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2 / 2)
第七天,开始批发,出货多,批发入账六千六百五十元。零售,小舅舅上午四百八,下午六百二十元。刘叔和程叔,九百六十元。
第八天,也就是今天,来了七个零售商,一共批发走了两千元。谈合作的大姐,打了三千元,返利一百五十元,真正入账两千八百五十元。
这样算下来,徐荷叶手里总共有两万七千三百零六元。
但这么多钱里,她起码要留出一万块,这里面包含了还没发给工人们的工钱,以及小姨小舅舅和几位叔叔们的分红奖金。
购买生产线是她的决定,虽然她有把握能把买生产线的钱挣回来,并且让这只金鸡源源不断地给他们下金蛋,但做生意毕竟还是有风险的。
她无法保证百分百挣钱。
只能说,赚了更好,赚不了也不能让大家跟着她白干活。
徐荷叶前世没有做过老板,但她做过打工人,深知打工人的心理。
明明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挣大钱,如果因为她的决定把大家的工钱和奖金都赔了进去,人心就散了。以后她再想做什么,也没有人愿意相信她,跟着她干。
所以工钱和奖金必须留下来。
但这样一来,手里只有一万七的可支配收入,想要盘下一条生产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104章 竞争对手
董杏花看着徐荷叶拿着一堆存折, 坐在书桌前勾勾画画,“钱不够吧。”
“没事,我有想法了。”徐荷叶脑海里已经有了大致的想法。
第二天一早, 董杏花陪徐荷叶去学校请假, 买生产线不是买碎布头, 她一个人做不了主。
临出门前,徐荷叶将所有存折都装到包里,想了想,她把和大姐签订的供货合同以及记录零工工资的小本本也装到了包里带上了。
陈玉茹有些不高兴:“徐荷叶家长, 这都快期末考试了,还请假?什么事情非得一个在校的学生去做啊。”
董杏花只好陪笑脸:“老师, 不好意思, 实在是没法子。不过您放心,我家荷叶学习很努力刻苦, 她不会耽误学习的。”
“那行吧。”家长非要给孩子请假, 班主任也没有法子, 只好不情不愿地批了假条,对徐荷叶道:“徐荷叶, 还有三天时间就要期末考试了,时间紧任务重,请假在家也不能忘了复习,知道吗?”
“我知道了, 您放心,在家我也不会忘记复习的, 多谢老师。”
二人从陈玉茹办公室出来,董杏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对徐荷叶道:“你们这班主任, 看着年纪比我小了十多岁,但这气场,让我大气都不敢喘。”想当年她读书时成绩就不咋地,看到老师就像老鼠看到猫。没想到过去二十年了,面对老师时还是这副模样。
徐荷叶好笑:“小姨,我班主任又不会吃了你。”
“是吃不了我,但是我就是畏惧啊。看到老师就心生畏惧。”所以她的两个子女,学校老师请家长时,她都让庞立出面。
请完假,两人直接去齐@工作的服装厂。老齐在厂门口等着,看到两人来,忙迎接上去。
他的目光落在了徐荷叶身上,皱起眉,对董杏花道:“大妹子,看生产线是件大事,你带个小丫头来做什么?”
董杏花刚想解释,徐荷叶笑了笑,冲她摇了摇头,“齐叔,是我缠着小姨来的,听说江城纺织厂是咱们扈城最大的服装厂,我想来见识一下。”
齐@本来觉得董杏花带个孩子来不诚心,脸色有些难看,听到徐荷叶的话后,神色终于缓和下来。没错,他们江城服装厂确实是扈城最大的服装厂,以前鼎盛时期,厂里有五六千号员工呢。
“小孩子就是好奇心重。”他嘀咕一句,转身往厂里走去,“走吧,带你们参观一下。我们服装厂占地还是很广的。不过只能在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6/16页)
面逛一逛,那些正在工作的车间可不能随便去。”
“您放心,我肯定不做熊孩子。”
“熊孩子?”
“就是调皮捣蛋,爱做坏事的小孩子。”
“哈哈,这词儿倒是贴切。”老齐放声大笑。
三人在厂里随便转了转,董杏花问道:“老齐,厂子也转完了,现在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生产线?”
老齐点了点头,有些迟疑:“可以是可以,不过大妹子,你怕是没机会了。这条生产线,刚放出消息,就有很多人来看,其中不乏资金雄厚的人。”
“没事儿。”董杏花看了徐荷叶一眼,“我们也没想着来了就能定下。”
“先去看看吧,其他事回头再商量。”
“那行,跟我来。”老齐领着两人往东边走去,绕过两座车间,远远地就看到一间厂房外围着一圈的人。
男女老少,身上穿着蓝色的厂服,他们看着厂房里面,脸上表情不一,或沮丧或失魂落魄或麻木或愤怒……总之,就是没有一丝欢喜。
“那些人是?”董杏花问道,脸上的表情不是很好看。
“就是那条生产线要出手。”老齐叹口气,“生产线不要了,这条生产线上的工人也要下岗了。”
没办法,厂里效益不行。去年就已经开始,有部分车间就一直轮流放假,但一直放假也不是事儿。工人们上十天班,休二十天,每个月发一点工资,真是死死不了,活也活不下去。
厂里领导们商量过后,还是决定停一部分生产线,放一部分人下岗,让大家自寻出路。
这段时间,大家争执的就是停哪条生产线。
所有人都很清楚,停哪条生产线,就是让哪条线上的工人下岗。因此大家都不愿意他们的产线停产。
大势不可挡,工人们吵得再凶再大声,就在前天,厂里还是做了决定。
生产线一停,厂里买回来的机器不能放在这儿不管。这机器,就和人一样,得经常活动活动才能保养得好,放那儿不动,经一个梅雨季,有些零部件怕是就得生锈了。
所以产线一停,厂里就把出售生产线的消息放了出去。
卖生产线,卖设备,也是近些年这些国营大厂的常规操作。很多私人企业家就盯着这些厂子,时刻准备以一个低廉的价格把这些好东西买回去。
三人走进后,厂里有认识老齐的工人看到他带着陌生人过来,便开口问道:“老齐,这两位是?”
老齐有些尴尬,但还是直接明说:“这是董杏花董女士,这是她的外甥女。她们是来看设备的。”
老齐话音落地,刚刚和老齐打招呼的工人脸色瞬间耷拉下来。
“哦,也是来看设备的啊。”
“也是?”徐荷叶眉头微皱。老齐也听出了重点,“还有其他人来?”
“怎么没人来?里头就有一个。”那人嘲讽道,“再说,你这不就带了个人来?”
他瞥了董杏花和徐荷叶一眼,语气里难掩恶意:“这些人,就像猫闻到了鱼腥,狗撞上了屎,闻着味儿就来了。”
董杏花、徐荷叶:“……”
两人都有些不高兴,不过没说什么。毕竟生产线卖了,工人下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人家吃饭的碗都快被砸了,还不兴他说点酸话。
老齐也不可能指责这些同事,再者他虽然带着董杏花和徐荷叶来了,可心底难免也有兔死狐悲之感。
现在是没到削减库管的时候,可若是整个厂都办不下去了,他这个负责出入库的库管还能做得下去?
“让让,让让。”老齐在前面开道,领着董杏花和徐荷叶走了进去。
徐荷叶打眼看过去,这条生产线上的机器数果然不少,竟是如董杏花说的还多,最显眼的就是生产线尽头的自动裁床。
产线边,站着四个男人,两两对立。
两人穿着中山装,一个年纪稍大,五六十岁的模样,神情严肃,看着像是厂里领导。另一位年轻些,看着也有四十多岁,站在前者稍后的位置,职位应该比前者低。
他们对面,同样站着一老一少两个男人。
年纪稍大的那个,穿着并不显眼,挺着个将军肚,寸头,眼神里都是精明。年轻的那个,西装衬衫,绑着领带,头上抹着发油,梳了个三七分的汉奸头,手里拿了个公文包,看着人模狗样的。
两人看着那些机器,眼里写满了势在必得,但面上还是一副十分不满意的模样。
尤其是年轻的那个。
“张副厂长,你们开的价也太离谱了。四万,这么多钱买一堆老旧废铁回去,我老板还不如去买新机器好了。你们看看这个缝纫机,里头都是灰尘,起码用了五年了吧,还有这型号,这不是早就淘汰了的老款?”
张副厂长有些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那你们能出多少?”
年轻人看了老板一眼,竖起两根指头,“两万。”
“两万?”张副厂长脸色拉下来,“两万不可能。”他指着不远处的自动裁床道,“那是前年年底才买的,花了一万五。新机器,用个十几二十年不是问题。”
年轻男人摇了摇头:“不是这样算的。张副厂长,新机器贵,是正常的。但您这都过了一手了。过一手,折一半。用上一年半载的,再折一半。”
“我们老板愿意出两万,其实也是看在您这儿有自动裁床的份儿上。其他的,像缝纫机、锁边机啊,新品价格都不高,二手的就更不值钱了,更何况还是用了这么多年的老机器。”
“我们老板能出两万已经是高价了,如果没有这自动裁床,剩下这些破铜烂铁我们最多能出一万二。”
一万二,买四五十台机器,这都是不是对半折,是打骨折了,膝盖骨,不,脚踝骨折。
张副厂长脸色彻底黑了下来:“我看你们不是诚心来买机器,是来捣乱的吧。走走走,这机器不卖给你们了。”
这个价格卖出去,他还不如拖到厂门口大甩卖算了。
这年头普通百姓婚嫁都讲究一个三转一响,他拖出去,便宜点卖,保准有人要。甭管是不是二手的,好好打理一下,擦洗擦洗,补补漆,和新的有什么区别?
见张副厂长彻底生气了,那位舔着将军肚年纪稍长的老板马上打圆场:“小沈,你看你,会不会说话?”
然后马上对张副厂长道:“张厂长,这小沈,刚出社会的毛头小子一个,不会说话,您大人有大量,别和他一般见识。”
“关于这价格,您要是觉得两万低了,咱们再商量商量?”
“哼。”张副厂长冷笑,“没什么好商量的,你们啊,也别把老子当傻子耍。这机器,我不卖了。”
什么毛头小子不会说话?
他这把年纪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看一眼就知道对方是人的鬼。这一老一少,你唱我和,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真把他当傻子耍呢?
“江主任,送客。”张副厂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7/16页)
说完,转身就要走。他还就不信了,找不到合适的买家。
那老板急了,这张副厂长怎么是这个脾气呢?
谁做生意不是漫天开价,坐地还钱。他觉得出价低了,可以再谈的嘛!
眼瞅着人就要走了,将军肚老板忙道:“江主任,您看看这事儿闹的,快帮我们劝劝张厂长。我们真是诚心想买这批机器的。”尤其是那个自动裁床,买到就是赚到。
江主任皱着眉看了老板一眼,压低了声音:“吴老板,你也太过分了。来之前不是说好了吗?厂里给的底价是三万,你一开口就是两万,对半砍,话还说得那么难听,谁听了能高兴?”
他们厂这些机器,虽然是旧的,但是每年都会精心保养,不说十成新,九成新是有的,你一张口就把它们说成破铜烂铁,别说张副厂长,就是他都不高兴。
吴老板:“是是,江主任,是我们不会说话,惹恼了张副厂长。”
“不过江主任,我们是真心要做成这桩生意的。张副厂长那儿,您多转圜转圜,生意做成了对你也有好处不是?”吴老板说着,右手大拇指在食指上做了个捻钱的动作。
“行吧,别忘了你答应我的。”江主任说着,忍着不快追上张副厂长帮他们说好话。
“厂长,张厂长。”江主任快步上前,拉住了张副厂长,“您先别急着离开。”
“不离开,难道就任由他们这么贬低我们的机器?”张副厂长冷着脸看着江主任,“江主任,你瞧瞧这两人,唯利是图,满口瞎话。”
江主任:“……”
他叹息一声:“哎呀,我的张厂长,嫌货才是买货人啊。”
“谁不想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就因为这两人是诚心来买咱们的机器,他们才会拼命挑刺找毛病,想要压价。”
“做生意嘛,都是漫天开价,坐地还钱。他们其实也没想就用两万块把咱们这些机器买回去,这不是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嘛。”
张副厂长依然不为所动。
“这样好的东西,卖给他们,糟蹋了,我舍不得。”
江主任:“……”都要卖了,还有什么舍不舍得的?
可谁让老张权高位重呢!江主任只能哄着:“张厂长,就是不舍得,咱们才更要卖。”
“机器不用就坏,咱们现在没那么多单子,用不上这些机器,不卖放在这儿,只会越留越坏,迟早真成一堆破铜烂铁。卖出去了,才能真正发挥出它们的作用。”
张副厂长依然不为所动。
他瞧不上这两人。
“张厂长,我知道您瞧不起这吴老板。但像吴老板这样的掮客,做的就是低买高卖,从中赚取差价的生意。这两不行,再来一个,也未必比现在这一老一少好。”
“我没和您说,咱们卖生产线的消息发布出去后,打电话来咨询的人不少。这吴老板愿意出两万还算是好的,有人甚至只愿意出个万儿八千的。”
“而且——”江主任看了一眼厂门外巴巴看着里头的工人,“不管机器卖不卖,工人们下岗都已经是定论。把机器卖了,还能给大家多发点补偿金,是不是?”
张副厂长叹了口气,妥协了。
而且工人下岗确实需要补偿金。
两三万不多,分摊到每个工人身上更是没多少,可没多少也好过没有。张副厂长眼里湿润,曾经那么辉煌的国营大厂怎么就走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呢?
不远处,吴老板和他的狗腿子西装男远远地看着这一幕。
西装男下意识看向自家老板,给他使眼色。
“老板,这次交易会不会砸了?”
往常两人也是这样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老板贬低一下他,再奉承几句,那些自诩身份高贵的厂长领导们便不好意思和他计较,到这张副厂长这儿怎么就行不通了?
吴老板摇了摇头,示意手下安静,他不担心张副厂长不卖,有江主任在,这单势必能成。
他承诺给江主任的一千块钱红包可不是白给的。
不然,能进这里谈价格的怎么只有他一个人?
果然,随着江主任的劝说,张副厂长原本严肃的神情变成了无奈。
吴老板就知道,这事要成了。
就在这时,厂房里突然想起一个清脆的声音。
“张厂长,我愿意出三万块买下整条生产线,并且招聘这条生产线上的工人为我们生产服饰。”
第105章 分期付款
没错, 徐荷叶这个老六,截胡来了!
“你是谁?”吴老板又惊又怒,到嘴的肥肉要被人夹走了, 怎么不让人惊怒交加。
徐荷叶不理他, 将董杏花拉到张副厂长的面前, 认真道:“张厂长,我叫徐荷叶,这是我小姨董杏花,我们也是来买设备的。”
张副厂长的心神却还停留在徐荷叶说的上一句话上, “小姑娘,你说你们愿意招聘我们厂的下岗工人为你们生产服饰?”
徐荷叶点头:“没错。”
“张厂长, 我们和那些低买高卖的掮客不一样, 我们买机器是为了办厂。所以除了设备,贵厂这些熟悉制作衣服的工人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张副厂长看了看徐荷叶, 又看了看董杏花, 最后又把目光落回徐荷叶身上, 气场全开:“小姑娘,你说的可是真的?我虽然只是一个副厂长, 但你要是骗我,我可不会让你好过。”
徐荷叶并不害怕,她又没有说假话,她怕什么?
徐荷叶看着张副厂长, 认真道:“张厂长您放心,我不会骗你的。”
张副厂长定定看着徐荷叶, 少女面容稚嫩,眼神里却透着坚毅,没有一丝退缩。
“好!”张副厂长大笑两声, “行,那这批设备就卖给你。”
吴老板急了,再也没有之前的淡定模样,他忙道:“张厂长,我先来的啊,这设备怎么能卖给这个黄毛丫头?”
张副厂长看向吴老板,语气轻松:“吴老板,卖东西嘛,价高者得之。这设备,就算你先来的,也不一定要卖给你嘛。”
“再说了我们只是在商量,一没有签订合同,二没有口头约定。现在有了出价更高的人,我当然要把东西卖给出价高的那个了。”
吴老板:“那我也出三万。”
张副厂长摇头:“之前我的底线是有人出三万块就卖,但现在不一样了。”
想了想,他道:“吴老板,你说得对,你是先来的,我还是应该给你一些优待。这样,只要你也愿意给我们厂的下岗工人提供一个工作,我做主,你只需要出两万八,我就把这批设备卖给你。”
吴老板:“……”
他一个低买高卖的掮客,他去哪儿给这些下岗工人提供工作岗位?把他们都招到他的皮包公司,天天吃空饷吗?
那他买这批设备挣的那点钱,还不够给这群嗷嗷待哺的下岗工人发工资的。
他解决不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8/16页)
工作,但可以解决竞争对手。
吴老板把矛头指向徐荷叶:“张厂长,就这么个黄毛丫头,您凭什么相信她能招聘贵厂的工人?”
“万一她是骗您的呢?”
徐荷叶瘪了瘪嘴:“我才不是。”
说着,她将背包拿下来,掏了掏,从里头掏出一张合同,然后递给张副厂长看:“厂长你看,这是我们和别人签订的订货合同。”
“除了这份合同外,我还有一些十几个零售商从我这里批发,每天能出几千件的货。”
张副厂长接过合同,看了看,然后把合同递给江主任:“江主任,你也看看。”
江主任接过合同,看了看,合同是正规的。
他看向吴老板,点了点头。
“我不信。”吴老板一把抢过江主任手里的合同,仔细看了看,果然,就这一份合同就能出快两千件的货,而这还是一天的量。
这种出货量对江城服装厂而言,激不起一点水花。但对一个刚起步的小服装厂而言,算是很大的体量。
他看向眼前这两个女人,一个未成年的黄毛小丫头,另一个,一看就是个普通妇女,说她是厂里女工他相信,说她是个女强人,打死他也不信。
吴老板又把目光投向合同,仔细看了看,他终于发现了一个BUG。
“张厂长,这丫头是骗你的。”他把合同甩地啪嗒作响,“您看看,这时间。”
“一九九零年一月八号,不就是昨天吗?”
“这合同肯定是这两女的,知道贵厂要卖设备,专门做的假合同,好来骗您卖设备的。”
张副厂长看向徐荷叶:“小姑娘,这你怎么说?”
徐荷叶:“厂长,合同是昨天签订的,但不意味这份合同是假的。正是因为我们现有的生产量满足不了顾客的订货需求,我们才会买生产线,招聘更多的工人。”
“还有,您若是实在担心,我们可以签合同。我承诺,如果我买了设备,却不雇佣你们厂的工人,你可以起诉我,让我退还设备,并且不退还货款。”
徐荷叶说完,又看向吴老板:“吴老板,您如果也愿意为纺织厂的工人提供一份工作,并且可以签订这样一份合同,那我退出这次购买。”
吴老板:“……”
他知道自己彻底没有机会了。
吴老板看向张副厂长,一拱手道:“张厂长,贵厂这批设备与我无缘。下次再有机会,您一定要考虑我,告辞。”
张副厂长脸一黑,什么意思?就不能盼着点他们厂好?
“吴老板,您慢走。”至于下次,没有下次了。
送走吴老板后,张副厂长看向徐荷叶和董杏花:“小姑娘,董女士,咱们去办公室聊吧,好好商量一下这个合同。”
“……行。”董杏花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徐荷叶同样倒吸一口凉气,她知道,最考验人的时刻来了。
办公室里,江主任瞪大了眼睛,惊声道:“什么,你说你们没钱?”
董荷花讪笑道:“江主任,不是没钱,只是目前拿全款有点困难。”
江主任:“那不还是没钱?”
“没钱你们来凑什么热闹?还把我们真正的顾客赶走了。我就没听说过,谁买二手生产线,是分期付款的。”
“那你现在不就见到了。”徐荷叶超小声地嘀咕了一句,然后扬起笑脸,“江主任,话也不是这么说的。你看,你们这样的大厂买机器,不也有个先付定金,后付尾款的过程嘛。”
江主任:“那是因为我们买的不是现货,我们找供货商订货,这才先付定金,后付尾款。”
他说着,摆了摆手,“我和你们说这么多干什么。”
他看向张副厂长:“厂长,这姨甥俩就是两个泼皮无赖,我看咱们也没必要再和她们谈下去了。那吴老板我有他的电话号码,不然我现在就给打个电话,让他们回来?”
把吴老板找回来,甭管机器卖了多少钱,该他的一千红包少不了。
“别啊。”徐荷叶连忙拦住他。然后对张副厂长道:“张厂长,我们是诚心想要接下你们这条生产线,以及生产线上的工人的。”
“再者,设备我们不拖走,还留在你们厂里。”徐荷叶道,“三个月后如果我们不能付剩下的两万五,您也没什么损失不是?”
“现在付的五千定金不退,就当是我们租您的生产线三个月的租金。且这三个月,工人们的工资也有保障,我保证,只要是认真努力、勤劳肯干的员工,每个月能拿到的工资绝对不比他们现在少。”
她说着,拿出老教堂工人们的工资本:“我们小本经营,福利没有你们大厂多,不过我们保证绝不拖欠工人工资。
还有我们是计件算钱,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您看,这里头是我们一些工人们这些时日发放的工资数目,他们都是生手,做活儿速度慢,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也能拿十块钱。
这几位大姐是熟手,做的衣服又快又好,她们拿的工资就高,每人每天有十五六块。算下来一个月也有四五百呢!”
张副厂长看着那本皱皱巴巴的工资本,沉默良久。本子上写了差不多有三十个人名,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写着她做的工种,工价,以及他们做的件数和应发工资金额。
确实就如徐荷叶所说,多的有十五六,少的也有七八块,平均下来一个月能拿三百块,和厂里普通职工工资差不多。
不过,张副厂长皱着眉指着本子上的工价道:“我看你这上头写着裁剪、缝纫,工价才一毛钱,是不是太低了?”
徐荷叶:“不是的。”
徐荷叶解释道:“我们卖的东西工序简单,所以不管是裁剪还是缝纫,工价都会略低。”
说完,她又指了指件数那列,“您看,他们每天的件数,再优秀的缝衣工一天也做不了一百件衣服吧。但他们做我们的东西却可以。”
张副厂长点了点头,“能说说你们是做什么的吗?”帕子,还是布巾?
徐荷叶笑了笑,没说话。
张副厂长了然,也不再多问,只道:“如果我同意你们三个月后再付尾款,你能不能保证只要来你们这儿工作的员工,每个月工资最少不低于三百块,且不能随便开除他们。”
这点,徐荷叶摇头,“我们保证不了。”
“保证不了?”张副厂长脸色一沉,江主任跟着拱火,“那你就是在哄我们咯!”
“当然不是。”徐荷叶正色道,“张副厂长,江主任,我相信即便是你们也不能说厂里每个员工都很勤劳肯干吧?”
两人沉默不语。
哪个厂没有一些爱磨洋工偷懒的员工呢?
“我刚才说了,我们厂是计件的,按劳分配,多做多得。所以我只能保证那些勤劳肯干的员工利益,至于那些偷懒磨洋工的,抱歉,我保证不了。”
“他们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工作,不愿意用勤劳努力换取金钱未来,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00-110(第9/16页)
如何负担得了?再一个,搞均平,吃大锅饭,是对那些认真努力工作之人的不公平。”
说难听点,这些国营大厂不就是这样被拖死了?反正做好做歹,都能混口饭吃,那大家何必要努力钻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更舒服自在?
张副厂长听出了徐荷叶的未尽之言。
他看着这个小姑娘,年纪小小,说话倒是一针见血。
“你这样说话,不怕我一气之下不把设备卖给你了?”
“不会。”徐荷叶摇头。
“为什么?”
为什么?
公交车上,董杏花也这样问徐荷叶。
“因为那位副厂长心里有员工。”徐荷叶解释道,“小姨,你有没有注意,当时那位江主任劝他时,他始终不肯松口。可是最后,在听江主任说卖掉设备给下岗职工多发点补偿金时,他才终于有所松动。”
董杏花仔细回忆了一下,点了点头,“是了,好像就是江主任说完那句话,他才妥协的。”
“愿意把卖设备的钱拿出来发给职工做补偿金,说明这位张副厂长是个还不错的人,起码身居高位,还能体恤底层的职工。”
“他既然体恤职工,自然不忍心看到他们下岗后无所着落,而咱们恰好需要这些熟练工,将设备卖给咱们,岂不是两全其美?”
只是这笔交易稍微有点小瑕疵,不能马上拿到所有货款而已。
“那他既然愿意咱们分期付款的方式,为什么不马上和咱们签合同?”
“设备毕竟是厂里的,虽然由他出面选定买家,但他一个人也不能全权做主,估计还是要和厂里其他领导商量。”
徐荷叶回头看了一眼江城纺织厂的方向:“现在就只能等了。等这位副厂长解决厂里的不同声音,然后联系她们。”
徐荷叶想,她们还是很幸运的,遇到的是一位愿意为职工考虑的领导。
如果江主任是张副厂长,她们估计刚开口就被赶走了。
第106章 灭门惨案
徐荷叶不知道, 就在她和小姨离开江城纺织厂没多久,厂领导们就为了这件事爆发了一场争吵。
除了张副厂长,其他领导还是觉得一次性把机器买了比较合适。
徐荷叶的分期付款说得很好听, 实际上明眼人一听就知道, 她就是想用那五千块定金, 租借厂里的生产线、厂房以及这条线上的员工三个月。
三个月后,如果她能挣到足够多的钱,或者说她想要这些机器,愿意补足两万五的尾款, 厂里这条生产线归她。
如果不能,厂里还要重新为这些机器找卖家。
一件事做两遍, 麻烦不说, 下岗职工也是问题。
两个女人开办的厂,其中一个还是未成年的小姑娘, 领导们打心底不认为她们能做起来。
如果做不起来, 三个月后这些下岗职工们不又要经历一次下岗?
下岗一次已经很让人难受了, 再来一次,这和钝刀子割肉有什么区别?
心理素质差的, 没准还会因为这事一蹶不振。
但张副厂长还是坚持可以给徐荷叶和董杏花一次机会。他从徐荷叶的工资记录本里看到了她的诚意,从那张订货单里看到了她们的前景。
“你们知道现在整个扈城有多少下岗职工吗?整个纺织行业有多少职工下岗,又有多少员工即将下岗?这些人下岗了多久能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老本能吃多久?”
“不久前, 杨浦区,有一对夫妻双双下岗, 手里只剩几十块钱时,家里还不懂事的小女儿闹着要吃肉。妻子拿手头的钱买了肉,煮熟, 拌老鼠药给女儿吃了。女儿死后,夫妻俩双双上吊身亡。一家子,灭了门。你们听到这个消息,难道就不痛心?”
“我不知道这对姨甥能不能做下去,能做多久。我只知道不给她们这个机会,她们有没有什么损失我不知道,但我们这几十号员工好不容易有次找到工作的机会,却因为我们的懒政惰政生生流失了。”
“你们怕三个月后她们做不下去,员工们还要再经历一次下岗打击。我却觉得如果有这三个月的缓冲期,很多职工没准就能找到出路,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总之,这件事我希望大家认真考虑下,从员工的角度多考虑考虑,别光想着图便宜,图省事儿。这些下岗职工,时间久的跟了我们几十年,时间短的也有五六年,为我们厂做出了很多功绩。如今迫不得已让他们下岗,也不能像丢垃圾一样把人扫地出门就算完了。”
张副厂长说完,站起身气势汹汹地出了会议室。会议室们碰的一声关上,里头诸位领导心头一震。
过了半晌,另一位朱副厂长才尴尬地笑了一声:“这老张,还是这么暴躁,他心疼职工,倒显得我们这些人没心没肺,十恶不赦。”
他看向为首的李厂长,开口道:“厂长,不然这件事就如老张说的办?”
李厂长想了想:“老张想法是好的,但小江说得也在理。”
“这样吧,老朱,你去问问职工们的想法,看看他们是什么意见。如果有超过半数职工同意把机器分期卖给那对姨甥,咱们就和她签合同,把设备买给她。三个月后,如果她们能如期付尾款,且我们的厂房没有其他用途时,依然低价租借给她。”
朱副厂长点了点头:“行,我这就去办。”
只能说这个时候的国企领导,有费尽心思侵占国家资产的,也有心怀人民的。后世为什么很多人都怀念这个时候的国营大厂呢?
因为它象征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因为这个时候国有工厂有着私企外企所没有的浓厚的人情味。
*
另一边,董杏花陪徐荷叶在外头简单吃了个中饭,然后送她回学校。
虽然赶不上上午的课,但是下午的四节课还能上。
“小姨,您回去后和小舅舅还有几位叔叔说一声,晚上六点都回老教堂,我有事想和你们商量。”如果能买到生产线,就不能和之前那样随便,该做的准备得做,该有的证件也得办起来。
“行,小姨和他们说。”董杏花摆了摆手,“你别操心了,回学校好好复习。争取期末考拿个好成绩。”
“好。”董杏花看着徐荷叶进了学校,想了想,坐公交回家一趟。
到家一个人都没有,丈夫庞立在工厂上班,儿子女儿都在学校上学。见家里地面乱糟糟的,董杏花撸起袖子开始打扫卫生。
打扫完卫生,她又去家附近的菜市场买了好些鸡鸭鱼肉,做好后分成几盆放在桌上,用防尘布盖着。冬天天冷,做好的食物耐放,这些鱼肉够他们父子三人吃几天的了。
做完这些,董杏花给丈夫还有两个孩子留了张小纸条,锁上门,然后去纺织厂请假。
她请的假快到期了,但是荷叶那边的摊子才刚刚铺起来,还需要她的帮助,刚好纺织厂也没什么活儿,她再请一阵子也没什么问题。
也算是给厂里减负了。
董杏花的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