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 / 2)
所以即便这边做活的人比工厂人多,但生产效率还抵不上那边的二分之一。且因为时时有零工来拿货交货,吕俊被困在这儿,一步都不能离开。
如果他能离开,今天就可以和小舅分成两拨,一个去苏市,另一个可以去锡城。
吕俊有些担忧:“但这样一来,流失的工人可能会有点多。”
徐荷叶面容沉静:“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况且,和正规工厂一对比,老教堂这种散兵游勇式的小作坊工作效率真的太低了。原本买下生产线时小舅舅就问过我要不要把这边关了。
是我觉得大家都不容易,咱们这假领子能做起来,老教堂这边的工人们贡献了很大一份力。不能因为有了工厂,就一刀切把他们踢走。”
“但现在人家有了好的去处,咱们也没必要非把他们耗在我们这儿。”
吕俊点了点头,了解了徐荷叶的心思。如果大家都觉得工价低,想走,就把老教堂这边的生产直接砍掉。
“吕叔,市面上出现仿品,咱们那些零售商们也联合起来向咱们施压,希望降低批发价。咱们需要开发新市场,找到更多的顾客。
整个工厂,有销售经验的,除了我,就只有你和小舅舅。所以,老教堂这边的生产停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吕俊点头:“我明白。”这边生产停了,就不需要他一直守在这儿。江城纺织厂那边生产、批发有董二姐盯着,新品设计有黄旺成,他就可以四处转转,寻找新的零售商。
徐荷叶离开老教堂后,又去了服装厂。刚进厂房,就能听到机器运转发出的哒哒声。
服装厂的工人忙得热火朝天。
见到徐荷叶进来,几个工人挤眉弄眼,最后是小组长方芳找了过来。
“小老板,咱们车间之前不是有五十个员工嘛,生产线出售后,现在这三十六人选择来咱们重荷服装厂上班。另外十四人没来,我就是想问问,他们现在也想来厂里上班,您还愿不愿意让他们过来。”
徐荷叶想了想道:“方组长,很抱歉,这个问题我现在还不能给你答复。”
“你们应该知道,我们厂在钢铁十厂那边还有一个工坊,工坊里也有很多员工。两个厂算下来,咱们现有的产能是很合适的。要不要招人,得先看看咱们能不能接到更多单子。”
或者老教堂那边还要不要办下去。如果不办,把部分员工吸纳到这边来,再考虑要不要招人。
方芳点了点头:“小老板我明白了。”
“行,那你回去上班吧。”
方芳回到自己的工位,工友们立刻问道:“方组长,小老板怎么说?”
方芳摇了摇头:“和董经理说得一样,要先等一等。如果能接到更多的单子,再考虑要不要加人。”
“可咱们现在每天加班啊,还不忙啊。”
方芳看了他一眼:“现在忙,不代表过两天也忙。盲目加人,回头又没活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10-120(第6/12页)
,不又走上了从前的老路?”
“上两天班放三天假,这班上得有意思吗?与其如此,我还不如多加两天班。”
方芳的话一出,工友瞬间打了个激灵。
“对对,还是小老板考虑得周到,确实不能随便加人。”他可不想再重复一次之前的经历。
徐荷叶在工厂转了一圈,然后骑上了董杏花的自行车,出门了。她今天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到处走走,看看新款的销售情况。
徐荷叶先去了商场附近的步行街,孙慧在这儿摆摊,她今天也拿了好些新款。
到了步行街入口,徐荷叶下了自行车,推着往里头。走了还没多远,就见到孙慧往常摆摊的地方围满了人,围着她的都是一些十七八岁二十多岁的年轻女生。
基础款更大众,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适用。新款设计时尚,花俏好看,更适合年轻女性。
她推着自行车走近,听到大家的说话声后,徐荷叶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下了一半。
明明是寒冷的冬日,孙慧忙得额头上都是汗珠子。
徐荷叶没有去打扰她,而是默默推着自行车离开了步行街,又去了其他地方。
她得去看看费彩还有另外几位拿了新款的零售商们的生意好不好。
走了几个地方,徐荷叶心中那块半悬空的石头便彻底落了地。
新款,稳了!
卖得超级火爆。
和徐荷叶一样,默默围观众人销售情况的还有那几位左右摇摆,反复观望的中间派。
见费彩他们卖得这样好,几人再也等不住,跑到了重荷服装厂,要求拿货。
但很可惜——
几人傻眼了,“什么,你说新品没货了?”
董杏花点了点头:“是的,新品刚开发出来不久,厂里做得本来就不多,已经全部批发出去了。”
“全批了?一点不剩?”
“全批了,一点不剩。”当然不是,厂里还有一点新货,但那是供给苏市经销商的。是的,董福运刚打了电话回来,他去苏市没多久,就签下来一个订单。
还是那句话,两地隔得近,在扈城这般风靡的假领子,苏市那边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董福运谈下的那位批发商本来就有意来扈城进货,董福运送上门去,还省得人家跑这一趟,自然是两相欢喜。
订单签得特别快。
“那什么时候有货?”王哥问道。
董杏花想了想:“起码一个星期后。”
光董福运签下的那个订单,都够他们厂加班加点干上好几天,再加上费彩他们的单子,一个星期还是快的。
“这么久?”
董杏花点头。
“老板,不能早点吗?”
董杏花摇头:“抱歉,真的早不了。订单排满了,最快也要五天。”她想到方芳问她的事儿,现在或许可以把那十四个工人招进来。
“那就五天。”王哥急切道,“董经理,咱们也是从你们有批发业务后就一直合作到现在的,你一定要把我的事儿放在心上,做出的货千万千万给我们留点。”
“行,放心,王老板,我肯定给你留。”董杏花含笑,心底却想呸他一声。昨天打电话让来拿货,怎么就三推四拒的,还不是想压价。
现在看他们新品卖得好,又忙不迭要来订货。真当他们的货没人要呢,任由你们挑三拣四。
几人无功而返,也不想回家,又忍不住跑去看其他人卖货。
其中一人忍不住抱怨:“王哥,费彩这娘们太贼了,她拿了新款,咱们问的时候却一点口风都不露。”
“咱们要是拿了货,现在卖这么火爆的可就是我们了。”
叫王哥的男人吐了一口唾沫:“行了,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只能多去重荷服装厂磨一磨,争取让他们多生产一些货出来给咱们。”
第116章 求情
时间倒回这天上午, 徐荷叶离开老教堂没多久,就有一个三角眼的大婶于姐找到吕俊:“吕老板,这工价能加吗?”
“要是能加上去, 那我还是愿意跟着你们做, 做熟不做生嘛!”
吕俊摇头:“工价年前才涨的, 现在涨不了。”
于姐有些不高兴:“可人家就能给出一毛五的高价。而且你比人家做得早,这假领子我也见过人卖,一件就能卖两三块,挣这么多钱, 给我们的工价才这么点,你们也太贪心了吧?”
吕俊摇头:“于姐, 你只看到我们挣钱, 没有看到我们承担的风险。工人工钱、面料成本、厂房租金、买设备的花销……这些都是我们要承受的。”
“况且我们也没有亏待你们,给你们的工价也是市价, 你们只要愿意努力干活, 就能拿到不低于普通工人的工资。
你们在家干活, 用的是自己家的缝纫机,你们说是帮工坊干活, 机器用久了有损耗,需要给一定的补偿,我们也同意给机器租赁费。
但你们现在因为别的厂,来威胁我们给更高的工价, 请恕我们做不到。”
于姐威胁道:“那你们就不怕我们都走了,不在你这儿做了?”
吕俊做了个摆手的动作:“请便。”
“行, 我不给你们做了,把我剩下的工钱结给我。”
“没问题,你把厂里交给你的材料还回来, 我这就给你算工钱。”说着,他又看了眼其他工人:“其他人如果也是这个想法,你们也可以还了材料,把剩下工钱结清,去赚更多钱。”
其他人面面相觑,真让他们走了,大家又不敢下定决心。
这里工价虽然低一些,但大家做了这么久,都做熟了。
换了地方,也不知道能不能好。
于姐急了:“你们还在犹豫什么?”
“钱多钱少都闹不明白吗?都是给人干活,这边才给一毛二一件,那边可是有一毛五。同样一天做一百件,在这里才挣十二块,去那边却有十五块,整整多了三块呢!一天多三块,一个月下来,能多挣多少钱啊。”
经她这么一说,原本就心思浮动的人终于下定了决心。
“于姐说得对,吕老板,我们不在你这儿做了,你把之前做的工钱结给我。”
“行。”吕俊拿来工资本,把准备走的人的工钱一一结清。每结清一人,就在她名字那列画一道横线。
众人看着那个工资本,神色莫名,心情也非常奇怪。大家原来都是各大工厂的职工,厂里效益不行,下岗后,所有人都过了一段低沉失落的日子。
来这里干活后,尤其是拿到工钱后,大家久违地又找到了存在感和自尊感。
不过,想到于姐承诺的高工价,大家很快把这种奇怪的感觉抛到脑后。上班嘛,还不是为了挣到更多的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工价更高的地方?
拿到吕俊结清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10-120(第7/12页)
工钱后,众人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老教堂,准备去另一家工坊拿活做。
吕俊看着一下子少了一半人的工资本,叹了一口气。
还没走的人看着这场变故,便去找了廉母关晚霞。
“关姐,于姐他们都走了,咱们还要在这里干吗?”说实话,她其实也对于姐口中的高工价很感兴趣。就像于姐说的,一天多三块,一个月足足能多九十块呢!
廉母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姐妹,叹了口气:“你们就看到高工价了,就没想过其他问题?”
“什么意思?”
“一毛五的工价确实比一毛二高,但你们想过没有,那边有没有那么多货给你们做?这边供货稳定,只要咱们愿意,每天都能拿差不多百来件货做。
那边呢?你们确定去了后,也能天天拿这么多货做?如果他们每天只能给你们五十件,又或者三十件,二十件呢?
光靠加的这三分钱工价,能多挣多少钱?”
几个人傻眼了。
“还有啊,这边不仅有咱们这个工坊,还买了江城服装厂的生产线。能买生产线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厂越做越好啊。
厂做得好,老板能挣到钱,才不会拖咱们的工钱。小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少挣钱,但能按时准点拿到钱。”
廉太太说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确实,她们都被于姐口中的高工价迷惑了,却没想过其他问题。高工价是高工价,但高工价还真不意味着能挣到更多钱。
闹了两天,老教堂这边走了三十多个人,但依然有二十多个人愿意在这里做。
吕俊看着剩下的人,把徐荷叶的决定告诉了大家。
“其实原本在江城服装厂那边买下生产线后,我们就计划把这边的生产都迁移到那边去。
但是考虑到老教堂离大家近,方便大家拿货交货,还是把这边保留了下来,让大家在这边拿货回家做。”
“不过现在这边的工人少了,撑不起一个工坊。所以我们考虑了下,还是决定把老教堂的生产都转移到那边的工厂。”
“江城服装厂离我们这里不近,但也不算远,骑自行车大概半个多小时。大家以后如果还想拿货做,可以去那边的工厂找董杏花董经理,待遇不变。
当然,还有另一条路子。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转为正式员工,去那边的工厂上班。正式员工需要坐班,和以前比没那么自由。
但是也有好处,正式员工只要产量达标,每个月都会下发数额不等的奖金。”
这是徐荷叶最近刚提出来的绩效奖。
每个月只要生产量达标,且满勤出勤,就能拿到全勤奖五十元。生产头几名,还会额外发奖金。数额分别是一百、五十和二十。
吕俊说完,还留下的员工面面相觑,最后有十六个员工决定转为正式员工,剩下六个依然还是从厂里拿货在家做,她们家里都有小孩要照顾,这种方式更自由,能挣钱,还能照顾到家里。
老教堂转过去十六个员工,再加上二次招聘的原厂十四名员工,徐荷叶的工厂车间瞬间壮大了不少。
但是现有的生产线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多员工,工厂开始实行两班倒。早班从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中间休息一个小时,工作八小时。
晚班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晚上半小时吃饭,工作七个半小时。
六十六名正式员工,六名临时工,这么多人,一天就能生产出三四千件假领子。
徐荷叶觉得她肩膀上的压力更大了。她原来只是想挣一笔快钱而已,怎么突然就办了个工厂?
好在董福运带着三个新手在苏市转了三天,带回来十个订单。
四个大单,每个单都订了价值上万元的货。五个中单,要了价值五千元的货。最后一个小单,三千元。
至于后续加订与否,要看他们的销售情况。
这么多订单,看着挺多的,实际上要不了几天就能做完。
不能让工人们空期,徐荷叶和吕俊也加入了外出谈订单的行列。这次董福运带上段杰和蒋诚
去了锡城,徐荷叶、吕俊以及华锋三人去了禾城。
元宵节那天,两拨人再次赶回扈城。
董福运签了八个单子,徐荷叶他们签了六个单子。接下来他们再次分别去了常市和鹿城,分别带回来五个单子和七个订单。
六个人签下的订单,足够工厂生产到三月初。徐荷叶终于能松口气,停止奔波,背着她的书包去学校上课。
工厂每天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于是那些计划着联合起来压价的零售商们傻眼了。
这种趋势下,他们别说压价,按照原价都不一定能拿到货。
“姚坤,这下怎么办?这重荷服装厂的货根本不愁卖啊。”原本他们还想着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能逼得服装厂降价出售。
但没想到人家根本不搭理他们,他们这边刚提出降价,那边立刻去扈城附近的城市开拓市场,还生产出款式更新颖更好卖的新款,一下子引爆了市场热情。
他们倒是去其他仿制厂定过货,但是不管是质量还是款式都比不上重荷服装厂的货。同样价格下,他们进的货根本卖不出去。
最后只能低价出售,但即便如此,销量也不是特别好。顾客都是喜新厌旧的,加一点点钱就能买到最新款,何必去买那些快要过时的基础款呢?
姚坤咬了咬牙:“走吧,去重荷服装厂。”
“去做什么?”
“去求情啊。”姚坤翻了个白眼,“不去求情,怎么让重荷服装厂把货拿给我们?”
姚坤说着,心里忍不住有些后悔。要知道他可是在重荷服装厂还是一个草台班子时就去工坊批发的零售商,和工厂天然有一份香火情。
如果没有压价这一茬,同样价格下,工厂肯定会把货供给他们。
看费彩就知道了,重荷的货那么紧俏,费彩那女人却一直没有缺过货卖。
如果他们当时没有贪心不足,看到市面上出了仿制品,就想借此趁火打劫,压低进货价,现在他们一样有货卖,不愁赚钱。
第117章 各自出路
董福运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任督二脉,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吕俊带着三个新人,以扈城为辐射点, 走遍了周边的几十个城市。
签的订单多, 光靠他们自己的生产线根本生产不过来, 董杏花拿着订单,找了几家效益不行的服装厂,让他们帮忙代加工。
到三月底,除开所有开销后, 工厂账面上有二十万。
徐荷叶留了十五万流动资金,拿出五万, 给大家分工。她占股多, 分到了三万九。小舅舅和吕俊股份一样,分到了一千七百三十五。董杏花和黄旺成各分到一千八百零五元。
分红看似不多, 但四人还有工资和提成, 所以还真不少挣。
几个人拿着自己的工资和分红, 都有些傻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10-120(第8/12页)
。
“怎么会有这么多?”董杏花有些不敢置信。荷叶给她的月工资涨到了六百每个月,再加上总销量提成和分红, 她总共拿到了四千八百多元,这么多钱,是她曾经在纺织厂一年多的工资。但现在,不过短短一个月而已。
徐荷叶摇头:“小姨, 不是一个月,是四个月。”这门生意年前十二月就开始了,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个月,但他们几个主要人员才第一次拿工资。
“四个月,也够多的了。”想到她上次去纺织厂买面料, 厂里领导说的话,董杏花觉得是时候了。
她看向徐荷叶:“荷叶,我决定了,辞掉纺织厂的工作。”
“小姨你真的舍得?”
董杏花叹了口气:“舍不得又怎么办呢?”
“工厂这边离不开我,纺织厂那边也不可能任由我无限制地请假。”尤其是在大家都知道她在外头办了个私人服装厂的情况下。
“小姨,你放心,我们一起努力,把咱们的重荷工厂办好,让厂里的人不要再经历一次失业的痛苦。”
“好。”董杏花看着外甥女点了点头,“我相信你。”
黄旺成看着手里的钱,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荷叶,工厂已经步入正轨,之前开发的新款也够用了。我想找个服装设计学校,好好进修一下。”
他现在的设计说是设计,但太基础,而且很多点子都是徐荷叶给他的。黄旺成只是在她的思路上做一些调整,真正属于他的设计其实没有多少。
他想拿着这些钱去进修,好好培养一下自己的设计基础,或许进修过后,他就能找到自己的设计风格。
“好。”徐荷叶自然支持,“黄叔,我支持你。”其实她本来就有让黄旺成去学设计的想法。假领子,还有她之后准备做的制服,都是她根据前世记忆投机取巧。
能挣到钱,时机占据了很大的因素。
但一家公司,一座工厂的发展,不能全靠老板的投机取巧。
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前世能给她利用的机会越来越少。这就需要所有人都打好基础,让这座工厂即便没有她,同样能够发展下去。
“黄叔,您尽管去找学校,读书的费用不用担心。你手里的钱不够的话,厂里给你承担。”
黄旺成点了点头:“够的。”
“这段时间我打听过,咱们扈城就有一所大专,专门教服装设计的,学费不高,走读的话,不用交住宿费,只学费和生活费,五千块钱够我读到毕业了。”
“行。黄叔,您去了后除了自己学习,也可以挑一挑,看有没有什么设计上的好苗子。假领子不长久,咱们厂要想发展下去,还是要做衣服,做让大家都喜欢的服装。”
“行,我去了会留心的。”他不只负责设计,还是股东,自然要为厂子的发展负责。
经过这段时间他也算是发现了,懂设计和不懂设计差别确实大。
假领子出了仿制品后,卖得最好的还是他们厂的假领子。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们这里有最新最别致的货。旁的人只能跟在他们屁股后面仿制,卖得自然没有他们的好。
“当然,咱们厂现在还太小了,那些大学生未必愿意来。如果他们不来,您可以和他们约设计,他们设计的款式如果能被咱们征用,咱们厂可以出设计费。”
“明白。”黄旺成的动作很快,和徐荷叶说完,就找学校报名去了。
董福运和吕俊见黄旺成三言两语就定好了未来要走的路子,不由得纷纷凑到徐荷叶的面前,让她给他们找个路子。
“荷叶,你看你黄叔要走服装设计的路子,我呢,小舅舅要做什么?”
徐荷叶想了想,问道:“小舅舅,你喜欢出去谈业务吗?”
董福运点了点头:“还挺有意思的。”他确实很享受出门谈业务,每次谈成一次合作,他都很有成就感。
“那小舅舅,你也去找学校,看有没有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谈判之类的学科,精进一下您谈合同的业务能力。
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学习管理。团队管理、绩效管理、项目管理,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现在谈合同都是你亲自出马,等咱们厂大了,肯定会招更多的员工。学会了带人,能帮你省很多事儿。”
“那我呢?”吕俊眼巴巴地看向徐荷叶。
徐荷叶想了想道:“吕叔,你会读书,记忆也好。如果可以的话,你可以试着学习法律,往商务律师的方向走。”
“咱们厂发展得越来越好后,要签的合同肯定越来越多。那时候咱们就需要一个懂法律,会看合同的人帮咱们拟定合同,审查合同,以防人家给咱们挖坑咱们不知道。”
将来,就算他们这个厂办不下去了。吕俊有个商务律师的身份,一样能找到好工作。
“那我呢,荷叶,小姨要做什么?”
“小姨,现在厂里的钱都是你在管,你可以学会计,考个会计证。”
董杏花点了点头,又有些犹豫。
“可是小姨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学会吗?”
“当然可以。”徐荷叶十分肯定,“小姨你还不到四十岁,正是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龄,此时不学什么时候学?”
第118章 火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学习进度或快或慢,但大家都能沉得下心来努力。
人生还长着呢,何必非要急于一时?
徐荷叶也把心神全都放到了学习上, 六月七至六月九号中考, 时入四月, 距离中考只剩下短短两个月时间。
她必须全力以赴。
她知道以她现在的水准,考上高中没有问题,但她想拼一把,看她能不能创造一个奇迹。如果外地来的转学生, 能拿到区中考状元,甚至是市中考状元, 那就有意思了。
到四月底, 厂里账面上的资金已经翻了两翻,与此同时, 假领子的售卖速度开始放缓。
是时候了。
徐荷叶让董福运和吕俊不要再接新单子, 等把厂里还没做完的单子发出去后, 就不再做假领子,而是全力生产《公关小姐》同款制服。
这部剧里亮眼的制服很多, 但为了节约成本,徐荷叶决定只做三个款式,分为女款和男款。
女款都是宽肩窄裙的西装套装,但是做了三个颜色, 女主周颖最常穿的亮黄色,以及剧里经常出现的黑色和深蓝色。
男款有两个款式, 当时在港城比较流行的双排钮扣西服,以及内地较为常见的两粒扣西服,同样是两个颜色, 深蓝色和黑色。面料和女款一样,进一步节省面料成本。
董杏花有些不解,徐荷叶怎么突然就要做制服了。
假领子还能用碎布头,用各大纺织厂的尾货面料,但制服不一样,对面料的要求极高。
面料紧实,要有一定厚度,表面光滑,光泽感和质感要好,质地垂顺挺括,且不易皱,上身要有型,适合正式场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110-120(第9/12页)
不过她虽然不理解,但还是一丝不苟地按照徐荷叶的交代安排。
制服面料要求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定各大纺织厂的库存尾货。董杏花和董福运跑了几天,也没找到合适的面料。
最后还是决定去她从前上班的纺织厂定料子。
纺织厂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定这么多西装面料,但她定的量大,再加上如今厂里效益不行,接不到单子,且她又是厂里出去的员工,多重因素叠加下,董杏花还是拿到了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
定好了面料,她又紧接着去定各种小配件。
徐荷叶在面料上的预算高,做出来的西装品质好,铜扣之类的配件自然也不能敷衍。
四月中旬,各种辅料以及定制的面料入库。
董杏花开始组织工人们做制服。
学校里,徐荷叶参加了第二次区中考模拟考。她发挥依然稳定,这次她拿到了全校第一,全区第三的名次。
五月,假领子生产彻底停止,原来人来人往的工厂慢慢沉寂。
工人们生产出来的制服越来越多,却始终没有经销商来拿货,大家开始担心厂里会不会亏本。
厂里流言不断。
董杏花同样焦急,嘴角起了一圈燎泡,但这个时间点是徐荷叶中考的关键时期,她也不敢打搅她。
五月中旬,徐荷叶参加了第三次中考模拟考,也是最后一次模拟考,这次是全市统考。她依然是全校第一,但这次拿到了区第一,市第五的名次。
厂里做好的衣服已经堆不下了,董杏花又在江城服装厂借了一间空厂房,专门用来存放衣服。
王安文下岗了,她把人叫了过来,同样是看库房。
徐荷叶让董福运和吕俊联系他们之前谈下的顾客,告诉大家他们这儿有品质上佳的制服套装,但来定款的人寥寥无几。
董杏花嘴角的燎泡长得更大了,还多了一层黑眼圈。
整个人十分憔悴。
徐荷叶依然不急不忙。
董杏花虽然着急,但依然不敢多问。挣钱重要,但孩子的中考同样很重要。
日子熬啊熬,终于到了六月七号。
六月七号,中考的日子。分校错开考试,徐荷叶分到的考场刚好是庞巧就读的中学,董杏花把徐荷叶接到她家,方便就近照顾。
庞巧同样也是今年的中考,幸运的是她就在本校考试。
六月九号,为期三天的中考终于结束了。
董杏花跟着大松一口气,都顾不上问考得怎么样,徐荷叶刚从学校出来,她就把人带到了工厂,指着那快堆满的厂房道:“荷叶,现在做的制服太多了。”
“小姨,别急,我心里有数。”徐荷叶拍了拍董杏花的手,让董福运继续联系顾客,顾客下不下单不重要,但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他们厂里有制服,是《公关小姐》同款。
《公关小姐》?
什么东西?
央视还没引进这部剧,大家没什么印象,所以来定款的人依然很少。
时间很快来到了七月十号,这一天《公关小姐》在央视首播,一经播放便迅速火遍全国,与此同时迅速掀起了一股制服热。
“想买制服,不要这样的啊,那你想要什么样的?周颖同款?”
“周颖,谁啊?哪个明星吗?”
“不是?周颖不是明星,是电视剧《公关小姐》的女主角,她穿的那套黄色制服特别好看。我想买她那样的。”
“《公关小姐》?好耳熟的名字,在哪儿听过呢。”
“老板你没看过这部剧吗?央视播的,特别好看。”
“啊,我想起来了。前几天卖假领子的那个小伙子给我打了电话,说他们厂里有制服,是《公关小姐》同款,问我要不要订。”
“真的吗?老板那你现在能不能订,你订了我马上买。”
“你别急,我现在就给那小伙子打电话。”老板找出电话本,着急的翻了翻,终于翻到了董福运留的厂座机号码。
他拿着电话本,拨打过去。然而等了许久,电话那头依然显示占线。
而这样的现象,在扈城以及周边的许多城市都在发生。
另一边重荷服装厂电话不停。
“喂,要订制服?好的,好的,需要订多少呢?李老板,我们的制服用料都是很好的,两百套起批,每套六十五元。”
“当然,当然,定的多肯定更便宜。如果您能一次性订五百套,我可以做主每套少五元。”
“五元不少了,您想想,一套制服你们随便翻两番都好卖,挣钱的肯定还是你们啊。”
“哦哦,您先订两百套啊。好好,我这就把您的地址和电话写下来,我们这边可以帮寄。等你们打款了,我就让人把货拖到火车站,通过火车发过去。”
徐荷叶放下话筒,便对身边的人道:“庞巧,苏市,王老板,定两百套,打款账号是……。”
话音还没落地,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徐荷叶拿起电话,熟练地应付顾客的抱怨:“抱歉,余老板,让您久等了,实在是订货的人实在太多了。”
“对对,您要订五百套?好好,我给您优惠。五百套,优惠五元,每套六十元。总货款是三万。您放心,待会儿我们核实后,马上给您发货。”
“款式?我们做了三个款式。女款宽肩窄裙,有三个颜色,黄色、黑色和深蓝色。男款有两种款式,港城那边喜欢的双排钮扣西服,以及咱们内地喜欢的两粒扣西服。颜色啊,除了黄色,其他和女款一样,都是深蓝色和黑色。”
“男款女款价格一样,都是六十五一套。两百套起批,可以每种款式都挑一些。码数的话,有三个码,S、M和L码。”
这个时候的人身材普遍苗条修长,极少有胖人,所以徐荷叶只让工厂做了三个码,且M码做的最多。
“老板,库存不多了,如果要订的话,尽快打款哦。我们这边会帮您预留一天,明天下午银行下班前还是没有看到打款,我们只能把款发给其他顾客了。”
“哦哦,好。”徐荷叶看向其他人,“表妹,记一下,锡城服装批发中心,钱老板,定两百套,货款一万三。他要女款黄色、深蓝色,分别是S码20件,M码数30件,L码20件。男款,两种款式都要,三个码各要10件。”
“好,我记下来。”庞巧点了点头,写完,她对段杰道:“段杰哥,我这本复写本记满了,接下来由你记录。我先把订单撕下来,拿到库房那边出货。”
段杰点了点头,“放心吧。”
“行。”庞巧把复写本上白色那张复印纸撕下来,拿给董杏花,“妈,这是新订单。您交给王叔叔,让他带人把货挑出来。”
“好。”董杏花很快拿着一沓订单找到王安文,“老王,这些都是新订单。你先把货挑出来,写上地址和收货人名字,放在一边。”
回头去银行,确认顾客打款了,就把这些货拖到火车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