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 140-150

140-15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清冷系白月光[快穿] 被男鬼AI标记后封神了 这事大小姐怎么说 老师离世我成了她替身 开局万能鱼竿,在海上当领主 你怎么也不是直男 浓潮燃欲[京圈] 炮灰女配改拿龙傲天剧本 掳走男主他哥后 清冷师祖靠本喵亲亲续命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40-150(第1/18页)

第141章 第141章【VIP】

二月的扬州,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林府后花园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铺了一地的锦绣。

林如海手持一封书信,站在廊下出神。信纸上是老太君史氏熟悉的笔迹:&quot;如海贤婿安启:转眼间敏儿已去二载,孝期既过,老身日夜思念外孙女黛玉&quot;

&quot;老爷。&quot;管家林忠轻声唤道,&quot;贾府来的琏二爷已经到了前厅。&quot;

林如海收起书信,整了整衣冠。穿过回廊时,他看见女儿黛玉正坐在亭中读书。九岁的小姑娘穿着素色衣裙,纤细的身影几乎要融进那满园春色里。林如海心头一紧,加快了脚步。

前厅里,贾琏正品着明前龙井。见林如海进来,连忙起身行礼:&quot;姑父安好。&quot;

&quot;琏儿不必多礼。&quot;林如海虚扶一把,&quot;路上可还顺利?&quot;

贾琏笑道:&quot;托姑父的福,一路顺风顺水。只是凤丫头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快去快回。&quot;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信,&quot;这是老祖宗给姑父的亲笔信。&quot;

林如海接过,正是方才读过的那封。他沉吟道:&quot;岳母的意思我明白。只是黛玉自幼体弱,此去京都路途遥远&quot;

&quot;姑父放心。&quot;贾琏拍着胸脯,&quot;我已备好最舒适的画舫,沿途都有家中产业照应。再说,老祖宗日思夜想,就盼着见外孙女呢。&quot;

林如海望向窗外,一瓣海棠随风飘入厅内,落在他的袍角上。他想起亡妻贾敏临终前总是念着娘家,终于点了点头:&quot;既如此,就劳烦琏儿了。&quot;

与此同时,京都荣国府内,王熙凤正对着铜镜梳妆。平儿捧着首饰盒站在一旁,轻声道:&quot;二奶奶,二爷这会儿该到扬州了。&quot;

王熙凤冷哼一声:&quot;那个没良心的,走前我那般嘱咐,他倒好,眼睛直往小丫头身上瞟。&quot;她猛地将玉簪插进发髻,&quot;平儿,你说他这趟会不会又&quot;

平儿忙道:&quot;二奶奶多虑了。二爷最是敬重您,哪敢在外头胡来。&quot;

王熙凤斜睨她一眼:&quot;你倒是会替他说话。&quot;忽然伸手捏住平儿的下巴,&quot;我警告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些眉来眼去的事。&quot;

平儿脸色煞白,正要辩解,外头传来丫鬟的声音:&quot;二奶奶,外面赖管家来向您请示如何安排端午节的节礼。&quot;

王熙凤松开手,整了整衣襟:&quot;来了。&quot;临走前又瞪了平儿一眼,&quot;记住我的话。&quot;

二日后,扬州林府,林如海为黛玉北上饯行,特意请了黛玉的老师贾雨村作陪。

席间,林如海举杯道:&quot;雨村先生博学多才,此番随小女同往京都,还望多多照应。&quot;说着取出一封信,&quot;这是给内兄贾政的荐书,先生到了京都,可直接去拜访。&quot;

贾雨村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接过:&quot;大人厚爱,学生定当竭尽全力。&quot;

黛玉坐在父亲身侧,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她穿着新做的藕荷色衫子,衬得小脸愈发苍白。林如海看在眼里,心中酸楚,却强笑道:&quot;玉儿,到了外祖母家要听话。为父处理完公务,便去京都看你。&quot;

黛玉抬起盈盈泪眼:&quot;爹爹,女儿舍不得您。&quot;

林如海喉头滚动,终是狠下心肠:&quot;傻孩子,你外祖母最是疼你。再说,你两个舅舅家都有表姐在,想来都是极好的孩子,你们正好作伴。&quot;

贾琏见状,插话道:&quot;是啊,表妹。府里迎春妹妹最是温柔和善,探春妹妹性情直爽,你们年纪相仿,定能玩到一处。&quot;

宴席散去,林如海独自在书房踱步。案上摊着几份公文,都是盐政上的棘手事务。自从太太去世,他在官场上愈发孤立无援。如今送走女儿,这偌大的宅院,就只剩他一人了。

&quot;老爷。&quot;林忠在门外轻唤,&quot;小姐说想在走前,再和您说说话。&quot;

花园凉亭里,黛玉已经换上了远行的装束。林如海走近时,看见女儿正对着满池春水发呆。

&quot;玉儿。&quot;他轻声唤道。

黛玉转身,眼中含泪:&quot;爹爹,女儿想求您一件事。&quot;

&quot;你说。&quot;

&quot;女儿走后,您要按时用膳,夜里批阅公文不要超过二更天。&quot;黛玉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quot;这是女儿亲手做的,里头放了安神的药材,您带在身上。&quot;

林如海接过香囊,那上面绣着一枝并蒂莲,针脚虽不工整,却透着稚嫩的真心。他再也忍不住,将女儿搂入怀中:&quot;好孩子,爹爹答应你。&quot;

次日清晨,扬州码头热闹非凡。林府的下人们忙着嬷嬷牵着黛玉的手,雪雁

贾琏站在船头,远远看见岸上有个城有名的歌伎云娘。他心头一热,正想下船打招呼,忽然,又讪讪地缩回了脚。

&quot;二爷,&quot;小厮昭儿的声音在身后响起,&quot;

贾琏接过,拆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字:&quot;若敢在外拈花惹草,仔细你的皮!&quot;他哭笑不得,转头对昭儿道:&quot;凤丫头就是爱操心。&quot;

昭。&quot;

贾琏讪讪的笑了笑。

林如海亲自将女儿送上船,又嘱咐王嬷嬷和雪雁好生照料。贾雨村已经先一步登船,正在舱内整理书籍。

&quot;爹爹保重。&quot;黛玉跪在甲板上,给父亲磕了二个头。

林如海强忍泪水,扶起女儿:&quot;去吧,船要开了。&quot;

画舫缓缓离岸,黛玉站在船尾,望着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春风拂过,吹落她眼角的泪珠。岸上,林如海一直站在原地,直到船只消失在运河尽头。

船舱内,贾琏正与贾雨村对饮。几杯酒下肚,贾琏的话多了起来:&quot;雨村先生到了京都,有什么打算?&quot;

贾雨村谦虚道:&quot;全凭贾大人安排。若能谋个一官半职,自是再好不过。&quot;

贾琏笑道:&quot;这个容易。我二叔最是爱才,见了姑父的荐书,定会重用先生。&quot;说着压低声音,&quot;不过先生初到京都,有些规矩我得提前告知&quot;

另一边,王嬷嬷正在给黛玉整理床铺。雪雁端来热茶:&quot;姑娘,喝口茶暖暖身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40-150(第2/18页)

吧。&quot;

黛玉摇头,从怀中取出一本书:&quot;我想一个人看会儿书。&quot;

王嬷嬷叹了口气,拉着雪雁退出舱外。门关上的瞬间,黛玉的眼泪终于决堤。她将脸埋进枕头,无声地哭泣。枕上很快湿了一片,那上面还残留着林府熏香的气息。

船行二日,这日傍晚停靠在淮安码头补给。贾琏借口采买,独自下了船。他熟门熟路地拐进一条小巷,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

&quot;琏二爷可算来了。&quot;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迎上来,&quot;云娘姑娘等您多时了。&quot;

贾琏正要进门,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咳嗽。回头一看,竟是小厮昭儿!

&quot;你怎么在这儿?&quot;贾琏大惊。

昭儿面上满是为难:&quot;二奶奶料到您会这样,特意让我跟着。&quot;他递上一封信,&quot;这是二奶奶给您的。&quot;

贾琏战战兢兢地拆开,只见上面写道:&quot;若敢踏进那门一步,明日就休书一封!&quot;

贾琏顿时蔫了,对那鸨母道:&quot;今日有事,改日再来。&quot;说完灰溜溜地带着昭儿回了船。

夜深人静时,黛玉被一阵笛声惊醒。她披衣起身,轻轻推开舷窗。月光下,贾雨村独自站在船头,吹奏着一支忧伤的曲子。笛声随着水波荡漾,仿佛在诉说无尽的离愁。

黛玉听得出神,忽然想起父亲也曾在她病中吹过这样的曲子。她轻轻叹了口气,正要关窗,却听见贾雨村吟道:&quot;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quot;

一滴泪落在窗棂上,黛玉轻轻关上了窗户。

又过了半月,船只终于抵达通州码头。贾府早已派了车马等候。黛玉换上新衣,在王嬷嬷的搀扶下下了船。

贾琏指着远处的城墙道:&quot;表妹,那就是京都了。老祖宗听说你要来,高兴得几夜没睡好呢。&quot;

黛玉望着陌生的城池,心中忐忑。她摸了摸怀中的香囊——那是父亲给她的,里面装着家乡的泥土。

&quot;走吧,&quot;她轻声说,&quot;去见外祖母。&quot;

车队缓缓驶向京都。

京都,宁国公府的后花园里,梨花如雪般飘落。四岁的贾玥踮起脚尖,试图接住一片花瓣,却因个子太矮而屡屡失败。她身后站着四个比她年长的堂兄弟,个个欲言又止,想帮忙又不敢贸然上前。

&quot;玥妹妹,要不我帮你摘一枝下来?&quot;五房的幼子贾现终于忍不住开口。

贾玥摇摇头,小脸上写满倔强:&quot;不要,我自己能行。&quot;

不远处的水榭中,襄宁长公主放下茶盏,目光穿过雕花窗棂落在孙女身上。她已年过六旬,眉宇间仍可见当年皇家公主的威仪,只是眼角多了几道岁月的痕迹。

&quot;公主,&quot;身旁的素梅姑姑低声道,&quot;玥姑娘这几日又提起想去荣府找迎春、探春两位姑娘玩了。&quot;

长公主眉头微蹙,指尖在案几上轻叩两下:&quot;荣府那地方&quot;

她没有说下去,但素梅姑姑心知肚明。宁国公府与荣国公府虽同出一脉,但自从老宁国公去世后,两府渐行渐远。长公主向来瞧不上荣府那等张扬做派,尤其是荣府屡屡闹出蠢事来,害得宁国公府跟在后面折腾收尾。

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从花园传来。贾玥不知何时爬上了假山,正被堂兄们紧张地护在中间,小脸上满是得意。长公主的目光柔和下来。

&quot;罢了,&quot;她轻叹一声,&quot;明日让玥儿去荣府玩半日,多带几个丫鬟婆子跟着。&quot;

素梅姑姑欲言又止:&quot;公主,这会不会&quot;

&quot;不过是个孩子玩耍,&quot;长公主打断她,&quot;荣府再不堪,总不至于对个孩子如何。&quot;

次日清晨,贾玥穿着杏色绣缠枝纹的衫子,发间只簪一朵小小的珍珠花,被嬷嬷领着穿过两府相连的角门。她怀里抱着一个锦盒,里面装着要送给迎春的绣样和给探春的彩绳。

荣府的花园比宁府热闹许多。还未走到秋爽斋,就听见一阵嬉笑声。迎春和探春正在亭子里下棋,见贾玥来了,立刻丢下棋子迎上来。

&quot;玥妹妹可算来了!&quot;探春拉着她的手,&quot;我新得了一本花样子,正等着与你一起看呢。&quot;

迎春温柔地替贾玥理了理鬓角:&quot;路上可还顺当?我让厨房备了你爱吃的桂花糕。&quot;

贾玥眼睛亮晶晶的,献宝似的打开锦盒:&quot;祖母许我带了上回说的绣样来,还有这个&quot;她取出彩绳,&quot;是前儿个舅舅从南边带来的,说是叫什么同心结的编法。&quot;

二个女孩头碰头凑在一起,不一会儿就笑作一团。不远处,才从佛堂出来的二太太王氏隔着花窗冷眼瞧着,对身旁的周瑞家的道:&quot;瞧瞧,宁府的金枝玉叶,倒与我们家的姑娘处得热络。&quot;

周瑞家的赔着笑:&quot;太太说的是。不过小孩子家玩耍,当不得真。&quot;

&quot;哼,&quot;王氏轻抚鬓角,&quot;长公主素来眼高于顶,如今倒肯让孙女常来走动,谁知道打的什么主意。&quot;冷眼瞧着几个玩闹的姑娘,王氏难免想起了陷在宫中的长女元春,若不是为了自己,元春也不会……

这边厢,贾玥正专心致志地跟着探春学编彩绳,丝毫不知自己成了大人们议论的话题。她只觉得在荣府比在宁府自在多了——这里有人陪她玩女孩子的游戏,有人与她分享闺阁心事,而不是像在宁府,整日被一群堂兄小心翼翼地护着,连爬个假山都要被念叨半天。

傍晚时分,贾玥依依不舍地告别姐妹,回到宁府。长公主正在佛堂诵经,见她回来,只淡淡问了句&quot;玩得可好&quot;,便不再多言。

贾玥却兴奋地拉着祖母的衣袖:&quot;祖母,迎春姐姐给我绣了一朵梅花,探春姐姐说明日要教我编手链!&quot;

长公主看着孙女红扑扑的小脸,终是没说什么,只轻轻拍了拍她的手:&quot;去换身衣裳,一会儿该用晚膳了。&quot;

夜深人静时,长公主独坐窗前,望着院中那株老梨树出神。素梅姑姑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忍不住道:&quot;公主,奴婢瞧着玥姑娘今日回来,比往日活泼多了。&quot;

长公主目光悠远:&quot;她母亲体弱,我又年迈,府里连个同龄的姐妹都没有罢了,只要她高兴,去荣府玩耍也无妨。&quot;

&quot;只是&quot;素梅姑姑犹豫道,&quot;两府之间&quot;

长公主冷笑一声:&quot;荣府那些人爱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40-150(第3/18页)

么想便怎么想。我襄宁行事,何须看他人脸色?不过是看在孩子们的情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quot;

窗外,一弯新月悄悄爬上枝头。宁荣街上,两座国公府邸的灯笼在夜色中遥遥相对,看似亲近,却又泾渭分明。

而此时的贾玥,正趴在床上满是兴奋,她小小的心里装满了对明日与姐妹们相见的期待,浑然不知自己每一次穿过那道角门,都在两府微妙的关系天平上,投下一枚小小的砝码。

第142章 第142章【VIP】

京都的阳光丝丝缕缕映射在纱帘上,林黛玉坐在荣国府的马车里,透过纱帘望着外面渐次展开的朱门绣户。贾琏骑马在前引路,一路上对她颇为照顾,倒让她初来乍到的不安减轻了几分。

到了荣国公府门前,贾琏翻身下马。一旁侯着的嬷嬷,引着黛玉自侧门进了荣国公府。府内早有轿子备着,黛玉透过轿帘隐约间看到了府内的亭台楼阁,回廊影壁,果然如母亲早先讲过的一般,外祖家乃是高门大户,自己可要多注意些,万不可失了规矩。

到了荣禧堂,贾琏打头进了屋,隔着福寿纹松鹤长春的屏风请了安。

屋里一群衣着华贵的妇人早已等候多时。等黛玉被引进屋内,越过屏风,只见为首的老太太未语泪先流。黛玉心中明白,这位想来便是外祖母了。忍住眼角泛着的泪珠,恭敬的行了一礼,“黛玉见过外祖母。”

&quot;我的玉儿啊——&quot;老太君史氏朝着黛玉招手,等黛玉走近一把搂入怀中,哭得肝肠寸断,&quot;像,像极了,我的敏儿啊!你怎生去得如此早,留下玉儿这可怜的孩子&quot;

黛玉被这突如其来的亲近惊得手足无措,只觉外祖母身上浓郁的檀香味熏得她头晕。提起过世的母亲,黛玉心中泛起涟漪,她悄悄抬眼,看见周围站着几位衣着更为华贵的夫人小姐,其中一位威严的老妇人尤其引人注目,虽面带慈祥,眼神却锐利如刀。

&quot;老太太快别伤心了,仔细身子。&quot;一妇人不忍见黛玉无助的样子,上前劝解,又转向黛玉笑道:&quot;黛玉一看就是敏妹妹的女儿,如今有黛玉陪在身边,您可得好好看顾着些她才是。&quot;

黛玉见是自己熟悉的堂舅母,正要行礼,沈氏已缓步上前,亲手扶住了她:&quot;好孩子,路上辛苦了,自家人之间不必如此多礼。&quot;

黛玉敏锐地察觉到,当堂舅母开口后,外祖母的哭声微妙地顿了顿。

老太君见自己被冷落,也不好继续哭诉,只能止住了哭声,忙拉着黛玉介绍,“玉儿,快来给长公主殿下见礼。”

&quot;黛玉见过长公主殿下。&quot;黛玉乖巧行礼,声音清泠如碎玉。

襄宁长公主满意地点头,&quot;好孩子,不必多礼。本宫是你母亲的伯母,你可唤本宫一声伯外祖母。本宫的孙女也在,平日里你们姐妹间可以一起多见见,亲近亲近。”

襄宁长公主向身后招了招手:“玥儿,来见过你林姐姐。&quot;

一位约莫四岁左右的小姑娘走上前来,眉眼间透着股清冷之气,规规矩矩地向黛玉行礼。黛玉想起在家中时,父亲和嬷嬷给自己介绍的消息,想来这位便是宁国公府唯一的千金小姐,自己的表妹了,上前和贾玥搭起话来。

众人正寒暄间,忽听外面一阵骚动,接着一个清朗的少年声音传来:&quot;听说林妹妹到了?在哪里?&quot;

话音未落,一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少年已闯入堂中,项上金螭璎珞,腰间美玉叮当。黛玉抬眼望去,心头猛地一跳,竟觉得这人似曾相识。

宝玉也呆住了,直勾勾盯着黛玉,喃喃道:&quot;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quot;

老太君破涕为笑:&quot;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她?&quot;

宝玉不理,径直走到黛玉面前:&quot;我没有胡说,今日一见妹妹只觉得往日里都白活了。”

黛玉羞得满面通红,后退半步。一旁的襄宁长公主眉头已紧紧皱起。

宝玉问起,“不妹妹可有玉?”

黛玉以前也听母亲说起过,宝玉身上那块奇特的玉,自然摇了摇头,“家中有珍藏的玉石,也有父亲母亲送我的玉佩,但如这般奇特的,自是没有的。”

宝玉听后却忽然转向老太君:&quot;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玉,偏我有,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这劳什子要它何用!&quot;说着竟摘下通灵宝玉,狠狠摔在地上。

&quot;孽障!&quot;老太君大惊失色,王夫人等忙去捡玉。唯有襄宁长公主冷眼旁观,嘴角噙着一丝冷笑。

&quot;林妹妹别急,他常这样的。&quot;一位肌肤微丰的少女——黛玉猜是迎春——小声安慰自己。

宝玉不经意间瞥见了襄宁长公主不满的眼神,吓的一哆嗦,收起了无理取闹的样子。

宝玉不再闹腾,众人也就平静了下来,系,“妹妹可有字没有?”

黛玉羞怯的道:“没有。”

,脑子一转:“我送妹妹一个字,就叫颦颦如何?&quot;

小儿女之间的话传入大人耳中,立即就令众人变了脸色。老太君勉强笑道:&quot;让长公主见笑了,这孩子就是性子率真&quot;

&quot;率真?&quot;襄宁长公主声音不高,却让满堂寂静,&quot;本宫活了这般年纪,倒不知率真二字可以解释为当众摔传家宝、擅自为闺阁女子取字的无礼之举。&quot;

宝玉顿时又被襄宁长公主吓到了,一时愣在原地。

老太君脸色变了变,随即又堆起笑宝玉,还不快向长公主赔罪!你父亲知道了——&quot;

一听&quot;父亲&quot;二字,宝玉顿时蔫了,

襄宁长公主却不看他,转向黛玉道:&quot;好孩子,女儿家的字岂是外男可以随意取的?你母亲若在,定会教你这些规矩。&quot;

黛玉会意,轻声道:&quot;谢伯外祖母指点,黛玉省得。&quot;

老太君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很快掩饰过去:&quot;长公主说得极是。宝玉,你且下去吧,别在这里丢人现眼。&quot;

宝玉还想说什么,被王熙凤连拉带拽地劝走了。襄宁长公主看着他的背影,摇头叹道:&quot;荣国公府的公子,竟这般&quot;

话未说完,意思却已明了。老太君脸上的笑容几乎挂不住,堂内气氛一时凝滞。

黛玉冷眼旁观,心中暗惊。她原以为外祖母在贾府说一不二,没想到这位宁国公府的伯外祖母更有地位,竟能当面驳斥而不落下风。更奇怪的是,贾琏作为接她入府的人,全程站在一旁不发一言,只偶尔与王熙凤交换眼色。

&quot;黛玉远道而来,想必累了。&quot;襄宁长公主忽然语气一转,和蔼地说:“还要去拜见你几个舅舅,早些去吧,别耽搁了。拜见长辈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40-150(第4/18页)

好去休整。&quot;

转头又朝着孙女叮嘱:“玥儿,今日不早了,我们明日再来玩耍。&quot;

贾玥乖巧地点头,上前牵起襄宁长公主的手,朝着史氏的方向点了点头,起身离去。沈氏也随着一起离开,临走前还不忘叮嘱黛玉:“若是有空可以来宁国公府,咱们好生亲近亲近。”

黛玉忙应下了。

老太君史氏便让黛玉随大太太邢氏先去拜访贾赦。

黛玉乖巧的应了下来,跟在邢氏身后离开了荣禧堂,朝着东大院去了。

东大院里,贾赦得知黛玉要来拜见,早已经在正房等候,一见邢氏同黛玉走进,目光便迎了上去。

邢氏看到贾赦,当即拉着黛玉的手,“好姑娘,随大舅母来见见你大舅舅。”

黛玉随着邢氏走近,给贾赦见了礼,唤了一声“大舅舅,”贾赦听着外甥女的声音,也是关切不已,“好孩子,舅舅在呢!如今府里都是你琏二哥和二嫂子管家,有什么缺的直接找他们夫妻便是。”

贾赦关心了黛玉后,就让黛玉离去了,还要去二房,之后老太太那里自然会留饭,还是不耽搁时间了。

黛玉又在丫鬟的带路下来到了二房的西大院,王氏被罚佛堂三年之期已满,如今活跃了许多。

王氏面对黛玉表现的很是冷淡,见黛玉要去拜见贾政,“你二舅舅今日去上值了不在府中,日后自有相见的时候。”

黛玉敏感的性子,自然觉察到了二舅母对自己的不喜和冷淡,只是刚离家的姑娘,身边只有一个老嬷嬷和小丫鬟,如今寄人篱下,难免底气不足,只能当做不知。

王氏看着身姿弱柳扶风肖似贾敏的林黛玉,心中厌恶极了,只是自打被罚后,失了管家权,二房当中史氏的眼线也增多了。如今在史氏眼皮子底下,倒是不好对黛玉如何,公然同史氏作对,只怕影响了养在老太太院子里的宝玉,心有顾忌的王氏难免愤懑不平,说话也就没那么好听,“林丫头你也是官宦之家出身,想来男女大防也是清楚的。这家里小子们不少,尤其宝玉那个混世魔王养在老太太院子里,平日里你多躲着他些吧,那混小子惯会胡来。”

王氏直接了当的点了黛玉,丝毫不顾及小姑娘的脸面。

黛玉心中暗暗生气,“二舅母说的哪里话,表兄自是该在二舅舅跟前学习的。我多是在外祖母跟前,哪里就会时常碰见。”

王氏听着黛玉反驳的自是不满,该说的也说过了,当下也不多留黛玉,任凭她离去。只看着黛玉的背影,暗暗骂了句,“牙尖嘴利。”

晚间,黛玉陪着老太君史氏一起用饭,大太太邢氏并二太太王氏站着立规矩,这让黛玉很是拘束,强迫自己用了饭。

饭后,老太君关切的问起黛玉身边伺候的人,得知只有一个嬷嬷和一个小丫鬟,当即从自己身边拨了一个二等的丫鬟伺候黛玉,黛玉随着雪雁的名,唤她紫鹃。

当晚黛玉随着丫鬟歇在了荣禧堂的后罩房,看着还不如自己家宽敞,只是在外祖母家不好挑剔,黛玉只能一一忍了。

黛玉躺在床上,心中越发想家,想父亲!

第143章 第143章【VIP】

黛玉这一夜歇在了后罩房,那屋子虽也收拾得齐整,却远不及正院宽敞明亮。

这住处,黛玉原以为外祖母另有安排,只暂时将就,结果这一住府中便没了动静。且宝玉也住在荣*禧堂,男女有别,黛玉心中别扭,想提却又顾忌不是在自已家。紫鹃悄悄打听过,原是老太君史氏的意思,说是&quot;林姑娘身子弱,后罩房清静,且都是一家子兄妹,无甚在意,多亲近些也好&quot;。

这话传到宁国公府,襄宁长公主正在用茶,闻言冷笑一声:&quot;好个清静!荣府如今越发没个规矩了。&quot;

贾玥这些日子时常同迎春探春姐妹玩闹,她生得端庄秀丽,性子却最是爽利,与黛玉也合得来。这日她来给祖母请安,正听见这话,便问:&quot;祖母为何生气?&quot;

襄宁长公主放下茶盏,将荣府安排说了。贾玥蹙眉道:&quot;林姐姐初来乍到,这般安排未免太不近人情。我明日去看看她。&quot;

次日,贾玥便邀了迎春、探春一同去瞧黛玉。后罩房里,黛玉正倚窗读书,见她们来了,忙起身相迎。贾玥见她面色苍白,屋内陈设简朴,心中更是不平。

自此,贾玥常来寻黛玉说话。她发现宝玉每每纠缠黛玉,不是要一同看诗,就是要讨她做的香囊。黛玉碍于情面,不好拒绝,却总在二太太王氏面前刻意避着宝玉。贾玥看在眼里,心中了然。

一日,宝玉又闯进黛玉房里,非要看她新写的诗。黛玉推说没有,宝玉便闹起来,竟要翻她的书案。正巧贾玥进来,见状沉了脸:&quot;宝二哥哥,女儿家的闺房岂是随意翻检的?&quot;

宝玉讪讪地走了。黛玉眼中含泪:&quot;多谢玥妹妹解围。&quot;

贾玥握住她的手:&quot;你何苦忍他?&quot;

黛玉低声道:&quot;外祖母疼他,二舅母又我若太生硬,倒显得不识好歹。&quot;

贾玥回家便将此事告诉了祖母。襄宁长公主拍案而起:&quot;好个史氏!纵着孙子胡闹,却委屈人家姑娘!&quot;当即命素梅姑姑,将消息捅到了贾政耳中,只等着看他好好管教宝玉。

贾政得知宝玉整日在内帷厮混大怒,立刻命人将宝玉提来。宝玉还不知何事,进来见父亲面色铁青,吓得腿软。贾政厉声道:&quot;孽障!不思进取,专会搅扰姐妹,明日就搬到前院去,我亲自看着你读书!&quot;

宝玉哭求,贾政更怒,命小厮立刻收拾东西。老太君史氏闻讯赶来,贾政跪禀:&quot;母亲,儿子管教不严,致使这孽障荒废学业,如今再不管教,将来何以立足?&quot;

史氏见贾政坚决,又确实有理,只得叹息应允。

当晚,黛玉听闻宝玉被挪到前院,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窗外月色如水,她轻轻抚摸着母亲留下的玉佩,第一次觉得这深宅大院,也有了一丝暖意。

三载光阴如白驹过隙,林黛玉已在荣国府住了整整三年。这日清晨,她站在窗前望着院中那株瘦弱的梅树,十二岁的少女身量渐长,一袭淡紫色衫子衬得肌肤如雪,眉间那点愁绪却比初来时淡了许多。

&quot;姑娘,该去给老太君请安了。&quot;紫鹃捧着铜盆进来,见黛玉又在出神,轻声提醒道。

黛玉收回目光,轻轻点头。这三年来,外祖母史氏待她极好,吃穿用度与迎春、探春一般无二,却从未提及让她们学习管家之事。每日不过是跟着女夫子读书习字,偶尔抚琴作画,倒像是要把她们养成笼中的金丝雀。

正思索间,忽听院外传来一阵说笑声。黛玉透过窗纱望去,只见宁国公府的嫡孙女贾玥带着几个丫鬟从廊下经过,那笑声清脆张扬,与荣国府内谨小慎微的氛围截然不同。

&quot;听说玥姑娘已经开始学习管家之事了。&quot;紫鹃一边为黛玉梳头,一边低声道,&quo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 140-150(第5/18页)

t;长公主亲自教导,连账本都让她过目呢。&quot;

黛玉手中帕子微微一紧,却不言语。她何尝不想学这些本事?母亲曾说过,女子也要懂得持家之道。只是外祖母不提,她一个客居的表姑娘,又怎好开口?

三日后,宁国公府设宴,两府女眷齐聚。黛玉随史氏前往,宝玉还想赖在史氏身边,没一会儿便被四房五房的少爷们拉着去了侧厅。黛玉刚入席就感受到一道锐利的目光,襄宁长公主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正上下打量着她。

&quot;本宫记得荣府几个姑娘也不小了吧?&quot;在瞧见孙,襄宁长公主忽然开口,声音洪亮,&quot;怎么还住在荣禧堂后罩不成荣国公府已经艰

席间顿变,强笑道:&quot;她们年纪尚小,住得近些我好照应。&quot;

&quot;十来岁还小?&quot;襄宁长公主冷笑,&quot;我们府的姑娘们至今只学些琴棋书画,连国府养的女儿只会吟风弄月,将

这话如一把尖刀,直刺佛珠的手微微发抖,却不敢出声辩笑,荣府众人则低头不语,气氛尴尬至极。

&quot;有些事情本宫原以为不用说的那般仔细,只是没想到……&quot;襄宁长公主故意道,&quot;你应该知道贾家不能失了体面,哪怕是庶出的姑娘,那也是贾家女,不能为妾!贾家堂堂公府门第,丢不起那个人!&quot;

史氏听着襄宁长公主明里暗里的讽刺,终于坐不住了,强撑着笑道:&quot;公主提醒的是。我原想着姑娘们还小,既然公主都这么说了,回去就安排她们学起来。&quot;

回府后,史氏果然命人将迎春、探春和黛玉分别安置在相邻的三个小院,又指派李纨教导她们管家之事。黛玉搬入新居那日,看着虽不宽敞却总算有了自已天地的院落,心中五味杂陈。

&quot;林妹妹,&quot;李纨带着账本前来,温声道,&quot;从今日起,我教你们看账、理事。老太太吩咐了,每日上午读书,下午学这些。&quot;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无心法师 逆袭 [综漫]学医救不了鬼杀队 原来我是太子白月光 锦鲤小娇夫[八零] 大冒险告白被接受了怎么办 皇上请答应 青翎记 卑鄙的我 丧尸异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