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复山河 > 第589章 鞑靼人的战略分歧

第589章 鞑靼人的战略分歧(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被觊觎的贵族Beta 被学霸室友掰弯后 虫族婚爱手册 算了算了,随便吧 白月光是我非我 男配他过分撩人[快穿] 冠军法则 顶流女团预备中 戏神反派的中恐游戏烫门指南 不当坏女人后[快穿]

第544章 鞑靼人的战略分歧

南京城。

随着李牧离任,顺势补位的一众阁臣,此刻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围绕着「还都之争」,朝堂上已经召开了三次会议商议,依旧没有获得预想中的结果。

看似政见分歧,实际上暴露的却是他们几人对朝堂缺乏掌控力。

按理来说,皇帝年幼内阁辅政的背景下,应该是一届强势内阁才对。

现实恰恰相反,因为在官场上缺乏足够的根基,自身威望又无法服众,他们反而成了最近十几年里大虞朝最弱势的内阁。

前面的时候,没有闹出乱子来,那是李牧在上面担任首辅压着。

军政大权一把抓,下面的人自然不敢搞事情。

毕竟,惹火了李牧,那是真的会杀人。

换成了现在的文官执政,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地方督抚和敢和中央朝廷闹腾,也不是一跃而就,都是一步步试探出来的。

如果内阁强势一些,刚冒出苗头就采取雷霆手段镇压,也不会有后面的一系列破事发生。

内阁的软弱,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一次又一次的试探之后,最后才闹到现在这种局面。

本该是朝廷百官团结一致,共同打压地方政治势力的时候,结果朝堂内部又闹出乱子。

因为各自的利益,朝中百官在还都问题上,迟迟无法达成一致。

下面的逼宫,迭加朝堂内部的不稳,让内阁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首辅大人,他们闹的越来越过分,不能这麽一直放任下去!」

安敬之愤愤不平的说道。

「还都之争」愈演愈烈,已经开始动摇他们的根基。

如果不能赶紧解决,刚刚收拢起来的小弟,也会出问题。

内部人心不稳,比外部的冲击,杀伤力更大。

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原本各自为政的一众阁臣,现在终于有了抱团的迹象。

不过涉及核心话语权分配,一时半会儿难以达成一致。

在联合之中,又夹杂着对抗。

为这个临时抱团的政治联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安大人说的不错,朝堂上的混乱,确实到了该终结的时候。

不过朝中百官好处理,地方上的督抚怎麽办?

尤其是边军和京营,他们也是支持还都的!」

万怀瑾当即表明了立场,也顺势抛出了问题。

要压制朝中百官简单,六部在他们手中控制着,只有内阁众人合力,下面的人就翻不起大浪。

搞定中央容易,难的是地方上。

理论上来说,朝廷可以调整地方督抚的任命。

到了实践操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多得去了。

更换巡抚丶布政使简单,难的是派谁过去,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控局势。

地方督抚们敢闹腾,绝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

没有地方士绅们的支持,没有各地官员的拥戴,这些督抚也不敢和朝廷闹。

在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大肆更换地方督抚,很难令人信服。

一些地方督抚在任上还做出了成绩,朝廷若是进行人事调整,那也是升迁。

纵使玩儿明升暗降,那也要给相匹配的位置。

何况空出来的位置,也需要有人补上。

若是和平年代,地方督抚只要不瞎折腾,就能按部就班的履行职责。

现在的情况特殊,许多省份都面临各种压力,对巡抚丶布政使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一时半会儿的功夫,他们的小弟中,也找不到那麽多合适的人选。

在大虞朝做官,可以贪腐丶可以坏,唯独不能蠢。

相较于地方督抚,军方就更棘手啦。

京营和边军的诉求,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才扯上「还都京师」的政治虎皮。

想要他们放弃这个政治口号,需要拿出实打实的利益。

因为围剿辽东叛军的缘故,边军中就诞生了好几位提督,安置到地方上就是执掌一省军务的大员。

在皇权持续衰落的当下,压制武将做大,也是内阁的核心工作。

边军将领想要到地方上任职,朝廷肯定不能答应。

连京营想要到南京保护皇帝,他们都没有答应,何况是边军将领到地方任职。

何况没有这些人在前面顶着,北虏的威胁,谁去抵挡啊!

满足不了人家的利益诉求,还都京师的政治口号,军方就会继续喊下去。

尽管还都京师,存在严重的隐患,但天下读书人还真吃这一套。

尤其是北方的士绅官员,更是上蹿下跳,催促着朝廷赶紧回京。

「首辅大人,升迁一两位地方巡抚进京,再把其他巡抚丶布政使进行对调。

从偏远山区省份,调入富庶之地,也算是一次升迁。

在程序上没有问题,他们就算心里有想法,也不会太过抗拒。

换了地方之后,光掌控地方局势,都需要花费不少的精力。

只有他们都忙了起来,才没功夫给我们添堵。

至于京营和边军的诉求,那就先拖着。

他们不是叫嚣着还都京师嘛,那就让他们去驻守京师,主持顺天府的重建工作。

只要他们能依托地形,在北方打造一条新的防线,确保京师不受敌军威胁,我们就还都京师!」

贺正则率先提议道。

采取官员对调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吏部常用的手段。

每次地方上出现抱团的迹象,吏部就会及时出手,把相关人员外调。

再牛逼的督抚,离开了长期经营的老巢,影响力都会大幅度削弱,从而丧失和朝廷扳手腕的能力。

这些地方官员闹腾,也只是因为在之前的政治洗牌中,自己没有分到一块蛋糕心态不平衡。

本质上他们还是忠于大虞朝的,属于官僚集团的内部矛盾,没有到必须你死我活的地步。

出手敲打一下就够了,犯不着一棍子把人打死。

「贺大人的建议不错,本官完全赞成。

不过除了这些措施外,京营和边军的将领,也该让他们挪挪位置。

无需大规模调动,只需在他们内部,进行人事微调。

按照朝廷的法度,将领本身就该轮换任职。

只要严格按规矩来,想来他们也说不出什麽。」

史清尘顺势补充道。

相较于贺正则在军事上的保守,他提出的建议,明显要更进一步。

将领轮换制度,最初是太祖皇帝为了限制武将做大,采取的防备措施。

开国初年遍地都是骄兵悍将,执行起来自然没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虞帝国慢慢走向衰落,情况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将领轮换制度固然限制了武将做大,同样也出现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尴尬画面。

尤其是边军,时常遭受外敌威胁。

新上任的将领搞不清楚状况,那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连续捅出几次篓子后,朝廷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制度。

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先是特许搁置了边关武将轮换,接着又蔓延到了其他地区。

到了最近十几年,武将轮换制度,更是形同虚设。

制度终归是制度,不会因为没有执行,就消失不见。

到了需要的时候,还是可以捡起来继续用。

只不过在具体操作上,为了减少对部队战斗力的冲击,轮换仅限于内部小幅度微调。

即便是如此,一旦主要将领发生对调,短时间内对部队的掌控力还是会下降。

……

鞑靼王庭。

「有施靖风的消息没有?」

呼格吉勒关心的问道。

招降了辽东军残部,对鞑靼王国也是一次不小的补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男配他过分撩人 首辅养成,从种田开始 死火山 骷髅幻戏图 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 置换凶途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复山河 与岳母的不伦 吃禁果(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