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 170-180

170-1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病美人被宿敌巧取豪夺后GB 别和前任谈恋爱 闭嘴,赐婚 三个女儿,三个前任,三倍高额抚养费 我哥是Omega[GB] 我的时令男友 当甲乙方一见钟情后 耽美文女配拒绝修罗场 亡妻回归的方式不太对 单推女的代餐男友竟是正主景光这件事

“朕膝下皇子不丰,如今添了一子,自然要与百官同庆。何况国师这些年为大汉尽心尽力,而今杂交水稻亦得了丰收,国师当得起厚赏。”刘彻笑得眼角细纹都现了出来。

“那臣在此,就多谢陛下了!”沈乐妮笑得露出了牙齿,可见这个笑是十足十的真诚,“陛下若是要赏赐臣,不如就赐臣一些金银吧。”

金银,才是最实在的东西啊。光是看着,她的心里就踏实!

刘彻哈哈笑了两声,手指点着沈乐妮道:“你呀你呀,可真是个财迷!”

沈乐妮也不说话,就朝他笑得讨好。

“罢了,就依你吧。”刘彻笑够了,摆摆手道。

他也知道国师平日里需要用到钱财的地方确实有些多,每次军训的时候就是一大笔开支,人越多,花销越大。还有研究院、女医堂,等等地方。他虽然前前后后赏了她许多金银,可那些钱财又确实是花在了大汉将士们和百姓们身上,要算起来的话,国师倒确实没有在她自己身上花多少。

想及此,刘彻关切道:“你平日里不要光忙着正事,自己也得享受享受,不要忘了你自己也是个女儿家。”

她孤身一女来此,他作为大汉君王,有关照她的职责。

沈乐妮心下动容,谢恩道:“多谢陛下关心,臣定谨记。”

刘彻嗯了声,想到什么,顿了顿还是没有开口,说起其它事情:“朕近来,在盘算着一件事。”

说到此,他没有往下说,留给沈乐妮一个悬念。

沈乐妮了然,接话道:“不知陛下在想何事?”

刘彻扯着唇角,不答反问:“不如国师来猜猜?”

让她来猜?沈乐妮想了想,很快福至心灵,她望着刘彻浅笑着问:“陛下是让臣说一说,此后会有何事发生?”

刘彻笑了声,道:“国师可真是懂朕。”

“陛下谬赞。”沈乐妮稍稍顿了两息,便牵着唇角开了口:“陛下,可是有打算主动发兵,夺取河西之地了?”

刘彻要盘算的,必然是大事,此后几年间的大事,只有河西之战了。

“不错,朕已有此意。”刘彻知道沈乐妮的特殊之处,并没有对她一语中的的话有什么惊讶。他目光中带着势在必得:“曾经匈奴屡屡挑衅我大汉威严,一再忍让,反而是助长蛮族气焰。此番若能一举拿下河西,定能灭掉匈奴嚣张之势。况且河西之地对于大汉来说至关重要,若能夺下,一来在此后与匈奴的战争中可以更加有利于深入大漠之地,二来河西之地连接西域,夺下河西,亦能有利大汉向外与他国交流。”

殿内空阔静谧,唯有刘彻的沉厚之音回荡在大殿之内。

他的语气虽平淡,但沈乐妮却从里面听出了肃杀之气,眼前仿佛能透过千里距离和时光,瞧见那金戈铁马、滚滚黄沙之景。

沈乐妮的心扑通狂跳,似乎也被那暗含的战意给渲染。

刘彻说完,看向沈乐妮,神态淡然且从容:“国师以为,大汉能不能拿下河西?”

明明是询问的言语,可沈乐妮分明从中听出了坚定的语气和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态度。

她拱手,语气亦含信心:“陛下且放心,大汉兵强马壮,定能如陛下所言。”

历史上,河西之地本来就被大汉成功夺下,如今她虽来了这里,但目前该活着的也活的好好的,也没对大汉和匈奴产生大的影响,应当不会有太大偏移。

听到想听的回答,刘彻痛快地笑了起来,似要借此抒尽胸中因匈奴而憋了许久的郁气。

沈乐妮垂眸端立着,不禁被这笑感染,唇角也带了笑意。

刘彻笑了会儿后就收起了外放的情绪,他对沈乐妮道:“有国师之言,朕就放心了。”

“是大汉强盛,区区蛮夷,不足为惧,河西之地早晚会成为大汉疆域。”沈乐妮笑而补充:“何况还有天道给的东西,大汉之军,定然能所向披靡。”

“你说的不错。朕倒是险些忘了,还有国师相助。”刘彻挺了挺有些坐僵了的背脊,又问:“国师说说,什么时候发兵最合适?”

沈乐妮明白他的意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70-180(第6/14页)

,反问:“陛下可是打算明年春向河西起兵?”

“确实与朕想的不差。”刘彻说了句,就兀自沉吟下来。

沈乐妮安静立着,等着刘彻的吩咐或示意。

刘彻起先一直提着一口气,生怕从沈乐妮口中听到令他失望的结果,如今有了答案,只觉身心都通畅起来。

他将此事搁回到了心里,却转而担忧起另一件事,便同沈乐妮说起:“下个月,便是册立太子的时候了。”

沈乐妮眉眼一动,自然看向御案后的刘彻。

“据儿才将满七岁,朕早立他为太子,不知对他来说,是对是错?对大汉来说,又是对是错?”刘彻捏了捏眉心,似问自己似问下方人。

自从三个月以前,宣布要立大皇子为太子后,每日都有奏疏呈到御案之上,尤其是二皇子出生以后,案上奏疏如雪花堆积,所言天花乱坠、不切实际,无非就是逼他收回旨意,待大皇子长成再做决定。

令他整日看着案上的奏折就心烦,有过一瞬怀疑了自己的决定。

“陛下的决定,自是英明的。”沈乐妮想起刘彻晚年的巫蛊之祸,斟酌着道:“只是臣有一言,想告诉陛下,也望陛下能记在心中。”

闻言,刘彻微凝了神色。看她这样子,莫非以后……真有什么坏事发生?

他赶紧道:“你说。”

“臣也教了大皇子一阵子,臣看得出来,大皇子是个聪慧端方的好孩子,将来长成,定能成为陛下期盼中的太子。”沈乐妮抿了下唇,继续道:“陛下以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相信大皇子。”

殿里静了几息,刘彻开口,声音有些低沉:“会发生何事?”

沈乐妮默了默,只道:“陛下,如今什么都尚未发生,一切还来得及。陛下无须担忧,只要您时刻记得臣的话,大皇子定安然无恙。”

安然无恙?也就是说,据儿以后果真出事了么?

不过沈乐妮说的是,就算出事,那也是以后的事,如今他提前得知,就一定不允许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不过……究竟是什么事,连沈乐妮也缄口不言?

她说,让他以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相信据儿,莫非据儿是因他的不信任,才出了事?

难道他们父子间的关系,在将来竟有了嫌隙,这才导致他连深爱的大皇子也不信了?

刘彻心里一紧,很想追问究竟据儿发生了何事,可转念一想又把想法压了下去。

对于现在来说,那就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更何况他已有了预警,又有沈乐妮在此,因而对于一件再无可能发生的事,他也没有必要去打听,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第175章 解锁新武器

“陛下若无事,臣便告退了。”沈乐妮见刘彻久久不语,以为他被她的话影响了情绪,便知趣地及时告退。

刘彻并未同意她告退,收敛起思绪道:“还有一事,需与国师相商。”

“陛下请讲。”

“关于杂交水稻一事。国师觉得,该如何同百官交代?”

对于这件事,沈乐妮显然对于刘彻想让杂交水稻有什么样的由来不太在意,道:“但凭陛下做主。”

“你不怕朕将发现此等精粮的功劳安在别人头上?”刘彻哼笑道。

沈乐妮干笑一声:“既然臣献给了陛下,那便是陛下之物,臣无权干预。何况臣的功劳也够多了,若是再来一个,臣怕树大招风啊。”

刘彻揶揄:“国师未免低估自己了,依朕看,你如今已是招风至极。”

沈乐妮笑得有种无力之感。

刘彻也不再和她说笑,正色道:“既然是国师献出的,朕岂能让旁人夺去你的功劳。朕就说,是国师曾经偶然间找到的高产水稻,当初入长安时将其带了过来,秘密钻研两年才有了些成果。这个解释,国师觉得如何?”

“臣觉着,甚好。”沈乐妮十分给力地捧场道。

反正她觉得无所谓了,招就招吧,她也想看看她这棵树能招得什么样的妖风。

后日的大朝上,刘彻当朝公布了杂交水稻一事,将他与沈乐妮商议好的说辞告诉了百官,又重点提了下今年的水稻亩产,不出所料地收获了一片抽气声和上百张震惊脸。

在听了这杂交水稻一亩竟能产出七八石的稻子后,以至于前面说的又是国师带来的这句话,百官都没怎么在意了。

在诸大臣的祈盼的目光中,刘彻大方地按照官职爵位各赏了些才出的稻子,又收获一片谢恩声.

十月初,第六次军训完成了最后的汇演,顺利划上了句号。

汇演结束当夜,沈乐妮回到国师府,叫出系统,提交了军训结果。

熟悉的声音慢慢响在脑子里:“检测到军训成果。

本次为第六次军训,目标人数为六千人,实际为七千二百一十五人。用时六个月,综合评分为七十七。军训合格,获得积分二百零七分。累积积分为八百二十四分。”

“正在兑换物品……兑换成功。物品已下发。本次兑换物品为:压缩饼干三千箱,马具两千套,肉罐头一千箱,锰钢唐刀五百把,军用手持弩一百把,弩箭三千支。奖励:防砍服十件,纸笔各一箱。”

沈乐妮的眼睛险些亮成灯泡。

军用手持弩啊!还是一百把!

这次竟然解锁了这么个好东西!

还有弩箭三千支!这么多,发了发了啊!

至于其它的东西,除了奖励的纸笔外,沈乐妮倒没有多兴奋,毕竟都是早就解锁了的。但这么多东西里,就唯独手持弩把她笑的都能看见后槽牙。沈乐妮赶紧把书房门锁死,然后迫不及待地从空间里拿出了一把。

通体漆黑,是单发的,拿在手中还是有点重量。

沈乐妮细细摸着弩的各种结构,漆面黑的泛着亮光,光是瞧上去,便能看出用来锻造弩的钢铁材料乃是上等中的上等。

将弩放回去,沈乐妮这才发现箱子里还附带了一张简短说明书,上面写的是手持弩的功能:单发,射程两百米至四百米,精准度高,具有强大冲击力。

沈乐妮越看越爱,恨不得晚上抱着这手持弩睡觉。

她之前了解过这时候的冷兵器,如今用在战争之中的,近战武器多为刀剑矛戟,用在远程战争中的,一般是弓箭和大型弩机。虽然也有类似于手持弩的武器,但灵敏度、命中率、爆发力都是如同最初版那般,远不及她如今获得的这个。

可惜只有一百把,若是将士们人人都能手持一把,就不必再用那笨拙的弩机了。

“系统,这手持弩能破开的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沈乐妮好奇问道。

系统一板一眼地回道:“若是抛开一切外因阻碍,按照手持弩的最高威力,可破大象头骨。”

沈乐妮不知道大象头骨有多坚硬,但想象一下大象那庞大的身躯……嗯,反正这手持弩非常厉害就是了。

她按下激动的心情,将其它东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70-180(第7/14页)

都看了看。

这次除了解锁了一样新武器,还解锁了现代的纸笔。

沈乐妮搬出两只纸箱子打开看了看,如她所想,一箱里面是书写用的白色纸张,另一箱则是黑色签字笔。

有了这两个,以后再写信什么的就方便多了。

将东西都收回去,沈乐妮的目光转移到了整个空间上。

如今她的空间里的东西已经堆成了数座小山,但整个空间极大,望不到尽头,怕是再来几次十几次怕是也堆不满。

如今已是十月,离明年春的第一次河西之战连半年的时间也不到,她得好好规划一下这空间里的各种东西该怎么用,用多少。

按照历史,明年春的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同年夏日就是第二次河西之战。不过如今有了外挂,有了这么多不属于此间之物的未来东西,加上经过军训已然焕然一新的军队,不知道匈奴会不会一次就被打得屁滚尿流……

但沈乐妮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匈奴能令大汉头疼这么久,亦是不能小觑。

不过东西不能一次就全部拿出来,毕竟后面还有第二次河西之战,几年后还有‘封狼居胥’。她不确定打仗的这几年是不是会接着军训,所以明年就先拿出一半左右就差不多了。

思量好后,沈乐妮进入到下一个问题,她对系统道:“你替我看看,我那预备教官连,有多少人合格了,顺便把名单给我。”

系统早在检测军训成果时就对教官连检测过了,当下便回她道:“教官连总共八十四人,合格率为百分之百。”

沈乐妮呼了口气,继而有些骄傲地叉起小腰。

不愧是我,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全部拿下!

如今合格的教官新的老的加起来总共一百六十八人,就算下一次军训人数达到一万人,那也够够的。

“宿主可要选择兑换成积分?”系统好心询问道。

沈乐妮想了想,摇头道:“先存着吧。”

按照系统那抠搜德性,这八十四人肯定兑不了多少积分,反正这次军训已经合格,且放在那里等以后万一有什么意外时再拿出来.

军训结束后,沈乐妮先是在府里躺了好几日,才开始捡起事来做。

她先是去了一趟女医堂,考校了一番三个新学员的所学,然后听了一堂孙大有的课。听完后,却是皱起了眉,但并不是因为孙大有。

诚然,孙大有对于草药一类很有研究,熟悉了基本上所有的草药以及它们的药性,但孙大有毕竟不是大夫,没有系统性学过医理知识,他也仅限于教一些草药知识。

还是得给女医堂请一两个真正的大夫,最好是识字且医术高明的大夫。这样的话,既可以教认字,也能教医理知识。

除此之外,沈乐妮之前早就想过了,收养一些无父无母的女幼童,从小开始教起,这样等她们长大了也算学有所成,正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候,可以为夫子,也可随军。

大夫虽然不好找,但幼童倒是可以寻起了。

说做就做,沈乐妮找来了李知琴三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们,没想到三人一点也没迟疑,十分赞同地肯定了她的想法。

“我怎么没想到呢!”罗娣用力一合掌,发出一声清脆的掌击声,“若是这样的话,咱们每年也就不用费劲地招人了,虽然以咱女医堂现在的名声来说,招人好像也并没有多费劲……但若是收养那些孤女的话,一来可以让那些可怜孩子有个活下去的机会,二来从小开始教养的话,待她们有经验在身时,岁数也没有多大,长大后还可以继续学习。等学到老身这个岁数,也算是一名医术高明的女大夫了。”

李知琴也道:“知琴也觉得这个法子很好,国师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收人?”

沈乐妮琢磨着道:“你们可以去打听一下,或者放出消息,暂时先收养十个吧,年龄在四五岁左右即可。”说着,她又补充一句:“还有一个条件,要挑选神志正常、身体无残缺的幼童。”

毕竟是要培养女医,以后更要随军,她虽然很可怜同情那些有缺陷的小孩子,但她目前没有能力和心力收养那么多人。

“我们知道了。”李知琴点头。

“另外,从今日开始,你们空闲之余也出去四处问问,就说女医堂要招两个识字的医术好的大夫,包食宿,工钱也好说。”

“没问题,国师大人,等会儿我们就上街去,到各个医馆去挨个问。”罗娣道。

沈乐妮摆了摆手道:“不着急,大夫怕是没那么好找,慢慢来。可以找人先把消息散出去。”

李知琴颔首,问道:“若是有医术好的大夫愿意来,可他却不识字怎么办?”

沈乐妮无奈一笑道:“只要有大夫愿意来当夫子就行,至于识不识字的,再说吧。”

因为女医堂的都是些女子,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大夫,也不情愿来此当夫子教学徒,更别提那些医术高明的老大夫。何况这时候来说,医术都是属于私人手艺,一般不会外传,要找弟子都是找后代或者熟识之人。

大夫要那么好找,她早就找到了。

若是找不到的话,她可就要另辟他法了。不如直接去找刘彻要两个御医?怕是不行,御医虽然不敢违抗刘彻命令,但若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出毕生所学,怕是不可能。

想来想去,还是得找自愿的人才行,可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找到啊,唉!

沈乐妮忧愁一叹——

作者有话说:有没有参加高考的宝子呀,祝金榜题名哟!

第176章 据儿想学科学

离刘据册立太子,还有八日。

忙完军训的事后,沈乐妮空闲之余,也不忘履行一下自己作为刘据半个夫子的职责。

其实这一两年来,她很少去给刘据讲课,一来是军训人数越来越多、时期越来越长,一年之中大半时间都待在校场里,还要忙着其它地方的事,根本没什么时间往刘据那里跑。

二来,刘据年龄渐长,这马上要立为太子了,她又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子之师,她怕教不好,误导刘据,所以教的东西都是与科学数理有关的,至于那些经史儒学,深奥道理,她是碰都没碰一点。毕竟她自己都搞不明白,别把人未来太子带沟里去了。

之前她也向刘彻提过,自己是不是可以不用教刘据了,但刘彻直接把她的请求驳了回来,说反正她闲着也没什么事,不如去帮他教教大皇子,又说朕觉得你教的那些还不错,很是实用,正好可以让大皇子长长见识。

沈乐妮:……

打扰一下?我闲着没什么事?

我自己怎么不知道我自己很闲?

大领导都发话

了,沈乐妮还能怎么着,继续教呗。

幸好刘据对于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很感兴趣的样子,每次也都认真在听讲,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没让她操什么心。

这日秋高气爽。

沈乐妮小心翼翼抱着教学用的东西,走进用来给刘据上课的一处配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70-180(第8/14页)

刘据到这里已经有一会儿,他从桌子上抬起头,看见来人时眼睛明显亮了一亮。

他立即站起身,朝着沈乐妮端端正正、一丝不苟地行了弟子礼,嘴里乖巧喊道:“夫子。”

“大皇子这么早就到了啊。”沈乐妮笑眯眯也对着他行了揖礼。再怎么说,人家也是皇子,马上就是太子了,规矩不能少。

“据儿才到不到一刻,不久。”刘据认真回道。

沈乐妮听着他那软嫩的声音和稚嫩的脸庞,只觉心里软成一片。

怎么办,每一次看见他都想ru。

努力克制住发痒的手,沈乐妮弯眸一笑:“那看来夫子也不算来迟。不说了,咱们开始上课吧。”

刘据点头。

沈乐妮走到讲桌前,将怀里抱着的裹了层布的东西轻手轻脚地搁在桌上,然后将布小心翼翼揭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先入眼的是一只约莫一只手那样大的天青色琉璃瓶,瓶身是蒜头形的,琉璃没有一丝杂质,很是纯净,能看得见内里。

这是刘彻赏赐给沈乐妮的东西,要不是这堂课用的到,她根本舍不得带出来,生怕就碰坏了。

除了这个琉璃瓶,沈乐妮还带了一只火折子,一块拿来盖住瓶口的布。

下面正对着讲桌的刘据一直安安静静的看着沈乐妮动作,瞧见这只与教室内书香气不符的琉璃瓶时也没有发出任何疑问声,反正眼睛里愈发的好奇和期待了。

上了这么多次沈夫子的课,沈夫子每堂课总会拿一些新奇的东西来,却又和所授知识很相符。

但无论沈夫子讲什么,他都很喜欢听,虽然她讲的知识很是陌生和新奇,但他每次却都能学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

这次是什么样的知识,和琉璃瓶有关呢?

刘据期待极了。

沈乐妮摆好教具,便抬起头来,对下面端坐的小人儿开口道:“好了,咱们正式开始上课。”

她拿起毛笔,在磨好墨的砚台里蘸了蘸墨,然后侧身在侧旁凌空架起的一块光滑木板上开始提笔写字。

第一次上课时,她就让人弄了这么一块板子来,当成黑板用,每次上课都让人提前换上一块新的。

董仲舒和石庆偶然看见后,觉得这板子很是方便,后来两人给刘据上课时竟也用了起来。而且这板子还被两人推荐给了旁人,据说这板子如今好像已经在太学里用上了。

沈乐妮一边扯着袖子,一边在木板的左上方写下两个不大不小的字——科学。

写好后,她挪开笔,看了眼笔尖和按着袖子的手,轻啧两声。

还是粉笔好用。

沈乐妮将笔搁回笔架上,侧头看着刘据,清朗开口道:“今日夫子给你讲讲,‘科学’二字。”

刘据在几日前满了七岁,虽然还是年幼,但时代不同,刘据身份不同,父亲更是一代伟大帝王,自然不能同普通孩子相提并论。虽才七岁,但沈乐妮从这两年来的多次教学里已经看出,他的心智比同龄人成熟太多,懂的也很多。

固然有他比较聪明的成分,但大多是在日复一日的勤学苦读里锻造而成。

这是他作为大皇子和大汉太子该承受的苦。前者是身份,后者是责任。

所以,也可以和他讲一讲科学的含义了。

“大皇子,可学过这两个字?”沈乐妮问道。

此前她也偶尔和他提过这两个字,但碍于他年龄的原因,并没有具体去讲。

刘据点点头:“学过。科,有法令、科目之意;学,有学问、学习之意,也有私塾之意。”[1]

“那这两个字连起来,大皇子可知是什么意思?”

刘据疑惑地眨眨眼,想了片刻,老实地摇了摇头。

沈夫子有时讲了课之后,会对他说“这是科学方面的内容”,但又没具体跟他讲过科学是什么。他询问时,沈夫子只说你尚且年幼,以后会给你细讲的。因而听了许多次,他都不知道‘科学’之意。

沈乐妮又蘸墨提笔,一边在板子上写嘴里一边念着:“科学的意思,是指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认识和研究,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获得的知识体系。”[2]

她先将这个词的含义完整地给刘据又念又写了一遍,待放下笔后,果然瞧见了一张懵然的小脸。

沈乐妮笑着,指着板子上的长句子继续讲道:“通俗一些来讲,就是指咱们人啊,对这个世界的山川河流、草木、动物,对脑袋顶上的天,对脚底下踩着的地,还有对人所生存生活的环境、也就是社稷,甚至是对人的思想的了解和钻研,通过观察、做实验等等方法,来获得的一类庞大知识。这样理解了吗?”

刘据认真听着,半晌眼睛遽然睁大了些,恍然地点了点小脑袋:“夫子,据儿懂了。科学之意,说的便是人对天下间所有事物的钻研,通过观察和试验等一些方法获得的庞大知识。据儿说的可对?”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沈乐妮满意地颔首,夸道:“大皇子真是聪慧。”

刘据腼腆地抿了抿小唇瓣,道:“是夫子教的好。”说完,他看着木板上的某个地方,提出疑问:“夫子,什么是知识体系?就是您说的庞大知识的意思?”

沈乐妮想了想,温言对他道:“大皇子暂且就这样理解吧,等大皇子再长大几岁,夫子再给大皇子细讲。”

孩子始终才七岁,一下塞太多现代知识,怕他消化不了啊。

刘据似有所悟道:“欲速则不达,据儿明白了。”

沈乐妮牵着唇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悟性。

她继续讲道:“总之,科学是一门复杂且全面的学问,就类似儒学,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一门高深全面的学问,自成体系。”

刘据安静且认真地听沈乐妮说着,末了出言问道:“为什么会有这门学问?”

“因为科学可以使得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也可以使国家变得更繁荣富强。”

刘据一听,有些讶异道:“科学,可以使大汉更加兵强马壮、社稷更加风调雨顺、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他以前学的那些有趣的小知识,竟有如此强大之能?

沈乐妮肯定了他的疑惑:“可以这样说。”

刘据露出更加茫然的神色,不禁开口问了句为什么。

沈乐妮耐心道:“因为,

科学可以促使技术的进步。只要技术不断发展,国家就会愈发强盛。大皇子只需记住这两句话就行,等您长大了,会有所悟的。”

刘据虽然不是全部都听懂了,但还是从其中抓出了重点,夫子想让他知道,科学很重要,技术也很重要。

于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将这两句话一字不落地记在了心里。

然后刘据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沈乐妮,又用脆生生的声音响亮道:“据儿想学科学,请夫子教授!”

他要学会很多关于科学的东西,长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170-180(第9/14页)

了帮父皇!

沈乐妮笑眯眯道:“没问题。接下来,夫子便给大皇子做一个小实验。”

说到实验,刘据的两条小眉毛都扬了起来,显然对这个非常感兴趣。

沈乐妮先是拿过琉璃瓶,将之摆在讲桌正中央,然后将火折子点燃,捏着另一头,将正在燃烧的那头慢慢塞进了琉璃瓶中,另一只手拿过布将瓶口连着她的手一齐遮盖住。

“大皇子请仔细看瓶子里的火焰。”

刘据依言睁大眼睛看向那琉璃瓶瓶身内。

只见原本燃烧的火折子,没一会儿竟渐渐熄灭,再也烧不起来——

作者有话说:[1][2]“科”、“学”释义以及“科学”含义取自百度。

第177章 因为鬼怪作祟

刘据一下就把眼睛睁大了,圆圆的眼睛里满是好奇,“没有风也没有雨,火为什么自己熄灭了?”

沈乐妮笑着道:“在夫子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想问问大皇子,可听说过若是把烛火放进地窖这类封闭黑暗的地方,烛火不多时便会自己熄灭?”

“据儿听说过。”刘据道。

他也不是每日都只学经史子集,偶尔夫子们也会给他讲讲奇闻趣事,劳逸结合。有时候会听身边的一些宫人黄门讲一些鬼怪之谈,他若是好奇,也会询问两句。

“那大皇子可知火熄灭的原因?”沈乐妮微笑着反问道。

刘据有些犹豫,望着沈乐妮,不知该不该说。

沈乐妮鼓励他道:“大皇子只管直言。”

刘据轻抿一下唇,将自己所闻告诉了她:“据儿听旁人说,火之所以熄灭,是……是因为鬼怪作祟。”

他知道父皇早年因为方士欺骗过他的原因不太喜欢鬼神巫蛊之说,所以宫里比较忌讳这个,一般没有人敢肆意谈论。

“那大皇子觉得,真是这个原因吗?”沈乐妮轻言问他。

刘据顿了会儿,如实摇了摇头。

见他摇头,沈乐妮才微笑起来,开口道:“大皇子的回答没有错。今日我便用科学的知识,来为大皇子解惑,为何火焰在封闭的环境中会逐渐熄灭。”

刘据闻言,眼睛登时好奇地睁大,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沈乐妮道:“在解惑之前,大皇子先抬手感受一下,我们的鼻子呼吸的,是不是都是一股气?”她说着,抬手放在鼻腔下,呼吸了一下给刘据示范着。

刘据学着她那样把小手放在鼻下感受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处处都充满了一种气,这气无色无味,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而在这种气里,又有一种东西,叫氧气,火焰若想一直燃烧,就必须要有氧气的存在。但氧气会越烧越少。”

她举例道:“若是在一处门窗紧闭一点气都钻不进来的小屋子里点上烛火,等屋子里的氧气烧完了,火焰就会熄灭。而若是把门窗都打开,屋外的氧气会一直流进屋里,那么烛火就会一直燃烧。”

沈乐妮字句清晰地慢慢讲解着,待得说完后,她便安静下来,等待着刘据的反应。

刘据认认真真地听着,脑子里随着沈夫子的话在想象着,然后黑色的瞳眸愈来愈亮,最后他幼嫩的脸蛋上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对着沈乐妮道:“夫子,据儿懂了!”

“那大皇子来解释一下这个的原因吧。”沈乐妮浅浅扬唇,指着桌上的琉璃瓶对他道。

“方才夫子将瓶口遮盖住,所以外面的氧气进不去,等瓶子里的氧气燃烧完以后,火没有了氧气,就熄灭了。”刘据回想着方才沈乐妮的话,严谨细致地解释道。

看他逻辑流畅,想来确实是搞明白了这知识点。

沈乐妮满意地颔首,夸他道:“正是这个原因。大皇子很聪明,一点就通。”

刘据有些羞赧地抿唇浅浅一笑。

上沈夫子的课,他总是会被沈夫子夸赞,这么多次下来他从最开始会红脸,到现在无论沈夫子怎么夸他都能做到不会脸红了。

沈乐妮移回正题,正色道:“所以,夫子今日这课便是要教你,世界上那些悬疑诡异的事情,都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找到原因的。”

刘据一眨不眨的黑亮眼睛望着沈乐妮道:“夫子是说,世上并无……鬼神之说?”

沈乐妮朝他点了点头,与小小的人儿对视道:“既无鬼神,亦无仙道。夫子此言,望大皇子此后谨记,切勿听信他人妄言。”

“据儿记住了,请夫子放心。”刘据乖巧应道,将视线移到那瓶子上,又疑惑问道:“那夫子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火焰是需要氧气才可以燃烧的呢?”

沈乐妮柔和笑着道:“这个知识,并不是夫子发现的。”

“那是谁呢?”刘据微微歪了下头。

“这个嘛……”这怎么说,总不能说她不知道吧?

沈乐妮想了想,细细给他讲道:“这个知识其实很复杂,涉及到的东西非常的多,并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发现的。就像建一座漂亮的宫殿,要先将地基打好,然后支起高柱栋梁,然后盖顶加瓦,最后是彩绘上漆。这个过程很长,需要木匠、瓦匠、漆匠、彩画匠等等,涉及到的人很多,所以并非是一朝一夕、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同样,一个知识点,一种技艺,亦是需要漫长过程岁月,需要许多人前赴后继不断钻研改进,方能达成。”

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下面的刘据眼睛里却没有迷茫之色,显然他完全听得懂。

“夫子,据儿明白了。原来古往今来工匠们那般辛苦,原来每种技艺的出现都如此不易。”

“是啊。”沈乐妮只简单附和了两个字。

她不能给刘据灌输太多东西,她只能让刘据知道,科学技术很重要但也很不易这句话,就足够了。

其余的,就看以后刘据能理解多少、理解到哪个层面了。

“那夫子可知,他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才发现火焰燃烧需要氧气的吗?”刘据敏而好学,继续追问。

“这个,嗯……”沈乐妮小小干笑一声,有些尴尬地回避道:“这个很复杂,大皇子得慢慢学,以后再说,不着急。”

她不知道,她老脸有些挂不住。

但就算她知道,告诉了刘据,他也不认识不是!

“哦,据儿听夫子的。”.

给刘据上完课后,沈乐妮在出宫的路上,碰见了石庆,也就是刘据现在的夫子。

“国师大人。”石庆微笑着给沈乐妮行礼道。

沈乐妮颔首:“石大人。”话音落后,她抬目看向对向的人。

此人已经六十多岁,头发灰白,但精神还算矍铄,通身是浓浓的儒士气质。

她与这位石庆大人不是很熟悉,只不过就是在给刘据讲课时偶尔碰见过,有时会口头切磋两句学问,但沈乐妮显然不会上赶着找糗出,都是石庆主动开口,表面请教,实则切磋。

要说石庆真正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不了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有了空间后我飘了 草莓之夜 狼殿下 春风十里不如你 她是无辜的 九州·斛珠夫人 似水流年 酒徒 凶宅笔记 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