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一个招娣的重生》 110-120(第1/17页)
第111章 宣传 新新女孩们来了!
寻找新新女孩决赛刚一结束, 刘洋就接到余自新的电话知道了前两名和并列第三的选手名字,他用的还是初选时的照片,赶快再做一版海报, 拿去文印店连夜印刷。
决赛第二天。10月2号。
上午九点, 新出炉的海报就贴在了四校的食堂、图书馆、教学楼下醒目地方。
决赛结束当晚, 观众们从H大学礼堂走出来不久, 网吧里、机房里、宿舍里, 小企鹅收到消息时发出的滴滴声此起彼伏——田欣不负众望夺冠;文琳殊得到仙姬创意总裁的喜爱,极为戏剧性地拿到至关重要一票成了并列第三,如果是选港姐, 她肯定能拿“最受评委喜爱”奖;前六都有机会登上海报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新女孩”!而决赛前呼声很高的邹玲出乎意料在PK环节失利,仅获得三票评委票。
关于新新女孩的各种消息通过网络飞速传播, 几所高校的BBS上一个又一个标题含有“新新女孩决赛”的帖子在首版飘红,几个论坛上讨论新新女孩的帖子太多了,管理员甚至不得不连夜挖了个新版给新新女孩。
10月2号下午两点,“新新女孩专访”标题的帖子再次屠版,好多版主们也放弃管理秩序了,先一起看专访吧。
在1999年, 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极少, 很多网站也不支持高速播放视频,这时的专访大多是图文形式。
F大校园新闻记者采访新出炉的六强,配上六个可爱女孩的获奖后的照片、感言和一些私人性的问答——新新女孩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和爱好,其中少不了新新护肤露的软广告。
校园记者问田欣喜欢什么样的男生,田欣的答案是干净,幽默,有责任感。
她还推荐男生也可以试试新新护肤露,蓝盖的清爽型, 适合油皮和痘痘皮,很快新新还会推出针对男女生不同肤质的洗面奶,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田欣还说了最喜欢新新护肤露的气味,让她联想到在校园里擦肩而过的白衣少年,衣角散发干净清爽的阳光味。
海选刚结束时就有人在BBS发帖进行私下投票了,直男们投票标准很单一,就一条,看脸。田欣在夺冠之前已经成为很多男生的校园女神,现在女神发话说喜欢穿白衬衫的干净男生,蓝盖新新的促销效果立竿见影。
新新护肤露的校园零售价是19.8元,用料都是最普通的,哪里可能有什么擦肩而过的白衣少年气味,这些话当然不是田欣自己说的,是软广。
余自新想到十几年后很多彩妆品牌请男明星做代言人带货,利用的不也是这种心理?新新的价格又是大多数男生都能消费得起的,销量当然猛涨。
国庆这几天假期,新当选的六位新新女孩很忙。
宋诗远来之前就托人联系上了几个海市的杂志编辑,比赛第二天她安排饭局,带女孩们和编辑见面。
现在是为新新女孩造势,也是为接下来仙姬的广告宣传预热。
花姐在花想容被捆住手脚,把自己无处可用的一腔热情都转移到帮朋友上了。她和金姐宋诗远讨论起仙姬接下来的发展时提出:仙姬想要成为一个大品牌,就要有培养消费习惯和潜在用户的意识。
什么意思?
仙姬现在的主要客户是哪些人?
贵妇、女明星、飞来飞去出差的女高管女经理。
将来谁能成长为她们?高校女大学生、舞蹈学院、戏剧学院的女生们。
她们就是仙姬的潜在用户。
从现在就要为这些女大学生们植入“将来我也可以成为那样的成功女士将来我也用仙姬”的意识,将来自然有收获。
所以,金姐这次颇舍得下本。
入选六强的女孩们才艺再多,高考分数再高,毕竟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一介绍这些编辑都是哪些杂志来的,都难免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
一位编辑误以为余自新也是新新女孩,“一共有七人么?”
宋诗远笑着介绍:“这位就是余自新,新新的品牌创始人,和这次选秀的主要策划人。”
“哎唷,失敬失敬!”编辑连忙道歉,“真是年轻有为!”
余自新现在也颇说得来场面话了,“哪里哪里,全靠学校领导支持,学生会的同学们帮忙。”
刚重生那会儿她只想着要改变自己和亲人们的悲惨命运,哪里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品牌创始人和许多知名杂志的编辑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呢?
但这些杂志还并不是最顶级的。称得上大牌的只有时尚(Co□□opolitn)和世界时装之苑(Elle),再加上一个瑞丽,根本凑不够后来明星粉丝们一吵架就要拿来当战绩比较的“九大”时尚圈杂志,她陪着媛媛看过挺多B站UP主评价明星拍杂志大片表现如何的视频,印象中最顶级的时尚杂志应该还有时尚芭莎、Vogue和嘉人,但现在这些杂志根本没在国内创刊,香港好像有。
宋诗远联系杂志社的时候余自新就买了很多往期的杂志提前做功课,熟悉它们的不同风格,统计它们的各种广告的种类和数量。
她最倾向于合作的是瑞丽,他们今年三月开了一个新刊,叫“瑞丽可爱先锋”,偏向更年轻的女性,和新新的靶向消费者重合度很高。
余自新落座时不着痕迹坐在瑞丽编辑旁边。
宋诗远深感这次来海市,和一年前所受的待遇天差地别,她问各位编辑的意见,“仙姬想要在海市开专柜,您几位觉得那些地方合适啊?”
作为时尚杂志编辑,当然对海市时尚最前沿的销金窟了若指掌,他们纷纷给了答案,重合度很高,宋诗远认真记下。
这就是“人和”。
有人帮忙,领路,指点,生意成功的机会就高了许多。
这顿饭吃完,宋诗远送给编辑们一人一个仙姬的礼盒,“试一试我们的样品,要是能给些反馈感激不尽。”每个礼盒里当然不止面霜面膜,还有数额不等的现金红包。时尚圈就是这样等级分明。
也有编辑求她办事,“想拍一组片子……听说您跟香港那边的店熟,能不能帮忙借一下这两款皮包?”
宋诗远一口答应,“等我回G市,尽快寄过来。”
编辑们投桃报李,下一期杂志出来自然要放一些仙姬和新新的软广,“寻找自信、友爱、勇敢的新新女孩”四校联合选秀,采用的是前所未有的观众参与投票方法,本身就自带话题度,有的编辑在来饭局之前也认真准备过,问了余自新和几位新新女孩很多问题。
宋诗远跟香港那些媒体打交道已经有经验了,“过稿之前要给我们先看看呀!”
“那当然!”
接下来,女孩们去了专业摄影棚进行拍摄。
摄影师也是大杂志御用的,跟海选拍海报时那位摄影师不是一个级别。
选片时摄影师给意见,“一号和四号出片率最高,一号是爷娘会生,完全无死角,哪怕我对着鼻孔拍都好看,四号呢,是老天爷赏饭吃,镜头表现力高,表情灵啊,微表情又多,日常生活里可能没另外几个抢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一个招娣的重生》 110-120(第2/17页)
可一上镜就不一样。”
她说的正是田欣和文琳殊。
其他四个女孩子就像摄影师说的,少那么一点点天赋,要么是合影时显得头大脸大,要么是在镜头前不自然,摄影师越指点越僵硬造作,这时文琳殊乐观自信的性格就很显优势。
余自新感叹这个行业真是残酷,六个女孩要在生活里遇到,都是一眼就让人记忆深刻的美女,可在极端挑剔的镜头下还是被轻易分出等级。
好在新新的宣传重点是“可爱、活泼、亲切得好像邻座的班花”,她们也不是人人都想进娱乐圈,文琳殊就直言,她参选新新女孩最开始是跟室友玩“大冒险”才报名的,没想到过了初选,父母很支持她继续比赛,认为这是难得的人生经历,还能认识朋友、长见识(当然还有奖金)。
海报样片出来后又是在大学文印店印的,想也知道国庆期间国营印刷厂不开门。
不过,后续宣传光在校园里和超市澡堂贴海报还不够,这么大阵仗搞活动,可不能虎头蛇尾。
初选后余自新想到十几年后明星们答谢播放平台的“扫楼”活动,跟李霖一商量,联系几个大学的学生会,安排六名新新女孩到宿舍楼“扫楼”,答谢支持她们的同学。
现在活动出圈,在海市高校BBS上热度不减,她们又联系了另外三所大学扫楼。
国庆假期剩下这几天,女孩们把七所高校都跑遍了,有条件的话就在宿舍外面现场表演一段小节目,然后一层一层敲开宿舍答谢,还会赠送一些试用装和小礼物。
去J大的时候余自新跟着去了。
一行人到了大三的宿舍,遇到个女生带点挑衅说:“不用谢我!我从一开始就没投你们任何一个!”
田欣还维持着笑容,另外几个人尴尬极了,只有文琳殊大大咧咧笑,“不管学姐有没有选我们都是寻找新新女孩的支持者!这个谢礼肯定还是要哒!来,学姐,多拿两包试用装!明年再选新新女孩,你得用力点给自己喜欢的选手拉票啊。”
说得这学姐都笑了,“行吧!谢谢你们了。”
当然也遇到了很多从一开始就支持她们的,有人激动得连连尖叫,有人抱怨自己没抽到决赛的票,有人说自己更惨,一场比赛的票都没搞到!
还有人幸灾乐祸,“老三连扫楼都没赶上哈哈哈,非要去看什么园林!人快挤死了,钱包还掉了!刚才在高速公路休息站打电话回来哭呢,堵在高速上了!今晚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得知余自新就是新新背后的创始人,她们七嘴八舌问:“你们怎么不跟电视台合作啊?”
“对啊!至少决赛在电视上转播一下吧?”
“后面会不会拍广告片?最好是有点情节那种!”
“要不再来个新新广告的创意征集吧?”
余自新一一回答:“我们在创业阶段,公司的人手和预算都有限,等我们继续发展壮大了,这些肯定都有。搞不好明年就六校、七校联合选秀呢,从海选到决赛都上电视!”这不是画饼,这叫展望。
“广告片已经在筹划中了,到时一定让大家耳目一新。”
十一假期结束,新新的销量迎来了第一个猛涨高峰。
接下来,海市晚报会报道这次“观众高度参与”的选秀活动,十一月会有几家杂志出访问软广,后续的广告也在筹划。新新选秀的使命,已经基本达成了。
她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治疗表哥刘洋和姑父刘家成的直男癌上了。
第112章 养生?锻炼? 你真该好好看看你妈过的……
宋诗远没到海市就听小妹讲了二姑被留在家里种萝卜、替刘家成父子尽孝的事。
除了愤怒, 她更感到背叛。
原来,二姑这么多年的辛苦在他们父子心里是“任劳任怨”,这些农活都是她自己喜欢做的, 她做起来还甘之如饴——他们是这么想的吧?
宋诗远假做意外问起姑父, 为什么二姑没跟雯雯一起来, 他竟然真是这么想的, “你姑她干惯了农活儿, 你叫她在城里,一间屋子待一天,连太阳都晒不着, 她该闷出病了!在乡下空气好,吃的也新鲜, 每天养养鸡、喂喂猪,到地里活动活动,唉,我要不是得帮洋洋管着这一摊子事,我都想回老家。”
喝了几杯酒,刘家成感叹, “你姑现在算是熬出头了呀, 儿女都争气,洋洋就不说了,雯雯也是名牌大学生了,工作以后不用愁,哎呀,我还偷偷每个月给你姑寄两千块钱,哎呀,她这日子……”说着还真有点羡慕的意思呢。
宋诗远又问刘洋, “你妈一个人在乡下,多孤单呀,你应该把她也接来,一家人团聚多好啊!”
刘洋说:“家里一个人不留也不行,商店的东西没卖完,地里种的萝卜白菜还没收呢。等春节雯雯放假了就让我妈来。”
真是令人心寒。
一个月寄两千块钱,种地养猪,这就是他们眼里农村女人的好日子。
宋诗远很想问问他们,你们才进城几年?就忘了乡下入冬以后多冷了?
每天早上不管是用压水井压水,还是水管里流出来的水都冷得刺骨,地里有霜,即使戴着手套,冰霜也会很快打湿手脚,实在太冷了,要摘掉手套把手指放在嘴前面用呵气暖一暖。
夏天更难过,养猪要割猪草,草叶子边缘锋利,胳膊手指上被割破的旧伤口还没愈合又添新伤,草丛里田地里到处是蚊子,蚊虫叮咬的肿包连成一片,瘙痒难当,睡得迷迷糊糊时还在抓挠,抓破了结的血痂被烂竹席边缘锋利的茬刮掉,又开始流血……
你们竟然忘了。也对。反正这些活在乡下本来就是女人做的,二姑做过,大姐和她做过,雯雯和小妹也做过,唯独爷们儿们没做过。冬天每天早上水都打好了送进屋子里他们才起床。
宋诗远心里不快,勉强吃了几口菜说太累了,跟小妹回家睡觉。
姐俩挤在床上,宋诗远越想越难受,“真没想到姑父会这么没良心!”
余自新幽幽叹道,“是啊,没想到。”
姑父比着她们身边的农村男人强太多了,他支持女儿读书,疼爱小辈,妻子的侄女跟他完全没血缘关系,他也愿意付学费送她读高中,他从不打骂二姑,两人结婚几十年都没吵过几次架——可是,这样就够了么?
在农村,是够了。
还一个月偷偷给老婆两千块钱呢。
又不喝酒不吸烟不赌博,有了钱也给儿女存着,更不会像吴胖子跟他小舅子那样去什么洗脚城、洗头房。
可现在他们不是在农村了。
于是,刘家成的“好”就不够了。
他真不知道农村日子苦么?他对爹妈的要求真没办法么?
不是。
他只是选了个最容易的,最不费劲的解决方法去应对他爹妈的无理要求,就是牺牲他的妻子。因为在他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中老婆就是这么用的!不是伺候儿女,就是伺候公婆,他媳妇宋来娣已经算是掉进福窝窝里了!
宋诗远气得长喘气,“不行就把二姑接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一个招娣的重生》 110-120(第3/17页)
找个屋子另过!”
余自新却早就冷静下来了,“你开玩笑呢。二姑现在难道自己手里有没有钱?她今年春节还来过海市,她那么老大个人了,不会坐火车?她要是想得明白,自己就能来。管它什么萝卜白菜,谁爱种谁种!难道刘家老头老太太还能派人把她捉回去?还是自己没想开。”
二姑这一辈的妇女,不知咋想的,明明心里有气偏要忍着受着煎熬着,把自己变成受害者了,反倒觉得有种光荣。觉得自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别说二姑了,她从前不也一度这样?还给罗渣渣捐献了一块肝脏救他。咋的,他亲妈亲弟弟妹妹没长肝么?要是在手术中她死了,谁来照顾她的安安?难道还能指望罗渣渣的家人?他们连他都不想救。
宋诗远听了小妹的话更觉憋气了。可是,这次这股气,不知道该对谁出了。
她长长叹了口气,“只差一点,这就是大姐的命。”
看看大姐现在吧,真是女老板了。
她和宝珠兄妹的速冻丸子生意越做越好,丸子已经卖到G市周边的五个县市,小厂子打算年底再更新一次技术,把丸子产量提高到两万,过年的时候再合资买两辆冷冻车,争取把生意扩大到更多小城市。
听说小妹搞的广告宣传,大姐也想让她和刘洋帮忙设计个广告海报,就在小县城的加油站、公路边的广告牌上打打也好啊。
再说宋诗远她自己,香港的买手店有小明星租衣服当活招牌带货,生意已经上了正轨,仙姬的面膜这几天卖也可好了,市里专柜常断货,竟然还有黄牛专门跑机场去进货高价转卖。
小妹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她们几个过得越好,她们越为二姑难过。
十一假期快结束时,景阳大厦的房子如期交房了。
走完收房程序,宋诗远就要回G市了。
她和小妹在新房子这跟刘洋签了装修合同。
刘洋的装修队又陆陆续续招了几个工人,有些是原先一起打过工的工友,装修队里既有电工、焊工资格证的,也有木工活做得好,泥瓦工更多,但是余自新的店面是他承接的第一个商用住宅,这个要是做好了,那可是招牌,以后不愁接不到更多商住的工程,可比民宅装修赚头得多。
合同一大叠,刘洋按着右下角翻了一下,在有签名栏的纸页上挨个签字。
宋诗远笑嘻嘻:“刘老板太大意了,怎么也不细看看就挨个签字了?”
刘洋还不知道自己上当了,“你俩还能坑我?”
余自新笑而不语。
签完了合同,她从中间抽了一页递给刘洋,“刘老板,履约吧!”
刘洋一愣,还笑,“这啥意思?”他必须去老家的地里挖回来不低于十五公斤的萝卜带回来,装修合同才有效,否则,甲方可以立即终止合同。
余自新和宋诗远脸上可一丝笑意都没。
“就是纸面上的意思。你啥时候把萝卜从你家地里挖回来,啥时候你们开工。给你五天时间,过时不候,我们换人!”
刘洋懵了,“开玩笑呢?”
他看看宋诗远再看看余自新,她俩谁都不笑。
余自新递给他一张火车票和三张老头票,“两个半小时后开车,这是车票和旅费。你不是觉着你妈在家是享福么?种萝卜是锻炼身体是养生么?我也不让你种萝卜了,你就挖一筐回来。去吧!”
余自新举举手机,宋诗远立即掏出一叠名片递给她。
余自新看刘洋还在发呆,笑了一声开始拨号,“彩虹装修么?对,我是景阳大厦的商户,想问一下你们的报价。对,包工包料,一个月内完成。按平方多少钱?按天呢?嗯。好的,这是我手机号,免贵,我姓余,我的地址是……”
刘洋目瞪口呆,“小妹——”
余自新看都不看他,冷着脸走向落地窗另一边,宋诗远拦住刘洋,做个禁声的手势,“还愣着干嘛呢?赶快去车站吧!”
刘洋跺脚,“我——我这还一摊子事呢!我网吧——我——我连手机充电器都没带!”
“火车上有列车员推着车卖!”宋诗远把他往门口推,“去吧。我跟小妹是认真的。刘洋,你真该好好看看你妈过的究竟是什么好日子。”
这俩人是中什么邪了啊!
刘洋心里大吼,可心里明白,不是开玩笑!他心急火燎赶到火车站,坐上车还觉得自己在做梦——怎么能这样呢!
唉,他还就听她们的了。
火车开动半小时后,列车员真推着车来了,“手机电池充电器,花生啤酒八宝粥!有需要的么?”
车窗外渐渐看不到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是矮小的民房,大片的农田菜地,他也从震惊中冷静下来,表姐和表妹不是开玩笑的。妈妈现在过的日子,也许,她们理解的和他理解的,真的很不一样。
不——他突然皱眉,他真的了解妈妈过的什么日子么?
从五六年前,他就出来打工了。然后,他每年只在春节回家几个星期。回家那几天是一年中他吃得最好、睡得最好的时候,他不用自己洗衣服,甚至内裤袜子都是妈妈和妹妹洗的,因为她们知道他在外面打工辛苦,不仅受累还受委屈,她们想尽量让他在家这些天过得舒适,他也就心安理得接受这些舒适。
可是,他不在家的这些日子,她们是怎么过的?
他想起妹妹来海市前在电话里的哭声,想起他在火车站接到她,她冷冷的眼睛里含的泪,她问他,哥,你上次下地是多久前?
是啊,多久前呢?
他想不起来了。
上学的时候农活儿都是爸爸妈妈在做,爸爸进城打工后他们家水田也租给别人了,只留了一块菜地,那时他几岁?爸是哪一年开始去打工的?好像是92年?还是更早?
晚上八点多,列车已经开动快七个小时了。刘洋接到他爸每晚例行的电话,搞不清出于什么心态,他没说自己被表姐表妹逼着回老家了。
从海市到老家的直通车是普快,快二十个小时的车程,表妹挺照顾他,给他买的是硬卧,早上五点多,列车员在走廊中走动,“有没有下车的?XX站到了!”
刘洋一下车连打几个寒颤。
十月早上五点多的北方乡村,气温比海市低了至少五度。
他缩着脖子走出火车站,茫然看看街两边,行人寥寥,也没车。
幸好他家离这个只有最慢的列车才停下的火车站不算很远,走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他哆嗦着,呼出的气都变成白的了。
这时天还黑沉沉的,走着走着,天空变成灰蓝色,田地上起了一层浓浓的白雾,田埂上行走的农人挑着担子,戴着帽子,远远看着都是灰扑扑的,看不清是不是熟人。
终于看见家中大门的时候刘洋鼻涕都冻出来了,耳朵也冻得生疼,他跑了几步,发现脚趾尖每跑一步也很疼,冷死了!
他满心指望回到家,坐在暖烘烘的厨房火炉前烤烤火,谁知道吃了闭门羹——大门锁着。从外面锁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一个招娣的重生》 110-120(第4/17页)
。
刘洋绕到后门,门还是锁着的,“妈——妈——”
邻居老奶奶推开门,“洋洋?你咋回来了?你妈下地去了。来来,先来我家坐!你这孩子咋穿这么薄?”
邻居一家只有老奶奶醒了,正烧火做饭呢,她看刘洋又冷又饿,给他冲了碗糊米茶,又从灶头水罐里捞出一个头天临睡前放进去的鸡蛋。
这可救了刘洋的命。
他又问老奶奶要了件袄子——也不知道是谁的,脏兮兮看不出来原色,还有股类似猫狗身上的味——这时候还要啥自行车,保命要紧。
裹上袄子,刘洋跑去他家的菜地,刚一站上田埂差点滑个仰八叉,他穿的皮鞋不把滑,地上霜重,一脚滑下去踩进泥巴地,幸好这时候冷,泥土冻得硬硬的,要不鞋子就陷进泥巴里了。
终于找到妈妈时,刘洋一瞬间明白了表姐她们非为什么要他回来一趟。
他的妈妈,用头巾包着头脸,提着一个大木桶,穿着胶鞋走在冰冷的泥地里,她呼吸的白气凝聚在她脸庞周围,有的化成霜挂在头发上还有头巾遮住的口鼻外面。
“妈——”刘洋大喊。
“啊?”妈妈呆立在原地,像是在确定自己是不是做梦,愣了一会儿扔下木桶跑过来,“洋洋?你咋突然回来了?出啥事了?雯雯——你爸,你们还好吧?”
刘洋哽咽着,又喊了一声,“妈!”
妈妈可给吓坏了,抚摸着他的头脸,“怎么了?出啥事了?你说呀!”
“没事。爸和妹妹他们都好,小妹也很好。我——我就是突然想你了,想看看你。又怕你笑话……所以才……”刘洋搂住妈妈的脖子,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他抓住妈妈的手,她戴着棉线手套,摸起来又潮又冷,他为她摘掉手套,看到红肿得像小胡萝卜的手指,攥在手里凉冰冰的。
“妈,跟我回家!”
“哎。你饿不饿?这穿的谁的破棉袄呀?你想吃点啥?”
刘洋心里越发难受。他是傻子么?他的良心呢?他在城里过的什么日子?他妈在乡下过的什么日子?
种萝卜?为什么他会同意让他妈留在乡下种萝卜!?
你不是觉着你妈在家是享福么?种萝卜是锻炼身体是养生么?——表妹的话轰得他脑仁嗡嗡响,耳朵、两颊、鼻子全都火辣辣的,像是劈面被扇了几巴掌,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出来,再怎么用袖子擦也止不住。
第113章 早期容易治(营养液加更) 已经发展到……
宋来娣不信儿子是突然想她跑回来了。
但她没戳穿他。
孩子这么大了, 有点啥心事正常。
她给刘洋下了一锅面条,放上一个煎得油汪汪的荷包蛋,再舀一大勺她腌的甜辣椒和花生豆, 他最爱吃这个。
刘洋呼噜呼噜吃着面, 几度忍不住再次掉泪, 他真是个混蛋啊……
他抓了一把纸擦鼻涕掩饰, “辣!”
“辣的吃了热乎, 不着凉!”宋来娣笑着,心里却很担心。
这孩子,是不是, 失恋了?跟女朋友吵架了?可也没听新新说他交女朋友了呀?到底怎么了?
刘洋吃完面,要去洗碗筷, 他妈拦着,“放着,我来!”
他执拗地自己端着碗去水池洗,水流出来,凉的刺骨。
几下工夫就洗完了碗,但他手指还是冻麻了。
城市里的自来水管不会这样。
刘洋问他妈:“妈, 我回来的急身上没多少钱, 咱家有一千块钱么?”
“有。”宋来娣迟疑,“干啥?”
“我先用用。”
刘洋拿了钱,又问他妈,“妈,今天逢集么?我中午想吃卤面条。”宋李村和甜水村附近有集,阴历逢五开。
“唉呀,你难得回来一趟,没集妈到李二叔那儿买肉去!还想吃啥?妈给你做!”
李二叔开的肉铺在乡公所那条街上, 可不近,宋来娣怕去晚了买不到好肉,匆匆提着菜篮走了。
刘洋哪有胃口吃面呀,就是想找点事把他妈支开,也不让她再去地里干活!
他跑去村支书亲家李炳叔家,跟人商量把自己家菜地租出去的事。李炳是甜水村的能人,会种地,也喜欢研究新品种新技术,好多出门打工的人,家里的水田都是租给他了。
可李炳听了刘洋的要求,有点作难,“我家早就不种萝卜了,你这……还得让我给你再种一茬萝卜?年轻娃子没种过地,萝卜卖不上价,种着一点不比别的省劲。”
最后,刘洋给李炳贴了两百块,免一季的租金,这一茬萝卜种出来,给他爷奶家二百斤,以后刨了种啥都随李炳乐意。
说好了萝卜的事,李炳跟老婆要洋洋留下吃中饭,刘洋婉拒,“我还得去我爷奶家呢!”
“不行!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我们俩还没闭眼没蹬腿儿呢,她当媳妇的不就该伺候我们的?”刘洋他爷拍着桌子大吼。
他奶剥着花生撇嘴道,“对呀,她凭啥跑去城里享福啊?雯雯是去念书,你和你爸是干活儿挣钱,她去干啥?不守着这个家,好好的房子空上几年没人气儿养着都坏了!”
“我妈去城里哪是享福呀?您老两口光想着叫她在乡下伺候你们,我和我爸还有雯雯呢?”刘洋指指自己的脸,“我瘦了没?”
每次春节他们父子回家,他奶就会摸着他们的脸一边流泪一边说他们瘦了,老太太看看他,不太确定地看老头,问他,“对呀,不是不在工地受罪了么?咋没养胖呢?”
刘洋说,“吃不惯呗!我爸请了个本地阿姨做饭,那边吃的菜都是又甜又咸的,还用番茄炒黄豆,油条包在饭团里,甭管是鱼是肉,全是甜咸口,煮出来黑乎乎的!雯雯上次来海市,还是大冬天,一点事没有,回来是不是还长高长肉了?”
老头老太太点头。
“这次去吃了几天食堂饭,还军训,上吐下泻!在校医院打了一天吊针!”
俩老家伙惊呼。雯雯是唯一一个孙女,又考上名牌大学,是他老刘家的荣耀脸面,本来小时候身体就弱,还生病了,这哪行啊!
他奶急了,“要不,叫雯雯回家吧!女孩子上啥大学啊!这是水土不服了……”
刘老爹吼老婆子,“瞎咧咧啥!雯雯是咱老刘家第一个大学生,全县就她一个考上那名牌大学的,她再水土不服,也得把这个大学念下来!以后就跟咱大儿一样,能吃上公家饭了,懂不懂?”
刘老爹左右为难,他既想让儿子孙子孙女过得好,又怕这一家子走了之后,每年就春节回来一下,甚至都不回来——去年不就没回来么?
刘洋又说:“爷,奶,你俩要不也来城里吧!”
刘老爹不同意,“不行。没有不跟大儿子过跑去跟小儿子过的规矩。你大伯在乡公所多少也是个人物,他爹娘跑去城里不跟他住了,他脸面往哪儿搁?你两个哥哥也在镇上呢,眼看要说媳妇了,这哪行!”
“那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一个招娣的重生》 110-120(第5/17页)
俩来住一阵,来看看我们,总行吧?”
刘洋正劝着,他奶突然想起一件事,“洋洋,你爸雇那个做饭阿姨,一个月开多少钱?”
“五百。”
“啥?”
老头老太太面面相觑,“就光做三顿饭?洗衣服不?”
“出了厨房的事人家一概不管。衣服我们都是用洗衣机洗的。”
老太太拍腿,“洗衣机?那能洗净?你大伯娘都是先打肥皂搓好了才用洗衣机……”
刘老爹瞥老伴,“他们大男人家都洗衣服了还说啥?”
刘老爹决定了,他不能叫儿子孙子过苦日子,“行吧,叫你妈跟你去。不过,我说好了,每年春节,还有亲戚婚丧嫁娶办大事,你们必须回来尽孝!不然我不白养了你们一窝?”
刘老爹看了老伴一眼,又说,“还有,这次你把你奶也带上,给她瞧瞧病。”
萝卜的事就这么解决了。
刘洋心急火燎赶去火车站时,余自新买了些水果去共康新村。
装修队人数又增加了,刘家成把刘素英对门的房子也租下来改成集体宿舍。他们最近接的活儿几乎都是附近小区的新房,工人到点回来吃饭睡觉很方便。
只是,刘家成请这个钟点工阿姨真就只做三顿饭,他常怀疑油瓶在厨房外面倒了她都不会扶一下。
余自新赶在午饭前来的,刘家成正好在,工人好多还没回来,他见余自新提着水果,连忙接过,“哎唷,上次你姐来才提来好多,你又买!”
余自新笑:“我姐买的是给你的,这次是给工人们吃的。入秋了,吃点苹果不燥。”
“行,吃完午饭我发给他们。”
余自新不动声色观察宿舍,客厅卧室倒还能看,只是,她从厕所里拎出来拖把,“姑父,长蘑菇了!”
刘家成一看,嚯,拖把头上真长了一搓黄色的蘑菇还是灵芝。
其实厕所有个小窗户,但凡把拖把晾一晾也不会这样。
刘家成无奈:“唉,工人干了一天体力活儿都累死了,要他们自己好好洗个澡还行,还要打扫宿舍卫生就真有点难了,回来我再说说他们。”
这时钟点工阿姨买菜回来了,余自新陪她择菜做饭,有意无意说了句再过一阵二姑就要来了,阿姨立刻问,“那是要长远住下了呀?家里老人谁照顾呀?”
“我姑父是家里小儿子,我们那里老人都是跟着大儿子住,小儿子每年孝敬钱粮油米就行。儿子、女儿、老公都在这里了,我姑怎么会留在乡下呢。不过,我那儿也缺人得紧,还想叫我姑给我帮忙呢。”
这天中午,刘家成和工人们都觉着饭菜比平时好吃了些。阿姨临走前还把他们脏衣服放洗衣机洗上了。
刘家成送余自新出车站时,她说:“真要把公司做大做好,后勤得有保障。这是拖把长蘑菇,要是家具上长蘑菇了被房东看到也不好,也不卫生呀,万一人生病怎么办?他们又不愿意买医保,病了,赖在你这儿你能赶人走么?”
好多工人,还有不少钟点工阿姨,都想手里多拿些钱,不愿意买医保社保。
“要是二姑能来就好了,她管着做饭打扫,肯定尽心。”
刘家成“嗯”了一声,他老婆做的饭菜,味道肯定比阿姨做的更合他和工人口味,可是——“家里不能不留个人啊,我们那房子才盖好多久……”
余自新不接他这茬,又说起大姐和徐山平这对儿戏精上身的喜剧人角色扮演的事,“这次十一俩人又去旅行了!还不知道训练效果怎么样呢。”说是旅行,其实是去周边城镇考察速冻丸子的市场需要。
姑父笑呵呵的,“你别说,没准真有用!”
当然有用了。连李婉晴都用这招克服了对老妈的恐惧症。
余自新知道,姑父不是看不出阿姨敷衍工作,但他和徐山平一样常年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遇事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忍一忍,怕跟人起冲突,可现在他们从工地、工厂出来了,要还是这样可不行,他不仅自己要忍,还让自己老婆跟着忍,搞毛线呢?!
余自新回家后给刘洋打了个电话,听到周遭乱哄哄就知道他真上了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