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 130-140

130-1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啊?我只是个赛博女工[无限] 病美人师姐的导盲豹 误被七重人格老婆当渣女 还我腹肌 被争夺的家主攻 顶A上将暴露信息素后 拜金npc今天也在被围追堵截 恋爱脑雄虫有公主病怎么了 被杰杀死后向他挚友告白了 我是酒厂的啤酒[综原神]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1/36页)

第131章 皇家难题 六百里加急

这时候饭菜好了,水嬷嬷和宫嬷嬷带着四个小太监上酒菜。

沈宁笑道:“虽然农家饭菜简单,可这是两位嬷嬷的手艺,三位慢用。”

张公公邀请裴长青一家一起用饭,让老人孩子都过来。

沈宁知道裴母裴父不敢,强行拉过来也会战战兢兢吃不好,还不如不来。

因为有许大人和曾大人,沈宁也不留下同吃,她只让裴长青带着几个孩子陪张公公和两位大人吃饭。

他们家孩子又乖又漂亮,而且孩子只要不熊怎么看都可爱,也不怕得罪人。

张公公也没再说什么,只是招呼道:“陆典史可在,一同用饭吧。”

他看得出来,陆裕和裴长青关系不错,给他这个体面,陆裕自然知道是沾裴长青的光。

陆裕拱手道谢,就和裴长青在下手帮忙上菜、倒酒。

这一次小珍珠把陈琦也拉过来了,原本她让二蛋一起过来的,二蛋却不肯。

小珍珠把陈琦介绍给张公公,“张爷爷,这是陈琦,他来和我们一起读书的。”

陈琦上了炕,规规矩矩给张公公行礼,磕了个头。

张公公哈哈笑道:“这是怎么说的?怎么行如此大礼呢?”

陈琦却不多说,只做出一副害羞小孩子的表情。

张公公夸道:“这孩子长得真俊。”他又跟许知县和曾知县夸,“裴二郎和沈娘子会教导孩子,但凡来他们家的孩子,个顶个乖巧听话。”

裴长青:“公公谬赞了,近朱者赤,孩子天性会模仿,愿意跟他们佩服的孩子学。”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两位大人点头赞许,“却是如此。不只是孩子,咱们亦如是呀。”

陛下崇尚朴素节俭,大臣就以朴素清贵为美,陛下奢靡,臣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勤政,臣子们就勤奋且更倾向于清正廉明,陛下懒政,朝廷就会乌烟瘴气。

所谓上行下效,不外如是。

吃过晌饭,裴长青又陪着张公公、许知县和曾知县参观了一下作坊。

村民们打了鸡血一样,干活儿那叫一个利索,张公公和两位大人问话的时候他们回答得都口吃清楚,不结巴。

作为福气娘子的伙计们,必须表现一流!

实际真的很紧张,脑子都晕乎乎的,全凭熟练的本能完成各项工作回答问题。

等贵人们离开以后,他们瞬间长舒一口气,张老三几个差点双脚打跌摔在地上。

“哎呀娘呀,可吓死我了,我刚才说啥了?没乱说话吧?”

其他人小声笑道:“没,你说的可好了。”

他们又迅速挺直腰杆子,倍感自豪!

他们又参观了学习班。

学习班现在分老生和新生,老生学识字、算术,新生学拼音、数字以及基础的加减法。

张公公早就了解过学习班,也跟陛下学了拼音、数字,看到挂图张口就念出来。

孩子们纷纷夸他:“这位爷爷学得真好!”

张公公竟然也美滋滋的。

许知县和曾知县倍感好奇,也认真看起来,惊诧于张公公居然也会。

曾大人:看来陛下早就知道这个,还早早地派人来学,派锦衣卫来保护作坊。

从他的角度来看,这拼音识字法用处不大,毕竟他早就识字,而且只学拼音也没用,还得有识字表,需要先生讲解意思等,于科举也无甚用处。

可……看这草棚子里的农家子们却又觉得有用,且大有用处。

陛下这是……想教化万民,让普通百姓也识字?

只是识字,不为读书科举?

若陛下有此意,那作为福气娘子的父母官,他倒是应该走在前面,若是落在后面可难看了。

下课了,孩子们又集体去作坊帮工干活儿。

张公公和两位大人亲眼看着,不管老人孩子还是男女壮劳力都是习惯性地劳动,而非特意表现。

这个作坊虽然看着简陋,可实际人家好得很。

许知县忍不住跟裴长青和沈宁聊,“沈娘子娘家是桃源哪里?”

沈宁想了想,“沈庄的,在大运河边儿上。”

许知县呵呵笑道:“常回娘家看看,可以在桃源县城买房置业,不管开作坊铺子,还是坐船北上南下的都方便呐。”

这样的人才,去哪里就是哪里的福气!

曾知县看了许知县一眼,不要当着我的面挖墙脚!

许知县悄悄拐拐他,别小气嘛,反正你明年就要离开成阳县了。

被许知县这么一提,沈宁思绪也发散了一下。

她每天都忙,很久没回忆原主的事儿了。

她对原主娘家感情不深,主要是她穿来原主就没了,虽然有一些记忆,却不受原主遗留感情影响。

时间一久,原主的记忆也逐渐消退,她对原主娘家的事儿就更淡了。

也许原主潜意识里是埋怨爹娘的,爹娘怕她之前婆家闹、怕她望门寡影响兄弟,所以急着把她嫁得远远的,让她不能影响娘家。

否则即便之前婆家再闹,冷处理两年也就过去了。

婆家离娘家距离远近,真的对女人影响非常大。

整天给女儿洗脑补贴娘家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父母还是关心闺女的,希望闺女近一点勤走动。

有娘家撑腰婆家也不会欺负太过,也不至于受了委屈无处哭诉。

原主就是无人倾诉、无人撑腰,一边愤怒反抗兄嫂,一边儿又羞耻内疚自己闹腾。

基于这种心态,沈宁也没说过娘家,更没想过要回去看看。

参观完作坊,张公公又说去村里看看。

裴长青和沈宁便将高里正请来引荐给三人。

高里正闻言又感激又欢喜,自己当这么多年里正,也没得知县大人多看一眼。

今儿跟着阿宁和二郎沾光了呀。

不只是两位知县,连皇帝身边儿的红人儿都见上了!

就是回去立刻死了,都能闭眼了。

张公公对高里正非常和气,亲切地交谈几句,然后去参观村里。

高里正在前面领路,裴长青和沈宁以及孩子们陪着三人往村里去。

三人很快就发现豆腐村的与众不同了。

冬天早春的还没开始春耕,村民不忙,街上一般都是侃大山的男人。

这村不一样,除了特别老和特别小的,街上看不到闲玩儿的男人和半大孩子。

张公公问了问。

高里正笑道:“都在家做活儿呢,有做豆制品的,有练习编活儿的,还有练习缝补的、纳鞋底的、纺线织布的。甭管干啥,只要做得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2/36页)

错,豆腐娘子都能帮着卖出去。冬天那会儿,有些孩子还去撸草珠子换钱呢,摘野花椒、野茱萸也能换钱,俺们都收。”

两位知县听得感兴趣,忍不住详细问了问,很受启发,想和裴二郎夫妻好好聊聊。

知县的本职工作就是劝课农桑,可瞅着人家裴二郎和豆腐娘子做得比他们还强呢。

张公公听得心花怒放,有一种自己看好的人果然十分优秀,还被众人夸赞的自豪感。

回去可得跟陛下好好说说。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太快。

尽管张公公想多待两天,可时间不等人,尤其他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皇帝身边儿可不止他一个太监呢!

那个乐公公跟他明争暗斗的,他这一趟出来是受皇帝信任,但也容易被人钻空子不是?

不过他们还是留下吃了晚饭,多聊一会儿。

张公公尽可能多和沈宁裴长青聊天,多和俩孩子互动,好回去跟陛下汇报。

二更天张公公跟他们辞别。

临走时他告诉水嬷嬷和宫嬷嬷可以回宫了,晚上好好告个别,明儿去镇上会合。

两位嬷嬷本身就会厨艺,只是来监督小太监的而已,也是走个过场,回去就可以组建乾清宫和坤宁宫的御膳房。

当然也不需要她俩上灶,直接抽调尚膳监的太监就行。

两位嬷嬷虽然不舍,却也爽快领命。

只要皇帝有需要,她们自然愿意效力。

四个小太监也同回。

既然已经亮明身份,再留下也没必要,会让裴长青一家有压力的。

而陛下已经表彰过,还赐下御笔,也没哪个不开眼的敢来作坊捣乱。

王永和冯彬很高兴,卢锦和张顺高兴之余也生出一些失落。

才来这些日子,竟然就生出了不舍。

明明这里吃的一般,住的一般,每天不是干活儿就是做饭,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点不舍。

两位嬷嬷和四个小太监的身份正式曝光。

沈宁和裴长青早就猜到,也没惊讶,当即给几人行礼表示招待不周,还请嬷嬷和小公公们多包涵,“小民何德何能,让两位嬷嬷和四位公公帮衬,实在是僭越。”

水嬷嬷和宫嬷嬷赶紧制止他俩。

水嬷嬷道:“陛下听闻萧先生说了二位的事迹,非常欣赏,特意差遣奴婢们前来学习,为免吓着大家伙儿,所以隐瞒身份,还请诸位原谅。”

她们俩要走,裴母最舍不得,当即红了眼圈,拉着她俩,“以后有机会再来呀。”

两人满口答应,“大妹子以后跟着二郎阿宁去京城,咱再聚。”

张公公:“裴二郎、沈娘子,陛下准许你们常写信,多聊聊如何养孩子以及乡间故事,陛下爱看。”

为了不给裴家压力皇帝把人都撤回去,可又想知道这家的事儿,没人给写信可还行?

那就让他们自己写吧。

两人领命。

曾大人和许大人却心惊得很。

哎呀,这不就是上达天听吗?

这是官员上折子的权力啊,不过人家是百姓不受官员的约束,言辞可以自由一些。

两人皮都紧了,这以后要是为官不正,那两人不是就能写信跟皇帝告状了?

当然,人家肯定不会专门告状,但是写信的时候不小心提一笔,那也够受的不是?

张公公眼神扫视一圈,灯笼的光芒不够亮堂,不过小鹤年在昏暗的光线里非常亮眼。

小鹤年望着张公公,有些欲言又止。

张公公知道他想问啥,心有不忍,就移开目光去搜寻小珍珠。

小珍珠抱着她的点心匣子领着宝儿、陈琦从屋里跑出来,“张爷爷,我们把最喜欢的山楂糕送给你,你路上晕船没胃口的时候可以吃。”

张公公一怔,随即笑起来,“哎呀,那我不是夺人所好了吗?”

小珍珠:“没关系呀,我家还能做的,陈琦他们家从北边山里收了不少山楂果呢。”

陈琦抿唇看向张公公,希望此生张公公不会再被乐公公扳倒害死。

比起乐公公那种堪比毒蛇的阴险之辈,张公公算得上好人。

张公公弯腰双手接过点心盒子,笑道:“那可多谢你们了。”

小珍珠:“张爷爷,你可一定要吃,不能半路丢了呀。”

张公公笑起来,“哟,珍珠送的宝贝,我哪儿舍得丢啊,肯定吃。”

小珍珠高兴地笑起来。

张公公看了旁边的陈琦一眼,这个漂亮的孩子叫陈琦是吧?

他望着自己的眼神为什么有些……异样?

张公公失笑,自己眼花了吧?

他珍重地抱着那个点心盒子,又跟众人道别。

待张公公上车的时候,小鹤年终于忍不住问道:“张爷爷,我师兄好吧?”

他看了阿恒的信,信很厚,说了很多京城的风土人情,过年的热闹境况,跟着先生去国子监、宫里的情况,吃了君高升的菜,还给他们买了不少玩意儿等等,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却又有些欲盖弥彰的味道,似乎在逃避解释他为什么还不回来。

师兄也不会撒谎,他连一句“忙,家里有事儿不能回去”都不写,只满篇写自己忙什么,伪装很忙所以暂时不能回去的样子。

难道是发生了很重要的事儿,师兄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就干脆不说?

要是这样,他也不乱打听,只要师兄安好比什么都强啦。

张公公一怔,随即笑起来,“好的,挺好。”

小鹤年就松了口气,摆手,“张爷爷,一路平安。”

张公公坐着马车回镇上,明儿就要启程回京了。

谭秀也带着俩孩子一起回镇上。

到了镇上,陈琦让马车跟着张公公他们在客栈门口停一下。

谭秀虽然不知道儿子要干啥,却让车夫照办了。

陈琦跳下马车,正好张公公从马车上下来,他便过去扶住张公公。

张公公惊讶地看着他,这孩子?

陈琦:“张爷爷,一路平安。”

张公公捏紧了拳头,点头,笑道:“好孩子,你叫陈琦是吧?”

陈琦点头:“是的,我和阿年一起读书,我会好好读书的,张爷爷,再会。”

说完他便跑回自家马车上,让车夫赶车回家了。

张公公捏着手里的纸团,有些纳闷,快步进了客栈回房,踢掉鞋子上炕。

他屏退随从太监,关上门,对着灯笼展开那个纸团。

只见上面用炭笔写了一行字:我们曾经听见王冯悄悄说他们和乐公公对付张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3/36页)

公的事儿,不知是不是张爷爷您。

张公公悚然一惊。

好你个姓乐的,挺会拉拢人啊。

还有王冯这俩吃里扒外的狗东西,你俩还是我提拔了伺候殿下的呢,竟然跟姓乐的勾结对付爷爷我?

张公公对陈琦的纸条深信不疑。

他觉得孩子们和王冯二人无冤无仇,也不认识姓乐的,不可能编这种谎话。

两位嬷嬷更不可能,她们若是知道什么直接告诉他就好,根本不需要通过一个孩子。

卢锦和张顺也没这个本事让孩子帮他们,这几个孩子非常懂事,不会随便掺和小太监的事儿。

至于顾千里更不可能,都不需要用这样的方法,只能是几个孩子的决定。

如此想着,他又打开小珍珠送的点心匣子,里面赫然放着一个黄金小貔貅。

他不禁笑起来,这小丫头,真是有意思。

底下也有一张纸条:张爷爷,你送我那么多金子,我没有别的,就把这个小宝贝送给你吧,你要好好保管它呀。另外一个是阿恒哥哥的,你帮我们交给他呀。

张公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孩子,这些孩子,怎么这么可人疼呢?

都是好孩子呀。

离别时小鹤年那欲言又止的眼神,那满脸的关切,哎,也是谢恒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总归是有人真心记挂他、疼爱他的。

他去裴家那一日,裴家人跟他们说话时刻把阿恒挂在嘴边的。

两位大人夸阿年,阿年说我师兄教的好。

小珍珠显摆金貔貅,说阿年阿恒也都有金麒麟,不过没她的漂亮。

宝儿也把阿恒哥哥教的这个,阿恒哥哥爱吃那个挂在嘴边。

真情如酒,越酿越醇。

谢恒也是好孩子,心里有那家人,自己的糟心事不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

原本他以为谢恒会在信里告诉裴家他过继的事儿,既然谢恒没说,那估计是不想他们知道,所以他也没多嘴。

毕竟北谢的人想带谢恒回北地去呢,或许短期内不会回来,说了徒增伤感。

北谢是前朝权贵,在蒙古和相当一部分汉人心目中份量很重,当初太祖皇帝想要杀光他们三族,他们表示愿意固守北地,不入中原不进大庆官场,为大庆和草原的和平贡献力量才得以保全。

后来他们也确实促进了大庆与漠北漠南的和平,还为大庆提供了漠西的情报。

如今北谢人丁凋零。

当初最强壮的子弟战死的战死,被处死的处死,后来搬去雁门关一带,养尊处优的贵族很难短期适应当地的恶劣环境,不少人水土不服死去。

而草原势力迭代,数次南下劫掠,北谢当家人屡屡组织百姓协助雁门关守军反击,死伤不少子弟。

百年至今,他们除了几位老人和中年人,年轻一代没有特别出彩的子弟。

如此下去,可能不用二十年,他们嫡系便会消失。

他们不想断了传承,便跟朝廷和谢相爷提出从南谢过继聪慧嫡系子弟。

即便人丁凋零,他们也很挑,非嫡系不要,非天资聪颖者不要。

谢恒大哥是长孙,符合要求,可他已然成材,谢相爷视为家族继承人自然不会过继出去。

二哥虽然读书不错,却差了点意思,对方觉得不是最优选择。

最后他们看中萧先生的弟子谢恒。

能被萧先生选中的弟子,自然不是非凡之辈。

谢相爷觉得谢恒虽然天资聪颖,可毕竟年幼将来有更多变数,便答应将他过继给北谢做继承人。

身为谢家子弟,不管愿不愿意,享受了家族庇护就得为家族牺牲。

当然,过继给北谢也不算牺牲,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天大的好事儿。

可张公公觉得那孩子定然是不喜欢的,估计在他眼里,这形同亲人对他的彻底放逐。

想起南下的时候那孩子站在萧先生身边儿,小小年纪眼神儿却无比冷静沉凝,那副想跟着他南下又不能的纠结神情让他想来就十分不忍。

希望萧先生能想到好办法把弟子留在京城,毕竟谢恒还小,身体也不是很强壮,去那么恶劣的地方怕是不容易长大呀。

计把办法把弟子留下。

第二日上午张公公跟水嬷嬷宫嬷嬷会合,然后一行人往桃源去。

待行至桃源,张公公直接示意王冯二人,“王永、冯彬,桃源这边学习班需要咱们的人盯着,你俩过去配合逄葛两位百户,日常也多和沈娘子走动着。”

两人大惊,不明所以。

是陛下对他们俩不满意?还是两位嬷嬷写信告他们状了?

张公公一副非常信赖他们的样子,“卢锦和张顺毕竟年轻,难当此大任。”

两人这才松口气,不是针对他们就好。

只是比起当此大任,他们更愿意回宫伺候殿下呀。

留在桃源,谁知道还要耽误多久呀。

京城。

艳阳高照了两天,今儿一早又飘起了雪花儿。

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四周便白茫茫一片。

新雪盖着旧雪,寒风打着呼哨,天气变格外冷。

屋里却是炉火融融。

今儿萧先生休沐,哪里都没去,带着弟子阿恒对坐书桌前看书、练字。

他跟阿恒提了好几个建议,诸如“去君高升吃火锅”、“去国子监监督他们改造茅厕,这样等你裴叔和阿年来的话就有正儿八经的茅厕用了”,再比如去谁家看他们养在暖房大缸里的红梅花。

阿恒统统没有兴趣。

萧先生看着对面安安静静看书的阿恒有些不忍,曾几何时,那个倔强叛逆的小弟子竟然如此沉静又耐心了?

难道是给人做了师兄,便用师兄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自然也舍不得心爱的小弟子去雁门关那种苦寒之地。

阿恒从小身体不是很好,去了那里,只怕会更糟。

即便非去不可,也可以等两年嘛,等阿恒长大一些十三四岁再去。

“阿恒,不高兴是可以生气的,你还是小孩子,有发脾气的权力。”萧先生看着阿恒,目光温柔。

小少爷抬头,笑了笑,“先生,我现在不生气,也没有脾气。”

虽然娘说“反正你那么喜欢往外跑,去南边儿和北边儿有什么不同?你过继过去正合适”的时候他的确是挺生气挺委屈的,要不是你们对我不好,我会喜欢往外跑吗?

可这会儿他不生气,再大的气和委屈到了先生身边儿就平和了。

小孩子才会生了别人的气转身到亲近的人身边儿发脾气。

他不是小孩子,他是师兄。

宝儿才是小孩子。

萧先生:“那你告诉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4/36页)

年不回去的原因了么?”

小少爷歪了歪头,做出思考状,笑道:“我说先生老大不小的也没成家,既没有媳妇儿也没有孩子,我就多留些天陪陪先生呀。”

萧先生不但不生气,反而惊讶地看着他,“阿恒,你居然、也会开玩笑!”

小少爷笑起来,笑声清越,不见半点忧伤。

他本来就很会讲笑话,珍珠说他比阿年会讲!

他把书合上,专心跟先生聊天,“先生,你说张公公会在阿年家住几天吗?”

这样阿年就有时间写信,可以请张公公帮忙捎回来呢。

萧先生摇头:“张公公一夜都不会住的,他会想办法尽快赶回来。”

小少爷有点遗憾,手撑着腮有些出神。

他好想阿年、珍珠他们呀。

萧先生看他出神的样子,“阿恒,你帮先生个忙?”

小少爷:“嗯?”

萧先生:“为师没扛过陛下的纠缠,答应教太子殿下,要不你陪殿下读……两年书?”最后声音几不可闻,一副很是歉疚的样子。

果然,小少爷瞪圆了漂亮的眼睛,“先生!”

先生,用珍珠的话说,你脑子被门夹了?

不是小少爷自夸,殿下和他同岁,却比他顽劣一百倍一千倍!

谁都不想要这样的学生!

谁也不想要这样的同学!

即便他是尊贵的太子殿下!

比起太子,他宁愿要一百个谢肃当同窗,更何况他连一个谢肃都不想要呢。

他要回豆腐村,他要阿年、珍珠、宝儿、陈琦、二蛋……

萧先生殷切地看着他。

小少爷叹气,肩头垮下来,“先生,我要去北地呀,不能帮你的。”

萧先生笑道:“可以的,我会亲自跟谢侯谈,再让陛下和谢相爷做说客,想必他会给几分薄面。你现在还小,也不可能出使草原,去雁门关有何用?读书在哪里不能读?你是我的学生,我自然要亲自教,他们想教为何不能留在京城?”

小少爷一怔,瞬间被一股巨大的暖流包裹住。

他起身,绕过书案扑到萧先生的怀里,大声道:“先生,你为了我委屈自己,先生,对不起,可是我好感动。”

珍珠说你感激谁就要说出来让人家知道,人家才会更喜欢你。

你生气你也要骂出来让对方知道,对方才不敢继续欺负你。

他不能骂,但是他可以跟先生说感激,他多希望先生是他的亲爹!

在他看来让先生给太子当老师,比他去北地更可怕。

陛下从善如流,殿下就是一流不流。

萧先生抱住阿恒,像哄小孩子一样轻拍他的后背,笑道:“阿恒,我当你答应啦。”

谢恒学着宝儿那样孩子气地嘟嘴,“先生怎么不跟陛下建议让阿年一起来做陪读?”

萧先生:“我就怕陛下也有此意呢。裴家毕竟只是普通人家,没经历过那些阵仗,贸然涉足很容易被人欺负,若是影响了他们本来的发展轨迹,倒是不美。”

谢恒本就说孩子气的话,听先生的意思也很认可。

还是让裴叔好好读书,按部就班参加科举,从科举走出来的家族不管以前多贫寒,也没人敢轻视的。

可若是直接皇恩浩荡,不管本身多纯良正直,也会被人贬损成谄媚之徒。

不好!

萧先生又和小少爷促膝长谈,让他帮自己琢磨一下怎么教导太子那个顽劣孩童。

“为师虽善学问,却不会教顽童,不敢贸然进宫给太子授课,头大得很。”

说到底太子如此顽劣,皇帝要负多半责任。

孩子最会察言观色,感知环境对自己的好坏,若是让他知道自己有任性跋扈的特权,那他只会变本加厉。

这时候就需要严父、严师,可惜陛下因为自己幼年的经历,加之性格宽厚,对这唯一的儿子格外宽和纵容。

皇帝倒是认可近朱者赤的观念,给太子安排学识最渊博的大学士们做老师。

可惜,他怕儿子读书累,八岁才启蒙,还吩咐老师们对太子不要太严厉,不要讲太多书,不要布置太多功课,不要……

刚开蒙那俩月,太子新鲜,也不清楚皇帝和先生们的底线,正经读了几天书,后面一次次试探,发现先生非常宽松,父皇也不严厉,似乎对他读书没有太多要求,那他哪里肯好好读书?

不但不正经读书,还越发顽劣,欺负老师们。

于是学识渊博、人品方正的大学士们不但没能让太子近朱者赤,反而屡屡被他捉弄欺负。

这不,去岁冬天太子殿下又在杨大学士的课上睡觉,还故意打呼噜,把书本上画满打架的小人儿!

他特意把自己画上去,一会儿打漠西可汗,一会儿打海上倭寇,一会儿獠子部跪地向他喊爷爷饶命。

杨学士生气,让他起来罚站,他直接站到桌子上去大喊孤乃大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要排兵布阵、撒豆成兵!

杨学士让他坐下,看书,他又偷偷爬到桌下,用剪刀剪破老师臀部的裤子,美其名曰让小老师放放风儿!

杨学士被他气得猛灌茶水,频频去净房,他又偷偷跟着老师去净房,偷走老师的裤腰带!

杨大学士被他气得眼冒金星、头也要秃了,提着裤子跟皇帝哭求致仕,要告老还乡!不做官了!

皇帝好说歹说,允许他辞去太子老师的职务才给他安抚住。

而新配的几个小太监,小德子、小顺子、小全子和小才子倒是不错,既能带着殿下玩也能规劝殿下。

可殿下贪玩,只愿意和他们玩,不愿意听规劝,要是劝多了就烦,还要给他们赶回乡下去。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皇帝也有些着急,只得再一次跟萧先生提出请为太子师的意思。

之前大学士们怕萧先生抢他们太子老师的位置,现在他们巴不得萧先生担任主讲师。

杨学士将太子少傅都让出来了!

不干了!

爱咋咋地。

以前萧先生不肯,说自己才疏学浅,不配为太子师,实际是……瞧不上太子,觉得自己教不了顽童,不想自寻烦恼。

现在萧先生为了把弟子留在京城不得不答应教太子读书,因为皇帝拜他为太子少傅,让他亲自为太子安排伴读。

他想让阿恒做太子伴读,如此便不必去苦寒的北地。

即便如此,他也不敢立刻给太子上课,以需要时间亲自考核伴读为由将太子上学的时间延后。

在萧先生看来太子读多少书、有多少学问是次要的,若是他性格坚毅、品性端正、能听得进众臣劝谏,即便学问一般问题也不大,反正政务有朝臣处理,他只需要深谙帝王之术,能熟练平衡朝堂势力加以利用即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30-140(第5/36页)

所以当务之急是纠正太子的心性,让他明白自己是谁,有什么责任,该如何做。

现在的太子骄纵任性,肆意妄为,不肯尊师重道,萧先生觉得贸然给他上课只会自取其辱。

因为第一堂课的成败关系到后面所有课的成败。

若是第一堂课他不能让太子信服、敬重、遵守课堂规矩,那么以后也不必挣扎,只会比杨学士还惨。

这就和猛兽对峙一样,若是不能一击即中反而让对方看出自己的底细,那自己就处于下风,再想赢就是痴心妄想。

他虽然是学识渊博的大人,但太子是顽劣的孩童,不和大人论学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太子反而有孩子独有的狡猾,有独属于他的跋扈和骄傲,还有压倒一切的尊贵身份。

在太子与老师之间,太子是猎人,老师是猎物,太子是强者,老师是弱者,太子掌控老师,老师还如何引导他?

萧先生知道绝不能给太子掌控自己的机会,不能让太子主导相处模式和走向,必须自己掌控。

所以必须慎之又慎,还不能让太子看出他的慎重和担忧。

因为未知的才是最强大的,一旦让对方确定你的能耐在哪里,那对方就不会畏惧你。

要让太子看不透他的底细,以为他莫测高深,不好拿捏。

萧先生不是狂妄自大瞧不起孩子的人,拿捏不准他就跟小少爷商量。

小少爷跟太子也打过几次交道,说实话他也……头大。

你跟他玩儿,他能跟你玩得挺好,但是他会想玩得更大、更开、更疯,不受约束。

但凡有底线的正经人,都受不了他这样,只有那些纨绔子弟或者以他为中心的小太监才会无底线纵容他、配合他,甚至变本加厉引诱他。

小少爷想了想,建议道:“先生,不如我们跟裴叔和沈姨请教一下?咱们看乡下孩子胆怯畏缩,可在他们自己地界上大多顽劣难驯、欺软怕硬,可他们到了沈姨家却个个乖巧懂事,这其中肯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沈宁从不去学习班训话,更不曾听到她疾言厉色地训斥谁,可那些孩子甚至大人就是信她,发自内心地尊重她。

表面看孩子们怕小珍珠、服小鹤年、听二蛋的,归根结底他们怕的是沈宁和裴长青。

萧先生从善如流,当即便和小少爷一起写信。

写完毫不耽搁,皇家继承人的事儿没有小事儿,他行使皇帝给自己的特权走六百里加急让尽快把信送过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在猫猫星当珍稀动物 碰瓷幸村君,但翻车了 我的救世主不可能这么可爱! 美人谋(重生) 凤谋金台 专业打脸,无痛虐渣[快穿] 和竹马一起穿书后 事先声明我是正经网球手 迫嫁疯骨 cos织田作在立海大靠网球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