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140-150

140-15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生所爱 继承凶宅后gb 落难小少爷今日回心转意了吗? 我路过全娱乐圈瓜田 金枝 醉影成三人 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嫁给姐夫后 炮灰假少爷摆烂躺平后 权臣的在逃白月光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140-150(第1/30页)

第 141 章

两江总督衙门被烧的案子查了一个月, 在闰三月中旬有了结果。

期间,康熙帝派遣了钦差大臣赶赴江宁查案,几乎是一天之隔, 康熙帝收到了江宁织造曹寅的密奏,也就是说,钦差大臣还没有赶到江宁,康熙帝对总督衙门纵火案已经有了一个初始的眉目。

然后, 德亨就亲眼看到,康熙帝派遣去江宁的钦差班子一个个就跟废物点心一般,东一榔头西一棒追的查来查去总查不出个具体的眉目,糊弄的既视感实在强烈,让德亨大开眼界。

其实这纵火案以及河银方面的具体情况德亨并不了解,因为这属于“兹事体大”的类型,康熙帝与大臣具体议事的时候,他得到门外站立, 一些密奏等文件他也接触不到, 以及,在宫当差五天他就可以休息五天, 离宫之后,案件进程他就跟无从知晓了。

所以,一直等结案,德亨也就只得知了公布于众的结果。

首先,前两江总督阿山抄没家产,本人流放宁古塔, 妻儿入辛者库为奴。现两江总督邵穆布降三级留用, 命重新修建总督衙门。

其次, 河道总督张鹏翮降级留用, 想法子补足所查河银亏空。

有罚,自然有奖。

大学士阿灵阿加太子少保头衔,户部尚书徐潮迁吏部尚书,侍讲学士升礼部侍郎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命运,小人物亦有小人物的悲欢,却是不为上所知了。

钦差也为这场大火定了案。是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一念和尚等匪类烧的总督衙门,就是为了引起百姓官民恐慌。如今一念和尚及其同伙已经伏法,贼首已除,可以结案了。

如此不痛不痒,潦草完事,通朝上下,上至皇帝,下至部院记载开支的小吏,都竭尽全力的粉饰太平,有罚有赏,罚的大快人心,赏的有理有据,大家一团和气,真是太好了。

就连不依不挠的那个,都被皇上调去吏部了,看来,皇上也不欲追究嘛。

那就更好了。

所以,皆大欢喜。

如果德亨没有听到门内皇上和太子大吵一架的话,如果德亨真的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的话,那他也觉着是皆大欢喜的。

扬州贩卖私盐的和湖广铸造私钱的总是屡禁不绝,就好像远在地方的行商们也知道户部尚书调去了吏部一样,这贩卖私盐的和铸造私钱的,似乎一夜之间就猖狂起来了。

想着家里书房抽屉里那一袋子五十多枚私钱,德亨叹口气,人走政亡,不外如是。

虽然徐潮在户部的时候私钱也没禁了,但地方上处处受禁也是真的,如今这老虎离山,山里的猴子一下子就都蹦跶起来了。

德亨将今日皇帝批复的折本送去六部,今天是他当值的最后一天,送完折本,去到侍卫衙门签字画押,他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五天当值,五天休息,德亨觉着这班上的还是挺宽松的。

户部这边,满尚书希福纳忙的稀里哗啦的,见到德亨过来,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忙起身行礼。

德亨止住了他的礼,将他按坐在位子上,惊讶道:“怎么这么忙?”

希福纳叫苦连天:“老徐在的时候,都交给他就好,奴才就是个签字盖章画押的,这他一去了隔壁了,皇上又没简任新尚书来,这部里总不能群龙无首,乱了套了吧?这不,奴才就都担起来了,还别说,往常看老徐整日里溜溜达达的四处转悠,也没见他干什么,谁知一上手,事儿还真多。”

德亨将折子放他案头,笑着恭维道:“您不正是这一部之首?事儿都来找您裁决才是正常的。”

希福纳忙连连点头,不住道“是”“是”,又道:“可话又说回来了,老徐就跟这户部的定海神针似的,奴才来的头一天就想着,等奴才走了,他也未必能走,是以日常就全仰赖他,谁知道唉,谁知道,他竟是先一步比奴才走了呢。”

德亨忙纠正道:“是迁任,迁任吏部尚书,人没走,就在隔壁呢哈哈。”

这听你“走”来“走”去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徐潮驾鹤西归了呢。

希福纳也笑了,嗐声道:“您瞧我,给忙糊涂了,唉,多事之秋,还是要小心谨慎呢,干吧。”

又问德亨:“皇上可有吩咐?”

德亨:“没,就让送来,都在这里了,您点点。”

要是以前,希福纳定看都不看就说“定是没错的”,然后去请德亨品茗赏字画,这才是他这个满尚书的日常工作,现在嘛,徐潮走了,总督衙门的纵火案子才过,户部上下皮子都紧实着呢,他这个满尚书也得谨慎着些,一应都弄清楚了才行。

点过折子数量,又一一打开看了内容,见并无遗漏之处,才跟德亨做了交接。

希福纳请德亨喝茶,德亨以还要去隔壁吏部,婉拒了。

一说隔壁吏部,希福纳又是一阵唏嘘,将德亨送出户部大门,看着他进了一步之遥的吏部的大门,才转身回了自家衙门。

吏部这边,满尚书马尔汉和汉尚书徐潮都在,徐潮站在吏部衙门里并无违和感,毕竟他在隔壁干了好几年,一墙之隔的吏部并不陌生。

德亨先给徐潮贺喜,吏部可是六部之首,从户部迁到吏部,谁都不能说徐潮失宠了。

徐潮笑呵呵的,与德亨一同贺喜,贺他做了御前侍卫,成了皇帝的宠臣。

马尔汉人老成精,看出德亨和徐潮之间微妙的关系,趁着有部员来回禀事情,留下徐潮招呼德亨,自己忙去了。

看着马尔汉背影离开,德亨与徐潮道:“马尚书和希尚书性子还真不一样。”

同样是满尚书,马尔汉就是真的一部之首,事事过问,事事拿主意,事事裁决。而希福纳,就是个人形图章,以前徐潮在的时候,只要是徐潮点头的,他都没意见。

这样看来,徐潮在吏部,可不比在户部自在啊。

徐潮笑道:“人的脾性不一样,处事手段自是不一样的。”

德亨看他笑呵呵一副乐天知命的样子,不由凑到他耳边,好奇问道:“您就没有一点意难平?”

徐潮:“什么难平?老夫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又何来意难平?”

德亨惊讶了:“我之前看你心系天下心系朝廷的样子,还以为你离了户部,报复不得施展,会心下郁结难解呢。”

徐潮捋了捋胡须,问道:“那您知道,为何吏部会排头部,被称为六部之首吗?”

德亨:“因为吏部负责简拔、考核天下官员,为朝政首要之职,担负重责,是以又被称为天官。”

徐潮点头,又自嘲道:“凭老夫一人能成什么事儿,若是能为朝廷多选拔几位良才,老夫此生无憾矣。”

德亨:

好吧,老头子志向向来高远又坚定,倒是他想多了。

从吏部离开,德亨又去了礼部,礼部汉尚书李振裕打开折子看了一眼,对部员道:“皇上圈定了十公主的封号,是为‘敦恪’两字,公主宝印和金册该准备起来了”

德亨出了礼部的大门,看天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140-150(第2/30页)

还早,抬脚就去了礼部后面的太医院。

没见到赵香艾,他遇到了当阿浑。

当阿浑回京之后就补了钦天监的差事,钦天监算是个清水衙门,但当阿浑喜气洋洋的,整个人看着跟以前都不一样了。

要当阿浑自己说,他都马上奔四的人了,军队这口饭已经吃不动了,钦天监是清水衙门,但养老也足够了。

有多大本事端多大的碗,他就一普通旗人,足够了。

当阿浑替兄长当阿赖报喜:“我哥又娶了一房姨太太,前儿添了个闺女,喜的跟什么似的,真真是爱若珍宝了。后儿要摆宴,家里老太爷老太太太太都劝他去您府上磕头,好歹道个喜气,他非说寒碜了您,不肯去。

我也说了,您是个及其和气的阿哥,不在意这个的,又是邻居,有着老情儿在呢。

他说:就是因着是老邻居,才要更尊重一些,不能是个红的白的就去告诉您。若还是以前做邻居的时候,抬脚就到的事儿,两家都无需在意。如今您高门大户的,宰相门前七品官儿,怕进不了您的门儿就给挡回来了,他臊了脸不说,您知道了,更会徒惹您不快,倒不如不去,省了这许多的麻烦”

德亨听了这话就笑了,道:“他去老宅送帖子,定是能进去门的,都认识他,也没人会挡他。”

当阿浑赔笑道:“奴才也是这样跟他说的,他才松了口,但也只说是等进(内)城的时候当面找陶二老爷去说,要是专为这事儿再下个帖子,好像真当成个事儿一般,府上门房定会报给国公夫人知道,少不得要派人来赏赐、添礼,越发劳烦了,这本非他意”

德亨:“你现在说与我知道了,我这份礼少不得要随上了。”

当阿浑就嘿嘿的笑,道:“咱们不贪图您的赏赐,就是想跟您说说话儿,觉着亲热不是?”

德亨笑道:“以后日子长着呢,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的,定了正日子你让你哥派个人去我老宅上说一声,到时候陶二爹会带着我的随礼一起过去贺喜。”

当阿浑立即行了个千儿礼,躬身陪送,直到德亨的身影看不到了才回了钦天监衙门。

钦天监衙门里的吏员们早就等着他了,忙问他怎么跟德公爷认识的,看人家和颜悦色的,你们定是熟的云云。

当阿浑一一回复了,认为自己甫一来钦天监,算是扎下第一个脚印儿了。

【作者有话说】

下班给自己冲了一杯奶茶喝,发现玻璃吸管内部一层油腻腻的,就想用棉签捣着洗一洗,结果,那么厚的玻璃管,愣是让我给折断了我从来不知道我的手这么有劲儿折断的玻璃渣子,在左手食指上划了好深一道口子,那血流的,哗啦啦啦的,话说,除了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体检抽血,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没从自己身上见到过这么深的伤口留了这么多的血了。我很平静的一路滴血找出了医药箱,翻找出一瓶没有开封的碘伏消毒液,习惯性的一看生产日期,哈,已经过期三年了,要是过期一年我还敢用,但过期三年的,我是不敢用了,只好先用创可贴绑上伤口,再在美团下单,然后一边等快递小哥,一边更文,成功糊了一键盘的血。

好在是左手食指受伤,右手能正常使用,但非常影响码字手速和大脑的运转,左手食指的疼一阵一阵的朝脑子里钻,思绪掉了要费很长时间才能连上,沮丧

我还想着今天至少要完成正常6000字更新的,看来是不能了。刚才用新到的碘伏消毒液给又开始流血的手指头消了毒,重新贴上创可贴,不知道是不是失血过多,手指发凉,有些麻麻的,唉,好难过

今天欠大家3000字,等手指好些了,再给大家补上,至于加更,只能先欠着了。

抱歉哦,么么哒

第 142 章

进了午门右手边, 就是内阁,德亨去内阁公署交完差,画押后, 就离开了。

接下来他有五天的休息时间。

内阁官员们对德亨还算热情,将他送出了内阁小门。

内阁的老爷们,他们有的是科举考上来的翰林院学士,有的是通过八旗满考考上来的笔贴式, 大家都算是摇笔杆子的,性子上,也就都修炼的文雅些。

当脾气上,也都清高些,轻易不会和哪个王公贵族走的太近。

尤其是御前侍卫。

他们对德亨,属实算是客气友好了。

在协和门前,德亨和白晋、利圣学两个传教士走了个对面。

利圣学从头到脚一水儿的大清官员装扮,一身石青色官袍被他穿的笔挺阔气, 一头半长头发披散在肩上, 而不是和其他清朝男人一样,扎起来。

德亨在他头发上多看了一眼, 每次见面,德亨都觉着利圣学的头发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本初认识时一头褐色的半长发,如今已经变浅,在向灰白转变,说不定再过上十年八年的, 他会有一头圣诞老人那样银白色的头发。

见到利圣学, 德亨先打招呼:“老师, 日安。”

见到德亨, 利圣学也很高兴,他热情的跟德亨道日安,然后对白晋和德亨两人道:“你们应该都认识,不用我多做介绍了。”

白晋是个五十多岁毛发浓密的法国老头儿,相比于利圣学一头灰发披散在肩头,他的头发则是全部后梳,然后在脑后编成辫子,用红绳系上。

只从背面看,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位法国传教士。

德亨点头笑道:“白先生可与帝师媲美,大名鼎鼎,我自是听说过的。”

白晋来华已经三十年了,他是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选派的第一批六名来华耶稣会士之一,来京后,经过康熙帝的考察,他与张诚一起,接替了当时已至暮年的比利时教士南怀仁钦天监监正的职位,同时向康熙帝传授西方天文学和数学、几何学、哲学、人体解剖学等西方学科。

三十年前,康熙帝正值青壮年,是人一生中精力最丰盛头脑最灵活的年纪,可以说,康熙帝学习的西方学问基本上都是那个时候跟白晋和张诚学成的。

所以德亨客气的称他一声帝师。

德亨还知道,在康熙帝时,白晋和张诚用满文做了教案,后来他们将数学和几何学的满文讲稿整理成册,并翻译成了汉文,由康熙亲自审定作序,籍册而成了后世鼎鼎有名的《几何原本》和《数理精蕴》。

可惜,这两本书成书之后就被康熙帝束之高阁,除了皇子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被拿出来当教案之外,就不被外人所知了。

然后,皇子们除了胤禟之外,都对这个什么西洋数学不感兴趣。

德亨之所以知道的那么清楚,还被康熙允许去翻阅,是因为他能在康熙帝闲暇时,和他“切磋”解几何题玩儿。

没错,就跟弘晖的消遣爱好是研究金石古玩一样,康熙帝的消遣爱好之一就是解几何题。

德亨翻阅过这两本书册之后,深觉可惜。

他觉着,康熙帝完全可以在汉学之外专门开一门数学课,然后将之纳入科举考试,用西洋学去冲击汉学,扶植被大儒拒之门外的贫困学子或者八旗子弟去和汉儒们打擂台,动摇汉治根基,就不用担心那群儒生难以管理,防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140-150(第3/30页)

来防备去的了。

可惜,康熙帝防止八旗子弟被汉人同化,禁止学习汉学,自己却是被同化最严重的那个。他一面说着要保护满洲传统,打压并惧怕汉学,一面又不得不用汉学来治理国家,与此同时,还看不起外来的西洋学问。

自己拿汉学当瑰宝,又要防止满俗被同化,真是矛盾又可怜极了。

白晋与张诚各有所长,白晋被康熙帝委命为特使,回到法国向太阳王路易十四复命,然后从法国带来了更多的传教士来中国,利圣学就是这个时候跟随来到东土,至今差不多也有十年了。

张诚已于康熙四十年病逝在北京,据德亨所知,白晋已经是在京资历最老的西洋传教士了。

对了,康熙帝患疟疾时,金鸡纳霜就是两人献的,为此,康熙帝特地在皇城西安门内划拉了一块地方,建了一座耶稣教堂救世主堂。

在前些年,康熙帝又命白晋带领西洋传教士们用西洋方法测绘京城附近的地图,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这地图,画的怎么样了。

白晋自也是知道德亨的,利圣学不知道跟他吹过多少年了,说他有一位贵族小弟子,有多么聪明,多么喜欢西方学问。

白晋以前也远远的见到过德亨,但并未深入交谈过。

此时,就微笑道:“德公爷,日安。皇上并未赐我大学士之职,您称我为帝师,实在是太过恭维了。”

说的是汉语,非常正宗的北京话。

好吧,人家是个三十年的中国通,满清朝廷官职体制,他可能比德亨还了解。

利圣学先是恭喜道:“德亨,我听说你做了御前侍卫,你太厉害了,以后就是前程远大的大贵族了。”

德亨笑道:“你看我现在的年纪,其实也做不了什么事情,多亏你以前教过我数学和几何,这样我跟皇上聊天的时候,不至于无话可说。”

利圣学笑了起来,道:“能对你有帮助最好了,话说,我还没见过比你更聪明学习更快的东方贵族呢。”

白晋笑容也更大了些,道:“我那里有几何学的抄本,不过是拉丁文字的,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

德亨谦虚:“若是太过高深的话,我可能看不懂。”

白晋:“没关系,你可以来找我问,我就在耶稣教堂里。”

德亨笑眯眯:“那就先谢谢你了。”

白晋那里一定有很多欧洲原版书籍,他还真的挺感兴趣的。

利圣学看看白晋,再看看德亨,提醒道:“咱们快将地图交去内阁吧,早日交了,也能早日让皇上看到。”

德亨好奇问道:“是皇上要的京都地形图画好了吗?”

利圣学回道:“是,已经画好了,但还要皇上订正。”

德亨:“方便我一起看看吗?”

利圣学:“我没问题的,但不知道内阁的大人们会不会给你看。”

白晋就直接多了,他笑道:“你是御前侍卫,你当然可以一起看。”

利圣学:“好吧,如果你不赶时间的话,那就一起去内阁看吧。”

于是,德亨又入了内阁,和两位传教士一起找到今日当值的大学士张玉书和学士舒图,交上了京城堪舆图。

张玉书也很好奇这帮子西洋传教士画的舆图和汉家传统舆图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就和舒图一起打开了这幅堪舆图。

张玉书不懂西洋地图的画法,但看上去,确实比传统的堪舆图要精细多了。

见德亨在旁一个劲儿的看个不停,眼眸里有新奇,却是不见惊讶,就笑问道:“德公爷之前见过这种西洋堪舆图?”

德亨:“头一次见。”

张玉书:“听说德公爷精于算学,想来是对这种西洋画法甚为熟稔,不做稀奇了。”

德亨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十分实诚的说了一句:“精于算学跟会画堪舆图没有直接的关系,就跟识字却读不懂孔圣经典一样的道理。”

张玉书:“受教。”

德亨已经看过了,过了稀奇的瘾,就要告辞了。

白晋留下做交接,利圣学和他一起往外走。

德亨:“老师还有话要跟我说吗?”

利圣学面色少有的严肃,他道:“德亨,我知道你年纪虽小,但你的身份地位举足轻重,在大贵族间声望很高,我想以老师的名义,拜托你一件事。”

“如果你真的已经将我当做老师的话。”

德亨十分好奇,问道:“你先说说是什么事儿?”

能让一个传教士这样严肃拜托的,会是什么重要的事儿呢?

利圣学:“俄罗斯与清廷约定,每三年一次通关贸易,今年正是贸易之年。”

德亨点头:“自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分中俄东部边境以来,这个规定已经延续了二十年了,基本上隔两年一次贸易,从未中断过。”

利圣学:“我希望,你能减少、或者不与俄罗斯进行商业贸易。”

德亨挑眉:“为什么?这哪里是我能决定的?”

利圣学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俄罗斯沙皇信奉东正教,是邪说异端,我天主教与东正教势不两立。”

作为一个外国佬,您的成语,用的真挺不错的。

德亨深吸一口气,道:“老师,东方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我们能接受天主教,就能接受东正教,就跟中土道教、西土佛教、青藏喇嘛教、满洲萨满教一样,我们兼容并蓄,并不阻止百姓信奉哪一种教义。”

利圣学:“但是”

“如果您想将东土作为两教教义的战场的话,那可能不行。您应该是知道的,我们的皇帝对教皇那一套非常不感兴趣。”

其实是很恼火。

MD那什么狗屁罗马教皇,发布了一条什么“禁止□□/祭/祖祀孔”的禁约,还派了一个叫铎罗的来给康熙帝颁布这条禁令。

当然是被康熙帝给轰走了,还下令,“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的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须逐回。”

利玛窦自称“西儒”,他穿儒生的衣服,用筷子吃中国的饭菜,秉持儒家作风,说着流利的汉语,引用儒家经典,向中国的百姓们论证、诠释天主教教义。

从中国典籍中的“昊天玉皇上帝”引发出来的“上帝”这个词,被用来翻译为西方的至高神,就是从他开始的。

康熙帝把利玛窦对待中国文化礼仪的态度,称为“利玛窦规矩”。

康熙帝准许天主教在中国传播,是缘于他对先后来华的利玛窦、南怀仁、张诚、白晋这些传教士的认知,他们遵守中国的礼仪规矩,且在天文历法和医药科学方面做出了贡献,那他们的这个天主教,就跟西藏喇嘛教、佛教、满洲的萨满教一样的性质,都是传播福音,劝人向善。

那你传播就传播呗。

要是能让中国的老百姓信你们洋人的神,那也是你的本事。

如果你不介意中国的老百姓将关老爷、佛祖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140-150(第4/30页)

世音菩萨、萨满大神以及你们的耶稣神放在一起信的话。

像德亨这样,什么神都信,什么寺庙都进去拜一拜的中国人可不少。

罗马教皇那个什么教令,已经干涉到中国内政了,这个教皇,还当中国的皇帝是欧洲那些皇帝女王呢,信不信你这禁约在中国一说,中国的老百姓们把你们绑柴火堆上给烧了!

这不纯纯胡闹吗。

罗马教皇特使被康熙帝轰走这件事,就发生在康熙四十四年,利圣学当然是清楚的。

后来康熙帝还打算让白晋作为特使去跟罗马教皇说明中国的国情,结果那个铎罗冥顽不灵,根本听不懂人话,康熙帝干脆下令将白晋召回,无视了那个罗马教皇。

虽然只当教皇是在放屁,但也确实是被臭着了,感官能好才怪。

利圣学对德亨的拒绝有些失望,他道:“只是帮老师一个忙也不行吗,据我所知,中国根本不缺与俄这一单贸易。”

德亨笑道:“老师,我只是做一些小生意,与俄罗斯做边贸生意的,主要是商人。”

利圣学:“但我知道,你和沈氏大商人交好,他们主要就是做边贸生意的,此次和俄罗斯做贸易,他们肯定是大宗,你可以命令沈家不跟俄罗斯人做生意。”

德亨:“不跟俄罗斯人做生意,就能给东正教以打击?”

利圣学笑了一下,道:“德亨,你可能不知道,俄罗斯的皇帝彼得,正在与瑞典打仗,是为了争夺一处海港,已经打了八年了。德亨,你这样聪明,你应该能想到,八年战争,俄罗斯的财政会有多么大的负担。”

德亨猜测道:“那么说,俄罗斯的宗教、就是那个东正教,肯定是可以左右他们朝政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赶上来的白晋解释道:“实际上,索菲亚公主夺位失败后,年轻的彼得沙皇虽然胜出,但他并未亲政,而是由大主教若阿辛和大贵族波雅尔杜马辅政,就跟康熙初年的四大辅政大臣一样。”

原来如此,就跟清廷的党争一样,东正教廷和大贵族分庭抗礼,势均力敌啊。

如果中国这边因为天主教拒绝和俄罗斯做生意,那大贵族集团就可以打压东正教了,呵

德亨笑道:“你们的消息真是灵通,连俄罗斯的内政你们都知道。”

白晋面色如常,声音也如常,不见得意,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从来没有小看过我们的敌人。”

德亨:“但东正教并没有来中国传播他们的福音,你们完全可以无视他们。”

白晋:“天下天主教徒,理应守望相助。”

好吧,看来是你们日子过的太好了,以至于想支援同好去了。

但是:“我怎么听说,彼得皇帝,并不是个软弱的君主,他会乖乖的受你们说的那两个势力的摆布?”

白晋和利圣学暗中对视一眼,都有些惊疑不定起来,德亨似乎,是知道些什么。

但没道理啊,中国人是有多么傲慢自大,有多么目中无“人”,他们这些年可是看的清楚。

中国太富饶了,不管是大河还是高山,雪原还是沙漠,大海还是湖泊,他们都有。他们只会将自己的眼睛放在自己的国土上,他们自诩天朝上国,从来不会关注外面国家的天翻地覆。

皇帝是这样,下面的官员们也是这样,他们没有得到外国内政和战争消息的渠道,自也就无从判断外国当政者是贤良还是愚昧了。

白晋和利圣学,实在是猜不到,德亨是怎么认为彼得皇帝“不是个软弱的君主”的。

德亨是怎么知道的?

那还用说吗,和康熙大帝同时期的彼得大帝和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三百年后被誉为三日并出,你说那个彼得皇帝是不是个软柿子?

白晋还在试探:“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康熙皇帝这样英明神武,主宰臣民的。”

德亨点头:“也许吧,但一个能支撑八年作战还不落下风的皇帝,想来也软不到哪里去。”

“对了,你们可知道俄罗斯的特使什么时候到北京?”

白晋:“我得到的消息是,他们的商队已经从莫斯科城出发了,他们会从尼布楚,经额尔古纳堡,过额尔古纳河,走蒙古、黑龙江驿道入京。”

德亨:“他们可以直接从边境线入境吗?有没有什么手续要做的?”通关文牒啊之类的。

对“手续”这个词虽不甚理解,但放在这个语境里,白晋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白晋道:“对外事宜,都是理藩院在管,您要是想知道,不如去理藩院打听一番。”

德亨:“多谢。”

白晋从另一个角度劝道:“德亨,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句话:敌人强大了,自己就弱小了。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如今俄罗斯正因为和瑞典的战争疲惫不堪,现在正是削弱它的好时机。如果你们为它提供资粮贸易,等它战胜了瑞典,就成了强国,一定会转过头来,将矛头指向你们。”

“好战皇帝对领土的胃口是永远满足不了的。”

德亨笑道:“看来,您很看好彼得皇帝,认为他一定会取得胜利,而不是战败了,将自己的国家拖下深渊。”

白晋一愣,方才反应过来,德亨这是用他现在的态度来打脸他刚才说的“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如康熙皇帝这样英明神武,主宰臣民的”话。

好聪明机敏的孩子,就像利圣学说的:他的聪慧超越了年龄。

而且,这个孩子给足了他面子,用东方式的委婉来驳斥他的欺骗和诱导,且并不以为忤。

白晋笑道:“看来,来说服你是我做的一个错误的决定。”

德亨:“您为什么不去向皇上请求呢?”怎么想着来找他了。

白晋沉默良久,才叹道:“皇上只愿我们能老实传教,并不想我们做太多。”

德亨差点笑出声来,翻译一下康熙帝的意思:别闹幺蛾子,否则给你们好看。

估计这些天主教徒,再没遇到过如中国这样平和的国家供他们传教了。

传教那就是争夺信徒资源,你去东正教国家去传播天主教试试,不让你流三斤血别想跑掉。

跑不掉的,当然就是噶在人家的地盘了。

德亨跟两位告辞道:“抱歉,你们的请求我无能为力。”

白晋:“无妨,我和利圣学都早有准备。”

德亨点头:“那么,再见。”

白晋在德亨的背后道:“我的教堂仍旧欢迎你去参观。”

德亨回头笑了一下,道:“那就谢谢啦,有机会,我一定去。”

看着少年的背影逐渐消失,白晋叹息道:“真不能引他入教吗?”

利圣学也叹息:“我努力了好多年了,他对入教不排斥,但也没意愿。”

白晋:“不排斥就好。利圣学,幸亏他是我们的好友,如果他反对我们,我不敢想象以后会有多少麻烦。”

利圣学:“是啊,他以后一定是左右这个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140-150(第5/30页)

家命运的人,幸好我们是好朋友”

德亨原本是打算回府的,但白晋有一句话没说错:敌人强大了,自己就弱小了。

彼得大帝之所以能被叫做大帝,就是因为在对瑞战争中,他胜利了,而且,他让俄罗斯帝国更加强大了,那么在大帝的目光看向南方的时候,在想什么?

德亨不记得之后清朝是不是还会与俄罗斯打仗,但未雨绸缪嘛,机会难得不是。

去理藩院?

现在的理藩院尚书是阿灵阿,嗐呀呀呀,说实话,德亨不大想去。

算了,不急在这一时,还是先回家吧。

在路过煤渣胡同的时候,德亨特地去胤祥府上走了一趟。

胤祥不在府,但福晋兆佳氏让他进去,亲自见了他。

德亨有些不好意思,道:“您太客气了,我只是顺路,就进来问候一下,顺便告知十三叔,礼部给十公主拟的封号,皇上定下了,是‘敦恪’两个字。”

“和硕敦恪公主,好封号。”兆佳氏笑赞,又调侃道,“你要是再大两岁,我是不会把你叫进来的,我整日在家闲着没事儿干,就想看看新鲜面孔,你要是不愿意跟我说话,我就不留你了。”

德亨忙道“不敢”,并表示,他是很愿意陪十三婶说话的。

只是,跟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婶娘,要说些什么才好呢?

说说做胭脂?

锦绣妹妹新研发了好鲜亮一胭脂,前儿拿给他一看,居然是死亡芭比粉的,一下子就将他给惊呆住了呢。

好在,兆佳氏自己会找话题,她道:“你来的正好,府上格格娘家家里送来府上一些从俄罗斯进来的小玩意儿,我知道你是不缺这些洋玩意儿的,但俄罗斯那边的不同,三年才跟咱们通关一次,许是有你看中的,我让人拿来,你也挑两样赏玩吧。”

若是没遇到白晋和利圣学之前,德亨只当十三福晋这是客气话,他寒暄几句就要告辞了,但一听是俄罗斯进来的,他就问道:“既是三年一次,俄罗斯的商队入境朝中一定会有消息的,我还没听到消息,怎么就有俄罗斯的货物入京了?”

兆佳氏笑道:“这就是你年纪小不懂了,这些个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既然要打定主意从咱们这里大赚一笔,当然要先派人打头阵了。”

德亨点头,问道:“不知府上格格娘家是哪一家?”

兆佳氏笑道:“你应该很熟的,就是富察家。”

可不是很熟嘛,他们才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的跟着皇上春围回京呢。

【作者有话说】

好耶,今天的更新终于完成了

感谢小伙伴们的关心,手指伤口虽然深,但并不长,也没有存留玻璃渣子等异物,所以虽然流血很多,但还是没有去医院或者诊所,就当做小伤口自己给处理了。今天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在长肉愈合了,手指动作慢一点,也已经不影响敲键盘了,不过还是那种敦敦的疼,还有伤口愈合的麻痒感觉,非常想捏一捏,感觉到疼了会好受一些,感谢大家的关心,鞠躬

在手指头能用力之前,尽量每天能完成6000字更新吧,我觉着明天应该能更好一些,后天就能恢复了吧?

第 143 章

德亨从胤祥府上离开, 立即就去了富察府上拜访。

马奇不在,富察夫人热情招待了他,叫了长孙明礼和小儿子富兴来作陪, 又遣人去隔房叫富昌、傅宁几个和德亨相熟的,务必要让德亨吃好、喝好、玩好、陪好了。

德亨客气不过她,只好任她安排,笑道:“我才从十三阿哥府上出来, 十三福晋招待了我,我还见到了富察格格,富察格格拿了好些个俄罗斯小玩意儿招待我,真真是太过客气了。”

富察夫人不疑有他,笑道:“都是些寻常的小玩意儿,不过是哄孩子玩儿的,拿来招待贵客有些浅薄了。”胤祥府上的富察格格出自长房,是富察夫人的侄女儿。

德亨:“您太客气了, 富察格格给我看的, 有寻常之物,也有珍奇之物。其中尤以一大块琥珀为最, 那颜色,又纯又正,里面的松针也都栩栩如生,更难得的是那样大的一整块,甚是罕见。”

富察夫人笑道:“你说的那个啊,拢共没几块, 一块送去了十三皇子府上, 一块送去了十二皇子府上, 剩下的还有一块在我们老头子书案上, 等他回府,带您去瞧瞧。”

十二福晋是富察夫人嫡亲的女儿。

虽然一个是侄女儿做了皇子府上的小格格,一个是亲女儿做了皇子府上的正妻,富察夫人却也做到了一碗水端平,马奇府上有了好东西,给侄女儿和亲女儿送去的都是一样的。

德亨笑道:“我也想寻摸几块上好的琥珀,您府上是有相熟的俄罗斯商人吗?可否介绍我认识?”

富察夫人笑道:“您不必着急这些,等再过几天,俄罗斯商队就会来京,他们的驻扎地俄罗斯馆就在东直门内,离咱们这片儿近的很,到时候您什么样儿的俄罗斯人都能见得着。”

德亨恭维道:“您知道的可真多。”

德亨总是围着俄罗斯人转悠,富察夫人此时也觉出味儿来了,就问仆妇道:“快去问问,老爷什么时候回府?别让贵客等急了。”

这个仆妇忙出去再探去了,另一个仆妇进来,说是十爷和大少爷来了,富察夫人忙叫进来。

十爷就是富兴,因为在家排行老十,所以叫十爷;大少爷就是明礼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