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侯府奶崽的心声泄露后扭转国运了 > 135-139

135-139(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意外娶了落魄男主后 干翻那个反派[快穿] [大汉]女儿就不能继承皇位吗? 白月光死后被迫身陷修罗场 飞升从投资废柴徒弟开始 穿书成恶毒老太的小儿子(科举) 和你们跑路男拼了 反派他妈是年代文白月光 如昨 吹面不寒心上月 gb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侯府奶崽的心声泄露后扭转国运了》 135-139(第1/14页)

第136章 皇帝病得好啊!

皇后语气平淡道:“在你离开福京去剿匪后没多久,陛下便感染了风寒,那次,我便劝陛下好生歇歇,陛下却是勤政,一日不落地上朝、处理朝政。再后来,你剿匪的战报传回来,他看到你的战果,心中十分激动,又晕倒了一回。”

太子忍笑有些辛苦,自己母后怎么能这么平淡地说出这些讽刺之语的?

勤政?明明是怕权柄被别人夺走好吧?之前就放着自己和威远侯,现在突然发现,郑首辅和安国伯一系也要防着,可不就整个人都得紧绷着?

激动?分明是被吓的!皇后之前在信中,隐晦地告诉太子,皇帝听说太子在剿匪中,用了炸*药这等“神兵利器”,心中十分恐惧!因为这个东西出自威远侯府,却被太子用上了!他这个皇帝却从不知道还有这等厉害的东西!

这说明,威远侯府和太子的合作十分深,这让皇帝更加觉得屁股底下的位置不安稳了。

皇后继续说道:“之前就有大臣提议,提前召煜儿你回来,好做陛下的帮手,免得陛下因为国事过于劳累。陛下却以江陵一带匪患未除,百姓未得安宁为由,否了此事。”

太子明了,皇帝这哪里是担心江陵匪患?去年他提出剿匪的时候,皇帝还各种心不甘情不愿呢!怎么可能会觉得匪患未除他就不能回福京?只是怕他这个太子一回来,就有了理由插手朝政罢了。

刚刚皇帝看到太子时,那么激动,就是感觉自己最大的敌人回来了吧?

太子隐秘地勾起唇笑了笑,这回皇帝还真猜对了!

母子二人回到了昭阳宫,将所有人屏退之后,太子给皇后行大礼道:“母后,这些日子,辛苦您了!”

皇后将他扶了起来,道:“你亦是十分辛苦,不要只顾着心疼我。赶了那么远的路回来,赶紧坐下说话吧!”

“是,娘!”

待坐好后,皇后才道:“你父皇之前一直以为,他自己病倒是得了风寒,却不知是被下了毒。”

太子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一点,皇后却未在信中提及过,想必是极为隐秘的消息。

“是何人能将此事做得那么隐秘?”太子好奇道。

皇后笑了笑,道:“你想想你父皇,平日里与谁最为亲近?”

太子稍稍一想,就知道了。

皇帝平时最亲近的人,前朝大臣不算,大臣们虽然和皇帝日日相见,商讨各种大事,却不能用亲近一词形容。

这样一来,范围只能圈定在后宫。

而后宫与皇帝最亲近的人,自然是宠妃,也就是皇帝一直宠爱的贤妃了。

想到往日父皇最宠爱的贤妃,却偷偷给他下毒;父皇最敌视的母后,却想办法在救他,太子觉得,真是世事无常。

“她为何要那样做?”太子感觉,自己不在福京,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大事。

皇后轻轻摇了摇头,道:“还能是为何?是在你父皇和安国伯那边,都讨不着好了呗!你父皇从去年那次气冲冲离开锦华宫开始,就待她逐渐不如从前那般热络了;安国伯那边,又着急起复,逼着贤妃帮着吹枕头风。可是贤妃越说前朝的事,越说安国伯,你父皇就越烦,就越冷待她。”

也就是受了两头的夹板气了。

“而且,三月份时,安国伯那边又暗中安排了一些新鲜的美人进宫,估计是觉得贤妃那边使不上力了,干脆再派新人进宫,好帮他起复了。”皇后说这些事的时候,轻轻巧巧的,太子心中清楚,安国伯那一伙人和贤妃,把这后宫当他们自家的后花园似的,让皇后有多难做。

其他的事,太子也能猜到了。

安国伯再暗中安排新人入宫,分的是贤妃的宠,贤妃肯定有种被背叛的感觉。再加上皇帝对她冷待,逐渐宠上新人,被背叛的感觉有了双重叠加,更让贤妃失去了那不多的理智,本着“既然你们不让我好过,我就让大家都不好过”的原则,直接对皇帝下了手。

皇帝病倒了,就没办法宠幸新人了,而贤妃还能仗着更高的位份和八皇子,比那些新人更频繁地见到皇帝。安国公的新美人使不上力了,只能又回头来求贤妃。

贤妃这一招,对她自己来说,确实是一箭双雕了。

“此事,母后应当已经查的明明白白了吧?”太子问道。

皇后略点了点头,她对后宫的掌控,还是很强的,又随意地补充道:“而且你大哥,也在其中掺和了一脚,贤妃头脑发昏,也有他的一笔功劳。”

太子丝毫不奇怪,这里面有大皇子的手笔。

大皇子的生母是皇帝的教引宫女,要不是怀上龙嗣,与其他宫女无甚区别,在皇帝后宅中没有任何地位。刚开始,她还因为诞下长子之功,获得了一个位份,但皇帝登上帝位,又把贤妃接进宫里后,他那毫无根基的生母,就成了最早的宫斗牺牲品。

后来虽有皇后多加看护,但大皇子已然懂事,只感觉真正有亲情的生母死了,父皇远在天边,宠着别的女人,没有任何亲近之感,所以他长大后就迫不及待地出宫建府,然后成了亲。

如今,大皇子妃和他的女儿,是他渴望已久的亲人,也让他得到了期盼中的亲情,贤妃曾经拿她们做筏子,想挑起大皇子和太子内斗,算是戳到大皇子的逆鳞了。

大皇子能力不算出众,但皇帝的孩子,总有那么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和人脉的,这是他们在薄情皇帝后宫中活下来的必备要素。

在这一事上,太子不仅不责怪大皇子,反而有些感激他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么说的话,大哥手里应该也有贤妃给父皇下毒的证据?”太子问。

皇后道:“是有一些,他自己掌握的有多少,我不清楚,不过我后来又‘送’了一些给他,想必他会在必要的时候用的。”

皇后嘴角噙着笑意,有些心疼又有些感叹,还有些欣慰,当初那个需要靠她照拂才能活着的孩子,如今也有护住妻儿、撑起一府的本事了。

“哦,对了,从五月份开始,我就暗中停了你父皇的解读汤剂,”皇后又补充道。

在发现贤妃下毒的事后,皇后就把本来要给皇帝的毒药,换成了解药,贤妃下手没轻没重的,让皇帝倒下太快,反而不美。

皇帝一定要撑到太子回来,撑到太子有机会监国。

所以皇后不会让皇帝轻易就躺下了。

太子心中一紧,忙问道:“五月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皇后嗤笑了一声,有点无语地摇了摇头,道:“你那父皇,背后又受了人唆使挑拨,想从威远侯府手中拿到那炸*药的配方。他心里是恐慌威远侯府手中有如此厉害的东西,会对他不利,可是他也不想想,若他真得到了那方子,能守得住吗?”

定会被郑首辅和安国伯那些人,想方设法从他手中弄走,然后送去靖国。

“靖国已经派了许多人,去威远侯府试探了,都没能偷走炸*药的配方,这几个月里,威远侯府也过得颇为不宁静。我想着,若不是小年年有那神奇的能力,那配方怕是早就被靖国人巧取豪夺走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侯府奶崽的心声泄露后扭转国运了》 135-139(第2/14页)

说起威远侯府,皇后也有些感叹,这福京那么多权贵官员,怕是没有一家像他们家那样,一直被水深火热包围的了。

太子也赞同道:“配方放在威远侯府,确实是最为安全的,连如今的我,都最好不要拿到。”

他与皇后身边还有一些探子,不是没发现,也不是处理不了,而是留着有用。

既然身边还有探子,那配方就不宜拿来,免得一个疏漏被偷走了。

皇后欣慰地看着太子,道:“你比你父皇要好得多,身为君主,就不能只为自己一人想,而是要为这江山,这天下人着想,要将江山重任放在自己的私人欲望前头。”

太子起身行礼道:“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皇后虚扶让他起身后,转而说起了后面的安排:“此番归来,你再次立了大功,在朝中的威望会再次高涨,这次咱们就趁势接过监国之事吧!”

太子应道:“是,母后!”

此次江陵剿匪,让太子再次认识到,原来郑首辅那一系,不仅深入了朝堂,而且在民间也布置了许多爪牙,这私开金矿的、买卖人口的、暗中开娼*寮的、转运私盐的……一桩桩一件件惊天大案,都是靖国人和郑首辅在幕后操控的,目的无非是暗中吸取兴国百姓的血肉,来滋养壮大靖国。

这也是为何,当初太子在朝会上提出剿匪一事,安国伯一派就要阻拦的原因,因为太子想打掉的,就是他们的钱袋子,是他们吸血的路子!

要问他们为何不直接做生意?呵!正经的路子,哪有灰*产来钱快?

光是在金陵、余英、涂州一带设下的赌场,一年就能有数百万两的收入进账!

太子从开始的震惊,再到后面对他们的手段慢慢感到麻木,只有对被坑害的百姓的心疼和同情。

他们只是想安安稳稳过日子,想靠自己老老实实的干活赚的口粮和栖身之所,想能按部就班地娶妻生子,再为儿女谋个好婚事好前程,又有什么错呢?

作为兴国的百姓,他们的血肉不该因为那些凶残恶毒的靖国人,逐渐腐朽凋零!

而一国之君,就是要护佑住他治下的百姓,令万民安居乐业,令这天下承平!

既然他父皇做不好,尽不到一国之君的责任,那就换他来吧!

*

太子的归来,令江陵一带发生的大案,都传开了,福京的人属实也是没想到,金陵的繁华富庶之下,竟然隐藏着那么多黑暗恐怖的事情。

这案子,太子回福京不是因为一切都已经处理完毕,而是因为收尾的部分在福京。

在太子回来当日,就领着京兆尹的衙差们、大理寺的差役们,直接上门抓走了福京好些官员,有几个人甚至就是当场抓人抄家。

这番动作极为大,太子那干脆果决的行动,令许多人都感觉,去江陵剿了一趟匪,太子整个人都多了许多铁血之感!

也有人直接喊冤:“冤枉啊!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太子没多搭理,喊冤的人就被一旁的统领踹了一脚:“要喊冤等到审讯的时候喊不迟!此番抓你们,都是太子殿下带着证据来抓的!你们自己屁股有多不干净,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不少人顿时像被捏住了脖子的鸭子似的,歇了声。

他们喊冤,不过是猝不及防的惊惶之下,忍不住喊出来的罢了,被一踹一凶恶的提醒,他们终于想起自己背地里做的那些勾当了,顿时心虚得喊不出来了。

这些人被很快抄家下大狱,问斩的等着问斩,流放的等着流放,太子就没有抓错任何一个人。

当然,安国伯和郑首辅是最坐不住的,他们这边想要拿到的炸*药配方还没拿到手,江陵一带的摊子就整个被掀了,损失巨大。

他们早就想方设法,想说服皇帝给太子施压,让太子别搞得太过,没想到皇帝病倒了,他们作为朝臣,想见皇帝没有那么容易了。

想通过后宫的妃嫔们,去见皇帝,可后宫不能多言前朝政事,否则会引起皇帝惊觉不说,贤妃也是个出工不出力的,见着皇帝后,表达自己的心痛和担忧,远远多过为安国伯和郑首辅一行说话。

在皇后的安排下,郑首辅和安国伯好不容易得进宫探望皇帝一回,皇帝不是刚吃完药,要歇下了,听两人说话的时间不多;就是御医在给皇帝诊治,不能被打扰,需要等上一两个时辰,皇帝清醒一些才能进去问安……

这个时候,郑首辅和安国伯才察觉到,皇后对整个后宫的掌控有多深,他们之前安排的所谓的探子和妃嫔美人之类的,在皇后手下过不了一招;如今皇帝病倒,皇后更是让那些好不容易安插进去的人,动弹不得,一动就暴露;那些御医们,更是皇后说什么都听,背后使手段都没用……

之前郑首辅挑唆皇帝对皇后下手,只因皇帝确实是君主,手握着唯一的权柄,他才有对皇后施压和生杀予夺的大权,但没了皇帝,皇后简直就是金刚不坏之身,谁也没法得手。

郑首辅和安国伯都扼腕不已,皇帝躺下后,他们才发觉,错失了多么重要的机会!

如果能早之前干掉皇后,太子没了皇后的支持,没了皇后如此严防死守地把控着皇帝,他们现在也不会这般束手无策了!

早知如此,崇云寺那次刺杀,他们就自己派人去了!

现在的皇后和太子,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褪掉了一直以来求稳、求不出错、求占住规矩大义的风格,一直猛烈进攻着。

半年前,办白马寺一案时,太子还规规矩矩的,每一步都会向皇帝禀报,皇帝吩咐他不许追责太过,太子便会轻轻放过一些人;皇帝命他不许挖太深,太子也就放过了一些真相;皇帝放过了他们这些实打实的通敌叛国之人,太子也就真的没有再追着他们问责……

原来,皇帝才是那个套住太子的囚笼,皇帝一倒下,这种全程亲自抓人,才是太子的作风。

以前的太子可真能忍啊!

郑首辅心惊之余,也发现了不对:“不好!接下来,皇后和太子会控制住皇帝,让太子顺利监国!若太子监国,包括你我等所有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安国伯也终于明白了皇后和太子的目的,顿时冷汗下来了,难怪太子现在抓人已经无所顾忌,原是打着皇帝再也起不来的主意!

“这……这可怎么办?若是那样,太子定然不会放过咱们,咱们可就都完了!”安国伯急得直拍大腿。

对于这个向来没什么脑子的女婿,郑首辅也没抱过什么希望,只道:“既然皇宫里咱们插不进手,那就只能把水直接搅浑,咱们才有机会出手。”

没多久,朝中就有传言说,怀疑皇帝不是自己病倒了,而是被下了毒。

虽然这传言没说,是谁下的毒,但是看皇后对皇帝掌控那么严的情况,不就是想替儿子夺权吗?

皇后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一下子让皇后和太子在朝中的口碑,又有了翻转了。

皇后知道后,也只是微微一笑,丝毫不慌,道:“郑首辅那挑动舆论、挑拨人心的本事,依旧还是这么出众。”

郑首辅可太懂大家的痛点和关注点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侯府奶崽的心声泄露后扭转国运了》 135-139(第3/14页)

这种说法一出现,哪怕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也会给皇后和太子造成极大的困扰。

因为从目前的情势看来,皇帝病倒后,就是皇后和太子母子掌握了大权,是最大获利者。

大朝会,皇帝因起不了身而无法出席,但派了贴身太监陈永江来代天子听询。

陈永江站在御台上,轻轻甩了甩拂尘,提声振气道:“诸位大人有何要事相禀,请陈因递折吧!”

宁国伯还在给安排的人手使眼色,太子却突然出列,恭敬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陈永江应了声,太子才继续道:“臣近日在朝中听到传闻,说陛下病倒,并非因勤政所致,而是有人下毒,臣恳请陛下着人查清此事,是否真有人暗中戕害一国之君!”

这话,不仅让其他人愣了,安国伯也愣了:这不是我安排的人该说的词儿么!为什么太子会跳出来说了!

不等安国伯反应过来,大皇子也站出来道:“臣附议!陛下龙体,事关江山社稷,必须要查清!无论是谣言,还是真有此事,都须得给众臣、给天下百姓一个安心!”

老侯爷等人虽不太明白,太子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但既然太子敢主动提出调查此事,自然就有应对之法,便也出列声援。

这可是关系皇帝的健康,不是别的事,是最好表态的朝会议题了。

有了老侯爷的带动,更多的大臣开始赞同此事,而安国伯一派若是不应声附和,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好像他们不关心皇帝的龙体一样。

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也跟着附和,这……这应该也算是完成了郑首辅的交代吧?

很快朝臣们达成一致,要求彻查皇帝病倒一事。

当然,嫌疑最大的太子不能沾手,虽然他从二月开始就不在福京,但皇后在啊,所以他脱不了干系,不能让他负责查这个案子。

老侯爷也不行,老侯爷巴不得不沾手这种事,皇帝本来就不待见他,这种事是上赶着找麻烦。

安国伯倒是想插手,最好直接全权负责此事,但外臣如何方便得入皇帝后宫?此事不深入宫中,难以查明白,但也要尊重皇帝,不能和他的后宫有所牵扯。

最后选来选去,事情就落到了大皇子身上。

大皇子见推辞不过,便道:“此事其他人不便沾手,我作为陛下的儿子,确实应当为陛下尽这份孝心。只是我能力有些不足,身份上也有些不便,但我会去后宫请太后娘娘为此事做主,诸位觉得如何?”

一听是太后这尊大佛,从婆媳的角度,还有后宫身份的角度,都压得住皇后,大臣们就忙不迭应了。

大皇子呵呵一笑,别人以为很难的活计,在他这儿却不是什么难事儿。

只是,他不能查太快,也不能让证据出来的太刻意,否则容易被怀疑了。

大皇子亲自去跟太后禀报了此事,一直在宫中为皇帝诵经念佛,祈求佛祖保佑皇帝快点回府的太后,听说皇帝可能是被人下了毒,自然坐不住了,立即应允了和大皇子一起查下毒的事情。

后宫之中,一下子风声鹤唳起来。

太后对皇后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事,是十分满意的,只是每每想到皇帝竟然是中了毒,又觉得皇后不够尽心起来。

皇帝是中毒这一消息,在福京传开后,又是一阵热闹,是什么人这么胆大包天,竟然下毒下到皇帝身上去了!

这皇家,如今真是不安宁啊,不是皇后外出祈福时被土匪截杀,就是皇帝在宫里都被下了毒……

在大皇子的悉心引导下,太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查到了贤妃身上。

气得太后当场就甩了贤妃两个嘴巴,将贤妃扇得牙齿都松动了几颗,口中冒出血来。

太后指着贤妃的手都在发抖:“你你你……你怎么如此狠毒!这么些年来,皇帝宠着你,纵着你,你一点都不感念皇恩,竟然还下此毒手!你要下十八层地狱!”

贤妃被扇得晕头转向的,她在皇帝病倒之后,就没怎么给他下过毒了,怎么现在全成她的责任了?

她想要喊冤,可惜被扇得口中出血,说话都说不利索了。

在一旁扶着太后的大皇子,微微垂下了眼眸。

所以,太后也是知道,皇帝宠溺贤妃,纵容贤妃,是做过了头的,可是太后虽一心向佛,却未把后宫中的人命当做人,没有劝诫过皇帝一分!

身边的恶事都不管,太后还想求得佛祖的保佑?佛祖会保佑才怪了!

这回,不用皇后出手,太后自己就直接把贤妃给办了,至于皇帝的意见?太后才懒得管了,都害到她亲儿子身上了,害到皇帝身上了,本就是诛九族的大罪,皇帝来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一夜之间,不仅锦华宫的繁华恩宠不在,连带着贤妃封了爵位的亲生父亲,和领了职务的亲兄弟,都被下了大狱,等候处斩。

当年贤妃以庶充嫡、亲爹宠妾灭妻、亲母妾室扶正不符合礼法等乱七八糟的事,全都被挖了出来。

这些事,增加的罪状是次要的,毕竟暗害皇帝本就是全家消消乐的大罪,只是让贤妃娘家更加不堪了。

至于那些没有查出皇帝中了毒的御医,太后本也想好好整饬一番的,但皇后劝住了她:

“母后,他们是有失察之罪,但眼下皇帝离不得他们的救治,若是将他们关进大牢,甚至处斩,天下就难找出几个像他们一样医术精湛,能救得了陛下性命的人了。”

太后一听,觉得也是,死了几个御医不要紧,但皇帝的小命可不能有事。

于是她带着不满道:“难道就这样放过了他们?”

皇后耐心道:“那怎么能行?既然有罪,那就要惩罚,像罚俸、让他们子孙代为罚跪等,都是可以的,不一定要用那些得不偿失的法子。”

太后这才心气略平顺了一些。

“你说的有道理,就按照皇后你说的办法去做吧。”

“臣妾替诸位御医谢过母后的宽宏!”皇后行礼道。

太后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起来罢!皇后你也真是的,这皇宫,看起来被你打理得处处好,结果还出了这么大纰漏。”

皇后知道太后心里的气还没发完,从善如流道:“母后教训的是,只是锦华宫与贤妃的事,陛下发过话,命臣妾不可多管多问多看,所以臣妾也不敢……”

若是放从前,还需要隐忍的时候,这个锅皇后就接了。

但是现在,皇后才懒得替皇帝背这个锅,是皇帝自己沉迷美色,沉迷贤妃提供的虚妄美好,是他应得的。她可是贤良淑德、能力出众的皇后,能有什么错?

太后被堵得无话可说,皇帝后宫什么情形,她还是知道的。

之前只觉得,皇帝宠着个把女人,也不算什么,只要能讨的皇帝开心,让皇帝舒服了,就不是什么大事,至于皇后?她可是正宫娘娘,合该贤惠大度的,不该计较这些事才是。

现在好了,皇后确实没计较,也没敢多管,结果就成了最大的纰漏,差点要了皇帝的小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侯府奶崽的心声泄露后扭转国运了》 135-139(第4/14页)

送走太后,皇后轻轻拂了拂衣袖,脚步轻盈地回了昭阳宫。

太后自己没当过皇后,哪里知道她们作为正宫的辛苦?体谅体谅她吧!

接下来的日子,太后佛经不念了,佛豆不捡了,除了早晚在佛前上香,其他时间都守在皇帝的寝宫中,盯着御医给皇帝治病解毒。

至于大臣们想要见皇帝?全被太后挡了回去。

看到皇帝那青紫的脸色,太后就忧心得不行,哪里还敢让大臣们用各种政事来打扰?

于是,太后亲自下旨,由太子监国,眼下皇帝要专心治病疗毒,不要用任何事情去打扰!

太后的旨意发出没多久,郑首辅就在自己的别院中,吐了一口血。

没想到一出下毒的戏码,不仅没有搅乱皇后和太子的节奏,反而助力她们真的得到了监国得权力!

“蠢货!蠢货!贤妃那个蠢货!太后那个蠢货!统统都是蠢货!”郑首辅猛地将桌上的棋盘全都扫落在地。

此事的他,也回过味来了。

皇后肯定早就发现了贤妃下毒一事,只是一直隐忍未发,因为皇后很清楚,此事由她自己或者太子揭露出来,可信度都会大打折扣,大家都会先怀疑,是不是皇后故意栽赃陷害贤妃的。

一直到他们这边要提出查皇帝中毒一事时,太子才跳出来先提,并且事情落到了看上既不是太子那边,也不是自己这边的大皇子手里!

大皇子或许是出于自保,也或许是受人指点,就想到了请太后出山处理。

皇后和太子只需悄悄送出证据,自己一点都不沾手,不仅没有沾上一点嫌疑,还成功地干掉了贤妃这个后宫里最大的阻碍!

现在,还利用太后爱子心切,得到了监国之权!

这些,都是手底下那些蠢货干的好事!贤妃就是最大的蠢货!她为什么要去毒害皇帝!皇帝死了对她有什么好处?!

郑首辅不承认是自己的失败,他执着地觉得,自己就是败在了蠢人的愚蠢之下!

现在太子掌权了,他们在朝中的人手已经丢掉了大半,在民间的那些,好不容易打通的、用来敛财的路子,也被太子捣毁了不少,短短时间里,竟然有如此大的损失。

但郑首辅不能退,因为他身后没有退路。

从当年选择走上这一条路开始,他就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言。

虽然往前走,他极有可能粉身碎骨,但也别无选择。

八月底,太子得到太后旨意准允,开始监国。

事情走到这一步,令两岁多的江遐年,大大地松了口气。

太好了,是太子,侯府和大家都有救了!

从年初太子剿匪,用了炸*药后,来侯府刺探的各路探子、刺客、细作就络绎不绝,累得侯府的人半年没过安生日子了。

要不是江遐年的系统反应警觉,江遐年自己个儿说话利索了,能婉转地提醒一下自家祖父和父亲了,怕是难以应付。

【之前二哥和表哥他们考上了秀才,府里都没有敢好好庆祝一下,这回二哥哥下场考举人,应该能好好庆祝一下了吧?】

上半年时,江寻年、徐庭珂以及乔家表兄他们,考试都十分顺利,都考到了秀才,姨妈乔若衡的大儿子,也考上了秀才,让曹家父子好一顿惊喜,只可惜新晋秀才曹乃文自己不想庆祝,不然曹家早就大摆三天流水席了。

杨春生差了一点,在院试的时候没考上,所以没成为秀才。

但此时他心境开阔了许多,对此也没有多沉郁,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继续努力读书去了,准备三年后再战。

江寻年的信中说,杨春生已经去信给家里,让家人们到金陵来求生,虽然他现在还只是一个童生的身份,算不得很金贵,但总比在家乡那边无依无靠的好。

想起原本的剧情中,一家人为了给杨春生的死伸冤,在仇家每户人家门口吊死一个的结局,再看现在的情形,真是令人无比欣慰和开心。

帮助了别人,最大的开心不是获得多大的回报,而是看到人家度过了劫难,走向了更好更光明的未来。

乔氏抱着闺女亲了几口,这都是可爱的小年年带来的福报呀!

乔氏相信,这些福报也会帮助他们侯府改运的。

太子监国以后,整个福京城都消停了许多,连江遐年都明显地感觉到了。

最明显的就是,来侯府刺探和偷东西的人少了,几乎绝迹,好像之前那半年的骚扰是错觉似的。

江遐年想了想,应该不仅仅是太子监国,百官慑于太子比皇帝更加公正和不偏不倚的办事态度;也因为郑首辅一系受到重创,不仅损失了朝中许多重要官职,商会也在太子的追查下,丢盔弃甲,不得不关闭了许多赌场、暗娼娼*寮、人口拐卖之类的活儿,龟缩了起来。

那些干恶事的人少了,社会也逐渐恢复了少有的平静安宁。

江玉成在九月时,终于丁忧期满,如今朝中空出了不少官职,还没有提拔官员,太子又以皇帝还未恢复,一切等皇帝康健后再行定夺为由,没急着安排人,导致整个朝廷都忙得飞起。

现在的朝中的官员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身兼两个三个,多的甚至是四个同僚的活儿。

譬如老侯爷,他手下的右侍郎就被抓了,而左侍郎又要管手底下一些主事和员外郎的活儿,所以老侯爷不得不兼干着右侍郎的活儿,都丢给左侍郎的话,把左侍郎累病了,老侯爷就得自己一个人干左右侍郎的活儿,还得干下面主事们的活儿。

幸好户部还有大舅乔乐安这个金算盘,算账又快又好,免去了不少繁琐的事儿,其他各部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不过太子不愿揽过人事任免的活儿,也可以理解,当初皇帝对太子防备甚深,太子谨慎也不奇怪。

要说怪谁,只能怪皇帝呗,在朝中任用了那么多屁股不干净的官员,一查就被牵连起一大片。

大臣们只能互相安慰:“再坚持坚持,明年春闱,能选拔出不少新士子来,到时候将各地的官员提拔到福京来,而新考中的进士们,就可以派去各地填萝卜坑了!”

“是啊,到时候新的同僚们来了,咱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以前朝中的官职,一个五品六品的就要打得头破血流,现在倒好,到处都是没人占的坑。

也细心的人,通过总结后发现,空出来的官职,大都是原先安国伯一系的人!

原来,那样惊世骇俗的大案,安国伯都牵涉其中啊!

这么看来,他和他身后的岳父郑首辅都沾不得,指不定就什么时候被下大狱砍头,抄家流放呢!——

作者有话说:谢谢琉璃月海的营养液~[比心][比心][比心]

[爱心眼][爱心眼][爱心眼]

第137章 被牵连进舞弊案

接下来的几个月,福京难得有了一段太平日子。

江遐年将安国伯加了特别关注,只要他有任何一动,江遐年就会发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侯府奶崽的心声泄露后扭转国运了》 135-139(第5/14页)

而且,江遐年养成了每日早晨醒来,就看看系统中的更新情况。

只是,除了一些内宅的事,在工作上安国伯倒是安安分分的,没有打什么坏主意,甚至显得有点老实;连郑氏都没那么闹了,之前还以为安国伯降官降爵的事,闹得很凶呢。

看来,这郑氏不是管不了,而是她家里人之前故意纵容。如今气短的时候,就知道让她要低调一些了。

【这个郑氏,还真有点像躁狂型人格障碍,可惜了现在没有心理医生给她诊断一下。她那两个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死了,竟然吓到她了?哈哈……原来天不怕地不怕的郑氏,最怕的事情是送死啊?那她怎么好意思纵容儿子害死那么多人的?】

看到郑氏又拿安国伯的妾室们出气,江遐年就无语地摇头。

福京安安宁宁的,一直到了腊月初,两个舅舅就回福京了,比往年都早一些。

是因乔氏在江遐年那里,知道了两个弟弟考运不好,极有可能是被刘知行这个同窗暗中下绊子搞得,她就提醒乔老爷子和老夫人,让两个弟弟在春闱之前早些回福京来,最好是不要提前透露,而是突然回来。

虽然刘知行,早已经因为勾结匪盗、暗算同窗的罪名,不仅被夺取了功名和学子身份,还被送去了矿上做苦力,但谁也不敢保证,两个弟弟身边没有别的“刘知行”。

江寻年等年轻的一辈没有一起回来,是因着他们自觉水平还不够,此次先不参加春闱了,等三年后的春闱再参与也不迟。

相对于周围人的紧张,两个舅舅倒是一如平常,见到江遐年这个小外甥女,就抢着要抱。

二舅乔幼安不知道又从哪里学来的,他的表情更加丰富了,两个眼珠子竟然能分别在眼眶里乱转,还琢磨出了瞳颤这个技能,看得江遐年哈哈大笑。

如果二舅生在现代社会,恐怕会成为一个大明星了,他这样的天生颜艺技能点满的人,实在不多见。

看到小外孙女被儿子的搞怪逗得笑那么大声,乔老爷子只好将到了嘴边的劝诫咽了下去,算了算了,儿子开心就好。

考不上进士,也比年纪轻轻丢了命要好。

转过头去看一旁安然沉静的三儿子,乔老爷子心中想得更开了。

要是这个儿子考几次都考不上,就让他去云开书院当个治学的教习好了,反正小外孙女说了,这儿子的喜好和长处,都是在书上。

对于两兄弟此次下科场考试,大家都寄予厚望,江遐年也不例外。

那个刘知行现在已经去矿上当苦力了,没了这等小人,两个舅舅应该顺利许多吧?

没想到这一夜,江遐年又开始做噩梦了。

梦中,江遐年只觉得自己像一抹幽魂,能从高高的视角俯瞰整个福京城。

只是,还没等她好好欣赏一下福京的景象,突然从空中坠落下来,落在了一大群吵吵嚷嚷的人群外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支持猴子征服修真界! 爱神的宠儿[无限] 让他生!让他生! 遍地都是前男友 老大要从良 修仙界路人女主 哥在哥谭薅羊毛[综英美] 流落无人区后靠抽卡苟活 寐前欢 吹面不寒心上月 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