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5章(2 / 2)
攻城过程中,海汉军也出现了个位数的伤亡,不过这种程度尚在石成武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石成武入城后立刻提审了被俘的知府,让他写下降书,盖上官印,以便传讯辖区内的县衙,让南康府剩下的地区也尽快投降。
近二百里外的南昌城,在事发三天后才得到南康府失守的消息。
当地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沦陷,本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南康府即便做了抵抗到底的准备,最终在海汉军的攻势面前,也还是连一天都未能撑过去,这对南昌各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在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拼死抵抗真的还有意义吗?即便能在南昌拖住海汉军,又能为大明朝廷争取到多少有用的时间?
江西左布政使赵明宇放下前线传回的战报,又再度拿起岳仕宗近日托人送到南昌的密信。
岳仕宗在信中所说还是与前几封信大同小异,便是劝赵明宇看清天下大势,不要再对大明愚忠,而是应该作出有利于黎民大众的选择。
“海汉军武备先进,实力强横,此次全力进攻江西,如同狮子搏兔,守军全无胜机。恩师若因此沦为阶下囚,甚至以身殉国,实属不智,弟子愿从中作保,为恩师在新朝谋得一席之地,为江西百姓争取和平过渡。”
岳仕宗的担保是否可信,赵明宇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不过同样是由其担保的九江知府卢从善,如今似乎已经在海汉那边混上了一官半职。
赵明宇倒是没什么官瘾了,他的年纪本来就快到告老还乡的时候了,是否更换效忠对象,对他的仕途都没有太大意义了。
他现在更在乎的是,是身后留下的名声。
抵抗到底,固然可以留下一个忠烈的名声,但由此会被卷入战火的千万黎民百姓,是否也会感激他的决定?
远在京师的皇帝和内阁大臣们,又会给予自己怎样的评价?守土有功?不,更有可能的是将江西失守的责任扣到自己头上,办一个御敌不力的罪名。
毕竟自己是江西左布政使,这片地区的守疆大员,丢了江西这个责任还能由谁来背?
距离南康府失守已经过去三天,如无意外,海汉军此时很有可能已经在南下攻打南昌府的路上了。
而与此同时,南边的南安府和建昌府也在遭受着海汉军的迅猛攻势。从传回南昌的战报来看,处境似乎与南康府也相差无几,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了。
现在留给赵明宇的路无非三条,一是遵照岳仕宗的建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动江西官府向海汉投降;二是命各州府继续抵抗,直至拼尽江西境内的可用之兵,最终与这南昌城共存亡;三是做好准备开溜,一旦海汉兵临城下,便来个金蝉脱壳,弃城往西逃入湖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