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长城(2 / 2)
赵文远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刻逃亡。然而,顾清扬早已安排人手,封锁京城各处要道,赵文远无处可逃,最终被擒。
皇帝震怒,下令将赵文远押入诏狱,严刑拷问。赵文远拒不认罪,坚称自己是被陷害。
然而,顾清扬早已掌握确凿证据,皇帝最终下令,将赵文远处死。
赵文远伏诛,朝中再无反对之声,顾清扬的地位也彻底稳固。
然而,顾清扬却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萧远山的旧部仍在,真正的敌人,仍未现身。
他站在皇宫高处,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暗道:“这一局,还未结束。”
夜色深沉,京城的街头巷尾,依旧暗流涌动。
而顾清扬,已然站在风暴的中心。
赵文远伏诛之后,京城表面上恢复了平静,但顾清扬知道,这场风波并未真正结束。萧远山的旧部虽受重创,但并未被彻底铲除,他们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反扑。
顾清扬亲自前往西北,清理残余势力。他深知,若不彻底肃清萧远山的根基,这场动荡便不会真正平息。西北军中仍有部分将领与萧远山关系密切,他们在暗中串联,试图重整旗鼓。顾清扬不动声色地展开行动,他并未立即动手,而是先安插眼线,摸清敌情。
柳婉儿随行在侧,负责侦查敌情。她乔装成一名商贩,混入西北军营,发现一名名叫李承泽的将军正秘密召集旧部,意图拥兵自重。此人曾是萧远山的亲信,深得其信任,若不将其铲除,恐怕日后又是一场祸患。
柳婉儿将情报密报顾清扬,顾清扬沉思片刻,决定亲自前往李承泽驻地,设下陷阱,引蛇出洞。
他以巡边为名,率兵进入李承泽辖地,李承泽果然心生疑虑,派人暗中打探顾清扬动向。顾清扬故意泄露行踪,让李承泽误以为他已放松警惕,只带少数亲随巡视边防。
李承泽果然上钩,连夜召集亲信,准备发动突袭,将顾清扬擒获,以绝后患。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顾清扬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他故意暴露行踪,便是为了引李承泽出手。当夜,李承泽率兵偷袭,却落入顾清扬的埋伏圈,被当场擒获。
顾清扬冷冷地看着李承泽,道:“你可知罪?”
李承泽咬牙怒视:“顾清扬,你以为自己真是天命之人?你不过是个棋子,真正的天命,尚未现身。”
顾清扬目光微沉:“真正的天命,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责任。你若不愿承担,便只能成为历史的尘埃。”
李承泽冷笑:“顾清扬,你以为你赢了吗?你不过是在替别人铺路罢了。”
顾清扬未再言语,他挥手示意,将李承泽押回京城。皇帝得知此事后,震怒不已,下令彻查西北军中是否仍有萧远山余党。顾清扬亲自督办此案,短短数日,便清理出十余名与萧远山勾结的将领,彻底肃清西北军中的残余势力。
然而,就在顾清扬以为大局已定时,一封密信却让他心中一沉。
信来自柳婉儿,她在调查李承泽时,发现了一条惊人的线索??李承泽并非独自行动,而是受命于一个神秘人物。此人身份成谜,但据信极有可能便是萧远山的真正继承人。
顾清扬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加隐秘而强大。萧远山虽已隐退,但他早已布局多年,如今,终于开始浮出水面。
他必须找出这个神秘人物,否则,大梁的江山,恐怕仍会陷入动荡之中。
回到京城后,顾清扬开始重新梳理所有线索。他翻阅旧案,查阅密档,终于在一份早已被遗忘的奏折中,发现了一个关键人物的名字??谢无尘。
此人曾是萧远山的幕僚,精通谋略,擅长布局。当年萧远山辞官归隐,他便一同消失,再无音讯。如今,顾清扬怀疑,此人极有可能便是幕后真正的主谋。
他立刻下令调查谢无尘的下落,然而,此人仿佛人间蒸发,毫无踪迹可寻。
就在顾清扬苦思对策之际,京城突然发生一件大事??皇宫内的“天命令”竟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皇帝震怒,下令彻查,然而,宫中侍卫、太监、宫女皆称未见异状,甚至连守卫“天命令”的禁军统领也毫无察觉。
顾清扬心中一凛,他知道,这绝非普通盗贼所为,而是有预谋的行动。而能悄无声息地盗走“天命令”者,必定是高手中的高手。
他立刻前往御前殿,亲自查看现场。果然,他在殿内发现了一枚特殊的暗器??一枚细如发丝的银针,针身刻有极为细微的纹路,正是谢无尘惯用的标记。
顾清扬心中已有答案,他立刻下令封锁京城所有出入口,同时派人暗中查访谢无尘的下落。
与此同时,他开始思考“天命令”被盗的真正目的。谢无尘若真要利用“天命令”号召天下,那他必定会前往某个地方,借助“天命令”的威势,掀起一场真正的风暴。
顾清扬必须赶在他之前,找到“天命令”。
他连夜入宫,求见皇帝,将此事禀报。皇帝听后,脸色阴沉,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顾卿,朕将此事交予你,务必在谢无尘行动之前,夺回‘天命令’。”
顾清扬郑重道:“臣遵旨。”
离开皇宫后,他立刻召集心腹,开始部署行动。他已大致猜到谢无尘的去向??极有可能是前往江南,那里曾是萧远山的旧部聚集之地,也是“天命令”最初现身的地方。
他决定亲自前往江南,追查谢无尘的下落。
夜色深沉,京城的街头巷尾,依旧暗流涌动。
而顾清扬,已然站在风暴的中心。