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2 / 2)
第三点,便是其中一方落败,也不能随意追杀落败一方,不然同样会被后人辱骂。
这是古人的战争礼仪,当然,礼仪是礼仪,正所谓兵不厌诈,埋伏、偷营等‘不讲武德’的方法也可以用几次,但不能多用。
帝辛是现代人,不知道这些规矩。
在帝辛看来,某人只要公开声明‘谋反’,好,三个小时内就等着孔宣带着金丹、元婴修士大队把姬发抓来问罪吧。
以孔宣的能力和帝辛‘不讲武德’的作风,说不定封神大劫三个小时内就会结束。
可在广成子看来,他对战争的想法依旧是兵对兵、将对将、王对王,文韬对武略,所以扩张普通士兵的军备是有必要的。
第一百九十一章:马儿不跑,不给吃草
广成子刚走,姬发就走进了书房。
他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成为西岐的继承者。
“父王,孩儿有一个提议,望父王能准。”
“说吧,先说我再考虑准不准。”
西伯侯倒是和帝辛学会了这招,不过也是,有请求肯定要问是什么请求了,不然先说准了,他要是说‘父王你退位吧’这类请求怎么办?
你话都说出去了总不该再改吧。
还好,姬发没有提出那般理由,而是说了一个听起来确实很仁义的行为。
“父王,儿臣见西岐城外的一些破烂房屋内有一些行乞而活的人,如今天寒地冻,儿臣想要建一个施粥点给那些乞丐,改善他们的生活,希望父王能够批准。”
这个提议,姬昌听后也是连连感慨,姬发终于有一丝明君的样子了。
他抚须长笑道:“好啊,我姬昌膝下百子,大多是义子义女,你能有如此想法,为父很欣慰。”
“那这事...”
“准了。”
姬昌想也没想便准了这条。
他也是爱民如子的忠臣,自然不会放任西岐百姓受苦受难,他立刻便给姬发拨了一笔不小的钱款。
“你且去找广成子,买下那批粮食。”
“是。”
西岐的财政也不错,因为西岐属于内陆,本身缺盐,而西岐的盐又是西伯侯负责,可以说扣掉支出的收入全部都在西伯侯的口袋里。
这不算什么,毕竟西岐的盐价和东鲁的盐价一样,不存在黑心商贩,无非就是卖的多了赚的多了。
姬发拿到钱后,也确实买下大量的粮食,开始为西岐城周边的乞丐施粥。
当天便有很多乞丐围着施粥点,他们端着自己带来的饭碗等着施粥,姬发也是很有良心,施舍的米粥足以把筷子插在上面而不倒。
而不是只有几粒米的米汤,这样有良心的施粥,便是帝辛看到也要拍手叫好。
也只能拍手叫好。
因为这种事帝辛是绝对不会做的,并非是说这种做法不好,相反,非常好,完全符合帝辛心中好人的行为。
但好过头了。
姬发一开始没有察觉出问题,他本想通过这种方法让西岐再无乞丐,建立起一个完美的西岐形象给他的父王看。
可是一个月后,最冷的那段天气过去的差不多时,他赫然发现,原本只是一天两餐,一餐两桶粥就能够的施粥棚,现在依旧一天两餐,可一餐却要四桶粥了。
他当时就察觉到不对劲,找来了施粥点的负责人。
那人刚到姬发书房,姬发便是一拍桌子把那人吓的心惊胆战,当场跪在地上。
“你为何跪下?”
“公子一掌,惊为天人,吓到下官了。”
虽说这人只是个小小的施粮官,可也灵巧,回的很快。
“哼,怕不是做了什么事心里有鬼吧,说!你是不是伪造账单!”
“下官不敢啊,下官每日都是按照公子所说,来多少乞丐就施舍多少米粥,从来不敢贪一分一毫呀。”
那官员可是知道贪污是大罪,可姬发不信啊。
“那你倒是解释解释,为何原本的两桶粥变成了四桶?!”
姬发倒是不在乎这四桶粥,他爹有钱,可是日后若是四桶变八桶,八桶变十六桶,那这支出比军队还大。
问题是军队养了有用,是实用主义;可施舍乞丐是善举,是为了减少乞丐被冻死饿死,怎么能反被乞丐拖住后腿呢。
“回公子,您不是日日前往,不知道,现在西岐的乞丐已经变多了,下官已经在开始准备日施五桶粥了。”
姬发越听越不对。
“这乞丐又怎会越变越多?你莫不是框我!!!”
姬发也没办法天天去施粥点的,他也有事要忙,除了看书学习,还要学习道法。
难道施粥这种事还得他亲力亲为,那这施粥官要来何用?
“这下官就不得而知了,但公子可以找一乞丐询问,给他点好处,他知情必然会说的。”
“哼!”
姬发也是起身去施粥点,现在这个时间施粥点应该还没有停止放粥,一来到施粥点,他就赫然发现施粥人没有撒谎。
人确实多了,增长一倍有余。
“这...”姬发实在想不明白,西岐为何突然冒出如此多的乞丐。
他派人在路边随便拉了一个乞丐,给他一些钱财,乞丐立刻笑脸收下。
随后姬发向乞丐问道:“你是从何处来的?”
“回大人,草民是西岐本地人。”乞丐拿到钱,自然是知无不答。
“那些乞丐也都是西岐本地人吗?”
“不是,有一些是五关的乞丐,也有一些是崇城的,还有楚州那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