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节(2 / 2)
也就这一代的东皇太一,还在孜孜不倦的探求。”
语气间带着不屑.
第一百四十一章 灭国策
不论原先的《易经》是什么,但后世之人已经靠着对《周易》的领悟,拥有了自己的理念。
而这些领悟来的理念,就是诸子百家对“人”的诠释。
诸子百家已经靠自身补全了“天”,“地”,“人”,那原始《易经》里的人,还那么重要吗?
如果连自己的理念都不能坚守,追逐到原始《易经》里的“人”又能如何?
以东皇太一的心境,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高景一直很想不通,阴阳家到底要干什么,就为了多活几年?
嬴政听了高景的猜测后,沉默了许久,才问道:“上卿如此猜测,是否有什么凭据?”
高景道:“罗网杀手中,曾经的天字号杀手惊鲵,接到一个任务,追杀一个人,但失败了。”
嬴政好奇道:“以罗网的风格,肯定会继续派出杀手追杀,那人~逃了吗?”
“不,那个人死了。”
高景道:“他选择了自杀,用自己的命,了结了无休止的追杀,同时点醒了惊鲵,使得惊鲵逃离罗网,为自己而活,后来臣遇到-她了。”
嬴政并不关注惊鲵,而是好奇道:“那个人是谁?”
“无名。”
高景道:“苍龙七宿,七个铜盒,有一个便在他手里,不过被打开了,他的实力很强,天字号杀手在他手里甚至走不过一招,所以我猜测他大概是领悟了一部分的“人”,这也是我猜测的缘由之一。”
嬴政道:“缘由之一?意思是还有其他根据?”
高景点头道:“当年郑庄公突然崛起,成为第一位霸主,据传说就是得了“苍龙七宿”的帮助,只是以如今的目光来看,大王觉得当时的郑国实力如何?”
嬴政傲然一笑,道:“不值一提!”
高景道:“如今郑国早已不复存在,由此可见,“苍龙七宿”并不能让国家长久,对国力的提升也不值一提。。
不过郑国郑庄公时代,恰好是法家思想的起源,韩非有一把剑,叫做“逆鳞”,是法家神剑,此剑与任何名剑都不相同,“逆鳞”剑中藏灵,可自行护住。
七个铜盒,七种力量,我猜测郑庄公打开的铜盒,可能跟“法”有关,并催生出逆鳞剑灵。
再加上无名的为人处世,很有道家“圣人无名”的韵味,周公在殷商那种全民参与“人祭”的环境中,却能保持“仁”,所以我才做此推测。
七个铜盒,可能是《易经》中对“人”的七种理念阐述。
但如今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思想来阐述“人”,韩非的法,比起郑国子产的法如何?”
嬴政思索道:“自然远远胜出!”
高景笑道:“所以大王与其去追寻不确定的“苍龙七宿”,不如好好利用如今的诸子百家。”
嬴政缓缓吐了口气,道:“有理有据,寡人信服,多谢上卿解惑。”
高景行礼道:“如此,乃秦国之福!”
嬴政哈哈大笑道:“上卿的博学,寡人算是见识到了。”
继而话题一转,问道:“如果寡人欲灭六国,上卿以为该如何行事?”
高景道:“大王所担心的,无非是怕六国合纵抗秦?”
嬴政坦然道:“有上卿在韩国,那韩国不足虑,倒是其他五国联起手来,特别是赵楚二国联手,我秦国还不是对手。”
高景想了想,道:“大王可知战车在战场上的作用?”
嬴政点头,道:“战车用于冲撞,切割敌方阵型。”
高景左右看了看,目光落在殿内挂着的七国舆图上,起身走过去道:“大王如果要防止六国合纵,就如同战场一样,将六国切割开来!”
嬴政也跟着走过去,看着巨大的舆图,思索道:“上卿的意思是?”
“大王请看!”
高景抬手在舆图上画了一条线,道:“只需要拿下韩国,再拿下魏国这些地方……齐国不敢参与秦国战事,却处于燕国与楚国之间,亦是天然的切割,如此一来,燕赵与楚,就被彻底割裂开来。”
· ·······求鲜花··· ·········
嬴政思索着道:“上卿的意思是先灭韩,在灭魏,然后再灭赵楚?”
高景摇头,道:“灭韩,但不急灭魏,只取魏地用以割裂他国,留下魏国大梁附近这片地方,大王就可放手攻赵,灭赵!”
嬴政疑惑道:“为何要留下魏国大梁周边?”
高景笑了笑,道:“大王灭韩,用以震慑魏国,向魏国索取这条分割线上的土地,魏国可敢不从?”
嬴政道:“自然不敢。”
高景继续道:“到时候魏国仅剩的领土,都在韩国跟秦国的围困中,就算燕楚想要合纵,魏王也不敢答应,因为不管合纵成败,魏国必亡!
..... .... 0
而燕楚两国并不接壤,中间隔着齐魏赵三国,齐国不敢动,大王灭赵,燕国不敢单独支援,想与楚国联合,必须通过魏国,因此留下魏国大梁周边,就可以给燕楚的联合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