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好时节 > 110-120

110-1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欲壑难填 你有点太极端了 哥哥死后长出了触手 恶毒笨蛋美人O翻车后 吾妹难哄 海雪弥漫 我靠摆摊火遍娱乐圈 温柔男配的白月光重生了 伪装情敌后,被疯批大佬盯上了[重生] 开挂后被阴湿男鬼缠上了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10-120(第1/19页)

第111章 让二小姐给你找户人家(两章合一)

崔三少的故事讲完了,屋内陷入死一般的静寂。

崔三少有点口渴,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正要喝的时候,下意识地看向坐在对面的几个人,这才发现,他们全都在看着他。

初出茅庐的小少年,在这些红果果的目光下,害羞了。

他索性放下杯子,硬着头皮问道:“你们全都看着我,这是做甚?”

赵时晴看向沈观月:“小月月,喜欢吃瓜吗?”

沈观月:“喜欢,但是不喜欢吃傻瓜。”

然后,沈观月看向泥鳅:“泥宝儿,你呢?”

泥鳅深知自己的脑瓜不如这两位,可是在崔三少身上,他终于找到了优越感:“我从未见过这么傻的瓜。”

好吧,崔三少终于听懂了,他指着自己的鼻子:“你们说的傻瓜是我?”

秀秀眨眨大眼睛,哎呀,她好像也懂了!

她强忍着解谜后的欣喜,对崔三少说道:“你以为呢?”

崔三少有些沮丧,他真的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被说是傻瓜了。

他连忙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甄五多,这些人当中,和他最熟的就是甄五多了。

来竹西塘的路上,两人坐在一起,一个是犯人,一个是看守。

“老爷子,您也是这样认为的?”

甄五多笑眯眯:“你这孩子虽然脑瓜不太灵光,可却挺有礼貌,我老人家很喜欢。”

崔三少快要哭出来了。

要知道,这件事憋在心里很多天了,他虽然住在老吴家里,可那一家子全都把他当成大恩人,大恩人当然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他一直忍着,今天赵时晴让他想故事,他刚开始是有些忸怩的,可是话一出口便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黄河大坝都拦不住他,现在全都说出来了,他畅快无比,可是还没来得及欢欣雀跃,他就变成别人嘴里的傻瓜了。

他真的想哭。

甄五多叹了口气,这傻孩子啊,多亏遇到的是他们,如果被坏人抓去,还不知会怎么样呢。

“宝贝大孙女,这里面你最大,你就和他说说,他究竟傻在哪儿了。”

赵时晴一怔,她最大?

哈哈哈!

其实凌波比她大一点,可是凌波是丫鬟,借凌波胆子也不敢和自家小姐比大小。

至于泥鳅,捡来的小孩,年龄不详,他报出来的年龄是比赵时晴大的,可是他的个子却比十二三岁的沈观月还要矮,所以他想说自己是大人,也没人相信。

赵时晴在家里一直都是小妹妹,可是自从离开梁地,她便把自己放在大姐姐的位置上,现在老爷子给她正名了,她真的是成老大了。

她看向崔三少的目光充满慈爱,说话的语气也变得语重心长:“你们崔家有两名进士,其中旁支的那位,他和他们家,与你们来往多吗?”

崔三少不知赵时晴为何会问起那人,他摇摇头:“他家是旁支,且早已离开庐州城,只有逢年过节,和我们才有往来。”

赵时晴很满意,继续问道:“也就是说,抛开辈份不谈,令尊崔二老爷,才是你们崔家身份最高的人?”

崔三少想说上面还有老太爷呢,可是赵时晴说的是抛开辈份不谈,这样一来,他爹确实就是崔家身份最高的人。

崔大老爷虽是嫡长,可他没有官身。

他点点头:“确实如此。”

赵时晴又道:“换句话说,令尊是崔家最有话语权的人,对吗?”

崔三少连忙解释:“家父一直都在任上,已经多年没有回来了,府里的事都是祖父和大伯爷,还有三位叔父在管。”

赵时晴:“管事的人不一定就是有话语权的,有话语权的人,也不用天天待在府里,令尊发号施令,写上一封信,一封不够就写两封三封,若是对信驿不放心,也可以派人专门跑一趟,把信送到庐州城,你们崔家找几个腿脚快又会骑马的小厮,应该不难吧?”

崔三少怔住,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父亲不在府里,也能发号施令?

从小到大,伯娘婶子们经常对他们母子冷嘲热讽,他一直以为,他们二房是崔家地位最低的,原因就是父亲花了公中很多钱。

可是现在,面前这位今天才第一次见面的小姑娘,却一语道出,他爹才是崔家地位最高,最有话语权的人。

是这样的吗?

崔三少想要否认,可是又觉得对方说得似乎很有道理,他想不出否认的理由。

赵时晴继续说道:“你有多久没有见到令尊了?”

崔三少又是一怔,接着,他低下头去,看着自己的脚尖,小声说道:“八年了”

泥鳅和秀秀齐齐发出一声惊呼,八年了!崔三少今年也只有十三四岁吧,他竟然有八年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了。

赵时晴又问:“你弟弟崔四呢,他有多久了?”

崔三少张口要说什么,可是话到嘴边,他的脸色忽然变了。

“他,他每年过年都会去梁地祖父说,我是嫡长子,父亲不在,我要代替父亲祭祖,所以”

说到这里,崔三少再也忍不住,哽咽起来。

赵时晴却没有心软,继续扎刀:“所以逢年过节,你要代替父亲去上坟祭祖,你那个庶弟却去梁地,与父母弟妹团圆,正享天伦。”

崔三少哽咽着点点头,这些年,他也羡慕过,也委屈过,可是祖父和大伯父说他要有身为嫡长子的格局,而母亲挂在嘴边的话,永远都是“我一个妇道人家,什么都不懂,你爹又不在,万事全凭你祖父和你大伯父做主,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你好。”

既然大家都说这样的安排是好的,他便也告诉自己,这样是好的,一来二去,这便成了习惯。

赵时晴继续说道:“那我们先不说这些,就说最近发生的事吧,我且问你,那日你状告娄举人和小倌堂子,小倌堂子的人也承认,就是娄举人把你送过去的,而且他还要把你卖掉,对不对?”

崔三少点头:“对,小倌堂子的人可以做证,娄举人就是要把我卖掉。”

赵时晴:“有人证,又有你这个苦主,那衙门为何没有将娄举人收押,而是放他回家?”

这题他会!

崔三少:“因为我大伯父在公堂上把娄举人给打了,大伯父藐视公堂,衙门看在崔家的面子上没有治罪,但是这案子却也只能押后再审。”

赵时晴笑了:“也就是说,原本是证据确凿的案子,被你大伯父的一顿王八拳,硬生生打成了押后再审?本应被关进大牢的娄举人,也因为挨了顿打,就从被告变成苦主,逍遥法外?你不觉得有哪里不对吗?”

崔三少怔了怔,是啊,他怎么今天才发现?

“可是,可是这也不代表姓娄的就没事了,衙门只是让他回家养伤,随时等候传唤。”

赵时晴:“可是他死了,没有等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10-120(第2/19页)

被传唤就死了,所以你被他卖进小倌堂子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也正因为他死了,所以你对他的指控全都变成死无对证,你和他一起去小倌堂子,这是不争的事实,是你自己亲口说出来的,你们崔家要面子,他们能容得下你?”

如果是十天前,听到赵时晴的这番话,崔三少肯定不相信,说不定还会和她吵起来。

可是现在,死里逃生的崔三少,只能一边流泪一边自嘲,忽然,他想到什么:“是,他们让四弟做嫡子,他们已经放弃我了,可是我是冤枉的啊,我何其无辜?我一定要告诉我爹,你也说了,我爹有话语权,他一定能为我做主!”

赵时晴

众人

沈观月:“傻是病吧,他会不会把病气过给我?天呐,我不想当傻子。”

秀秀连忙递给他一颗核桃仁:“这是聪明果,可以预防变傻。”

沈观月用两根手拈起那颗核桃仁放进嘴里,邪魅一笑:“姐姐的心意我领了,小生这厢有礼了。”

秀秀做个呕吐的表情。

众人大笑。

崔三少没笑,他在怀疑人生。

“我真的傻吗?”他发出灵魂质问。

赵时晴:“原本觉得你有点傻,现在觉得你是真傻。”

“为什么?”崔三少不解。

赵时晴:“你也知道你爹是你们崔家最有话语权的人了,你是他的亲儿子,对,还是唯一的嫡子,如果没有你爹的许可,崔家人敢杀你吗?”

崔三少怔住,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赵时晴:“你好端端地走在路上,却被人套了麻袋,你觉得这都是娄举人干的,是他掳了你,又把你卖给小倌堂子,我且问你,你能一眼认出娄举人,那娄举人认不认识你?”

崔三少还在懵圈中:“可能,也许,大概认识吧,只是不熟。”

赵时晴:“你们崔家是大户人家,还出了一位小郡主的生母,你爹是做官的,你是官宦子弟,娄举人是脑袋让驴踢了,才会掳了你,再把你送进小倌堂子,这种事你会干吗?你这么傻都不会去做的事,那娄举人难道就会吗?”

“可是娄举人为什么”崔三少还是不甘。

赵时晴:“想想是谁让娄举人免于刑狱的。”

崔三少:“是我大伯父啊,你是说,姓娄的是被我大伯父指使的?为什么?我大伯父为什么要让他害我?”

赵时晴:“因为你那个好四弟啊,你毕竟是你爹的亲儿子,你只要好好的,你爹也不会平白就要害你,但是你四弟的亲娘却会,为了她的儿子,她可以越过你爹,找上你大伯父。

不过,在你身上发生的这些事,以及最后让你死,你爹初时可能不知道,但是后来肯定是知道的。

对了,你大伯父最近是不是有求于你爹?”

崔三少万分惊愕,张着嘴巴猛喘几口气,终于平静下来,他想了想:“一定是因为我大哥,他出去游学,好像惹了麻烦,具体是什么麻烦,我就不清楚了,我是听五妹妹说的。”

他口中的大哥,其实是他的大堂哥,也就是崔大老爷的长子。

所谓游学,只是美化了的说法而已,其实这位崔大少的心思根本没在求学上,他虽然生在书香门第,却不是读书种子,倒是把那些所谓的风流才子风流事,学得十足。

半年前,崔大少从他娘那里骗了些银子,留书一封,跟着庐州城里的几个二世祖出门游历去了,一个月前来了一封信,信上的内容外人不得而知,崔三少也只是从大房的五妹妹口中听了一嘴,知道崔大少在外面惹祸了。

崔三少并不傻,他只是单纯。

现在捅破了窗户纸,以前没有去想的事,现在全都想通了。

崔大少出事,崔大老爷请崔二老爷帮忙,崔二老爷想不想帮忙暂且不提,但是王姨娘却一定在这件事上插了一脚。

她趁机向崔大老爷提出条件,条件就是把崔四少由庶子变成嫡子,要知道像崔家这样的人家,嫡就是嫡,庶就是庶,在有嫡子的情况下,改庶为嫡绝无可能。

除非嫡子作奸犯科或者名声尽毁,再或者就是死了。

唯一的嫡子死了或者废了,把庶子记在嫡母名下是说的过去的。

所以崔三少便在正式开祠堂之前死了,当然,对外宣称是失踪,找来找去没有找到,渐渐的,也就死透了。

五万两的悬赏,崔家落个疼惜子孙的厚道名声,真是一点都不浪费,崔三少死了还在为家族做贡献。

“姓娄的是我大伯父找来的帮手?可是他被我告到衙门,他不要名声了吗?”崔三少不解。

赵时晴:“那是因为他没想到你会去报官,一般遇上这种事,如你这样书香门第出身的小公子,是不会去报官的,即使逃出来,也会跑回家告诉长辈,请长辈做主。他们以为你也会这样做,只要你跑回来,他们便会反污是你不检点,你年少冲动,想不开自尽也是可以的吧。”

崔三少:“自尽?我不会自尽的他们会杀了我,然后对外宣称我是自尽?”

人不可能无缘无故自杀,但是因为在小倌堂子里受辱,羞愤而死却是可以的。

且,读书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而死,并不会辱及门楣。

所以,从一开始,崔大老爷或者王姨娘就没有想让崔三少活着。

可是崔三少不按常理出牌,他没有跑回家,而是直接去了衙门,这样一来,娄举人便暴露人前了,于是崔大老爷就在公堂上演了一场戏,将娄举人暂时保下来。

崔三少想明白了,可是却见赵时晴眉头紧蹙,他不解:“还有什么事吗?”

赵时晴:“我怀疑和你大伯父合作的不是娄举人,而是他媳妇张氏。”

如果是这样,那这事还挺复杂的,另外,崔二老爷是在梁地做官。

崔三少没有心情去想这些,他的心很痛,是剜心剜肺的痛。

泥鳅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二小姐没有让你滚,你快谢谢她。”

崔三少:“为什么要谢她?”

泥鳅:“你已经没有家了,请二小姐在村子里给你找户人家,村子里有好几户想要儿子的,你挺合适。”

第112章 又一次错过(两章合一)

崔三少怔住,这是把他当成孤儿了?

不过,他现在还不如孤儿。

孤儿只是没有了父母亲人,而他的亲人却想让他死。

崔三少低下头,眼泪大颗大颗落下来。

赵时晴不知何时走到他的面前,问道:“你爹姓甚名谁,在哪里做官?”

崔三少连头都没抬,从小到大,他都以自己的父亲为荣,他的父亲是进士,他的父亲是他的骄傲。

他多么希望是自己冤枉了父亲,可是心里却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都是真的,那个小姑娘说的都是真的,如果没有父亲的许可,崔家人不敢杀死他,无论是王姨娘的包藏祸心,还是大伯父与娄举人勾结,这一切都是在父亲的默许下发生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10-120(第3/19页)

即使最初是王姨娘瞒着父亲与大伯父联系的,可是后来呢,王姨娘只是一个小妾而已,大伯父却是崔家的大老爷,父亲的大哥,他岂会听从一个小妾的指挥,还不是因为王姨娘背后站着的是父亲?

崔三少觉得自己真是可笑,难怪人家说他是傻瓜,他就是一个傻瓜,没有比他更傻的瓜了。

见他迟迟没有回答,泥鳅不高兴了:“二小姐问你话呢,你怎么不回答,还想不想让二小姐给你找人家了?”

崔三少这才抬起头来,倒不是想让赵时晴给他找人家,而是出于礼貌。

他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小朋友。

“家父名叫崔荣,字上景,现任梁地阜云县知县。”

赵时晴笑了,巧了这不是,阜云县,她熟啊,师父就是阜云人,她还跟着师父去过阜云,不过只去过一次,那次她的侍卫们乌泱泱全都跟着去了,小小的县城里一下子涌进一群带刀的人,很快便惊动了衙门,得知来的是梁王府二小姐,知县大人亲自到慕容家问候,一时之间,全县都知道她来了。

从那以后,每年师父回阜云,她便不再跟去了。

不过,她记得当年的那位知县姓王,不是姓崔的,想来崔荣是后来才去的。

果然,崔三少告诉赵时晴,崔荣以前是郎县的知县,后来调到阜云的。

虽然都是知县,可是郎县是上县,阜云只是中县,赵时晴不用细问,也能猜到一定是崔荣在郎县时捅了篓子。

不过崔三少心事重重,显然已经没有继续讲故事的心情了,赵时晴便没有继续问他。

次日一早,众人离开竹西塘,踏上了去往梁地的官道。

没有多余的马匹,且崔三少承认自己骑术不佳,因此,他得到和甄五多一样的待遇,坐马车。

马车里除了他们在庐州买的礼物,又多了两筐东西。

一筐是栓子阿奶自己晒的莴苣干和笋干,一筐是路牛儿送的糯米和干莲子。

于是甄五多和崔三少便坐在一堆东西当中,两人之间还隔着一只筐子。

一路无话,两天后,他们来到兆亭镇。

赵时晴问秀秀:“要不要进镇子?”

兆亭镇是赵时晴在吴地见过的最穷的镇子了,全镇也只有一家漏雨的客栈,外加张厨子那一家小馆子。

其实赵时晴也不想住过去,那家客栈不仅漏雨,而且还一股子潮味。

秀秀摇摇头:“如果能不去,那就不要去了。”

于是赵时晴大手一挥,不进镇了,继续赶路,到下一处地方投宿。

殊不知,此时她的侍卫们刚好就在兆亭镇。

这些人原本就来过兆亭镇,并且也在那家客栈里打听到赵时晴曾经来过,他们后来又去了其他地方,也寻到了赵时晴的踪迹,可是他们运气不好,每次都和赵时晴错过。

而他们最后去的地方是庐州城。

赵时晴在庐州城住的时间最长,更何况就在临走之前,他们几个还去大买特买。

侍卫们没费力气,就打听到有两男三女,五个外地口音的半大孩子买了很多东西。

虽然多出了一个小姑娘,可是侍卫们还是能够确定,这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原因有三:

一是有人听到为首的小姑娘被称为二小姐;

二是其中有个比女孩子还要漂亮的小少年;

三是还有一个黑黑小小的男孩子。

至于为何会多出一个小姑娘(秀秀),侍卫们早就见怪不怪了,他们的二小姐,捡孩子那是常态,每次出门如果不带一两个小崽子回来,那就不是他们的二小姐了。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人是在买礼物,带给家人和朋友的礼物。

侍卫们一商量,懂了,二小姐要回梁地了!

当然,只要他们也回梁地,那就万无一失。

可是总不能出来一趟,连二小姐的面也见不到吧。

所以他们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地方,那便是兆亭镇。

从吴地到梁地,无论走哪条路,兆亭镇都是必经之地。

且,赵时晴去过兆亭镇,那唯一的客栈里还留下她曾到过的传说。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甚至还给城门口的衙役行贿,得知有几个少年男女一大早就出城了,为什么能确定是赵时晴等人呢,因为那衙役说了,他亲眼看到有只鹰落在那少女的肩头,虽然只落了一下又飞走了,但这奇景,毕生难忘。

侍卫们立刻便赶往兆亭镇,他们以为自己是在追赶,却不知道赵时晴先去了竹西塘,这样一来,侍卫们反而走在他们前面,比他们更早到达兆亭镇。

如果此时赵时晴他们进了镇子,又去那全镇唯一的客栈投宿,就会看到有二十个望眼欲穿的人,正顶着小雨站在客栈门前翘首以望。

没错,兆亭镇又下雨了。

冬天的雨落在脸上,冷到心里。

可惜他们白等了。

夜幕降临,又是失望的一天,侍卫们垂头丧气。

侍卫队长江汉为了鼓舞士气,决定今晚出去吃。

侍卫们一听,终于露出了笑脸。

不是他们挑三拣四,是这家客栈的伙食的确差强人意,他们宁可去吃路边摊,也不想在客栈里吃这又贵又难吃的东西了。

可是他们好像没有看到哪里有饭馆。

大家向客栈的伙计打听,伙计遥遥一指:“出了客栈,往东往南往西往南往西,路边有棵玉兰树的,就是饭馆子。”

众人一听,还等什么,下馆子去吧。

话说他们二十人,是乔装改扮分批住进来的,他们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可是兆亭镇一个月也来不了几个外地人,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傻子都能猜到他们是一起的。

现在为了吃顿好的,索性不装了,二十人集体行动。

看着他们的背影,客栈小二抽抽嘴角,张厨子那小馆子,可坐不下这么多人。

二十个人终于找到了那棵玉兰树,却发现大门紧闭,上面还挂着一只锁。

众人傻眼了,这是什么鬼地方啊,唯一的饭馆子还要停业,难道他们只能回去吃猪食吗?

正在这时,一个小男孩撑着伞走了过来。

“你们是来吃饭的?”小男孩问道。

江汉点头:“对,我们是来吃饭的,这里是你家开的?”

小男孩声音里透着与年龄不符的冷意,他一边拿出钥匙开门,一边说道:“家里有事,我阿爹没回来,今天不做生意。”

众侍卫失望了。

没想到好不容易开门了,人家却不做生意。

“你应该也会做饭吧,不是说这当厨子的都是家传的吗?”一个大聪明说道。

小男孩老实回答:“我连我爹的一半也没学会,你们还是去别处吧。”

说着,他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10-120(第4/19页)

开门进了院子,反手便要关门。

“别关门啊,你给我们炒几个菜,只要比客栈里的好吃就行。”众人不想走。

正在这时,一个冰冷的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你们是什么人,围在我家门口做什么?”

众人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大胖子。

十个厨子九个胖,这位看来就是这里的厨子了,那个小孩的阿爹。

“这是你家的馆子?太好了,你终于回来了,我们就是想来这里吃饭。”江汉笑着解释。

张厨子脸色铁青,眼里含着怒意:“今天不做生意,全都滚开,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

众侍卫先是一怔,继而便怒了。

这他娘的什么人啊,见过赶客的,没见过这样赶客的。

不过,这里是吴地,不是梁地,江汉不想惹麻烦,他强忍怒气,对众人说道:“人家不想做生意,那咱们就换一家。”

侍卫们虽然都很生气,但自家头儿这样说了,他们便不再说什么,跟在江汉身后原路返回。

望着他们的背影,张厨子的眼睛眯成一条线,不对劲,这些人全都是练家子,而且他们说的是带口音的官话。

吴地人在吴地是不会讲官话的,尤其是这些人的官话,明显不是吴地人讲官话的腔调。

张厨子之所以选择藏身兆亭镇,就是因为兆亭镇的资源太少,虽然位于官道上,可却远比其他地方闭塞,很少会有外地人来这里,镇上的人彼此全都认识,如果来了陌生人,很快全镇都会知道。

自从那日发现镇上贴了寻人的告示,张厨子父子便没有停下来,他们不仅把兆亭镇上的告示全都撕光了,还去了旁边的久红镇,把久红镇上但凡还能找到的告示,全都撕了。

也因此,张厨子才疏忽了,没有察觉到镇上忽然多了一群有武功的陌生人。

这些本不应出现在兆亭镇的人,究竟有什么目的?

难道他们是冲着翠娘来的?

张厨子回到家里,此时雨已经停了,但是天色全黑下来了。

片刻之后,张厨子换上一袭夜行衣,肥硕的身躯却出奇的灵活,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张厨子并不知道,他前脚出去,江汉后脚便摸进了他家的院子。

张厨子能看出江汉等人是练家子,而江汉不仅看出张厨子有武功,他还感觉到张厨子恶语相向时,那周身散发出的杀气。

这绝对不是普通的厨子!

江汉想道:慕容女侠厨艺精湛,二小姐是吃她做的饭长大的,即使回到王府,王府里的厨子也都是御厨出身。

那客栈里的猪食,他们这些粗汉子都吃不下去,二小姐能吃得惯?

做为这兆亭镇上唯一的馆子,二小姐十有八九是来过的。

张厨子有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二小姐和她的小伙伴就是几个小孩子,他们说不定还真在这个厨子手里栽过跟头。

做为一名有着远大理想,并且急于想要立功赎罪(找不到二小姐的罪责)的侍卫长,江汉决定一探究竟,如果这个厨子真的算计过二小姐,他们把张厨子除掉,二小姐一高兴,小手一挥,让他们将功赎罪也是有可能的。

江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王府侍卫,他们有着一套严密的跟踪手段。

江汉进院子,立刻有其他人跟上张厨子。

院子里点着一盏气死风灯,那个小男孩正在灯下剥花生。

江汉无声无息出现在小男孩面前,小男孩吓了一跳,刚想喊人,忽然想起阿爹不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别怕,跟我走。”

江汉话音未落,已经将小男孩抱了起来。

只是他并没有离开,而是抱着小男孩进屋。

他以为小男孩会哭闹不停,可是出乎他的意料,小男孩不哭不闹,只是好奇地看着他。

江汉被一个小孩子看得发窘,不过他不想耽误时间,开门见山:“你爹去哪里了?”

江汉只是试探,他猜中这小男孩不会说实话。

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便说谎骗他。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小男孩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们是来抓我阿娘的吗?”

第二句话:“你们是官府的吗?”

江汉顿时意识到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猜测,他冷声问道:“你阿娘是谁?”

小男孩:“我不告诉你。”

江汉

他上下打量小男孩,忽然发现小男孩怀里鼓鼓囊囊,他一把扯开小男孩胸前的衣裳,露出叠得四四方方的三张纸。

他把这三张纸展开,竟然是一模一样的三张告示。

告示上是一个女子的画像,女子面容陌生,但是江汉知道,这女子就是小男孩口中的阿娘。

“庐州,通缉,张氏,翠娘。”

第113章 崔荣其人(两章合一)

江汉明白了,这件事和自家二小姐没有关系,就是这张厨子和他的妻子十有八九是一对雌雄大盗。

江汉不想难为小孩子,收起这三张告示,抬腿便要走。

小男孩却叫住他:“能给我留一张吗?”

江汉一怔,却听小男孩继续说道:“那上面有我娘。”

反正这三张告示是一样的,多一张少一张无所谓,江汉抽出一张还给小男孩,转身便走了出去

几天后,赵时晴一行进入梁地,赵时晴借了甄五多的侍卫,将她在路上写好的信送往王陵。

大哥是梁地之主,有些事要提前告知。

接着,她便带着她的小分队,连同崔三少和甄五多前往阜云县。

路途刚走一半,那名送信的侍卫便追了上来,带来了赵廷晗的回信。

信上只有短短几个字:知道了,早点回家。

赵时晴心中暖暖,回家,这两个字真好,虽然现在梁王府已经不是她的家了

崔荣,你是父母官,所谓爱民如子,可你却连亲儿子都要伤害,你这样的人,不配为官。

本姑娘带着你儿子,收你来了!

阜云县行政归属于常微州管辖,常微州因常微湖而得名,地理独特,是整个梁地水域最多的地方。

而常微州则隶属于云城府。

阜云县虽然属于常微州,但却与常微湖相距很远,三面环山,慕容琳琅的老家就位于阜云城外不远的伴山村。

而阜云县前几年出过一个大案,也让这个小小的县城臭名远扬。

阜云县里有个姓王的富商,早年是个马贩子,靠着贩马起家,后来大雍朝对马匹的管理日渐严格,贩马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他就回到阜云县。

不久之后,王大户便开起了阜云县最大的花楼,这家花楼有多大呢,去过梁都的人都说,这家花楼的规模比起梁都也毫不逊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10-120(第5/19页)

花楼不但大,而且花娘也个个都是色艺出众,可想而知,小小的阜云县根本供不起这么大的花楼。

一个月后,阜云县又开了一家大赌坊,接着,便有从常微州以及其他地方来的客人,纷纷来到阜云县,一是寻芳问柳,二是赌个天荒地老。

外地的客人多了,也带动了其他产业,比如客栈酒楼当铺等等。

接下来整整五年,阜云县成了梁地有名的销金窟。

直到有一天,老梁王(赵时晴养父)的仪仗从梁都的大街上经过,忽然斜次里冲出一个中年人拦轿喊冤,就此掀开阜云县这场繁华背后的黑暗。

在这五年里,王大户逼良为娼,官商勾结,强取豪夺,杀人灭口。

老梁王命人彻查,最终查明常微知州、阜云知县,以及云城府衙里的官员,上上下下共计十人,都在王大户的生意中占股。

王大户赚来的银子,只有三成是自己的,余下的都是这些人的。

这件案子从拦轿喊冤到尘埃落定,历时整整一年。

虽然占股的官员只有十人,可是涉案官员却有几十人,而常微州和阜云县更是全军覆没,云城知府衙门也受到很大影响。

崔三少的父亲崔荣,是在这个案子发生之后调到阜云的第二任知县。

当年赵时晴在阜云见过的那位是第一任,那位只待了一年便调走了,接任的便是崔荣。

虽然中间隔了一任,但那位来后主要是来为前面的案子做善后的,善后之后,他便被调走了。

所以崔荣接任时,衙门里并没有完全理顺,而阜云也仍然算是烂摊子了,因为大花楼和大赌坊被连根拔起,那些依此生存的店面也关门大吉,原本富裕的县城如今一片萧条。

如果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崔荣不会来阜云,然后,他没有选择了。

崔荣在郎县任知县时,郎县发生地动,因为这场地动,死伤近百人,倒塌房屋无数,而崔荣不但没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救灾,而且还在安置灾民这件事上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如果不是花了大把银子,他即使不被治罪,这个官位也保不住了。

因此,他坐了一年的冷板凳,又花了一大笔银子,最后终于来到了阜云县。

可他到了阜云县后也不顺利,好不容易适应下来,却又因为一宗案子,被罚了一整年的俸禄。

这宗案子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宗叔伯侵产案。

父亲死了,留下寡母和两个儿女,儿子当时只有八岁,但是姐姐很能干,十五岁便出来做生意,不但把父亲留下来的一家铺子发展成三家,还起了大宅子。

为了娘家,姐姐直到二十五岁才出嫁。

母亲和弟弟不想让姐姐受委屈,将其中一家铺子给姐姐做陪嫁。

又因为弟弟一心想要走科举,对经商没有兴趣,母子俩商议之后,决定家里余下的生意也交由姐姐继续打理,也就是说,以后弟弟只管读书,余下的那两间铺子每年收益的七成都是他们母子的。

这件事上,姐姐满意,母亲满意,弟弟满意,姐姐的婆家也很满意。

然而,伯父和叔父不满意了。

他们用长辈的身份,不允许给姐姐这么多的嫁妆,更不允许出嫁女继续打理家中生意。

弟弟虽然对经商没有兴趣,但是他还有堂兄弟,再不行,伯父和叔父也可以替他管理铺子,哪里轮得着出嫁女来管娘家的事。

最后这件事便闹上公堂。

而崔荣是这样判的,两个选择:一是姐姐若是还想管理娘家的铺子,那就留在娘家做姑婆(因为家中有男丁,所以不能招赘),百年之后由侄子为她养老送终。

二是那家铺子可以给姐姐做嫁妆,但是娘家的铺子,她无权打理,弟弟不做生意,那就交给伯父和叔父好了。

弟弟是读书人,当时已是童生,这个案子判下来之后,弟弟二话不说,就找到了他的同窗。

他这位同窗,有个表哥给新任的云城知府做幕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玻璃城的一场季风 听说你曾深爱我 [综英美]电子拳击可以拯救哥谭吗 相爷的乡野妻 冰山伯爷为我折腰 成为限制文男主的妻子 厄运食肆[全息] 绿茶穿成万人迷文女配后 用柯学马甲伪装文豪 离婚律师很难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