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50-60(第1/19页)
第51章 羊排啫啫煲好三娘,咱们今晚能吃点儿……
果不其然,几日后甥舅三人关了铺子,刚走到家门外的巷子口,就与回来的张老郎君迎面撞上了。
七娘眼尖,远远便瞧见了对面的一行人:“阿姐,是张老郎君!”
张老郎君仍旧是精神矍铄,自个儿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朝尹遥几人朗声笑道:“快看看,我把谁给你们带回来了?”
他身后跟着一辆马车,车帘掀开,罗珊娜探出头笑道:“三娘,七娘,陆娘子,我回来啦。”
三人赶忙围了过去,张老郎君抚着胡须,满脸的自豪:“如何,这效果你们可还满意?我可算幸不辱命吧?”
驾车的仆从跳下车,又把罗珊娜扶下来,罗珊娜摘下面上覆着的纱巾,笑盈盈地瞧着三人。
她前些日子出门时,脸上的伤痕虽已愈合不再流血,却仍是满面斑驳。今日再回来时,那疤痕已变浅了许多,只剩下几条浅红色的痕迹。
陆娘子不错眼儿地瞧着罗珊娜,口中啧啧称奇:“就这几日工夫,竟恢复得这般好。”
七娘亦是睁大了眼睛,兴奋地晃着罗珊娜的手臂:“哇,罗姐姐好多了呢,孟老先生真厉害!”
张老郎君在马上颇为自得:“你个小娃儿,老头子介绍的人还能不厉害?”
尹遥走到马前,朝张老郎君深深施了一礼,感激道:“多谢老郎君,这一趟可辛苦您了。”
“嗐,瞧你这话说的。”张老郎君忽然面露赧然,“老头子吃了你家不知多少零嘴儿,便是跑一趟也不值什么。你日后再做了什么好吃的,别忘了老头子就成。”
尹遥抿嘴一笑:“好,我多做点新奇有趣儿的,都给您送去。”
七娘又张望了一圈儿,奇道:“张阿翁,夫子和张大郎呢,怎么没见着?”
张老郎君闻言翻了个白眼儿,又轻哼一声:“你们夫子这个废物,还不如我一个老头子,坐了大半日马车便累得不行,我让他带着大郎先回去了。”
“得了,把人送到了我也回去了,”张老郎君拉起缰绳,把马掉了个头,招呼随行的仆从一道儿回府。
他临行前又朝着七娘补了一句,“对了,你们夫子让我转告你,明儿记得来上学。”
“啊?明日就上学啦?”七娘顿时一声哀嚎,夫子不是累坏了吗,怎地还这般有精神头儿!
……
三人簇拥着罗珊娜回了家,尹遥扬声笑道:“阿婆快看看,是小罗回来啦!”
罗珊娜的名字是胡语,念起来总是有些拗口,叫罗娘子又实在太生分见外,尹遥在家里便索性管她叫“小罗”,沈老太太和陆娘子刚开始虽觉得有些怪,但时日久了,到也跟着这么叫开了。
沈老太太正坐在床上缝制冬衣,闻言抬起头来,上下打量了一番,亦是频频点头:“看来张老郎君一点儿都没夸口,孟老的医术果真神*奇,估摸着再过些时日,咱们小罗就能全好了。”
这是自然,据张老郎君所言,孟老先生可是药王孙思邈的得意弟子。
此番他们前往拜会后,老先生便翻阅了其恩师晚年所著的《千金翼方》,按照其中所述,制成专门祛疤的丹参羊脂膏,给罗珊娜敷用,这才能有如此奇效。
几人坐下,沈老太太把手上的衣服朝着罗珊娜比量了一下,笑道:“我是按照三娘的尺码做的,你们俩身量差不多,应也是合身的,等这两日做好了你便换上。”
罗珊娜睁大眼睛:“沈婆婆这竟是为我缝的吗?”
尹遥在一旁笑道:“那是自然,我们都有冬衣了,阿婆不是给你的,还能是给谁的?”
这些时日以来,罗珊娜穿着的,还是尹遥从华阴带来的旧衣,虽也还算保暖,但毕竟没自个儿的衣裳穿着舒坦,沈老太太便让尹遥又去买了棉布和棉花,为罗珊娜缝制了件新的。
罗珊娜一听这话,一下扑上去保住了沈老太太:“沈婆婆,你真好!”
对这胡姬单纯外放的性格,沈老太太差点儿招架不住,半晌才反应过来,忙使劲儿拍她:“快起身,起身!我手上有针呢,别扎着你!”
难得见沈老太太如此失态,其他几人都笑得不行。
屋内的气氛十分轻松,七娘又拽着罗珊娜,好一通询问伊阳山景色如何、好不好玩儿之类的,看来小家伙这回没去成,难免还是有些心痒痒。
罗珊娜的大唐话,虽已比刚到洛阳时熟练得多,但那些借景喻情啊、以诗抒怀啊之类的,到底还是过于超纲了,绞尽脑汁只憋出几句“好多树、好多鸟、好多鱼、好漂亮”……
好在七娘的词汇库也不咋地,俩人凑在一起,倒是叽叽喳喳聊得投机。
尹遥笑着摇了摇头,也随口问了句:“对了,孟老先生对咱们带去的点心可还满意吧?”
孟老先生不缺银钱,她便拿了几样点心给他们带着,权当做登门礼,礼轻情意重,表达的主要是个心意。
罗珊娜听到这话坐直了身子,一下子卡了壳,支支吾吾道:“孟老先生他……他……他没吃……”
咦?尹遥一向对自个儿的厨艺十分自信,更何况她还提早跟张老郎君打听过,说孟老平日里最爱甜食,这才投其所好带去的。
她不由奇道:“为何,莫非老先生嫌我做得不好?”
“那倒不是,”罗珊娜眨巴眨巴眼睛,看看天又看看地,终于下决心道出真相:“他说三娘的点心都是油炸的,不够养生!”
不!够!养!生!这四个斩钉截铁的字,把尹遥给震住了。
这答案还真是出乎意料,大唐百姓都爱油水,怎么这位孟老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像现代人一般搞起养生了?
只是这个理由,她还真没法儿辩驳,花酥也好,沙琪玛、狸奴耳也罢,都是油炸食品,也确实……不够养生。
罢了,一个人一个喜好,不吃就不吃吧。等下次有机会了,她再琢磨点儿别的做谢礼便是。
她摇摇头笑道:“大伙儿都饿了吧?我跟舅母去做晚饭,咱们再来点儿小酒,就当给小罗接风洗尘了。”
她又朝罗珊娜笑道:“小罗,你有啥想吃的不?我给你做。”
罗珊娜露出一脸渴盼:“好三娘,咱们今晚能吃点儿肉吗?”
尹遥今晚真是一惊一惊又一惊,罗珊娜一向嫌肉油腻,不大爱吃,平日里更喜甜食,今日竟会主动要求吃肉,怕不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只见罗珊娜苦着一张脸,道:“你是不知啊,孟老先生人虽好,医术也是极好的,可他一直在鼓捣什么食疗药膳……”
“张老郎君几个不爱吃,便只吃自家仆从做的饭菜,但孟老却说我在治伤,必须跟着他吃药膳,那滋味儿实在是……”
“还好这趟带了三娘做的糕饼,我便半夜起来偷偷吃两块儿,不然都要饿死了!”
原来她连着吃了好几日的糕饼,难怪不想吃甜食了……
七娘不免好奇道:“那孟老先生不吃吗?他不嫌自个儿做得难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50-60(第2/19页)
罗珊娜回想起当日情景,委屈极了:“怎么不嫌,他自个儿也是捏着鼻子吃的……”
看她这样儿,尹遥忙安抚道:“没事儿没事儿,咱们今晚大口吃肉!”
去院中取了一整扇羊排,尹遥把其中一半儿交给陆娘子,过油煎着吃,另一半儿则由自个儿操刀,做道羊排啫啫煲。
啫啫煲是现代时,才出现在大排档中的一款岭南风味美食,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丰富的口感,而深受各地食客喜爱。
它的基础做法,是将食材放在瓦煲中,在大火烧至极高温,食材表面被迅速烹熟,将水分快速锁在食材内。如此一来,煲中的汤汁儿因与高温瓦煲接触,水分迅速蒸发,便会发出“滋滋”声,在岭南地区,“滋”的读音恰好与“啫”相同,这道菜也因此得名。
将半扇羊排洗净擦干水分,沿着骨缝斩成手指长的羊排块儿,用粗盐、生抽、米酒、豆豉、生粉抓匀腌制片刻。
她又取出小陶瓮,架在了地上的小火炉上,开大火将其烧热。
啫啫煲烹制的步骤并不复杂,但若想做好,便要掌握好火候和水分。尤其是必须先将煲具烧至滚烫,然后利用高温,让食材短时间内熟透,才能完整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及鲜嫩口感。
家中这小陶瓮,跟现代的砂锅差不多,都是由粘土烧制的陶器,因上面有许多微小的孔,烹饪时能吸收食物的香味儿,因此用的时间越久,烹制起来味道也越浓郁。
这些日子以来,因个头儿小用着方便,这小陶瓮也成了尹遥的第一选择,前几日它终于不堪“压榨”,裂了个不大不小的口子。
尹遥瞧着这“半道崩殂”的陶瓮,可真是心疼得够呛,好在许二郎来取饭时见到,拿走帮她用铁条重新箍起来,又在裂缝上涂了蛋清,这才让它又重新焕发生机,继续为尹遥的烹饪事业贡献力量。
而且箍过的陶瓮,在铁条的加持下,可比原来结实耐造了许多,否则尹遥也不敢拿来空锅干烧……
待陶瓮烧到滚烫,往其中淋入少许蔓菁油,放入葱姜蒜,改小火煸炒至散发香味儿,在其上叠放摆入腌制好的羊排,盖上盖子大火加热半刻钟,果真听到里面传来诱人的“滋滋”声,锅盖缝中,也飘出阵阵羊肉的香气。
再沿锅圈儿淋入米酒,待酒燃尽,表面撒上些芫荽,便可直接整瓮上桌。
“羊排啫啫煲做好啦!”尹遥一掀锅盖,经过陶瓮的高温煲制,羊肉浓郁的香味儿瞬间喷薄而出,极其霸道地窜入每个人的鼻子,香得人精神一震。
这锅脆嫩多汁的羊排啫啫煲,把罗珊娜吃得简直热泪盈眶,她不停嘴儿地啃着羊排,连上面的汤汁儿都不放过,口中还喃喃道:“太好吃了,真是太好吃了,终于又吃到肉了,呜呜呜……”
一边儿陆娘子也煎好了羊排,油滋滋的羊排上,又撒了厚厚的一层孜然和茱萸粉,飘散出令人垂涎欲滴的焦香味儿。
七娘伸出筷子,给罗珊娜夹了一块儿到碗里:“罗姐姐再尝尝这个,舅母煎的羊排也可香啦。”
罗珊娜连连点头,一点儿形象都不顾了,把筷子丢下,直接用手抓着煎羊排埋头狠狠一口:“我还是第一次发现,肉竟然这么好吃!辛苦陆娘子了!”
这些日子以来的相处,陆娘子也十分喜爱这单纯的小胡姬,闻言笑道:“小罗以后别叫我陆娘子啦,便随三娘和七娘一道儿,叫我舅母便是,舅母以后日日给你做好吃的!”
罗珊娜嘴里一边儿吃着,一边儿呜呜咽咽应道:“谢谢舅母!”
沈家老小瞧着她吃得这么香甜,不免都乐了起来,纷纷给她夹肉,在碟子里堆成小山一般。
尹遥亦失笑,孟老先生那儿只是些食疗药膳罢了,怎就把人逼成这样儿?药膳若是做得好了,也能很美味呀!
唔,想必还是孟老的手艺差了些……
一番大快朵颐之后,罗珊娜打了个饱嗝儿,摊在椅子上,面上浮现一抹红色:“三娘,我光顾着吃了,都忘记问你,最近铺子还顺利吗?”
尹遥笑嗔她一眼,这家伙终于想起正事儿了:“铺子嘛,还算是在波折中顺利前进吧。”
她后来又把阿婆写的单子上,其余的十来家也跑了一圈儿,虽然再没遇到撞大运、当场下订单的事儿,不过这几日,也陆陆续续有人家派仆从前来订购。
而且这些订购往往都是十盒、二十盒起步,眼下她手上还没完成的百花酥订单,已积攒了一百多盒,简直每天睁眼起床就是揉酥皮、调馅料、包花酥、炸花酥……
把百花酥送出去,再数着收回来那沉甸甸的铜钱,真是让人痛……并快乐着呀!
其实这也算在尹遥的预料之中,她那百花酥本就做得讨巧又应季,如今虽是冬日百花凋零,可谁会不喜欢绽放得漂漂亮亮的花儿呢?这些贵人府上,不论是拿来宴客还是送礼,可都再体面不过了。
至于沙琪玛和狸奴耳,尹遥又上门做过回访,几家食店的店家都说,这免费赠送的沙琪玛,食客们都满意得很。
不过代售狸奴耳的铺子中,却有两家干果铺不愿再做,反而是茶楼酒肆、斗鸡走狗之所表示要继续进货。
尹遥先前还不太明白,后来想想才回过味儿来,心道这大概就是二道贩子和三道贩子的差别吧。
干果铺的干果蜜饯总归是要卖的,客人买了狸奴耳,可能就不会再买其他的了;可茶楼酒肆又不同,客人去了总归要点些吃的消磨时光,店家自然乐得不去干果铺进货,转而售卖利润更高的狸奴耳。
她准备这几日把预订单忙完之后,便干脆放弃干果铺,专挑食店和茶楼酒肆,再多去谈几家试吃和代售,毕竟她如今也算有“成功案例”在手,谈判的筹码都多了几分。
听尹遥大谈了一通生意经,罗珊娜简直热血沸腾:“我明日就去铺子里帮忙,三娘的生意里,怎能没有我的一份力呢?”
七娘一手握住罗珊娜的手指,让她手掌向上,另一手则按在她的掌心上,十分严肃道:“罗姐姐,我明儿就要去上学了,招呼客人的活儿,可就交给你了!”
罗珊娜抬起另一只手,盖在七娘的手背上,亦是一本正经:“放心吧七娘,我一定认认真真做事,绝不辜负你的信任。”
看这俩人一脸信誓旦旦的模样,尹遥不禁扶额:七娘五岁,罗珊娜你几岁了?
第52章 银丝酥你调笑我的时候,怎么大唐话这……
待到第二日,仍是尹遥收了摊儿先去南市,她一口气做了三十盒百花酥,终于把今日要给客人的预订单完成了。将盒子摞在一起,待会儿客人家的管事来南市采买时,会顺道儿上门来取,倒省得她雇马车跑一趟了。
午时左右,陆娘子带着罗珊娜来了铺子中,让尹遥有些意外的是,罗珊娜今日重又带上了面纱,面色也不似昨日那般兴高采烈。
她把陆娘子拉到一旁,偷偷询问是怎么回事儿。
陆娘子叹了口气,道:“方才我们正准备出门儿,迎面遇到了坊中的几个小娃儿,他们说罗珊娜……唉……”
陆娘子虽然吞吞吐吐并未明言,但尹遥也猜得出,小孩子最天真,可有时候也最残忍,罗珊娜脸上的伤虽已好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50-60(第3/19页)
了许多,但到底还是有些痕迹,听了闲话难免被刺痛,这才重新戴上了面纱。
罗珊娜自个儿在铺子里兜了一圈儿,又按了按戴着的面纱,有了面纱的遮挡,她仿佛才终于有了些许安全感:“七娘跟我说过啦,让我日后就在前面招呼客人。舅母正在揉制那一圈圈儿的,便是那狸奴耳吧?”
尹遥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主动的打工人,不由笑道:“你先别急着上工,咱们还得出门办件事儿呢!”
今日之所以让罗珊娜午时才来铺子,一是体谅她舟车劳顿,二是因为她还没有通行证,不能提前进南市。
因此今日南市一开市,尹遥便先领着她去了市署司,找到办事的小吏:“郎君,我们是市中商户,前来办理通行证的。”
小吏一抬头,见站在自个儿面前的,是两个年轻的小娘子。其中一个样貌十分漂亮,另一个则眉眼间颇有些胡地风情,只可惜戴着面纱,看不清容貌如何,但光看那身段,想必亦是个美人儿。
刚一当差便见到美人儿,心情难免也畅快许多,他颇为和气地开了口:“是哪位要办理通行证?把户籍和铺子的经营核准券拿来吧。”
“郎君,是我要办理。”罗珊娜开口应道,从怀中掏出一纸文书,尹遥也将铺子的核准券递了过去。
小吏打开那文书一看,不由愣了一下,这怎么还是张身契?谁家奴婢的身契是放在自个儿身上的啊?
他查阅了一番身契,又抬头朝罗珊娜道:“小娘子,烦请将面纱摘下来,我要核对一下身份。”
罗珊娜皱了皱眉头,仍是小心翼翼摘下了面纱,那小吏一看,却被她面上的伤痕给惊了一下,不免暗道晦气,这胡姬怎么还是个毁了容貌的。
与身契上核实无误,他转而看傻子似地瞧向尹遥,心道这小娘子漂亮是漂亮,可买个奴婢是脸上有伤的,身契还不自个儿拿着,心也未免太大了吧……
他转念又一想,那伤痕该不会是她打的吧?没想到这小娘子长得漂亮,下手却是如此毒辣……把好好个美人儿打成这样,真是作孽哟!
尹遥自然不知他在胡想些什么,只知他盯着自个儿,神色变换不定,又半晌不语,难免面露询问之色。
小吏方才回过神来,不复方才的和气,敲了敲案牍公事公办道:“小娘子,奴籍办理通行证,还得要主家的户籍。”
“哦哦……这是我的户籍,请您过目。”尹遥这才反应过来,忙掏出自己的户籍文书,也递了过去。
小吏核对了一番无误后,又拿张纸让她写了保书,这才给罗珊娜办理了通行证。
二人从南市署出来,罗珊娜将面纱仔细戴好,又把通行证叠起来,跟身契放在一起揣在怀中,勉强笑道:“这下好了,我日后也可以提早来帮忙啦!”
尹遥瞥见那身契,微微叹了口气。她之前便去坊正家咨询过,按照大唐律法,经主人放良后,奴婢确实可以脱去奴籍。
但此事若要实际操作,却必须是由“家长给手书”,而后才能前往官府申请办理。可沈家名义上的户主沈龄,如今还远在岭南流放……
这可不尴尬了?流程的第一步还没走,就已经卡了壳。尹遥无奈,便只能将此事暂时搁置下来,因此罗珊娜如今仍然还是奴籍。
她挽着罗珊娜,叹气道:“我前几日已给舅舅写信,说了你的情况,又央他在回信中附上手书。只是岭南路途遥远,也不知这手书何时才能到,你且再将就一阵儿。”
之前答应过要给罗珊娜脱籍却没办成,瞧着那身契文书,尹遥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罗珊娜对这事儿倒是不大在意:“这有什么,你又不会害我,办不办得成有什么要紧。”
见尹遥仍旧锁着眉头,罗珊娜还逗起她来:“好三娘,你莫不是嫌我吃得太多了,怕留在家中养不起?”
“去你的吧,我家又不差你一口吃的!”尹遥顿时被她逗笑,用力拍了她一下,“你可得给我吃饱喝足,不然哪有力气干活儿?”
罗珊娜被她拍得龇牙咧嘴,尹遥心中已有计较,却没忙着回铺子,而是拉着她去了趟脂粉铺。
尹遥挑了盒上好的妆粉,又在店里帮罗珊娜上了妆。这妆粉涂上后,罗珊娜脸蛋儿上那浅浅的痕迹,便完全看不出了,只余左侧颧骨处最明显的一条,却仍是无法完全遮住。
见尹遥左看右看仍是不大满意,店家在旁笑道:“两位稍待,我这儿还有好东西,娘子不妨试试?”
她说着便从一旁拿了个木匣子出来,从中取出一副花样:“娘子请看,此物名为花子,据说源起自上官昭仪,小娘子们都竞相效仿,坊间如今可流行啦!”
尹遥好奇地拿起那花子,只见它是红色的五瓣梅花状,看起来十分精致漂亮:“这便是传说中的梅花妆吗?”
“没错儿,小娘子也见过此物吧?这正是梅花妆。”
这倒是个好物件儿,不过梅花妆是贴额头的,形状不大适合面颊,尹遥便低头在匣子里挑挑拣拣,终于选中了个被店家称为“斜红”的火焰形花子。
将花子正面贴在罗珊娜伤疤处,再揭去背纸,火焰形的花样便完整地留在了上面,将那伤疤完全遮盖住,又斜飞出去,直没入鬓发之中,只衬得她越发明艳照人。
罗珊娜对着镜子照了又照,抓着尹遥的手兴奋得不得了:“三娘,真的一点都看不见了!”
瞧她高兴那样儿,尹遥摸摸她的脸,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又给她买了几副花子备着,离开脂粉铺时,罗珊娜还难掩开心:“三娘,咱们这回是不是要回铺子了?我该上工了吧?”
之前遇到险境时,罗珊娜豁出去破釜沉舟,被鞭子抽伤了脸,虽然凭此事逃过一劫,可若是现在问她还敢不敢再来一次,尹遥估计她也未必还有勇气。
自从她受伤后,见到的除了各路郎中外,便都是沈家、张家这种亲友,伤疤也在一日日好转,便也不觉什么。
但今儿第一日公开抛头露面,便要面对陌生人异样的目光、难听的话语,罗珊娜本就一向爱惜容貌,又怎么可能毫不在意?
这下再不用戴着面纱、遮遮掩掩地出门,她如今的高兴雀跃,才是百分百发自内心的。
尹遥笑道:“走吧走吧,回去上工了。我还要做点儿银丝酥,晚上咱们给张老郎君送去,当做带你治伤的谢礼。”
……
饴糖加水熬至冒大泡,倒入涂了少许油的碗中晾凉;现成的黄豆粉炒熟,直至翻动时能在锅中顺畅滑动;胡桃仁儿、甜杏仁儿磨碎,混入炒熟的胡麻。
准备好材料后,嫌厨房扑腾不开,又不知罗珊娜在前面张罗得如何,尹遥索性把东西都搬到了堂屋中。
这会儿门口已有客人,罗珊娜虽没七娘那么熟练地推销,但也是满面笑容,言谈之间十分得体周到,顺顺利利卖掉了今日的第一包沙琪玛。
送走了客人,罗珊娜拍拍自个儿的胸口,一脸庆幸道:“还好七娘昨儿讲了该如何招呼客人,否则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三娘,我可没出错儿吧?”
原来七娘还特意搞了“岗前培训”,难怪罗珊娜这么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50-60(第4/19页)
就能进入状态,尹遥笑着朝她竖了个大拇指,放下心来,低头专心制作起银丝酥。
炒熟的黄豆粉全部摊开在干净的桌案上,糖浆这会儿已晾得半凉,尹遥将它团成一个球饼,又从中间掏了个洞,双手握着转圈儿拉长,捏成粗细均匀的圆环。
在黄豆粉中滚得两滚,再左右手反方向一拧,将糖环从中间儿叠成两圈儿,继续握着转圈儿拉长,如此往复不断,柔软的糖浆便被拉伸得越来越长……
门外又来了个买糕饼的客人,没顾上罗珊娜的招呼,注意力却全被屋里那小娘子的动作给吸引了。
只见她双手轮流上下翻飞,动作舒展得像在舞蹈,简直称得上游龙舞凤。那糖浆在她的拉扯翻转下,逐渐变得越来越细、越来越洁白,最后如同银色的发丝般,柔顺地垂了下来。
客人探头探脑往里瞅:“小娘子,你们铺子里正做的那个,是什么吃食?看着好生有趣儿,可否让我品尝一下?”
昨儿七娘的“员工培训”里,却没有介绍这一项,罗珊娜只好扭头朝铺内求援:“三娘,三娘?”
看来还得自个儿救场,尹遥揪了一小块儿银丝下来,往里放了些坚果碎,又卷成一卷儿,放在碟子里,拿到了门口,笑道:“郎君,这是我家的银丝酥,您尝尝看味道如何?”
银丝酥瞧着洁白如雪,吃起来也是入口即化,极为甘甜可口,再配上香酥的坚果碎,客人那叫一个满意,居然别的也不买了,专门指定要它。
顾客就是上帝,尹遥又琢磨着左右时辰还早,手头儿这些卖了,大不了再做便是,于是爽快同意,收了五十文钱,给了对方两盒银丝酥。
结果这一下午她在堂屋拉着抻着,来了客人觉着新奇便点名要买,她做一轮,客人买一轮……
瞧着手里剩的最后一点儿饴糖,尹遥“吓得”一溜烟跑回厨房,才好容易把这最后两盒银丝酥留下来,带着来了张家……
“我还是第一次见着三娘这般,仿佛做贼一样,门外来了客人都害怕!”听着罗珊娜惟妙惟肖的描述,在场几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你调笑我的时候,怎么大唐话这般好?”被众人狠狠调侃一番,尹遥愤愤捶了罗珊娜一下。
张夫子把长长的白胡子捋到一旁,拿起银丝酥尝了一块儿,竖起大拇指赞道:“遇水即溶,纤细如发,尹娘子果真好手艺,七娘这弟子可真没白收。”
张老郎君亦拈了块儿送入口中,闭上眼睛美美品味,纤细的糖丝一入口,便化为糖浆,裹着里面的坚果仁儿,让人回味无穷:“看来老头子还算捡着漏了?”
“小团体”正聚在张老郎君的正屋里,一边品尝美味,一边聊起在孟老那儿的所见所闻,一时间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张寺丞方从衙署回来,进来向张老郎君简单问了个安,便又隐有忧色地离开了,窦二娘见状,跟在场几人告个罪,也跟了出去。
尹遥和罗珊娜带着七娘离开时,窦二娘前来相送,她将尹遥叫道一侧,面露恳求道:“三娘,我家郎君在衙署中遇到些难题,不知能否请你帮忙参详一二?”
一听这话,倒把尹遥弄得摸不着头脑了,张寺丞在衙署中遇到的难题,她能参详什么啊?
跟张家相识这些日子以来,尹遥跟张寺丞一向没什么来往,便是迎面撞见了,也就是相互行个礼,双方客气话都懒得多说一句。说两人是点头之交,“点头之交”大概都要跳起来反驳……
但想着平日里承了窦二娘和张老郎君的许多情分,尹遥还是应下:“二娘直说便是,不过你也知晓,我只会些厨艺,这衙署里的事儿……”
窦二娘一番解释,她才闹明白,这事儿竟还真跟厨艺脱不了关系。
历朝历代的帝王,无论明君还是昏君,都难免会喜爱一样儿东西,那便是——祥瑞。
何谓祥瑞?祥瑞也称“福瑞”,古语有云:“若乃天地显应,休徵祥瑞,以表圣德者,不可胜载。”
简单来说,便是象征吉祥、天意的一些现象或者物件儿,一旦出现了,就代表着上天对帝王的认可。至于具体有哪些,那可就不胜枚举了,可能是瑞雪祥云,可能是珍禽异兽,可能是禾生双穗,也可能……
譬如前些日子,皇太后驾临龙门参拜卢舍那大佛时,便有东关下园的菜农前来,进献了一件祥瑞:一棵长逾三尺、上青下白、足有三十斤重的……白莱菔。
第53章 赛燕窝不想让我卖我偏卖
皇太后见到那棵白莱菔后圣心大悦,立刻便下令光禄卿筹备,要在年祭时将其烹制成一道美味佳肴。
光禄寺的疱人烹惯了珍禽异兽,对着这莱菔却是无从下手,眼见年祭将至,主理此事的张寺丞仍一筹莫展。
回到家中,尹遥从自家菜窖里翻出了一根白萝卜,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瞧,也是没什么头绪。
白莱菔也即白萝卜,因其味道清香、容易储存、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等优点,与菘菜一样,都是大唐百姓冬日餐桌上最为常见的蔬菜。
平日里白萝卜倒是好做,切成块儿下锅红烧最是下饭,切成片儿用醋和茱萸腌起来颇为开胃,切成丝儿跟猪肉糜搅在一起下锅,炸成的萝卜丸子也很是酥脆可口。
只是如此对待“祥瑞”,怕有点儿不大尊敬吧?尹遥想了想年祭的典礼上,皇室权臣们吃着红烧萝卜、腌萝卜、萝卜丸子的场景,难免打了个寒战,觉着是嫌自个儿活得太久了。
手里握着根萝卜在院中晃来晃去,想起今日雪白如发的银丝酥,又想起了那句“冬吃萝卜,赛过燕窝”的俗语,她脑中浮现出一个想法。
白萝卜去皮切成细丝,以冷水洗去辛辣之味,裹上生粉上锅蒸制,再以冷水洗去生粉,如此反复“三蒸九泡”之后,萝卜丝的质地变得柔韧,颜色亦转为晶莹剔透,看起来如同燕窝一般。
若是用菌子、笋丝、肉丝、鸡子等做为辅料,再佐以高汤,想必连味道也能与燕窝别无二致……
第二日一早,去送七娘上学时,顺道儿把那形似燕窝的萝卜丝交给了窦二娘,又告知了她制作方法,尹遥便拍拍手告辞离开了。
至于具体用哪些珍稀食材,怎样搭配味道最为鲜美,这任务便交给光禄寺的疱人研究吧,她可没钱买来一一试验,铺子里事情又忙,就不送佛送到西啦。
……
盛郎君今岁四十有三,作为如意楼的总管事,二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是东家最好的左膀右臂。
在他的经营下,如意楼从一家原本平平无奇的小铺子,逐渐成为了洛阳南市中首屈一指的糕饼铺,便是从远道而来的外地人,到了这南市,也要买盒如意楼的糕饼回去,方显得没白来洛阳城一趟。
每到年节时分,都是如意楼生意最好的一个时节,尤其是城中的官宦富贵人家,必会派人来楼中,订购那一年一度的特制礼盒,用来馈赠亲朋好友、结交恩师同僚。
不过最近他在翻阅账册时,却发现有十几家常客都没来订购。
此外还有几家铺子,原本每月都会前来,为登门的贵客订制糕饼,这个月也说暂且不订了。
按理说如意楼家大业大,流失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盛唐神都小饭馆(美食)》 50-60(第5/19页)
十几家常客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但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盛郎君做事向来谨慎,还是上了心,便托人朝这些家的管事多方打听,这才知晓,他们今年府上的年节礼,都换成了什么“沈记”的百花酥,家主很是满意呢。
至于那几家铺子,竟然也是换成了沈记的莲花酥,说客人吃着十分满意,下个月也暂且不来如意楼订购了。
听着手下伙计的回报,盛郎君轻嗤一声:“我倒要看看,是什么百花酥莲花酥,竟令得客人们如此满意。”
他又安排手下,去铺子里探探那沈记的底,再买两盒糕饼回来。
伙计领命而去,一个时辰后才回来,神色却有些支吾:“管事,那小娘子说百花酥要预订才行,而且都已排到十日后了,我只买了现成的莲花酥回来,您看……”
盛郎君接过伙计递过来的一个木盒,只见其制作得很是精致,上面还贴了张红纸,写着“莲花酥沈记出品”
莲花酥?他打开盒子一看,心中便已有数。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平常的客人见到这花酥,会觉得十分逼真有趣儿,可对盛郎君这种开了二十几年糕饼铺子的人来说,不就是做得漂亮新奇些的酥皮糕饼吗?
他又尝了一口,唔,确实是比自家楼里的更酥一些,不过这油酥皮的分量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若叫楼里的老师傅多试试,也不是不能调制出来。
想来那百花酥,也是同样的道理,是做得新奇的各式酥皮糕饼罢了。
可话说回来,一家刚开张的小铺子,若能占到“新奇”二字,本就是它能有立锥之地的第一步,当年如意楼不也是这样起家的吗?
看来要去探探虚实才行。
……
“罗珊娜,你跟舅母好好看铺子,我出去一趟。”跟罗珊娜打了个招呼,尹遥准备出门去维护下老客户,看看手头这些试吃的食店和代售的茶楼酒肆,最近的情况如何,顺便再逛逛南市,寻找些新*的合作伙伴,尤其是金银玉石铺子之类的,来发掘一下莲花酥的潜在客户。
刚走出去没两步,便听到身后罗珊娜唤她:“三娘等等,这里有位郎君找你,说要预订百花酥呢!”
开口就预订百花酥的,基本都是她的大客户,尹遥一听这话,便折了回来,准备与这位郎君详谈一番。
此刻盛郎君正在打量沈记的铺子,原来是家新开铺子,难怪他从前没听过。记得这里上个月还叫做“盛记糕饼铺”,店主跟他是本家来着,想不到才开了没两个月,就关门走人了,这回知晓南市的生意,不像家乡那般好做了吧?
闻言他又扭头,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尹遥一番,道:“这位小娘子便是沈记的店家?想不到竟如此年轻。百花酥便是你做的?”
尹遥颔首,又热情招呼道:“请问盛郎君想订几盒百花酥,是什么时候要呢?”
盛郎君没答话,而是道:“小娘子,我能先瞧瞧货吗?”
这话倒是有些稀奇,这位盛郎君尹遥还是头一回见,虽说这些时日以来,也时有收了沈记老客户百花酥年礼的人家,觉着这糕饼新奇有趣儿,便又差了仆从来订购,但她还没见过不知百花酥长什么样儿、要先瞧瞧才行的客人。
尹遥开了两辈子饭馆儿,虽不说有什么识人相面的本事,但来铺子的客人是随便逛逛呢,还是专程前来呢,是买来自个儿吃呢,还是带回去给家里人呢,或是毫无感情的打工人,只是听了主家的吩咐来办事儿呢,这么一个照面,她也能看个大差不差。
不过眼前儿这位自称姓盛的郎君,要她看来,却是哪种都不大像。比打工人多了些真情实感,但这真情实感又不像是冲着美味来的……
不过反正来者是客嘛,倒也没必要对客人追根究底,促成生意才是最重要的。
估摸着三言两语谈不下来,尹遥便请盛郎君一道儿进了铺子,二人坐定后,她先给对方倒了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