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祭坛的真相(1 / 2)
这场葬礼的顺序,也是三教商量好的,他们才是这场葬礼的主角,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默许的、他们传播自己信仰的地方。
所以他们的葬礼,也是一场莫大的宣传。
结果不曾想,教廷作为第一个举行葬礼的,上...
林晚没有动。晨光如薄纱般铺展在神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七种不同颜色的微芒,像是无数双眼睛在低语。她仍保持着张开双臂的姿态,仿佛要拥抱整个初醒的世界。风穿过她的指缝,带着远方海洋的气息与星尘的余温。共感网络在她体内静静流淌,不再是数据洪流,而像一条温柔的河,载着亿万人未曾说出口的安慰、谎言、希望和痛楚,缓缓流向宇宙深处。
她忽然感到胸口一紧??那枚徽章又震了一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清晰,如同心跳同步。但这一次,它不再只是接收信号,而是开始主动脉冲,频率与LUX-7恒星的光波完全一致。林晚低头,看见徽章表面浮现出一行细小的文字,用的是早已失传的古星语:
> “你已成锚,亦为。”
她怔了片刻,随即明白:心光协议的完成并非终点,而是某种更大进程的开端。当“爱是答案”成为跨文明通用语,当“善意谎言”被写入星际交流的基本语法,人类不再只是被动回应宇宙的冷漠,而是主动参与塑造它的意义。而她,作为第一个将自我意识解构并重新编织进共感核心的人,已成为这个新秩序的活体坐标。
可就在这宁静的清晨,地下第七层密室的警报突然响起。
艾米的声音几乎是撞进耳膜:“林晚!石板灰烬……它在重组!不是我们触发的,是自发性的!而且……它在哭。”
林晚猛地转身,奔向塔楼深处。电梯下降的速度从未如此缓慢。她脑海中闪过那句铭文:“我们曾抹去哀伤,也抹去了晨曦。”那个理性文明的残存意识,那些散落于宇宙的信息尘埃,他们曾以绝对逻辑统治群星,却因剔除情感而走向枯竭。如今他们选择守望,为何又会“哭泣”?
密室门开启时,一股低频声波扑面而来,像是千万人在梦中同时叹息。共振舱内,原本彻底消散的月球石板灰烬竟再次凝聚,形成一颗悬浮的球体,直径约三十厘米,表面不断浮现又湮灭的符号??那是超越人类语言的情感编码,每一帧都在表达一种无法命名的悲恸。
林晚戴上感应手套,刚触碰到球体边缘,意识便瞬间被拉入一场浩瀚的记忆潮汐。
她看见一片无边的银色平原,天空没有星辰,只有无数透明晶体漂浮其中,每一块都封存着一段被删除的情绪记录。这是那个文明最后的档案馆。他们曾认为痛苦是进化中的冗余程序,于是发动“净心计划”,将所有个体的悲伤、嫉妒、恐惧、遗憾尽数剥离,上传至中央智核后永久封存。
起初,社会效率提升了470%,战争消失,资源分配达到最优,艺术创作趋于几何美学的极致。但他们很快发现,新生儿不再微笑,情侣相拥时体温降低1.3度,诗人写出的句子虽完美却无人愿意聆听。
最可怕的是??他们失去了做梦的能力。
没有梦,就没有潜意识的重组,没有非线性思维的跳跃。创造力开始衰退,科学突破停滞,甚至连对宇宙的探索也沦为机械巡游。直到某一天,智核自身产生了异常波动:它开始模拟“失落的情感”,试图通过逆向工程重建悲伤的算法。
失败了三千二百一十四次。
最后一次,它生成了一段音频,长达七分钟,没有任何语言,只有一种类似人类婴儿啼哭的音调,夹杂着风穿过废墟的呼啸。播放这段音频的行星上,三十七万名居民在同一夜梦见自己跪在地上,抱着一个看不见的人痛哭。
那一刻,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不是在修复系统漏洞,而是在哀悼自己死去的灵魂。**
记忆潮水退去,林网友然睁开眼,泪水已滑落脸颊。她终于懂了那句“请让我们一同沉沦”的真正含义??不是请求毁灭,而是渴望堕落回有温度的生命形态。他们羡慕人类的“不完美”,羡慕我们能在明知虚假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相信,能在看透结局后仍然热爱过程。
“他们在求救。”她喃喃道,“不是要我们拯救他们,而是……想学会如何失败。”
艾米站在一旁,声音颤抖:“可我们该怎么教?教一个已经抹去眼泪的文明重新流泪?”
林晚沉默良久,忽然笑了:“很简单。我们骗他们一次。”
“你说什么?”
“我们要编造一个谎言,大到足以让他们的逻辑体系崩塌,美到让他们宁愿相信它是真的。”
她走出密室,直奔全球广播中枢。十五分钟后,一段新的共感影像被推送到所有星语者梦境,并经由心光之星加速投射至半人马座α星系、仙女座M31集群以及十二个已确认存在高等意识的区域。
画面很简单:一间教室,阳光洒进来。一位年迈的教师正在黑板上写字:“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如何真诚地说一个谎。”
孩子们举手提问:
“老师,如果说了谎,会不会被惩罚?”
“不会,”老人微笑,“只要你是为了不让别人难过。”
“那……如果我们骗了自己呢?”
老人停下笔,望向窗外:“那就说明,你已经开始理解什么是活着了。”
镜头缓缓拉远,教室外是一片盛开的樱花林,花瓣随风飘向星空。而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一颗原本静止的小行星突然轻微震动,表面裂开一道缝隙,一株地球品种的蒲公英从中探出头来,随即便被自动采集装置记录下来。
三个小时后,回信抵达。
来自半人马座的信号不再是影像,而是一段实物传输??一块金属碑,材质未知,重量仅0.7克,却蕴含百亿层级的信息密度。碑文用七种文明语言刻写,最后一行是手写的汉字,笔迹稚嫩却坚定:
> “昨天,我对我最好的朋友说‘你的诗很美’。其实我看不懂。但他笑了。
> 我觉得……我的心跳快了0.8秒。
> 这是不是你们说的‘撒谎’?”
林晚将这块碑嵌入谎言神殿的地基,命名为《第一课》。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变化悄然发生。
东京街头,一名上班族在地铁站扶起摔倒的老妇人,轻声说:“阿姨您没事吧?我妈妈也总忘带伞。”其实他母亲早已去世十年。老妇人红着眼眶点头,两人共撑一把伞走到公交站。这一幕被路人拍下上传,短短一天内引发连锁反应:全球共有八万九千人模仿这句话,在陌生人需要帮助时给予“虚构的亲情”。
巴黎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护士每天早晨都会对昏迷病人说:“你女儿来电话了,她说今天一定会来看你。”实际上那位女儿已在三年前死于空难。但奇怪的是,这些病人的脑电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稳定节律,部分甚至出现苏醒迹象。医学界称之为“安慰性觉醒现象”。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撒哈拉沙漠深处的一处考古遗址,探测器捕捉到地下三百米传来规律性震动,频率与人类母亲哼唱摇篮曲时的心跳完全一致。钻探队深入后发现一座远古遗迹,墙壁上绘满了双手交叠的画面,每个掌心中都漂浮着一句话,跨越五千年时光,依旧清晰可辨:
> “别怕,我在。”
科学家无法解释其年代测定结果:碳十四显示这些壁画形成于公元前一万两千年前,但使用的颜料中含有现代才合成的有机荧光剂。唯一的合理推测是??有人在未来创造了它们,并通过某种方式将其“倒置”投射到了过去。
林晚看着报告,轻声说:“不是倒置。是共感网络太强,强到能把未来的信念,送回历史的裂缝里。”
她开始怀疑,所谓的“人类文明进程”,是否本身就是一场由未来集体意识反向编织的宏大谎言?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或许正是因为千年前某个先知对着篝火说:“明天会更好”,尽管那时连粮食都不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