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 70-80

70-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侯府奶崽的心声泄露后扭转国运了 意外娶了落魄男主后 干翻那个反派[快穿] [大汉]女儿就不能继承皇位吗? 白月光死后被迫身陷修罗场 飞升从投资废柴徒弟开始 穿书成恶毒老太的小儿子(科举) 和你们跑路男拼了 反派他妈是年代文白月光 如昨

而皇帝听了也忍不住沉吟,许久才道:“舅舅所言诸皇子,难道舅舅认为应当让皇子们一同出阁读书吗?”

张鹤龄知道他这是操心因此会引起储位之争,因此他沉默片刻后道:“所有皇子都是陛下的子嗣,如何能让其他皇子们连圣人之言都不懂呢?臣以为太子可请老师单独教导,其他皇子则是一同读书。”

明朝对于宗室实在是太过宽容了,甚至有些过于宽容,已经开始造成财政负担,张鹤龄心里都想着要不要建议皇帝,直接采取宋朝对待宗室的做法,来给朝廷减负了。

但是他也知道,现在还不是说这话的时候,毕竟如今皇帝才刚开始改革,总有个轻重缓急,等解决完开海的事儿,这事儿再提也不急。

而要解决宗室问题,那就先得给这些宗室一些甜头,让他们有能谋生的手段和学识,这样办起来才能顺利。

正德帝听了这话之后,也是陷入深思,最后点了点头:“舅舅的话我记住了,日后我会仔细思索这件事的。”

之后两人便再没有谈起这件事了,毕竟再怎么畅想,如今皇帝膝下还是光杆司令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皇后这边也终于到了预产期,这一日张鹤龄正在家里用午膳,突然有宫里人来报信,皇后要生产了。

张鹤龄一听这话,顿时十分紧张,先是打发了妻子带着儿媳入宫探望,然后自己则是焦躁不安的在家里等消息。

这么一等,就从中午等到了晚上,眼看着都已经是万家灯火了,终于又有消息传回来了。

王氏和儿媳夏氏风尘仆仆的下了马车,俩人脸上都是一脸的喜色,张鹤龄一看就先松了口气。

而最后的结果也没有出乎他的预料,王氏笑着道:“公爷,皇后娘娘诞下了皇长子,母子平安。”

张鹤龄心里的这口气算是彻底放下了,正德皇帝有儿子了,历史果真发生了改变!

“好好好,这是大好事,皇上和太后可都还好?”

王氏笑着回话:“皇上也是高兴的不成呢,说要大赦天下,至于太后娘娘,更是高兴的直念佛,还让我赶明去庙里烧头柱香。”

张鹤龄对于大外甥的抽风行为一点都不惊讶,只是笑着点了点头:“今日辛苦你了。”

说完又看向儿子和儿媳:“你们也回去歇着吧。”

儿子儿媳告辞离开,而张鹤龄则是和王氏一起回了正房。

他一边走心里一边想,这下总算是有个皇子了,大外甥的那些设想,或许也能成真了。

**

如今宫里的情形比张鹤龄设想的更加热闹。

正德帝抱着儿子不撒手,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可爱。

一边的太后嗔笑着点了点他的脑袋:“还不赶紧把孩子给乳母,就你这样的粗手粗脚的,别惹了孩子不舒服。”

正德帝听着这话顿时做出可怜巴巴的表情:“如今有了孙儿,母亲竟是嫌弃我了不成。”

张太后被他这句话逗得直笑:“真真是个冤家,这样的话也说得出口,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又怎会嫌弃你。”

说完又凑上去看着自己的孙儿,语气温柔:“这小孩子,骨头嫩着呢,你没轻没重的,没得弄疼了他。”

这话说完,正德帝怀里的小孩便皱了皱眉,仿佛是要哭出来似得,正德帝被吓了一跳,急忙把孩子给了身边的乳母。

张太后有些好笑的看着儿子,自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70-80(第6/17页)

他继承皇位,还没见过他这么手忙脚乱的呢。

不过即便把儿子交出去了,正德帝还是舍不得走,就站在旁边看着儿子,仿佛怎么看都看不够似得。

天知道,这孩子对他的意义,不仅是皇长子这么简单,更是他生命的一种延续,之前他自己都以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子嗣了,但是现在,他却有了自己的孩子,日后这天下,也将交到自己儿子手中。

只要一想到这个,他浑身便充满了干劲儿,甚至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要开始以身作则,好好教导这个孩子。

张太后看着儿子眼巴巴的样子,也不忍心这会儿叫他离开,只柔声道:“这回皇后可是受了大罪,你日后得好好对她才是。”

正德帝立刻点头:“皇后有功于社稷,母后您就放心吧。”

张太后点了点头,一时间也觉得有些疲惫,叮嘱了几句儿子早些休息,便离开了。

而正德帝看了一会儿儿子,之后又去探望了一下皇后,这才离开。

夜里凉风习习,但是行走在冷风中的正德帝却一点都不觉得寒冷,反而觉得心中蕴藏着一团火,正要喷薄而出。

**

第二日一早,满朝文武便都知道了皇后诞下皇子,一时间恭贺的帖子源源不绝的从四面八方呈了上来。

大臣们也很高兴啊,皇帝有了子嗣,那就是江山有人能够继承了,天下的交接也可以平稳进行了,这样的事情,大家自然都高兴。

尤其是首辅刘健,他是最操心皇帝的子嗣问题的,只是之前都不敢说,生怕触怒了皇帝,现在这件事终于解决了,他也算是松了口气。

他甚至私底下和李东阳说,这算是正德朝以来最让人欣慰的一件事了。

当然了,这话李东阳可不敢附和,只是感慨,都说太子是国本,如今才终于明白何为国本。

皇长子出生,普天同庆,皇帝大赦天下,大臣们竟也都没有反对,一时间整个京城都陷入了欢乐的氛围之中。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鹤龄接到一个不怎么让人愉快的消息,当年那个冒认皇亲的郑旺,死了。

张鹤龄乍一听闻,便皱起了眉,只觉得这件事十分棘手。

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先去宫里和太后说一下。

张鹤龄到宫里的时候,皇帝和皇后正好都在仁寿宫。

张鹤龄一时间进退为难,但是总不能就这么打退堂鼓吧,因此只能硬着头皮进去请安。

正德帝现在人逢喜事精神爽,见着张鹤龄进宫越发高兴了,笑着道:“舅舅今日入宫,也是来恭贺的吗?”

张鹤龄哪敢说不是,当然笑着应了一声:“臣恭喜皇上统绪有承。”

皇帝自然也是满意之至,还让张鹤龄抱了抱皇长子。

张鹤龄看着自己怀里天真无邪的小孩,心中也是软了一瞬,从怀里摸出来一个玉观音道:“这是臣妻从庙里求来,高僧开过光的玉观音,愿皇长子健康平安。”

见着舅舅所送的礼物,皇帝也觉得有心,笑着让人收下了。

“日后皇长子长大,还要舅舅教导啊。”

皇帝竟然提前将皇长子的教育问题交给了张鹤龄。

张鹤龄也是一愣,然后立刻回过神来,答道:“如此重任,臣无德无能,实在惶恐。”

皇帝却是笑眯眯的看着他:“臣相信舅舅的才能。”

这下张鹤龄也不好拒绝了,只能叩头谢恩。

之后几人坐在一处便说起了闲话,太后看着儿子如此重用弟弟,也是十分高兴,因此几人言谈间也是格外的温馨。

等到说的差不多了,皇帝终于起身走人,皇后自然也不好多留,抱着皇长子也告辞离开了。

张鹤龄恭送皇帝皇后离开,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这才收起了心中复杂情绪,转头去和姐姐说今日入宫的原因——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3-08-04 14:55:57~2023-08-06 01:36: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67097261 16瓶;柠檬不萌!、我叫安红豆 10瓶;糖团、流年不减风色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4章 安稳

听说郑旺死了, 张太后沉默了好一会儿,许久终于回过神来。

“既然死了,那就好生安葬便是了, 何必眼巴巴的入宫说一趟?”

张鹤龄听到这话,略微迟疑了片刻:“本不想用这点小事打搅您的, 只是这人到底不一般,日后若是被人翻出来, 岂非不妙,我想着是不是要和皇上说一下?”

张太后一听这话, 立时便激动了?*? 起来:“这种无稽之谈, 何必让皇帝操心!”

张鹤龄知道,太后这是怕皇帝知道了,万一想歪了, 不免伤了母子之间的情分,毕竟这种事, 谁也拿不准,皇帝听了会不会生出什么想法。

但是张鹤龄沉默片刻,还是道:“这样的事儿, 只怕也瞒不住皇上。”

皇帝如今手上既有锦衣卫又有东西厂,谁又能说得准这事儿皇帝会不会早就知道呢。

若是皇帝真的早就知道, 如今郑旺死了,张鹤龄却不禀报, 那心虚的帽子就戴稳了。

张太后自然也能想到这一茬,一时间沉默了。

张鹤龄见她略有动摇,继续劝道:“皇上是聪慧之人,必不会相信如此妄言的。”

张太后一听弟弟这般说,立时便开始流泪:“我真是不知, 我到底是如何得罪了太皇太后,竟要这般害我。”

太皇太后如今早就没了,张太后现在说这话,也没人能给她一个答案,张鹤龄只能劝她:“您别难过,说到底也并非大事,便是皇上知道了,也只会心疼您被人暗害。”

张太后一边擦泪一边点了点头:“既如此,那就和皇帝说一声吧。”

说完她仿佛是有些疲惫了,摆了摆手:“你去吧,我累了。”

张鹤龄起身和太后告辞,从殿中退了出去。

从仁寿宫出来,张鹤龄便立刻提脚往乾清宫去了。

这种事儿拖不得,越拖反而越发显得心虚。

张鹤龄到乾清宫的时候,皇帝正在处理政务,听说他来了,还有些惊讶。

“舅舅刚刚不是在和母后说话么?怎么突然又过来了?”

张鹤龄有些尴尬的笑笑,低声道:“臣有件事要和皇上禀报,因此便过来了。”

正德帝听到舅舅这么说,却是有些感兴趣的放下了笔。

刚刚在仁寿宫的时候不说,现在特意来乾清宫说,看起来这事儿应当是和太后有关。

“舅舅直说便是,不必客气。”

要说正德帝最信任的人是谁,那肯定就是自己这个舅舅了。

而张鹤龄来都来了,自然也不会婆婆妈妈,直接就将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70-80(第7/17页)

旺的事儿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包括当年先帝是怎么处理的,太皇太后和周家是怎么掺和的,他也没有一点隐瞒,都是照实了说,不带一点私人感情。

等说完之后,他还有点不敢看皇帝,只小心翼翼的瞄了他一眼,却见皇帝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仿佛是在思考什么。

张鹤龄心下有些不安,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是还没来得及张口,皇帝就先开口了。

“怪不得当年父皇突然疏远了太皇太后和周家,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

这话一说出来,张鹤龄都愣住了,他也没料到,大外甥第一件关心的事儿竟然是这个。

张鹤龄有些迷茫,但是嘴上还是老实回应:“皇上原本对太皇太后十分孝顺,但是太皇太后这般行事,也是着实伤了皇上的心。”

正德帝听了这话轻笑一声:“父皇自来都是重情之人。”

说完又轻飘飘跟了一句:“那个郑旺既然死了,我便也不追究他的妄言之罪了,你看着处置吧。”

语气十分随意,竟是一点都不在意。

张鹤龄见他如此,一时间心中也是忍不住苦笑一声,得亏他和太后还操心了半天,没想到皇帝压根连问都不问。

既然皇帝都不在意,那张鹤龄也就不多这个嘴了,立刻起身应下。

至于正德帝自己心里怎么想的?

他自然知道舅舅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迟疑不安,无非是怕自己因为此事与太后起了隔阂,可是要他说,舅舅还是多虑了,难道他是那种因为旁人随口一言就什么都信的人吗?

母后和舅舅如何待他,他比谁都清楚。

而且这件事,他其实也早就知道了,甚至有些内情比舅舅了解的还多,那个郑旺的女儿他都派人去调查过,因此十分确信此事的确是无稽之谈,自然也不会在这件事上为难舅舅。

这件事就这样轻轻松松的过去了,而且处理完之后,皇帝还拉着张鹤龄聊了一会儿闲天,最后实在看着时间不早了,张鹤龄这才告辞离开,毕竟他可不能因为和皇帝聊天耽误了皇帝处理政务。

**

张鹤龄在宫里得了准信,出宫之后就立刻让人好生安葬了郑旺。

这个好生安葬自然也是低调处置,只当成是昌国公府的下人规格。

昌国公府如今也算是京里顶尖的门户,没了一个下人也很寻常,并没有什么人在意,因此郑旺也就这么悄没声息的下葬了。

**

解决了郑旺这个炸药包,张鹤龄身上的包袱又轻了一层。

张鹤龄的日子自然也是比之前又舒坦了许多,为了以后的日子可以更舒坦,张鹤龄甚至还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工作辞了一下。

比如说掌管虎贲卫的事儿,张鹤龄已经搞出了一个大的框架和训练流程,以后只需要照章办事就行了,因此他也懒得再去管这些。

但是皇帝却不允许他闲着,张鹤龄推辞了好几回他都不许,最后看张鹤龄实在是真心实意的不想干了,皇帝这才同意了,不过他转手就把虎贲卫交给了张宗说。

舅舅不愿意干,还有个一心想要大干特干的表弟,都是一家人,用谁不是用呢?

张鹤龄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有些无语了,搞这么一出下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搁这儿演双簧呢。

虽然心里吐槽,但是看着儿子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张鹤龄倒也没有再让儿子推辞了。

他知道,皇帝如今是不大信这些文臣的,只敢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既如此,那宗说也算是一个好选择,这小子够聪明,城府也够深,能拿捏得住。

**

虎贲卫就这么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张家人手里。

内阁几个人坐在一处聊天的时候,还会提起这事儿。

刘健有些郁闷:“昌国公如今春秋正盛,又何必绕这个圈子呢?”

李东阳听了呵呵一笑:“我看只怕不是昌国公的意思,应当是皇上的意思。”

刘健有些诧异,看了一眼李东阳,李东阳却只是抿唇一笑,并不深谈。

不过刘健还是很信任他的判断的,见他这么说了,心里对于张鹤龄倒也生出了几分好感,能如此不贪恋权位的,实在是太难得了。

**

张鹤龄不知道旁人对自己的评价,反正他现在过得十分自在。

每日除了去光禄寺应个卯,竟是再无其他事情了。

不过有时候皇帝也会将他叫进宫去,和他聊一聊开海的事情。

但是在这件事上,张鹤龄也只是提一些建议,具体的实施细则他却是不掺和的,因此也并没有什么压力。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一直到正德十年的时候,朝廷到底还是在东南用了一次兵。

不过这次用兵,却是朝廷准备充分,兵强马壮,而那些所谓的“倭寇”,这几年原本就是夹缝中生存,根本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在朝廷强大的火炮面前,就显得很脆弱了。

只是因为这些人分散的厉害,最后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才算彻底平定。

虽然费了一番心力,但这也算是一次性将这些人给打服了,开海之事再无任何阻碍,从第二年开始,朝廷发下去的船引便翻了三番,朝廷的水军甚至还组织起来开辟了一个安全的航道,一时间东南海贸热闹的厉害。

当然了,当年的玻璃厂,如今的皇家御用司也在这次开海中赚的盆满钵满,户部收的税更是直接翻了三番,户部尚书激动的差点厥过去。

正德帝之前虽然猜测开海会很赚,但是没想到竟然这么赚,因此一时间也是激动万分,当日就将张鹤龄叫进宫来,舅甥俩边喝酒边聊天,一直聊到宫门都要下钥了,正德帝这才放张鹤龄离开。

在让张鹤龄走之前还不忘叮嘱他:“舅舅,如今圭儿年纪也大了,您若是有空,可得入宫好好教导教导他才成。”

张鹤龄被这话说的哭笑不得,他如今都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了,大外甥竟然还想让他入宫给小孩子当老师。

不过这话却也是他曾答应过大外甥的,倒是不好食言,因此只能道:“太子聪慧,臣才疏学浅,本不该耽搁太子学业,如今承蒙陛下不弃,臣定当竭尽所能,肝脑涂地。”

没错,朱载圭小朋友现在已经是太子了,而皇帝在这几年里,也断断续续又生了一女一男,膝下子女数量,总算是和先皇持平了,不过和先皇不一样的是,这三个孩子的妈都不一样。

张鹤龄对大外甥的家事不感兴趣,但是朱载圭小朋友到底是未来的皇帝,张鹤龄心中还是想为大明的未来出一把力的。

见着张鹤龄应下,正德帝果然十分欢喜,笑着拍了拍张鹤龄的肩膀:“舅舅太过谦虚了,如今文坛哪个不知舅舅书画双绝,以舅舅之才,教圭儿这个小儿才是大材小用。”

一时间舅甥两个倒是互相吹捧起来了,乾清宫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

入宫教学的事儿定下来之后,正德帝亲自将张鹤龄送出了乾清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70-80(第8/17页)

张鹤龄告辞离开之后,还能感觉到仿佛有视线在自己身上停留。

他有些不大自在,但是却又忍不住露出一点笑来。

春日里的风轻轻拂过他的衣襟,轻柔中带着一丝暖意,张鹤龄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果然那看见大外甥站在乾清宫外,一直目送着他离开。

见着他回头,大外甥先是一愣,然后又冲着他笑了一下。

那笑容清澈明媚,完全不像是一个帝王的微笑,反倒让张鹤龄想起他小的时候。

那时候的他还是个横冲直撞的孩子,眼里没有那么多的情绪,心中也没有那么多的城府,天真活泼又快乐,只要一见着他,便笑着喊一声舅舅,然后一头扎进他的怀里。

有时候还会仰起头看着他,明亮的眼中,一点阴霾也没有。

张鹤龄一时间竟是有些眼酸,不敢再看,转头便走。

春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竟让他从里到外,都是满满的暖意——

作者有话说:这篇结束了,下一篇:宋感谢在2023-08-06 01:36:13~2023-08-07 16:39: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流年不减风色 6瓶;胖胖猫 5瓶;十一妹、乐乐熊孩子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5章 博弈

李用和回到家的时候, 发现家门口停了一辆马车,还有一位衣着不凡之人被人簇拥着站在马车边上,看起来像是什么显贵。

他心下咯噔一声, 一时间心中生出无数猜测。

经历过前两世的穿越,他大致已经理清楚了自己命运, 大致他就是要一世接着一世的当他的国舅爷,虽然看起来挺好的, 不用努力了,可以直接躺平, 等着自己姐妹带飞。

但是李用和到底也不忍心真的攀附着姐妹的裙带吸血, 因此这一世他虽然出身比前两世都低,家里的家庭环境也比前两世都恶劣,但是他还是想要努力一把, 避免自己的姐姐再去那见不得人的地方。

李家虽然到李父这一代就没落了,但是祖上却到底还是书香门第, 李父对自己这个长子也抱有很大的期望,而李用和自然是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展现出了神童的风采。

李父见儿子如此聪慧,便决议供儿子读书, 李用和厚着脸皮假装神童为的就是这个,想要在宋朝出人头地, 那就必须做个读书人,毕竟宋朝皇帝都说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

至此之后,李用和就开始了自己的读书之路,而且这回他读书比前两世都更加用功,毕竟如今他们家的家世,他不用功都觉得对不起父母。

不过不管他多努力, 有些命运终究还是无法改变的。

两年前,父亲去世,继母带着弟弟改嫁,他为了忙活父亲的丧事,跑前跑后耗费了不少心神,结果也不知是守灵的时候受了风寒,等到丧事一结束,他竟是一下子病倒了。

浑浑噩噩在榻上躺了八九天,等他清醒过来之后,姐姐已经不在了。

他强撑着病体去问邻居家照顾他的大娘,这才知道,他这一病倒耗费了不少银钱,后来竟是连抓一副药都困难,姐姐为了给他治病,将自己卖给了旁人。

李用和知道之后简直肝胆俱裂,也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立刻去找买姐姐的人牙子,可是等他去时却已经晚了,那个人牙子说,姐姐一来就被贵人看上,已经赎买走了。

李用和当场就给气晕了过去,之后更是断断续续缠绵病榻一个多月,但是这一个多月他也没闲着,费尽心力将家里的最后一点银钱拿了出来,请人帮忙打听姐姐的下落。

最后辗转不知打听了多久时日,这才知道,买走姐姐的贵人,正是八作司的刘提点,这位刘提点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他是宫中最受宠的刘德妃的前夫兼义兄,而他的姐姐也已经被这位刘提点送入宫了,成为了刘德妃的侍女。

一接到这个消息,李用和便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到底是白费了,姐姐最终还是走到了历史的老路上,而她只怕就是那位话本子里狸猫换太子当事人,宋仁宗的亲娘李妃。

知道这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之后,李用和却并没有被打到,反倒是坚强了起来,很快就养好身体,然后开始读书赚钱。

既然改变不了当国舅的命运,那就自己支棱起来,不说给姐姐做靠山,起码也不能拖姐姐的后腿。

之后这两年,李用和一边搞点小发明做点小生意,一边努力读书。

他活了两世,本就底子很厚,再加上他这一世也是格外的努力,因此他在去年的时候,就通过了开封府的解试成为了一名举子,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好了许多。

正当他准备继续再接再厉时,没想到今日一回家,就看到了这么多人。

李用和心中明白,他家里能来这么多人,必然是宫里的姐姐有了消息。

李用和绷紧了心神,走上前去,先是对着领头之人行了一礼,面上做出恰到好处的疑惑:“小子有礼了,不知这位官人在小子门前,可有何赐教?”

领头之人虽然并未穿着官服,但是他一身行头,一看就并非平民百姓,因此李用和也不会在此人面前装什么无知。

那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李用和,轻声一笑:“小郎君今年年岁几何啊?”

李用和被他这话问的有些莫名其妙,但是还是老实回答:“小生今年二十又二。”

这人听完点了点头:“那可有婚配?”

李用和摇头:“未曾婚配。”

这人听了感叹一声:“小郎君年纪轻轻就过了解试,又是如此气度风姿,竟然未曾婚配,真是可叹。”

说完他轻笑一声,又道:“之前听闻小郎君一直打探令姐下落,对此我倒是有几分消息。”

李用和神色瞬间紧绷了起来,此人对自己倒是蛮了解的,看起来也是打探清楚了才找上门来。

李用和用词立刻便谨慎起来:“我之前听闻家姐入了宫。”

“不错。”此人的笑容一时间有些意味深长:“不止如此,令姐实在也是个有福之人,去年之时,令姐已经得了官家宠幸,如今封了崇阳县君呢。”

李用和虽然早有所料,但是面上还是做出惊讶神色:“什么?”

仿佛是很满意李用和的神情,这人又轻笑一声:“恭喜小郎君,如今也算是光耀门楣了,我今日过来,便是有些事要与小郎君商议,还请小郎君赏脸。”

李用和大致已经猜出了此人身份,也多半知道他为何来找自己。

姐姐去年的时候已经得了赵官家的宠幸,这人今日才来找他,看来这里面一定是出了什么事,多半是姐姐已经诞下了历史上那位宋仁宗,这人找来,只怕也是为了笼络自己。

想到这个,李用和的心情倒是平复了许多,他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有劳官人了。”

此人见李用和这般好说话,心中越发满意了几分,但是嘴上还是客气:“小郎君客气了,这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70-80(第9/17页)

请吧。”

李用和既然答应了,也并不迟疑,跟着上了马车。

李家虽然也住在开封府,但是却是住在开封外城的,而且还是外城最偏远的地方,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贫民区了,而这位神秘的官人,却是一路朝着内城驶去,而且是内城中最繁华的所在。

马车一路前行,一直到东华门外的景明坊的一家酒楼外才停下,李用和下了马车一看,才知道此处正是东京大名鼎鼎的矾楼。

那位神秘官人见他怔怔望着眼前建筑,只当他从未来过,被这场景给震住了,因此不免也露出几分得意,道:“小郎君,请吧。”

李用和虽然也在开封府住了这么多年,但是说实在的,来矾楼还是第一次,因此对这个地方也十分好奇,进门之后不免四下观望,如此又加深了他土包子的形象,让眼前这位神秘官人越发满意了。

两人直接上了二楼的包厢,一进去便有人过来招呼,张口便是刘提点。

李用和心中的猜测也得到了证实,此人果真是那位刘德妃的“哥哥”。

虽然心中猜中了,但是面上还是做出惊讶神色,而刘美见着李用和面露忐忑,也很满意这个效果,也不解释自己的身份,而是先流畅的点了十几道菜,等到跑堂的下去了,这才笑道:“让小郎君见笑了,还未介绍自己,我姓刘,乃是八作司提点,你姐姐也正是经我手入的宫,此事你当知晓了。”

李用和点了点头,面上看不出喜怒。

刘美也没在意,在他看来,如此小门小户出身,能入得宫廷,并且得到官家宠幸已经是天大的幸事,又哪里会有什么不满呢?感激自己还来不及。

“如今你长姐已经为宫中命妇,你却依旧衣食无着,她在宫里也是日夜操心着你,如今官家隆恩,允了你荫补出仕,起家便是三班奉职,等过几日过了明面,小郎君也是堂堂正正的小使臣了。”

李用和听着这些话,一直沉默不语。

三班奉职是低级武官的寄禄官,一般都是用来恩荫外戚宗室或者赏赐武官的职位,自己本是读书人,若是靠着科举,那自然可以堂堂正正的走文官体系,大宋重文轻武,文官自然要比武官强得多。

可是如今这三班奉职却是皇帝的赏赐,他如今不过一个小小举子,又有何反抗的余地。

见着李用和沉默不语,刘美自然也明白他心中所想,无非是放不下读书人的那点气节,不愿意武官起家。

可是也不想想,如今李氏的儿子已经记到了德妃名下,他们又如何能容忍李家出一个文臣呢?

尤其是此人还十分有才华,小小年纪,便在士林中有了名声,若是此时不加以节制,日后他这个国舅,岂不是要压自己一头。

这般想着,刘美神色越发温和:“小郎君可是觉得此官位卑?”

李用和神色微变,立刻否认:“小子不敢,只是官家如此厚恩,小子实不敢当。”

刘美见他还敢推辞,面上笑容顿时淡了淡:“小郎君何必如此过谦,令姐如今入了大内侍奉官家,荫补小郎君为官也本是常理。”

李用和才不信这个鬼话,大宋官家这么多老婆,这么多小舅子,他就不信各个都能得到荫补,说到底这个三班奉职多半是刘家人为了拉拢他姐姐给他找补的。

不,现在也可以说是又拉又打,毕竟他如今的确是在士林上有一二名声,这人估计也怕他日后坐大,威胁到他的地位。

不过李用和自己倒是对科举没什么执念,毕竟对他来说,科举也不过是一个进身之阶,不管他如今考不考,那日后大外甥都不会委屈了他,其他人更不会因为他考了科举不把他当外戚看。

只是他心里虽然这么想,面上还是要做出为难神色,直接把一个清高自傲的读书人演的淋漓尽致。

刘美见他如此,心中多少也估摸出这小子的斤两,似笑非笑道:“当年本官起家也不过是三班奉职罢了,有句话本官也想与小郎君说一说,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要得陇望蜀,否则只怕鸡飞蛋打,什么都捞不着。”

李用和眸色一沉,心中冷笑一声,不过面上却依旧平静,淡淡道:“小子无才无德,不敢嫌弃官职大小,只是到底读了一场书,也不愿空耗光阴。”

说完就想起身离开。

刘美见此,立时便知道此人是个不好惹的,一时间有些头皮发麻,赶紧起身将人拦下。

“小郎君,好好说话便是了,着急走做什么,且坐下。”

李用和起身要走也不过是做个样子,这个时候必须得和刘家兄妹合作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毕竟只有依靠刘娥这个宋真宗真爱,他的大外甥才有可能当上皇帝。

“小子也不敢无礼,只是实在承担不起官人的一些言辞。”李用和顺势坐下,但是还是不卑不亢的回了一句。

刘美此时也明白了此人并非好糊弄的,一时间竟也收起了人生导师的嘴脸,笑着道:“小郎君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举子,的确是前途可期,可是小郎君也该知道,科举一途,不止看每个人的才能大小,更要有几分运气,君不见许多名士才子,终其一生都不能得中,白白虚耗了光阴。”

“而如今正有一条通天大道摆在小郎君面前,小郎君又何必走这个弯路呢?”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又道:“这样吧,本官实在是欣赏小郎君才能出众,崇阳县君也确实侍奉有功,小小一个三班奉职的确是委屈小郎君了,我看补一个西头供奉官倒是恰到好处。”

西头供奉官虽然也是三班小使臣中的寄禄官,但是比起之前的三班奉职确实高了好几阶了,刘美既然敢开这个口,那就肯定能拿下。

李用和自觉也拿捏的到头了,便也不再得寸进尺,略微迟疑了一下,到底一脸不情愿的应了下来,朝着大内的方向拱了拱手:“承蒙官家隆恩。”

看着他不情不愿的模样,刘美心中呸了一声,这个奸诈的小子,不过一个小小县君的弟弟,竟然敢和自己这么拿乔。

虽然心里暗骂,但是面上刘美却是真的不敢得罪这位爷,虽然六皇子已经记在了妹妹名下,妹妹也即将成为皇后,可是六皇子到底是李氏所出,这世上就没有不漏风的墙,等六皇子日后长大了,必然会知道亲生母亲和舅舅是谁。

到时候,即便不想承认,刘美也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个小子,日后肯定前途远大。

想到这儿,他又不免叹了口气,谁叫他这个好妹妹没能诞下一儿半女呢?这也算是有得必有失吧——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3-08-07 16:39:08~2023-08-08 19:59: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的世界是我 5瓶;Coffee 2瓶;番茄炒鸡蛋、乐乐熊孩子、流年不减风色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6章 琐事

这一天, 李用和是直到天都快擦黑了这才回了家。

是刘美让人用马车送回来的。

只是马车走到巷子外头,李用和就让马车停了下来,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酷夏 其雾 前夫披马甲重生了 神仙的包办婚姻 繁星不会飞 跨越界线的喜欢 [家教]感觉纲子萌萌哒! 少爷万福 我妈是年代文早逝原配 坠落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