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30-40

30-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听懂动物语言,警局业绩666[八零] 分手后又被迫营业(娱乐圈) 为你摘下满天星 顾影帝,请多指教 你好,周先生 落入他怀中 嫁给仇敌之后 这个电影我穿过 嫁入豪门后我被宠上了天 小香猪的豪门日常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30-40(第1/19页)

第31章

【刘秀:既然高祖已改立太子, 只要不给兵权,韩信或可于长安得享终老?】

秦念点名所有汉帝,刘秀不能再保持沉默。

【刘恒:……朕认为可以。】

咬咬牙, 提心吊胆几十年,刘恒觉得他能活得比韩信长。

………

但吕雉觉得不可以。

两个她都觉得不可以。

【刘盈:阿母说不可。】

秦念差点被刘盈笑死。

其实她之前直接开骂时有点心虚。

都是打工人,这么骂会不会不太好?

但秦念又想到要是完颜构进群,难道她也要和颜悦色吗?

于是还是决定开骂。

现在看刘盈所言,秦念就放心了。

打工人的敬业!

刘秀的主意虽然被吕雉否绝,倒是给了秦念灵感:

韩信是绝无可能再效忠刘邦,但韩信年轻啊!

………

刘盈甘为太后传话,正是因为秦念所言。

“你也会对天下人说坏事都是娘干的,跟爹没关系吗?你汉室的孝是这么个孝法?”

这句话让刘盈羞愧欲死。

或是察觉自己所言不妥, 又或是内心的隐秘被剖析揭露, 总之刘盈彻底放弃挣扎。

这皇位, 迟早是要交给恒弟的。

他又何必再与阿母相争?

吕雉这句“不可”是替另一个自己说的。

她所在的世界韩信已死。

对于年轻的自己,虽然太子从刘盈这个废物变成了刘恒,但刘恒年幼。

刘邦很快就会崩逝,届时还是她掌天下权。

留下韩信, 她将寝食难安。

韩信不会再被起用, 留下他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吕雉绝不答应此事。

【秦念:刘恒现在七岁,让他去拜韩信为义父,并让韩信教他兵法。】

【秦念:韩信重情,不太可能造亲手带大的养子的反。】

韩信绷着脸。

他知道这是后世秦皇的好意,但他不愿受之。

【刘邦:不能是太子太傅吗?】

【刘盈:阿母说可。】

秦念笑疯了。

吕雉拆台拆得好啊!

也对, 刘恒又不是吕雉的亲儿子, 帮刘恒认个爹她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这义父之说也不是秦念故意搞刘邦。

而是韩信现在肯定对刘邦极为怨恨, 区区一个太子太傅不可能拉拢他。

但太子义父就不同了,名义上直接变成皇帝皇后之下,万人之上,能很大程度上弥补王爵被夺的耻辱。

刘邦的反对也能起到不小的效果。

——刘邦不乐意的事情,恨刘邦的韩信就有可能答应。

对于韩信而言,让刘恒喊自己义父,就变成了报复刘邦的一种办法。

……等等,刘邦该不会是故作反对吧?

以刘邦老流氓的人设,这不是不可能啊。

秦念觉得群里还真是能人辈出。

【刘邦:……唉。韩信,你若是愿意就入宫觐见。】

刘邦认为韩信依旧会拒绝这个提议。

他太了解韩信。

所以他还得继续装作不情愿。

他越是不情愿,韩信就越有可能为了让他难堪,从而去接受秦皇的好意。

刘邦不在乎面子。

后世秦皇必然知道该如何配合他。

韩信确实不会去。

他本就无过,是刘邦不敢用他,却想用太子为义子束缚他,他为何要去?

哪怕这么做能让刘邦难堪,也难解心头之恨。

更别说他若是去了,就是贪生怕死、求生心切。

韩信不接受这样的耻辱!

【秦念:你汉室拜义父是让义父上门求拜吗?】

【刘邦:……】

刘邦继续装作很不情愿。

他不能直言不情愿,会被规则判定为谎言。

但此时的沉默,不就是“不情愿”吗?

此时不仅看不到刘邦的人认为他不情愿,就在身前的大部分重臣也认为他很不情愿。

【秦念:应该是刘恒自己去拜义父,韩信不接受就蹲在门口哭,逼着韩信认他。】

【刘邦:秦皇所言极是。朕这就让恒儿前往淮阴侯府,认韩信为义父,并拜他为太子太傅。】

刘邦藏好笑意,让语气尽量平缓。

这是秦念的提议,他千方百计想要救下韩信的性命,韩信就得顾念秦念的这份恩情。

如此这般,韩信才不会为了脸面拒绝太子。

天下人也都会知道汉室为了保下韩信,太子刘恒亲自去淮阴侯府哭着拜义父。

往后韩信若想造反,那就是他不义在先。

刘恒又是声誉榜排名相当靠前的皇帝,就算不能驾驭韩信,也可以一直不给他兵权。

不会像刘盈那般软弱犯蠢。

有韩信在侧,也能稍微制衡皇后。

刘盈的处境,刘邦看见了。

此时七岁的刘恒完全不觉得为难。

十日之前,他还只是个不受重视的皇子,需事事小心时时谨慎。

拜兵仙为义父——倘若日后能以韩信为将,征战匈奴。

未尝不能雪阿父之耻!

甚至有韩信为义父,他或许就不会像兄长那般,连说话都要为……所控。

皇后吕雉不明白另一个自己为何说可。

………

太后吕雉凝视着天幕。

冒顿对她的侮辱,她绝不会忘。

既然有起用韩信报复冒顿的可能,她就替以前的自己做主,试上一试。

………

韩信神色略微缓和。

其实还是极为不情愿……

那就让大汉的太子在门口多哭一会。

【秦念:所以最后还是朕出的主意?要你们这些汉帝有何用?】

刘彻冷眼看天幕。

在他看来,即便是“兵仙”韩信,也不能让他命太子去哭求拜其为义父。

也就只有秦念这种开国君王,才会和高祖共谋这般行事。

【刘邦:能者多劳,能者多劳嘛。】

韩母松了口气。

她极为感激秦皇救她儿性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30-40(第2/19页)

“韩信,以后你要去效忠秦君。”

“诺。”

小韩信认真点头。

【秦念:既然你人在长安,韩信还活着,那陈豨现在就还没造反。】

秦念先谈韩信,自然是因为太惋惜兵仙之死。

如今韩信保下来了,刘邦的剧本里的平乱倒是简单不少。

【刘邦:下一个造反的人是他啊。】

刘邦与秦念交谈的过程中,还安排好了护送刘恒去淮阴侯府的人员。

韩信之事,宜早不宜迟。

此刻他已然发现,秦念先说韩信之事,不只是因为秦皇惜才——

好在这样的始皇后人是生在后世。

若秦念身为秦二世,刘邦不认为天下能起反秦之势!

而此刻陈豨两股战战。

光是韩信重新为刘邦所用,这一点就已足够可怕,更别说天下之民皆可见刘邦位列声誉榜前九。

当韩信确定不会被杀后,刘邦的民心又迎来了一波上涨。

他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几近于无。

【秦念:他早已与韩王信部下暗中勾结。九月就会自立为代王,次年冬天就兵败而亡。与匈奴勾结劫掠华夏,死不足惜。】

像这种等级的造反,在天幕设定下非常好处理。

谁会追随注定败亡的人造反?

白登之围源于韩王信投降匈奴后联匈攻汉。从刘邦听到陈豨会反时平静的态度来看,秦念判断此时大概率是陈豨称病不肯奉诏入京之后。

【刘邦:燕王、梁王,朕命你们即刻领兵诛杀陈豨。赵代两地军民不随陈豨起兵者无罪,参与平乱可按照功劳予以封赏!】

燕王卢绾恭敬领命,立即召集大臣准备出兵。

梁王彭越原本因为燕王臧荼谋反被诛杀、韩王信投奔匈奴、赵王张敖被废、楚王韩信被削而惶惶不可终日。

见到韩信受诬谋反被诛后,更是确定刘邦有削除异姓王的想法。

但如今见韩信从被软禁转变为太子太傅,甚至还是天下皆知的太子义父之后,彭越反倒不再感到恐惧。

“大王,陛下没有恢复韩信楚王的封号与封地,他还是想要削异姓王啊!”

部将扈辄连忙劝说彭越。

彭越知道扈辄一心想劝他造反,但他就是不想造反。

以前不想反,现在更不敢反。

“如今韩信性命无忧,陛下得天意和万民的认可,如果削除我的王位就可以保全性命,我愿意这么做。”

说完他就开始安排军队将领,准备亲征。

【秦念:刘恒,别装死。】

【刘恒:……】

刘恒头疼,此事着实不好叙说。

权衡再三之后,刘恒才斟酌着开口。

【刘恒:燕王卢绾,诛杀张胜。他将会诱骗你投降匈奴,你被匈奴封为东胡卢王后经常被蛮夷劫掠,最终客死异地。】

张胜脸色剧变,连忙申辩:“臣什么都还没有做,刑不及未罪之人!”

“孤没有后世秦皇的胸怀。”

卢绾下令将张胜斩杀。

天幕禁止谎言,卢绾知道刘恒所言非虚。

既然如此,他当然不会留下张胜的性命!

待诛杀陈豨,他就去长安找陛下请罪。

………

刘邦没想到卢绾也会反。

卢绾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一起长大,是最为亲密的好友。

就是萧何、曹参,也不如卢绾与他的亲近。

虽然刘恒说卢绾是被诱骗投降,但也足以让刘邦醒悟:

异姓王皆不可靠。

就连同姓王也会谋反。

此次天幕,是他削平诸异姓王的最好机会。

………

秦念打了一行字又给删了。

在她看来,卢绾这种主动勾结匈奴的人就该死,至少也得公告天下:

卢绾并不无辜。

说是张胜诱骗,那不还是卢绾作的决定吗?

确实,刘邦削王削得如此明目张胆,吕雉杀王杀得毫不手软,异姓王只剩下燕王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他想要自保是情理之中。

但因此与匈奴合谋,还纵容劫掠赵代的陈豨袭扰边境,想要以此养寇自重,最终消息败露逃亡——

这就极为令人不耻。

后来卢绾带着亲信在长城外等候,想要亲自找刘邦请罪。

可刘邦死了,卢绾只能投降匈奴,然后在匈奴饱受欺凌。

这才是一切的原委。

秦念最终还是没有将事实说出来。

汉高祖的意难平,可能就是卢绾这些人。

“被诱骗投降匈奴”,刘恒这段相当委婉的话,也足以让刘邦削去卢绾的王爵,将其留在长安。

【刘恒:梁王彭越……】

彭越惊恐。

【秦念:说一半就不说了,你想吓死他?】

第32章

在秦念看来, 彭越属于情商也很低的那款。

看到刘邦削了许多异姓王,他就害怕自己也被削。

那就造反呗?

不造反,就蹲在家内耗。

不敢造反那就听话呗, 也不。

刘邦让他带兵一起攻打陈豨,他装病不去,但又派将领带兵去帮刘邦。

刘邦派人责备他,他就害怕想要去请罪。

等扈辄说去了就会被捕不如造反时,他不造反,也不去拜见刘邦了,继续装病。

然后被太仆告发他和扈辄密谋造反。

这个他原本想杀的太仆跑了,彭越得多点提防吧?

没有,就像想不到太仆会去告发一般。

刘邦派个使者去找他, 暗中袭击就把他给抓捕了。

抓韩信刘邦好歹还得伪游云梦, 抓彭越真就是有手就行。

刘邦将彭越削为平民后流放蜀地, 吕雉则认为放他去蜀地是徒留祸患,劝刘邦将他诛杀。

刘邦更狠,既然要杀彭越那就做绝——

“醢之”。

将彭越剁为肉酱,还分发赐给所有诸侯。

把英布吓得起兵造反, 于是又少一个异姓王。

秦念怀疑刘邦就是故意的。

但她不打算将这件事说出来。

既然这个群的目的是解决意难平, 将这件事说出来, 只会让彭越极度恐惧,也有可能怒而造反。

那刘邦的剧本就有可能走向数王同反的局面。

秦念刻意让刘恒来解决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30-40(第3/19页)

祖十年后尚存的几个异姓王,也是想看其他打工人怎么演化剧本。

正如她猜测的那样,刘恒也隐瞒了部分事实。

后世其他皇帝更是完全没吱声,俨然她不点名就都只当看客。

秦念怀疑他们在摸鱼。

………

李世民原本想参与讨论。

但在看到秦念提醒嬴政抓捕尚为泗水亭长的刘季时, 他突然就想起隋帝若是来此, 那个时期的自己应该不会像刘季那样被“抓活的”。

他开始思索如何能够保住隋帝时期的自己。

其余皇帝也多有此般想法。

当然, 他们不搭话的主要原因,是秦念明显在助汉高祖尽快平定诸王。

若不慎扰乱这一计划,得罪的就不仅是秦念,还有刘姓的诸多皇帝。

百害无一利,不如静观之。

【刘恒:……部下扈辄劝你造反,你虽然不反,但也没有诛杀他。此战之后,和燕王一道入长安请罪吧。】

刘恒说一半停顿片刻,确实是在恐吓彭越。

在思索卢绾之事时,他就已经明白秦念的真正用意。

………

刘秀再度惊叹秦念的才能。

在得知高祖所在的时间时,秦念竟然就已经想好如何言定诸王。

刘恒拜韩信为义父兼太子太傅,其他诸侯王欲要造反,就得考虑如何面对韩信领兵平乱。

刘秀知道高祖高后都不可能让韩信领兵。

但燕王卢绾和梁王彭越都不知道。

他们叛汉之心本就不重,平陈豨之乱后入长安请罪,必然能保住性命,被削为侯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事情。

韩信不死,吕后不会非要诛杀彭越。

这秦皇秦念,对亡秦的高祖竟然能如此宽和。

【秦念:还有一个。】

长沙王吴芮和淮南王英布皆恐。

【刘恒:淮南王英布,曾因叛乱被诛。当如何处置,请阿父定夺。】

吴芮长舒了一口气。

秦皇说的是“还有一个”,既然是英布,那他就没有被迫造反。

果然,唯有主动削出部分封地献给刘邦,自弱才能自保!

可惜他的女婿英布不懂得这个道理。

英布大怒!

没说他造反也就罢了,都已经说他造反了,那他就只能反!

“大王!你带兵打仗,能比得过韩信吗?”

“民心都在刘邦,他只需要在天幕说几句话,淮南的黔首和兵卒就都会倒戈相向啊!”

他的部下们都不敢造反,纷纷都来劝说英布。

【刘邦:英布,你自己来长安,朕也封你为侯。】

英布气得脸通红。

谁会愿意从王被封为侯?

但部下们的劝说也很有道理,他确实不是韩信的对手。

黔首与兵卒能看到天幕,只需要刘邦一句话就很有可能背叛他!

最终英布长啸一声,一剑砍断桌案。

他只能降。

【秦念:南越武王赵佗,一年后会在陆贾的出使下臣服汉朝,不知道能不能看见天幕。】

能。

四个赵佗都望着天幕。

尤其是刘盈、刘恒这两个时期的赵佗,他们都是初次见到天幕。

他们做梦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还会见到陛下说话,甚至还能见到后世复秦的秦皇。

【嬴政:赵佗?】

二十岁的赵佗大惊。

他怎么会成为什么南越武王!

【秦念:大概率就是您想的那个赵佗。】

秦念不知道祖龙属于哪个时间,但既然是在皇帝群,那至少也得是统一那年。

那一年赵佗已经二十岁,而在七年后就到南越当龙川县令。

如果祖龙认识赵佗这个人,那大概率就是他本人。

【刘彻:您?】

刘彻感到惊讶,因为此时还没有“您”这个字。

通过天幕理解的“您”,是“你”的尊称。

【秦念:关你何事?】

秦念也是在刘彻的提醒下,才发现她不自觉用了尊称。

真就是见鬼了!

一个始皇后人的人设,代入感能这么强的吗?

【刘彻:呵。】

刘彻也就是觉得奇怪,故而跟着“理解”的音念了一下。

见秦念这么区别对待,刘彻才觉得有点不痛快。

………

“他为何是南越武王?”

被规则所阻,嬴政也不再多言。

他也没有问罪赵佗的想法。

那时大秦都亡了,秦臣割地称王也算不得大错。

【秦念:如果赵佗看不到,刘邦,你就让陆贾带句话。】

【刘邦:什么话?】

刘邦隐约猜到秦念要说什么。

但不太敢确定。

后世秦皇能豁达至此?

【秦念:与其被刘彻武力亡国灭族,不如早日臣服,后世会记住他对大一统的功绩。】

大一统!

果然是陛下的后人。

赵佗长叹一声。

“入汉吧。”

出此言者,不仅有刘邦时期的四十四岁赵佗,还有刘启时期九十一岁的赵佗。

他们十日前就看到了天幕。

………

“陛下……”

刘盈一朝的赵佗四十九岁。

吕后治政,大汉与南越的关系越发僵持。

“罢了。”

赵佗原想等待刘恒继位,再行入汉之事。

却又想到以吕后的心性,他若如此区别对待,必然得罪于她。

如今刘恒年幼,应会由吕雉抚养而成。

得罪吕雉,或许就等同于得罪刘恒。

倒不如趁着关系还未彻底恶化,早日归附。

………

刘恒时期。

六年前吕后与赵佗彻底交恶,还试图派兵攻打南越。

只是南方多瘴气,汉军多病,未能入南越。

赵佗出兵攻打长沙国,胜后撤兵而回。

此后他自封南越武帝,与汉朝对立。

但五年前吕雉去世,刘恒即位,又以陆贾出使南越,赵佗再度归附汉朝。

虽然称臣,但赵佗在国内依旧使用帝名。

今日见陛下与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30-40(第4/19页)

世秦皇,六十六岁的赵佗竟是老泪横流。

他已经近四十年没有回到中原!

该回家看看了。

………

这四个赵佗对大秦有这么忠诚吗?

当然没有。

他们成为南越王,就是因为当初叛秦。

让他们下定决心的,其实是这一句——

“与其被刘彻武力亡国灭族”。

即便只能看到今日的天幕,赵佗也知道刘彻在声誉榜上排第二。

仅次于陛下。

【刘邦:多谢秦皇!】

有秦念这句话,刘邦深知赵佗有可能直接内附,而不是仅仅成为大汉的藩属国。

就算短时间内不内附,他不介意多派陆贾去看看赵佗。

有后世秦皇之言,赵佗降汉就不失为忠义。

而他的后代刘彻就是最大的威慑。

此为软硬兼施!

一句话兼顾二者,后世秦皇的才能可见一斑。

【秦念:如果赵佗内附,南越最好还是交给他治理,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同化百越。】

【刘邦:这是当然。】

赵佗真心下拜。

不仅陛下不会辜负功臣,后世秦皇亦如此。

有秦念此言,年轻的自己也不会为陛下所厌弃。

【秦念:刘启张不了嘴就算了,刘盈刘恒,你们也哑巴了?】

做了好事,秦念当然得要报偿。

做好事不留名,显然不符合她的基础人设。

【刘恒:谢秦皇!】

刘恒这才反应过来。

他这边的南越王也是赵佗!

实在是天幕出现得突然,他现在还在思索双榜排名的背后有何深意,未能第一时间顾及秦念之言有利于他说降南越王。

秦念说启儿张不了嘴,应是指启儿处在“观众组”,不能出言。

对于声誉榜极高的太子,刘恒非常满意。

但秦念提及启儿——

究竟是自己早逝,还是南越王赵佗太长寿?

………

“阿母说汉越此时有隙。”

刘盈再度转述,这句话却被天幕所阻。

吕雉没让他再问。

【刘盈:谢秦皇。】

见秦念不再出言,刘盈担忧她是在等自己的道谢。

踌躇片刻,刘盈还是主动道谢。

虽然之前被辱骂得怒火中烧,但冷静下来之后,刘盈也发现自己确有过错。

现在见到秦念助阿父平定数王,他也发现同为帝王,他确实差得太多。

吕雉依旧面无表情。

但没有呵斥,就是默许。

【刘邦:秦皇,某这十日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秦念默默删掉话题框里的字。

果然是老流氓,比刘彻拉得下脸,所以会更积极地左右话题。

这很符合汉高祖的人设。

她都打算话题转到萧何身上,再开一波嘲讽了。

【秦念:说。】

刘邦看向诸位重臣,萧何等人皆低首。

他们知道陛下要问什么。

十日间,陛下多次召他们朝议,就是在私下讨论此事。

只是一直没能商讨出结果。

正是如此,才会在天幕异动时,他们恰好就在宫内。

【刘邦:推恩令下,宗室的权力不断被削弱,是否最终会无以拱卫中央?】

虽然秦念讥讽过无能的皇帝才会使用分封制。

但刘邦早就认清现实——

大汉如今确实需要分封制。

至少在话题轮到始皇帝,且秦念给出秦不会二世而亡的谏言之前,大汉必须郡国并行。

………

刘彻盯着天幕。

他原以为高祖的疑惑,他作为后世皇帝也能作出解答。

万万没有想到,高祖问的是分明是他施行的推恩令,他竟然无法作答。

“千古奇谋推恩令”。

得秦念如此盛誉的政策,是高祖在杞人忧天,还是他低估了高祖的深谋远虑?

………

秦念倒是不觉得刘邦所问有多高深。

虽然是沉浸式扮演,但扮演者说到底还是有着现代人的眼界与思维。

只是在使用这些思维的时候,要尽量不违背人设。

【秦念:这个问题,应该由刘秀来回答才对。】

第33章

刘秀沉思许久。

王莽得以篡权的最大原因, 就是主弱臣强,且刘姓宗室皆被削弱到无以与外戚形成制衡。

是故他一直在想办法限制外戚专权。

但他也不会因此否认推恩令。

事实上,刘秀虽然没有在明面上继续使用推恩令, 但依旧在以各种方式削弱诸侯。

………

刘邦再度意识到刘秀的特殊。

不难看出,目前群内的刘姓皇帝中,应是这般传承:

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

但刘询之后却不是刘秀。

从秦念先前的言辞中可知,必有“真信以德治国”且“排名相当难看”的汉帝位居其中。

如今秦念又让刘秀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秀必然是中兴之主。

………

刘彻眉头紧锁。

他原以为以推恩令削弱诸侯,就可以高枕无忧。

可观秦念与刘秀之言,分明是由于推恩令对诸侯的削弱,宗室无法威胁中央的同时,也同样无法拱卫中央。

以至于出现周文王这样的“至德之臣”“三分天下有其二”。

若无刘秀,大汉或许就是下一个“殷商”。

既然如此, 秦念又为何盛赞推恩令?

………

韩信一事让秦念尝到了甜头。

她这是日薪, 又不是按码字数赚钱。

能够抛出去的问题, 何必自己亲自作答?

尤其是刘邦这个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违反规则二——即提及与话题无关的历史。

这种扮演群,她的角色虽然最为特殊,是唯一的虚构皇帝。

但其他人总不能只起个凑人数的作用。

秦念再看了眼完全不吱声的其他朝代的皇帝, 有点怀疑他们今天在不在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30-40(第5/19页)

刘秀:削则无法拱卫中央, 不削直接威胁中央。】

刘秀思考的时间有点长, 长到秦念都开始打字。

拿那么高的日薪,肯定不能坐视聊天群冷场。

但在她完成敲字之前,刘秀已经作答。

………

看到刘秀的回答,刘邦了然。

他问出这个问题其实就与后世有汉帝“真信以德治国”有关。

有这么一个愚蠢的后代,必然会使得主弱臣强。

刘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强大的刘姓诸侯国才能拱卫汉室。

然而刘秀的回答, 却是依旧支持削弱诸侯。

同姓诸侯之乱, 竟然严重到这种地步?

如此看来,推恩令现在就可以推行。

但刘邦还是决定再度询问秦念。

刘秀也只能看到他之前的汉室,但秦念却能看到刘秀之后的大汉。

甚至知道汉室因何而亡。

【刘邦:原来如此。秦皇,你又如何看待推恩令?】

秦念眼神死。

她以为刘秀的回答就能结束这个话题,刚把与推恩令有关的回答删完。

结果刘邦还继续问。

这位打工人,用不用这么较真?

【秦念:没有完美的政策,皆有其利弊。每个朝代都有最适合自身的治理方式,推恩令就是最适合汉朝的政策。】

诚然,推恩令削弱了刘姓诸侯。

于是西汉亡于外戚,而东汉亡于刘姓诸侯失权后接替权力真空的世家门阀。

但西汉存续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

如果不削诸侯,后果可能就是晋朝。

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三年。

加起来都比不上东汉,这就足以说明诸侯之害胜过削弱宗室。

更别说八王之乱严重削弱华夏,五胡乱华因此而起。

秦念没有详说如何规避弊端,因为封建王朝过于依赖君王个人的能力,就注定无法规避所有弊端。

外戚、宦官、权臣、武将、藩王、门阀……

皇帝无法正确把控权势时,权力就会被其他人窃取,最终酿成华夏史上一次次政权更迭。

这是封建王朝的固有弊端,明君或许能延长王朝寿命,但封建王朝终将走向衰亡。

………

“大汉又是因何而亡?”

刘邦摇摇头。

这个问题果然被天幕所阻。

若是天幕选择的“话题”将是汉朝末帝,或许就能得到答案。

但目前来看,是十日一次话题,暂时也无法得知其选择话题的规律。

若是最坏的结果,即汉朝末帝是数百名皇帝中的最后被提及的人,那或许就是十年后——

刘邦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刘邦:可有万世之王朝?】

嬴政骤然凝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刺猬 长安第一女纨绔 我是天道爸爸最爱的崽! 宿敌成了大佬怎么办 温柔刀 团宠文炮灰和影帝上恋综后 花式围观炒股文大佬宠错人 天幕:皇帝你儿子是gay啊 穿成炮灰后被龙王看上了! 重生八零锦鲤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