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凤谋金台 > 110-120

110-1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美人谋(重生) 我的救世主不可能这么可爱! 碰瓷幸村君,但翻车了 在猫猫星当珍稀动物 死遁后,顶流影后她失忆了 我死后队友们都成了大佬?! 榜一大哥总以为我暗恋他 网红科学家是小可怜穿越而来 我给师尊当炉鼎的那些年 难道我们不是宿敌吗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凤谋金台》 110-120(第1/19页)

第111章 四面楚歌储位动【VIP】

夜色沉沉,宫灯在风中微微摇曳。

宇文婉贞回到寝宫,气虚发了虚汗,她倚坐在软榻上,披着一件淡色披风,眉间隐有忧色。

太子李起坤坐在她身旁,正倒茶,动作温柔安静。

茶香氤氲开来,她手*指抵着太阳穴,低声道:“陛下近来心思多变,对你的态度也不像从前了。”

李起坤静静听着,没有答话,只是轻轻将茶盏推到皇后手边。

宇文婉贞看向他,声音压得更低:“改制之事,打破了祖宗之法,嫡庶长幼之分也要废除。若不分嫡庶,将来……你这太子之位,可不一定稳得住。”

李起坤终于抬眸,眼里带着几分倦意与冷静,他淡淡道:“母后,位置若是属于我的,终究是我的;若是不属于,强求也无用。我不会去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话一出口,宇文婉贞的脸色变了。

“你!”她抬手一指,一口气没出全,猛地咳嗽了几声,李起坤起身拍了拍她的背,等宇文婉贞情绪稳定下来后,才坐回原位。

“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你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这世上多少人盯着这个位置,若你自己都不在乎,支持的人又该如何为你卖命?!”

李起坤依旧很平静,只垂下眼睫,轻声道:“母后,争来的,不长久。陛下是父皇,我若要继承他的天下,不该靠算计。”

宇文婉贞仰头,气得胸膛起伏,低头狠瞪着他,攥着帕子的指尖泛白:“天下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只靠仁善,是守不住的!”

李起坤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里没有反驳,只有一种沉沉的、略带怜悯的平和。他站起身,微微躬身行礼:“母后放心,孩儿会守好本心。”

说罢,他便转身要走。

宇文婉贞望着他离开的背影,咬紧了牙关,心中又是怨又是痛,最后以不甘剜了他一眼。她要是有能耐做皇上,还轮得到她这么劝诫他?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宇文婉贞愣住了。

武帝不就是皇后成了陛下。

她……

远处一声乌鸦啼叫,宫门口的脚步声窸窸窣窣。

李鸾徽近身伺候的太监走了进来,“皇后,您的药来了。”

宇文婉贞掀起眼皮,扫了来人一眼。

“陛下说,您身子不好,早早离开了宴会,遂让我把药快些送来,”太监赵瑾说完,手一挥,小太监端着药走上前。

宇文婉贞哼了一声,自己的丫鬟接下来药,走到她面前。

“我没病,你去告诉陛下,我没病!”

赵瑾一愣,看着榻上的宇文婉贞。

春夜的冷风吹进来。

那一夜,灯火昏暗,殿中一片死寂。

她本以为圣上只是来寻常探望,却见他手中拿着一封信,薄薄一纸,寒光凛冽地压在掌心。

那是她悄悄托人送给徐途之的信。

怎么会出现在李鸾徽手中!?

李鸾徽赶走了宫殿内的所有人,脸上没有怒气,甚至连表情都未有变化,只是将信轻轻地摔在案上,声音淡得几乎听不出情绪:“皇后,朕问你,你写信给徐途之,是想做什么?”

宇文婉贞心中一跳,站着不动,倔强地抬头迎视他的目光,咬着牙道:“臣妾只是……只是担心太子。”

李鸾徽微微冷笑,几步走到她面前,俯身看着她,眼中却没有怜惜,只有一片寒意。

“担心?”他的声音低得像暗夜里的风,“你是担心太子,还是担心你自己?”

李鸾徽眸色幽深,像是无声地审判着一切。

宇文婉贞忽而低声道:“陛下您可知,昔日汉武帝废立太子,最终令宗庙震荡、天下动乱?”

李鸾徽眼眸一紧。

“臣妾无心干政,只是……太子是嫡子,是宗庙社稷之正统——”

殿中烛光摇曳,映得宇文婉贞的脸色愈发苍白。

如果今夜必须有个结果,她现在就说出来,要杀要剐,她都不惧。

“——圣上您改祖制,这便是告诉朝廷上的官员们,太子之位不稳,牛李两党本就水火不容,如果再卷入太子,臣妾不敢想。”

她眼一红,鼻头一酸。

李鸾徽眯着眼看她。

“臣妾知道,您更爱大皇子,您不满我,不满臣妾的家族,可没有臣妾,也没有今日的圣上!”

李鸾徽抬手就是一个巴掌,狠上。

李鸾徽颔首,动了动脖子,转身站直了身子,衣袍猎猎作响,他她,像是看着一件破碎的瓷器。

,皇后。”

宇文婉贞顾不上脸颊的疼痛,身子颤了又颤,泪珠流下,为了克制情绪她狠狠咬牙。

李鸾徽转身走了几步,留下一句冰冷的话:“日后,朕自会为你熬药,皇后,你得好好养着。”

宇文婉贞一边脸肿了起来,她无神地看着开了又关了的门,灯影孤寂,泪水打湿了地砖。

“皇后,小的就是一个送药的,圣上吩咐过我,怕您照顾不好自己,特意嘱咐我,看着您喝了药后再走。”

宇文婉贞猛然回神,抬手打翻了丫鬟手里的药,“你去告诉圣上,要我喝药,他亲自来喂!”

夜色深沉,春风多了几分暖意。

徐圭言和冯竹晋从宫宴上回来,两人一路无言。回到府中,门一关,冯竹晋便冷声质问:“徐圭言,你到底怎么回事?!”

“你去找他了!”

徐圭言眉头微拧,疲惫地看着他,沉默了一瞬,还未开口,冯竹晋已步步紧逼,声音带着隐忍不住的怒意:“为什么?为什么你就不能忘了他?!”他的眼里透着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恼恨,“他哪里好?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

徐圭言咬了咬唇,终于开口,声音沙哑:“我已经尽力了。”

冯竹晋气笑了,冷笑道:“尽力了?是尽力让自己去心疼他?在宴席上,别人没看出来,我可是看得清清楚楚——你那副想要冲上去拦着的模样,徐圭言,你以为你遮得住?”

徐圭言心中一阵烦躁,语气不自觉重了些:“我不是——”

“不是?”冯竹晋咬着牙,“我都为你断了腿,你就不能为了我,看在我这条腿的面子上,离他远一点吗!?”

徐圭言被他的疯狂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几步,不可置信地看着冯竹晋,那句冷血的话——“不是我逼你来救我的”——怎么都说不出口。

她是真的愧疚,看着他坐在轮椅上,双腿了无生机,垂落着,像枯树枝。

有痕的伤痛总是这么显眼,徐圭言盯着他的腿,小心翼翼地说:“……那你要让我怎么做?”

冯竹晋倏然冷笑,声音里带着决绝的回响——“你给我生个孩子吧。”

徐圭言怔住了,随即眼神一冷,二话不说,一把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凤谋金台》 110-120(第2/19页)

冯竹晋推倒在地。

冯竹晋猝不及防,跌坐在地上,轮椅也翻滚到了一旁,正要挣扎起来,就听见徐圭言冷笑着俯身,狠狠盯着他:“你一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还想着生孩子?!”

冯竹晋怒极,想要起身反驳,却被徐圭言直接一脚按了回去。

她抬起手指着他,声音透着火气与嘲讽:“你站起来,能站起来走,我就给你生一个。”

冯竹晋气得脸色涨红,原地怒骂:“徐圭言你疯了!”

徐圭言却懒得再听,直接一个跨步骑到他身上,毫不留情地挥拳打了下去。

“混蛋!”

“疯子!”

两人纠缠在地,衣摆凌乱,怒气交缠。冯竹晋抓着徐圭言的手腕,咬牙低吼:“徐圭言,你敢动我?”

徐圭言反手又是一拳:“我今天就动了,怎么着?!”

打闹间,冯竹晋突然笑了,笑得几乎要哭出来,咬着牙道:

“你这样对我,徐圭言,你这辈子都别想甩开我。”

徐圭言喘着气,停住动作,垂下头看着他,眼里浮现出一丝复杂而压抑的情绪。

树梢上的蝉鸣声突然大了起来,徐圭言茫然地站起来,仰望星空,额边的汗珠顺着脖颈流了下去。

祭祀之后,春寒伴着风雨消逝,热暑临近。

朝堂上却更添几分压抑与异动。

牛和德站在自己府中的凉亭内,三三两两的门客们欣赏院内的花草,手里都拿着酒杯,吟诗一句,烈酒一杯。

众人哄笑。

牛和德玩得差不多了,回到书房内,核心的两位门客也都跟着他进了屋。

“这次祖制改动后,太子之位,本该稳固。”

牛和德开门见山,“可偏偏陛下偏偏又在这个时候,频频敲打太子,处处削弱太子的人脉与势力……哪有不动根本而单单修枝的道理?你们怎么看待此事?”

门客之一,向明,这时候发话说:“圣上削弱的只是皇后一派的外戚势力,同太子无关罢。”

“支持二皇子上位的,除了嫡长子这个身份之外,依托的还是皇后这一脉的势力,”另一位门客,方夷反驳,“削弱皇后的势力,很大可能性是为了……换太子。”

屋内三人沉默了片刻。

“如今的皇子们,你们说说,谁能胜任?”

牛和德接着问。

向明恭敬道:“若论出身,三皇子也出自高门,母族根基深厚;若论才智,大皇子略胜一筹;但若论得人心、能立威,恐怕……”

他略作停顿,看了牛和德一眼,低声道:“还是二皇子,最为合适。”

牛和德眯起眼睛,似笑非笑:“大皇子李起凡……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行事沉稳,不争不抢,偏偏连陛下都常常称赞他‘心性淳厚、器量不凡’。而且,他的生母虽出身不高,但无仇无怨,反倒显得干净,没有外戚之累。”

方夷也接口道:“大皇子在军中历练过,前些日子西北小乱,他也随行,虽不是主将,但陛下却单独夸过他,‘能断能忍’,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牛和德冷笑一声:“陛下素来不轻易夸人,尤其是皇子。能得这句评价的,必然是入了陛下心意的。”

两位门客纷纷点头。

牛和德缓缓踱步,长袖拂过身侧,声音平静中藏着一丝隐隐的野心:“若废太子,天下震荡在所难免,到时候局势不稳,各方势力都会寻找新依靠。我们若能及早押对人,未来自保无虞,甚至更上一层楼也未可知。”

“章事,我们可以先暗中接触拥趸大皇子的人,探探他的心思。不必明言,只需点到即止。”

牛和德点头,“一步一步来,不要打草惊蛇。”

至于太子那边,或许圣上需要一个台阶。

第二日清晨,春寒未退,天光尚灰,学舍中却已燃起炉香。

徐圭言一如往常着朝服入堂讲课,今日授的是《礼记学记》。

太子李起坤端坐前排,神色比往常更沉。

讲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节时,徐圭言停顿了半晌,才缓缓念出,她一抬头,脸上斜着一道尚未结痂的伤痕,微红微肿,压着她本就清瘦的面容,显得格外刺眼。

课堂瞬时寂静,李起坤抿唇欲言,却终是没有开口。

下课后,内侍低声禀报:“皇后请徐太傅移步后苑,欲言几句私话。”

徐圭言微微颔首,未多问,跟随内侍而去。

后苑之中,池水中鱼儿畅游。

宇文婉贞身披白裘立在石栏前,回身看她来时,神情未有笑意,只轻轻点头:“辛苦你了。”

徐圭言行礼:“不敢,当教则教,不敢怠慢。”

宇文婉贞目光落在她面上那道伤,眼神一闪,也没多问,只温声道:“许久不见,您气色比先前好……太子太傅不比指挥、县令这种位子自在,但您给未来储君教学,责任重大。”

徐圭言垂目,客套话,神色恭敬:“学生为本,臣子为下。太子之教,是臣分内之责。”

“你是太子的老师。”皇后忽地轻声开口,语气却比夏日晨风还冷几分,像是透着风刀雪剑。

徐圭言一愣:“是的。”

“那你应当知道,他是怎么一路走到今日的。”皇后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他三岁读书,五岁习字,七岁已能诵《尚书》,九岁骑射皆优。你也许不知道,他十岁那年夜间高热不退,连御医都放弃了,是我守了三日三夜,才把他捂回来……”

她说着,眼角泛红,咬牙压下情绪,“太子,是打碎牙吞进肚子里,一步一步熬出来的。他不是随便坐上那个位置的!”

徐圭言静静听着,未言一语。

“如今出了这许多事,皇上也有了别的想法……”宇文婉贞垂下头,声音低沉,“我不问你立谁废谁,只问你,你是不是站在太子这一边?”

徐圭言微顿,语声仍如她为人一般冷静克制:“臣是太子的老师,只教学问,不议废立。眼下朝廷已定,太子之位无改,臣自当为太子尽心。至于其他皇子——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宇文婉贞的眼神忽地凌厉起来,紧紧盯住她:“你说对你来说不重要,那对皇上呢?对朝堂呢?对这祖宗留下来的律典、规矩、嫡庶之序呢?你怎敢说——不重要?”

徐圭言眉头轻蹙,仍是语气平稳:“臣未敢妄言,只是……这类大事,臣做不得主。”

宇文婉贞忽然怒极,长袖一挥:“做不得主?是,你只是太子的太傅!你也只是给圣上做事的人,可我是太子的母亲,你和你父亲只会明哲保身,而我是担心我的孩儿能不能活命!你一言不发,你父亲将我亲手写的密信交给圣上,这就是要毁掉我和太子的一生!”

徐圭言倏然抬头,被她这突如其来的怒意所震住,还有她口中父亲的名字。

“我父亲?皇后,您见过我父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凤谋金台》 110-120(第3/19页)

徐圭言后退半步,心跳微乱。

一阵风掠过,打在两人之间那方空地上。皇后忽又收回神色,轻轻整理袖口,似乎刚才不过是一场短暂的情绪起伏。

“你回去吧。”她淡淡道,“脸上的伤,要记得涂药。”

说完这话,转身就走了。

徐圭言愣了一下后才躬身行礼,低着头退出后苑。走出几步,才发现自己手心全是冷汗,指尖微颤。

太子地位不保?

第112章 忆前尘往事心哀【VIP】

秦府内夜色沉沉,外头细雨如线,檐下溅起微微水花。灯火在风中摇曳,映得廊道一片昏黄。

谢照晚坐在花厅内,手里慢慢摩挲着一盏温酒的玉杯。听闻秦斯礼已经从凉州回京,在祭祀前后立了功,被召回朝堂,她沉默了很久,心中翻涌着说不清的情绪。

消息传进来,秦斯礼这人却不见。

重返长安,她就没怎么见过自己的亲孙子。不过这一局面,倒是有几分熟悉。

数年前的秦府,曾在权力斗争中一度鼎盛,后一度覆灭。

谢照晚亲眼见过,也亲身经历过。今日朝堂风云再起,祖制变革,太子动摇,各家各派暗流涌动——

一切,竟又周而复始。

夜色静悄悄,酒将她衰老腐朽的身体融化,谢照晚觉得自己一下子年轻得不得了。

待秦斯礼踏进花厅时,看到谢照晚对月自饮,吓了一跳,当即就想是不是最近自己太忙忽略了老太太的感受。

“您怎么了?大半夜的,不睡觉还搁这儿喝酒?”秦斯礼坐下来,连忙把酒撤走。

谢照晚哼笑一声,把空了的酒杯“啪”地一声放在了石桌上。

“瞧不起老太太我?”她指头一动,将酒杯推到,玉杯绕着桌面滚了几圈,而后落在了地上,一只酒杯而已,秦斯礼瞧都没瞧一眼。

谢照晚缓缓眨了眨眼,“现在整个长安,都在说要换太子的事了……斯礼,这是不是很像从前?”

秦斯礼顿了顿。

谢照晚看着他,烛火下,他的神色中竟少了往日的狂傲,多了几分疲惫与深思。

“当年秦府鼎盛时,陛下还只是一个普通皇子。你也还小,整日就知道玩耍……你父亲,你祖父都曾经以为,忠心耿耿便能保全一切,结果如何?”

秦斯礼沉默片刻,忽然低笑一声:“祖母,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您不是一直都想我回到朝廷,建功立业?”

他顿了顿,抬眼,竟十分罕见地带着一种近乎坦白的神情,“你说得没错,这局……比从前更难,朝廷上现在的人,不是争一个位子那么简单了,是要争一整个天下该怎么走。”

谢照晚慢慢道:“祖制一改,太子动摇。皇子们起心思,群臣各怀鬼胎。长公主想同你联姻,这未必是福,反倒是被推到风口浪尖。”

秦斯礼没有辩驳,只道:“我知道。”

谢照晚轻叹一声:“我本以为,远离朝堂这么久,回来总该有些新鲜事。没想到还是老一套,父亲和儿子斗,妻子同丈夫斗,兄弟姐妹们斗,总归都是为了一个权。”

她想站起身来,可腿软,只能靠着石桌。

身影在烛光下被拉得细长而孤单。

她轻声说着,仿佛自语,又仿佛是对秦斯礼说:“皇后难受啊。”

她顿了顿,语气低缓而带着一丝凄凉,“武皇上位,那是被推上去的……她那时候还年轻得很。谢家本就是当年高宗的东宫旧臣子,秦家也还稚嫩,根本没有多少资格和筹码。”

秦斯礼静静听着,未曾打断。

谢照晚指尖在桌子上摩挲,像是拂去落尘:“他们两个不过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对付的,都是二朝元老,一群老狐狸。”

她长叹一口气,“高宗那时候也才二十二岁,可对面呢?长孙、王氏,这些人哪个不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老手?武帝也年轻、势单力薄,被推上了高台,除了高宗,她背后空无一人。她被架在那里,前无路,后无退。”

“现在和先前不一样了。”谢照晚忽而转过头来,目光沉静而悲悯,“但也一样。”

秦斯礼听着祖母讲过去的事,拿起酒杯自己倒了一杯喝起来,“哪里不一样?”

谢照晚轻轻一笑,笑意寒凉如霜:“不一样的是,现在能耐的人太多了。大皇子有勇有谋,太子仁善温厚,二皇子权术深沉……个个都是人物。皇上更不用说,从一众皇子里斗杀出来的,早就是老牌政/治/家。”

她声音低缓,但字字带着压抑的沉重:“朝堂之上,再不是当年那种无可选择、只能推个少年上位的局面了。”

秦斯礼微微蹙眉,似有所思。

谢照晚又道:“可一样的地方,也未曾改变。”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忽然低得仿佛叹息:“这种斗争,从我小时候就开始了,从未停过。赢家也不是没有输过,输家未必也就彻底输了。谁都以为自己掌握了一切,谁都想高高立在那张龙椅旁边,可最终呢?不过是潮起潮落,荣辱沉浮。”

她声音苍老,隔着千山万水,

秦斯礼看着谢照晚,一时间竟,突然看清了一件事,自己的祖母,比起那些在庙堂上拼命的人,妄。

秦斯礼看着醉倒的祖母,的事——

父亲秦行简,表面虽然站队太子,,在太子失势后,为了支持他,秦府四处奔波,背着贰,付出全部,身在敌营心在汉,也要让李鸾徽上位。

而宇文婉贞,更是倾尽宇文家全部的资源和人脉,为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皇子披荆斩棘,低声下气,忍辱负重,只为了换来他有一天能君临天下。

那些曾经高贵无匹的人,在权力的赌桌上,一个个甘愿俯身。

许久的沉默后,秦斯礼低声开口,像是对谢照晚说,又像是对自己说:“圣上能赢过他人,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有一位好妻子。”

他转过头,目光沉静,不知为什么突然说起:“宇文家和杨家素来交好,杨家能教出一个武帝,自然也能培育出下一个泽天。”

谢照晚听完,轻轻摇头,眼底满是无可奈何的疲惫,“这话你也就跟我说说,我是你祖母,不会害你,到了外面,可要小心谨慎啊!”

她叹息了一声,声音又淡又慢:“这种游戏啊,参与过的人会上瘾,旁观者只觉得无趣。但对于那些新入场的人来说……危险,却又充满了挑战。”

她转过身来,眼神比平常更为温柔,似笑非笑地看着秦斯礼:“我已经是个老人家了,斯礼,你也得替我想一想。”

秦斯礼听到这话,忽而释然地笑了一声,笑意里没有多少快活,反倒像是把积压心头的郁结一并吐了出去。他看着谢照晚一步步离开,背影在雨光黑影中显得孤单又坚定。

秦斯礼站在原地,半晌未动。

最后,他缓缓垂下眼睑,低声自语:“祖母放心,我会赢的——哪怕是输了,也会输得漂亮。”

风声穿堂而过,灯火微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凤谋金台》 110-120(第4/19页)

摇晃,这座秦府,又沉进了无声的暗流之中。

府门外的灯笼随风晃动,投下斑驳的光影,地面潮湿,泛着青草的味道。

府内静谧一片。

徐圭言进了厅堂,脱下披风,手中还带着寒气。徐途之坐在堂中饮茶,看见她回来,抬眼示意她过去。

“今日……”他开口,声音不高,“皇后召你去问话了?”

徐圭言行了一礼,坐下后微微一笑,带着几分倦意,却没有往日的凌厉。她垂着眸子,声音温和却坚决:“是的。”

徐途之顿了顿,捻着茶盏,欲言又止,终是忍不住问:“都说了些什么?”

徐圭言抬眼看着他,那双眼睛里藏着沉稳的光,既不像一个小辈向长辈请示,也不像儿女向父母撒娇,而像是一个与他并肩共事的同道中人。

她轻轻一笑,说道:“父亲——”

话音一转,便已不同寻常,“你我,同为臣子。在这种事情上,就不要再摆出一副上位者的姿态了。”

徐途之微微一怔,茶杯在指间顿了顿。

徐圭言语气平稳,没有一丝犹豫,“父亲,我们现在该齐头并进。你我之间,并无什么大矛盾,不过是过往家中琐碎之事。如今局势凶险,紧要关头,若我们还各执己见、各行其是,只会自毁长城。”

厅中烛光微跳,照得徐圭言的面庞格外清晰。她说话时神情笃定,像极了当年初入仕途的他自己——只是如今,换成了她站在前方,带着锋芒,也带着分寸。

徐途之静静地看着女儿,缓缓放下茶杯。杯盏落在木案上,发出一声轻响。他心中百感交集,一时竟无言以对。

他忽然意识到——徐圭言变了。

她不再是那个凡事都要听他吩咐的小姑娘,不再是需要他替她拿主意的女儿了。

她懂得取舍,懂得权衡,甚至懂得在必要时,提醒自己不要逞强。

她成长了,长成了一个足以与他并肩同行的人,一个有着自己道路、自己主见的人。

一方面,徐途之为她骄傲,觉得自己的女儿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了;

可另一方面,他心底却泛起一阵莫名的落寞与空虚——

他老了。

他已经走到必须把接力棒递出去的年纪了。

而他的小女儿,如今也已经不再依赖他了。

烛火轻轻跳动着,映得他鬓边那几缕白发格外显眼。

徐途之端起茶盏,低低叹了一声,温热的茶香缭绕鼻尖。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沉声道:“好。”语气中,有松动,也有释然。

而徐圭言,只是轻轻一笑,起身又向他行了一礼,便自去安排明日的公事了。

厅外风声微起,夜色渐深。

朝堂上,金銮殿中气氛沉沉,檐角风铃作响,隐隐有风声卷动御帘。

牛和德整了整衣冠,沉声奏道:“前日兵部侍郎秦斯礼自西北回报捷音,剿灭叛军,稳固边疆,实乃朝廷之幸。”

话锋一转,他笑着看向大皇子李起凡,朗声道:“大皇子殿下督军有方,料敌如神,西北能安,殿下之功不可没。”

朝堂之上,众臣低声附和,殿上气氛似乎松动了一些。

牛和德说着说着,又顺势扫了一眼太子,语气微顿,含笑说道:“太子殿下仁心仁德,关怀百姓,心怀天下。但如今四方未靖,内外局势复杂,或许,还需更添几分果断,方能定国安邦。”

话音落下,殿中微微一静。

李文韬站在列中,心中暗自警觉。他听得分明,牛和德话里藏针——夸赞太子,却又暗示太子优柔寡断,难担大统。

若再结合先前对大皇子的夸赞,只怕是有意无意地替大皇子铺路。

这一刻,大皇子李起凡忽然上前一步,神色坦然,抱拳出声:“牛大人谬赞。西北之功,皆是秦侍郎力战之功,臣不过是奉圣命而行,岂敢居功?”

殿中一阵轻微的骚动。

大皇子的话既谦逊得体,又将功劳推给了秦斯礼,既得了名,又撇清了功高震主的嫌疑,一举两得。

秦斯礼站在人群之中,低着头一言不发,看着这出好戏。

冯知节在一旁冷眼旁观,见状忽而笑了一声,拱手道:“大皇子殿下所言极是。天下兵马,本就是兵部职责所在,若是遇事畏缩,岂不辱没圣上重托?无论是皇子、还是臣子,都是为陛下分忧,为国家出力,哪有分彼此!”

这话一出,既维护了朝堂规矩,又点醒众人,不至于让局势进一步倾斜。

一时间气氛复杂。

李鸾徽端坐龙椅之上,面无表情,只微微垂眸,不言不语。仿佛这场暗流涌动的对话,与他无关。

可偏偏,他掌控着所有人的命运。

殿中一时静默,只有风声穿堂而过,掀动了厚重的朝服。

下朝之后,群臣鱼贯而出,金銮殿外青石板路上满是细碎脚步声。

李文韬捧着奏贴,略微加快了脚步,赶在其他人前头,绕过几名宫人,在御前小声道:“陛下,微臣有事禀告。”

李鸾徽站在御阶前,负手而立,广袖翻动,风吹过他鬓边的一缕白发。他没有回头,只淡淡道:“讲。”

李文韬躬身将奏贴递上,低声道:“今日朝会上,诸皇子各有表现,微臣斗胆想请示陛下,不知陛下心中,已有定见否?”

话音落下,四周一静,连风声似乎也停了。

半晌,李鸾徽忽然轻轻地笑了起来,声音带着几分意味不明的寒意。

他转过身来,目光如剑锋般掠过李文韬,道:“你们都急啊。”

李文韬一凛,忙俯首不敢答话。

李鸾徽却没动怒,李文韬到底是比牛和德聪明,牛和德擅自做主推人上来,而李文韬要看自己脸色,他满意,却也不满意。

只摆了摆手,淡然道:“罢了。你去传话,把皇子们的教书先生们,都带到偏殿来,问问他们今日的表现、课业又如何。”

他说着,眼中寒光一闪,声音里带了几分玩味:“我亲自问问他们——”

他负手走进偏殿,李文韬跟在身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没一会儿,徐圭言跟着一群人进了偏殿。

第113章 满汉全席试人心【VIP】

偏殿内,徐圭言和其他数位太子讲师与皇子授官的属臣皆奉召而来。

众人分列左右,衣袂肃然,气氛压抑得几乎透不过气。

“太子和其他皇子,今日在课堂上表现如何啊?”李鸾徽缓步走下台阶,手背在身后,语调温和,语气却不带丝毫情绪起伏。

立在下方的几位讲官与太傅都微微一怔。阳光从高窗斜照进来,照亮了殿中每个人的面孔,表情一瞬间各不相同。

徐圭言垂首站在队列中,心神一动,却未抢先开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凤谋金台》 110-120(第5/19页)

李鸾徽缓步而行,脚步轻而稳,目光一一掠过几人,似在观察反应。没有人敢抬头直视他的眼睛。

“陛下。”年长的讲官率先回道,斟酌片刻才继续,“太子今日答问虽迟了一瞬,但应对有据,言辞中仍守礼法;三皇子思路敏捷,言语尖锐;大皇子则安静沉稳,少言寡语,却也不失分寸。”

“哦?”李鸾徽声音淡淡,面色未动,“那二皇子呢?”

空气像是凝滞了一瞬。没人说话。二皇子如今就是“太子”,刚才已经说过太子了,这话该怎么回答?

徐圭言眼皮微跳,开口说道:“今日课堂讨论‘君子与大德’,几位皇子皆有所得,二皇子持己谦和,所言多是敬慎之语,可见仁心。”

李鸾徽转头看她,眼中终于有了一丝情绪,似笑非笑,拉长声音慢条斯理地问:“那你说说,他是最合适的储君吗?”

徐圭言顿了一瞬,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低声道:“臣不敢妄言谁更合适……臣只知,如今太子勤学不怠,诸皇子皆有所长,国家社稷,终究要靠您的决断。”

她话锋柔和,稳稳将选择权推回了李鸾徽手中。

其他人也纷纷低头附和:“陛下圣明。”

李鸾徽缓缓笑了一下,这笑却像刀子划过水面,无声却破开一层暗涌。

他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这些皇子,还是要多教。朕让你们教的是心性,不是技艺,今日之势,风云未定,谁也别急着表态。”

这话说得轻,却仿佛一枚石子落地,叫在场众人心里都重重一震。

李鸾徽转身背对众人,又道:“你们怎么想的,心中什么算计,朕都看得清楚。朕今日只问一次,之后不再问。谁支持谁,朕心中自有计较。”

他负手而立,衣袍轻拂,如山般沉稳。殿中一片寂静,除了窗外风声,众人连呼吸都不敢太重。

李鸾徽没有再多说,只一挥袖:“退下吧。”

众人俯身而拜,退出偏厅,脚步声远远传出殿外。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傍晚,李文韬回到自己府中,坐在案前,手指轻轻敲着茶盏边缘。他眉头紧锁,心头却翻江倒海。

改制后面更重要的是太子之位,圣上通过改制削弱了皇后一家的势力,本就不喜现在太子的圣上,这次是真的要废太子,还只是因为改制带来的微弱影响?

太子、大皇子、三皇子,各有背景,各有势力。但今上话虽不多,句句试探,偏偏又不下定论。

正出神间,一名家仆悄然上前,低声禀报:“相爷,宫中来人,说是皇后娘娘下月初三生辰,请您届时赴宴。”

李文韬怔住。他眉头一挑,低声喃喃:“这个时候……她要摆宴?”

他坐回椅上,沉吟半晌。若真要有动静,皇后必不会坐*视不理;若真要挑一个皇子上来,单凭手段、根基、仁德……还得是太子李起坤稳妥。

更重要的是,李文韬他不想让朝廷动荡,朝廷一变,天下就要变。改制已经影响了很多人,再废太子、立太子,这朝廷只会更乱!

不能由着圣上胡来,李文涛想明白后,拂袖起身往书房走去,一边走一边叮嘱自己的丫鬟,“回信,我去。”

话说回来,牛和德也收到了邀请函。

他坐在书房中,窗外残阳染尽青瓦,一片绯红。他手里捧着那张朱红请帖,眼神冷淡地扫了一眼便随手丢在了一旁的漆木案几上。

“皇后生辰……”他冷哼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讥讽,“这时候还摆什么寿宴?她到底是怕自己活得太长吗?还请这么多人,和圣上对着干?”

门外亲信进来,低声道:“大人,要派人准备礼物吗?”

牛和德摆了摆手,头也没抬,“告诉外头,,卧床不起,不便赴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