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43章(2 / 2)
魏芙宜展开信纸,沈徵彦的字迹映入眼帘:
“芙宜,我已命人将绣坊独立之事呈报皇上,并言明绣坊事务皆由你一人负责,与沈家无关。皇上虽未明言,但我察觉他已有动摇之意。你务必坚持,我已命人暗中收集证据,必为你洗清冤屈。勿忧,我与你同在。”
信末,他落款:“徵彦。”
魏芙宜看着信纸良久,终是轻轻一笑,将信折好,放入怀中。
她低声呢喃:“徵彦,我知道你不会让我独自承受这一切。”
窗外,风雪未止,天地间仿佛只剩她一人孤身立于风中。
但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她紧了紧身上的斗篷,目光坚定,心中却愈发清明。
她不愿再做那个被命运摆布的女子,她要亲手掌控自己的人生。
无论前方是风是雨,她都将坦然面对。
风雪中,绣坊的灯火依旧明亮,映照着她的身影,坚定而孤傲。
风雪未止,大理寺的审讯亦未停歇。魏芙宜被拘于囚室已有七日,虽未受刑,但每日皆有差役提她上堂问话,问的仍是绣坊与北疆往来之事。她始终神色自若,应对如常,账目清晰,文书完备,审案之人亦挑不出半点破绽。
然而,她心中清楚,此案已非寻常查案,而是朝堂之上的一场较量。皇帝虽未明言,但此举显然意在试探,试探沈徵彦,试探沈家,亦试探她魏芙宜。
她坐在囚室之中,手中仍握着那枚玉佩,指尖摩挲着玉佩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沈徵彦的气息。她知道,他不会坐视不理,也不会让她独自承受这一切。
果然,数日后,一封密信悄然送入囚室。
魏芙宜展开信纸,沈徵彦的字迹映入眼帘:
“芙宜,我已命人将绣坊独立之事呈报皇上,并言明绣坊事务皆由你一人负责,与沈家无关。皇上虽未明言,但我察觉他已有动摇之意。你务必坚持,我已命人暗中收集证据,必为你洗清冤屈。勿忧,我与你同在。”
信末,他落款:“徵彦。”
魏芙宜看着信纸良久,终是轻轻一笑,将信折好,放入怀中。
她低声呢喃:“徵彦,我知道你不会让我独自承受这一切。”
窗外,风雪未止,天地间仿佛只剩她一人孤身立于风中。
但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她紧了紧身上的斗篷,目光坚定,心中却愈发清明。
她不愿再做那个被命运摆布的女子,她要亲手掌控自己的人生。
无论前方是风是雨,她都将坦然面对。
风雪中,绣坊的灯火依旧明亮,映照着她的身影,坚定而孤傲。
---
与此同时,京中沈府亦未闲着。
沈徵彦虽远在北疆,但早在京城布下暗线,与朝中旧部保持联系。他深知,魏芙宜一案背后,牵涉的不仅是绣坊,更是沈家在朝中的地位与未来。
他派往京城的心腹,正是沈府旧仆沈安。此人忠心耿耿,曾在沈徵彦年少时便随侍左右,如今已是他在京中最重要的眼线。
沈安接到密令后,连夜赶往兵部尚书府,求见兵部尚书李崇。
李崇与沈徵彦私交甚笃,亦是朝中少数仍愿为沈家说话之人。他听闻沈安来意,沉吟片刻,终是点头:“你家大人放心,我会在朝中替魏夫人说话,若皇上问起绣坊之事,我自有应对。”
沈安拱手道:“多谢大人。”
李崇叹息一声:“魏夫人聪慧坚韧,沈大人娶得如此贤妻,实乃福分。你回去告诉沈大人,让他安心,我会尽力护魏夫人周全。”
沈安郑重行礼,辞别而去。
与此同时,沈徵彦亦命人将绣坊的原始账册副本送往京中,交予沈安,再由他呈送大理寺,作为魏芙宜的自证之物。
这些账册,皆是绣坊与北疆军需司往来的详细记录,由沈徵彦亲自审核,每一笔皆有据可依,无一字虚言。
沈安将账册送至大理寺,赵衡亲自接下,翻阅片刻,神色微动。
他低声对沈安道:“你家大人果然早有准备,这些账册,若呈于御前,或可扭转局势。”
沈安点头:“请大人务必呈交皇上。”
赵衡郑重应下。
他知道,此案已非单纯的查抄谋反案,而是朝堂之上的一场博弈。沈徵彦虽远在北疆,却早已布局,而魏芙宜,亦非任人宰割之人。
他望着手中的账册,心中已有决断。
---
数日后,大理寺再次开庭审理绣坊一案。
这一次,赵衡亲自呈上账册副本,并请皇帝御览。
皇帝翻阅账册,眉头微蹙,目光沉沉。
片刻后,他缓缓合上账册,目光落在魏芙宜身上,沉声道:“魏芙宜,你可有话说?”
魏芙宜上前一步,神色自若,语气坚定:“绣坊乃朝廷指定绣坊,所有绣品皆由北疆军需司下达,往来皆有文书可查,账目亦无任何虚妄之笔。若皇上疑我与北疆私通,还请拿出证据,否则,臣妇愿以命证清白。”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皇帝目光微闪,未言。
片刻后,他缓缓道:“此案尚需进一步查证,魏芙宜暂押大理寺,待证据齐全,再行审理。”
魏芙宜被押回囚室,但她知道,皇帝已动摇。
她坐在榻上,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却愈发清明。
她低声呢喃:“徵彦,我知道你不会让我独自承受这一切。”
窗外,风雪未止,天地间仿佛只剩她一人孤身立于风中。
但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她紧了紧身上的斗篷,目光坚定,心中却愈发清明。
她不愿再做那个被命运摆布的女子,她要亲手掌控自己的人生。
无论前方是风是雨,她都将坦然面对。
风雪中,绣坊的灯火依旧明亮,映照着她的身影,坚定而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