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直男怎么冲喜? > 130-140

130-1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错拉邪神进入副本后 错捡恶毒男配后 综漫:凡人斩魔,成就神通者 你这辈子就是让游戏给害了! 仓鼠也要打丧尸吗 给娱乐圈一点万人迷震撼! 夫君死而复生了 怪这夜色撩人 死遁后,无情道师尊她后悔了 反派之兄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30-140(第1/15页)

第131章

“武和春月,槐市风清,适逢大比之年,尔诸生负笈云集,志在匡时。

本官奉天子之命,典试冀州,观夫文运昌隆,实仰圣朝教化之功。

吾皇陛下,尧舜其德,日月其明。辟雍振雅,弘开取士之门;泮水钟灵,广育经邦之器。尔诸生沐浴膏泽,当思报效之诚。

昔苏子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今观诸生青灯黄卷,穷经皓首,已具兰台之质。然科场三日,非独较文章之工拙,实乃验心性之砥石。

愿尔等持心如璧,运笔若椽。勿以诡遇求售,当以正大鸣世。使龙门得跃,毋忘致君尧舜之初心;纵暂困场,亦当守心素节,他日再战。

勖哉诸生!鹏程发轫,在此一举。

本官愿见英贤济济,共襄盛治,上答天恩,下光桑梓,谨以片言劝励。”

今日是府试的第一日,学政大人的声音在考场内回荡着。

第一次来参加府试的考生已经被激励的热泪盈眶。考过几次的则打着哈欠希望早点念完,赶紧发卷子考试。

府试跟县试差不多,考的内容也大致相同,只不过考试的人换了一批。

考生全部来自于冀州的十六个县,其中人数最多的县城考中十三人,最少的才两人,由各地县教谕带队,进入考场。

府试比县试严格不少,上午卯时开始开门点名入场,凡是点名三次不到者,皆算作弃考。

点名后进去的流程也一样,搜身、领号牌,拿到号牌迅速去找到自己的号房。

到了府试就不是简陋的考场了,而是一间间的半开放式的小号房。

每间号房有桌子、凳子和一个一尺多宽的木头床,写累了还能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不是)。

其实秋闱也在这考试,乡试的时候一共考三日,但期间不许出考场,考子们吃住都在考场内,所以才有这张床。

入场后就不能说话了,仔细检查号房是否有破漏的地方,虽然不能更换但可以要求巡考帮忙修补,以免遇上雨天损坏卷子。

检查无误后就坐下安心的等着吧,一直到训话完毕才开始发放试题。

府试陈青岩和陈青淮的号房没挨着,不光是他们俩没挨着,为了防止作弊,凡是同县的考生座位顺序都被打乱了。

陈青岩是第七号,陈青淮是四十五号,今年参加府试的考生共计一百七十一人,能考中的人大概在五分之一左右。

不要觉得考中的人多就比县试简单,能考到这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县里拔尖的学子,想要从中脱颖而出还得更出色才行。

陈青岩坐在座位上,清理完桌子的脏污便专心等着发卷的。

第一场考的依旧是贴经,试题发下来,陈青岩开始磨墨思考,待墨磨好他已心有成竹,提笔悬腕开始在草纸上默了起来……

*

考场外王瑛他们一行人坐在不远处的茶楼,早上送完二人大伙便在这喝茶休息。

待了一会卢仲奇带着刘昌邑也来了,李氏和方菱便带着青芸离开了。

刘昌邑目送着青芸离开,眼珠子恨不得都跟着飞出去,逗得王瑛忍俊不禁。

还是陈青松悄悄踢了他一下,小声道:“别看啦,我阿姊都没影了!”

刘昌邑这才面红耳赤的坐下,赶紧端起茶杯掩饰自己的尴尬。

梁伯卿道:“不知道今年的考题如何,我记得前年的府试,有道题目出的非常刁钻,难倒了一大批考生。”

卢仲奇捋着胡子,“你说的应当是那道墨义: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没错就是这道题,听说须精确到《说文》《尔雅》层级,还要兼顾汉宋诸儒争议,引证还不得少于十部经典。”

刚巧这道题目就是刘昌邑府试遇上的,他答的中规中矩并不算多出彩,但依旧拿了不错的名次,在上次府试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可以看出这一题有多难。

坐在旁边的陈青松已经思考起来,这一题太难了,自己怕是答得不太好,心里对科举愈发敬畏起来。

不出意外后年他也参加府试了,届时还不知能不能考中,自己得努力不能被两个哥哥落下。

到了辰时左右,茶楼里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全都是在讨论这场府试的。

讨论的焦点,一是龙泉县的陈青岩和陈青淮兄弟。

他们二人早先在冀州参加诗会,作出的诗小名气,加上二人都是江南第一才子粱柳芳的弟子,使得不少文人对其十分好奇。

二是广源县的案首林帧,此人曾写过一篇骈文《清风送月明》,连府学的教谕都夸赞过此人才华横溢,有大家风范。

再有就是田阳县的一个考生,叫孙行匀,据说是位神童,今年才十岁,四书五经无一不精通,大伙都想瞧瞧神童长什么样。

满屋子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别以为读书人多文雅,其实聊起八卦跟菜市场的大妈差不多,叽叽喳喳嗓门又大,隔着屏风都听得清清楚楚。

“要我说,今年的府案首肯定出在这陈家兄弟二人中其一!”

王瑛一愣,放下手里的茶杯侧耳听起来。

旁边有人道:“此话怎讲?”

“这二人此前在府学读过几日书,我朋友说,二人的学文十分扎实,于诗词上面颇有建树。”

“你也不看看他师父是谁,我若是能得粱大才子指点,说不定早就考中举人了。”

旁边有几个人哄笑出声,“蔡兄这话说的可有些大言不惭了,人家粱大才子凭什么收你为徒啊?”

“就是,你考了四次府试才考中秀才,只怕再考四次也未必能考中举人。”

姓蔡的中年男子面红耳赤道:“那,那是因为我运气不好,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好不容易天气好一些,出得净是些看不懂的题目,这哪能怪我?”

“科举一事上哪有运气可言,同样考试,你考不中,旁人怎么能考中?”

蔡农争辩不过,甩了甩袖子气愤的坐下。

倒是另一边以方文科为首的几个人十分赞同蔡农的话,“那陈青岩不过是沾了粱才子的光,究其才学不过尔尔。”

“没错,说起来陈青岩之前曾在县试做过弊,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如今不知道走了什么门路,又能继续参加科举了。”

说话的人叫许瑞,他也是龙泉县人,刚巧当年跟陈青岩一起参加县试,所以知晓这段过往。

起先许瑞还以为自己认错人了,毕竟当年陈青岩被撵出考场的时候他亲眼所见,不可能再参加科举。

直至刚才排队时,见他站在龙泉县的教谕身后,才确定此人正是当年那个被收出抄子的考生。

此话一出顿时如投石入河瞬间惊起波澜,大伙纷纷围上前道:“此话当真?”

“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许端拍着胸口道:“敢有一句假话,叫我走出门就被马车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30-140(第2/15页)

死。”

王瑛听得呼吸一滞,没想到时隔这么久,这件事还能被人翻出来……

刚才还在奉承的人纷纷倒戈,“没想到陈青岩竟然是这种人!”

“我就说奇怪,他要是真有才华怎么二十多岁还没考中秀才。”

“那粱大才子为何要收他为徒啊?”

方文科摇着扇子悠悠道:“你们忘了,粱柳芳当年也是因作弊被朝廷取消了科举资格么。”

“他不被陷害的吗?”

“是啊,朝廷不是特许他继续参加考试吗?”

许瑞冷哼一声,“这些话都是世人谣传的,若真允许他怎么不去拿个状元回来?师徒都是徒有虚名的一丘之貉!”

这话就过分了,陈青松和刘昌邑脸色都难看起来,起身要去跟他们理论。

卢老拉住二人的胳膊道:“莫要与他们争长论短,青岩和青淮究竟有几分本事还看他们自己的能耐,若能考中自然堵住这些人的嘴。”

刘青松道:“可是他们这么说师父!”

粱伯卿笑着摆摆手,丝毫没有被这些人的话影响到。

过去比这难听的他都听过,文人的嘴比刀子还狠,那些嫉妒他才华的人恨不得将他贬低入泥里。

可是又能如何呢?

世人提起江南才子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依旧是他粱柳芳,再贬低依旧捧着他的诗词研究,却难望其项背。

“别着急,待府试之后他们就没话说了。”

那边一群人还在议论陈青岩是如何重新获得考试资格,王瑛已经听不下去了,起身道:“老师,我先去铺子里转转。”

“去吧,青岩他们到未时末才能出来,在这也是干等着。”

等王瑛离开,卢仲奇才好奇的问出口道:“这便是青岩的夫郎,你说的那个哥儿?”

“对,他叫王瑛。”

“听说自己开了间铺子,如今在府城挺有名气的。”

“王家菜铺就是他开的。”

“看着年纪不大,倒是挺有本事的。”

粱伯卿捋着胡子道:“他的本事可不在做生意上。你不是好奇青岩是怎么重新恢复科举的吗?其中一大部分原因都归功于他。”

“哦?”卢老来了兴趣。

茶馆不是说话的地方,两人起身结了账去卢家聊。

第132章

粱伯卿和卢老一起回来家,讲起陈青岩科举被人诬陷的前因后果。

自古朝廷就极为重视科举一事,凡是被罢考的学子几乎无一复考。

梁伯卿是个例外,而陈青岩就是第二个例外。

“多亏了王瑛培育出良种,我派人送到京都,求了大司农帮忙,这才将青岩的科举身份恢复。不然光靠我帮忙,怕还要等他扬名后方有机会重新入仕。”

卢仲奇感叹道:“没想到青岩竟然经历了这么多事,他能重新振作起来可不容易啊。”

粱伯卿点头,“我也是因为他与我有相同的境遇才收他为徒,这孩子平日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学习非常刻苦且天分极高,稍微点拨一下就明白什么意思。”

“我也发现了,在府学的时候,每次他问我的问题都十分刁钻,但是解答完便一窍通百窍通。”

为人师者,能收一个好徒弟比自己拿到成就还高兴。

早些年粱伯卿愤世嫉俗,觉得全天下都与他作对,对科举一事嘴上说着不屑,心里却始终抱着遗憾。

自从收了这三个徒弟,看着三人逐渐成长,好像替他经历了这条路一般,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粱伯卿道:“只盼着这俩孩子都能考中。”

*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昨日许瑞才在茶馆里说完陈青岩作弊被撵出考场,今日这事就在冀州传开。

之前大多数人都是只读过他的诗人并不知晓这个人,如今得知他被罢考后居然还能参加府试,一时间传出许多流言蜚语。

世人大多都喜欢以恶意揣测他人,有人说他仗着家世走了后门。

不知怎么把四叔陈靖查了出来,说他是借着四叔的关系才重新恢复科举的。

陈靖要真有这么大能耐,当初就不会被贬到鄯州了,如今还在那鸟不拉屎的穷山沟子搞政绩。

还有人说是粱伯卿帮忙找的关系,这个倒是沾点边,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陈青岩被冤枉证据确凿,不然也不会成功恢复。

就连王瑛都被扒出来了,之前他曾借过王同知的身份做生意,大家伙便把两人联系到一起,以为王瑛是王同知的亲侄子,纷纷到菜铺子门口讨伐。

大清早菜铺子刚开门,外头就围了四五个书生,义愤填膺的指着门口大骂陈青岩寡廉鲜耻,叫骂声很快引来不少行人过来看热闹。

屋里林穗急的团团转,“嫂子这可如何是啊?表哥府试还没考完,若是传到他耳朵里,肯定会影响他们考试的!”

“别慌,这种事咱们又不是没经历过。”

就是因为经历过才担忧,上次听闻表哥颇受打击,不得已去庄子上疗养。如今在府城人生地不熟,若是再经历一次就只能回老家了。

“我出去跟他们解释!”

王瑛拉住林穗道:“这种事一旦传开,即便咱们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过来。况且青岩若是连这点打击都受不住干脆别考了,回家种田得了。”

“那,那就由着他们这般污蔑吗?”

“嘴长在他们身上,咱们管不了。这些文人嘴贱得很,你越是跟他辩解,他们就越来劲,指不定后面编排出更难听的话呢。不搭理他们反而没处发挥,过几天就消停了。”

“那咱铺子里的生意怎么办……”

“想买菜的拦不住,不想买的拉不进来,顺其自然就好。”

上一世王瑛在网上见过的杠精多了,这些人最喜欢跟人抬杠,越是辩论越能激发那些杠精们的斗志,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直接无视,让他们想杠都没地方杠。

那几个书生在外面说了一上午,嗓子都喊哑了屋里的人愣是没露面,好似一拳打在棉花上,给他们憋屈的够呛,下午便没再过来。

陈青岩知道这件事已经是三日后了,府试的成绩要考完三天才能出来,今天一早他和青淮、青松一起去看成绩。

刚一到府衙外就被乌央乌央的几十个学子围住,为首的人赫然就是之前在诗会与他不对付的方文科。

他摇着扇子,一脸得意的走上前道:“我原以为你师从粱柳芳理,应是个才华横溢的端方君子,没想到你竟干出如此下作卑劣的的事,实在让人不齿!”

陈青岩被他说得一愣,“这位兄台贵姓,不知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方文科摇着扇子的手收紧,这人竟然都不记得自己了!

“你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不过没关系,还记得自己县试作弊被撵出考场一事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30-140(第3/15页)

站在旁边的陈青松和陈青淮脸色一白,连忙上前要挡住大哥。

陈青岩拉开二人坦然道:“确实有这件事,不过当时是被人诬陷的,圣上明察秋毫,已经为在下平反了,才得以重新恢复科举。”

“你——”方文科没想到他直接承认了,准备好的话堵在嘴里,瞬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站在后面的狗腿子道:“谁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全凭你一面之词罢了。”

陈青岩严肃道:“你是在质疑圣上的明断吗?”

“不……不敢……”

另一个人道:“你不用拿皇上压我们,怎得旁人都没被罢考,只有你被罢考,还不是你行为不端!”

方文科跟着附和,“对对对,怎么我们县试的时候没被罢考?”

“我是被人诬陷的,你们不去声讨害人的那个,反而质疑起我来?照你这么说,你走在大街上被贼偷了钱包,不怪小偷怪难不成自己出门不该带钱?”

“诡辩,街上那么多人,为何贼人只偷你的?”

陈青岩冷笑,大概是我多财(才)才被“贼人”惦记吧,毕竟“穷酸”哪里会招贼呢?

对方还想再说什么,官府已经开始贴榜了,陈青岩顾不上跟他们废话拉着两个弟弟挤上前去看榜。

随着红色的榜单贴完,所有人屏住呼吸开始一字一字的看起来。密密麻麻的一大张纸,从上到下一共录取了三十七人。

因为怕有重名的考生,榜单上不光要写考中者的名字还有其籍贯和年岁。

“第一名,陈青岩,龙泉县清水镇,二十一岁……大哥你第一名,你是府案首啊!”陈青松和陈青淮激动的跳了起来。

陈青岩呆怔住,感觉耳朵一阵轰鸣,身边的声音好似被拉到很远很远……

原以为自己能拿到前十就已经不错了,没想到竟然拿了第一名……一时间惊喜得不知说什么好。

半晌才回过神,“快看看青淮的名次!”

三人仔细在榜上寻找,在第七名看见陈青淮的名字,三人激动的又是握拳挥舞。

兄弟二人全都榜上有名,其中一个还拿了县案首,一下子将刚才质疑的那些人堵上了嘴。

刚才看热闹的学子小声嘟囔:“有这样的实力怎么可能作弊呢?”

“应当是被诬陷的吧……”

“怪不得梁大才子愿意收他为徒,想来是惜才。”

方文科也没想到他会拿府试案首,拿扇子挡着脸灰溜溜的离开。

陈青岩余光看见,畅快的笑出声道:“走,咱们快回去把消息告诉大家!”

三人上了马车,一路疾驰回家,刚进家门口陈青松就迫不及待的喊道:“中了,大哥二哥都考中了!”

屋里李氏抱着元宝和方菱急匆匆的跑出来,“考中了?!”

元宝伸着手道:“爹爹!”

陈青岩接过儿子抗在肩膀上,“嗯,都考中了。”

方菱道:“考了多少名?”

陈青岩捏着儿子软软的小手道:“我第一,淮弟第七。”

李氏激动道:“好,好好!我去叫陈婶买鱼买肉,咱们晌午庆祝庆祝!”

方菱则拉着儿子,眼里闪烁着泪光,“待会儿给你爹写封信,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他。”

“嗯!”陈青淮重重的点了点头。

粱伯卿也走出来,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眼里藏不住笑意,“发挥的不错,院试继续努力。”

“是。”

院试就是一场复试,凡是考中府试的学子都是秀才身了,院试相当于评选等级。

甲等为廪膳生员,考中者入府学免费不说,每个月还能领朝廷的补贴,相当于奖学金。

乙等为秀才生员,允许入府学读书,但花费自理且没有补贴。

丙等秀才只能回各地县学读书,想要入府学需得多花不少银子才能进来,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借读生。

两人都卯着一股劲,院试一定要拿个甲等,气死那些胡说八道的人。

陈青岩逗了逗儿子,把元宝递给青松,“我去趟铺子把消息告诉你嫂子,元宝乖乖在家跟小叔玩。”

“快去吧。”

陈青岩脚步轻快的朝自家铺子走去,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带着看着花草树木都欢喜起来。

逢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打声招呼,惹得路人一脸懵逼,挠着头寻思半天,这人谁啊?

到了铺子,王瑛正在招呼客人买菜,抬头看见陈青岩满脸喜色的模样就知道他考中了。

送走客人,陈青岩走上前道:“阿瑛,我考中了!”

王瑛擦了擦手道:“第几名?”

“你猜猜。”

“前十肯定有吧,第五名?”

“再猜。”

“第三?”

陈青岩依旧摇头。

“难不成……是第一?!”

“小生不才,拿了个府案首回来。”

“你小子!”王瑛激动的抱住他,眼泪都掉下来了,小相公真争气啊!

陈青岩伸手帮他拭去眼角的泪珠,“怎得还哭了?”

“高兴!得夫如此,夫复何求?”

激动过后王瑛道:“青淮呢?”

“他也考中了,排第七名。”

“小马和田驹你俩把铺子收拾收拾,穗弟锁上大门今天不卖菜了,咱们回家去庆祝庆祝!”

“哎!”大家伙麻利的收拾起来,王瑛跟陈青岩先走一步。

路上王瑛询问起今日看榜遇没遇上那些胡言乱语的学子。

“不光遇上了,我还拿成绩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

窝囊了这么多年,陈青岩终于一雪前耻,把之前的郁气全都发了出来,别提多畅快了!

第133章

晚上陈婶准备了一大桌子饭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庆祝青岩和青淮考中秀才。

久不饮酒的粱老今日破例喝了两杯酒。

老爷子喝完酒就打开了话茬子,天南海北聊了起来。

“今年的府试题目不算太难,照比前几年可以说简单许多,刚巧墨义的几道题目前些日子给你们讲过,也算是押中题了。”

陈青淮连连点头,“没错,墨义十道大题,有六道我跟大哥都曾解过!”

粱伯卿捋着胡子颇有些得意,考试之前他将历年的试题都看过一遍,凡是考过的题目大多不会重考,所以他将没考过且杂难的题目都搜罗出来,连着给他们做了好几日的集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人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眼下只是一个小小的府试,你们二人成绩虽还不错,但切记勿骄勿躁,等乡试考出名堂那才是真本事!”

民间素有金举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30-140(第4/15页)

、银进士的说话,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乡试太难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中的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加之考中举人就有做官的资格,所以才叫金举人。

二人放下筷子点头应下。

天色已晚,元宝有些困倦了,李氏和方凌带着孩子先进屋休息了。

其他人坐在外面继续听粱老外头谈论科举上的事。

粱伯卿道:“你们看了第二第三名是哪的人士,都叫什么吗?”

陈青岩回忆了一下道:“第二名叫叫林帧,好像是广源县人士,第三名叫沈梦舟,是冀州本地人。”

“果然是他,这二名那个林家小子比你还小一岁,他曾写过一篇骈文《清风送明月》,皎皎孤轮,照千年之离愁;泠泠余韵,传万里之相思,你二人应该都读过。”

陈家几个兄弟愣住,原以为这篇文章是上了年纪文人所写,没想到竟是同龄人所作!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粱伯卿捋着胡子道:“他能有如此学文离不开家里教导,他祖父是林实秋是武运七年的举人,这篇骈文肯定经过林秋实的指导,不过能写出如此名句的,也算是个难得的人才了。”

三人正襟危坐,这个林帧不容小觑,院试的时候一定要更加努力才行。

“第三名也是熟人,他是府学教谕沈岚的儿子。”这父子俩都是卷王,沈岚年轻时候就卷,每日寅时不到就起床读书,晚上亥时才休息。

可惜他天赋一般,虽考中举人但只位列三甲,加上没什么背景和人脉最后只得回到冀州府学教书。

他儿子沈梦舟比他爹更卷,不光读书,每日还要抄书和默写,几乎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

之前府学还有人笑话他傻读书,读死书,沈梦舟根本不在乎依旧日复一日。

勤能补拙,长期努力下来的结果便是这场府试拿到了第三名,给他爹狠狠的争了一把脸。

“你们身处北方略占地里优势,若是在扬州只怕这个府案首不太好拿。”

自古南北的教育资源就不均匀,南方作为富庶之地,水路发达,有天然的地理性优势。

有钱的人多了,自然都想让孩子读书入仕手握实权。孩童大多四岁开蒙,六岁入学,可谓是竞争十分激烈。

“前几年扬州城附近光一个县试,考生就多达七百余人,至于府试每年都没下过千人,到了乡试更是竞争激烈,考试的人数几乎是冀州府的五倍。”

王瑛端起酒壶要给老爷子斟酒,粱伯卿赶紧捂住杯口,“不能喝了,再喝就多了。”

“没事,今个高兴多喝点也无妨。”

粱伯卿挪开手道:“那就最后最后一杯。”

陈青岩笑道:“弟子陪你一起。”

半杯酒还没喝完,粱老就醉了,靠在椅子上打起鼾来,陈青岩和陈青淮轻手轻脚把人扶进屋里。

下人们将桌子收拾干净,王瑛在浴房放好了热水。

陈青岩喝的也不少,进了浴房被热气一蒸酒意便上来,走路都有些不稳了。

王瑛连忙扶住他,帮忙解开衣服送进浴桶。

“头晕吗?”

“还行。”陈青岩靠在浴桶上,头发散开垂在身后。

王瑛拿木梳将发丝梳顺,然后涂上柏叶做的洗发膏搓洗。

“阿瑛,我今日好高兴。”

“我也高兴。”

“不,我不光是因为考中秀才高兴,是发现自己能坦然面对那段过往而高兴。”

陈青岩扭过头目光熠熠道:“今天那些人围在身边说我的时候,心里一点生气的感觉都没有,搁在过去我想都不敢想……”

王瑛道:“合该如此,那件事本就不怨你,也过去那么久了,要还是沉浸其中以后怕是也难有大作为。”

陈青岩啧了一声,“你这话像长辈说的。”

“我本就比你大,之前还叫我哥哥,现在连哥哥都不叫了。”

陈青岩耳根泛红,伸手拉住王瑛的手,一用力便将他也拉进了浴桶。

“哎,我衣服还没脱呢……”

“哥哥,我们一起洗吧。”

长着薄茧的手指三两下便将王瑛的衣服挑开。

酒后的陈青岩好似变了个人,一改往日的温柔,动作算得上有些粗暴,弄得王瑛又痛又爽。

剧烈的拍打声在浴房响起,夹杂着两人的闷哼。到了后面王瑛实在忍不住了,咬着陈青岩的肩膀道:“去试验田里。”

进入实验田,王瑛终于畅快的叫出声,吟哦声刺激得陈青岩血脉偾张,恨不得把人揉碎了……

*

府试过后刘昌邑和陈青芸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按照冀州府城的惯例,男方须得先聘请媒人登门商议婚事,取得女方同意后拿着二人的生辰八字去寺庙合婚。

只要不是特别相克的基本上合出来都是天作之合,当然也有单方面不同意的或者想要悔婚的,也可以借着由头说二人五行不合,从而取消婚事给两方一个台阶下。

秦芙蓉请的媒人是她的干姐妹,冀州通判夫人,姓高。

高夫人跟秦芙蓉性格差不多,都是豪爽开朗的性子,接到姊妹托付后便挑了个良辰吉日登门说亲。

因为两家提前商量好了,不过是走个过场。

高夫人来到陈家时,见他们住的位置偏僻,房子也不算宽敞,有些不明白干姊妹为何选了这么个小门小户的姑娘做儿媳。

不过既然托付给她,自然得把事情办得圆满漂亮才行,进门见到李氏和方氏,便挂上笑脸主动与二人攀谈起来。

通过交谈得知陈家不是本地人,而是从外地来的,虽然看着落魄但内有乾坤,他们家几个儿子与刘昌邑是同窗,其中一个更是刚拿了府试案首。

如此看来俩家倒也算门当户对。

娶妻娶贤,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想来家风肯定不错,自己这姐妹倒是会物色人选。

高夫人也看见了陈青芸,这姑娘性格温良,长相没得挑,说话也是知书达理,最后两家交换了庚帖,分别拿去合婚问卜。

送走高夫人,李氏这才算是放下心,转头跟方菱对视一眼,二人都露出笑容。

方菱道:“刘夫人办事还是章法的,托付的人也靠谱。”

“是啊,我还怕来的人不好说话。”她这个人最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社恐。

如今青芸的婚事算是有了着落,她也不用再担心了,“过几日咱们一起去道观去卜一挂,看看这俩孩子婚事怎么样。”

方菱点头,“听说冀州城外的清风观就不错,倒时带着青芸和林穗一起去转转。”

*

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到了四月中旬,菜铺的蔬菜开始卖不动了。

因为庄子上的蔬菜都陆续下来了,价格实惠又新鲜,大多数人都不在铺子里买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30-140(第5/15页)

不过王瑛也不急,他开了这么多年菜铺子早就掌握了规律,刚好试验田里的蔬菜也不多了,卖完最后一茬清理出来重新种上了麦子。

自从那次水患后,王瑛对粮食有了一种执念,只要不种菜就赶紧种上麦子和粟米。银钱可以傍身,但真正遇上大灾只有粮食才能救命。

眼下还不是卖冰时候,铺子里的生意也不多,王瑛干脆关了门休息几日,带着一家人出门踏青。

眼下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艳阳高照却不闷热,微风徐徐,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尽是深深浅浅的绿,看得人心旷神怡。

清风观位于冀州府城外十五里外的清风山上,乘坐马车大概一个时辰就到了。

陈伯赶着马车,李氏、方菱、王瑛、林穗以及即将去占卜八字的青芸坐在车上。

本来元宝也想跟着一起来的,结果这娃早上赖床起不来。

王瑛又听说去清风观还得登台阶,元宝的小腿短肯定爬不动,自己背着这小肉坨子上山也得累够呛,干脆留在家里让他爹看着。

很快马车抵达了清风山脚下,大伙下了车步行上山,陈伯把车赶到路旁留下来等候。

沿着台阶向山上走,四周草木茂盛,偶尔能看见不知名的小花,林间鸟儿动听的叫声,行走在其间着实让人心情舒畅。

半路偶尔能碰见香客,也有挑着扁担卖吃食的货郎,看起来跟现代的旅游景点差不多。

走到半山腰时,李氏和四婶有些累了,旁边刚好有个凉亭,大家便坐在凉亭里歇了歇脚。

有卖水的小姑娘挑着木桶过来,“贵人吉祥安康,买杯水喝吗?杯子都是刷洗过的,两文钱一杯。”

王瑛朝她招了招手,小姑娘笑着走上前,放下木桶从脖子上解开一串竹子做的水杯。

杯子都很干净,王瑛还是刷洗了一遍,一人要了一杯水,给了小姑娘二十文钱。

可巧几人休息的功夫,秦芙蓉和高氏也来给儿子合婚来了,两家竟然碰到一起了!

第134章

乍一见面两家人都有些惊讶,还是高氏率先反应过来,“你们两家真是有缘分,连上山问卜都能赶在一起!”

秦芙蓉笑着连连点头,李氏也跟着颔首。

府城这么多道观两家竟然挑了同一家,而且又选在了同一天上山,可不是有缘分吗。

小辈们主动起身打招呼,陈青芸看见未来的婆母脸颊有些泛红,但是依旧落落大方。

秦芙蓉看着喜欢,“快坐下休息吧,夫人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李氏道:“也是刚来不久,走累了坐着休息一会儿,可巧就碰上了您二位。”

刘家小厮备着水囊,二人也坐下喝了杯水。

秦芙蓉道:“昨日下人去你们铺子买菜,听说关了门,可是遇上什么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汾乔是只小刺猬 东山再起[娱乐圈] 重生之小市民 重征娱乐圈 重生之豁然 名门骄妃 墨墨 月亮被我拉回人间 天然恋习生 遇见你,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