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赶尽杀绝(2 / 2)
因此黄太吉的骑兵队伍也至少有五六里长。
就在鞑子正准备对付前面冲过来的伏兵之时。
道路两侧的山坡上突然也窜出了不少身着白袍的人。
这些都是埋伏在雪里的太平军。
萧云也是算准了鞑子天黑之后才能来到这里,否则在白天很难骗过擅长打猎的鞑子。
当然更关键的是这里的风足够大,很容易隐藏踪迹。
当初,萧云在看到高阳乡勇的粮草有大量剩余之后,就决定补上这个漏洞。
其实也不是神机妙算,很多时候战斗过程是很容易模拟出来的。
只不过古人受限于己方军队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才会演化出各种复杂的计谋和战策来保证战略目的的达成。
而对于太平军对于萧云来说,就没那么复杂,他只需要考虑太平军京城城下赢了鞑子会有什么反应,鞑子跑了该怎么拦截?
山海关救援的必然性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所以就有了柳元化带着骑兵团去堵多铎。
而通往关外的另几个通道无非就是大安口、洪山口和喜峰口这些地方。
对于有滑雪板和望远镜的特战队来说侦查难度并不大。
至少还来得及设计埋伏。
这里面的战场逻辑是很简单。
真正懂得军事的人,才知道战争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萧云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就很清楚哪一件事才是重点。
身边的人或许会觉得他是一个无私,为了华夏付出一切的人。
是,作为有着十年从军经历的人,骨子自然会有责任有热血,但萧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无私的。
他甚至在太平军中都不会去提无私奉献这件事,他讲的最多的是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不战就是等死的危机感,是不搏就要亡的紧迫感。
没有人不想过纵情享乐的日子,但萧云很清楚那都不是长久之计。
当皇帝又如何,想到自己的儿子孙子为皇位争的你死我活?
想着他们可能会被别人推翻再送上断头台?
还是任由儒家士大夫骄奢淫逸、争权夺利掏空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腐朽堕落之后,又可能再一次沦丧异族之手?
作为一个看够了朝代更迭、国家兴衰的现代人,怎么可能还会抱有幻想?幻想在原有的、已知的体制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萧云选择这样看似无私却能让人心安的方式。
这条路的正确性,不是为了简单的正义,也不是因为它崇高,而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练出一批强军,一批真正的六边形战士。
是强大的太平军让战争变得简单,是强大的太平军让儒家变得无所适从,是强大的太平军让他的决策变得理所应当。
萧云若是像书中的穿越者一样,搞什么火器,发展工业,和别人一样攻城掠地。
那他注定就是一个失败者。
一个在军队里成长的人,不可能把这些事情做好,况且做好了也没用。
他一开始就知道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做着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所以才会如此的得心应手。
此时此刻,萧云不需要怀疑,黄太吉就在这只骑兵队伍中。
甚至都能猜到谁是黄太吉,尽管他并没有见过黄太吉。
因此他在冲下来的时候,就已经锁定了对方。
这也是萧云第一次在战场上主动关注对手。
因为这次他要抓活的!就这么战死就太便宜他了!
当然,若是都能抓活的的话,萧云绝不会犹豫。但要以牺牲战士们的性命为代价,那就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