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 21 章(2 / 2)
颜彻轻声唤道,嗓音低沉温和。
姜朔闻声回头,目光落在颜彻身上,细细打量片刻,眼中浮现起欣慰之色。
“浔之,我们一别已有十年了吧。”
眼前郎君早已褪去少年的青涩,比上次见到的更加沉稳,练达通透,身上多了些渊渟岳峙之气。
整个人带着坐拥天下的威仪,处变不惊的沉稳,又不失文人雅士的温润。
真是国器啊,他在心里感叹道。
颜彻上前几步,郑重行了一礼。
“学生一直未能再回景州拜见,心中甚愧。”
姜朔伸手扶住他。
“你入内阁辅佐天子,我身为你的老师,心里自是无比骄傲,又怎会怪你?”
他语气感慨:“当年是庆隆九年吧,我在江边初见你时你尚是个少年郎君,如今已是国之栋梁了。”
颜彻微微一笑:“老师当年赠我犀带,称我为小友,这份知遇之恩,学生从未敢忘。”
两人从庆隆九年一直聊到建兴四年的兵变。
“当初阉党当道,我姜家平遭劫难,同僚皆避之不及,到头来,只有你一人还前去诏狱探望。”
颜彻道:“学生已着手清理阉党犯下的冤案,不日老师便可恢复清名,不再是罪臣之身。”
“至于调回京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枕边娇色》 21、第 21 章(第2/2页)
之事,待景州灾情平定,学生会尽快安排。”
姜朔叹息一声:“浔之,你为我们姜家做的够多了。”
“为师现在唯有一事相托。”
“老师请讲。”
姜朔声音微哑:“小女的婚事,我们做父母的,自然想亲眼看着女儿出嫁。”
“只是……景州事务繁杂,只怕难以如愿。”
话未说完,他已哽咽到说不下去。
“虽说她如今恢复了姜家女的身份,但为师希望你还能以兄长的身份替她操办。”
颜彻道:“老师放心,这些年来,令颐早就是我的亲妹妹了,学生定会安排妥当,让你们亲眼见证令令出嫁。”
“至于婚期可以延后,总要等你们回京才好。”
姜朔眼眶湿润,点了点头。
*
趁着姜朔和虞氏在京城的这段日子,令颐认祖归宗,姜家和侯府的婚事也很快定了下来。
两家人正式换了八字,纳了定亲吉礼,只等着拜堂成亲。
只是在择定吉日时,颜彻却特意将婚期定在了来年开春。
淮容侯闻言皱眉:“何必拖到明年?下个月就有好日子。”
颜彻慢条斯理道:“令颐父母尚在景州任职,等他们回京才好操办婚事。”
“而且,令颐年纪尚小,多留些时日备嫁也是好的。”
淮容侯仍有些微词,但毕竟要考虑到令颐的父母,最终还是沉着脸答应了。
赵福忠在一旁听着,全程默不作声。
他是了解大公子的,若他真想促成婚事,大可以请圣上特批姜氏夫妇提前回京,或是让新人去景州拜见岳家。
可他选择了这种最费周折的法子。
他心底了然,像往常一样,选择了闭口不说。
令颐对这些弯弯绕绕浑然不觉。
对她来说什么时候成亲都一样,她更在乎的是另一件事。
“爹娘怎么刚来就要走啊……”
颜府门前,她耷着脸小嘴往下一撇,委屈得要哭了。
“令令乖,爹娘也舍不得你。”
虞氏将女儿紧紧抱在怀里:“如今景州大旱,百姓还等着你爹爹回去主持大局。”
姜朔不舍摸了摸女儿的头。
“等过了这阵子,爹娘再和你大哥来京城陪你,好不好?”
“到时候我们还要亲眼看你风风光光出嫁呢。”
“嗯嗯,爹娘记得给我寄信!”
说完又佯作娇嗔补充了一句:“要写长一点的,不许只写两句话打发我!”
姜朔和虞氏相视一笑,连连应下。
马车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长街转角。
芳菲和赵福忠连忙上前安慰令颐。
“二姑娘别难过,大公子不是说了嘛,老爷马上就能调回京了。”
令颐拿帕子揉了揉眼睛:“我才没难过呢,我就是风沙迷了眼。”
“阿娘说我要嫁人了,不能总像个小姑娘似的哭哭啼啼。”
芳菲笑道:“哪儿的话,大公子都说了,在大公子面前,姑娘永远是小姑娘呢。”
赵福忠在一旁道:“姑娘虽改了姜姓,但仍是咱们颜府的掌上明珠。大公子吩咐了,一切吃穿用度照旧,您千万别有负担。”
“嗯嗯,谢谢哥哥,谢谢赵管家。”
令颐心里暖融融的,她知道哥哥待她极好。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