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 70-75

70-75(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和渣男三口之家?我找老婆行不行 前女友信息素太好闻了怎么办 我的绿茶老公 蓄谋已久的初见[校园] 小酒娘你马甲掉啦 造反大师 嫁给一个老皇帝 全校都以为我A装O 女帝本色 千金笑

陆清洛则是看着那句诗词,有些惊讶地看向贾滟,“这是——大姑娘写的字?”

贾滟点头,语气里是藏不住的自豪,“嗯,写得好看吧。”

“好看是好看的,只是——”

陆清洛的话语顿住,没再往下说。她本想说让大姑娘的字流落在外面,会不会不太好?可想到贾滟都敢想跟她和王熙凤合伙开绣坊了,大概也不会觉得林黛玉的字流出闺阁有什么不对。

果然,贾滟向她眨眼,说道:“这么好的诗这么漂亮的字,不该被埋没。再说,也不是送给旁人,是给平南王太妃的寿礼。”

陆清洛于是没再说什么。

林黛玉和探春过来,林黛玉见到陆清洛,愣了一下。

陆清洛见了黛玉,十分高兴,“大姑娘出落得越发标致了。”

林黛玉看向贾滟。

来护国寺的时候,贾滟就神秘兮兮地跟她说在护国寺有个惊喜等着她,她一直纳闷是什么,原来竟是陆姨娘来了京都吗?

贾滟杏眼含笑,提醒道:“玉儿,和探春丫头一起见过陆姑姑。”

陆清洛已经不是姨娘,林黛玉称呼她为姨娘并不妥当。

林黛玉展颜一笑,拉着探春过去见陆清洛。

探春虽然不知道陆清洛是什么人,但见贾滟和王熙凤跟她很熟稔的模样,心里虽然好奇,却没表现出来,只礼数周到地见过陆清洛。

陆清洛见探春年纪虽小,可容貌清丽,顾盼神飞,忍不住赞叹说道:“从前便听太太夸大姑娘的表姐妹们个顶个的标致漂亮,如今一见,果真如此。”

王熙凤见只有林黛玉和探春过来,于是问探春:“怎么只得你们两人过来?”

探春:“宝姐姐和惜春妹妹在前头跟知客师父说禅呢,迎春姐姐说前头烟火缭绕,她有些闷,便让司棋和乳娘陪着到处逛逛。我们刚才跟宝玉哥哥他们去了一趟后山看悬崖上的腊梅,腊梅还没开,便回来了。”

离午膳还有些时间,王熙凤让平儿带着林黛玉和探春两人去隔壁的禅房吃点她们自带的点心垫一垫。

探春暗中问林黛玉:“那位陆姑姑是什么人?”

林黛玉手里捧着一杯茶,跟探春说:“那是我母亲在世时为父亲找的姨娘。”

探春:???

探春眨了眨眼,看向林黛玉:“她是你家的姨娘?”

“从前是,如今已经不是了。”

林黛玉纠正探春的话,“去年冬至的时候,陆姑姑便已经离开了我家,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70-75(第6/13页)

如今是自由身。”

探春听大人们说过,说是林姑姑嫁到扬州之后,林姑爷便为了她将屋里的姬妾和丫鬟放了。那时赵姨娘听说此事,冷哼着说身为主母,却不能容人,有什么值得说道的,那些被放了的姑娘们心里头指不定怎么恨林姑姑呢。

探春那时心想家里的太太倒是能容人,可赵姨娘和周姨娘每次去向太太请安的时候,太太都是冷冷淡淡,眼睛都不抬一下的。

当家太太和姨娘们的关系,少有像贾滟和陆清洛那样的。

探春觉得奇怪,“陆姑姑从前是你家的姨娘,姑姑怎么跟她感情很好的样子?”

林黛玉听了探春的话,感觉更奇怪,“太太和陆姑姑一直都相处得很好的。陆姑姑离开了扬州之后,从来不找我父亲,但经常和太太书信来往。”

探春大为震惊,因为她实在无法想象如果贾政将赵姨娘放了,赵姨娘该要如何寻死觅活,咒骂王夫人不能容人,也无法想象王夫人能像贾滟那样对待赵姨娘。

探春从小就养在王夫人屋里,但她也不是不懂事,她知道自己的生母也很不容易,没少受白眼。王夫人对赵姨娘,也并不算好,明里暗里都提防着。

林黛玉大概也知道探春此刻心里在想什么,说道:“你也别多想,太太常和我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处方式。我们家横竖就那几个人在一起,什么话都能说得开。你们家人多热闹,事情也多,自然是跟我们不一样的。”

第73章

075

林黛玉和探春正说着话,就听到薛宝钗和惜春回来的声音。

两人对视了一眼。

这时夏堇也过来,笑着说:“史候家的史大姑娘今日也到了护国寺,在外头遇见了宝姑娘和四姑娘,听说太太和琏二奶奶在这儿礼佛,特意来向太太和琏二奶奶请安,太太让我请两位姑娘过去。”

林黛玉和探春于是过去,还没进门,便听到史湘云的声音——

“……我倒是想去找姐姐妹妹们玩,但叔父和婶娘说了,如今老太太家里事多,太太又卧病在床,我过去只有添乱的份儿,让我在家里好生待着呢。我在家里待着也是做些针线活,无趣得很,便想到护国寺上香。才上完香,知客师父正问我要不要吃斋饭,便见到了宝姐姐和四妹妹。”

林黛玉和探春进去,只见史湘云站在薛宝钗身旁,笑着跟贾滟和王熙凤说话。

贾滟向林黛玉和探春招手,两人走了过去。

贾滟笑着跟史湘云说:“今日都来得巧,我们家两个玉儿昨个儿还在念叨你。”

史湘云看向林黛玉。

林黛玉抿着唇笑,“是绛儿在念叨云姐姐呢,说你身上带着一个金麒麟,金灿灿亮晶晶的,可好看了!”

史湘云这才想起屋里没见到林绛玉和贾宝玉。

“绛儿和二哥哥呢?”

薛宝钗笑道:“他们在后山看悬崖上的腊梅呢。”

几个小家伙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禅房里顿时热闹起来。

贾滟留几个小姑娘在禅房里聊天,王熙凤跟平儿去找住持,说是王熙凤有一串蜜蜡珠,想找护国寺的住持给她开光。

知客师父带了王熙凤主仆二人去找住持。

贾滟和陆清洛走出禅房。

护国寺安排给她们的是在殿后一排五间的禅房,五间禅房并排在一起,都是特地预留给贵客的。

禅房外是一个小小的园子,园子四周种有花草,中间是青石小道,小道两旁种了蔬菜。

“听说老爷很快就要回京都了。”

陆清洛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跟贾滟说:“从此以后,太太就再不用离乡背井了。”

贾滟不由得打量起陆清洛来。

陆清洛穿了一件鹅黄色的襦裙,乌浓的秀发高高挽起,发髻上簪着红玛瑙发饰,人比去年清减了一些,却更有风情,言行举止都透着江南女子独有的韵味。

贾滟十分感慨,去年冬天陆清洛还是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已经走出情伤,脱胎换骨。

贾滟笑道:“等老爷回京都,林家的大宅会重新修建,等修好之后,希望你能赏脸到家里坐坐。”

陆清洛受宠若惊,笑着应下。

但她自己心里很明白,自己既然已经是被林如海放了自由身的姨娘,是该要避嫌,不跟林如海碰面的。

贾滟没再说其他的,只是问她:“方才我给你的那幅双寿图,能在明年开春前绣好吗?”

“应该是可以的。太太的那幅图,画得极好。大姑娘的字也写得漂亮。图不算大,五个月的时间有点紧张,但是我身边的两个丫鬟也是精通针线的,能帮上忙。”

女红谁都会做,只是技巧高低的问题,配色和一些细节处的处理,尤其是在狸猫的绒毛的刺绣上,是需要陆清洛亲自处理的。

贾滟也知道刺绣讲究配色劈线,越是细节处,越显真功夫。她画的那只小奶猫,上面的毛都是一根根画上去的,费老大功夫了。想要绣好,也是相当费神的。

陆清洛身边虽然有两个丫鬟能帮忙,但她担心陆清洛凡事亲力亲为,会太过劳累,便跟她说:“若是忙不过来,我可以让锦葵来帮你。”

锦葵的父母不在荣国府,想让她来帮陆清洛,寻个借口说她回去看望父母就可以让她出来。

陆清洛笑着摇头,“还不至于,我能应付得过来。”

贾滟听她那么说,也就没再坚持。

两人在小园里,冬日的暖阳晒得人暖烘烘的,陆清洛跟贾滟说自从别后的种种趣事,也说自己跟父兄争取上京都之事的艰辛,却不提父兄安排家中得力掌柜邬书君陪她上京都的用意。

贾滟倚着身后的栏杆,一双杏眼看向陆清洛,问道:“邬大掌柜已经婚配了吗?”

贾滟没有跟邬书君直接接触过,平时都是听陆清洛和松月提起的,既然陆家父兄放心让他陪着陆清洛到京都,他肯定深得陆家人的信任。

男未婚,女未嫁。

如今又安排了邬书君护送陆清洛到京都,还很有要陪陆清洛在京都待到天长地久的架势,贾滟很难不多想。

陆清洛本不想提邬书君的事情,但贾滟问起,倒也没隐瞒。

“他尚未婚嫁。先前我家中遭遇巨变,落魄潦倒,我父亲怜才惜才,不忍他被埋没,放了他自由身。谁知几经周折,他又回到了我家里。他比我的哥哥小两岁,两人是一起长大的,感情很好。”

“他跟你的父亲和哥哥感情都很好,相信你父亲也是像家里人一般待他的。”

陆清洛没说话。

“先前在书信里总感觉不太方便问,如今见面,你别怪我多事。”

贾滟看向陆清洛到目光真诚,语气关心,“你是不是为了到京都,答应了家人的一些要求?”

陆清洛神色一怔,随即双目垂下。

陆清洛手里捏着手绢,手指微动了下,贾滟看不清她神色,不知道她在想什么,片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70-75(第7/13页)

之后,她才抬头向贾滟露出一个浅笑,“也不是什么要求,父兄说我只身上京,他们不放心。邬掌柜不是外人,他从小就在我父兄身边长大,对我家一片赤诚,父亲希望我能嫁给邬掌柜。”

贾滟看着陆清洛脸上的浅笑,心情很复杂。

陆清洛在书信里报喜不报忧,但贾滟也知道她上京之路,并不如她所说的那么顺利。

陆清洛的母亲从前在江南一带小有名气,她的针法自成一派,在业界被称为陆绣。后来陆家父兄生意出了问题,陆清洛的母亲又病重,几重打击之下,小有名气的陆绣不过昙花一现。

陆家父兄能东山再起,除了林如海娶了陆清洛给他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也离不开邬书君的谋划。

邬书君虽然不姓陆,但贾滟也感觉到陆家人对他的信任和看重。

贾滟觉得世上的人,尽力付出却不求回报者甚少,她一直觉得邬书君之所以待在陆家,是另有所图。

果然如此。

陆家父兄让他陪着陆清洛到京都,不相当于完全将陆清洛托付给他了吗?

“太太不用为我担心,我和邬掌柜之间,没有谁觉得勉强了彼此。”

陆清洛说起邬书君,脸上神情自然,“邬掌柜对我而言,亦兄亦友。他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愿意这么付出,早些年我母亲的陆针小有名气,邬掌柜觉得我可以当母亲的继承人,但那时我们还算家境殷实,父兄也希望我能找个好人家,并不愿我的绣品流落在外,邬掌柜还为此感到可惜。”

从小就吃过苦的人,心里不会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邬书君从不觉得一个女子依靠自己的手艺闻名于世有什么不对。

“我从小就能感觉到他对我很好,只是没想到原来他想娶我。”陆清洛脸上带着笑容,跟贾滟说起邬书君,就像是闲话家常似的,轻描淡写,“他与我说从前不敢想,是因为他是我家的奴才,我们之间云泥之别。如今他已经是自由身,我在扬州的那几年,他一直帮我父兄,与江南的绣坊关系维系得很好。他说如今有安身立命的本领,才敢向我父兄求娶,断然不会让我吃苦。”

贾滟听着也能理解。

邬书君从前是陆家的奴才,那时陆家父兄将陆清洛养在闺中,希望她能找个好人家。邬书君心里再是仰慕陆清洛,也不敢说。

陆家巨变,陆清洛嫁给了林如海当姨娘。

心上人已嫁作他人妇,邬书君更不敢肖想其他的。

如今陆清洛得了自由身,他也已经是能独挡一面的大掌柜,不论在陆家的绣坊还是江南任何一家绣坊,到了他手里,他都能经营得有声有色。

百折千回,还初心不改,对陆清洛念念不忘。

贾滟已经过了做梦的年龄,不觉得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念念不忘,费尽周折想得到她是什么浪漫的事情。

她甚至觉得这样的男人,其实有点可怕。

贾滟想跟邬书君接触一下,但邬书君是外男,她没什么机会正面跟他接触。

陆清洛既然已经和邬书君一起到了京都,想来两人的事情已经被陆家人默许。

贾滟沉吟半晌,随后问陆清洛:“你心甘情愿嫁给他吗?”

陆清洛神色有些复杂,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跟贾滟说:“不瞒太太,若我一生顺风顺水,家中也不曾有过落魄潦倒的时候,不管邬书君此人如何出色,我也不会嫁给他的。”

原因无他,单纯看不上。

不过是一个奴才而已,她虽是商贾之家的女儿,也还不至于要嫁给一个奴才。即便邬书君后来得了自由身,是良民了,依然改变不了他是奴才的事实。

只是她人生的二十年,前十五年一帆风顺,后面这五年却跌宕起伏,看透人生百态,她觉得自己其实已经很幸运。

“他向我父亲求娶,虽然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可能父亲想到曾经亏欠了我,将决定权交给我。”

陆清洛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语气淡淡,甚至带着些许笑意,“多亏了太太到扬州之后,待我很好。见我为老爷神伤,从不落井下石,说我针线做得好,又还让我教府里的丫鬟做针线。太太虽然从来不说,我也明白太太的用心。”

这世道,身为女子,想要安身立命,除了靠父兄,便是靠丈夫,确实很艰难。

可陆清洛却觉得贾滟虽然嫁给了林如海,对两个玉儿也很好,可她好像一直在寻求一条出路。

她努力让身边的人找到自己的价值。

从前贾敏在的时候,陆清洛觉得自己的价值就是林如海的姨娘,为贾敏分忧,为林如海生孩子。可贾滟却让她觉得,她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姨娘,她可以用自己的手艺得到别人的赞赏和尊重。是因为在扬州的时候,贾滟总让锦葵和府里的丫鬟向她学习针线,离开扬州后,她才会选择替母亲去父兄的绣坊指导绣娘们做刺绣的。

今年夏天,她离开扬州已经大半年,贾滟在给她的书信里忽然提到想在京都开绣坊,只是时机还不成熟,问她时机若是成熟了,她可否愿意到京都来。

陆清洛当时看到书信,惊讶得话都说不出来。

她虽是商人之女,但从未见过身边哪个女子能经商的。再说,贾滟身为林如海的夫人,林如海已经是三品的巡盐御史,她犯得着经商吗?

可是贾滟在信里跟她说“慧纹”的事情,她将慧娘的绣品独到的地方和价值跟陆清洛分析了,并说道——

我知你的母亲年轻时针法独特,曾被业内称为陆针。你既有母亲给你的刺绣天赋,何不发扬光大?如今我有一计,若是能成,不仅妹妹日后有安身立命之所,许多年轻无所依靠的女子,只要她真心好学,从此不必仰仗父兄,也不必非要嫁得良人,也有容身之所。

贾滟说既然有才,何必藏拙?美好的东西,本就该让世人欣赏。

陆清洛看得很心动。

邬书君也曾说过她的绣品若只能流传在闺阁之内,未免太过可惜。

陆清洛跟贾滟说:“我要到京都的事情,虽有兄长支持,但父亲其实还是很不情愿的。为了让父亲放心,便答应了与邬掌柜成亲……”

贾滟不由得失笑,“会不会过于儿戏?”

“不是儿戏。”陆清洛摇头否认,“太太,我已非从前被父兄养在闺阁的单纯女子,家中起起落落,我也经历了很多事情。邬掌柜其实挺好。”

说着,年轻的女子抬头,清亮的眸子看向贾滟,脸颊梨涡清浅,“太太不觉得,他很懂我吗?”

“我又不是你,怎能体会这些事情?”

贾滟有些好笑地瞅了陆清洛一眼,陆清洛不是养在温室里的小白花,她是经过贾敏调|教的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很拎得清。

只要她自愿嫁给邬书君,贾滟就没什么好操心的。

于是,贾滟心情颇好地问道:“那么我和老爷什么时候,能喝上你和邬掌柜的喜酒呢?”

陆清洛低头,抿唇笑了下,说:“他说等锦绣坊开起来了,便娶我过门。”

贾滟瞪眼,随即笑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70-75(第8/13页)

琏二奶奶、我和你三人才是锦绣坊的出资人。论说份额最大的,还是我和琏二奶奶,你家邬掌柜不愧是商人,算盘打得响,不费一分一毫,便借花献佛,拿锦绣坊来当聘礼。”

陆清洛伸手拉着贾滟的手,带了些许撒娇的意味,“好姐姐,好歹是我看上的,给点面子。”

贾滟伸手捏了捏陆清洛的脸,假装无奈地说道:“行吧,看在你的份上。”

陆清洛被贾滟逗得笑起来,阳光下,年轻的女子笑得灿烂,毫无阴霾。

贾滟看着对方的如花笑颜,也心情大好,连这冬日的阳光都显得分外明媚。

贾滟和陆清洛回到禅房。

贾宝玉和秦钟已经带着林绛玉从后山回来,贾宝玉见史湘云也到了护国寺,十分高兴。他们两人从小就是在荣庆堂的碧纱橱里一起长大的,后来因为史湘云的父母去世,史侯府便将她接回家中为父母守孝。

史湘云被叔父和婶娘接走时,贾宝玉还为此掉了金豆子,两人的感情由此可以略见一斑。

史湘云见了贾宝玉,便笑着跟他说:“我方才在前头为二哥哥求了一枚平安符。”

林黛玉本是拉着弟弟在一旁坐着的,听史湘云这么说,便笑着问:“只得你的二哥哥有吗?宝姐姐有没有?”

史湘云很喜欢薛宝钗,每次到荣国府,都要去找薛宝钗。甚至在绛云阁跟袭人聊天的时候,说身边的姐姐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更好的,她但凡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林黛玉向来跟薛宝钗不对付,听旁人赞薛宝钗好的话,即便不说什么,心里也不以为然。

史湘云天真娇憨,直性子,想什么就说什么,她夸宝钗的那些话袭人自然也会学给宝玉屋里的丫鬟们听,这些话一传十十传百,林黛玉当然也会知道。

林黛玉觉得史湘云真的是被薛宝钗哄得昏头转向了,她的宝姐姐再怎么好,也不会比家中长辈更好了,更别提是自己的亲父母。

薛宝钗见林黛玉这么问史湘云,便端着大姐姐的模样,说道:“颦儿别闹。云丫头和宝兄弟是从小一起在碧纱橱长大的情分,自然比不得旁人。”

“谁不知道她跟宝玉从小一起在碧纱橱长大,便是宝玉屋里的袭人,也是先服侍她的。”

林黛玉笑吟吟的,话语却分毫不让,“就是情分不同旁人的二哥哥,也比不得跟前这么好的宝姐姐啊。”

史湘云也知道林黛玉平日最是喜欢跟薛宝钗争个高低,如今看她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也不恼,只笑嘻嘻地说:“二哥哥总在外头,又喜欢跟人一起胡闹,我给他求个平安符可以保佑他出入平安。宝姐姐乖巧懂事是人人都夸的,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都在府里陪姨妈和老太太说话,用不着平安符。”

林黛玉笑哼了一声,没搭理史湘云。

史湘云将她在前头殿上求来的平安符给了贾宝玉。

贾宝玉连忙双手接过,笑着说:“多谢云妹妹。”

这时,知客师父来跟贾滟和王熙凤说斋饭已经准备好了。

贾滟看向史湘云,笑道:“云儿来得巧,就跟我们一起用斋饭吧,刚好也在这儿跟姐姐妹妹们说说话。”

史湘云求之不得,连忙让人去跟家人说在护国寺遇见了林姑姑和凤姐姐一行人,便在护国寺用午膳,不回去了。

用过午膳,王熙凤有些累了,几个小家伙们难得出来放风,精力好得很,碰巧又遇上史湘云,凑在一起嘻嘻哈哈地分享趣事。

贾滟让王熙凤去其中一个禅房稍作歇息,陆清洛说邬书君跟她约好了午时三刻便要回城。

陆清洛和贾滟走出禅房,禅房后的园子是菜地,过了菜地便是南北向的矮墙,墙外是一片竹林。开了墙上的小门,外面就是一条青石板路。

那是下山的小路。

陆清洛带着两个丫鬟,跟贾滟说:“大路那边人很多,我嫌太热闹了。青石板路的尽头有一棵大柳树,我与邬掌柜约好在那里相见。”

贾滟送陆清洛出了花墙的小门,目送她在两个丫鬟的陪同下走向小路尽头的大柳树。

还不等陆清洛走到柳树下,便有一辆马车迎面驶来,见了陆清洛,便停了下来。

于是贾滟看到一个穿着青色常服到男人从马车上下来,因为离得远,看不清他具体什么模样,只觉得此人身量颀长,举手投足十分稳重。

那应该就是邬书君。

果然,对方下来跟陆清洛说了两句,便将陆清洛扶上了马车,他在上马车前,仿若有所感似的看向贾滟的方向。

按道理说,贾滟是不宜见外男的。

可她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在她看来,见到一个陌生男人,没什么了不起,更何况她只是远远看一眼。

贾滟站在花墙的门外,姿态落落大方地打量着远处的邬书君。

对方向她作了个揖。

贾滟见状,不由得轻笑,随即回了半礼。

距离虽远,也算是见过。

后面很多事情要仰仗邬书君,经营绣坊的门道很多,邬书君能帮陆家父兄东山再起,可见此人不仅懂技术,还懂运营。

贾滟为陆清洛能找到懂她支持她的人而高兴,正欲转身回去花墙内的时候,却听到身后一个惊疑不定的声音传来——

“滟儿,真的是你?”

第74章

074

在贾滟的记忆中,会喊她滟儿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林如海。

另一个则是跟原身妹子私定终身的卜朝义。

在护国寺的禅房后园花墙外的小道上,居然还能听到有人喊她滟儿。

而且这个人的声音,还似曾相识。

贾滟愣了下,转身,循声望去。

看见一个已经加冠的青年,剑眉星目,穿了件月白色锦袍,系着豆绿宫绦,腰上还挂着几个荷包。

青年静静地站在小路上,身后一排湘妃竹在风中摇摆,仿若画中人。

贾滟没想过会在这个地方遇见卜朝义。

卜朝义见贾滟看过来,有些激动地上前了两步,随即又停下。

他远远地向贾滟拱手行礼,温声说道:“自前年别后,已经许久不曾见过表妹。我曾去看过姨妈和芸儿,只是他们待我误会颇深,每次去都不欢而散。”

卜朝义跟她是表兄妹,又曾在她家中客居,说不上是外男。

贾滟只是静静地打量着他,没说话。

卜朝义见贾滟站在花墙的小园门前,年轻的女子秀发挽起,穿着一袭浅紫色襦裙,容色仍旧是记忆中那样清丽,气质却优雅雍容远胜从前。

卜朝义看得有些失神。

贾滟却只是敷衍地向他露出一个笑颜,转身进了花墙上开着的小圆门。

没什么好说的。

干脆就什么都别说好了。

贾滟进了小门,夏堇刚好从禅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林夫人种田日常》 70-75(第9/13页)

里出来,不见陆清洛,又见贾滟从外头进来,吓了一跳。

“太太怎么出去了?陆姑娘呢?”

“让她的邬掌柜接走了,她嫌前头人多,让邬掌柜到砖路尽头的柳树等她。”贾滟笑着说道。

夏堇上前来,要将开着的小圆门关上,关门时,探头看了看外面,见到一个穿着月牙白锦袍的年轻男人站在青石板路上,愣了下。

她有些不悦地看向对方。

倒不是因为其他,只是想到方才贾滟从外面进来,肯定被眼前的这位年轻公子看了去,只觉得此人无礼,见到了她们家太太也不知避嫌。

可对方十分有礼地向她拱手行礼,十分礼貌的模样。

夏堇:“……”

伸手不打笑脸人,她反倒不好再计较什么。

夏堇向对方微微颔首,然后“砰”一声,将门关上。

贾滟知道夏堇看到卜朝义了,便笑着跟她说:“那是卜家表兄。”

夏堇刚把门关上,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什么?”

贾滟凑到夏堇耳旁,小声说道:“是卜朝义,先前在我家客居的进士表兄。”

夏堇:“……!”

夏堇顿时紧张起来。

贾滟安慰夏堇,“别紧张,只是碰巧遇见。陆妹妹要走,你们也不在,我本是不出园子门的。可听说邬掌柜要来接她,我心中实在好奇,想知道那邬掌柜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又想着这是通往护国寺后山的小路,平日人迹罕至,应该不会有什么人,便出去了。”

贾滟说得轻描淡写,但夏堇只觉得心惊胆战。

毕竟,那是曾经跟贾滟私定终身的人。

大伙儿嘴上不说,心里都门儿清。

贾滟在护国寺跟卜朝义相遇的事情,要是被人知晓了拿去做文章,指不定能惹出什么样的祸事。

贾滟也知道自己一时大意,可她哪能想到会在这里遇见卜朝义呢。

她回京都都这么久了,也就是中秋节在裴府做客的时候,遇见了卜朝义的妻子孟蝶,除了那次之外,卜朝义这个人早就在她的生活里销声匿迹了。

如今遇见卜朝义,贾滟觉得自己好像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想起来。

可到底是什么事情,她也说不清楚。

夏堇见贾滟眉头微蹙着,以为她为着遇见卜朝义的事情而不高兴,正想说些什么话劝慰贾滟,却听到贾滟说:“他如今举止气度跟从前倒是不太一样了,我不在京都时,母亲和芸儿何必跟他黑脸,逮着他狠狠宰一顿,让他将从前客居我家时的花费千百倍地讨回来才是。”

语气十分可惜,仿佛痛失了好几百两银子。

夏堇:“……”

贾滟回去禅房,她没进门,只在旁边的窗棂看着里面的小家伙们。

林黛玉大概是身体有些累,拉着林绛玉在蒲团上坐着,一只手支着额头听史湘云她们说话。

贾宝玉问史湘云最近在忙什么?可有读了什么书,又作了什么诗。

史湘云轻叹一声,说道:“我自个儿在府里,没有兄弟姐妹,身边只得翠缕能跟我说上几句话。这阵子婶娘让我学女红,哪有什么功夫读书作诗。做针线怪累的,有时也觉得无趣,哪比得上在你们府里能跟你们一处待着有趣。”

探春听了,抿嘴笑道:“那你跟你叔父和婶娘说要到我们家来。”

史湘云神色哀怨,“叔父婶娘说我平日也没少玩,让我这阵子专心待家里。若是学做女红觉得闷了,便跟着婶娘学习管家算账。”

贾宝玉听了,觉得史湘云一个人在府里带着没有玩伴实在可怜,还因为学习女红没时间读书作诗,光是想都觉得心疼。

少年想了想,便跟史湘云说:“我今日回府后,便去找老太太,让老太太直接派了人去史候府将你接到家来,可好?”

薛宝钗听了贾宝玉的话,笑着说道:“宝兄弟,别闹。”

贾宝玉看向薛宝钗,神色不解。

薛宝钗心想贾宝玉这个从小就是被贾母和王夫人捧着长大的小少年,对身边的姐妹们体贴周到,可终究不知人间疾苦。

“读书作诗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读书识字对我们而言,不过是闲暇时的消遣。女红和管家才是正事。”

薛宝钗端着一副大姐姐的模样,坐在椅子上,拉着史湘云的手劝慰道:“你的叔父婶娘也是为你着想,你如今已经不算小了,虽说你的针线已经做得挺好,但也还可以做得更好。管家算账这些事情繁琐复杂,不能纸上谈兵。你的婶娘平日管着史侯府的庶务,让你跟在她身边学着管事情,也是为了你以后着想。”

林黛玉悄声跟探春说:“看,宝姐姐又开始跟妹妹们说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了。”

探春看向两人,没做声。

薛宝钗又说:“你若真想读书作诗,每日做完女红,跟婶娘学完管家算账的事情后,睡前抽出半个时辰来读书作诗,持之以恒,学识自然也会跟着你管家算账的本领一起渐长。”

林黛玉终于忍不住笑。

禅房里的人都看向她。

林黛玉的眼睛闪着笑意,慢悠悠地说道:“宝姐姐平日在府里,晨昏到老太太那儿定省,去完老太太那儿,还要去荣禧堂问候舅妈,然后还要到宝玉哥哥和姐妹们的屋里坐一会儿,忙得不得了。昨个儿我还听到莺儿跟建兰说宝姐姐因着白天都在园子里逛顾不上做女红,每天夜里做针线做到深夜呢,这会儿倒是劝起云丫头来了。”

薛宝钗在荣国府里,跟宝玉和姐妹们一起待的时候,诗词歌赋,煮茶赏花,哪件事情也没少干,如今怎的就劝慰起史湘云,说专心跟着婶娘学女红针凿,管事算账才是正经呢?

林黛玉觉得每个人想做什么事情,都是他们的自由。譬如宝玉,他并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不喜欢为了考取功名而读书;又譬如史湘云,即便以后她的人生是以管家理账为主,可她如今喜欢读书作诗,又有什么不对呢?

没必要总是规劝每个人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

林黛玉看不惯薛宝钗总是端着大姐姐的架子,不是劝宝玉读书考取功名,就是跟姐妹们说女子读书作诗都不是正经事,只有女红管家这些才是正经事。

若薛宝钗自己本人天天就是做针线,忙管家,林黛玉也不说什么。

可薛宝钗偏偏也不是那样的人。

薛宝钗心里有些尴尬,脸上却不显,她只是笑着说:“颦儿的这张嘴,真真是不饶人。”

史湘云倒是感激薛宝钗事事为她考虑,“我知道宝姐姐都是为我好。”

坐在她身旁的林绛玉手里拿着一个竹篾编成的小笼子,里面装了一只天牛。小家伙看似一直在观察笼里的天牛,没在听哥哥姐姐们讨论什么事情。

这时却拉了拉姐姐的手,小声说道:“舅舅昨天教了我一个成语。”

林黛玉愣了下,“什么成语?”

“当局者迷。”林绛玉咧着嘴巴笑,只用姐姐才能听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种田之掰弯国民老公 长公主直播日常 凤舞江山:火爆狼妃太妖孽 同时穿越,天赋异禀的我全靠自己 穿书后被病娇反派缠上了 共享余岁 虫族之拯救悲惨主角 折玉衔珠 杨门:新雪 佞幸他不愿以色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