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龙头来访(2 / 2)
其实华歆没说,以他对当今陛下的认识,最爱平衡之道的汉灵帝也不会让袁氏补齐短板,每个势力只能占取一方面的权力。
这个道理华歆不能说,揣度圣意是最忌讳的,哪怕自己现在没有官职。
刘洋一想还真是,以前总说别人,现在轮到自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当即起身行礼道:“子鱼之言,使我如拨云见日,请受刘洋一拜。”当即给华歆深深地鞠了一躬。
刘洋也知道,自己现在是赶鸭子上架。
之前为了自保,为了甄姜,自己努力建立功勋,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可是别人不这么认为,都把刘洋当做可以培养的助力。
走到这个地步,是不可能轻易放弃手上的权力,也逃不开这些明争暗斗,还是按照张角的话,一切随缘吧!
于是刘洋对二人施礼道:“刘洋不才,微有功绩,幸得陛下信任,现在为高唐亭侯,汝南太守,我欲为朝廷尽绵薄之力,但才疏学浅,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欲请二位跟随身边,不吝赐教,助我一臂之力。”
二人相视一笑,陶丘洪起身跪下行礼道:“在下前来就为此事,实不相瞒,在下已经观察刘太守已有两年,所言所行,皆非同寻常,子林不才,愿投效在刘太守帐下,以供驱策。”
刘洋高兴地扶起陶丘洪说道:“我得子林,如虎添翼也!”
陶丘洪又说道:“本来我劝子鱼和我一起,但是子鱼说,他也愿助主公一臂之力,但是他的才能不在于繁琐的政事。
相反,他若不在主公身边,能更好地从外部帮助主公。”
华歆也说道:“实不相瞒,我已经收到了大将军何进的征辟书信,但是因为身体旧疾未愈而拒绝,若此时跟随刘太守身边,定会被大将军记恨。”
刘洋赶快回礼道:“子鱼先生客气了,先生思虑周全,能来寒舍已是在下莫大的荣幸。”
中午刘洋邀请二人一同宴饮,下午二人陪着刘洋在封地看了一下情况,二人对刘洋改良种植方式,提高产量的做法大为赞赏,直言这份功劳可是能够拯救无数天下的百姓,为何不将这份功劳上报给朝廷。
刘洋说这种方法还在实验阶段,还不稳定,并不知道其他地方或者其他粮食能不能适用,而且一旦上报朝廷,朝廷必然增加赋税,那就不是救民,而是在害民。
尤其是刘洋说自己也没想那么多,只想提高一下粮食产量,让更多的百姓能有一口饱饭,而不至于饿死。
这一回连华歆都直接给刘洋行了一个大礼,华歆更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不计个人得失,真正地心系天下百姓,这样的人才值得自己投靠和辅佐。
刘洋也是一样,现在重要的是人才,这可是第一次有文臣主动来投靠自己,至于演义里对华歆的描写,刘洋现在是一点都不相信,到底怎么样,还是要自己看。
当天二人就在刘洋的家里住,刘洋的家因为甄姜长期居住,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宅院了。
第二天一早,华歆准备离开,刘洋派人用马车把华歆送到甄家,并捎去一封书信,让甄姜安排一下,请师傅华佗给华歆查一下身体。
而自己带着典韦和陶丘洪骑马南下,直奔汝南。
在路上刘洋才知道,陶丘洪今年二十三岁,比刘洋大一点,华歆是今年二十九岁,之前在县里做过县吏,后被推荐入朝做了郎中,因病辞官回乡休养身体。
刘洋也告诉陶丘洪,汝南的事现在由他的另外一个谋臣吕范主持,现任刘洋的右长史,(长史有点类似于秘书的工作)因为汝南官场主要被袁氏把控,自己现在还没办法给予陶丘洪好的官职,只能先在身边任左长史一职。
同时也说以后会慢慢把政事转移到陶丘洪这边来,吕范懂一些军事,可以帮刘洋分担一些。
陶丘洪说没事,自己听从安排,干什么都行。
三人花了七天后才到汝南,现在已经是五月底了,刘洋刚到汝南第二天,猴子就到了汝南,替大小姐传信,说甄逸已经开始放权,并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请家族今年的家族大会重新选择家主。
刘洋听到这也就放心了,穿越前的历史甄逸估计就是这一次生病死的,结果现在被穿越的刘洋及时送去了神医华佗而救了过来。
“自己真的已经改变了历史。”刘洋不禁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