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第二十七章
沈逸穿上外袍由着侍女为自己束发,从铜镜中望见推门进来的人。
沈知延依旧笑得温润,话中带着些不舍之情,“相逢匆匆,下官竟不知小侯爷还有急务在身,这金陵城中的好去处还没有一一带小侯爷都去过一番。”
他又从袖间拿出些玉石,让沈逸看了一眼之后收进布袋中便堆在了桌上。“赵大人这几日本该歇一歇,”他嘆了一口气为此伤神着,“只是似乎又有流民作乱,从始至终未能和小侯爷见一面,实在痛心不已。方才只是赵大人一些微薄心意,还祝小侯爷一路顺风。”
等侍女退下去之后沈逸才懒懒起身,随手收了那半袋玉石等物,同样回揖一礼做告別之用。“若是日后有空,本世子再游江南的时候,总有机会再见见沈大人和赵郡守。”
沈知延低头应下声,进出来往一路见沈逸坐进车厢內才歇下来。“要是能再见到小侯爷,也算下官人生幸事,当我是个随从随意驱使便好。”
沈逸只是微微颔首,放下车帘不再看沈知延是何模样。先是庐州疫病,再是江南流民,赵青是打定了主意不肯与自己见一面。
他有些迟疑,在车马颠簸间闭上眼细想。只派沈知延日夜守着自己就能安心下来麽?那麽赵家也就不过如此了。
等到周遭似乎静了一些,沈逸才掀开车帘再看了一眼。他们就算出了金陵城了,天家随从这几日都不再走动,倒同沈知延一样守在自己身边寸步不离。
见出了城,沈逸方研墨提笔于车厢內的小桌上写着将要呈给天家的奏章。无论赵家还有多少手段,从江都到金陵,密报上所查到的讯息足够天家定罪了。他下笔有些踟蹰,顿了片刻之后还是如实写着自己所见所闻。
又难免想起章洪,沈知延等人所口述的话,弯了一瞬眉眼之后落笔写完了最后几个字。现在就等墨跡晾干,一路送到长安城中即可。
从长安到江南是日夜赶路,不曾歇息。自金陵回长安,沈逸也打算照样行——他攥紧了袖间的密信塞得更深了一些,只剩下这一封没能寄给薛珩。
罢了,等他到长安再送给薛从之应当不会误了事宜。忙于筑巢的新燕偶尔发出几声鸟啼,离开金陵城后,清风送进来的便不再是时时都有的脂粉气了。
往往是浅淡的花香,飘进来的时候总能慰人心怀。过了这夜后,沈逸才觉出一些疲惫来。他闭上眼靠在轿厢边睡过去。
再有几日,他都算得分明,昼夜不休,他就能快一日接回自己的阿姐,也能快一日见到阿娘。若是有沈婠在身边,霍氏自然能多走动走动,不至于仍旧闭门不出。
不知道等他归时,长安的花会不会早谢。方是日暖,是该给侯府添些白鸽了。他有很多话可以讲给沈婠听,也会有更多空当去陪霍氏。
就当是让他歇一歇,这一遭之后就算功成身退,天家如何,赵家如何,沈骞如何,薛从之如何都与他没有什麽干系了。
沈逸慢慢睡过去,将今岁和去岁的纷杂诸事都抛在脑后,他在这样的颠簸裏睡得格外安稳。高悬在天边的月正是圆时,无雨无云,送着将要远行的车马。
直到被剧烈的颠簸晃醒,沈逸才从难得的美梦裏醒来。起身躲开从侧边刺进车厢中的弯刀,他跨过车夫的尸首,从还温热的血水裏扯下缰绳,翻身坐在马背之上。
夜黑风却静,仗着霍岳还教了他些功夫,沈逸从来人手裏夺了把弯刀握在手裏,才握着缰绳调转马头。
派来的随从相互砍杀的并不在少数,又在夜裏,他分不清何人站在自己身边,也不知道何人能得令护下他。
他只能握紧刀柄,借着苍茫月色看清了来人打扮——均是麻衣草鞋,比之刺客,确实更像沈知延所说,赵青近日所忙之事,流民?
流民,他仰头笑出声来,夹紧马腹从人群中冲了出去。来者是谁都没那麽重要了,赵家的人,受惠于赵家的人,又或者是自己身边随从上面的主子,都挡了他还家的路。
流民求财谋生,不至于一上来就一言不发,只管举起刀剑砍杀。他看得分明,从那雪白的刃面看到不断喷涌的鲜血,在夜间看到横尸数具,也看得清楚,无论是谁,现在要取的就是自己的命——他沈自行的命。
他策马掠过挡路的人,无论是自己曾经的随从,还是打扮成百姓模样的“流民”,顾不上自己头一次见血,头一次杀人。
颈间的血喷在摇动的马尾上,沈逸勒紧了缰绳,驾着马往远处去。
他已经答应了他的阿娘,马上就要回到长安去了,路上刀兵,眼前血景,都将是身后事。路途迢迢,他都要一步一步走过去,无论其中艰险,无论白骨青泥。
沈逸掩袖擦干溅到面上的血珠,激起几分血气,带着身下的马转圜在来人之间,几刻周旋都没能让他们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