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万人空巷,祖龙复活!【跪求订阅月票鲜花】(2 / 2)
嬴政龙颜大悦,每一个人称赞嬴长缨,都甚得他的心意。
于是他亦是笑道:“是啊,寡人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竟短短几日之间,长缨只带万余骑兵南下武关,竟能一举扫平叛乱。寡人纵览大秦诸将,有几人可以做到?长缨虽是寡人的儿子,亦是大秦诸将的楷模。”
嬴政此时真的太高兴了,完全不避讳自己对嬴长缨的喜爱,夸赞的话那是张口便来。
嬴长缨解决了大问题啊。
不仅让大秦内部的隐患一扫而空,还凭空多了数十万青壮劳力,且不会激起民怨的那种,这一点太难得了。
内史腾也兴奋地道:“陛下,此役之后,足以使大秦百年之内,再无祸患,我大秦也可借此休养生息了。”
嬴政不禁开怀地大笑一声:“正是如此!”
他素来性情稳重,很少会像现在这样笑得痛快。
如此,便如内史腾所言,百年之内,大秦内部算是稳了,朝廷有足够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嬴政的计划还有很多,他还为曾实施。
不论是嬴长缨对他说的种种规划,还是那诱人的孔雀王朝,皆是嬴政心头想要解决掉大事。
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大秦内部已安,其他的事情,便可腾出手脚去做了。
“快!传令,让长缨加快步伐,尽快回咸阳,蒙毅,你再寻一些可靠之人,南下重整各郡事务。”
此次叛乱,嬴政听说有不少秦吏也参与其中了。
甚至有的更是身为一方太守。
如此高官都能举兵叛秦,可见南方官员的素质何等堪忧。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一举肃清吏治。
嬴政随即道:“这次的捷报,要立即传抄,公示天下,待长缨返回咸阳,让他立即前来见驾,多日不见,寡人倒是想他了。”
嬴政满面红光,又是止不住开怀一笑:“说起来,长缨身为大秦储君,还如此领军作战,真是不易啊。”
一番嘚瑟,众臣也是会心一笑,嬴政自继位以来,很少有如此开怀的时候了。
王贲就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王离。
至今还只是个裨将,未来的前途还要靠着他这个老子舍了脸皮去求始皇。
这么一对比,差距简直不要太明显了,好在他也并无其他想法,毕竟嬴长缨的身份摆在那里,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此乃大秦之幸也!”
众人纷纷称颂。
嬴政笑道:“今日之事就到这里吧,诸位卿家都去忙吧,王贲,你且留下。”
蒙毅等人立即起身告退,没多久,大殿中仅剩王贲一人。
嬴政用手指节轻磕案牍,缓缓抬眸道:“卿家,你觉得寡人立下的储君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心思敏捷的王贲顿时觉得话中有话,沉吟片刻,才道:“依老臣看,七公子颇有陛下当年之风,老臣斗胆说一句,储君之位,整个大秦,亦非七公子莫属。”
嬴政沉默了,半响才道:“寡人也是这样想的,希望他日后的路走的更顺一些,卿家能明白寡人的意思吧?”
王贲点头。
他会为自己儿子王离铺路,嬴政自然也会。
王贲身为大秦勋贵之首,有他的鼎力支持,嬴长缨未来的路会顺利很多。
想到这里,嬴政不由得感叹。
想到他当初继位时的艰难,朝中大权完全旁落在丞相吕不韦和赵姬手中。
他虽为国君,却整日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如今,嬴长缨也即将走到这一步,他虽然极为看好对方,但朝堂之上诡谲波折,仅靠着他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毕竟,国之重器,不可轻授。
嬴政失笑道:“寡人还从未这样看好一个儿子。说句真心话,这大秦的江山,将来迟早是他的。你说的不错,长缨行事颇像寡人当年之时,所以寡人不希望日后他因为朝堂之事,而绊住手脚。你好好的做,寡人希望你们像对待寡人那般,对待长缨。”
听到这番话,王贲豁然一惊,他还是低估了始皇对嬴长缨的看重。
可看始皇如此认真的模样,王贲顿时肃然道:“请陛下放心,老臣定当尽心竭力。”
嬴政不禁微微一笑:“如此,便好。”
“倘若寡人的儿子,个个如他这般,这才是我大秦之幸啊。”
“我大秦自缪公以来,至于寡人,二十馀君,常为诸侯雄,世世皆贤!可到了寡人后代这一辈,却看不到一个有出息的。如今长缨的出现,倒是了却寡人一桩心病啊。”
“下旨吧,命全国各地,旌表长缨,将他往日之功绩,命人传颂天下,咸使闻之。”
这意思是,向全天下的人表彰嬴长缨的功绩与品质,也等同是将其列为天下人的表率,使其成为贤君的典范。
王贲也是感触万千,能让嬴政做到这个份上,确实太难得了。
嬴政深深地看着王贲道:“记住寡人方才说的话。”
王贲躬身道:“老臣……必不敢忘。”
…………
…………
关中。
嬴长缨带着数十万俘虏一路北上。
清晨。
天空一片晦暗,竟看不到丝毫曙光,一大片乌云将天穹蒙上一层淡淡的黑幕。
疾风呼号,刮在脸上就像刀子一般。
冬天,快要来了。
嬴长缨不由庆幸,自己能在年前平定战乱,大大减少了大秦的损失。
若是拖入冬季,那才是麻烦。
众人缓缓而行,沿途走武关,入关中。
一路走来,遍地都是逃往此处的流民,如今得知了公子长缨扫平叛乱的消息。
众人纷纷忍不住喜极而泣。
毕竟,现在这个乡土难离的年代,若非迫不得已,谁愿意拖家带口流亡天下。
而今叛乱平定,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回去了?
想到这里,所有人皆是升起一抹浓浓的感激。
他对嬴长缨的感激,比任何时候都要纯粹,都要炽烈。
这表示!
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反贼的劫掠了!
死在这场叛乱之中的亲朋挚友们,皆可以瞑目了。
大军一路北上,沿途中尽是这些流民,一眼看不到头,竟是越来越多。
人群中,不时会有些无法克制的呜咽声。
暗沉沉的天际下,是一个又一个的人影,这些人影纷纷迎着寒风立在大军两侧。
走不完的道路,道旁也是数不尽的人。
嬴长缨冰冷的面容,本该继续冷漠下去。可走着走着,一声重重的叹息,从他的口中悠悠传出。
边关十八年,杀人无数,已经练就了他一副铁石心肠。
如今见此众生相,亦不免心中触动,他不是真的无情,而是世间少有东西能打动他的心。
此刻大军两旁肃立着的流民,一直延伸。
随着大军的行进,道旁的人却是越来越多,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
“` 〃公子长缨万岁。”
一声隔着老远的呼喊,清晰入耳。
却是瞬间引爆了所有人的情绪,周围的流民们纷纷被点燃了情绪。
无数夹杂着哭声的呐喊顿时响起。
一辆马车之中,虞姬从车窗探出头来,俏脸也是微微一怔。
嬴长缨面对千万贼军之时,未曾动容过,在屠杀数万反贼俘虏时,也不曾动容过,甚至对自己下狠手打军棍时,也不曾眨眼。
仿佛人世间,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触动他的内心。
今日……她终于看到嬴长缨的脸上起了变化。
这原本着想看看,嬴长缨是不是永远冷漠着脸的人,现在却知道了,眼前这个男人,也会情绪外露。
他终究还是有感情的,不是一块石头。
…………
…………
就在嬴长缨的大军即将抵达咸阳之际。
嬴政已然派人将公告传了开来,整个咸阳周边,大半个关中之地。
此刻全都知道了嬴长缨的惊天功绩。
捷报传抄,一场大捷,天下皆闻。
大秦七公子……恐怖如斯。
能力品质,俱为楷模。
整个关中之地,很快沸腾了。
无数百姓纷纷走出街道,额手称庆。
嬴长缨的名望,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飙升起来。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就没有不知道公子长缨立下的盖世奇功,若说他此前覆灭匈奴,在边关地区流传最广。
而今一举扫平国内的叛乱,却是让大秦所有百姓,皆崇拜不已。
原本那几乎席卷了半个大秦的叛乱,让无数人心生绝望,短短两月不到,南方几乎沦陷。
如此大规模的 叛乱,让整个大秦顿时有种风雨飘摇之感。
所有人都觉得朝不保夕,百姓们心里始终有一股担忧,害怕偌大的大秦帝国,轰然倒塌。
可是如今,短短不足半月时间内,席卷大半个秦国的叛乱,居然被剿灭了。
这是何等夸张的战功!
尤其是此次反贼起义的时间十分不巧,恰恰选在年末。
若公子长缨未能及时剿灭叛乱,耽误了春耕,又不知道会饿死多少百姓。
所有人都十分清楚这其中的意义。
嬴长缨这一战,不知挽救了多少大秦百姓。
这一刻,茶馆酒肆,大街小巷,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在谈论着嬴长缨,传颂着嬴长缨的功绩!
更有甚者,直接将嬴长缨的事迹编写成民谣和故事,开始传唱起来。
很快就响彻了整个关中,继而辐射整个大秦。
而此刻,罪行累累的反贼们,如今已成了公子长缨的俘虏,共计数十万人正在浩浩荡荡的朝着咸阳城押送而来。
至此,大秦的百姓再也不需要担心了。
大秦内部的毒瘤,已被清扫一空。
最关键的是,有了这数十万的免费劳力,在不久的未来,其他百姓的徭役必然随之减轻。
这是所有人都能获利的大好事。
……
就在百姓纷纷称颂于嬴长缨的盖世功绩之时。
很快,又一则消息迅速从咸阳宫中传开。
原来,之前流传祖龙已死的消息,竟是假的!
始皇之前只是重病卧床,始终吊着一口气,并没有死去。
而今听到嬴长缨覆灭叛乱的消息,始皇竟像是了却心病,身体急速好转了起来。
不多时,咸阳宫中传出确切消息。
祖龙尚在的消息当为属实!
之前造谣祖龙已死,纯属谣言,均不可信。
一时间。
关中百姓直接陷入疯狂了。
如果说,之前嬴长缨剿灭叛乱的消息,值得庆贺。
而现在祖龙未死的消息,却让他们心中信仰,再次拾起。
老秦人纷纷热泪盈眶,激动的跪在地上感谢上苍保佑。
在他们心中,无人能替代嬴政的地位。
纵然是如日中天的大秦七公子嬴长缨,也不行!
对于关中老秦人来说。
嬴政,就是他们心中的天,是他们奉若神明的存在。
如今,祖龙未死!
他们心中那片天还未塌。
他们的信仰仍在!
就连六国故地的百姓不自觉也有些暗自欣喜。
原本,他们心中对嬴政的恨意远远大于其他。
然而,直到经历了这场叛乱之后,他们才发现,嬴政对于整个大秦帝国来说,究竟是何等重要的存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以往人们总是抱怨大秦赋税之重均。
直到他们亲身经历战乱之后,才发现,以往赋税虽重,可咬咬牙也能生活。
但叛乱席卷全国之际,他们连活着都很难做到。
如此一来,所有人在感激嬴长缨的同时,也越发庆幸祖龙未死。
有了他,方才有强秦存在。
祖龙,才是大秦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