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游龙村(2 / 2)
陈玄景和冷沐然比我们早来半天,已经和游龙村里的人打过了交道,带着我们去往村长乌跃进的家中。
“这个村子里以乌姓为主,村民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能够温饱,只是观念还有些落后,否则能够过得更加富庶。”
陈玄景这点儿气度还是有的,将已经探查过的情报进行分享。
“在村外海岸线和秋隆岛之间,距离大概在四五十里,中间是完整且面积巨大的滩涂。”
我开口打断了他:“滩涂是什么东西?”
冷沐然朝我翻了个白眼:“这都不知道?你在船上的时候一直在睡大觉吗?”
我不予理睬,陈玄景皱了皱眉,详细解释了一番。
所谓的滩涂,是某些沿海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海岸向大海延伸的某些区域,会因为高潮和低潮的落差不同,形成了一片潮浸地带,即所谓的滩涂。
滩涂的特点是会随着不同时期的浪潮大小,时而露出海面,时而又淹埋在海水之下。
这种特殊环境,对渔民而言大有裨益,在滩涂显露的时候,可以去赶海捡拾海产,甚至可以人工养殖。
到了现代,即便是一些个对水产生长不好的滩涂,也可以被用作堆积存放重型货物的露天堆场,比租用仓库要便宜的多。
而从游龙村向外延伸的滩涂,面积极大,甚至能够在某些时段,完全连通游龙村和秋隆岛之间的全部地段,就跟被泡了水的沙地一样。
详细赘述之后,陈玄景继续发表自己的评判。
“游龙村的人虽然并不排斥,但却不懂得变通。他们还停留保持在下海打渔的生活习惯之中。”
“但他们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极佳,无论是建设码头,进行商业货运,还是利用滩涂进行养殖,哪怕是自己在周围建个水产加工厂,或是干脆把滩涂租出去,都能很快将经济发展起来。”
听他说完,我对陈玄景投去怪异的眼神:“你不像个倒斗的,也不像个和尚,更像个搞经济学理论的专家。”
陈玄景不做应答,冷沐然哼了一声接话:“景哥哥以前考上过很多国外名牌大学的经济系,就是因为要帮陈伯伯夺回魁首的名号,才没去念书的。”
我摇头叹气:“原来还是个青年才俊了,不去念书太可惜了。”
边说边走,我们很快到了一处勉强还算不错的宅院前。
这栋宅子跟其他屋舍相比,也不能说是过于奢华,但是面积很大。
只不过陈玄景很快就告诉我,这就是村长乌跃进的家,以前他们家人丁兴旺,但现在已经只剩下父子两人相依为命了。
我随即感慨,爷俩守着这么大一处祖宅,确实除了冷清也没别的好处了。
不过这么巨大的宅院,却刚好方便了我们入住。
陈玄景扣响院门,很快就有个一身蓝灰色衣服的老头过来开门。这种服饰在八九十年代的乡村之中很常见,是裁缝铺子按照中山装和西装款式手工缝制的。
因为每个裁缝的手艺水平不同,又本是两种款式结合,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但却很受乡民推崇,原因很简单,便宜和耐穿不易损坏,是当时的主要追求,甚至有些衣服裤子经过几十年来来回回的浆洗,除了褪色之外,依然还能继续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