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 120-130

120-1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病美人被宿敌巧取豪夺后GB 别和前任谈恋爱 闭嘴,赐婚 三个女儿,三个前任,三倍高额抚养费 我哥是Omega[GB] 我的时令男友 当甲乙方一见钟情后 耽美文女配拒绝修罗场 亡妻回归的方式不太对 单推女的代餐男友竟是正主景光这件事

“若普天之下,只有大汉造出了可以不用人力就可以织出衣裳的器具,那么便可与异国互通买卖,大汉既可以得到大笔钱财,而异国因为有所需求,所以无法轻易开战,毕竟这项技术,只有大汉才有。以此类推,若大汉各行各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术,那么不仅大汉能愈发富强,别国也不敢轻易开战。”

“技术,是国力的基础。”

沈乐妮最后望着刘彻道:“因此臣认为,应当大力扶持技术,争取早日造出独属于大汉的第一台织衣器具。”

四下皆是人,却无一人说话,纷纷只拿眼睛你看我我看你。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从未以这种角度来看待过‘技术’,现下听沈乐妮这番长篇大论,颇觉新奇。

“技术,是国力的基础……”刘彻摩挲着指尖,低声咀嚼着这几个字。

“敢问国师,若要扶持技术,是否会伤及农业?”张欧问道。

沈乐妮回道:“技术与各行各业皆是相辅相成,谈不上伤及。可钻研技术是一项难事,非几日之功便能有所成就,其投入的人力物力亦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国师真是满腹学识、见识广阔,学生们实在钦佩。”对面的学生忽然开口夸赞沈乐妮,但沈乐妮一听就知道对方没憋好屁。

果不其然,对方接着道:“学生们有一疑问,想听一听国师的看法。”

大庭广众之下,沈乐妮只好接下,正好她也想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招数。她问:“什么疑问?”

那说话的学生勾着唇,眼底透着恶意,他道:“国师认为,大汉应不应该开民智?”

此话一出,所有人立时把目光移到沈乐妮身上,静待她的回答。

谁都能听得出来,这哪里是请教,分明是这些学生不怀好意,想让陛下对沈乐妮产生隔阂,进而疏远她。

毕竟自古要想江山稳固,哪个皇帝会想给普通百姓开智的?

沈乐妮心下也了然。

狗东西,这是今日不把她搞的脱一层皮不罢休是吧?

但即便对方的问题如此犀利,沈乐妮也不怕,她扬起嘴角,提高音量回答道:“本官认为开不开民智这个问题,与扶不扶商道理相同,可开,但也要把握好‘度’字。”

她注视着对面,言辞高亢:“诸位都是儒生,想必应该知道,孔夫子有言,是为‘有教无类’,孔夫子认为教育不应该仅限于权贵阶层,平民百姓也应该被普及。孟夫子也有言,为‘教民智’,说的也是提倡教育百姓,使其具备一定知识、拥有能思考的思想。”

说到这里,她唇角扯着一抹弧度,声色缓慢却直击要害地质问对方:“诸位日日读书,莫非连圣贤的这些名言也不知?还要来反问本官一介女流?尔等究竟读的是什么书?连这些也不知,竟还好意思待在这最高学府中?”

被当众如此斥了一通,尤其如今当今陛下还在场,那些学生的脸面再挂不住,纷纷对沈乐妮怒目而视,但好歹理智尚存,没有张口就骂。

又一学生站出来高声道:“回国师,学生们对圣人名言自是熟读,学生们也只是想听听国师的看法,毕竟谁人不知国师既练得了兵,也入得了朝,可谓不可多得的大才!”

先给沈乐妮戴一顶高帽,把自己的无知转移为对对方的敬仰,然后又把问题抛给她道:“学生们只是想知道,国师口中的‘度’字,该如何把握?”

他说完以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20-130(第6/14页)

没有停歇,而是咬了咬牙,壮着胆子叫道:“若是百姓懂得了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思朝廷供养恩德,反而有了谋逆之心,这又该如何?”

对于他此番言论,在场的儒生儒生们包括官员赞同与不赞同皆是一半一半,因此多数人都保持着安静,没有互相发表看法。

毕竟对于开不开民智,自古就是文人学士间一个热议的话题,亦是朝堂上一个时常被拿来谈论的事情。

更别说帝王还在这里,谁敢胡言乱语?

所有人静看着沈乐妮。

沈乐妮听后,对于这个回答不好就可能掉脑袋的问题,她也没有什么害怕之意,但她也不会顺着对方的话掉进他挖的坑里。

她微微一笑,角度犀利地把问题抛了回去:“这个问题,你不应该问我,而是应该问陛下。”

那学生吓了一跳,脸色当即一白。

他当然不敢真的去问刘彻,只是想给沈乐妮难堪,谁知道她根本不接,反而让他立马后悔刚才问了那个问题。

说百姓有谋逆之心,不知在说君王治理不行?

幸而刘彻没有追究。沈乐妮见对面偃旗息鼓,似乎不打算再刁难她了,总算舒了口气。

比试到此也就结束了,刘彻叫上沈乐妮先行离去,无关人员随后也跟着离开了太学。

离开前,沈乐妮还不忘提醒太学学生兑现自己的话。

看着那帮儒生一个个跟吃了屎一样的表情,沈乐妮瞬间心情美妙起来了。

“想不到国师如此能言会道,这两场辩论,朕听得很是尽兴。”回了未央宫,走在去往清凉殿的路上,刘彻对沈乐妮揶揄道。

沈乐妮呵呵两声,辩论嘛,不就是看谁嘴皮子利索。

“国师说与他国互通买卖,便可保持两国和平,国师不如再细细说一说,应该通什

么样的买卖?又该如何通?”刘彻询问道。

“陛下,不同的国家有不用的需求,端看对方缺什么,或者对方造不出来的东西,也可以是一种技术。但前提是自身要保证某项技术已经得到改进,才能把陈旧的技术卖给他国。而有两样东西,非自身充足到富余,不可与他国进行交易,便是粮食与军械两物。尤其是军械,除非是已经造出了更厉害的军械,则万万不可与他国进行交易。”

“臣举个例子,比如大漠之地,草原绵延千里,牛羊马儿成群。但大漠之地冬季漫长,冰天雪地,缺衣少食。若要与大漠部族进行互通,便可以买进牲畜,卖出炭火、布匹、乃至药物、粮食。”

“关于如何互通,臣认为当然首先要先修路,俗话说得好,商业发展的基础是运输行业的发达与道路的完善。”

商业发展的基础是运输行业的发达与道路的完善?还俗话说,他这个帝王怎么没听过?

刘彻细细品着她的话,一时没出声,沈乐妮静静地跟在他的侧后。

进了殿里,刘彻坐到御案前,又道:“那技术一事,国师也便说说吧。”

沈乐妮笑得像个苦命的打工人,“不知陛下想知道什么?”

“若是扶持技术,又该从何处做起?”

沈乐妮想了想道:“臣认为要扶持技术,首先要做的便是制定出完备的律法,建立相应机构,增设官位,再确定要钻研什么,设定考核奖惩,然后广招天下技工匠户,择优录用。”说完,她又补充一句:“若要扶商,首先也应该有一套完整规章律法与监管机构。”

刘彻沉吟几息,问道:“国师认为如今的大汉有何需要钻研?”

这个问题沈乐妮倒是还没有细想,她回道:“除了火药,其它的臣还没有细想过,不如待臣想好后再回答陛下。”

刘彻也没非要她现在必须说出个一二三来,闻言也就颔了首。

第125章 军营实践

军训结束以后,沈乐妮又把时间投入到了女医堂,她拿出了一些消毒和包扎物品,给这十几人细讲了分别的作用以及该如何使用。还拿出了一些药品让她们认识一下,讲了功效、吃法、注意事项等。

此前沈乐妮就把战场上所有必需品名字的字教给了众人,不仅包括这里的消毒及包扎物品、各种基础药品,连缝合需要的东西都教了她们。

战场之上什么伤者最多,自然是外伤患者最多。她已经在筹集缝合术所需要的桑皮线、羊肠线或者麻线,另外也让人去打造缝合需要的工具了。

只不过这些东西不好做,要一定时间,如今实践她们也只是拿最普通的丝线和剪刀来做代替的。

妇人们虽然学过,但都没真正见过这些东西,一开始还一个个好奇的研究了半天。

授课之余,沈乐妮又开展了一次健康讲座,依旧人满为患。到了如今,长安百姓对于健康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即便不懂的人也能说出个一两个知识点,这令沈乐妮很是欣慰和喜悦。

哦对了,还要去给刘据上课。

沈乐妮累的直吐槽,真是天生牛马命啊!到了古代还被如此压榨!

不过给刘据上课倒是没什么难度,毕竟他如今还小,讲的太复杂他也不能完全听懂,所以沈乐妮目前讲的都是一些简单新奇的,比如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偶尔做一个趣味科学小实验。

到了七月底,沈乐妮便打算带着把女医队的课放到军营中,进行实战演绎。

之所以选择军营,一来是因为如今她的校场没有人,二来是她想看看,如今军营里若出现女人,那些兵士们会是个什么德性,介时军训也好制定相应规矩。

听闻马上要去军营了,一群妇人很紧张,又有些害怕,尤其是那些年轻一些的妇人。

毕竟那可是军营,里面可都是一群糙老爷们儿。

“国师,咱们要在军营里待几日?”

“国师,现在便去军营吗?不是说出征时才随军?”

“国师跟着咱们去吗?老身还有些害怕……”

“国师……”

一群人围着沈乐妮叽叽喳喳个不停,李知琴微拧眉,出言道:“诸位有何可怕的?咱们早日都要跟着军队出征,如今提前适应一下也是好的。况且国师早在第一日就告诉我们了,光是学书上之言是不够的,拿家禽练习也不够,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夫,最重要的还是找人实践。”

罗娣看她们这副窝囊样也是来气,跟着道:“知琴妹妹说的是!不是老身说,咱们这些人里,除了秋云,哪个不是嫁过人的?不就是去军营,有啥好怕的!那些兵虽是汉子,可也是咱大汉的将士不是?他们还敢欺辱咱不成?况且有国师在,给他们一百个胆儿怕也不敢!”

她活了几十年,对于这些人在担心害怕什么,心里门儿清,当下便宽慰她们道。

沈乐妮也知道这些人虽然年纪大了,但即便是老妇人也是极为在意贞洁的,于是给她们吃个定心丸道:“诸位放心,有我在,定会护你们安然无恙。”

翌日,沈乐妮就带着这十几人带着东西去了南军当中。

她早已与南军卫尉路博德打过招呼,因此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20-130(第7/14页)

行人很顺利地就进入了军营。沈乐妮打算带着这帮人在这里待个十天半个月的,所以就让人腾出了几顶营帐。

而军营里,一听说有一群女人来了军营,还要在这里待一段日子,一些将士兴奋的一有空不是和袍泽闲谈,就是偷偷跑去看热闹。倒是那些受过军训的倒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依旧各做各的。反而有些人还挺怕沈乐妮,听说她也来了,一个个有多远离多远

此次沈乐妮带她们来军营的目的,一来是让她们提前适应一下,二来是看看军营军士情况,三来是让她们练练手。

在没有打仗的时候,若说哪里的伤员最多,那肯定非军营莫属。

古代的操练都是要动冷兵器的,一有个不注意就会被划拉出个伤来,而且极看重体能训练,从这几次军训她就能看出,长安军营的军士们的体能都尚且不错,所以平日的训练一不注意就会容易出现扭伤、拉伤。

但这才刚来,沈乐妮并没有急着让女医们开始实践,而是带着她们在军营里转了转,了解了一下各部门,以后到了战场上万一有个什么情况,也好找人。

尤其了解了一下军营里有关对待伤者的事宜。有个地方叫做庵庐,是专门救治伤兵的地方。此外军营里还设有‘折伤簿’,用于记录伤者情况。还有药函和药盛橐,这两样是器具,是用来存放军中必备药品的。

虽然这些人不多,但毕竟都是女子,在军营里尤为显眼,走到哪里都被一堆视线盯住,这不仅让一群妇人感到不适,就连沈乐妮后来也皱了眉。

看来以后军训的时候,都要把女医带进去了。下来她也要找卫青等人商议一下,制定一些规矩,来保护这些女医。仅仅这些也不够,她还要去找刘彻,不说什么官职俸禄,最起码要保证她们的人身安全。毕竟出征打仗调动的军队大多都是郡国兵,中央军调动人数不多。

说回来,来到军营的第一日,

沈乐妮先是把众人的住处安排得当,然后带着人转了一圈,了解了一些军营的不算机密的基本的事,就带着人回到了住处。

甫一进入大帐,有个被其他人称为张氏的妇人便纠结着五官向沈乐妮征求道:“国师,这……咱们待在这军营里,真的没事吗?”

“是啊国师,我总觉得那些人的眼神……”

这其中有一半人都是同张氏一样,有担心和害怕,毕竟走在男人堆里,就算她们不似未出阁的姑娘那般面皮薄,但被那样盯着看心里也有些发怵啊。

另外一些人倒不是害怕,而是嫌恶。

罗娣呸了声道:“那些个男人,跟没见过女人似的,咱们都一把岁数了还看,不知道看个什么!”

“就是!有些人的那眼神,看得我浑身直冒鸡皮疙瘩!”

“恶心!”

李知琴面有虑色,看向秋云道:“我们倒是不怕,只是秋云是咱们里唯一一个尚未成婚的,她如今才十四岁,若是……”

她没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懂。万一秋云遇着点什么,即便没出什么事,但清誉也是受损了,那她以后可就不好找夫家了。不过如今都进了军营,就算没什么事,也是不太好成家的。

沈乐妮还没说话,秋云便抢先对她道:“国师,秋云不怕!秋云不在乎什么名声清誉,秋云只愿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夫,学到更多知识,以后能帮更多人。”

沈乐妮揉揉她的发顶,看着她温声问:“你真想好了?若要做女医,便要有所取舍。”

秋云拿认真的视线注视着她,而后用力点头。

沈乐妮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鼓励,然后对着众人道:“大家别怕,我说过会护你们安危。若此后有谁拿不怀好意的眼神看你们,或者出言不逊、动手动脚,你们可以记住他们,然后禀报于我。稍后我也会去与路卫尉等将领商议。一旦有此种人,我与南军众位将领定严惩不贷。”

她环望众人,再打一剂定心针:“此后我也会奏请陛下为女医队制定相应律法,以保女医队所有人的安危和名誉。”

沈乐妮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她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罗娣扯着嗓子道:“大家别怕!有国师在,军营里的人不敢乱来!大家别忘了咱们可是来这里练习医术的,咱们以后是要去军队里救人的!别让国师失望!”

李知琴面色淡然道:“若是害怕的,现在就可以离开了,不必再浪费国师的时间。”

最终,在沈乐妮的安抚和罗娣等人的劝告下,一堆人好歹是松了紧绷的心态。

安抚好众人,沈乐妮这才去找路博德等将领商议关于如何保护女医安全的事宜,议了好一会儿才敲定下来。

当日下午,路博德便把军营内所有将士召集起来,宣告了女医队要在军营里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医术练习,言所有将士要将其当作袍泽以待,需对之持以尊重,若有谁敢冒犯,无论表情、言语和肢体,一经发现,论以重处。

安排好关于女医队的安全事宜,沈乐妮这才开始准备实践之事。

翌日,沈乐妮带着众人去了庵庐,准备开始实战。

当然,庵庐的一众医官医吏早就收到了上头的消息,声称国师要带着她的女大夫们来这里找伤患练手。

对于这些妇人学医理知识当大夫,这些有正式官职在身的医官本就对其不齿,一听说还是来拿伤者练手的,更是心有怒火,只是碍于身份低微,不敢有丝毫微词。

看着沈乐妮果然带着人来,医官医吏们皆目藏不悦与鄙夷,转头去做自己的事了,眼不见为净。

沈乐妮早已打过招呼,不用让人来陪着她们,各做各的事去,所以当下也就没有将领来迎接她们。

因为昨日没有进来细看过,所以沈乐妮带着人先是在庵庐内具体转了转。庵庐倒是挺大,光是伤兵养伤的营帐就足有百顶,每顶可容十数人。此外还有晒药熬药存放药物的地方,以及医官医吏的住处等。

如今没有战事,伤兵很少,总共不过十几人,安置在四个营帐里。

有伤风感冒的,有崴伤了的,有脱臼了的,有骨折的,还有被兵器所划伤的。

沈乐妮带着人在有伤患的营帐一个挨一个地看。

到第一顶时,里面安置的是扭伤崴伤的,总共只有四人,现在里面还有一医吏在查看他们的情况。

这几人冷不丁看见一群女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带头的那个赫然就是当今国师,一个个立马挣扎着要下床行礼。沈乐妮及时挥了挥手,开口道:“好好休养,莫要乱动。”

那医吏有些惶恐地问:“不知国师有何事要吩咐?”

沈乐妮温言道:“无事,本官就是带这些女医来看看伤者情况,你继续做你的事便是。”

“是、是。”虽然得到此言,但那医吏反而更紧张了,毕竟国师在此看着,他总归有些手忙脚乱。

沈乐妮见状,转移话题道:“这几人是伤着哪儿了?”

那医吏听见她的话,下意识想放下手中事直起腰回她,转而又想到刚才她的话,便一边做事一边回道:“回国师,他们都是扭伤了脚。”

“那若是刚扭伤,应该如何应对?”沈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20-130(第8/14页)

妮询问,示意女医们安静听着。

医吏便为她细讲了一番,沈乐妮和一堆女医都听得无比认真。

古代对于处理扭伤的做法,倒是和现代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冷敷和热敷,针灸按摩,毕竟中医源远流长。

听完后,沈乐妮请这医吏把他剩余的事交给女医来做,他从旁指导,医吏不敢拒绝,忙应了下来。

在第一顶营帐里待了快半个时辰,沈乐妮才带着人转向下一个营帐。

这个营帐里两个染了风寒发了高热的病患,两人看见人,立马反应过来,要下床行礼,被沈乐妮拦住。

沈乐妮问了两人是怎么了,得到是风寒发热后,便询问了一下两人症状,然后考验了一下女医们该服什么药,以及如何区分风寒和风热等等问题。

待了两刻钟,又去往下一个营帐。

这个营帐里有十一人,都是因训练而不小心受了外伤。此时这里有一个医官在巡查情况,他身后跟着两个医吏,都在认真听着医官的吩咐。

听见门口的动静,里面的人齐刷刷把视线挪过来。

沈乐妮带着人走进营帐,及时罢了罢手示意伤兵不用行礼。那些伤兵见到营帐里一下涌入这么多女人,即便好些年纪比较大,也是不太好意思,纷纷把视线挪到一边。

那医官走到沈乐妮跟前,行着礼道:“下官见过国师。”

中央军队的医官,是有官职的,一般管理着军营的医疗事务。

沈乐妮嗯了声,她望了下这里的伤兵情况,见他们大都露胳膊露胸膛,缠着层层白布,便知这里休息的都是外伤患者。

来活了。

第126章 缝的太粗糙

那医官弓着身询问道:“不知国师前来是?”

“无事,带女医们来学习一下罢了。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必管我们。”沈乐妮道。

那医官心里对于这女医之称表以鄙夷嫌弃,面上却赶忙应道:“是。”

说完他挥挥手,让两个医吏去做自己的事,他自己也走开了。

沈乐妮带着人走近最近的伤员,那人见国师带着一帮妇人向他走过来,敞着胸膛的他顿感不自在,拉过被褥遮盖住胸口,才口头向沈乐妮见礼道:“见过国师。”

沈乐妮颔首,看了眼他有些渗血的锁骨上方,问他:“伤了肩膀?”

那将士见如此美貌的国师盯着他的伤处看,不由红了脸,忙点头道:“是、是。”

“才伤的?”沈乐妮询问情况。

“是、是。”

“今日可换过药了?”

“是、是。”

“伤口可深?”

“是、是。”

“……”看出你害羞紧张,但也没必要害羞紧张成这样,跟个复读机一样。

这人现在用不着换药换布,所以沈乐妮简单询问下情况表示关切,然后就带着人往帐内其它地方走去了。

大致看了看,这些伤员都伤得不重,伤口采取的都是敷药治疗,并没有采取缝合术。

如今虽然有缝合术,但还没怎么使用,毕竟技术不成熟,所以除非是在战场上,除非是过深过长的伤口,一般采用的都是外敷内服治疗,紧急情况下采用缝合术,或者火炙法,也就是用火烧烫伤口,既可以止血,也可以防止感染。

看来今日用不上缝合术。

“不知这南军里会缝合术的医者有多少?”沈乐妮向那个医官询问道。

医官依言回答道:“回国师,基本都会一点。”

沈乐妮还没见过古代是怎样缝合的,于是她道:“不

知医师能否为我等演示一下?”

医官闻言面现难色,他瞅了眼营帐内的伤兵,回道:“这……不是下官不想给国师演示,只是如今这帐子里伤兵的伤势已然在愈合,现在缝合,不太合适。下官也不知何处去寻适合做缝合术的伤患。”

看他这样子,莫不是以为她要把这些人的伤口掰裂开再缝合吧?把她当成啥了。

“本官并未说过一定要让你拿人来演示,用家禽既可。”

医官躬身应下,然后吩咐一个医吏去取一大块带皮猪肉和缝合所需东西来。

没一会儿,医吏抱着猪肉和缝合工具快步而来,医官示意另一人搬来一张桌子,然后让医吏把东西都放在上面。

工具很简单,一小捆细线,一根针,一根镊子,一把剪刀和一把刀。因为是在猪肉上演示,所以就没有拿消毒的东西来。

沈乐妮看了眼,拿起那捆银色细线,研究着问医官道:“这是什么线?”

“回国师,此乃银线,是由纯银打造。”医官回道。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线可以用来缝合?”

“绢线,是由蚕丝做的。”

银线是银子做的,抗菌性很好,而绢线则容易被身体接受,不易起排斥反应。

沈乐妮了解了下,就让他开始。然后,医官就当着众人的面,开始做起演示。

他先是把猪皮划拉了一刀,然后穿针引线,拿着工具就开始缝合起来。

妇人们都围过来,看得极认真。

沈乐妮以前读书时虽然不是读的医学,但自己学习过有关外伤处理的办法,其中就包括缝合手术,虽然没实践过,但是理论知识是知道的,也看过很多相关视频,所以她才敢把这个教给女医队。

在任务下来后,她就经常拿家禽练手,所以如今她也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就是还没在人的身体上练过。所以趁着战事还未起,要尽量地带她们一起积累一下经验。

对于古代缝合手法,沈乐妮也是有所了解。这个时候采用的是直线缝合,虽然也能使伤口愈合,但愈合效果比不得现代缝合手法。

或许是在做演示,为了让众人都看清楚,所以这医官缝合的速度就比较慢。

片刻后,医官拿起剪刀剪掉多余的银线,演示就算完成了。

罗娣看着那缝合处,当即皱着眉道:“缝的太粗糙。”

“是啊,这样愈合效果不好。”

“还是国师教的缝合手法好。”

“而且还不好看。”

一堆人围着桌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看法,可那医官听了后,脸色立马就不太好看了。

他心道,本官乃是有官职的大夫,学医多年,经验丰富,手法已是很娴熟,可这群无知妇人却当着他的面说他缝的不好!

还不好看?当这是女人在梳妆呢?!

医官受不了这羞辱,但国师在此他也不好发飙,只能控制住表情,但声音和说出的话已然听出他有些不悦:“诸位如此说,莫不是都能比在下缝的好?”

罗娣心直口快,闻言便道:“确实比大人,缝的好一些。”

“哎,你……”有人会察言观色,想要阻止她,却没来得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20-130(第9/14页)

这确实是实话。

可医官听了,险些没气死。他控制住脸上的表情,挤出个请教的笑容来:“本官倒是好奇,能不能请这位大娘,来演示一下?”

他才不想叫什么大夫女医的,就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妇人,也配。

罗娣看了看同伴,然后看向沈乐妮,见沈乐妮朝她点了头,她便应下:“没问题。”

沈乐妮知道这些医官医吏都瞧不起她们,所以只有拿出真本事,才能打消别人的质疑和轻视。

罗娣先是划出另一道伤口,然后就用桌上的这些工具,准备好后便开始演示。

医官就在一旁看着,怀着一副轻蔑之意。

当着医官的面实践,还是在军营里,罗娣说不紧张是假的,可当她拿起工具,熟悉的感觉令她沉静下来,演练了千百遍的肢体动作就自动触发。

她虽身胖,看着干不了细活,但手下的动作却轻柔而灵活,游刃有余,一看便知是个熟手。

医官看着看着,原本还在心里讽笑,却慢慢笑不出来了。

只见罗娣手下的伤口,被细致且严谨地缝合起来,不仅外翻的皮肉被平整缝合,也确实如她们所说,缝的很美观。

光看手法,便知此人医术高超,手法娴熟。

医官,包括另外两个围过来看稀奇的医吏都震惊了。

若不是亲眼看见,他们还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妇人缝出来的。

罗娣放下工具,看向医官,带着些傲娇之意地对对方道:“大人看了觉得如何?”

医官很不想承认,但最后还是藏起情绪,对沈乐妮道:“想不到国师也擅医术,国师带出来的女医,也如此厉害,下官钦佩。”

沈乐妮道:“这种手法愈合效果比较不错,若诸位想学习,可以寻我。”

“是。”医官带头应下。

他没有见过这种缝合手法,虽然他很想学,但他实在拉不下脸面去向一个女人讨教。

这时候,营帐外忽然传来声音,一个军士扶着自己的手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医吏。那军士手臂被划出一个大口子,正在汩汩冒血。

医吏让他坐到一处空床上去,然后打开拿过来的箱子就要准备为他处理伤口。

那军士褪上衣时还有些迟疑,眼珠子直往女医们那儿瞟。毕竟在这么多妇人的面前,即便他是一条汉子,也有些不好意思。

在医吏的催促下,他总算是把上衣褪了下来,只不过就褪了一半,露出一条胳膊。

沈乐妮带着人走过去,对那医吏说:“交给我们吧。”

医吏愣了一下,下意识看向医官。那医官很不情愿,却不敢不答应,对着那医吏挥了挥手。那医吏便往后退了开,只不过把东西给她们留在了那里。

“国师是要使用缝合术?”医官问道。

沈乐妮看了眼这军士的伤口,道:“他这伤口比较长,缝合后好的要快一些。”

说到这里,她对这军士道:“把伤口缝起来要好的快一些,只不过会比较疼,你是想缝还是敷药?”

那军士不敢直视沈乐妮,低着眼睛回道:“小的、小的不怕疼,缝,缝吧。”

沈乐妮点了下头,那医官也没再说什么,但也没有离开,站在一旁似是要看她们怎么做,三个医吏也立在他后面,眼巴巴看着。

沈乐妮看着她的学徒们道:“你们谁来?”

众人面面相觑着。

长安百姓听说国师开了一个女医堂,里面是女大夫,所以此前也有一些妇人不方便找男大夫,便来了女医堂。

虽然她们没有系统性学过什么医理,但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训练,普通的风寒风热还是能看的,也给百姓做过止血和包扎,练的最多的还是缝合术,但是都拿家禽牲畜来练的。

因为拿人来练手就要对其的性命负责,若要缝合伤口就必须找到诸如羊肠线的可吸收缝合线,而且还要对伤口和工具进行消毒,而沈乐妮之前高度数酒数量有限,用一点就少一点,她也不确定系统什么时候给她消毒物品,加上羊肠线收集的不多,所以一直就没有去找伤者。

不过现在有了那么多消毒物品,可以把缝合对象转移一下了,不然介时到了战场,本就比较紧张,再加上第一次在人身上缝,万一出点什么事儿,那她的女医队可就走不下去了。

只希望下次系统给她一些现代缝合线,还有麻醉的东西,不然生缝的滋味,可没多少人能忍受的。

话说回来,这十几人相互看了会儿,李知琴主动站出来道:“让我来吧。”

第127章 出事了

沈乐妮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鼓励:“去吧。”

非是沈乐妮害怕或者不想去,而是受伤的人不多,她得把机会留给她们,毕竟以后女医队是要交给她们的。

李知琴颔首,对着医吏道:“不知可否取一些滚水来?”

那医吏闻言点了点头,转身跑出了营帐。

趁那人去打水,李知琴把她们带的箱子放到床头边的小矮桌上,然后一一把所需之物取出,摆放在自己带的一块干净烫过的布上。

等那医吏端着一小盆水来后,李知琴把针、镊子等器具放进水里烫了烫,然后取出甩干放到一旁,然后便开始给伤口做清创和消毒处理。

医官和几个医吏看着那些奇怪陌生的东西,都皱起了眉。这些东西他们都未曾见过。

那医官忍不住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清创消毒。”李知琴就说了四个字。

医官的眉皱的更深,他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沈乐妮简单解释了一下:“就是在缝合前,先给

伤口进行简单处理,避免之后伤口因脏物而感染,溃烂脓肿。”

这么一解释,他倒是懂了,若换做他们来也是同样如此,可抹的那些究竟是什么东西?

那黄色的水是什么?真的不是污秽之物?

医官盯着李知琴手下半晌,还是没忍住,向她询问道:“不知抹于伤口的是何物?从何而来?”

李知琴边忙边回道:“回大人,这是一种药水,乃是国师给的。”

沈乐妮早就跟她们说过了,若是有人问起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就说是她给的,其它问题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果然,那医官一听是沈乐妮给的,就没有再问了,毕竟他可不敢向沈乐妮打听。

等一切就绪后,李知琴拿过一块布包递给军士,对他道:“若疼的厉害,就咬着。”

军士点点头,接过布包攥在手里。其实他也是有些害怕的,毕竟他没有昏迷,生缝伤口,说不怕是假的,但这里这么多妇人,他不想丢脸。

李知琴拿着穿好线的针,看着那伤口。

沈乐妮知道她有些紧张,便出言鼓励又引导道:“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已经练了许多次了,没问题。”

李知琴没有说话,而是暗自深吸了口气,开始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草莓之夜 狼殿下 春风十里不如你 她是无辜的 九州·斛珠夫人 似水流年 酒徒 凶宅笔记 今夕何夕 欢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