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第1/19页)
第151章 第151章【VIP】
荣国公府的春日总是来得格外早。梨花开罢桃花开,一树树粉白嫣红映着朱墙碧瓦,本该是赏心悦目的景致,可这几日府里却隐隐流动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
"听说了吗?林姑娘又使小性子了,昨儿个为着一盏茶,把小丫鬟骂得直哭呢!"
"可不是,到底是客居的,这般作态。哪像薛姑娘,见谁都带着三分笑,前儿还赏了我一支银簪子。"
假山后两个婆子的闲言碎语飘进雪雁耳中,小丫头手里捧着的茶盘"咣当"一声撞在石壁上。那两个婆子回头见是她,竟也不避讳,反倒撇着嘴走开了。雪雁气得浑身发抖,茶也顾不上送,扭头就往潇湘院跑。
"姑娘!姑娘!"雪雁冲进内室时,紫鹃正在给黛玉梳头。乌黑的长发如瀑般垂落,衬得镜中人越发清瘦。
"慌慌张张成何体统。"紫鹃轻声呵斥,却见雪雁眼圈通红,不由放柔了声音,"这是怎么了?"
雪雁胸口剧烈起伏,话像倒豆子似的往外蹦:"外头那些黑心肝的,竟说姑娘小性儿,不如薛姑娘温婉大方!还说姑娘"她突然噎住,看见铜镜里黛玉的手指微微蜷起。
紫鹃急得去捂她的嘴:"糊涂东西!这些话也敢往姑娘跟前传!"
"让她说。"黛玉的声音轻得像一片雪花落在冰面上,"我倒是想知道,外头都编排我些什么。"
雪雁这才意识到闯了祸,可话已出口,只得硬着头皮道:"她们说姑娘说姑娘仗着老太君宠爱,目中无人连宝二爷都敢甩脸子"越说声音越小,最后几乎成了气音。
梳篦"咔"地断在紫鹃手里。镜中的黛玉脸色倏地煞白,连唇上那点胭脂色都褪尽了,偏生嘴角却扬起一个笑:"好,很好。"
紫鹃心疼得不行,一边给黛玉披上外裳,一边狠狠瞪了雪雁一眼:"还不去给姑娘沏茶!"雪雁这才如梦初醒,慌慌张张退出去,在门外狠狠掐了自己一把。
梨香院里,薛太太正拈着蜜饯听周瑞家的说闲话。听到"林丫头"三字时,她眼皮都不抬,只慢条斯理道:"我们宝钗啊,最是懂事不过。前儿还跟我说,林妹妹身子弱,要多让着她些。"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二太太王氏派来的丫鬟,"到底是亲戚,不好叫人觉得我们喧宾夺主。"
那丫鬟心领神会,回去便添油加醋学了一遍。王氏捻着佛珠的手顿了顿,淡淡道:"孩子们的事,原不该我们多嘴。"可当晚就赏了宝钗两匹上好的云锦。
消息传到史氏耳中,史氏正和凤姐摸牌。琥珀看见凤姐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果然史氏只笑道:"林丫头这两日咳嗽,叫厨房多炖些梨汤。"转头却吩咐鸳鸯:"把我那对翡翠镯子找出来。"
府里哪个不是人精?不过三两日功夫,主子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迎春和探春约着一道去潇湘院,远远就听见一阵咳嗽声。进了门,却见黛玉正在临帖,一笔一划力透纸背,哪有半分病态?
"林妹妹"迎春刚开口,黛玉就抬起头来。阳光透过窗棂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显得那笑容格外不真实:"二姐姐、三姐姐来得正好,我刚得了些新茶。"
探春见她避而不谈,索性挑明:"那些闲话妹妹不必放在心上"
"什么闲话?"黛玉搁下笔,袖口沾了墨渍也浑然不觉,"是说我不如宝姐姐温柔可亲?还是说我尖酸刻薄?"她突然笑起来,眼角却闪着光,"管她什么金玉良缘,与我何干?我自做好自己便是了。"
迎春被噎得说不出话,探春还要再劝,紫鹃已经端着茶进来:"姑娘该吃药了。"分明是逐客令。姐妹俩只得告辞,走出老远还听见黛玉撕纸的声音,哗啦啦像下了一场雪。
当晚潇湘院的灯亮到三更。紫鹃半夜起来,看见黛玉抱着膝盖坐在廊下,单薄的背影仿佛随时会化进月光里。她刚要上前,却听黛玉轻声念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紫鹃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她知道,姑娘又在想扬州的老宅了。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荣国府的走廊上,将朱漆栏杆映得发亮。几只麻雀在庭院里的海棠枝头跳跃,叽叽喳喳地叫着,却盖不过廊下几个小丫头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
"听钏儿说,宝姑娘比林姑娘强多了,知书达理,又会持家"
"嘘——小声些!这话可不敢乱传。不过我倒是听周瑞家的提过,说是什么金玉良缘,宝姑娘的金锁正配得上宝二爷的通灵宝玉呢!"
两个小丫头正说得兴起,忽见鸳鸯从抄手游廊那头走来,连忙噤声行礼,两人顿时噤若寒蝉,
"这些没规矩的蹄子"鸳鸯皱了皱眉,转身往老太君的上房走去。她心里明白,这些闲话绝非空穴来风,必是有人刻意散布。
史太君正倚在罗汉榻上,让琥珀捶着腿。见鸳鸯进来,便招手道:"来得正好,我正想问问你,这几日府里可有什么新鲜事?"
鸳鸯犹豫了一下,还,近日府中有些闲言碎语,说林姑娘不如宝姑娘懂事,还提起什么金玉良缘"
史太君闻言,手中捻动的佛珠突然一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出来的?"
"奴婢打听过了,最初是从二太太屋里传出的。"鸳鸯低声道,"周瑞家的这几日频频往梨香院跑。"
史太君冷笑一声:"好个金玉良缘!王氏这是要跟我打擂台啊。"她将佛珠重重拍在几案上,"我还没死呢,就急着安排宝玉的婚事了?还拿玉儿作伐子!"
琥珀吓得手上一抖,连忙跪下。史太君挥挥手:"不干你的事,起来吧。"她沉吟片刻,忽然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她这么喜欢张罗,那就让她好好张罗张罗。"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二太太王氏就被金钏儿叫醒:"太太,老太君那边传话过来,说今儿要请林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并薛姨妈、宝姑娘都到荣禧堂用早膳,让太太和大太太早些过去。"
王氏心头一跳,强自镇定道:"知道了,这就过去。"她匆匆梳洗完毕,带着金钏儿往荣禧堂赶去。路上正巧遇见邢氏,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不安。
荣禧堂内,史太君已端坐在正位上,黛玉和迎春分坐两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第2/19页)
,薛太太和宝钗也被请到了上座。见王氏和邢氏进来,史太君和颜悦色道:"你们来了?正好,今儿我想换换口味,你们伺候我用膳吧。"
王氏脸色一白,却不敢违抗,只得上前为老太君布菜。邢氏也只得跟着伺候。一顿早膳下来,王氏的手臂都酸了,却还要强颜欢笑,不时询问老太君是否满意。
"很好,很好。"史太君笑眯眯地点头,"明儿还这样安排。玉儿身子弱,宝丫头又初来乍到,都该多补补。你们做长辈的,多操操心也是应该的。"
一连七日,史太君都如此安排。黛玉、迎春、宝钗和薛太太每日在荣禧堂享用丰盛膳食,而王氏和邢氏则要站在一旁伺候,晨昏定省,问安视膳,连坐下歇息的空当都没有。
到了第七日傍晚,邢氏回到东院,一进门就瘫在椅子上,连声叫道:"王善保家的!快给我捏捏肩膀,这老腰都要断了!"
王善保家的连忙上前,熟练地为邢氏揉捏肩颈。"太太这几日辛苦了。"
"辛苦?"邢氏冷笑一声,"还不是那王氏惹的祸!自己作死,非要跟老太太打擂台,说什么金玉良缘,连累我也跟着受罪!"她越说越气,"她以为自己是谁?老太太还在呢,就敢打宝玉婚事的主意!"
王善保家的附和道:"太太说得是。这二太太也太心急了。"
"哼!"邢氏重重拍了下桌子,"她不就是仗着自己生了宝玉吗?可宝玉是老太太的心头肉,婚事哪轮得到她做主?这下好了,老太太明摆着是在敲打她,却连我也捎带上!"她揉了揉酸痛的膝盖,"我这把老骨头,天天站着伺候,腿都要断了!"
王善保家的连忙道:"太太别气坏了身子。老太君这是做给二太太看的,您不过是陪衬。明儿我给您熬些参汤补补。"
邢氏叹了口气:"也只能这样了。不过话说回来,老太太这招真是高明。王氏好面子,让王氏每日在这些小辈面前端茶倒水,颜面尽失,比直接训斥她还难受。"她忽然幸灾乐祸地笑了,"看她那张脸,强装笑容的样子,真是解气!"
与此同时,潇湘馆内,黛玉正倚在窗边出神。紫鹃端了茶来,轻声道:"姑娘这几日气色好多了。老太君特意吩咐厨房给您炖的燕窝,可还合口味?"
黛玉轻叹一声:"外祖母疼我,我是知道的。只是"她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这几日的阵仗,怕是让大舅母二舅母难堪了。"
紫鹃低声道:"姑娘别多想。那些说姑娘不如宝姑娘的闲话,分明是有人故意散布。老太君这是在为您撑腰呢。"
黛玉眼中泛起泪光:"我本是投奔外祖家来的,如今却成了是非源头。宝姐姐待我也算亲厚,如今这般局面,她心里不知怎么想呢"
而在梨香院中,宝钗正劝慰着满面愁容的薛太太:"妈别太忧心。老太君不过是借题发挥,并非真的有意针对我们。"
薛太太叹道:"我何尝不知?只是你姨妈这次做得太明显,惹恼了老太君。我们夹在中问,左右为难。"
宝钗平静地穿针引线,绣着一方帕子:"妈放心,我们只管做好本分。这事我们不要强出头,老太君是明白人,知道这事与我们无关。"她顿了顿,"倒是林妹妹这几日看她的样子,怕是心里不好受。"
薛太太摇头道:"林丫头心思太重。老太君这般维护她,她该高兴才是。"
宝钗微微一笑:"林妹妹不是那等幸灾乐祸之人。她心性高洁,最不愿见人因她受委屈,哪怕是曾经说过她闲话的人。"
夜色渐深,荣国府各院的灯一盏盏熄灭,但这场由"金玉良缘"引发的暗流,却远未平息。
第152章 第152章【VIP】
荣国府的晨钟刚敲过五下,二太太王氏便已穿戴整齐,带着金钏儿往老太太院里去。春日的晨风还带着几分凉意,吹得她额前碎发微微颤动。她抿着唇,眼角细纹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深刻。
"太太,您慢些。"金钏儿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老太君昨儿睡得晚,未必这么早就起了。"
王氏冷笑一声:"她睡不睡得晚,与我何干?横竖是要我卯时初刻就到,晚一刻便是不孝。"她刻意咬重最后两个字,声音却压得极低,只有身边的心腹丫鬟能听见。
老太君院里的丫鬟们早已候在廊下,见王氏来了,忙不迭地打起帘子。琥珀迎上来福了福:"二太太来得正好,老太君刚醒,正说要传早膳呢。"
王氏深吸一口气,脸上堆起恭敬的笑容,迈步进了内室。史太君歪在榻上,鸳鸯正给她捶着背。见王氏进来,史太君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淡淡道:"来了?"
"给老太太请安。"王氏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又上前替史太君掖了掖被角,"夜里可睡得好?"
史太君这才抬眼,目光在王氏脸上扫了一圈:"睡得倒好,就是梦见我那苦命的敏儿了。"她叹了口气,"若是敏儿还在,何至于要我老婆子这般操心。"
王氏脸上的笑容僵了僵。贾敏——她那早逝的小姑子,黛玉的母亲,永远是老太太心头的一根刺,也是悬在她头上的一把刀。每次老太太提起贾敏,都是在提醒她这个媳妇永远比不上贾敏,以及贾敏当初对她的羞辱。
"老太太节哀。"王氏勉强道,"敏妹妹在天有灵,也不愿见您伤心。"
史太君不置可否,转头对鸳鸯道:"传膳吧,今儿我想吃些清淡的。"
王氏立刻接话:"媳妇亲自去厨房看着。"她福了福身退出来,一转身,脸上的恭敬荡然无存,只剩下满眼的阴郁。
金钏儿跟在她身后,小声道:"太太何必亲自去?让周瑞家的去就是了。"
"你懂什么?"王氏冷冷道,"老太太这是存心要折腾我。昨儿嫌粥太稠,前儿嫌菜太咸,我若不亲自去盯着,回头又该说我不尽心。"
厨房里热气蒸腾,王氏站在一旁,看着厨娘们忙活。她本就不耐这些琐事,如今被迫日日亲临,心中更是恼恨。尤其是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黛玉——那个病恹恹的外甥女,她就恨得牙痒痒。
"太太,"周瑞家的匆匆进来,低声道,"薛太太带着宝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第3/19页)
娘来了,正在您院里等着呢。"
王氏眼睛一亮:"快请她们去老太太那儿,就说宝丫头来请安了。"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倒要看看,老太太是疼外孙女,还是疼亲孙子的前程。"
史太君正厅里,薛太太带着宝钗刚行完礼,宝玉和黛玉也一前一后进来了。宝玉穿着件月白色纱衫,腰问系着五彩丝绦,神采奕奕;黛玉则是一身淡紫色衣裙,衬得小脸越发苍白。
"老祖宗安。"宝玉笑嘻嘻地凑到史太君身边,"孙儿昨儿得了个好玩意儿,特地带来给您瞧瞧。"他从袖中掏出个精巧的玉雕小猴,献宝似的捧给史太君。
史太君乐得合不拢嘴:"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我。"她摩挲着玉猴,对众人道,"你们瞧瞧,宝玉多孝顺。"
王氏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眼中却闪过一丝讥讽。她轻咳一声,道:"宝丫头昨儿做了首新诗,我瞧着极好,不如念给老太太听听?"
宝钗会意,温婉一笑:"不过是胡乱写的,不值一提。"她眼波流转,看了宝玉一眼,"倒是宝兄弟近来用功,老爷都夸他文章有进益呢。"
史太君笑容微敛:"是吗?我怎么听说他昨儿又逃了学,跑去和那些戏子厮混?"
厅内气氛顿时一僵。王氏脸色变了变,强笑道:"老太太明鉴,宝玉是去梨香院听戏不假,却是为了写那《姽婳词》,老爷知道后还夸他懂得观察世情呢。"
"哦?"史太君挑眉,目光扫过黛玉,"玉儿,你来说说,宝玉近来功课如何?"
黛玉正低头摆弄手帕,闻言一怔,抬眼看了看宝玉,轻声道:"二哥哥近来确实用功,前儿还问我《庄子》里的典故呢。"
宝玉感激地看了黛玉一眼,黛玉却别过脸去,耳根微微泛红。
王氏看在眼里,心中暗恨。她上前一步,笑样精通,女红更是出色。昨儿给我绣的抹额,针脚细"她意有所指地看了黛玉一眼,"到底是大家闺秀,不像有些人,,身子又弱,将来如何持家?"
黛玉脸色一白,手闪,正要开口,忽听外面一阵脚步声,王来。
"哎哟,儿笑着给老太君行礼,"老祖宗恕罪,刚处理完一桩家务,耽搁了。"
史太君哼了一声:"你倒是会挑时候来。"她转向王氏,语气忽然严厉,"我听说你昨儿克扣了东院月钱?"
王氏心头一跳,忙道:"老太太明鉴,是账上银子不凑手,暂缓几日。"
"暂缓?"史太君冷笑,"我怎么听说你昨儿刚从账上提了二百两银子?"
厅一阵白一阵,手指在袖中掐得生疼。她终于明白,今日这场晨省,老堪。
宁国公府内,襄宁长公主正在花厅赏菊。她腰背挺直,气度不凡。小丫鬟站在一旁,正低声汇报荣国公府的动静。
"……荣府老太君又当着众人面训斥了二太太,说她不孝不贤。二太太回去后摔了一套茶具,还骂林姑娘是狐媚子……"
襄宁长公主嗤笑一声:"史氏越发糊涂了。拿个不成器的孙子当宝贝,还拉着两个姑娘作筏子,也不嫌丢人。"她放下茶杯,"去请三太太来。"
不多时,三太太沈氏款款而来。她容貌秀丽,举止端庄,除了操心长子的后宅与子嗣,日常倒也过得舒心。
"母亲找我?"沈氏福了福身。
襄宁长公主示意她坐下:"你与黛玉那丫头最是亲近?怎么近些时日倒是没见她来寻你?"
沈氏解释道:"黛玉性子虽孤僻,却是个真性情的姑娘,这些年有我在一旁看顾,待人接物倒也妥帖了不少。前儿她还送我一副自己画的兰花,笔法很是灵动。"
"那孩子可怜,父亲远在扬州,母亲早逝,如今又被卷入这些是非。"襄宁长公主叹了口气,"你明日去瞧瞧她,带些补品,就说是本宫送的。"
沈氏会意:"母亲是担心荣国公府那边……"
"史氏与王氏斗法,却拿个孤女作伐,实在不堪。"襄宁长公主面露不屑,"宝玉那孩子被宠得无法无天,文不成武不就,史氏还当是个宝。王氏更可笑,自己儿子不争气,倒怨别人家的姑娘。"
沈氏惊声道:"荣府如今竟是这般?黛玉这丫头倒是一点不曾在我面前透露。儿媳只听说王夫人属意薛宝钗做儿媳,薛家虽富,到底只是皇商……"
"所以我说她们糊涂!"襄宁长公主冷笑,"宝玉若真有出息,尚宗室女都使得。可他含玉而生,加上他如今这般浑浑噩噩,不求上进的模样,配个商贾之女都算高攀了。”
“薛家那薛蟠虽是个混账,但这些日子本宫瞧着薛宝钗却是个不错的姑娘,只是被她那兄长拖累了。"襄宁长公主夸赞了一句。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荣国公府的方向:"你去告诉黛玉,就说本宫说的,让她保重身子,别为这些琐事伤神。若有什么委屈,尽管来告诉本宫。"
沈氏恭敬应下,她明白,婆母此举不仅是怜惜黛玉,更是明摆着在背后给黛玉撑腰。
次日午后,黛玉正在潇湘馆临帖,忽听紫鹃来报:"姑娘,宁府三太太来了。"
黛玉忙放下笔,整了整衣衫迎出去。沈氏已到了院中,身后跟着两个捧着礼盒的丫鬟。
"三舅母怎么来了?"黛玉行礼道,"快请里面坐。"
沈氏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几日不见,怎么又瘦了?"她示意丫鬟放下礼盒,"这是你伯外祖母让我送来的燕窝和人参,嘱咐你一定要按时吃。"
黛玉眼眶一热:"伯外祖母厚爱,黛玉愧不敢当。"
两人进了内室,紫鹃上了茶便退下了。沈氏抿了口茶,轻声道:"好孩子,近日可好?听说前儿荣禧堂上……"
黛玉手指一颤,茶盏险些脱手。她强笑道:"没什么,不过是家常闲话。"
"何必瞒我?"沈氏叹息,"你伯外祖母都知道了。她说,让你别往心里去,有些人说话不过脑子,不值得你伤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第4/19页)
黛玉低下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本就是个外人,原不该……"
"胡说!"沈氏握住她的手,"你是贾家的亲外孙女,怎么是外人?只是……"她顿了顿,"有些事你或许不知。宝玉的婚事,牵涉甚广,不仅是家事,更关乎荣府的前程。"
黛玉抬眼:"舅母的意思是……"
沈氏压低声音:"薛家虽富,却无根基。王家虽有势,却与史家不睦。老太太和那位二太太各有所图,才会借你和宝姑娘较劲。"她意味深长地看着黛玉,"你冰雪聪明,当明白其中利害。"
黛玉怔住了。她从未想过,自己竟成了两股势力博弈的棋子。心中一阵刺痛,她忽然觉得眼前发黑,身子晃了晃。
"玉儿!"沈氏连忙扶住她,"怎么了?"
黛玉勉强一笑:"没事,只是有些头晕。"
沈氏皱眉,唤来紫鹃:"快去请大夫!"她扶着黛玉躺下,轻声道,"母亲说得没错,你这身子,可经不起这些折腾。"
黛玉闭着眼,泪水无声滑落。她忽然明白了许多事——外祖母的宠爱,二舅母的敌意,宝钗的亲近,甚至宝玉的温柔,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算计。
窗外,一阵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她叹息……
第153章 第153章【VIP】
扬州城的秋雨连绵不绝,打在林府书房窗外的芭蕉叶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林如海坐在案前,手中捏着一封刚从京城送来的家书,眉头紧锁。信是黛玉写来的,字迹清秀如常,内容尽是些"身体安好""外祖母疼爱"之类的宽慰话。但林如海知道,女儿L向来报喜不报忧。
"老爷,林忠求见。"门外传来小厮的通报声。
林如海将信折好放入袖中:"让他进来。"
林忠是林府在京中的管家,昨夜才回扬州,今日一早就将小姐的信送了过来。他进门后先恭敬地行了一礼,脸色却有些踌躇。
"说吧,京中情形如何?"林如海直截了当地问。
林忠犹豫片刻,低声道:"回老爷,小姐在荣国公府过得并不十分顺心。"
林如海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眼中闪过一丝痛色:"详细说来。"
"荣国公府下人闲言碎语不少,说小姐是来打秋风的,又说她身子弱,爱耍小性"林忠声音越来越低,"小姐早先被荣国公府老太君安排着住在荣禧堂,后得了宁国公府襄宁长公主的襄助,才同荣国公府的姑娘们一起开了院子单独住,但荣国公府二太太那边"
"二太太?"林如海眼中寒光一闪。
"是。二太太表面上客气,实则处处克扣小姐的用度。前些日子小姐的丫头雪雁去领月例银子,竟被推二阻四,最后还是老太君身边的鸳鸯姑娘看不过去,才"
林如海猛地拍案而起,案上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他胸口剧烈起伏,半晌才强压下怒火,缓缓坐回椅中。
扬州官场正值多事之秋。盐税亏空案牵连甚广,巡盐御史这个位置本就如坐针毡,如今更是成了众矢之的。林如海自身尚且难保,如何护持远在京城的女儿L?
"你先下去吧。"林如海疲惫地挥了挥手。
待林忠退下,林如海从袖中取出黛玉的信,又细细读了一遍。字里行间,他仿佛看到女儿L强颜欢笑的模样。妻子贾敏去世后,他将黛玉送入岳家荣国公府,本是想让她在外祖母膝下得些疼爱,谁知
窗外雨声渐急,林如海沉思良久,终于提笔写下一封信。不是给荣国公府——岳家势大,他若直接责备,只会让黛玉处境更为难。这封信是写给宁国公贾攸的。
贾攸与林如海早年有些来往,虽交情不深,但总算有些同僚之谊。更重要的是,宁国公府与荣国公府同出一脉,却因祖上分家而各自立府,如今宁国公府有襄宁长公主坐镇,比之荣国公府更加显贵。
信送出后,林如海又命人备了几份厚礼,都是扬州特产,外加几幅名家字画。他在礼单上特意注明是给宁国公府几位主子们的,不奢求襄宁长公主能出手襄助黛玉,只希望宁国公府随便哪位主子能暗中照拂黛玉一二。
十日*后,京都宁国公府。
嘉悦郡主正在梳妆,丫鬟来报:"国公爷来了。"
贾攸大步走入内室,见妻子正在对镜理妆,便挥手让下人退下,亲自拿起一支金簪为妻子簪上。
"今日怎么这般殷勤?"嘉悦郡主从镜中笑睨丈夫。
贾攸笑道:"有件事要劳烦夫人了。"
他从袖中取出林如海的信,嘉悦郡主接过细读,眉头渐渐蹙起:"这林姑爷也真是自己女儿L在荣府受了委屈,倒求到我们府上来了。"
"林如海处境艰难,扬州那边风声鹤唳。"贾攸叹了口气,"他不敢直接与岳家冲突,只能辗转托到我这里。我想着,毕竟是亲戚"
嘉悦郡主将信放下,若有所思:"林姑娘我见过几次,确实是个惹人怜爱的。咱们府上二弟妹同林姑娘关系极好,平日里也照顾有加。只是如今瑾儿L瑜儿L他们膝下都添了子嗣,唯独琤儿L媳妇体弱多病,琤儿L膝下也没个一儿L半女的,二弟妹有意让琤儿L纳个通房妾室,好歹绵延子嗣。但琤儿L不愿意,二弟妹如今正心焦着呢!一时间没顾及到林姑娘那边,但我若是出面的话,只怕荣国公府那边……"
"琤儿L这桩婚事当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咱们府中没有妾室通房,琤儿L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见得多了,不想纳妾也正常。日后再看看吧!若是琤儿L真的不愿意,也不好强求,日后下面孙辈只会越来越多,府上的小子们只要有琤儿L看中的,过继也行。总不至于让琤儿L日后膝下荒凉!”贾攸对贾琤是有些愧疚的,这桩婚事最终落在了他头上,为了府里还不能拒绝,如今只能从其他地方去弥补了。
“至于荣国公府老太太到底是长辈,到即止。
正好要去给母亲请安。"
次日清晨,嘉悦郡主来到襄宁长公主居住的静康院。长公主正在佛堂诵经,见儿L媳来了,便让映雪扶她到外间暖阁说话。
身边伺候多年的素梅姑姑如今年纪也大了,襄宁长公主安排了素梅姑姑去荣养。映雪是素梅姑姑临退去之前培养的,襄宁长公主虽然不时还会想起素梅姑姑来,偶尔唤她来说说话。映雪心细,接手了素梅姑姑手上的事情后,也没出过岔子,襄宁长公主还算满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50-160(第5/19页)
"母亲近日气色甚好。"嘉悦,"这是南边新送来的,最是养颜。"
:"你有心了。"
闲话几句后,嘉悦郡主状似无意地提起:"昨日收到扬州林姑爷的信,说是挂念女儿L,想请我们府上照拂一二。"
"林如海?"襄宁长公主略一思索,"怎么忽然间求到咱们府上来了?"
"荣国公府跟漏勺似的,只怕是听说了林姑娘在荣国公府过得不太顺心,下人们闲言碎语不少。"
襄宁长公主眉头微皱:"贾敏走得早,留下这么个女儿L荣国公府那些下人确实没规矩。"
"林大人远在扬州,鞭长莫及。我想着,到底是亲戚"
襄宁长公主沉吟片刻:"林如海既求到了咱们府上,攸儿L又有心帮衬一二,那咱们也不好袖手旁观。敏仪与黛玉亲近,便让敏仪去一趟荣国公府,就说本宫想见见黛玉,接她来住几日。"
嘉悦郡主心中一喜,知道婆母这是要出面为黛玉撑腰了:"媳妇这就去安排。"
敏仪县主沈氏一向与黛玉亲近,不过近日因为长子后宅之事操心,到有些忽视了黛玉。接到婆母口谕后,她立刻命人备下车马,亲自前往荣国公府。
荣国公府内,黛玉正在老太君房中陪着说话。忽听丫鬟来报:"宁国公府二太太来了。"
史氏有些诧异:"这个时辰,沈氏来做什么?"
不多时,沈氏被引入内室。她先向史氏行礼问安,又与众人寒暄一番,这才说明来意:"母亲近日总念叨着想见见黛玉,特命我来接黛玉过府住几日。"
史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这倒是巧了,黛玉正好在这儿L。"
黛玉起身向沈氏行礼,心中却满是疑惑。伯外祖母虽平日里也关心她,但也未曾直接出面,如今怎会突然接她过府?
王氏站在一旁,脸上堆笑,眼中却透着审视:"长公主厚爱,是黛玉的福气。只是黛玉身子弱,怕给长公主添麻烦"
沈氏微微一笑:"母亲特意嘱咐了,已命人收拾了离她院子最近的暖阁,地龙都烧起来了,绝不会冻着林姑娘。"
这话一出,屋内众人神色各异。襄宁长公主亲自安排住处,这是何等待遇?
史太君看了王氏一眼,笑道:"既然长公主盛情,黛玉就去住几日吧。"又对黛玉道,"你也好久没见你这位伯外祖母了,正好说说话。"
黛玉乖巧应是,心中却明白,这绝非寻常走亲戚那么简单。
沈氏亲自帮黛玉收拾了几件衣物,又对老太太道:"母亲说了,不必急着送黛玉回来,我们府中玥儿L那丫头也盼着黛玉去与她做个伴,想多留黛玉住些日子。"
离开时,沈氏特意挽着黛玉的手,一路从院中走到二门,让荣国公府上下都看得清清楚楚——宁国公国府对黛玉何等重视。
宁国公府的马车宽敞舒适,铺着厚厚的锦褥。沈氏亲自为黛玉斟了热茶:"天冷,喝口茶暖暖身子。"
黛玉双手接过,轻声道谢。
"你伯外祖母虽在宁国公府,却也时常关心你的处境。"沈氏柔声道,"你父亲也很是关心你,特地求到了国公爷跟前,让我们府上多照拂你。"
黛玉眼眶微热。自母亲去世后,她来到京都外祖家,就此与父亲分别,多年不见,如今越发想家了。
到了宁国公府,襄宁长公主在静康院内等待着一行人到来。见黛玉走近,襄宁长公主上前拉住她的手:"好孩子,让本宫好好看看。"
黛玉要行礼,被襄宁长公主拦住:"自家人不必多礼。"她细细端详黛玉,叹道,"如今长开了,眉眼像极了你母亲年轻时。"
襄宁长公主亲自携黛玉入内,一路嘘寒问暖。到了安排给黛玉的暖阁,只见屋内陈设精致,书案上还摆着几本崭新的诗集,显是特意准备的。
"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告诉你舅母。"襄宁长公主拍拍黛玉的手,"把这儿L当自己家。"
当晚,沈氏设了小宴为黛玉接风。席间,宁国府的女眷们言笑晏晏,没人问黛玉在荣府过得如何,也没人用那种怜悯中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她。黛玉久违地感到轻松自在。
宴罢,沈氏送黛玉回房,在廊下轻声道:"你父亲很挂念你。"
黛玉猛地抬头,眼中泛起泪光。
"他处境艰难,却仍惦记着你。"沈氏温声道,"在宁国公府安心住着,什么时候想回去了,我亲自送你。"
黛玉深深一福:"多谢二舅母。"
沈氏扶起她,笑道:"傻孩子,一家人说什么谢。"
是夜,黛玉躺在柔软的被褥中,望着窗外宁国公府高挂的灯笼,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次来宁国公府绝非偶然。父亲远在扬州却仍设法护她,宁国公府众人默契地为她撑腰这份情谊,她铭记于心。
而在荣国府,王氏正对周瑞家的发火:"宁国公府这是什么意思?接走林丫头,倒显得我们亏待了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