少的原因没有坐满,但也能看得出来参考的人数绝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