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390-400

390-40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生所爱 继承凶宅后gb 落难小少爷今日回心转意了吗? 我路过全娱乐圈瓜田 金枝 醉影成三人 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嫁给姐夫后 炮灰假少爷摆烂躺平后 权臣的在逃白月光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90-400(第1/18页)

第 391 章

色布耄去找到叔父信郡王德昭, 请求他和自己“共谋大业”。

色布耄和德昭都是多铎之后,只是,色布耄的祖父多尔博被过继给了多尔衮为嗣子, 虽然后来归宗,仍旧是贝勒爵位。

只是后来,这个贝勒爵位也被顺治帝给撸了而已。

多铎的豫亲王,也被降爵成了信郡王, 只不过仍旧是铁帽子王罢了,世袭罔替。

这一代的信郡王就是德昭,镶白旗满洲都统。

色布耄心头火热,他想立功,他想得爵,他想做人上人。

其实色布耄并没有见到定王本人,是他走在路上和满保偶遇,说了两句话, 满保随口说定王还缺个人替他领差事, 他在发愁要举荐谁呢。

色布耄毛遂自荐,满保报上去, 当天晚上就有了回话。

这算是色布耄得到的第一件正经差事,他想做好,在瑞王面前露脸,在定王面前露脸。

他是宗室,他还是多尔衮、多尔博之后,如果以后瑞王登基, 那他作为潜邸旧人, 忠心之臣, 能不能、可不可以恢复爵位?

奖功、奖劳, 他都想占一样。

但他势单力薄,边缘人叔父信郡王就成了他嘱意的盟友。

信郡王一脉一直对多尔博一脉多有帮衬,两府关系向来很好,德昭也是个温厚宽和的人,平日也很愿意提拔小辈。

德昭对弘晖印象很好,觉着跟着他做事也没什么,只是,德昭有些犹豫:

“当今性子和先帝大不一样,最是厌恶结党,我们叔侄如此上赶着,会不会让当今猜疑?”

色布耄激愤道:“我们就是泯然众人,他就能放心了吗?八爷什么都不用干,只是建个宗学,时不时的都要被他疑一下,李煦亏空那是接驾落下的,先帝都没说什么,当今就要李煦倾家荡产填上,还将这件事情附会到八爷身上,在大朝会上嘲讽两句。要不是九爷走了,十爷不在京,我瞧这两位爷也落不到好儿。”

“我倒是想上赶着为当今做事,只怕他以为我别有用心?”

色布耄在外是个脾气温和的青年,对人说话少有大声的时候,面对关照提拔自己的叔父,他不免真情实感了些。

德昭叹气,道:“你说的我何尝不明白,我这个都统做的,唉,镶白旗那是当今潜龙时候的掌旗,我上去,不过是给他占个位子罢了,看中的就是我‘无为’的做派。”

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因势利导,顺势行事。

其实就是做当今的傀儡,当今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做个勤勤恳恳听话的老实人,不出彩,但不犯错。

色布耄烦躁道:“混日子,那得什么时候是个头儿?我倒是想上战场杀敌一番,死了干净,活着回来,挣个军功也是个前程,可惜准噶尔被瑞王平了,周遭竟是没有打仗的地方了,痛哉,惜哉!”

允禵带大军征准噶尔时候,色布耄还不满二十,只是一个候选兵役(娃娃兵),因为消息闭塞,他连弘晖、弘昇他们的少爷兵都错过了,如果当时他能主动一些,跟着弘晖出征

这世上没有如果,不想了,不想了!

信郡王已经过了少年意气的年纪了,色布耄才弱冠之年,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心非常浓烈,德昭是能理解的。

他想了想,道:“我的人和威信都可以借给你使,我也可以应你的要求出面,但色布耄,你要答应我,万事小心谨慎,不能冒进,不可急躁行事。你有任何疑问,都要先去找瑞王问计,不能刚愎自用,我也会派遣老成之人看着你,你能做到吗?”

色布耄大喜,立即拜在德昭膝下,应道:“叔父放心,我定都听您的话。”

天越来越冷,城郊的灾民越聚越多,德亨让工部派人去招揽这些灾民去朝阳门外集合,沿通惠河平整土地,搭建棚子,筑建台子,工钱不多,但一天三顿管饱。

德亨安排好工部和灾民事宜,就亲自带兵去郊外“剿匪”。

你能想象,京郊居然有土匪盘踞,而且,并不是新来的灾民。

土匪成分很复杂,有旗人,有往年灾民,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信教之人,总之,都是一窝杀人越货之徒。

对这些人,德亨没有收下留情,全部用铁链子栓了,赶至前三门河上游和下游挖冰泥,清淤。

之所以说是冰泥,是因为北京这时候天气,还不到滴水成冰的程度,河里的水也没有完全结冰,正是截断上游水源,加修堤岸的好时候。

从天津新近运来3000车煤炭,德亨请示了雍正帝,今冬西山煤矿暂且停业,等来年开春再说挖煤的事情。

皇榜已经出了,新科状元于振交出了一份让那个雍正帝满意的答卷,策论里面提到了“摊丁入亩”的具体措施和“养廉银”概念,让雍正帝多次跟人感慨:深合朕意。

于振成了雍正帝新宠,除了被点为新科状元,授为翰林院编修,还多次被宣至内廷,与雍正帝和怡亲王允祥长谈。

这也是京城沸沸扬扬,雍正帝却毫无动静的最大原因。

他的心力都被于振牵扯住了。

色布耄一封弹劾奏章被弘晖带至内阁,这回没有被谁截胡打回了,直接送去了雍正帝案头。

好嘛,色布耄一下子举报了康王府、顺承郡王府、贝勒府、简亲王府四座宗室王府,差不多将整个正红旗给端了。

在这四座王府面前,前锋副都统七十就如一个小虾米,不值一提了。

罪名是什么呢?

结党啊。

色布耄现在领着发放粮米的差事,康王府、顺承郡王府、贝勒府满都护几乎是前后脚的都找他行贿,让他搅黄了十一月份发放八旗粮米的差事,若是能闹出大乱子来最好。

若不是结党,如何能一同行事。

色布耄义正言辞如此道。

雍正帝问他:简王府又是怎么一回事。

色布耄:简亲王雅尔江阿有失察之罪,他纵容门下奴才讷布泰BlBlBlBlBlBl

总之,雍正帝神色那叫一个精彩。

然后,将四座王府的承爵人叫来问话。

然后,崇安、锡保、满都护开始弹劾德亨,BlBlBlBlBlBl

听的雅尔江阿直打盹儿,这养心殿烧的真暖和,点的香也好闻,似乎是在哪里闻过?

雍正帝派人叫德亨回宫时候,德亨正在朝阳门内四大粮仓清点甲米,明天就是十一月初一了,今年冬日来的早,趁着天还算不太冷,尽快早放米吧。

马尔赛亲自来传旨,跟他详细说了如今养心殿的情况。

德亨听了笑笑,道:“辛苦了。”

马尔赛看着满院子的粮袋,好奇问道:“康王说你让碓房都不干活,兵丁只能吃粗米裹腹,是真的吗?”

德亨笑道:“是又不是,过几日你就能看到了。”

马尔赛见他还能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90-400(第2/18页)

的出来,猜测应该是另有应对之法,只道:“好吧,估计满京城都在看着您呢。咱们这就走吧。”

德亨:“容我吩咐两句”

德亨想过了,对这些宗室王公,尤其是某些铁帽子王之后,除非谋反,或者戳到皇帝的肺管子了,一般事情,是动摇不了他们分毫的。

什么借债啊,什么养奴才,贪污行贿啊,官商勾结啊这些都不是事儿。

整个天下都是爱新觉罗的,我拿几个钱使一使怎么了,我又没养兵,更没碍着你皇帝什么事儿。

所以,如何给欠户部银钱的宗室王公和满洲勋贵们一个下马威,杀一只有威慑力的鸡就很有必要了。

色布耄就是德亨给这些宗室打的窝,看钓上来哪一条大鱼了。

只能说,效果比德亨预想的还要好,他还以为得拿讷布泰祭旗一番,谁知道,根本用不到讷布泰。

他成了一个小角色。

明面上,德亨最后只招商了天顺局、宝兴号、通泰号这三家碓房。但其实,九家碓房的借据和账簿,齐天泰都给他拿到手了,也都整理出来了,足够德亨应对交差了。

看着手里只有薄薄两页纸的总结,雍正帝努力忍着手不要颤抖,上面陈述的名字之多,银钱数额之大,让他怒火心中烧同时,又忍不住的后怕。

雍正帝是知道八旗粮米弊端的,但是,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糜烂。

官官相护、官商勾结都竟是轻的了,六部、尤其是户部和粮仓,都快被蛀虫蛀成个筛子了,而他,却一直发愁该从何治理起。

现在好了,明晃晃的名单有了,证据确凿,雍正帝立即点马尔赛道:“你去点齐蓝领侍卫500,按照这上面的名单去给朕拿人,抄家。”

马尔赛就在养心殿找了笔和纸,亲抄了一份六部吏员名单,挨个拿人抄家去了。

雍正帝:“传世子弘昇。”

弘昇来的很快,今日他当值,就在景运门。

弘昇来后,同样拿着名单,点齐乾清宫侍卫,去某些参领、佐领家中抄家拿人去了。

还有一些大臣家中,其中涉及人命官司的,雍正帝特地派遣督察院和刑部官员亲去拿人审问。

一条条皇命鱼贯而出,震的崇安噤若寒蝉,再不敢多说一句话了。

最后,雍正帝问雅尔江阿:“讷布泰你打算怎么办?”

雅尔江阿请罪道:“臣是被蒙蔽了,望皇上按国法处置。”

雍正帝对这个回答尚算满意,道:“只是,你王府下还有些佐领”

雅尔江阿:“臣都听皇上的。”

雍正帝亲自将他扶起来,拍着他的肩膀,道:“朕会命德亨处理这些事情,你放心,朕会嘱咐他宽手的。”

雅尔江阿:“谢皇上宽宏。”

对崇安和锡保他们,雍正帝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道:“朕乏了,你们跪安吧。”

崇安晕乎乎的回到康王府,颜路正等着他,见人回来了,忙问道:“王爷,怎么样?”

崇安正六神无主呢,将在养心殿里所见所闻都说给他听。

颜路顿时知道,完了!

颜路半点不显,安慰了崇安两句,然后请示去讷尔特宜家中拜访。

崇安只当他是在为自己奔走,同意了。

且不说颜路和讷尔特宜如何拉扯谈话,只说养心殿这边,雍正帝只问德亨一句话:“碓房歇业,你有把握交出细米吗?”

德亨点头,胸有成竹道:“我都安排好了,就等皇上点放米的日子了,皇上尽管放心,八旗兵丁定会如数拿到细米。”

雍正帝点头,道:“那就好,你说什么时候放米合适?”

德亨:“初五吧,粮仓还要两三日才能清点完。”

雍正帝:“粮仓清点的怎么样?”

德亨笑道:“一塌糊涂。”

雍正帝看着他,德亨道:“此次拿人之后,六部底层会空缺出大批空岗,皇上可有人填充吗?”

雍正帝:“放榜不久,今科士子不管是中者还是落第者,都尚未离京,朕打算贴出告示,看能不能聘出做实事的人才来。如果真有,到时给官身、进士出身,也未为不可。”

关键是,能真是干实事的人才。

德亨笑道:“我跟皇上想到一处去了,若不是怕这些士子们都回家过年去了,我还能理出更多的蛀虫来。”

雍正帝松了口气,道:“不急,你慢慢理,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朕有的是耐心。”

“八旗兵丁借债,有些是被他们的上官坑了,有些是真的家贫借债,这些你打算怎么办?”

德亨早有腹稿,道:“我准备建一所银行,专门处理这些借据”

雍正帝:“就是太平桥那处?”

德亨笑道:“是,就是那里。”

雍正帝自是知道“银行”二字的真正意思,他闭眼数着念珠,良久,问道:“你打算让谁主事?”

德亨:“我门下有一举人,名叫齐天泰”

德亨说了齐天泰的履历,以及在这次招商中他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雍正帝眼睛发亮:“是个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去户部才是。”

德亨:

“皇上,先让他在银行历练一下吧,他第一次做官,不懂官场,先学些规矩再说?”又为难道:“我那里也缺这样的人才,银行初始,还要靠他主事呢。”

雍正帝想着银行算是户部新设的一司,还是清白之身,让齐天泰先弄出个模样来再说也不迟,就应道:“那也罢了,只是,他若是为官好,朕定要重用他的。”

德亨笑道:“儿子先替他谢皇上隆恩。”

雍正帝拿手指头点点他,这个时候知道自己是“儿子”了。

德亨忙给雍正帝捧茶,然后继续道:“至于八旗欠债兵丁处理问题,这几年京城中,不管是修还是建,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巡逻防备九门,不如征召这些欠债兵丁,让他们以劳还债,能还多少算多少吧,至少给他们个吃饭的地方,统一管理起来,省的他们寻隙滋事,祸乱京城内外。”

雍正帝想了想,道:“这也算是个法子,光靠步兵确实乏手,你和弘晖商议着办吧。”

弘晖对德亨挤挤眼睛,应道:“是,汗阿玛。”

父子三人又议了一些其他事情,弘晖和德亨一齐告退。

刚出养心殿,就遇到了允祥和于振?

允祥给德亨介绍道:“这是新科状元,你还没见过吧?”

德亨笑道:“传胪时候见过一回,果然风采卓然。”

于振而立之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风采当然不凡。

于振给德亨见礼:“见过定亲王。”

德亨点头,对允祥告辞道:“看着天要下雪了,我跟弘晖先走了。”

允祥笑道:“走吧。”

进了养心殿西暖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90-400(第3/18页)

雍正帝让座,问道:“定王所做之事,你们听说了吗?”

允祥点头,道:“臣弟一直注意着呢。”

于振也点头,道:“微臣也听说了。”

雍正帝问道:“你们怎么看?”

允祥道:“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好整以暇,德亨手下能做事的不少。”

雍正帝点头,眼睛看向于振。

于振想,他不好评判定亲王,就总结性的说道:“二桃杀三士,那位齐天泰,是一位高明的谋士。”

雍正帝和允祥对视一眼,“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他们当然听说过。

只是,因为这件事情最后办成了,且是让他这个皇帝满意的局面,所以,雍正帝只看到了结果,过程还没有全然了解,也就没想到什么计谋上去。

听于振的意思,这里面似乎还暗含权谋之道?

内阁,徐元正和张廷玉在棋盘上厮杀,张廷玉笑道:“我们很快就会有一位新同僚了。”

徐元正落下一子,也笑道:“好一出‘二桃杀三士’的大戏,定王的眼光,向来是不错的”

【作者有话说】

没有啦

第 392 章

继发放拆迁银后, 四九城的老少爷们顶着风雪,又看了一场热闹。

谁谁家的书办被索拿走了,哪哪胡同的佐领家给抄了, 这条街的大官阖府都下了大狱,听说是放印子钱,还摊上了人命官司

有些人下狱后,有些人, 悄然上岗,填补空位,发挥星星之火和螺丝钉的作用。

总之,瑟瑟寒风中的北京城一派热闹景象。

崇安在府上担惊受怕两三天,结果一点动静都没有,让人去打听锡保、满都户这些府上都有什么动静没有,来回信的人都说也没什么动静。

这是,算了?

皇上就这么轻拿轻放, 一点打骂都没有, 就这么过去了?

崇安有很浓重的不真实感,搁先帝那会子, 定要亲自骂上两句不肖才罢手的,结果在新帝这里,连一句“知道了”都没回,真就这么算了?

崇安慌神问道:“先生呢?”

近侍:“不在府上。”

崇安:“去哪里?又去找那个讷尔特宜了?”

近侍:“这个倒是没有听说。”

崇安:

到底多吃了许多年米,锡保就比崇安稳重许多,这几天都闭府不出, 谁都不见, 屏气凝神, 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他是礼亲王代善之后, 铁帽子王中老大哥,他又没谋反,皇上又能拿他怎么着?

满都户只庆幸,他没有替讷布泰出头,讷布泰家被抄了,也算是他罪有应得了

养心殿里,雍正帝翻看各部送上来的空位填补名单。这次各部底层吏员出缺严重,雍正帝趁机裁决了一些吃空饷、尾大不掉的职位,精简了人数,即便如此,出缺量仍旧很大。

出乎雍正帝意料之外的,填补空位的人当中,同进士少说有二三十位。他们并没有拿着银子去走关系谋外放的缺,而是进了吏部、户部和理藩院,做郎官,做书办,有那会书写清语的,更是被其他部争抢。

还有尚未离京的落第举子,干脆去和小吏抢饭碗,并不嫌弃职位低微,事务琐碎。

雍正帝带着疑惑问允祥道:“填补户部空缺的同进士和举人,可还服管教吗?”

读书人本事或许没多大,清高的范儿可是拿的足足的,会受读书没他们多、甚至没有功名的上官管教吗?

允祥笑道:“用着很是顺手。到底是读过书的,什么都明白,尤其是德亨介绍去的几个大掌柜,账目理起来清楚又明白,又不耍奸,又不贪滑,省了我多少事儿。”

不知道是不是被德亨整治过了,那几个大掌柜,战战兢兢的,只闷头做事,账目理的又快又好,眼力更是毒辣,那些账簿上门道,一眼就能瞧的出来,允祥真心觉着,这是他接手户部以来,过的最轻松的日子。

还有那几个同进士,敢说敢做,敢闯敢拼,新朝,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去革新。

等他们做出成绩来,他定要向上提拔,举荐给皇上的。

雍正帝诧异:“还有大掌柜不耍奸贪滑的?”

允祥:“大概是德亨跟他们说了什么,知道碓房开不下去了,早早另寻出路吧。能被举荐来户部做事,他们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哪有不珍惜的。”

雍正帝挑挑眉头,道:“那就罢了,只是不要养出新的蛀虫来才好。”

允祥叹气:“书办从五年一轮转,改为三年一轮转,就算贪,也贪不了两年,总归是比之前好的。”

雍正帝冷声道:“还是杀的少了,先看着吧。那些同进士”雍正帝还是觉着这批同进士不大对劲。

举人和掌柜也就罢了,同进士也是进士,不能等同视之。

不是同进士人不对劲,而是留京的是在太多了。

最让雍正帝不能理解的是,这帮子读书人,居然不清高、不挑拣了,这还是迂腐的汉家读书人吗?

允祥笑道:“这批同进士是赶上好时候了。但凡各部书办、郎官、吏员等,别看职位低微,要真出了缺,正经轮不到旁人去,都是老子干完了儿子干,儿子没了孙子接着干,哪有外地士子什么事儿?

现在好了,也不知道德亨从哪里弄来这么准的消息,都说狡兔三窟,这回是连着他们老窝一起都给端了,那些老油子彻底成了老黄历了。

一下子空出这么多做事的缺来,您又贴出了招贤告示,这些举人、同进士,只要能留京,哪里还挑挑捡捡的?先站住脚,再说以后吧。正经算是六部的实缺呢。”

允祥说的这些,都不是官职,是吏职,类似于三百年后的合同工。

但真正在基层做事的,也都是这些人。

拿着微薄的薪资,干着最累最基层的活计,但这些小吏也没谁真的靠这几个铜子儿吃饭,猫有猫道,鼠有鼠道,不能大富大贵,但通过帮人“做事”,垄断一些办事渠道,赚些个家用,小富小贵绰绰有余。

刚上任的官老爷,都玩不过这些积年老吏,因为官老爷下的政令,要通过这些小吏落实下去。

雍正帝深知这些小吏的难缠之处,属于各部顽疾,雍正帝最头疼的所在。

现在,德亨通过碓房查账,将六部这些和碓房勾结的老油子的老底都给端了,相当于一铲子将地皮给铲了,露出新泥来,重新布局。

定然不是将整个京城的小吏都换了一遍,碓房涉及没有那么广,但能换个五六成,尤其是户部、粮仓基本一锅端了,也能振奋人心了。

德亨提供扎实证据,雍正帝负责审问抄家,父子两个打配合,这一仗打的舒心又漂亮,只是在用新人方面,雍正帝骨子里的怀疑因子又开始冒头了。

雍正帝问道:“他们做事可还能寻到门道?”老吏把守职位、做事都是有门道的。

允祥笑道:“人都没了,还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90-400(第4/18页)

什么门道。新来的重新立规矩,只要将事情做成就行,倒是比以前清爽不少,做事没那么弯绕了。”

“这应该就是古人说的,不破不立了吧。”

听了允祥的话,雍正帝也笑了,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这些同进士和落第的举人,都是看了他的招贤告示留下的,这说明,他这个皇帝,在士子心中,是很有威望和那个什么公信力的。

一句话,得人心。

雍正帝放下吏册,拿起了允祥递上来的户部还银账册,问允祥道:“户部欠银追讨的怎么样了?”

允祥道:“零散银子都还的差不多了。呵,大狱里人都关不下了,家也都抄了,除了几家硬仗腰子的,能还的都还了,交去了德亨那里。剩下的就是河道和接驾亏空这些大宗,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两,不是那么好还的。”

雍正帝:“宗室皇亲那边都还了?”

允祥笑道:“已经开始还了,能还多久,尚未可知。”

雍正帝:“还有哪几家一个子儿都没还的?”

允祥单独拿出一个名单来,雍正帝看了,允祥问道:“皇上欲拿这些王公怎么办?总不能也抄家吧?”

雍正帝冷酷笑了一下,道:“夺爵,发配回老家。”

允祥:

夺爵,不是削爵,是从兄弟中挑出一个来承继爵位,没有兄弟,就从旁支找,旁支没有、或者旁支有犯事儿的,就从近支挑,总能挑出一个合适的来袭爵。

祖宗爵位原样不动,一点问题都没有。

非铁帽子王,情节严重的,如满都户,从儿子中挑一个出来降等袭爵,夺佐领和俸银,减少宗室供养,总有还清的一天。

至于发配回老家就更好理解了,只准带着细软上路,回盛京或者干脆去宁古塔、黑龙江,剩下在京的家产、奴婢、旗地等,补足欠款后,剩下的由袭爵者继承。

这也算是变相的抄家了,只是给宗室留了体面和余地而已。

雍正帝一一批阅了对这帮不肖宗室的处置,交给允祥,允祥看的咂舌不已,道:“臣弟亲自带人去宣旨。”他怕别人去压不住场子。

雍正帝道:“不,让老八去。”

允祥:

“四哥,要不算了吧,还是我去。”

雍正帝看着他不语,允祥改口道:“不如让十四去。”

雍正帝冷笑:“朕怕他只是装个样子,糊弄朕”

说到这里,突然道:“不,就让他去,朕就看看他能做出什么来。”

允祥:

允祥只得为允禵默哀了,这明显就是皇上为老十四设的陷阱,老十四一定会忍不住做什么的。

允禵带人去各王府宣旨,看着一条条“夺爵抄家”的旨意,只觉晦气不已,八哥在宗室中如何从人缘极好到极差,一桩一桩历历在目。

现在,轮到他了!

不说允禵如何满头乌云去宣旨,只说朝阳门外,棚子和高台都已经搭建完毕,可以开工了。

在京六个大粮仓,供应的是八旗兵丁甲米,像是德亨、弘晖这样的亲王,是要派遣手下去通州粮仓拉米的。

既然雍正帝已经下旨初五放粮,德亨初二就派人去通州拉粮,初四,就将定王府、国公府、公主府名下的粮米都拉回来了。

要不是通惠河结冰,水位下降,船运会更快,一天就能拉回来。

拉回的粮米都暂时储存在朝阳门外新搭建的棚子里,防雪防雨防冻,等磕(ke四声)成了细米,再运回各府。

初四这天,德亨特地来到朝阳门外监工,阿尔松阿正在看着人组装磕米机,见到德亨,迎了过来。

德亨问道:“组装的怎么样了?”

阿尔松阿:“磕米机已经组装好了,磨面机还在微调”

【作者有话说】

今天没有加更哦

第 393 章

磕米机的原理很简单, 两个粗糙面的滚轮相互接近,高速转动起来的时候,米粒从两滚轮之间的空隙穿过, 通过摩擦和挤压,将米粒表面的外壳、麸皮去掉。

因为有外壳和有麸皮的米粒直径、大小不同,所以,至少要过两遍, 才能加工成能入口的细米。

最基础的磕米机至少有三个滚轮,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分布成一个三角形,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去外壳,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去麸皮,另有鼓风机将轻飘飘的外壳、麸皮吹走,最后落入袋中的,就是寻常细米。

如果觉着米还不够细,或者不干净, 那就再过一遍。

所以, 只要精确调节滚轮之间的间隙大小就可以了。

磨面机也是一样的原理,唯一不同的是滚轮上的摩擦力大与小的差别。

技术难关是, 动力来源。

寻常的水力、风力、畜力,是带动不起来高转速、高频率、高效率的机器的,所以,只要攻克了动力问题,某某机某某器就只剩下设计、技巧问题了。

蒸汽机的出现,让所有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朝阳门外一溜排开了大小型两种磕米机和磨面机, 2台大型的是德亨自用的, 20台小型的是展示的。

大型所用燃料多, 做工持久, 功率大,一次性出米多。小型所用燃料少,做工时短,功率小,一次性出米少。

大型磕米机高超过了一丈,宽半丈,长度加上运米的履带和出米的粮袋的话,约有三丈,也就是10多米。

庞大的是中间发动机核心部分,也就是燃料气缸。

德亨搞蒸汽机研发已经十几年了,从一开始跟座小房子似的蒸汽气缸,到现在两米见方,已经算是跨越式的突破了。

其实更加小巧、功率更大的也已经研发出来了,只是,用来磕米、磨米而已,用不到那么高精尖的技术。

德亨既然拿出来了,就是要铺散出去,用于民间的意思,技术壁垒上是要着重做加持的。

围观的人不多,也不老少了。

不多是因为靠在近处的都是定王府上帮忙运米的兵丁,和几个路过朝阳门内外无所事事的闲散人员,寥寥草草三五十人。更多的是附近做工的灾民,站在远处围观。

阿尔松阿带着德亨看了一圈,见都准备好了,阿尔松阿请示道:“我找人算的,今天的吉时是巳时三刻(9:45),还有不到两刻钟。”

今天难得是个艳阳天,无风无雪,好兆头,德亨吩咐道:“放鞭炮吧。”

阿尔松阿吆喝一声,让点鞭炮,然后围绕着整个磕米粮场的一万响鞭炮同时点燃,噼里啪啦放起来,剩下的将近半个小时,鞭炮声就没停过。

动静大的,城门内的人都听到了。

允禩和弘晖、德隆等打马而来,允禩是提前知晓今天有大事,他本就是要来看的,弘晖和德隆则是特地从皇宫赶来捧场的。

在鞭炮声中,德隆跟德亨吼道:“这就是你的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390-400(第5/18页)

手锏吗?”

德亨将耳朵凑过去:“你说什么?”

德隆吼的更大声:“我说,这是你的杀!手!锏!吗?”

德亨将耳朵凑的更近:“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

弘晖笑的直打跌,看的允禩也莞尔不已。

德隆也大声笑起来,还“嗷嗷”怪叫,反正别人也听不清。

鞭炮放完,德亨大声宣布道:“点火!”

于是,中华大地上,第一台蒸汽磕米机轰隆隆启动起来,开始“哒哒哒”的工作。

声音震天动地,比刚才一万响的鞭炮也不遑多让。

咳,蒸汽机是这样的,动静大的堪比十二级噪音,这就是德亨选择在郊外启动的原因。

将已经挑好石子儿、筛过泥土的米袋送上缓慢转动的履带,履带在三分之一处开始爬坡,将粮袋送上超过三米的高台。

高台上,有两个壮汉一左一右等着,米袋一送到,一个汉子一只手就提起装了半石的米袋,横放在自己踩着边缘的大腿上,解开了米袋系绳,带壳的粗米就流淌如漏斗形的米斗中,另外一个汉子,拿着米耙子,搅拌着米斗里的粗米,好让米漏下的更均匀。

其实用不太到这个米耙,因为机器本身剧烈的震动足够让粗米均匀漏下了,但他们王爷坚持顶上要有两个人,好相互帮衬,以防意外,他们就只能这样了。

机器内部的滚轮部分当然是密封的,所以,外面的众人只能看到,大半袋子米刚倒下,机器一侧连着据说是出米糠的出口布盖帘就笔直扬了起来,然后,细碎的稻壳卷着大风喷了出来。

米壳在半空中飘飘洒洒落下,落在经过夯实和清扫的土地上。

紧接着,底下的出米口连接的布袋有重量的垂坠下来,开始出米了。

其实,在背面还有一个出口,是出麸皮的地方,只是,大米的麸皮薄到几乎没有,是和米壳吸附在一起的,所以随着米壳一起出了。如果这会子磕的是小麦,这个出口出的,就是小麦表皮了。

一个汉子从布袋根部抄起来,将新出的米从布袋里捋到布袋口,倒在一个簸箕里,拿去给德亨他们看。

允禩瞳孔收缩,当先抓了一把米,放在掌心里细看,真的是细米!

德隆也抓了一大把细看,还用舌头舔了一层入口,直接嚼着吃,跟德亨手舞足蹈的比划着什么,只是从他激动的面容和放光的眼睛上,说的应是赞美之辞。

弘晖就着德亨的手细看,然后一把揽住他的肩膀,仰天哈哈大笑起来。

他就知道,德亨总是对的。

这大家伙只轰鸣了两刻钟、半个小时就熄火了。

不是燃料不够,也不是出问题了,是因为,设计的就是一次只工作半个小时。

从材质上下手,第一批投入民间使用的蒸汽气缸材质受热最多能撑四十五分钟,如果机器真工作四十五分钟,将会缩减机器使用寿命。超过四十五分钟,气缸启动保护机制,直接报废,修要请专人修,还不如再换个新的快。

德隆还没兴头完呢,结果机器停了,大吼道:“怎么回事!”

咳,刚才吼习惯了,一时没收回。

德亨耳朵离他远了些,差点和弘晖碰了头。

允禩也问道:“怎么停了?”

德亨掏了掏耳朵:“技术限制。”

德隆:“啥?”声音收敛了。

德亨:“就是,一次性只能开工半小时的意思,先质检吧。”

明天才是放米日期,今天纯试工。

有汉子抬上来一个钢铁东西上来,然后开始调试。弘晖好奇问道:“这又是做什么?”

德亨解释道:“这是坐地称,称重量用的,我重新定了下计量,一石按200斤算,能算的比较精确。”

允禩:

落地称本就是调试好的,挪到新地方,确定准星在零的位置,称杆子能平衡就行了。

先将米袋放称上称量,等会计算好去皮,然后将所有细米装袋,摞放在称座上,放上一个两百斤、一个五十斤的秤砣,滑动准星称量。

阿尔松阿拿笔现场算了下,道:“一共进了480斤粗米,出细米295斤,出米率是61%,比用水力、人力舂碓低7.5%左右。”

阿尔松阿又让带上来精良碓房舂的米,和机器出的米摆放在一起做比较,解释道:

“碓房舂的米还是很粗糙的,可以看到米粒上明显的麸皮,有的还带碎壳,米粒也多有碎裂的。机器加工的米粒完整度高,碎壳基本没有,麸皮略有,可以通过调节更加精进,总体来说,还是机器出的米更精良。”

还带着碎壳和麸皮的细米,自然要比完全去壳和去麸皮的细米重量足。再加上碎米和一些泥土、小砂砾,得出的表面数据就是,机器出的米比碓房出的米要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给残疾大佬冲喜 三步,从刺客到皇后 重生后和最强咒术师HE了 伪装反派,但救赎了男主 她好能忍 思你如狂 嘉靖感而有孕之后 失忆后爱上了前夫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模拟器 家主悟重生会变成爽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