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多铎战死,援军没了……(2 / 2)
四个重骑兵营在最前面像一条锁链一样紧紧地锁住鞑子的前军,后面的三个弓骑兵营开始了肆无忌惮的狙杀。
这就和当年不一样了,那时候骑兵营所用的弓都是最基础的,距离远的时候或者对方着甲厚一点就可能没什么攻击力。
而现在都是一水的强弓,不管是杀伤力和准度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等鞑子队形散了,双方彻底焦灼在一起的时候,有射术好的弓骑兵竟然开始下马步射了,以求最大的准度和伤害。
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他们很清楚,前面的战友不会退,也就不会有鞑子突破防线冲进来,不管对方怎么绕,也总有重骑兵营的战士贴上去。
这样的僵持也没有持续多久,很快鞑子那边的防线就支离破了碎。
就这样,多铎战死,山海关的援兵全军覆没。
只是太平军的伤亡也不小,直接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
当年萧云可以一人未损的核心原因是四百左右的骑兵可以灵活指挥的变阵,根本不需要恋战。
而现在就不可能那样做,硬怼是唯一的选择。
不得不说鞑子的射术还真不是吹的,大部分的阵亡战士都是被箭杀死的。
这就是后来萧云不太喜欢用骑兵团的主要原因。
不管是弓箭还是骑兵的技巧性都太差了。
这里的技巧性主要是技战术的作用效果差。
因为一个射术再好的人同时面对两个敌对弓手的时候,几乎就是必死。
同样的,骑马作战也是差不多,队友之间的配合方式太单一,厮杀的时候,单人闪避技能被砍了一大半,只能你一下我一下,就是看谁能抗,看谁不怕死。
费劲巴拉的培养了这么多精锐骑兵,每上一次战场就要损失一大批。
可又不能没有,训练更是不能少了。
不管是骑兵团的战士,还是其他作战部队,都是必备的技能。
一方面是为了挑选骑兵天赋种子,另一方面,骑兵在非正面战场上的确好用。
不过到现在为止,太平军除了骑兵,也几乎没有和对手在正面战场上交锋。
在歼灭多铎的骑兵之后,柳元化的骑兵团得到了充足的补给,这让快见底的粮草又充盈了起来。
行军在外,有了充足的粮草,那就意味着更持久的战斗力。
那么接下来倒霉的自然就是还留在关内的鞑子。
…………
黄太吉带着精锐离开之后,多尔衮并没有着急往前走,因为直到现在他也没有等到斥候的回报。
这就意味着永平府必然有墨家骑兵。
甚至自己的亲弟弟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以他并没有着急赶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马杀了。
当然不是全杀了,他也留了一些应急。
他很理智,前面就是强军,不可能让勇士们饿着肚子迎战。
如今也只有马肉可以果腹。
然而有些问题可以凭借智慧去解决,但有些事情是再高的智商也左右不了的!
比如:黑夜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