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潭影(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秋潭影
秋意渐深,澄音馆庭院內的梧桐叶已染上浅黄,偶有几片随风旋落,悄无声息地覆在青石板上。容澈坐于窗下,面前摊开的并非经史子集,而是一本看似寻常的《乐府诗集》。他指尖拂过书页,目光沉静,仿佛沉浸在那些古老歌谣的意境之中。
高盛再次到来,此番未带任何器物,只捧着一卷用明黄绫子包裹的物事,神色较往日更为恭谨。
“殿下,王爷偶得前朝书法大家褚承嗣的一幅真跡《秋兴赋》,知殿下雅好文墨,特命奴才送来,请殿下赏鉴。”
绫子解开,露出一幅略有年代感的卷轴。缓缓展开,笔力遒劲潇洒,墨色酣畅淋漓,确是真跡无疑,价值连城。这份“赏鉴”,与其说是馈赠,不如说是一场更为精巧的试探。褚承嗣此人,在前朝以气节著称,其字亦带孤高风骨。
容澈起身,目光落在字跡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欣赏与惊嘆。“褚公真跡,神采飞扬,果然名不虚传。王爷厚赠,容澈受之有愧。”他并未急于触碰画卷,只是细细观摩,片刻后,才似不经意般轻声道,“观此笔意,洒脱不羁,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闲适。只可惜,如今山河动荡,边关不寧,此等心境,终究是奢望了。”
他将话题从书法本身,引向了家国时局,语气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感慨,眼神却清澈地望向高盛,仿佛只是随口一言。
高盛笑容不变,躬身道:“殿下心怀天下,王爷知晓,必感欣慰。王爷亦常言,字如其人,观字可知风骨。殿下觉得,褚公之风骨,在于避世,还是在于……有所不为?”
此话机锋暗藏,直指容澈方才那句“奢望”是意在避世,还是另有所指。
容澈闻言,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清淡如菊的笑意,他伸出修长的手指,虚悬于画卷之上,沿着某个字的笔走势轻轻勾勒,并不触及纸面。“风骨在心,不在形跡。褚公笔下纵有闲云野鹤之姿,內裏藏的,未必不是忧国忧民之思。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高总管,你说是不是?”
他避开了直接的答案,以虚对虚,将问题巧妙地反弹回去,言语间既抬高了谢玄“字如其人”的观点,又将自己的立场包裹在模棱两可的玄机之中。
———
擎苍阁內,谢玄听着高盛一字不差的回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冰冷的兵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