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首战大捷(2 / 2)
说完,便朝着黄太吉行礼道:“皇上,还是让俺带着人再冲一次吧?”
这时,不只是代善,其他的旗主贝勒也是跃跃欲试。
其中最为急切的就数豪格。
只是黄太吉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儿子置于死地。
当然,也不止是豪格,其他请战的人也没有得到允许。
毕竟眼前的战场他们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贸然出手得不偿失。
自己身边这十几万大军若是折损过多,之后拿什么对付墨家。
不说别的,仅仅今天折损的人马就让黄太吉感到肉疼。
自己这边可是整整开了七天的炮!
一个晌午就没了四千,这样的战损,让他觉得还不如一开始就正常攻城。
攻城的时候,至少还能远远的看清楚战局,一旦发现不利局面,可以及时止损。
而现在城内的战场几乎被堵死了。
在外面也只能看到大量炮击造成的烟雾。
更过分的是自己这边还没有破解的法子。
一开始想着自己也把火炮运到阵前,把对方的炮台炸掉。
然而同样也是因为受城墙的阻挡,无法判断对方炮台的具体位置。
况且城内的炮台围成了一个线型的半圆。
摧毁它们的难度甚至比墨家的镇子还要大。
所以现在摆在黄太吉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继续从缺口攻城;二是回归到最原始的攻城方式。
可继续去城西攻城,天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而原始的攻城手段就更让人意难平。
这兜兜转转,到底图个啥啊?
思及此处,黄太吉抬起头看向廖安,声音冷然道:“而今我大清折损过多,儒家既然参与进来,总不能坐看勇士们战死?”
这是在说自己无所事事吗?
廖安心中火起,要不是有自家老爷运筹帷幄,这些鞑子凭什么能连续七天炮轰北京城。
这仗打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然而事已至此,廖安不敢也不能有任何的争辩。
跟这些人合作,随时都要有被过河拆桥的准备。
于是面对黄太吉的不满,他十分恭敬的朝着对方行礼道:“皇上但有差遣,莫敢不从!”
见到廖安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黄太吉的脸色缓和不少,微微点头道:“如今已经顾不得许多了,你即刻派人去将祖大寿、吴三桂的兵马调过来协助大军攻城。”
黄太吉最终的打算是做两手准备。
不管是继续攻打城西还是原始攻城,都不能少了汉人的兵马。
一来,汉人更善于攻城;二来,也是要防备汉人因为自己损兵折将而临阵倒戈。
解决这个隐患的最佳办法就是将他们提前消耗在城墙之下。
至于天津那边,已经不重要了,主要的物资早已运到了京城。
而对墨家人马的探查和拦截,他一开始就没有指望祖大寿那些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