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 120-130

120-13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啊?我只是个赛博女工[无限] 病美人师姐的导盲豹 误被七重人格老婆当渣女 还我腹肌 被争夺的家主攻 顶A上将暴露信息素后 拜金npc今天也在被围追堵截 恋爱脑雄虫有公主病怎么了 被杰杀死后向他挚友告白了 我是酒厂的啤酒[综原神]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第1/42页)

第121章 日进斗金 杀猪宴

他们赶了两头猪过来,裴长青确实不好让他们赶回去,便说当场杀猪炖肉。

有童大舅和陶族长这俩杀过猪的,也不需要特意请镇上曾屠户过来杀猪,他们自己就能操作。

珍珠跑去找阿鹏,“师兄,你去把宝儿和我小姑小姑父喊来呗。”

裴云前几日从县里回来,顺便把宝儿接回去。

师妹有请求阿鹏自然不拒绝啦。

他去问问裴长青还有什么要带的。

裴长青:“让宋三爷把禚三爷也一起请来,顺便去粮店买两袋米面。”

陶族长和童大舅他们也带了粮食来的,差不多一个汉子两斤的量,不过今儿杀猪宴吃饭的人太多,粮食怕是不够,还是要多买一些。

水嬷嬷原本要打发小全子和小才子去买米面的,见状就让他们去帮忙杀猪了,又吩咐卢锦和张顺烧水,一会儿秃噜猪毛。

阿鹏走后,裴长青又让小全子去请陶氏和高老二一家过来吃杀猪宴。

高里正父子三人去了县里,要明儿才回来。

陶氏带着高进禄来的,说高老二和女人们要管养猪场养鸡场,走不开。

她带了十斤面粉和一篓子木炭,对裴母和水嬷嬷宫嬷嬷笑道:“这个木炭是松木烧的,用来烤肉可香呢。”

裴母收下了,道声破费,让她上炕热乎。

陶氏一撸袖子,“不用上炕,我顶会收拾猪大肠呢,一会儿我帮忙收拾。”

今儿杀猪,裴大伯、大伯娘以及三叔三婶儿、四叔四婶儿反而不能帮忙,他们还得上工干活儿呢。

裴大柱等瓦匠却是闲着的,十好几个汉子呢,人手足够。

王大和裴大柱都没动手杀猪,去帮王木匠他们干活儿。

家具单子一直不断,做完一个又来俩,给王木匠和另外俩木匠高兴得一点都不觉得冷。

原本裴长青说太冷要给他们放假,他们都不肯,搬到东院儿草棚子里继续干。

童树林和童二狗也会点木匠活儿,这边儿杀猪的男人太多,用不上他们,他们也去给木匠打下手。

学习班的孩子们听见猪叫都没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二蛋索性给他们下课,让他们去参观杀猪。

这年代菜市口砍头都有不少人围观,更别说杀猪了,都是热闹。

一边儿害怕一边围观。

一时间,上工的、杀猪的、围观的、做饭的,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

顾千里和属下韩方就是这时候来的。

皇家学习班已经步入正轨,每日按部就班学习、接收新一批小太监和锦衣卫、送走学会的小太监和锦衣卫。

顾千里就把学习班交给逄百户和葛百户,留下一个属下帮忙,他则带着韩方到豆腐村来。

陛下非常看重豆腐娘子一家,即便水嬷嬷和宫嬷嬷在这里,顾千里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过来待一阵子。

了解足够多,才能更好地回复陛下的问题。

韩方:“大人,他们可真热闹。”

顾千里:“住几天,我们也是这热闹的一份子了。”

宫嬷嬷和水嬷嬷喜欢这里,他又何尝不喜欢这种没有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日子?

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趁着执行公务之便,来体验体验。

两人下马,见路边儿有拴马桩和大石头,便把马匹拴在那里。

“嘎嘎”,立刻有大鹅叫着晃晃悠悠地过来。

正在东院儿帮忙砍白菜洗白菜的裴大根裴大民听见动静,探头看了看,立刻朝东边儿喊:“阿宁,来客人了。”

沈宁听见动静便快步过来,本以为是县里哪位老板派来的人,没想到是水嬷嬷的外甥顾千里。

她笑着招呼两人,请他们去西院儿。

水嬷嬷听说自己外甥来了,掰老面引子的手都一顿,这个顾千里就这么喜欢住乡下啊?

她脸上堆起笑,热情道:“千里啊,办完差啦?我以为你回京了呢。”

顾千里:“姨,我暂时不能回京,还有另外差事要办,最近没事儿就过来看看您老。”

他又朝裴母、裴长青和沈宁施礼,“要叨扰诸位了。”

水嬷嬷朝沈宁道:“阿宁,东屋不是还有两盘细炕嘛,让他俩睡那里,白天帮着作坊干活儿。”她笑道:“他俩力气大,推磨、压粉、捣粉的都能干。”

这事儿她之前就和沈宁说过,外甥可能来打扰几天,还让沈宁放心他俩是军中将领不会偷学手艺的,学了也没用。

沈宁自然不担心这个,只是怕委屈了人家。

她和裴长青早就觉察水嬷嬷宫嬷嬷等人不对劲儿了,说是萧先生送来学厨艺照顾阿恒的,可他们对学厨艺并不是很热衷,也很少说萧先生,跟阿恒也没有很亲近,阿恒对他们也……不亲近。

不过只要对方没恶意,他俩是不胡思乱想的。

阿恒和萧先生不会害他们就是了。

这个顾千里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很有高级军官那种杀伐果断的气质。

甭管他有什么借口,也不会随便住在老百姓家里。

那自然是……有事儿咯。

还是那句话,只要对自家没有恶意,沈宁和裴长青就不多管。

反正他们也没什么怕人的,随便人家怎么查。

沈宁和裴长青同意了。

几人互通了姓名和年龄,顾千里大几岁。

沈宁:“水嬷嬷,顾大哥他们应该没吃饭呢,先煮碗米粉垫垫肚子吧,杀猪宴还早呢。”

顾千里没拒绝,他们的确饿了。

水嬷嬷正在泡老面引子,打算发面蒸馒头。

小珍珠说吃腻歪煎饼和米粉了,要换换口味吃馒头,她说阿恒和两位嬷嬷都是北方人,肯定更喜欢吃馒头的。

珍珠要吃,水嬷嬷当然给做啦。

她让卢锦去给顾千里两人煮米粉,“多煮一些,谁要是饿就先垫吧两口。”

家里有高汤,煮米粉浇上两勺骨头汤也喷香的。

顾千里和韩方两人吃米粉的时候颇为惊艳。

他们天南海北地执行公务,吃过各地特色的饮食,米粉自然不例外。

韩方:“头儿,沈娘子家的米粉更劲道,更爽滑,一点不黏糊,还有嚼劲呢。”

顾千里嗦了一大口粉,“确实如此。”

韩方:“头儿,这米粉配那个福气锅也很好呀,大冬天的掰一块油料丢进锅里,煮上这么一锅米粉,就开嗦呗。”

他呼噜了一大口,爽!

福气面当然好啦,那不是贵么,偶尔打打牙祭还行,哪里能天天吃?

米粉就不一样了,比面条还便宜呢。

顾千里:“成,那就从沈娘子这里定五千斤米粉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第2/42页)

过去。”

桃源学习班那里发一些,再随船北上给自己属下家里发两千斤,另外还得给其他相熟的人家发两千斤。

给他们送腐乳和腌白菜的沈宁听见忙道:“顾大哥,作坊现在没有那么多存货,你们第一批少定些,分批发货。”

顾千里:“成,还有腐乳、鸡蛋、变蛋都要。”

尤其这个变蛋很奇特,给兄弟们尝尝,长长见识。

看他们张口就几千斤货,沈宁都麻了。

刚做豆腐生意的时候半斤几两的换,一斤豆腐换六两豆子,后来靳老板那些人一定几十斤她还觉得挺多,再后来上白斤、几百斤,现在动辄上千斤、几千斤,她都习惯了。

唯一的感觉就是:米粉作坊生产力不行啊,跟不上!

米粉她都没宣传,依然是老客户带新客户,靠口碑积累人气。

结果不只是成阳县诸老板大批量定米粉,就连东边儿四海府、南边儿成安县,乃至淮洲府都大量进米线。

蔺家酒楼原本有米线,现在也从她家进,说她家米粉更好吃。

曹二爷更狠,不只是做成安县的代理,还随船把她家米粉卖到大运河沿岸去。

他家货船主要跑大运河淮州到徐州这一段,如有需要也会往南去到扬州。

曹家反馈说这米粉很受欢迎,销量特别好,而本府西边儿的桃源县、西北边儿的宁安和绥安两县也都从他家进货。

只曹家和蔺家就能把沈宁这边儿的米粉包圆儿,也得亏成阳县百姓更喜欢买便宜的扁粉,只有靳老板、孙老板、杨老板等高档酒楼才会买贵的圆粉。

即便如此,高里正他们现在8辆骡车不停地运货,依然不够发的。

像麻酱鸡蛋、咸鸭蛋和变蛋、腌白菜已经断货,新的还得等一阵子。

家里发出去的坛子、缸也陆续收回,继续装坛。

可还是空缸更多。

圆米粉每天做,但是攒不下,做多少出多少。

再这么下去,沈宁觉得米粉也得和豆腐一样化整为零,委托村里人做,让整个豆腐村变成一个大作坊,每家每户就是这个大作坊的一个小车间。

现在除了素鸡和腐乳,豆制品都是村里做的。

在沈宁严格质检下,他们的质量、卫生情况都保持得很不错,米粉应该也可以。

顾千里不知道他们定五千斤米粉给沈宁带来这么大压力,毕竟他们觉得订货多沈娘子赚钱多,是好事儿。

谁会嫌弃生意做得大呢?

沈宁这个不起眼的作坊非常赚钱,不只他们自己知道,某些有心人也很清楚。

说不嫉妒是假的,有些人眼红得滴血。

陈三就是其中之一,他终于得了机会跟陈老大、老二一起吃饭。

三人在淮洲府陈老大的宅子里吃酒闲聊。

陈老二:“大哥,豆腐村那姓沈的女人好厉害呀,不少人私下里都叫她财神爷呢。她作坊出的米粉把蔺家自己的米粉都打败了,蔺家直接从她那里进呢。”

那个素鸡、麻酱鸡蛋、变蛋什么的还算了,是她独门配方,可米粉不是呀。

蔺家有自己的米粉配方,外地吃米粉的地方也有自己的配方,怎么现在都夸她的好?

他们也尝了,豆腐村米粉确实比之前吃的更爽滑劲道、耐煮、不碎、不黏糊,不管煮汤粉还是做炒粉都相当不错。

陈三去过豆腐村,陈老二也借着去龙庙镇的机会打量过,那就是一个毫不起眼儿的、寒酸简陋的乡下作坊。

土坯屋子都没几间,一水儿的草棚子。

怎么就那么赚钱了?

搁谁都不待信的。

可他们的粮食走货量看得出人家没弄虚作假,实打实出了那么多货,赚了那么多银钱。

陈老大:“她买咱们的粮食,出货量大咱也跟着赚钱,是好事儿。”

陈三:“大哥,她可还从蔺家买粮食呢。我听说她在龙庙镇跟很多农户订了契书,让人家来年把豆子都卖给她,那咱龙庙镇的粮店收粮就成问题了。”

陈老大沉吟起来。

陈三继续道:“大哥、二哥,你们不知道,现在谭姨娘跟她搭上了,可风光呢。还四处放话,六弟要读书走科举的路子,你说她什么意思?不就是想压大哥二哥一头?”

拙劣的挑拨离间,可陈大陈二确实对这些庶出的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们非常排斥,隐藏敌意。

尤其谭秀得陈老爷欢心,陈玉箫、陈琦姐弟生得又格外漂亮。

他们觉得谭秀那人惯会攀高枝儿,为了陈琦她将来肯定会把陈玉箫送进某人的后宅。

甭管成阳县主簿还是典史,甚至淮洲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的后宅。

目的自然是为了跟他们俩抢夺家产。

到时候他们未必扛得住。

现在听说谭秀儿子竟然想走科举的路子,兄弟二人在生出“小六个蠢蛋自不量力”的念头之后紧接着又生出“谭秀这女人胃口越来越多大”的念头。

这是对他们的威胁!

即便他们哥俩不怕,可等爹百年后,他们也老了呢?

那时候陈琦正当壮年,若是再一二功名,即便没有功名读书十来年也有文人朋友,那他们的儿孙哪里是对手?

如此一想,陈老二立刻坐不住了。

陈三一副自己为大哥二哥着想,对大哥二哥忠心耿耿的样子,“先头儿我在龙庙镇试了试,不但豆腐村沈老板护着她,爹他老人家也是真护着谭姨娘啊,还让我天天去给她请安呢。大娘都没这样要求过。”

陈老二仰脖儿干了一杯酒,哼了一声。

陈三:“那沈老板也是拎不清的,不知道哪根筋儿不对,非要掺和别人的家事,跟个不检点的妾走那么近,不会是对我们家有什么想法吧?”

陈老二原本注意力都在豆腐娘子会赚钱上,现在被陈三带的也觉得她心怀不轨,图谋自家什么。

有些人就是如此,整天觉得谁都想算计自己、谁都想占自己便宜,想多了便信以为真。

陈老二又想到之前租房子的事儿:“大哥,之前我的院子也给她看了,她不租,非要租谭秀的,摆明是不给我面子嘛。”

陈老大:“这倒不是,那边儿三个院子把头那个最大,她肯定乐意租那个。”

他想得更深,沈老板崛起对自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目前来说她给自家带来的好处就是粮食销量变大,赚钱自然多。

坏处嘛,她帮谭秀儿,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等陈琦长大后也会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上。

虽然豆腐娘子买了自己大批粮食,可她通过这批粮食赚得更多,与其说她帮自己赚钱,不如说自己帮她赚钱。

若是自己不卖她粮食,她就要多花钱从别地买。

如果……她识趣儿,愿意和谭秀儿保持距离,不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第3/42页)

掺和他们陈家的家务事儿,他倒是很乐意跟她长期合作,互相成全。

他道:“二弟,回头你去豆腐村多订些货,跟豆腐娘子露露口风,只要她疏远谭秀,不掺和咱们的家事儿,不管黄豆还是籼米,我都长期管够,还会每石再给她便宜五十文!”

陈老二:“大哥,这太亏钱了!”

陈老大摆摆手,“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从长远利益来看,这样做值得。”

事有轻重,对他们来说谭秀母子是最大的敌人,比这点钱重要多了。

陈老二自然答应。

陈三仰头喝干杯中酒,心头火辣辣的,最好陈大陈二跟裴二郎沈氏掐起来,两败俱伤!

到时候他才有出头之日,什么谭秀陈琦,自然也不是他的对手。

离开陈老大家他又七拐八拐地去了一座幽静的城中小院儿。

淮州府虽然没有扬州那么繁华,有钱老爷们却一样会享受,类似蓄养扬州瘦马的勾当自然不少干。

淮洲府推官钟尧便在此处豢养了一名身娇体软的小娇娘。

城内有公开的高价青楼,也有低价暗娼,还有不少以私房菜、清音馆等为噱头的独门独院儿。

作为府衙官员,钟尧不好明目张胆去青楼,暗娼又嫌脏,独院儿是比青楼还烧钱的地儿,去上几年花钱如流水。

他便咬牙自己包养了一个。

可包养也不便宜,又是买宅子、买丫头婆子、置办高档家具、各种铺陈,还得给小娇娘做四季衣裳、各种首饰、各种高档吃食。

那钱花得也跟流水一样。

偏生这种小娇娘都是人为培养的摇钱树,只会撒娇、享受、要金主花钱。

钟尧那点俸禄哪里够包养小娇娘的?

他是府衙推官,知府佐贰官,专掌刑名,筛选审理送到府衙的案子,之后再给知府过目。

权力不小,能暗箱操作的空间自然也大。

如此灰色收入也多。

可他还是不满足,因为他的小娇娘如此美貌、娇俏、可人,一颦一笑都让他心化成一汪水,忍不住要给她买更多珠宝首饰、绫罗绸缎,还要给她买名贵猫猫狗狗做伴儿,免得她孤单。

他想着同知、通判都有兼职,兼职就意味着外快,他没有,很亏,所以便与另外几个通判交好,一起发财。

如今他得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跟他家联宗的成阳县钟家,有个叫钟达仁的典吏,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消息。

成阳县裴庄有个豆腐娘子,开着一家简陋的豆腐作坊和米粉作坊,却非常赚钱。

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这种乡下作坊随随便便找个理由都能让他们关停,如果不想关停就得花钱打点,而且要按月上供。

这会儿钟典吏就在小院儿跟他商量细节,将自己打探来的关于豆腐村作坊的事儿,事无巨细都告诉他。

陈三就是因为对裴二郎和沈宁怀恨在心才搭上钟典吏的。

原本钟典吏瞧不上他一个没多少财货的庶子,可因为有共同蛐蛐的人,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而且陈三也给他出了不少主意,不但可以帮他打压裴二郎,还能阴陆典史一把,让他没法跟自家抗衡。

他和裴二郎没有仇怨,但是裴二郎配合陆典史抢了他的风头、差事,他就无法容忍。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他裴二郎抢我差事,此仇不共戴天!

钟达仁:“叔,她一个乡下婆娘会做什么生意?到时候你派个大掌柜过去帮她掌管作坊。”

如此就把作坊掌控在自己手里。

钟尧听闻一个乡下作坊日进斗金就很心动,又听说是个女人开的便越发轻视,“我找蒋通判商量一二。”

他负责府衙刑名,管不到下面的县,而通判除了负责兵马,还兼捕盗、巡防、劝农等。

通判兼职事儿多,所以人员配置也多。

淮洲府是战略要地,共设置三名通判,其中蒋通判还帮知府和同知承担了一部分赋税事务。

他自然不会让通判直接出面刁难乡下作坊,蒋通判也不会答应。

办法就是蒋通判发个清查作坊税收的文书,让几个快班衙役下乡转悠,转悠上几天再往豆腐村去。

这样也没人敢说是专门针对她家的。

离开小院儿后,钟典吏万分得意。

“这一次踩死裴二郎,还得咬下陆裕一块肉来!”

陆典史竭力推荐的裴二郎家有问题,那他还能是什么好东西?

识人不明是肯定的,被连累是肯定的。

他和叔叔的最终目的是扳倒陆家,他的长远敌人是陆典史陆裕。

只有扳倒陆家,他钟家才能彻底掌控成阳县县衙!

他也才能当上县衙二爷。

陈三也高兴,只要他恨的人倒霉,他就高兴。

更何况沈氏倒了,谭秀就没靠山,还得乖乖被老太太拿捏。

而且沈氏和裴二郎现在也有点本事,肯定不会乖乖就范,到时候肯定要和在明处的陈老大陈老二掐。

他们在明,他和钟典吏在暗。

等他们两败俱伤,他就可以渔翁得利。

一石二鸟!

豆腐村。

傍晚杀猪宴出锅了,满满三大锅,热气腾腾,把冬日的院子都飘上一层白气,人们更是欢声笑语不断。

一大锅炖的是猪头猪蹄猪大肠等猪下水,一大锅炖的是猪骨汤,还有一大锅炖的是白菜萝卜汆白肉。

一掀锅,香味儿直接飘出十里地去。

宝儿做了个后仰的姿势,“啊,太香了,给我熏个大跟头!”

因为沈宁家杀猪炖肉,村里大部分人家今儿也搭伙儿去镇上买肉,宽裕的买个一斤,略宽裕的买个半斤,再不济也能买个四五两回来炒肉末给家人香香嘴儿。

孩子们感觉祈祷生效,又大力感激豆腐娘子保佑他们吃肉了!

学习班的孩子们知道豆腐娘子家来了很多客人,要待客,所以他们一放学就往家跑,不留在那里一副嘴馋的样子。

珍珠阿年已经给他们喝骨头汤、啃骨头了呢,哪能还馋?

作坊帮工的只要男人不在瓦匠队的一收工也赶紧告辞回家,免得人家以为他们想留下蹭肉吃呢。

平时他们跟着喝了不少骨头汤肉汤的,今儿人家请客,还是瓦匠们合买的猪,他们咋好意思吃?

而男人在瓦匠队的,沈宁就打发孩子去喊他们爹娘媳妇孩子们过来一起吃肉。

荷花嫂子领着一个小孩子来的,裴铁牛娘领着小闺女来的,高木头媳妇儿和俩儿子都在高里正家做工,要负责喂猪喂鸡的没功夫过来只打发了高木头的小孙子过来吃肉。

王大和王木匠、王二,以及另外俩木匠都留下吃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第4/42页)

裴大伯、裴三叔、裴四叔三家也都过来一起聚餐。

原本大伯娘松口让赵氏也一起过去吃饭的,结果临出门赵氏嘴贱,来了句“两头猪都杀了,一下子能造完?也不知道分一分让俺们提前回趟娘家。”

现在她娘家也会做豆腐,她拿豆制品回去已经不稀罕,那还是肉好。

要是拎上两条肉,那多有面子?

大伯娘一听,直接道:“老二家的,你在家看孩子。”

赵氏懵了,立刻炸毛:“娘,凭啥?”

大伯娘不客气道:“凭你臭嘴膈应人,不会说话就闭嘴,什么时候学会闭嘴什么时候再去。”

俺们全家努力来的交情,可别让你一张臭嘴给败坏了。

这好日子大伯娘还没过够呢。

吃肉算啥,现在全家跟着阿宁二郎赚钱,过年他们家也轻松买猪做杀猪宴的!

要的是和阿宁、二郎关系亲近。

二郎没有亲大伯,那他们就是最亲的大伯、大伯娘。

独一份的!

哪能让赵氏往里摔老鼠屎?

赵氏委屈得呀,抱着儿子呜呜哭。

以前她还能在大嫂、孩子以及男人们面前嘟嘟囔囔表示不满,现在俩闺女俩侄子都出去赚钱了,大嫂也不搁家,男人白天去编席晚上回来呼呼大睡,根本没人听她抱怨。

原本的吐槽搭子吴秀娥如今不爱出来,田氏忙得捞不着出来,二蔫巴媳妇儿自打诅咒事件以后就夹着尾巴做人,也低调起来。

而她,赵氏,每天也被婆婆使唤得不得闲。

想找人吐槽抱怨都没了。

她只能抱着小儿子哇哇哭。

沈宁家热闹到八点多才散场。

大家都是高高兴兴来聚餐的,没人借酒装疯,更没人撒泼,高高兴兴地来杀猪,高高兴兴地吃饱喝足告辞。

“叔、婶儿、二郎、沈娘子,过年再来给你们拜年啊。”童家陶家汉子们招呼着。

他们和裴二郎不是一个村的,比裴大柱等人关系远,自然得勤走动着些。

裴母和水嬷嬷宫嬷嬷把剩下的肉分了分,让他们一人一份拎回去。

他们家属没来吃饭,拎条肉回去也好犒劳一下。

陶族长和童大舅带头拒绝,说好给裴二郎家送猪的,他们又吃又喝的,再拿回去不像话。

剩下那些肉让裴二郎家做成咸肉慢慢吃吧。

裴母感慨道:“这还有送不掉的肉呢?”

以前哪敢想啊。

今儿这大肉吃的呀,她都吃腻了,最后就着腐乳和腌白菜吃馒头,那叫一个香。

沈宁挽着裴长青的手臂,看着热闹的人群散开,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却没有热闹过后的空虚和落寞,反而觉得充实、幸福,有一种岁月静好的踏实感。

今儿聚餐来的人多,家里盆盘碗碟的自然不够,桌子凳子也不够,都要从大伯娘他们几家凑。

正常几十个人聚餐散场以后,那肯定杯盘狼藉,会给人一种热闹过后的沮丧空虚感,收拾家务都够累的。

可他们聚餐,吃完饭的时候大家伙儿就一起把碗盘收拾了,桌椅擦干净,该还的还,该收的收。

一切都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没有半点狼藉埋汰。

客人们散场以后,宫嬷嬷就打发四个小太监跟阿鹏回镇上了。

卢锦有些不解:“水嬷嬷,为什么回镇上?”

宫嬷嬷:“家里就这两间屋子,挤不开,你们在堂屋多不方便。”

张顺:“没呀,我们挺方便的,挤着睡也不冷了。”

他们都适应了。

宫嬷嬷:“我不方便!”

这俩刺头已经学会守规矩,晚上去镇上也不会作妖,还让他们在堂屋睡啥?

谭秀也领着陈玉箫和陈琦坐车回镇上,虽然她很想让陈琦和阿年阿恒多亲近,可她悄悄观察着阿琦不读书的时候更喜欢和珍珠待着。

宝儿自然跟着爹娘回镇上的。

顾千里和韩方被安排在东屋窄炕上,他们睡东间,苏婆子在西间,互不打扰。

水嬷嬷和宫嬷嬷躺在热乎乎的炕上,哎呀,今儿烧火太多,有点烙人呢?

宝儿不在,她俩只能一起搂着小珍珠睡觉了。

结果炕太宽敞,小珍珠晚上做梦打拳就有了发挥的余地,一拳打在水嬷嬷肩膀上,一脚踹在宫嬷嬷胯骨上。

俩老太太大半夜的一脸懵逼地坐起来。

她俩早就听裴母说小珍珠睡觉不老实,可这阵子炕上人多,大家都挤着睡,小珍珠也没打过拳,她们就以为所谓的睡觉不老实顶多就是蹬被子。

结果……

裴母又好笑又抱歉,小声道:“珍珠打小儿睡觉不老实,这阵子挺老实的,我还以为她好了呢。”

小鹤年和小少爷俩人睡得四平八稳,呼吸绵长。

小珍珠则四仰八叉,手脚非要摊平,呈大字状才舒坦。

最后她们只好单独给小珍珠一个被窝,让她自己在被筒里打拳踢腿。

现在她力气大还会点功夫,打人可疼呢,尤其她们老胳膊老腿扛不住。

顾千里和韩方暂住家里,最高兴的人是沈宁和小珍珠。

尤其看他们干活儿的利索劲儿,沈宁就压不住上扬的唇角,这样的免费劳力多来几个啊!

小珍珠则高兴又多个人指点她练功啦!

早上裴长青照旧领着几个孩子晨跑,回来再大声诵读。

小珍珠不诵读,她去找顾千里。

顾千里和韩方把石磨推得飞快,给原本推磨的张老三和高石头都整出危机感了。

咋滴,这俩人想来抢俺们的活计?

这是沈娘子从外面招的帮工吗?

这是嫌弃俺们不中用吗?

不行,必须好好表现,绝对不能被嫌弃!

因为顾千里和韩方的到来,这些汉子们越发铆足劲儿干活儿。

小珍珠:“顾伯伯,听说你功夫可厉害啦,能不能指点指点我呀?”

顾千里看着这个还没有他腰高的小丫头,你挺野啊,上来就学功夫?

他道:“学功夫很累的,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小珍珠脆声道:“我不怕的!我已经跟着阿鹏师兄学了很多哦。”

旁边儿负责推磨的张老三和高石头大声附和,“对,我们珍珠可能吃苦了,天天锻炼,摔跤比男孩子还厉害。”

你赶紧去教珍珠学功夫吧,别抢我们的活儿。

顾千里将石磨交给韩方,他则领着小珍珠去一边儿试试她的力气、反应速度等。

一试之下,他分外惊讶,这丫头力气不小啊,反应也非常迅速,是习武的好苗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第5/42页)

不过他虽然功夫可以,却不足以当师父,只能指点她一二。

便把自己初学功夫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自保手段等先教给她。

学功夫,首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受伤。

再次才是学本领。

他看小珍珠现在很会扎马步、站桩、跑步,虽然阿鹏教的有些理念跟他不一致,他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毕竟各家路数不同。

他只让她继续保持,另外教了她一个基础练功法。

小腿绑沙袋,不管吃饭睡觉走路、跑步、练功都戴着。

起初不习惯,可以一天戴半个时辰,然后一个时辰,沙袋也慢慢地加重量。

“你自己挖个坑,每天绑着沙袋练习跳高,慢慢地坑越挖越深,你跳得就会越来越高,等学有所成,摘掉沙袋就真的身轻如燕。”

这是阿鹏没教过的新东西!

小珍珠满脸惊喜。

顾千里又告诉她这个年纪初学的负重数,叮嘱道:“要循序渐进,切记欲速则不达。”

小珍珠猛点头:“顾伯伯你放心吧,我可有耐心了!”

她火速找奶奶们帮忙缝沙袋,自己拿着铁锨去挖坑,跳跳找找感觉,打算从今儿起开练。

阿鹏带着四个小太监过来的时候就看小珍珠正“嘿呀、嘿呀”地蹦高高呢。

他给小珍珠比了个大拇指,快步进屋找小少爷,“阿恒,先生来信了。”

小少爷高兴地接过厚厚的信,拉着小鹤年一起读信。

【作者有话说】

之前水嬷嬷假装顾千户是自己侄子,大意了,现在改成外甥。

第122章 回京 报丧

自打小少爷特意提醒萧先生写信的时候可以多问问阿年和珍珠,萧先生再写信就变得更加厚实,多了阿年和珍珠的内容。

这封信他肯定了拼音识字法的优越性和方便性,赞扬了他们的求索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继续。

又跟他们分享朝廷算学司的最新进展,研究了哪些珠算方法、口诀等。

自然也没忘记给阿恒批改作业,夸他现在眼界宽、性子稳、心思纯,写的读书笔记很有独到见底,写的文章也有了深度,希望他再接再厉。

跟阿恒聊完,他还专门给阿年和珍珠写了信。

夸阿年读书进步快,富有想象力,善于思考,还列了一串书单,让阿年顺着看下来。

以阿年的能力,肯定可以熟读并且背诵的,这种好书就要记在脑子里,时时回味,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萧先生夸阿恒和阿年很接地气,一步步引导,从一本书导向另外一本书,从一个学问点引至另外一个学问点,夸他们勤奋、好学、有洞察力、善于思考等等,绝对不会太飘,从不夸你们好聪明、天才、一定会金榜题名如何如何。

他夸珍珠就不收敛,夸珍珠是个与众不同的姑娘,热情仗义有远大的理想,即虚心好学还肯吃苦下功夫,只要保持下去一定能如愿以偿,最终会成为一代宗师的!

小珍珠跳累了就跑回来凑上前看信,一开始凑在两人中间,等看到自己的内容就把脑袋都扎上去了。

“哈哈,萧先生真会夸人,我原来这么厉害呢?”

小鹤年:“珍珠,你知道什么叫一代宗师吗?”

小珍珠:“当然知道啦!就是少林武当嘛。”

去县里玩的时候他们去茶楼听过书的,什么游侠、大侠的、少林武当八卦的,她也听见了好吧?

后面夸的是豆腐娘子的新菜式,即美味又有新意,现在很受京人喜欢。

他又特特感谢裴母裴父、沈娘子和裴二郎,多谢他们帮忙照顾阿恒,抱歉送了那么多人过去给他们添麻烦等等。

最后,萧先生转达了谢相爷的意思,问问阿恒要不要回京过年。

谢相爷的意思阿恒最好回去,因为大家都想念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