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 23-30

23-3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啊?我只是个赛博女工[无限] 病美人师姐的导盲豹 误被七重人格老婆当渣女 还我腹肌 被争夺的家主攻 顶A上将暴露信息素后 拜金npc今天也在被围追堵截 恋爱脑雄虫有公主病怎么了 被杰杀死后向他挚友告白了 我是酒厂的啤酒[综原神]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23-30(第1/32页)

第23章 啥都贵 第一更

沈宁出村的时候特意绕过去看了看谭家那三间草屋子。

树枝木棍扎的篱笆早就腐烂倒地,三间草屋子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瞅着的确有点孤单。

野雀在那里坐窝,有人过去便嘎嘎乱飞。

沈宁背着背篓过去转了转,探头从窗户往里看。

如裴大伯所说房子主体还算完整,就是窗户烂了一少半的窗棂,外墙抹的泥皮也大片脱落,屋顶上覆盖的茅草也有大片腐烂,屋顶漏雨导致地面有雨水浸泡的烂泥。

沈宁前世经常和裴长青聊他的工作,懂一些简单的建筑基础知识。

她对眼前的房子做了个简单的评估,不能直接住人,得修屋顶、窗户、地面以及内外墙皮。

至于房梁房檩被老鼠白蚁啃蛀情况得进屋才能看见。

木板门倒是完好,被铁将军把守着,她进不去。

房子虽然破败,可瞅着里面比西厢更宽敞,而且一明两暗共三间呢。

以他们目前的财力也就够盖这样的房子。

这种屋子都差不多,屋里没有砖石铺地,雨季地面潮湿,北墙根都会生青苔。

她顺便看了看旁边自家的宅基地。

抛开孤零零一家盖在这里,地段不错,西边有一条河绕村而过,取水方便,往南走个几百步就是官道。

这条官道连接东边的成阳县和西边的桃源县,龙庙镇就在西边五里多不到六里的位置,交通很方便。

沈宁和裴长青对这里都挺满意的。

她心里盘算着怎么劝谭家把房子以合理的价位租给她。

如果人家说不差钱儿,不租,她要怎么说。

如果人家笃定她急需租房,狮子大开口她要怎么说。

如此盘算着,步行差不多半小时就到了镇上。

她感觉有点累,腿沉,就在路边歇了歇,再往陈记粮店去。

她不知道谭家住在哪里,只能去粮店找谭家儿子。

之前她来粮店卖过麦子,但是没留意过,主要是不认识谭家儿子。

原主对谭家老夫妻和儿女没多少印象,应该说她对自家以外的世界没怎么关注,她所有的精力都耗在自家那些事儿上。

沈宁进门就跟卖粮小二笑,“小哥儿,请问谭管事在不在呀?”

那小二一眼就认出她来,主要是她虽然穿得旧可生得齐整,一双眼睛格外清亮,充满智慧的样子,很像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太太,让他记忆深刻,再者她连着三天来卖麦子,他们几个小二都猜她是偷家里的粮食来卖,保不齐会被男人发现打一顿呢。

他朝沈宁笑得很八卦,“嫂子今儿是来卖粮还是买粮啊?找我们谭舅爷干啥?”

沈宁:“我和谭管事一个村的,有点事儿要找他爹娘说说。”

小二是个热心肠,“那你去他家啊,就在那头儿一拐弯进巷子里把头数第三家。”

他出门给沈宁指了方向。

沈宁笑着道谢,转身往谭家去。

刚到巷子口就听见有妇人在吵架。

“你装什么呀装,谁不知道你啊,不就是靠卖闺女过好日子,还拽起来了。”一个面相身材都挺富态的婆娘冲着另一个穿着花哨的婆娘喊。

那花哨婆娘也跳脚骂:“我卖闺女,我闺女吃香的喝辣的,你不卖闺女,你闺女坐月子连口鸡蛋吃不上,顿顿喝米汤子吃豆子,是你不想卖闺女?明明是你闺女长得随你,丑大劲儿了,卖都没人要,我呸!”

富态婆娘气得跳脚,冲上去就打花哨婆娘。

花哨婆娘:“你干嘛,你干嘛,撕破我的衣裳你赔啊,大贵贵的!”

“撕破了让你老女婿再给你置办!”

沈宁瞅着花哨女人站的是第三家,难不成是谭家婶子?

俩正要干架的女人看到她,富态婆娘立刻骂道:“你看什么看,看眼里去拔不出来!”

沈宁好心道:“大婶儿,你脾气躁,很可能肝火旺,内虚,得去医馆请徐大夫看看。”

这年景除了地主老财家,一般人家吃饱就不错,很少普通人还吃这样胖的,多半是有病。

这富态婆娘衣着朴素,头发上插着荆钗、木簪子,不像有钱到吃肉吃圆润的条件。

果然富态婆娘又破口大骂。

谭婆子却乐了,“我说你有病,你还不信,你要是没病,咋跟疯狗似的见人就咬?”

她又朝沈宁乐,“我瞅你面善,哪家的媳妇儿?”

沈宁就上前跟她表明身份,说自己是裴庄裴童生家的弟媳妇。

听见是裴庄的,谭婆子立刻目露警惕,她怕村里人知道她家的情况,回头嚼舌头什么的。

沈宁觉察到她的戒备,诚恳道:“谭婶子,昨儿俺们和童生大哥分家了,大嫂让俺们尽快搬出来,俺们没地儿住,就想能不能租您家屋子住几个月。”

谭婆子闻言瞬间松口气,随即笑起来,撇嘴道:“我早就瞅你大伯哥和嫂子不是啥好东西,果然呢,为甚把你们两口子赶出来了?”

她自诩闺女儿子都傍上县城陈家,根本不把村里那些人放在眼里,所以说话直接,丝毫不顾忌,并不怕会被裴端找上门来。

沈宁:……你不让人听你家八卦,你倒是喜欢打听别人家八卦。

沈宁却又不喜欢随便说人坏话。

她为了要钱给裴长青治病可以去吴庄闹,为了分家可以跟裴端夫妻俩闹,这都是有需求。

现在她分家成功,钱和田地也拿到手,自然不会随便跟人说裴端夫妻坏话。

没什么好处,还平白损坏自己和裴家的名声。

她笑道:“婶子,不是赶出来,是兄弟俩孩子都大了需要分家。”

谭婆子一撇嘴,一副甭管你怎么描补我也知道怎么回事的架势。

她也不请沈宁进院儿,就站在门口又聊了几句,问问裴庄的事儿。

特地问了之前和她打架的那家,“二蔫巴,之前白住我的房子,还说我家坏话,我差点撕烂他两口子的嘴,他家咋样了?”

沈宁想了想,不好意思地笑笑,“婶子,我整天不是下地干活儿,就是在家做活儿,都没留意,好像和他大哥家也闹得不愉快。”

谭婆子:“他没说我啥坏话吧?”

沈宁果断道:“倒是没听说。”

谭婆子:“瞅着你两口子也是被人欺负的,算了,那房子久不住人再过两年屋顶该塌了,租给你们还得修屋子,我不要钱,你们自己修修去住吧,爱住多久住多久,不过宅基地我们不卖。”

夯土房子不值钱,但是宅基地值点,她不想卖。

沈宁直接惊呆了,这么……爽快的?

有点不可思议。

虽然那房子出租的确要不上价钱,毕竟房东还得负责维修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23-30(第2/32页)

可人家不租岂不是更省事?

他们在镇上有砖瓦房住,几年也不回村一趟,看起来也不像留着房子以后回去住的样子。

谭婆子看沈宁露出疑惑的样子,撇嘴,“怎的,怕我讹你啊?”

沈宁笑道:“哪能呢,婶子在镇上住砖瓦房,自然不稀罕村里那种土坯屋子,潮湿阴冷不说,还透风。”

谭婆子点头,“那肯定,放心吧,不会找你事儿的。以前二蔫巴他们住我房子,要不是他们贪心嘴贱,我也不会给他们赶出去的。”

沈宁虽然好奇,却也不会主动问你们发生了什么事儿。

“婶子,那您和谭叔、谭掌柜说好了,免得他们不知道再生误会,最好和我们里正打个招呼。”

谭婆子呵呵一笑,“放心吧,我们家现在我说了算。我要是不同意,你哪里来的钥匙?你只管和里正说就行,回头他来镇上我会让儿子和他说一声的。”

说完她依然不让沈宁进院儿,而是让等等,她转身回家取钥匙。

没一会儿她将一把系着截褪色红布的铜钥匙递给沈宁。

沈宁接过来,再次道谢然后告辞。

走了两步,她听谭婆子在后面吆喝,“哎,那谁,裴家的。”

沈宁站定,回头,“婶儿?”

谭婆子:“刚才……”

沈宁笑了笑,“婶儿,刚才我冷不丁听了两嗓子,啥也没听明白,倒是白捡骂儿了。”

谭婆子摆摆手,“没事儿了,那房子你就放心住着吧。”

沈宁又福了福,便转身走了。

听邻居骂架的意思谭家闺女不是嫁给陈记粮店的少东家,倒像是给老东家做小了。

这年代闺女给人做妾做丫头的也很普遍,谁让世道艰难呢。

只是周边邻居总归是要说说闲话的。

沈宁对此没有成见,她不会用现代观念要求古代人。

再说美貌从来都是一种天赋资源,和智商、体能一样,有人靠聪明吃饭,有人靠力气大吃饭,有人靠美貌吃饭似乎也无可厚非。

只要没害人,那都没错,只是个人选择而已。

沈宁没想到借房子这么容易,几乎没浪费什么时间。

时候还早,她决定先去附近的铁匠铺预订铁锅,之后再去小姑婆家宋记布庄买棉花。

铁匠是手艺人,而且是官府认证的匠户,和农户不同,他们靠手艺吃饭,也要定期服徭役。

镇上就一家铁匠铺,一如裴二郎小时候跟着爷爷来时的样子,西边还是一家面摊儿,只不过早换过老板了,东边则是一家开了几年的书铺。

这年头城里的书铺都有靠山,没人敢来捣乱,书籍又贵,走科举的学子又多,生意自然兴隆。

路过的时候沈宁很想去逛逛,她前世就爱逛书店,一逛好半天。

她怕自己一逛就停不下来,还是先去铁匠铺。

一踏进铁匠铺就被一股热浪扑面糊来。

铁匠铺里面很空阔,中间一个木架子上放着大铁砧,里面角落有熊熊燃烧的炉火,几个光膀子穿短裤戴着皮围裙的壮汉正在干活儿。

一个精瘦却干练的老头儿左手握着大铁钳子,钳子夹着一块烧红的镰刀状的扁铁块,右手握着小铁锤,叮一下,旁边的壮汉就双手抡大铁锤,“铛”一下跟着敲过去,很快就叮叮当当敲打起来。

另外一个汉子则夹着打制好的铁锄头往旁边的油水混合物里淬火,滋啦一阵白烟儿冒出。

入门处靠墙有一排木架子,上面挂着各种打制好的农具,下面还有一个木柜子,上面也摆放着一些不宜悬挂的铁器。

看到沈宁过来,一个大汉跨步过来,瓮声瓮气,“这位大嫂,买什么?”

沈宁擦了擦被熏蒸出来的汗水,提高声音道:“有现成的铁锅吗?家里没锅吃饭了。”

这年代买铁锅需要订制,有些农具也需要订制,只有常用的锄头镰刀柴刀这些才会摆着卖。

偶尔的铁匠也会提前做好常用型号的锅放在那里卖,也有别家付不起尾款的也会摆出来继续卖。

沈宁想碰碰运气。

大铁锅没有现成的,倒是有一口双耳小铁锅,也是铁水浇铸的,不是现代那种精铁锻打锅。

深一揸,口阔一尺两寸左右,比现代家用炒锅大一圈,深一倍。

很适合农家使用。

农家过日子大铁锅和小铁锅都必备,大锅蒸馒头包子、煮大锅豆子做酱块、煮豆浆做豆腐什么的,小锅就是炒菜炖菜热饭等。

当然都不便宜,大锅将近三尺的直径,和沈宁现代吃的超大号农家地锅鸡那个铁锅差不多大,直径有一米。

大锅要180文,小锅90文。

一亩地一季豆子能收一石左右,一石也就卖个580文左右。

说实话真的不便宜,怪不得有些人家连口铁锅都没,一直用泥锅、砂锅煮饭。

沈宁试着还价,“师傅,我买一口大锅一口小锅,能不能便宜些?”

那壮汉瓮声瓮气道:“你这嫂子恁不识趣,铁家什儿都是官府定价,又不是俺们说了算,你买多了俺们还得跟官府报备多收你税呢。”

这些人服务态度就是如此,沈宁也不恼。

她又问有没有大的锅铲子。

大的锅铲子既可以用来炒菜,还能当瓦刀抹墙,又能蹲在菜畦栽菜用,用途多多,家里得备一个。

太穷,她不得不想尽办法节省,尽量一物多用。

男人从柜子里掏出一个半尺多长的铲子,没有装木柄,得自己装,这属于木匠活儿铁匠不管。

铁铲子竟然也要45文!

沈宁忍不住用了量比法儿,一个锅那么大,用那么多铁,90文,一个铲子就要45文。

真黑啊。

男人瞥了她一眼,看她神情就知道在嫌贵,他心道铲子是锻打的不是浇铸的,有韧劲,结实还不脆,当然贵!

可他一个字也不说出来。

沈宁叹气,没辙,只能买。

她悄悄数了钱拿出来放在柜台上,小铁锅和大铲子以及大铁锅的定钱。

一共225文,好大一堆!

钱叮叮当当给出去的时候她的心也跟着直抽抽。

男人给她一个烙着铁锅图样的小铁片,让她过两天拿小铁片来取锅。

沈宁拿着小铁片翻来覆去看了看,怪好玩儿呢。

她把大铲子放进背篓里,铁锅则用麻绳捆在背篓上面。

要走的时候那男人突然道:“这样吧,我送你一把小刀片。”

铁匠铺别的没有,就是铁多,他们也会自己打制一点小东西。

他这里就有一些用铁片开刃做的小刀片,随手送一把。

沈宁眼睛一亮,刀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23-30(第3/32页)

好啊,家里有个刀片切小东西方便,否则什么都用大菜刀、镰刀的可不方便。

男人把刀片翻出来,是长约三寸宽约两指的开刃铁片,看着挺锋利的。

沈宁:“谢谢铁匠大哥。”

男人被火炉烤得黝黑的脸庞瞬间红了。

沈宁已经背着背篓和锅转身走了。

买了锅,她是不是还得去买块肥肉开锅啊?

这年头和五六十年代差不多,大家都喜欢肥肉,因为肥肉香,瘦肉柴。

既然要买肥肉开锅,那是不是买块五花肉回去做红烧肉?

吃红烧肉得就大米饭或者用馒头夹着吃才行,就豆饭就不美了。

沈宁心里盘算着,算了,现在还没搬家,住在一起炖红烧肉太刺激了。

之前刺激吴秀娥是为了分家,已经分完家就没必要刺激,那样没好处。

还是等搬家以后再改善吧,锅也等搬家以后再开,到时候大锅小锅一起开。

离开铁匠铺路过书肆她往里看了一眼,见有几个穿长衫的书生在里面看书选书,她甚至耳尖地听见门口书肆掌柜算账说三两二钱银钱。

沈宁:!!!

现代商家赚女人和孩子的钱,古代商家就是赚读书人的钱。

读书人的钱是真好赚。

出手就是几两几两银钱。

而普通庄户人买盐那几个铜板有时候都捉襟见肘。

沈宁快步绕过书肆往对面的宋记布庄去,生怕不小心走进书肆被宰。

宋记布庄是原主小姑子婆家的生意。

不过以前原主从来没到过镇上,自然也没到过宋家布庄,倒是吴秀娥时常来逛逛,不是买棉花让婆婆织布就是过来送棉布。

原主听小姑子有一次跟裴母抱怨,好像嫌弃吴秀娥每次买棉花要便宜几文钱,卖棉布又想多要几文钱,连累她被人说嘴笑话。

可裴母也没辙儿,她管不了吴秀娥。

吴秀娥甚至还想拉她当挡箭牌去宋记布庄占便宜呢。

裴母日常怕吴秀娥,就这事儿没松口,每次吴秀娥说她都闷不吭声,不配合。

沈宁知道宋家是怕小姑子娘家来打秋风的,不过原主没来过镇上,布庄伙计应该不认识她。

再说她是来买棉花的,不是占便宜的。

她坦坦荡荡地走进布庄。

结果一进门她就感受到了监控摄像头般精准的目光,带着审视、戒备甚至鄙夷,还伴随着窃窃私语。

其实他们做的并不明显,可她天生敏感,能第一时间敏锐地觉察这是针对她的。

哇靠,这是……认识她?

宋家这么敏感的,这是让家里伙计把裴家人都认全了,生怕他们来打秋风是怎的?

记忆里原主和裴二郎也没来打过秋风啊,至于吗?

沈宁略一思忖就明白了,记忆里小妹夫每次陪小妹回门都会带两个下人。

那些下人每次都不一样。

看来那是宋母打发下乡认人的。

记忆里原主对小姑子怨气很大。

小姑子裴云生得十分娇俏貌美,一次在河边洗衣服被下来饮马洗脚的宋福瑞一见钟情。

宋福瑞说非她不娶,火速回家找老娘上门提亲。

虽然他娘看不上一个村里的黄毛丫头但架不住儿子喜欢,还是最宠的幺儿,也只能答应请媒人去问问看。

结果一问,裴小娘子的婚事不由爹娘做主,竟然是大哥大嫂说了算。

那时候裴端和吴秀娥想把她嫁到县城大户或者县衙某位官吏家里,这样也能给他谋个好处。

可他只是一介普通的童生,既没有让人惊艳的才能,也没有丰厚的家底,要想巴结县里有头脸的人物自然没那么容易。

他发动自己一切人脉关系,通过师长引荐介绍,想把小妹嫁入实权人家。

这时候宋家上门提亲。

他嫌弃宋家一介商户,不配和自己童生家联姻,直接拒绝。

很快他就发现之前有意向的几条路子都断了,大家一副认定他要和宋家联姻的架势,还笑着恭喜他和宋家结亲,要喝喜酒。

裴端自然气得要命,几番折腾最后不得不同意将小妹嫁入宋家。

他打听着宋父出去和他认识的人喝了几次酒,他的那些路子就都断了。

他自然认定是宋家捣鬼。

宋家虽然只是商户,可官商勾结,本事肯定比他大。

他只能答应。

之后宋家上门提亲给了丰厚的彩礼,同时明确指出彩礼要当嫁妆陪送回去给小两口过日子用,不容许裴端夫妻截留。

宋母的意思很明确,她有的是办法对付裴端,让他做个安分大舅子。

可给裴端夫妻俩气得不轻,不但没从小妹出嫁中获得好处反而受到莫大羞辱,一度不想跟小妹夫家来往。

但是宋母表面做得到位,那场婚礼也相当给裴家脸面。

两家结亲后宋母表现得也相当傲慢,既看不上裴家,也看不大上儿媳妇,总是约束她回娘家的次数。

非必要不许儿媳妇回娘家,更不喜儿媳妇偷摸倒贴娘家以及娘家人去打秋风等。

一年该走的礼,她都随大流给,不多不少。

可她那样的富户给穷亲戚一样的礼,这就深深刺痛裴端的自尊心,他单方面和宋家绝交,从不登宋家门,也不许爹和二弟去。

他以为这样可以向宋家表达不满,回击宋家,殊不知只是打压了他小妹而已。

可他根本不在乎。

吴秀娥则故意从宋记买棉花让婆婆织布再卖回去,以此占便宜兼羞辱小姑子和宋家。

宋母自然越发不喜,却也照收吴秀娥送去的棉布,每次多给几文钱,说是给亲家买零嘴儿吃。

裴母为此从不敢在宋记布庄露脸,怕宋家以为她是来打秋风的,给女儿丢人添麻烦。

而原主总想让小姑子和妹夫出面帮忙分家,可小姑子不但没帮,还把她埋怨一顿,说她看不清形势,她一个外嫁女回娘家说话谁能听?

甭说大哥大嫂,就是二嫂不也不会听她的?

她让原主少跟二哥闹腾,想想办法怎么拿捏他,让他听话,原主不也丝毫不听只管埋怨她不帮忙?

两人也是不欢而散的。

沈宁不是原主,对裴云自然没意见,反而颇同情。

一个貌美小姑娘,爹娘护不住她,大哥大嫂拿她当资源,结果她被另外一个男人瞧中又被其母耍手段抢了去。

婚后婆婆不待见她,也瞧不上她娘家,处处约束她的自由。

娘家人给不了她一点助力,反而处处给她压力拖后腿。

也幸亏小姑父待她还不错,会护着她,否则沈宁都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23-30(第4/32页)

知道她要怎么办了。

这会儿宋家伙计对她没礼貌,她也只当不知,并不生气。

前世她就不捡气生,现在都穿越了,更不会如此。

至于她和原主不同,会不会引起亲朋怀疑,她和裴长青都甩锅给“受伤、遇着事儿了、醒悟了、性情跟着变了”之类的理由。

实际这个理由很好用,公婆大伯等人接受良好,并没人怀疑他们。

沈宁脊背挺直,神情淡然,不卑不亢,只拿眼瞅货架上的布匹又找棉花在哪里。

一个面相机灵的伙计微微躬身跑上前,笑道:“客人,要买什么布?咱给你摆摆看?”

沈宁就觉得好笑,他明明认识自己,却假装不认识,但是又态度恭敬,事后也不会被挑理儿。

她也不拆穿对方,微笑道:“小哥儿,现在棉花什么价儿啊?”

伙计立刻朝旁边打了个隐晦的手势,笑着回道:“客人是要上等的松江棉,还是中等的当地棉,下等的又黑又碎,太差,我们东家没进。”

沈宁:“都什么价位?”

伙计口齿伶俐道:“上等棉洁白柔软,要78文一斤,从松江运过来的,大南边呢,走船,下了船用骡子驮,中等的就是59文一斤,也是客人来得巧儿,前儿我们还60文一斤呢。”

沈宁暗叹,真是贵啊,真是怀念新疆棉啊。

这里棉花是奢侈品,感觉跟现代鹅绒被差不多的段位。

这里大部分农户穿的还是麻布,因为麻布便宜。

可棉花必须买啊。

原主记忆里当地冬天好冷的,真是让人绝望的冷,漫长、湿冷、寒冷,寒气往骨头缝里钻的那种煎熬。

沈宁脑补一下,情不自禁打了个寒噤。

那就是既有江南的阴冷潮湿又有北方的寒冷冰冻呗?

但是又没有人家北方的火墙火炕,又不像人家南方冬天那么短。

这可要亲命了!

伙计见沈宁目露难色,小声建议道:“客人,其实可以去当铺碰碰运气,夏天当了棉衣棉被的,这会儿可能没钱赎回去,那就是死当了,当铺会降价卖掉的。”

降价,就是比市价便宜,有时候运气好能便宜不少。

因为收购价太便宜,所以当铺利润很高。

一床八/九斤的被子加上三斤褥子,加上两层的布料,至少要二两银子甚至二两半。

别看沈宁去吴庄能要来两吊钱,那是因为吴家有,如果去普通庄户人家,别说两吊钱,二百文也掏不出。

所以很多夫妻一辈子盖的被子就是成亲时的那一床。

沈宁犹豫一下,“那新棉花要下来了,旧棉花你们不便宜点?”

伙计压下心头的鄙夷,笑得却无比真诚,“客人有所不知啊,棉花可是紧俏货,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变陈货,我们东家进的棉花只有不够卖的,不会卖不掉。

客人要是买的多还得预订呢,库房没那么多货。客人,要几斤?”

他脸上笑着,心里却在吐槽,你要是一次买超过五斤,还得交50文的额外税呢。

棉花产量低,且是军需品,民间不许消耗太多,太多就要收额外税。

沈宁倒是想要一床十斤的大棉被,冬天大雪没过脚踝,屋里又湿又冷,咋不得十斤大棉被?

十斤就是590文啊啊啊啊啊啊。

穷。

她道:“给我来五斤吧。”

要不来年自己家种两亩棉花?。

可棉花病虫害多,侍弄起来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亩地也只有20多斤皮棉。

产量低的实在是让人发指!

这么看,累死累活一年收那点棉花,还不如把这个时间和精力放到别的方面赚钱。

有了钱,多少棉花都买的。

所以,还是穷!

要赚钱!

小伙计越发鄙夷了,有钱没啊就吓成这样,不会想打秋风直接要吧?

他已经准备好如果沈宁问三少东家或者少东家娘子他就说没来,打发人回去问问,就说不在家去县里了。

结果沈宁压根儿没问,她直接付了五斤的钱就走。

五斤棉花肯定不够,她和裴长青的棉被也需要加厚。

回头看看能不能从村里或者附近村里种棉花的人家买点,说不定55文就够呢?

她堂堂小富婆,自打和同学开创视频号以后就没抠搜过,何曾这样为了几文钱计较?

穷啊啊啊啊。

拎着五斤麻布袋装好的棉花胎,沈宁觉得比背篓加铁锅还重。

亚历山大啊。

等搬了家,必须得尽快想办法赚钱!

因为谭家节省了时间,铁匠铺和布庄也没待太久,所以时间还早,办完事儿这会儿也不到晌午。

沈宁寻思明儿是徐大夫给裴长青复诊的时间,不如去医馆走一趟?

如果徐大夫不忙她就说说裴长青的情况,主要是想和徐大夫套套近乎,看看能不能找点生财之道,比如医馆收不收药材啊,收什么样的啊,我们能不能挖药材送啊。

结果刚到医馆门口就看到吴显明兄弟俩正和小徐大夫在旁边槐树下嘀咕什么,吴显勇情绪激动,拉拉扯扯的。

【作者有话说】

宝子们,求订阅啊,今天应该会多更几章的。

【本章留言啊,发红包】。

——————宝子们,收藏一下大桃花的【作者专栏】吧,里面有很多完结旧文可以看。

大部分都是养娃种田日常风。

《七零反派亲妈躺赢了》

《七零之辣妈当家》

《七零之悍妇当家》

《六零年代好家庭》——早期写的小夫妻双穿年代文,带空间。

《七零之彪悍女知青》

《七零老公末日来的》

第24章 修屋子 第二更

古代版医闹?

她悄悄走近,就听吴显勇气呼呼道:“徐大夫,你咋听不明白呢?裴二郎已经好了,脑袋好了,记性好了,身体也好得很!

他伤得根本没你说的那么重,那是他装的!

他想借此逼着大哥大嫂分家!

昨儿他们分了家也就不用再装了,你也不用再去给他复诊,俺们不给他出钱了!”

小徐大夫微微蹙眉,脸色比平时更清冷几分,对吴显勇说他诊断有误很不爽,声音却依然平和,“我明儿去复诊再说。”

吴显勇:“俺们今儿就结账,明儿的钱不归我们出,你要去只能管那泼妇要钱。”

小徐大夫便看向吴显明。

吴显明一直没吭声。

这是兄弟俩打小的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23-30(第5/32页)

惯,需要做恶人就让吴显勇冲在前面,需要善后或者打圆场他再出面。

他苦笑,“二弟,别跟徐大夫抱怨,人家管不着咱们的事儿。徐大夫,裴二郎已经能拄棍儿下地,想来已无大碍,只需要休养即可。”

今儿一早妹子就回娘家哭诉,说泼妇弟妹伙同族里长辈逼着他们分了家,大房破财给钱给地的。

如今她手里没了银钱,男人还没发工钱,要先从娘家借两吊钱支应着。

他当即就决定停了裴二郎的药钱。

都能折腾着分家了,那说明身体早就好了啊。

钱他们是不会再出的,单这七天的药钱就有三百五十文,要是继续吃下去他妹子承担不起。

这钱他当然要跟妹子讨。

只是妹子刚分家,银钱都给了二房,手头吃紧只能先欠着。

小徐大夫了然,笑道:“既然如此……”

不等他说完,就见旁边疾步走来一个背着锅拎着麻布袋的小媳妇儿。

竟是裴二郎家的。

他一怔,就听沈宁脆声道:“你俩怎的背后耍花招儿呢?

俺们伤没好利索你们就不肯给药钱,那俺们怎么办?

总不能要我在镇上找人评理吧?”

她一抬手就把柴刀从背篓里抽出来了。

小徐大夫:“……”

吴显明:“!!!”

吴显勇:“泼妇,你来呀,我怕你呀!”

沈宁看着这蠢货,他以为她想和他打架?

当她傻呢?

她之所以去吴庄闹,是因为吴家理亏,且在吴家门口都是邻居亲朋,大家会看吴家的热闹。

她用舆论给吴家施压要钱。

镇上可不是吴庄,也不是裴庄,她岂会蠢到在这里闹?

人家不知道什么事儿,即便她哭上一天大家也只会看热闹,并不会帮她谴责吴家。

相反,她在这里闹事没有人帮衬,反而容易被吴显勇打了。

她才不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呢。

她用柴刀刮了刮草鞋底沾的泥,从乡下到镇上是土路,她道:“二舅兄,你脾气真暴躁,你们不想再给钱,不如就请徐大夫做个见证,一次给笔钱俺们自己治得了。”

吴显勇气得额角青筋鼓起来,要跳脚,却被吴显明拦住。

吴显明先朝小徐大夫告罪,想让徐大夫只管忙去不要管这事儿。

小徐大夫看看沈宁又看看兄弟俩,却道:“原本我诊断裴二郎吃半月的药就差不多。”

吴显勇看小徐大夫的眼神有些不满,怎的,你要帮这泼妇呀?

吴显明也微微皱眉。

小徐大夫神色清冷,并没有忌惮吴家兄弟,他淡声道:“再吃七天即可。”

沈宁立刻道:“徐大夫这么说,既这么着你们就再给我五百文好了,我们很公道,不讹人。”

吴显勇还想骂他,吴显明抢先道:“徐家医馆医术高明,有口皆碑,从来不会诓骗病人,我们信得过。那就徐大夫作证,我们再给四百文,从此以后裴二郎如何与我吴家无干。”

在他看来这泼妇就是源源不断的麻烦,与其纠缠不休不如一次解决。

自己出钱他肯定会犹豫,反正是妹夫出钱他就不那么心疼。

小徐大夫微微颔首。

吴显明也不管沈宁如何,直接从肩头的褡裢里摸出一串钱,拆开麻绳数出二十枚丢在自己口袋里,把剩下的递给沈宁。

“四百足够,不要贪心。”

沈宁接过去,“好吧,我是讲理的人,不会斤斤计较这点,此后咱们两清了。”

吴显明看她谈吐和从前大不相同,虽然惊异却也没多探究。

他跟小徐大夫拱手告辞,再不跟沈宁多说一个字,拉着气呼呼的弟弟匆忙离去。

沈宁又跟小徐大夫致谢,“徐大夫,明儿还请您去给我家二郎复诊,出诊费我们自己付。”

小徐大夫:“裴二郎还晕么?”

沈宁:“好多了。”

小徐大夫:“那就不必再去复诊,好好将养吃点荤腥补补即可。”

沈宁有些错愕,不用?

这徐大夫不会早就知道裴长青故意夸大伤势了吧?

那他……为什么要帮他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星铁:就不能让我安心刷委托吗? 分身们每天都在为我争风吃醋 从暴雪开始求生[末世] 春蚕缚 离婚了,我吃的更好了[快穿] 该角色禁止攻略! [足球]第一门神 金丝雀过期不候 失忆魔尊被小猫扒掉道袍后 五条老师想要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