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70-80

70-8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听懂动物语言,警局业绩666[八零] 分手后又被迫营业(娱乐圈) 为你摘下满天星 顾影帝,请多指教 你好,周先生 落入他怀中 嫁给仇敌之后 这个电影我穿过 嫁入豪门后我被宠上了天 小香猪的豪门日常

大唐建国时的战功赫赫?

也应不是。

这不是“开创”,汉高祖以布衣之身夺取天下,才是开创以造反建国的先河。

汉高祖未被视为千古一帝,只能说秦念认为这不算“突破时代限制”。

始皇帝自无需多言,而汉武帝为华夏铸魂,故而获此盛誉。

自己又是因何而与这二位同列千古一帝?

【秦念:唐太宗,你最大的功业,在于“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实唐太宗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因为贞观盛世与开明民族政策下的万国来朝。

正所谓秦皇塑骨、汉武铸魂、唐宗扬名。

但在这个沉浸式扮演的聊天群,秦念得给同事们铺垫台阶:

给打工人剧本里的皇帝们善待百姓的理由——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虽然是在表达辛弃疾作为臣子的抱负,但生前身后名也同样是皇帝们的追求。

别说古人,就是现代人,也大多不愿意错过“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机会——假如遇得上这样的机会。

【李世民:?】

【秦念:“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你的治下或许不是百姓生活得最好的时代,但你真切在意百姓,所以此后历朝历代的百姓就都在怀念你。】

【秦念:强汉盛唐,大唐因你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盛世”的代名词。】

【李世民:呜……】

此后的黎庶都在怀念他?

李世民再次泪如雨下,以至于看不清天幕。

但大唐的百姓们看得清。

李世民的民心骤然跃升,再次位列第三。

【秦念:人固有一死,王朝也总在更迭,也没有永久传承的家族。然华夏存续则华夏民心不死,济世安民的李世民永远活在万民心中。】

济世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70-80(第6/19页)

民。

说是李世民四岁时,有书生善于看相,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怕书生的言语泄露就要杀他,但书生突然就不见了。

于是李渊为次子起名李世民。

如此“异象”,自然是假的。

但看着在房玄龄的劝慰下逐渐平静的世民,李渊心中满是欣慰。

书生是假,济世安民却真是他对次子的期望。

期望早已成真,甚至远远超出他的期望。

………

所有能够看到天幕的皇帝都怔然。

人会死,王朝会覆灭,家族也不能永久传承。

但唐太宗李世民永远活在万民心中。

尤其后世的皇帝,更是不得不承认秦念所言属实。

宋诗有云:“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明时有云:“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

【秦念:时间应该不多了。李治,将贞观四年后的天灾起于何时何地告知你阿耶。】

李治此时已是目不能视,头疼欲裂。

他本该现在就去休息,但听皇后转述秦念之言后,就强撑着一定要将天灾之事皆告知阿耶。

武照唤来史官,命其将贞观四年后的各地天灾道来。

她以陛下的口吻稍作整理。

她说一句,陛下就照着念一句。

【系统:今日话题已关闭,全员禁言。】

天灾诸事相告后不久,天幕禁言。

武照松了口气,连忙扶着陛下躺下,让他好好休息。

然而天幕又生异变,竟是展现往日的对话。

武照示意诸侍人噤声,以手势令史官记录天幕之言。

她亦在观天幕之变。

待陛下病情好转,她再告知陛下也不迟。

待见到“昏君封禅”之事,武照一时间不知该作何神情。

此番泰山封禅,正是她鼓动陛下所为。

【甲方:明日话题:赵匡胤。】

【甲方:请提前做好准备。】

赵匡胤?

秦念觉得这位的话题可就相当有意思:

杀兄篡位?还是正常即位?

赵光义要如何解释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之死?

………

这次天幕秦念透露了太多后世的制度。

各朝各代的皇帝大多忙碌起来。

刘彻倒是轻松,工商事交给桑弘羊,律法交给张汤,这科举制——等汲黯进京,可以丢给他。

让霍光跟着汲黯去制定科举,或许很快自己就能有个不亚于萧何的丞相。

………

“该如何安置突厥俘虏?”

家宴结束后,李世民留下诸臣商议。

如何避免异族因治夷之策而联合起来对大唐不利?

如何确保突厥奴隶不会伤及主人?

如何让权贵豪富更愿意高价买异族奴隶?

本族奴隶应多少年获得自由身?相关唐律该如何修正?

……

除了以上诸多问题,李世民本心也不忍见异族骨肉分离。

“突厥诸部落内部多有近四成的奴隶,这些人被突厥视为牲畜,入大唐为奴,对于这部分异族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李靖本不欲在朝堂多言,但陛下令他谏言,他也只能谨慎地说出他对突厥的了解。

房玄龄亦是上谏:“陛下有不忍之心,不若将有父母妻小的异族收为官奴,或命其耕作,或……充作矿奴。”

诸多铜铁矿的位置为天幕所透露,朝廷若不及时控制开采,则必然引发大量盗采,皆会严重危及国政。

突厥俘虏的处置商议出结果之后,李世民又抛出下一个问题:

“将俘虏尽数内迁,北境将如何抵御西突厥、薛延陀、契丹等部落?”

小朝议顿时寂静无声。

以房玄龄的谋略,他不是想不到策略,而是不敢将其当众说出来。

“臣以为,当外迁豪富之家、名望之族,既可以镇外疆,亦可解土地兼并之弊!”

李世民看着毫无顾忌当众出此谏言的魏征,暗自决定为其安排护卫。

不,只是加以卫护还不够。

不如赐宅院一座,令其居所距皇宫更近一些,他好就近照看。

第74章

【今日话题:宋太祖赵匡胤。】

【相关皇帝加入群聊:赵炅。】

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初九, 赵光义改名为炅。

两日后,赵炅大宴崇德殿,百官齐聚。

就在此时, 天生异变!

赵炅望着天幕上的赵匡胤三字,脸色骤变!

【聊天群发言权限已发放。】

【秦念:赵炅、赵光义,你哥赵匡胤是你杀的吗?】

秦念早就打好了字,禁言一结束,她默念一遍文字就发了出去。

大宋的历史,当然要从烛光斧影开始谈。

当然,秦念并不相信烛光斧影的说法。

赵炅就是真杀了赵匡胤,后世也不可能知道他是怎么杀的。

那时候又没安监控,知情人肯定早就被赵炅杀完了, 怎么可能传出具体细节。

秦念这么问, 一是她本身就高度怀疑赵炅杀兄, 二是以询问的方式来确定赵匡胤与赵炅的剧本是兄友弟恭、还是弑兄夺位。

………

赵匡胤惊愕地望着天幕。

他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话题居然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开端!

………

“朕未曾弑兄!”

赵炅矢口否认!

然而,他的否认却被天意认定为谎言。

谎言!

大宋臣民震惊地望着天幕,不敢相信他们看到了什么。

先帝是被官家所弑杀?!

【赵匡胤:光义, 你为何行此事?!】

赵炅面无人色。

他不知道天幕是怎么回事, 甚至来不及查看两边的榜单与规则。

看到赵匡胤之名出现于天际, 赵炅只有满心恐惧——鬼神前来索命?!

………

赵光义迟迟不作答,赵匡胤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

倘若弟弟只是不愿作答,天幕必然会示以省略号。

唯有违反规则,才会什么答复都没有。

谈及自己的死因显然不会违反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70-80(第7/19页)

则二,那就只能是违反“严禁谎言”的规则三。

比起愤怒, 赵匡胤更多的是悲痛。

这么多年以来, 他一直将光义当成储君培养, 哪怕儿子赵德昭早已及冠,他也未将儿子立为太子。

唐亡之后,中原政权更迭不断。

赵匡胤自己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时他的儿子年纪尚小,他亲征之时,唯有弟弟赵光义能为他坐镇中枢。

待皇子年岁日长,不是没有重臣私下劝谏他立德昭为太子,但他皆未采纳,依旧认为若自己崩逝,唯有赵光义能够平稳接过皇权。

但他万万没想到,赵光义会杀他。

他偏爱到愿意为其取艾自炙的弟弟,居然会杀他!

【赵炅:不……朕、我,兄长不要杀我,臣弟知错,臣弟知错!】

【刘彻:赵匡胤,你竟然是被这么个蠢货所杀?】

刘彻不觉得赵炅杀赵匡胤奇怪。

李世民不就是杀兄即位?

但看赵炅这个中等偏上的声誉值,就知道这不是什么有能力的君王。

再看这慌不择言的求饶,更是将愚蠢懦弱暴露无遗。

就这么个东西,也能杀兄篡位?

难怪赵姓皇帝的声誉排名普遍极低。

【赵匡胤:……】

赵匡胤没有回答刘彻之言,而是失望地看着跪在地上求饶的弟弟。

他此前竟丝毫没有发现赵光义如此怯懦。

在“赵炅”求饶之前,赵匡胤甚至还在隐秘地期望他的声誉排名那么低,只是因为弑兄篡位,才会为后人所不齿。

而不是因为无能。

可事实却正如秦念所言,后世根本不在乎皇帝如何即位,只在乎其能力。

赵光义的能力,已经很明显了。

【秦念:是啊,赵光义杀赵匡胤,荒谬得就好比李世民被李元吉给干掉了。】

【李世民:……咳。】

杀兄篡位这个话题,李世民是真不想被提及。

……赵匡胤居然是被杀的那个兄?

【刘彻:能力差距如此之大,赵匡胤怎么会被这种蠢货所杀?】

刘彻学到“蠢货”这个骂人的词,来自于秦念骂胡亥是蠢货。

胡亥杀兄弟还能理解,他矫诏篡位,将君权收于己身。

赵炅这个蠢货为什么能把赵匡胤杀了?

刘彻虽然没把前三之外的皇帝看在眼里,但跟排中游偏上的赵炅相比,赵匡胤毕竟排在前九。

【秦念:因为老赵是个超级扶弟魔,他对赵光义这个弟弟可比对他的儿子们好太多了。】

【刘彻:?】

【秦念:把弟弟当太子养,给了太多权力。他经常在外亲征,首都汴京就是赵光义的地盘。赵光义想杀他,那真就有的是机会。】

【刘彻:朕不理解。】

虽然不可能再废太子。

但在他寿终之前,刘彻绝无可能给予太子太多权力,甚至会禁止他染指兵权。

更不可能将长安交给太子。

这赵匡胤却是将首都交给弟弟?

他有疾否?

【秦念:朕也不理解。】

赵德昭目不斜视,没有去看赵光义的痛哭求饶,也没有出声落井下石。

作为常年被忽视的皇子,明明是嫡子,却因为父皇对晋王的偏爱,处境极为艰难。

赵光义获封晋王,他和弟弟作为皇子却都未封王。

父皇以赵光义为皇储的态度极为明显,以至于没有任何官员敢与皇子结交。

哪怕天幕透露晋王弑兄篡位,赵德昭也不敢出言。

他怕父皇还是偏爱晋王,届时他反而会因此时的出言为晋王所记恨。

正如现在的朝堂,竟然无人敢谏言父皇惩治晋王。

群臣默然。

就算陛下对晋王失望至极,也没人敢冒着被官家迁怒的风险言晋王的不是。

汉武帝刘彻被秦念定论为“冷血”,都会报复曾经镇压戾太子的官员。

又何况爱弟有如己身的官家?

………

崇德殿大宴,百官齐聚,诸皇子也在其中。

此时赵炅将兄长赵匡胤和弟弟赵廷美的子女都列为皇子皇女,假意以赵廷美为下一任继承人,而赵德昭是下下任。

如今赵德昭已然冲向赵炅。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宫廷禁卫当然想要阻拦赵德昭,却听得先帝第四子赵德芳的怒喝:

“太祖在上,尔等怎敢护卫弑君之贼!”

赵炅弑兄篡位至今不到四个月,出于心虚,他已经将宫廷护卫尽数换成自己人。

但先帝宾天不到四个月,余威犹在,又有如此神异的天变,即便他们忠于赵炅,也不由得在赵德芳的怒喝下略有踌躇。

御龙诸直踌躇之际,赵德昭已经冲到赵炅身前,与赵炅扭打起来。

赵炅虽然惊恐,但面临生死危机也不会坐以待毙。

他未曾独立领兵作战,却是赵匡胤亲自教出来的武艺,不多时就占据上风。

赵德芳已然冲上前来。

自赵光义继位,他与兄长无一刻不怀疑父皇的死因,也无一刻不在担忧己身。

如今兄长已出手,一旦失败,他与兄长都不能活!

【赵炅:护驾!护驾!】

赵炅头破血流,连声大喊!

【秦念:护驾?能动手的可千万别闲着,赵炅要是活着,能威胁皇位的都得死。】

“王叔助我!”

赵德昭缓过神来,连忙呼喊道。

赵廷美同样恐慌于赵炅容不下他,他本性又有些怯懦。

如今见两侄子已经在与赵炅以命相搏,又见兄长亡灵在天,再听得这声求助,终究是下定决心!

二哥待他不薄!

皇室打作一团,且是围殴皇帝,赵炅的亲信也终于反应过来,就要冲过去护驾。

然而此时赵炅继位不到四个月,朝中大臣多是赵匡胤的旧部。

如今先帝之灵显于天际,一人呼喝,忠于先帝的文臣武将就纷纷出手阻拦护驾之人。

【赵炅:救驾!】

【赵匡胤:光义!】

【秦念:你该不会还想救他?】

【赵匡胤:……】

秦念心情愉悦。

她还真没想到赵炅的剧本是这个走向。

甲方可太棒了!

大宋在赵匡胤治下可以说是强宋,翻开史书全是各种朝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70-80(第8/19页)

大怂之称,始于高粱河车神!

当然,她知道“高粱河车神”的说法是夸张性表述,驴车怎么也不可能夜行两百里。

《辽史》记载“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足见赵光义应该是先以其他载具逃到涿州,再乘坐驴车。

但这不重要。

“高粱河车神”这个蔑称的根源,在于赵光义不知兵。

皇帝亲征,个人逃窜,宋军惨败而归。

《宋史》对战败原因讳莫如深,仅记录“帝督诸君军及契丹大战于高梁河,败绩。甲申,班师”。

那就别怪后世讥讽他是“高粱河车神”。

她可不想在剧本中的赵炅是看到天幕后发愤图强,成为一代明君。

………

赵匡胤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他本该直接诛杀赵光义。

但看着额头都磕出血的弟弟,这句话怎么都说不出来。

改名后的赵炅已经弑兄,但现在自己还活着。

是了,他还活着。

赵光义还未曾弑兄。

刑不及尚未犯罪之人。

见父皇只是免其开封尹之职,连晋王爵位都未曾削去,赵德昭暗自苦笑。

果然如此。

【赵炅:啊!】

【刘彻:这是夺位之争?】

刘彻也没想到今日话题一开始,居然能直面这种场面。

虽然看不到发生了什么,只能看到赵炅的哀嚎,但也很奇特了。

他的话出现在天幕之时,赵炅的民心不再下跌,而是消失于民心榜。

嘉宾组的“赵炅”一词也变成了灰色。

【系统:检测到嘉宾组成员“赵炅”已死亡,请赵匡胤为该位面指定一位嘉宾,将其立为皇帝。】

大宋臣民皆惊。

官家死了?

但想到立即就会由先帝指定一名皇帝,官家身死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而已经从两侧榜单发现端倪的人,也意识到“赵炅”的排名过低,有些赵姓皇帝的排名更是低于胡亥杨广!

先帝重定社稷之主,或于大宋有大益。

………

嬴政心中已有成算。

等到天幕以他为话题,胡亥必然会是“相关皇帝”。

赵炅不是亡国之君,都在秦念三言两语间被诛杀,天幕还让赵匡胤指定皇帝。

他亦可命其余子嗣取胡亥而代之。

已经习惯了天幕的现世,嬴政与百官于章台宫外观天的同时,还兼顾着批阅奏章。

这份奏章……

嬴政瞥了眼王贲。

通武侯今日精神格外昂扬,原是这般原因。

韩信还在前来咸阳的路上,但淮阴县尉派遣的邮人已经赶到咸阳,将韩信的情况禀明。

故而嬴政及他所信重的臣子都知道韩信不足十岁。

数日间,嬴政多次见到武将因韩信而明争暗斗。

这份奏章,来自灭楚之后就早已告老还乡的王翦,他请求前来咸阳亲自教导韩信。

嬴政准了。

【赵匡胤:……】

【系统:未查找到“……”指代的人员,请重新指定一位嘉宾入群。】

【秦念:老赵,国不可一日无君。】

赵匡胤这沉默应是悲痛于赵炅的死,符合他的人设。

秦念自觉推动聊天进展。

【赵匡胤:……赵德昭。】

第75章

【相关皇帝加入群聊:赵德昭。】

赵德昭愣了下。

他被忽视得太久, 以至于真被父皇提及时,竟然感到受宠若惊。

嘉宾组灰名的赵炅转变为赵德昭。

与此同时,他的名字出现在民心榜, 位于天幕刚出现时赵炅所在的位置。

但声誉榜上无他,依旧只有赵炅之名。

………

“今日,朕册立赵德昭为太子。”

百官无人有异议。

赵光义亦不敢有异议,此刻他只是被剥夺实职,就已是兄长对他的过度偏爱。

倘若局势互换,他必不可能如此心慈手软。

赵德昭恭敬领命。

此后,他就是大宋的太子。

………

秦念则是注意到“开放历史话题”处有了变化,加上了宋太宗赵炅。

所以……

只要“干掉”群成员,嘉宾所在时期的话题就会开放?

当然, 秦念也只是想想。

甲方想要的明显是解决明君们的意难平, 只有赵炅这种皇帝才会被强行下线。

这个赵德昭替换赵炅, 秦念有理由怀疑背后是同一个扮演者。

【赵德昭:父皇,儿臣……】

赵德昭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对父皇说什么。

说他杀了赵炅,已经替父报仇?

但赵炅呼救之时,父皇分明又心软了。

【秦念:是谁杀了赵炅?】

【赵德昭:……】

赵德昭此时才发现不对劲。

秦念是谁?

观其言, 似乎不知道赵炅为何而死。

鬼神不是应该通晓天地之事吗?

【秦念:你不知道?】

秦念觉得很有可能。

赵德昭既然还活着, 说明赵炅的时间在太平兴国四年之前, 他还没因为赵炅的斥责自刎。

赵匡胤死亡时间不到三年,那赵炅的大臣中就应该还有许多赵匡胤的死忠。

尤其是武将。

赵炅北伐不利后,就越发重文轻武。

武将本就对赵炅不满,又见天幕出现,确定赵炅弑兄上位, 一怒之下把赵炅噶了。

这种可能性不仅有, 而且很大。

赵德昭如果不在现场, 他确实不知情。

【赵德昭:……是我诛杀逆贼赵炅。】

秦念默默推翻之前的论断。

甲方的设定就是奔着简单粗暴来的。

就像杜如晦有病,那他“就在唐太宗身边”。

那设定是赵德昭替代赵光义,所以是赵德昭手刃弑父之敌。

虽然秦念觉得这有点不合人设。

赵德昭要是这么刚,他怎么会被逼到自刎?

……咦,不对。

或者说正是因为足够刚烈,赵德昭才会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70-80(第9/19页)

刎,而不是赵德芳那般“病死”,也不是赵廷美那般被诬被贬,忧悸而死。

《宋史》记载“德昭喜愠不形于色”,甲方给他设定为狠角色,倒也不奇怪。

至于如果赵德昭真的有能力,又怎么会输给赵光义——

这就得怪赵匡胤一点实权都不给儿子,反倒对弟弟百般偏爱。

给甲方找好理由,秦念继续话题。

【秦念:你那边现在是哪年哪月?】

赵廷美强忍悲意。

不到四个月,他就失去两个兄长。

但现在比起悲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太祖皇帝昭告天下,诏令皇子赵德昭继承皇位!”

随着赵廷美这声呼喝,混乱的崇德殿平静下来。随后人皆跪倒,口称万岁。

方才试图救驾但被拦下的众人则皆是人心惶惶。

【赵德昭: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十一。】

赵德昭十四岁出阁,授贵州防御使。

如今二十七岁,虽无党羽,但也在朝中浸淫多年,清楚朝堂文武百官何人可信。

回答秦念之言后,立即调换各禁军指挥使,尤其是阻拦诸班直的武将,就是他此时可信可用之人。

同时,赵德昭冷声命人将方才试图护卫赵炅的一干人等皆暂且押入大牢。

待彻查先帝的死因之后,再行处置。

赵炅任命的宫内诸班直,赵德昭都不敢用,于是调神卫军入宫替换宫廷禁卫。

距先帝崩逝不久,赵炅尚未调换神卫军。

【秦念:这个时间?老赵,你才死了一百多天,尸体都还没入葬。】

【赵匡胤:……】

这话赵匡胤实在是没法接。

反倒是这么短的时间里,赵德昭就能诛杀……

想到“赵炅”的死,赵匡胤还是不由得悲从中来。

【秦念:你那边又是什么时间?】

【赵匡胤:开宝八年。】

赵德昭一愣。

秦念前一句还是父皇崩逝百日,怎么父皇却回答开宝八年?

很快他就反应过来。

正如此时是太平兴国二年一般,那边的父皇既然是开宝八年——

这是活着的父皇!

两榜上他不认识的那些名字,则是后世的皇帝。

正如这个居于民心榜首的秦念。

除了领命前去接管诸禁军的武将,其余文武百官皆留在崇德殿。

赵德昭安排完朝堂事务,连忙去扶起挣扎着起身的弟弟。

“传太医!”

赵德芳混战中被赵炅拳脚所伤,但好在他参战时就是二打一,没多久皇叔也扑将过来,他受的伤不算严重。

之前得知赵炅杀父,又见兄长直取逆贼,他头脑一热就跟着要报父仇。

此刻他才感到后怕,本就体弱的他连站立都双腿发软。

“兄……官家,臣无大碍。”

赵德昭还是坚持传太医,又亲自将弟弟扶至椅子上入座。

【秦念: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赵光义对你动手的好日子。】

【赵匡胤:他……为何如此?】

此问一出,赵匡胤竟是落下泪来。

他视赵光义为至亲,是真想将皇位交给他。

不立太子,不予赵德昭赵德芳实权,就是怕他们威胁到赵光义的地位。

哪怕赵德昭早已及冠,已有平稳接过政权的可能,赵匡胤也没有改立皇储的想法。

他知道一旦立赵德昭为太子,待他继位,必不能容下光义。

比起这两个接触甚少的儿子,他无疑更重视与他共进退多年的光义。

可……

为何会是兄弟相残的结果?

【秦念:你现在完全不理解,是因为此时还没有更易皇储的想法,但明年你就有了。】

关于赵匡胤究竟想不想易储,秦念其实也不确定,宋朝史书的隐史改史实在过于严重,难以作出判断。

但既然聊天群采用的剧本是杀兄篡位,逻辑上来说,群里了解真相的人只有登基后的赵炅,而赵炅已经被赵德昭干掉了。

那么这段剧本就处于空白状态——

就算赵匡胤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说过要易储,赵德昭也无法否定赵匡胤曾有易储的想法。

既然是空白剧本,秦念就可以根据史书的记载,来推测赵光义弑兄的原因在于赵匡胤曾经想要易储。

【赵匡胤:……】

看向脸色惨白的光义,赵匡胤竟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原来是他先负弟弟?

赵德昭不敢言语,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父皇因愧疚废太子。

但秦念言哪怕没有天幕,父皇明年就会有更易皇储的想法?

他也不知道父皇在想些什么。

【刘彻:赵匡胤为什么要将他弟弟当成太子培养?】

见赵匡胤要更易皇储,刘彻倒是不觉得奇怪。

这个赵德昭称赵匡胤为父皇,足见赵匡胤并非无子。

为何要考虑兄终弟及?

【秦念:老赵所在的时代是乱世,乱到割据政权林立。五十多年整出十几起篡位事件,弑君篡位、兵变夺权、逼宫禅让已成当时风尚。】

【刘彻:……?】

五十多年,十几次篡位?

这完全超出了刘彻的想象极限。

就是所谓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

李世民面色凝重。

唐宋之间应有武曌一朝,但武姓皇帝仅他一人。

那么武曌就极有可能是被篡位,且武曌之后就是五十多年的乱世?

这让他不由得想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

武曌非昏庸之主,如此乱世,那就只能是唐末之时就已是乱世。

乱世之中,百姓如同草芥。

大唐的子民,会在唐亡之后面临这般境遇?

【秦念:老赵自己就是兵变夺权黄袍加身,夺了七岁小皇帝的皇位。当然,这小皇帝家的皇位也是弑君篡位来的,没什么好指责的。】

【赵匡胤:……】

刘彻怀疑秦念在暗中指责他。

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

但不见天幕收录自己的省略号,刘彻就知道是他想多了。

丝毫没为恶意揣测秦念而感到愧疚,刘彻只觉霍光不愧是去病的弟弟。

值得重用。

【秦念:老赵身为宋朝最能打的武将,经常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召唤!请国家队出战 谁是谁的王 岸口 独家修复 亡灵法师捡到邪修后 我怎么会爱上公主病?! 重生后首辅火葬场了 不要和会让你哭的男孩子谈恋爱 势不可挡[快穿] 哥哥开门,我是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