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5章(1 / 2)
相较于同样建在水边的九江城,南康府城的城防规模就要小了不少,这或许也是因为这里的经济水平比起九江有明显差距所致。
整座府城周长千丈,设有五座城门。在这里选址建城的用意,本是扼守鄱阳湖口的要害航道,然而在强大的海汉舰队面前,这样的扼守作用已经几近于无了。
而且根据海汉军之前侦查的情况,以及从南康府逃到九江的民众所提供的信息,这里的驻军规模仅有不到两千人。如果南昌没派来额外的援军,而守军又没有分兵在城外策应,那么仅凭龟缩城内这点兵力,大概是很难守得住这府城了。
海汉军按部就班地先在城外架设阵地,一边将重型攻城炮从船上卸到岸上,一边用铁皮喇叭对城内守军进行劝降。同时几队骑兵前出至城池四周,排查对方是否在城外设有伏兵,然后设置路障切断通往附近山区的官道。
不过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像这类死守据点不出的情况,一般来说守方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等炮弹砸到身上了,他们才会明白双方的实力差距有多大。
所以在走完流程后,石成武没有再耽搁时间劝降,便果断下令对城池展开炮轰。
攻击目标在架设阵地时便已确定了,此时八门重型攻城炮次第开火,伴随着隆隆炮声响起,数枚炮弹在电光火石间,便已将离阵地仅百余丈远的城门,连同城门内外摆放的拒马路障,统统炸了个稀烂。
这样的进攻方式,显然是守军从未见识过的,在烟尘升腾间一片鬼哭狼嚎,乱作一团。
第二轮的炮击则是对准了城门上方的城楼,片刻便将其拆了个干净,连同部署在其中的数十名弓箭手,一并化作了一堆废墟。
趁着城内守军混乱的时候,城外步兵迅速向城门处推进,同时阵地上的射手对城墙上方守军实施火力压制,使其无法探头对城外步兵实施阻击。
城内守军大概也想不到,费了数日构筑的防线,竟然在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远远没有撑到他们所期望的时间。
战前所制定的固守待援战术,在海汉军强大的火力攻势面前,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笑话。别说南昌没有派来援军,即便是援军已经在路上了,他们也根本撑不到那个时候了。
当第一队步兵从城门废墟冲入城内,守军的防线便已宣告瓦解,剩下的就是逐步清剿城内区域了。
意识到这一点的守军部队很快就出现了成建制的投降,但他们这样做的时间点确实晚了一些,即便投降保命,也很难逃过战后的追责了。虽罪不至死,但其中大部分人大概都会因为参战而被判个流放三千里的刑罚,送到辽东或者海外去当力工服刑。
而城中的一众文武官员,自然也难逃抓捕。除了几名武官负隅顽抗被当场击毙之外,包括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一众府衙文官,以及从南昌赶来督战的一位都指挥同知,一位三品参政,共计俘获有品级的官员十七人。
有数百名士兵趁乱开了另外的城门逃出城去,不过城外有海汉骑兵队候着,能避开追捕逃入庐山的也只是少数人。
城内被俘的武装人员,经初步清点后约有一千二百余人,与之前掌握的驻军情报大致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